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有动物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性别吗

admin

有动物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性别吗

自然界十分神奇,有很多动物可以转换自己的性别,但是大多数不能自由地转换,只是随着生长发育,在生命的某一特定阶段才能转换自己的性别,以完成繁衍等工作。

有动物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性别吗-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生物生存只有繁衍才能维持种群,而生物生存的环境不同,因此进化出不同的生殖方式,目的都是保持种群的延续。因此地球物种有多种生殖方式,微生物的分裂增殖、良性繁殖、孤雌生殖、为了保证种群数量还有一些生物有近亲繁殖的习惯,还有一些为了繁殖的便利,干脆雌雄同体,有一些是雄虫和雌虫结合在一起,雌虫负责摄食等行为,雄虫就是产生精子,以便随时开启生殖过程。转换自己的性别也是生殖方式的一种,有一些生物必须到生命的某个阶段才能转换性别,有些生物却可以终身多次转换性别。

日常接触的生物中,黄鳝就是一种可以转换性别的生物,它们并不是雌雄同体,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黄鳝一生中是既当妈又当爹。不过黄鳝不能自由决定自己的性别,只是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才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而有些生物本身具有两套甚至系统,简直可以做到随遇而安,能够较为自如地转换自己的性别,为的就是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垩鮨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的体内,一共是有着两种生殖器官,一种是雌性,一种是雄性,但是它们却不会自体受精,因为两性繁殖的生物本身就是一种更有利于增强后代适应性的生殖方式,当垩鮨鱼遇到雄鱼的时候,就充当雌鱼,遇到雌鱼的时候就充当雄鱼,它们一天之内性别转换的次数甚至高达20次左右,简直是变性上瘾,算是一种可以相对自由转换性别的生物。

通常具有这种行为的生物都是一些进化较为低等,靠机会存活的物种。机会存活大概意思就是每次产大量的卵,自然环境中死亡一批,一批喂饱天敌,剩下的才发育成熟。这样的生物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维持种群,因此会珍惜每一个生殖的机会。

什么动物可以自行选择性别

大西洋西部的珊瑚礁上生活着一种蓝头锦鱼,雄性色彩鲜艳,雌鱼体色单调,它只选择最大、最鲜艳的雄鱼与其婚配。由于个体最大的蓝头锦鱼总是在生殖上占有最大优势的雄鱼,所以当鱼体还小时,总是表现为雌性,并进入生殖期开始产卵;一旦鱼体长到足够大时,便由雌鱼转变为雄鱼,开始执行雄性功能。如果把珊瑚礁上最大的一条雄鱼移走,次大的一条雌鱼就会改变性别,转变为色彩鲜艳的雄鱼。

双锯鱼,这种鱼生活在印度洋的珊瑚礁上,与海葵密切地共生在一起。由于海葵的大小通常只能容纳两条双锯鱼生活在一起,这种空间上的限制便迫使双锯鱼只能实行一雄一雌的配偶制。此外,一对双锯鱼在生殖上的成功主要决定于雌鱼的产卵量,而不决定于雄鱼的精子生产量。因此,只有当最大的个体是雌鱼时才对两性最为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对策便是双锯鱼在小个体时表现为雄性,待长大后再转变为雌性。据研究,双锯鱼的这种性别转变也是受社会环境控制的:如果把雌鱼拿走,失去配偶的雄鱼使会与一个比它更小的雄鱼相结合,而自己则改变性别,转变为雌性并开始产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3月01日第八版)记载了海虾的变性,你可以看看

可以直接搜索“海虾变性之谜”

生男生女天注定,有没有动物可以自己决定生男生女

人类胎儿的性别取决于精子的性染色体,众所周知,女性的卵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如果它和同样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相结合,那么生出的宝宝就是女宝,如果它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相结合那么就会生出男宝。

在人类自然受孕的过程中,人类根本不能预测,最后会是哪一个精子能成功和卵子结合,所以有人说,生男生女完全是“天注定”的事情。但这个星球上还真有这么一种生物比较特殊,鳄鱼幼崽的性别不靠基因,靠“心情”。

鳄鱼妈妈平均分配,实现“男女平衡”

