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荆襄豪杰——汉末荆州牧刘表传(六)衰曲:苦涩(63)

admin
荆襄豪杰——汉末荆州牧刘表传(六)衰曲:苦涩(63)荆襄豪杰——汉末荆州牧刘表传(六)衰曲:苦涩(63)-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凤凰池上1654911030

六十三、衰风渐起

“建安初,荆州童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言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至建安八年九年当始衰。始衰者,谓刘表妻死,诸将并零落也。”

——《三国志·刘表传》注引《搜神记》

建安“八九年”,是荆州政权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第一,蔡夫人去世了。

建安初年,荆州就有童谣说“八九年间始欲衰”,按照《搜神记》的解释,“始欲衰”者,头一条就是“刘表妻死”。

“刘表妻死”,大概指的是刘表继室蔡夫人去世。

学界一种意见认为,建安八九年间去世的刘表夫人是原配陈氏。

《三国志演义》就说“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第三十五回)。著名学者卢弼也认为,《搜神记》所载建安八、九年死的是刘表前妻(《三国志集解·刘表传》)。林榕杰先生认为,刘表“在建安八、九年间其夫人去世后,续娶襄阳人蔡瑁之姐蔡氏”(林榕杰《荆州变局前后的刘表父子考论》,《求索》2008年第5期)。

但建安五年救下韩嵩的,《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傅子》和《后汉书·刘表传》都明确说是“(刘)表妻蔡氏”;此前刘表为刘琮纳的妻子,曹丕《典论·奸馋》亦明确说是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诸史籍言之凿凿,不当有疑。

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建安八、九年间去世的“‘刘表妻’指的一定是刘表后妻蔡氏”(王金龙《刘表与早期道教》注,《长江文史论丛》2019年第1期),“蔡氏谏之,刘表乃止;蔡氏死,荆州始衰,可见刘表妻蔡氏及背后的蔡氏家族在刘表政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王金龙《王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5月)。

然细读相关史籍,如“(刘)表及妻爱少子(刘)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刘)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三国志·刘表传》);“(刘)表宠耽后妻……而(刘)琦不自宁,尝与琅邪人诸葛亮谋自安之术”(《后汉书·刘表传》);“蔡氏称美于内,(张)允、(蔡)瑁颂德于外,爱憎由之,而(刘)琦益疏,乃出为江夏太守”(曹丕《典论·奸馋》),似乎刘琦出镇、刘琮立嗣时,仍有蔡夫人的身影。

是故卢弼坚持认为,建安十三年刘表死时,“后妻犹存”(《三国志集解·刘表传》)。

黄惠贤先生亦认为,“既然建安十三年刘琦出任江夏太守是由于来自于蔡夫人和蔡瑁、张允的压力,说明此时蔡夫人健在;那么,建安九年去世的‘刘表妻’也就只可能是其前妻了”。从曹丕《典论·奸谗》“至蔡氏有宠”一句,黄先生亦有一个折中之论:刘表“在前妻健在时,即已纳蔡氏为如夫人”,“建安九年(204年),刘表前妻去世,如夫人蔡氏得以继为正室,独揽内廷”。而且黄先生还认为,干宝《搜神记》“以此作为荆州‘始衰’的标志和很有见地的”(黄惠贤《蔡瑁及其亲族——读〈襄阳耆旧记·蔡瑁〉札记》)。

在下以为,建安八九年间去世的刘表夫人当是其后妻蔡氏。

如果要确定这个结论,蔡夫人的年龄是一个关键处。此则向不为学界所重视。

《后汉书·刘表传》说得清楚,蔡瑁是刘表“妻弟”;曹丕《典论·奸谗》明确指出,蔡夫人“其弟”蔡瑁;《襄阳耆旧记》也说“(蔡讽)小女为刘景升后妇,(蔡)瑁之姊也”。而蔡瑁“少为魏武所亲”(黄惠贤《校补襄阳耆旧记》“蔡瑁”条),想来两人年龄应该相差不大。建安九年(204年)曹操五十岁,按蔡瑁小曹操两岁,也已经四十八岁了,蔡夫人既为姐,必年长于蔡瑁,而当与曹操相类,至少年已五旬。若陈夫人于建安八年去世,刘表于建安九年续娶,蔡夫人以五旬之身再嫁,不可思议(刘备定益州后聘娶年近五旬、有“大贵”之相且孀居的吴氏,为政治婚姻之特例,不当比之)。

