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玉米地蚜虫是常见病症,玉米地蚜虫如何防治

admin

玉米生虫子怎么办

1、冷冻除虫法。放置时间较长的玉米渣子在夏季最易生虫,而冬季生虫率较低。根据这种情况,剩余米面,送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内使其经历24小时“寒冬”的折磨。如此处理后的米面,在夏季到来后都不易生虫。

2、杨树叶除虫法。玉米渣子生虫后,刚采摘来的杨树叶放入容器与玉米渣子一起密封。过四五天后,打开贮藏容器可发现幼虫和虫卵均已杀死。

3、阴凉通风法。玉米渣子铺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玉米渣子深处的虫子便会从温度较高的玉米渣子中爬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除虫时间较长。

扩展资料:

玉米地蚜虫是常见病症,玉米地蚜虫如何防治-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玉米渣子生虫的原因:

1、玉米渣子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虫子的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能量;

2、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生虫,玉米中不可避免的含有虫卵,在制作玉米渣子的时候没有完全除掉虫卵,待温度、湿度等条件合适的时候,会孵出虫子。

3、在储存的过程中,封口不严,混进飞蛾产卵,孵出虫子或者直接钻进了虫子。

玉米地蚜虫是常见病症,玉米地蚜虫如何防治

可以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为害,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液汁为害。随着植株的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梢上为害。边吸取汁液,边排泄大量密露玉米蚜虫是玉米最为常见的一种虫害,我们当地称为玉米密虫,应该是玉米腻虫的地方音变。该虫子有聚集性,一旦发生会在叶片和茎杆上密集,直接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及玉米授粉,并且能传播病毒。

玉米蚜虫属半翅目,蚜科。玉米蚜分为有翅蚜和无翅蚜,俗称腻虫,蚁虫等。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华东等地。蚜虫,又叫腻虫,是一种刺吸式害虫。有人戏称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理由是蚜虫的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危害又很重。玉米上滋生蚜虫根据本人种地多年观察。

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我们这里虽然每年发生但是从未防治过,也没有因为蚜虫而使产量遭受减产。玉米从苗期至成熟期,均要受到蚜虫为害。蚜虫多群集在心叶,分泌蜜露呈黑色霉状物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并且还是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玉米蚜虫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蚜虫是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害虫,由于植株高大,田间通风差,喷药十分困难。

每年的七月中下旬,气候高温干热,最适宜蚜虫的生长繁殖,有翅蚜数量大,传播速度快,再加上现在农药用量大,造成了蚜虫的天敌数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操作人员不但要遭受高温还有可能发生中毒主要发生在玉米抽穗期,大概的时间为8-9月份,而且是干旱年份发生更为普遍,久旱逢雨,容易爆发。最为严重的是,玉米蚜虫可以传播病毒病、造成黑穗、影响灌浆等等。

蚜虫为什么叫蚜虫

蚜虫

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腹部有管状突起,总的体型小巧玲珑,似刚发出的嫩芽,加上蚜虫喜欢吸嫩芽的汁液,曰“蚜”虫,别名又有瓜蚜、腻虫或蜜虫。

蚜虫隶属于半翅目(原为同翅目Homopter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蚜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分布很少。目前世界已知约4700余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

蚜虫英文名为aphid,亦作plantlouse、greenfly或antcow。吸食植物汁液,为植物的大害虫。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生活史复杂,无翅的雌虫(干母〔stemmother〕)在夏季营孤雌生殖,卵胎生,产幼蚜。植株上的蚜虫过密时,有的长出两对大型膜质翅,寻找新宿主。夏末出现雌蚜虫和雄蚜虫,交配后,雌蚜虫产卵,以卵越冬。温暖地区可无卵期。蚜虫有蜡腺分泌物,所以许多蚜虫外表像白羊毛球。可用农药或天敌(瓢虫、蚜狮、草蛉等)防治。蚁保护蚜虫免受气候和天敌的危害,把蚜虫从枯萎植物转移到健康植物上,并轻拍蚜虫以得到蜜露(蚜虫分泌的甜味液体)。

玉米生虫子怎么办用什么药治哪

玉米虫害

(一)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

1、生活习性: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危害习性不同。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收叶或嫩叶;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危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2、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和预兆。早春2—3月多雨,4月少雨,此时幼虫刚孵化或处于一、二龄时,对地老虎发生有利,第一代幼虫可能危害严重。相反,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雨以上的雨日多、雨量大,造成一、二龄幼虫大量死亡,第一代幼虫危害的可能就轻。

3、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①诱杀成虫: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

