宝佳网

宝佳网

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admin

蟋蟀,蝈蝈,蛐蛐,傻傻分不清楚

1.蟋蟀(蛐蛐):蟋蟀(xī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22亚科55族595属(包括17个化石属),约4649种(亚种)(包括50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3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蟋蟀(蛐蛐)

斗蛐蛐儿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油葫芦是蟋蟀中的大个头,体色偏棕黄,好像刚从油里捞出来的颜色。

油葫芦是中国北方人爱养的鸣虫。

2.油葫芦又名结缕黄、油壶鲁,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像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南等。

中文学名

油葫芦

拉丁学名

Cryllustestaceuswallker

别称

结缕黄、油壶鲁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

直翅目Orthoptera

亚目

螽亚目

蟋蟀科Gryllidae

油葫芦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

总科

蟋蟀总科

蝈蝈

蝈蝈一般是绿色的,蟋蟀一般是黑色、褐色。

3.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分布:河北以养殖为主、河南、黑龙江、吉林、山东、北京、天津

优雅蝈螽(学名:Gampsocleisgratiosa)又称蝈蝈,即普通意义上的“蝈蝈”,全国北方各地都很常见。属于直翅目螽斯科,其翅短,鸣声清脆响亮。体色分绿色和褐色两种,身形硕大,雌性较雄性更为粗壮。夏天市场上经常售卖此种,深受百姓欢迎。

蛐蛐,蝈蝈,蚂蚱,蚱蜢,螳螂,蝗虫,蟋蟀...有什么区别

一、所属科系不同

蛐蛐学名蟋蟀,别称夜鸣虫、将军虫、地喇叭等,为直翅目蟋蟀科昆虫的总称;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蚂蚱,植食性昆虫,具咀嚼式口器;

蚱蜢,为蝗科飞蝗属动物飞蝗,稻蝗属动物中华稻蝗、剑角蝗属动物稻叶大剑角蝗等多种昆虫的成虫。

二、外形特征不同

蛐蛐一般外表灰黑色,虽然有大有小,有方头、圆头、平头。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蝈蝈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蚂蚱,尖头的昆虫,有绿的,有灰的,会蹦会飞,雌性成体大约5公分长,雄性只有雌性一半大。蚂蚱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

蚱蜢,跟蚂蚱很像,就是缩水了,个头小,有的甚至大米粒那么大。或者,你也可以认为蚂蚱和蚱蜢是同一种东西。雌虫较比雄虫大,体绿色或黄褐色,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

蝗虫,平头的昆虫,头以下像蚂蚱,蝗虫出现的时间貌似比蚂蚱出现的时间要晚一点,蚂蚱在春天就有了,蝗虫却常常在秋天特别多。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

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

三、生活习性不同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蝈蝈杂食,但以捕食其它昆虫为主。在饥饿时能自相残杀,一般雌虫吃雄虫较多。由于它能捕食一些害虫,所以应合理捕捉利用。柞蚕区视为害虫。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种绿色植物外,也取食窝头、.米饭,豆腐、馒头、炸饼等。

该虫天敌有白僵菌、红色寄生瞒、蝗螂,有时在捕食蚂蜂时有被鳌死的情况。它除做为欣赏昆虫饲养外,还可做为害虫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另外其卵营养成分很高,蛋白质含量达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蝈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蚂蚱的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量15%一18%。低于14℃或高于40℃时,蚂蚌会逐渐停食死亡。

在气温达到28℃-30℃时,蚂蚌卵开始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和锯末粉按1:2搅拌,含水量为20%-30%,铺3厘米一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然后将蚂蚌卵布于土上,盖上约1厘米厚的混合土。

最后,器皿上再罩上一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蚌后,用软毛刷将其刷到棚内的食物上,一般10天一15天孵化出小蚂蚌。

蚱蜢蝗栖息,活动于稻田、堤岸附近。稻叶大剑角蝗,生活于草地、农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蚱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蚂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蝗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蝈蝈

蝗虫、蚂蚱、蚱蜢、蛐蛐、蝈蝈、蟋蟀 有什么区别

蛐蛐=蟋蟀。蝗虫=蚱蜢。

区别:

1、属性不同:蝗虫,蛐蛐和蝈蝈属直翅目。蚂蚱植食性昆虫。

2、外形不同:蝈蝈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蟋蟀体长大于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蚂蚱口大、下巴发达。蝗虫体长雌性21~31mm,雄性26~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各脚绿色。

3、食物不同: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蚂蚱以植物叶片为食。蟋蟀穴居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蝈蝈喜欢吃瓜果、豆类等。

扩展资料:

蝗虫的危害防控:

农业防治:蝗虫的农业防治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产卵地:有些蝗虫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这样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蝈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蛐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蚂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蝗虫

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蛐蛐、蝈蝈、蟋蟀有什么区别?

蛐蛐是蟋蟀的别称,二者是同一物种,没有区别。

蛐蛐即蟋蟀和蝈蝈的区别:

1、外形不一样:蝈蝈形似于蚂蚱,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

2、颜色不一样:蝈蝈一般是草绿色的,不发亮;蛐蛐和蟋蟀身体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油光发亮,丝状油葫芦触角细长易断。

3、所属类别不同:蝈蝈属于螽斯科。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

4、称呼不同:蟋蟀和蝈蝈的别称区别蟋蟀:蟋蟀别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土蜇等;蝈蝈:蝈蝈别称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叫应、土喳子、蚤蚂、乖子等。

5、所吃的食物不同:蟋蟀: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蝈蝈:蝈蝈的食物很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拓展展资料:

1、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2、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

蛐蛐和蟋蟀是一种昆虫。蝈蝈与蟋蟀的区别如下:蟋蟀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成虫体色翠绿,少数淡褐。触角发达60mm,复眼2只,单眼3只。前胸背板宽大,背板下缘有黄色边。胸部腹板各具1对锥状刺,后胸的刺最大。附式4-4-4,1-3附节有垫,后足第一附节附垫分成2个叶片。后足胫节端距6个,背面2个,腹面4个,中间的2个小。后足腿节略比胫节稍长。

蟋蟀,蝈蝈,蛐蛐有什么不同带上图片就更好了

1:蟋蟀和蛐蛐其实是一种昆虫,只是他们的叫法不一样,蛐蛐是蟋蟀的俗名

2:蟋蟀和蝈蝈的不同:

(1)蟋蟀和蝈蝈是一个科的动物,所以区别不大

(2)蝈蝈和蟋蟀都是杂食性动物,蝈蝈偏肉食性,而蟋蟀偏植食性

(3)蝈蝈和蟋蟀的叫声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4)蝈蝈和蟋蟀的产地也有不同

(5)蝈蝈体型比蟋蟀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