所以只能是,陈夫人在刘表赴任荆州之前已经去世。按《三国志》《后汉书》《后汉纪》《襄阳耆旧记》皆不言刘表原配,则其前妻当殁于上任荆州之前;皆称蔡氏为“后妇”“后妻”,想亦必非为妾。黄惠贤先生的“先纳后正”之说,想来必是考虑到蔡夫人年岁的折中之论。

于是,没有妻室的刘表,在初到荆州的初平元年(190年)或次年,便续娶了蔡夫人。按刘表到荆州时在初平元年十一月,则正式嫁娶当在初平二年(191年)。即便如此,是年刘表五十岁,曹操三十七岁,蔡夫人也三十多岁了。蔡家是豪族,家里不可能留下一位老姑娘,可以推测蔡夫人之前应当有过一次婚姻。东汉时女子再嫁较为普遍,国人并不以为非,《孔雀东南飞》和曹操的几位夫人可为佐证。

若按卢弼猜想,则蔡夫人断非是蔡瑁之姐,而当为蔡瑁之妹。或魏晋时襄阳地区有称妹妹为“小姊”之说,也未可知。果若如此,陈夫人建安八年去世,刘表建安九年续娶蔡夫人,至建安十三年刘表离世,蔡夫人以“后妻犹存”,方能一一说通。若其不然,则可确定,建安八九年去世的刘表夫人,定是蔡夫人无疑。

蔡夫人去世、诸将零落,而荆州“始欲衰”,足见“荆州繁荣所依赖的主要是荆州诸将,刘表后妻蔡氏对荆州的繁荣稳定所起的作用尤大”(叶植《略论汉末襄阳冠盖里》,《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亦可见蔡氏在荆州政权中地位之举足轻重。

此外,按蔡瑁在荆州先后“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黄惠贤《校补襄阳耆旧记》“蔡瑁”条),在下甚疑,蔡瑁当在建安元年(196年)获任镇南将军军师(是年刘表拜镇南将军),甚至在初平三年(192年)即获任安南将军军师(是年刘表拜安南将军),并以军师身份外镇大郡;若其不然,则当在建安五年(200年)初的“遣子入质”风波或建安八年(203年)蔡夫人去世前后,刘表安排执掌兵权的大将蒯越出镇章陵为太守,而将蔡瑁从章陵调回襄阳,任镇南将军军师,以辅佐刘琦失宠之后的新接班人选刘琮(蔡瑁的女婿或侄女婿)。

第二,刘琦失宠了。

无数实事证明了一个道理:没娘的孩子没人疼,有了后娘就有后爹。

自从刘琮娶了蔡夫人的娘家侄女为妻,这几年,在刘表周围,“(刘)琮有善,虽小必闻;有过,虽大必蔽,蔡氏称美于内,(张)允、(蔡)瑁颂德于外”(曹丕《典论·奸谗》),内有枕头风吹个不停,外有众心腹说短道长,也就是对刘琮只有点赞没有差评,对刘琦却只有差评没有点赞。时间长了,不由得刘表不变了心思,何况刘表还“宠耽后妻,每信受焉”呢(《后汉书·刘表传》)。

到了建安八九年间,没有母族支持的刘琦,终于失宠了。

刘琦何时失宠,史书不载。

按照《搜神记》的解释,所谓“八九年间始欲衰”,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诸将并零落”(《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诸将并零落”一语,乃是刘表亲口对刘备所言,鲁肃称之为“军中诸将,各有彼此”,这是刘表“二子素不辑睦”(《三国志·鲁肃传》)的必然结果。