②铲除除草: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人饲料或沤肥,勿乱丢乱扔。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

③药剂防治:出苗后经定点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虫0.5个时为用药适期。

选用包衣种或用药剂拌种: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按玉米种子重量1%拌种。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30—50千克拌种子350—500千克。

施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备用量1.5千克,或50%甲胺磷乳剂每亩0.5千克,加细土40千克混匀撒施。毒饵诱杀: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0.5千克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千克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上(也可用棉籽皮代替)搅拌均匀即成。每亩用毒饵4—5千克,于傍晚撒施。

(二)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虫。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高粱、粟等。

1、症状识别: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造成的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雌穗出现以后,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籽粒,造成严重减产。

2、生活习性: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3、虫害发生的因素:

①虫口基数: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②温湿度: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发育。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6—30℃,相对湿度60%以上。玉米螟主要发生在6—9月。③玉米品种: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很大。玉米组织中存在一种抗螟物质丁布,成虫将卵产于丁布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很高。某些品种玉米的组织形态,可避免成虫产卵而减轻螟害,如叶面茎秆上的毛长而密,则螟害很轻。④天敌: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对玉米螟抑制作用较大的是赤眼蜂。

4、防治方法

①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化蛹。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式粉碎完毕,并应清除苍耳等杂草越冬寄主,可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或夏秋玉米的吐丝期,虫穗率达5%时,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可有颗粒剂和药液灌注。用3%辛硫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千克兑5倍细砂,制成毒砂,撒在玉米心叶。药液灌注法可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对玉米蓟马有兼治效果。

③穗期防治:用50%敌敌畏乳剂0.5千克,加水500—600升,在雌穗苞顶开一小中,注入少量药液,1千克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

④生物防治:赤眼蜂在消灭玉米螟方面有很显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放蜂,每亩放蜂1万—3万个,设2—4个放蜂点。用玉米叶把卵卡卷起来,卵卡高度距地面1米为宜。另外利用微生物农药杀螟杆菌、7216、白僵菌等。施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灌心叶,用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菌粉1千克加水1000—2000千克,灌注心叶。另一种方式是配制成菌土或颗粒剂,菌土一般用1千克杀螟杆菌加细土或炉灰100—300千克。颗粒剂一般配成20倍左右(白僵菌粉1千克与20千克炉渣颗粒混拌即成),每株施2克左右。

⑤选用抗虫品种。

(三)粘虫

粘虫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害虫。俗称绵虫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

1、症状识别:粘虫的幼虫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一、二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五、六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穗轴。

2、生活习性:粘虫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并具有迁飞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抵抗力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

粘虫对温湿度要求较严格,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高于30℃或低于15℃,成虫产卵数量减少或不能产卵。迁飞的粘虫蛾遇风雨,被迫降落,则当地粘虫发生危害就重。但是天敌对粘虫发生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粘虫的主要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线虫、蚂蚁、步行甲、红蜘蛛、花蜘蛛及一些菌类。

3、防治方法:防治粘虫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杀灭幼虫相结合。要抓住消灭成虫在产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药杀幼虫在3龄之前等3个关键环节。

①诱捕成虫(蛾):用谷草把和糖醋液诱杀。糖醋液配比: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

②诱卵、采卵: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为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及时采摘卵块加以消灭。

③药剂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虫20—30个,生长中后期百株有虫50—100个,即应用药剂防治。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2—2.5千克,或2.5%敌百虫粉2千克左右对细土10—15千克,拌匀后顺垄撒施,防老龄幼虫;或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50%的1605、80%的敌敌畏2000—3000倍液喷雾,效果都很好;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没1500—2000倍液防治。

(四)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1、症状识别: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危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危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

2、生活习性: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春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

红蜘蛛在田间呈点片状危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3、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②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很好。

③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五)蚜虫

蚜虫的繁殖与一般害虫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它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虫中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

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在玉米田灭虫,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千克,加水5—6千克,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用毛笔或棉花球蘸药涂抹,把茎部半节的周围都涂过,好可通过内吸杀虫。

②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六)玉米蛀茎夜蛾

玉米蛀茎夜蛾又叫玉米枯心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其幼虫一般在苗期危害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是玉米主要害虫之一。