鳄鱼这种动物其实已经在这个星球上存在很久了,它们长相凶猛,一看就是不好惹的角色,科学家们也表示,它们和几亿年前的老祖宗除了在外观上小了点以外,其余的没多大变化,所以鳄鱼也有着“活化石”的称号。恐龙都灭绝了,而同时代的鳄鱼却挺了过来,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鳄鱼那超强生命力与繁殖能力。

鳄鱼的寿命很长,普遍可以活到70到80岁,在动物界中算是长寿的了,一只成年雌鳄每一次产卵大约可以达到18到80颗,每次产卵后都会将这些鳄鱼卵就地掩埋,并且守护在卵坑周围,防止鳄鱼卵被蜥蜴等动物偷走,保护它的宝宝们可以安全破壳。有趣的是,在产卵期间,雌鳄会根据卵的数量,来将一窝卵进行“性别分类”,这又是如何办到的呢?

其实新出生的鳄鱼卵都没有性别,决定小鳄鱼是男宝还是女宝的条件就是孵化时候的温度,当孵化巢穴的温度在32至33摄氏度时,鳄鱼卵里的小鳄鱼就会是雄性的,而当巢穴的温度低于29摄氏度时,巢穴里的鳄鱼就会是雌性。

所以每次产卵时,雌鳄会根据它的“心情”,将它未来的儿子们产在温度较高并且能得到充分日照的地方,并且将它未来的女儿们产在温度较低,有草木遮挡阳光的低洼地带,这样一来,经过大约90天的孵化,新出生的小鳄鱼们在性别上就会实现“男女平衡”了。

鳄鱼妈妈既要选择适宜温度的巢穴,又要时刻警惕宝宝们的安危,不得不说,鳄鱼妈妈真是为子女们“操碎了心”啊。

凶神恶煞的“柔情”母亲

赵忠祥老师解说的《人与自然》中,有一期是专门讲述非洲尼罗鳄的生活习性,乍一看到尼罗鳄那布满鳞片的庞大身躯,凶神恶煞的眼神还有那布满尖锐牙齿的大鳄,就令人浑身一颤、直冒冷汗,尼罗鳄咬住猎物时不停地使用“死亡旋转”来撕扯下猎物的四肢,场面十分残忍。尼罗鳄的咬合力是地球上第二大的,咬合力可以达到2268公斤,它们可以轻松地咬碎乌龟的龟壳。

之后画面给到了一直雌性尼罗鳄身上,镜头记录了这只雌鳄从交配到怀孕,一直再到它生产的全过程,而此刻,它的孩子们已经破壳而出等待着母亲来接它们。但画面中的尼罗鳄正在一口一口“吞噬”着它自己的孩子,正所谓虎毒不食子,鳄鱼原来这么冷血吗?

原来,这只母鳄鱼把它那巨大的嘴巴当做婴儿车,它把鳄鱼宝宝们一条条的吞在嘴里,小鳄鱼的重量将母鳄的下巴弄得塌陷,看起来特别沉重,而这位伟大的母亲仍在竭尽所能,将孩子们放进嘴里。

一窝小鳄鱼的数量实在太多,它只能分批次将它们运到安全的地方,母鳄喘着粗气,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河里,让人体会到“为母则刚”原来不仅仅体现在人类的身上,原来凶残的鳄鱼也有它们柔情的一面。

这布满颌齿的巨鳄能轻松地撕裂猎物的四肢,可当它吊起小鳄鱼的时候又显得那般轻柔无比,这一脸凶神恶煞的动物在羚羊眼里是凶残的杀手,但在那群小鳄鱼们眼中它是“柔情”的母亲,鳄鱼的凶残是因为要生存,柔情因为那是它的孩子。

小结

这世界每一种生物都是经历了上亿年的风雨才走到了今天,它们一代一代轮回着生命的意义,它们有着各种各样有趣的习性还不为人所知,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所在吧,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作为人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破坏、不干预,毕竟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

自然界中哪些动物是雌雄同体

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会强迫自己适应环境,而雌雄同体显然是在进化中出现的“奇葩”,本身物种的繁衍要雌雄交合,阴阳调谐,雌雄同体的动物或者植物的出现显然已经冲破了这种束缚。接下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自然界中哪些是雌雄同体的动物。