刘琦以长子失宠(意味着失去嗣位资格),刘琮以次子得幸(意味着越位夺嫡有望),嫡庶颠倒,所以才会兄弟之间“素不辑睦”。故而可以判定,刘琦失宠也是“八九年间始欲衰”的重要原因和重要内容。

刘琦的政治立场是亲曹还是抗曹,按史料记载所见并不明确。但既然政治对手亲曹,甚至还想把自己送入曹操的虎口,那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刘琦必然向“抗曹派”靠拢。

所幸建安六年(201年)九月,最坚定的抗曹派刘备投奔荆州,让惴惴不安的刘琦抓住了一根稻草。

刘备乃当世枭雄,手下有关羽、张飞等熊虎之将,以及数千久经血火厮杀的精锐部队,是一股分量颇重、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父亲刘表对刘备也很重视,颇“厚待之”。所以,刘琦立即屈身结交,引为外援。于是名动天下的刘备,成了刘琦一派的主要力量。

支持刘琦的其他人,史书上未载其名,但应该还有大将文聘、将军王威等人,因为他们都不想投靠曹操,都是坚定的抗曹派。

建安六年(201年)九月,刘备来到荆州、屯驻新野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率部南撤江陵时,“(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均可见其对荆州的潜在影响,或者说是刘备在荆州的潜在支持力量颇大。

蔡夫人去世,是老年男人刘表的不幸,年过六旬再度丧妻,且失所爱宠。

长公子失宠,是公子刘琦个人的不幸,父子之间从此无爱,且嗣位无缘。

诸将并零落,则是平安了多年的荆州的不幸。蔡夫人去世,长公子失宠,州牧大人日渐衰老,文武僚属心思各异,各为其主,各谋其路,荆州政权“始欲衰”了!

当然,这说的是内部原因,只是原因之一。

到建安八九年间,汉末历史舞台上的群雄或死或败,袁绍七年五月病死,孙策五年四月遇刺,袁术四年六月败亡,吕布三年十二月被杀,他如孙权年龄尚轻,刘备寄人篱下,刘璋偏安于西川,张鲁畏缩于汉中,马超远处于西凉,袁绍二子搏杀于河北。放眼天下,曹操已再无敌手。

建安八年(203年)八月,曹操南下荆州,这本是个引诱袁谭、袁尚兄弟内讧的声南击北之计,可大军走到西平的时候,“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连曹操自己都“将许之”(《三国志·荀攸传》),起了假戏真做的心。这说明,曹操和部下文武都认为,己方已经有了平定荆州的实力,而平定荆州的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这是荆州政权 “始欲衰”的外部环境。

王永平先生认为:“刘表割据荆州有其内部和外部条件,就其内部来说,必须贏得当地大族名士的拥戴;从外部看,只有在北方处于群雄纷争而南方无劲敌的状况下方可实现。……面对荆州的危局,流寓荆襄的北人多思归故土,而当地大族则希望刘表放弃割据,献降曹操,以免战乱。通观当时大局,这是造成刘表晚年荆州政局变化的根本原因。”(王永平《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第49页)

“《三国志》中诸多士人南下荆州,发现刘表不足有为,曹操集团又生机勃勃,他们或者北返投曹,或者观望时势,或者待机北归。建安八九年,曹胜袁败,北方渐次安定,时局渐次明朗,而刘表暮年无可奈何,荆州前途未卜,估计士人北返不在少数,荆州官民也可能人怀忧虑,离心离德。这恐怕才是童谣所称‘八九年间始欲衰’的深层背景。”(王奎、瞿安全《宋衷略考(一)》,《襄樊学院学报》第32卷第1期,2011年1月)

故而,对于荆州和荆州政权来说,建安“八九年”,是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分水岭。

蔡夫人去世,不仅没有让刘琦的处境有所改善,反而更加艰难了。爱屋及乌,刘表岂能不把他对蔡夫人的爱,转移到她喜爱的次子刘琮身上?

但刘琦虽然失宠,却不想栽在蔡氏一族和当权派手中,刀俎之鱼尚要挣扎一二,他岂会不作最后努力,为自己搏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