1、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玉米蛀茎夜蛾一般一年发生一代,卵在杂草上越冬,来年5月上中旬孵化。初孵化幼虫先在返青的杂草上取食,6月上旬转至玉米上危害,定苗前后是危害盛期。幼虫多从玉米幼苗茎的地下部分蛀入,逐渐向上取食,被害玉米幼苗枯心,少数甚至切断玉米幼茎,幼虫危害期约一个月左右,6月末在被害株附近地下5-15厘米处化蛹,7月上旬为化蛹盛期,7-8月成虫羽化飞至杂草上产卵,每头雌蛾可产卵200余粒,以卵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幼虫有相互残杀的习性。5月雨水协调、气侯湿润,利其发生。

2、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⑵化学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亩用药液200千克。也可用92.5%敌百虫粉1千克,拌细土20千克,撒施于玉米根周围。

(七)玉米旋心虫

玉米旋心虫俗称玉米蛀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主要危害玉米,也危害高粱、谷子。近年来其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

1、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该害虫一年发生一代,成虫白天活动,夜晚栖息在株间,触动有假死性,成虫多产卵在疏松的玉米田土表中,每头雌虫可产卵10余粒,多者20-30粒,成团。幼虫从玉米苗基部蛀入,向上危害,然后从蛀孔返回,钻入地下。蛀孔处褐色,轻者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重者常造成花叶、萎蔫枯心或形成枯心苗,分蘖较多,植株畸形,俗称“君子兰苗”,不能正常生长。老龄幼虫于根际附近2-3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

2、防治措施

⑴合理轮作避免连茬种植,以减轻危害。

⑵可用25%甲萘威(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1.5千克/亩,拌细土20千克,在幼虫危害初期(玉米幼苗期)顺垄撒在玉米根部周围,杀伤转移危害的幼虫。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喷雾,每亩喷施药液60-75千克。

(八)蒙古灰象甲

蒙古灰象甲俗名向鼻虫,放牛小、灰老道。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等省,是玉米苗期害虫。主要危害大豆,玉米、向日葵、花生、甜菜等的幼苗、嫩叶、心叶。危害重时,可将叶全部食光,咬断茎部,造成缺苗断垄,干旱年份危害较重。

1、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一般每两年发生一代(部分个体需3年),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年以幼虫越冬,第二年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羽化后仍蛰居土内,以成虫越冬,第三年出土。成虫有群居特性,低温时潜伏于幼苗周围的土缝中,升温后爬出活动,喜食幼苗和茎的嫩芽,易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现象。雌虫在5月上旬产卵于地面。5月下旬孵化出新的幼虫,幼虫取食腐殖质和植物根系,9月幼虫做土室越冬。

2、防治措施:用克象螟乳油20-27毫升/亩或5%甲胺磷乳油,稀释500-1000倍液喷雾,或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35%伏杀磷乳油,或50%杀螟硫磷乳油,或50%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液50-60千克。

(九)红棕灰夜蛾

红棕灰夜蛾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该虫食性杂,主要危害大豆、玉米、苜蓿、甜菜、桑、棉花、豌豆、葱、胡萝卜等,幼虫危害玉米心叶并咬成缺刻。

1、生活习性:一般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成虫发生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及10月上旬为化蛹期,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

2、防治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35%伏杀磷乳油,或50%杀螟硫磷乳油,或50%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液50-60千克。

玉米生育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穗腐病和玉米螟(即钻心虫)等。玉米被害后,导致减产降质。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除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减少病原、虫源,疏通田间"三沟",搞好健身栽培外,重要的是克服玉米植株高大、田间郁闭的困难,适时进行药剂保护。

当玉米大喇叭口期(心叶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克,拌无菌细土20-25公斤撮施于玉米大喇叭口内,不仅防效高,成本低,持效期长,简便易行,而且井冈霉素系生物农药,对人、畜安全,无残留,对天敌也无不良影响,还可克服水源缺乏的困难和操作麻烦两大难题。采用井冈霉素毒土1次性撮施于心叶,不仅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5.8%,比同等用量1次性喷雾的效果高出12.4个百分点,比两次喷雾的效果也高出5.1个百分点。直到玉米成熟期,防治效果仍能达到71.2%-86.6%,而且还可兼治玉米穗腐病,其效果可达86.3%。这是由于药土撮心法,药土撮入玉米喇叭口内,药土集中,不会流失,有利于玉米植株缓慢吸收;而喷雾则由于在喷雾过程中,至少有20%左右药液流失,因而药效较差。若在毒土中混拌杀菌剂(如稻瘟净)、杀虫剂(如敌敌畏、杀螟丹)等,则可兼治多种病虫,一举多得。

当雌穗灌浆中、后期,玉米钻心虫会钻入果穗中咬食籽粒,每亩可用50%敌敌畏乳油0.4公斤,对水10公斤,喷雾或用棉球均匀涂抹在雌穗顶端和花丝上,亦可收到同样的防治效果。