1.大西洋扁贝

北美洲沿海生长着一种有趣的大西洋扁贝,雄性扁贝在水底漫游,直到最后找到了合适的配偶。这时,它就伏在雌性扁贝的背上。没过多久,雄性扁贝就会失去生殖器而完全变成雌性扁贝。以后,另一只雄性扁贝又会伏到它的身上,再转化成雌性。这种交配过程形成一种塔状的扁贝链,下面一层层都是雌性,最顶上一层是雄性扁贝,这一结构会越筑越高。在水底四处游荡的全是雄性扁贝,而雌性扁贝则一天到晚一动不动地伏在水底。

2.藤壶

成熟的藤壶是雌雄同体生物——即每只藤壶身上同时生长着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藤壶喜欢群居,仿佛这样感到安全,但是过份密集的群落又会使大量藤壶幼体夭折。有时藤壶采取这样的方式避免过份拥挤——它们密密麻麻地吸附在轮船的船身上,把这个危机转嫁给了人类。为了适应这种头尾颠倒的生活方式,藤壶的卵巢是长在头上的。

3."清洁鱼“

这种鱼之所以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名称,是因为它们孜孜不倦地为别的鱼清洁口腔和鳍。在这种鱼身上,大男子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条雄鱼拥有"三房四妾",这些雌鱼都不准离开雄鱼的活动水域,它们也不会团结起来反对这位蛮不讲理的"丈夫".

有时,一条雄鱼后跟着二至五条雌鱼,它们排成一长串,其先后次序是严格按等级排列的。雄鱼死了,地位最高的那条雌鱼就成为这群鱼的首领,不出几天,它身上会自动长出雄性生殖器而变成一条真正的雄鱼,而剩下的雌鱼则成了它的妻妾。

5.蚯蚓

蚯蚓是我们熟悉的蠕形动物,可是它的生殖方式却是十分奇特的。蚯蚓是成群结队交配的,它们先是直挺挺地躺着,再用分泌出来的粘液彼此牢牢地粘在一起。这时,它们身上的第15节就产卵,而第9第10两节则吸收这些卵并使它们受精,这些卵储藏在蚯蚓的脊部,两至三周后孵化出来。蚯蚓的这种"交配"过程一般持续数小时。

6.蜗牛

这种常见动物也是雌雄同体生物,其交配过程充满着激情与独特的浪漫情调。冬天时,蜗牛在地下打洞,并使自己钻入坚硬的壳内。春天来临时,它养足了精神,渴望伴侣。蜗牛的雄性生殖器官中包括一只装满"爱情之箭"的小囊——它可以随时发射这种细细的骨质导弹。当两只情意绵绵的蜗牛拥抱在一平时,它们就将箭射入对方体内,以完成互相交换精子的过程。

7.珊瑚

有些种类的珊瑚是单一性别,雌雄异体,有些珊瑚则是雌雄同体,能扮演雌性产卵的角色,也能扮演雄性排放出精子,约有四分之三的珊瑚是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自己能完成生殖吗为什么

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精子与卵子,不一定就意味着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性别。实际上卵子和精子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殖细胞,都可能由同一个个体产生。在正常的雌雄同体的物种中就有这种情况发生;而在植物当中普遍存在雌雄同体的物种,在环节动物门的蠕虫和软体动物之类的低等动物那里,也可以发现这种情形。这些物种的生殖可以由自体受精完成,或者更普遍地,由交叉受精完成。某些生物学家曾试图重新解释这种状况。有人认为,性腺(卵巢与奉丸)在两个完全相反的个体中的分离,表明进化的发展越过了雌雄同体阶段。相反,另一些人认为,这种分离状态是原始的,雌雄同体是退化状态。这些关于这种或那种系统优越的观点,暗示着当前的进化理论极有争议。我们能确切说出的只是,这两种生殖方式实际上是共存的,两者都顺利完成了有关物种的延续;和产生它们的机体差别一样,配子差别也许也是偶然造成的。所以,物种按雌雄两种个体来划分,看来是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最低限度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