玉米叶子上有黑虫,用什么农药

玉米叶子上有黑虫,用什么农药

玉米钻心虫(玉米螟)是玉米的一大害虫。危害严重的年份,可使玉米减产20%以上。其幼虫蛀入主茎和果穗内,能使玉米主茎折断,致使玉米减产降质。以往防治玉米钻心虫多采用药液灌心、喷雾或毒土撒心法,既费工费力防效差,又易引起作物受害和人畜中毒。采用颗粒剂防治玉米钻心虫,不但成本低、省工省力效果好,而且不易引起人畜中毒和作物受害。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巧妙掌握防治适期:在玉米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施药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二、掌握适宜用药量:每亩玉米田用3%辛硫磷颗粒剂0.25-0.4kg。

三、施药方法

(一)点撒器法。把颗粒剂装入点撒器药斗中,手拿点撒器对准玉米喇叭口每株捏一下就行。

(二)手捏法。用拇指和食指取少量颗粒剂撒入心叶内。工作完毕后,及时用肥皂水洗净手。

玉米叶子上有虫打什么农药

玉米螟

玉米螟防治在玉米10叶期以前,5叶期左右最好,螟虫在3龄以前就可以防治。用甲维盐+高效氯氟氢聚酯就可以防治。

玉米叶子尖发黄用什么农药防治?

这种情况多是褐斑病侵染,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病斑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在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现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在感病品种上一旦被病原菌侵染,全株叶片迅速产生大量黄色小斑点,叶片快速干枯。用三唑酮或者戊唑醇或者氟矽唑或者氟环唑或者苯甲丙环唑或者苯咪甲环唑或者烯唑醇等药防治

玉米地里的吃叶黑虫子用什么农药可以杀死

是不是蓟马可以用燕化扫飞巍巍农资,您什么的农资专家淘宝

玉米叶生黑色虫子用什么药管用

敌敌畏

农药玉皇大帝能不能打到玉米叶子上

农药玉皇大帝!应该是苗后除草剂,莠去津和烟嘧磺隆的复配制剂!可以在玉米2-6叶期使用,但是如果一周之内喷施了有机磷杀虫剂不可以用!

玉米叶上有黄绣班用什么药治

很可能是以下病症,仅供参考:

1、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充套件,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外越冬。田间传播发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来自玉米秸秆上越冬病组织重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适宜于发病的温度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然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

防治方法:①种植杭病品种。②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③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④化学防治,用50%多菌灵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

2、玉米圆斑病

症状:该病可浸染叶片、果穗、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绿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为1~2毫米或3~10毫米。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苞叶上的病斑向内扩充套件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陷,果穗变弯曲,重者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成虫每二年的初次浸染源。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开始发病,在7~8月份低温高溼条件下很利于病害的流行扩充套件。若6月份气温较低,阴雨多,溼度大,玉米幼苗也能发病。田间相对溼度85%以上时,数天内就可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重复浸染。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注意排灌排涝,降低田间温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在玉米果穗冒尖期或80%果穗抽出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溼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7、8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玉米田传播,当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溼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地虫咬玉米叶子怎么冶

主要虫害

玉米的常见害虫约有4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为害地下部分的蝼蛄、小地老虎等,为害地上部的有:苗期有蓟马、蚜虫;暴食叶片及整株的有玉米螟、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玉米虫害

一、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分布很广。我市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很多,国内统计有70多种。玉米螟以幼虫蛀食心叶,茎秆和果穗。心叶被害,伸展后呈现许多透明斑痕或为一排排小孔,茎秆被蛀食后易被风吹折断。雄穗被害,影响授粉,雌穗被害,引起早枯,假熟,籽粒干瘪,玉米受害一般年分减产10~20%,严重年份减产50%以上。

1、形态特征

成虫:雄蛾体长10mm,翅展20~26mm,头、胸部前翅大体黄褐色,前翅近翅基有一暗褐色典纹,近外缘有一暗褐色锯龄状纹,两纹之间有2褐色斑,有锯齿纹外侧又有一与外缘平行的褐带,后翅淡褐色。雌蛾较肥大,体长13mm左右,翅展25~34mm,前翅嫩黄色,斑纹浅褐色与雄蛾大体相似,但不如雄蛾鲜明,后翅灰白色或褐色。

卵:呈块状,不规则,一般由20~60粒卵组成,平均约30粒,相互覆盖呈鱼鳞状,卵粒约1mm,宽约0.8mm,有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转黄白色半透明,孵化前中部呈现黑点,是幼虫的头壳,如被赤眼蜂卵寄生则全部呈半漆黑色。

幼虫:初孵时体长约1mm,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后体长20~30mm,头棕黑色,体背浅灰褐或红褐色,有纵线3条,其中背线明显,胸部第2、3节背面各有4个圆形毛疣。腹部1~8节背面各有两列横排毛疣,前4后2,前大后小,可与条螟、粟灰螟幼虫相区别。

2、发生规律

玉米螟年发生世代数,在我省一年发生6~7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时间多在黎明前。羽化后当天晚上进行交尾,第二天开始产卵,产卵时间多在上半夜。雌蛾产卵期一般4~5个晚上,产卵4~20块,平均每个卵块有卵30粒左右,成虫产卵对寄主有选择性,一般选择株高50厘米以上,生势旺盛,生长嫩绿,比较阴郁,抽雄前后及抽丝后一周左右的植株上中部,即距地面70~160厘米处,位于叶背靠近中脉两侧。嫩叶未下垂或老叶已萎黄的则不喜产卵。成虫白天多躲伏于园边杂草丛中,玉米叶底少见,傍晚纷纷飞到玉米地活动,交配产卵。飞翔力强,有趋光性。成虫寿命多为8~10天,最长可达22~27天。

初孵幼虫先群集齧食卵壳,约1小时后开始分散,迅速敏捷地爬上叶片顶端做过株活动~吐丝下垂,随风飘散到邻株为害。一个卵块孵化出来的幼虫常常分散在周围,造成受害株比较集中的现象。世代不同,为害部位和程度也有差异。

心叶期初孵幼虫,多群集在喇叭筒里为害心叶,取食表皮和叶肉,残留半透明的下表皮,被害心叶展开后,呈现不规则的透明斑痕。幼虫稍大后就把卷著的心叶蛀穿,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黄排小孔。玉米将要抽雄前,心叶中的幼虫钻入幼嫩的雄花内,集中为害雄花。抽雄以后,幼虫蛀入雄穗和向转移,取食雌穗花丝、嫩苞叶和幼嫩子粒;另有一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蛀入茎部,取食茎秆管道部,受害茎易被风折。防治这一代幼虫不要错过心叶末期。

穗期发生的一代,卵多在抽丝期大量孵化、孵化出的幼虫除少数在雌穗以上各节叶腋间为害外,大部分集中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取食。在严重发生年份,每个穗顶上常有十多条到数十条幼虫。幼虫发育到4~5龄,开始从穗顶蛀入穗轴;或从穗基部蛀入穗柄,也有的向下转移,蛀入茎部。用药剂防治穗期幼虫,以抽穗期为关键。

幼虫为害玉米、高梁时,在4龄前一般只潜藏在隐蔽部位为害,到4龄后才大量钻蛀为害,尤以刚脱皮的5龄幼虫钻蛀为害性更大。

幼虫共5龄,历期一般2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一般在为害处的孔道内,为将来羽化咬开一个洞口(羽化孔),然后在洞口附近做薄茧化蛹。也有爬出在叶鞘内或叶片上化蛹。蛹期6-12天。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玉米收获后及早清洁田园,清除残株,清除野生中间寄主,减少虫源。

②提早植期。根据玉米螟在海南的发生规律,在二月下旬前播种,五月下旬收获,可避免在盛发之前不受或少受其害。

药剂防治

1、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始花期喷雾每亩选用:①1.5%惠达乳油800倍液;②0.5保农丁乳油1200倍液;③20%毒·氯可溼性粉剂1500倍液;④55%金特杀螟可溼性粉剂1000倍液;⑤强无敌乳油1000倍液喷雾。

2、在玉米生长喇叭口时期防治,用任意一种上述浓度药液从植株喇叭口浇施,能有效防治玉米螟的为害。

二、棉铃虫

1、为害特征:以幼虫为害,咬食嫩叶、嫩茎,主食花雷、花和果实,造成落花和烂果。

2、形态特征:幼虫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和红褐色,幼虫体表面布满小刺。

3、生活习性:幼虫共六龄,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为害嫩叶和嫩梢,2-3龄幼虫吐丝转移为害花雷和花,4-5龄幼虫转移为害玉米棒(网文

玉米打虫用什么农药

三伏氯氰菊酯

玉米叶上有虫怎么办?

仅当前描述无法准确判断。有可能是病毒病,稍椭圆“小叶子”可能是产生的耳突。可尽快采一些叶片送到当地植物保护站或植物检疫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