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钩虫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会危及生命吗

admin

钩虫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会危及生命吗

钩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感染钩虫可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严重影响劳动力,甚至危及生命。钩虫共有数十种,其中绝大多数寄生于哺乳动物如狗、猪、猫、牛、羊等的肠道内。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有2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及美洲板口线虫。了解钩虫的生活史很重要,成虫寄生于小肠,雌、雄虫体成熟后,交配产卵。雌虫产出的受精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温度(25—30℃),潮湿(含水量30%—50%),有荫蔽的松土中,24—48小时就可发育成幼虫。当人与土壤接触时,幼虫接触到皮肤后,通过毛囊、汗腺口或破损口钻入皮肤。蚴虫钻入皮肤,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后,即可能被带到右心,经肺动脉到达肺及肺泡,借助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的活动,沿支气管、气管上行到咽部,再随宿主(人)的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到达小肠后,迅速发育长大,自蚴虫钻入皮肤到成虫一般需5—7周。钩虫靠吞食人体肠道的营养物质和吸取肠道大量血液为营养。得了钩虫病有临床表现:(1)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明显增加。有的患者可出现“异嗜症”,如喜食生米、生豆子、泥土、瓦片、煤渣、破布、碎纸之类。有的还可以出现消化道大出血;(2)贫血症状:表现为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心慌气短、面部及下肢浮肿等;(3)钩虫幼性皮炎:皮肤可出现丘疹,奇痒无比,有的可出现脓疱;(4)呼吸道症状: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发热、畏寒等乏力症状。若怀疑自己患了钩虫病就要到专业医院化验大便,看是否有钩虫卵,大便中找到钩虫卵,就可以确诊。治疗药物有噻嘧啶、左旋咪唑及甲苯咪唑等,但均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钩虫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会危及生命吗-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儿童钩虫病的如何治疗

什么是钩虫病钩虫感染是常见的幼儿寄生虫病。

钩虫形似细小的针,感染性虫卵可以排出人体外,在泥土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或钻入幼儿皮肤,或经食物入口,而后经血液与钩虫一样游走,经肺部及呼吸道,最后寄居在小肠。

当钩虫幼虫钻入皮肤时,幼儿会局部出现痒疹,经过肺部时患儿会干咳,甚至哮喘。最重要是钩虫感染会引起贫血,患儿脸色发黄、皮肤干粗、水肿、毛发枯黄及易于脱落,并且乏力、精神萎靡,因此有人把钩虫感染称为“萎黄病”。在肠胃方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开始食欲亢进,有些患儿有“异食癖”,比如有喜欢吃生米、泥灰等异于常人的“怪爱好”。

如何治疗钩虫病要治疗此症,除对粪便进行适当管理和处理外,主要是个人防护。如在钩虫感染的疫区内,幼儿不要赤脚玩泥沙、不吃未煮熟的蔬菜及不洁瓜果。

幼儿患了钩虫感染,应接受药物治疗,可选用驱蛔片,同时应治疗贫血。钩虫贫血为缺铁性贫血,如果情况严重,应先改善贫血状况,然后驱虫。

钩虫病有什么症状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引起的疾病。感染方式主要是经过皮肤侵入人体。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孵化出蚴虫,当人接触时如农民赤足下田,通过皮肤而被感染。此外还可经过粘膜被感染,如生吃未洗净的蔬菜等。

一旦感染了此病,病人可表现有上腹部不适,或丝丝拉拉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交替发生等症状。较重的患者常出现“异嗜症”,就是异常的嗜好,如喜欢吃生米、土块、煤碴等物。久病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有头昏、眼花、耳鸣、乏力,活动后心跳气短,皮肤呈蜡黄色等。患严重钩虫病的妇女可引起停经不育,妊娠后期可引起早产或死胎。

钩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钩虫病是因寄生虫引起的肠胃疾病,表面看好像没什么大碍,其实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那么钩虫病有哪些症状?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钩虫病的症状

1、钩蚴虫所致的症状

钩蚴侵入处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和小疱疹。皮炎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等,数日内可消失。

受染后3~5日,患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痰内可出现血丝。

2、成虫引起的症状

患者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贫血的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代谢功能。患者皮肤黏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劳动也感气急、心悸,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智力减退等。重度感染者全身水肿显着等。

3、其他的症状

儿童重症患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性发育不全、侏儒症等表现。成年患者也常有闭经、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严重感染的孕妇易引起妊娠中毒症、早产、死胎等。

预防钩虫病的方法

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

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在农村高发地区,普查普治,统一服药,定期复查,未愈病人重复服药,彻底消灭感染源。

加强卫生宣传,使人们了解到钩虫病的感染方式,不要让孩子赤脚去地里玩土,不许他们裸体嬉戏,要改变不穿死裆裤的坏习惯,减少钩虫幼虫侵入皮肤的机会。

钩虫病的危害

胃肠功能紊乱:成虫咬附于肠粘膜,引起肠壁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弥散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婴儿钩虫病)或血便(消化道大出血)。

贫血:钩虫对人最主要的危害是贫血。钩虫咬附肠壁,吸血为食,造成血液丢失,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素,使咬附部位造成伤口血液不断渗出,加之虫体频繁更换吸血部位,造成更多的伤口渗血;同时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的不断损耗,使造血原料不足,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合成速度低于红细胞新生速度,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为什么会得钩虫病

钩虫病的感染途径

(1)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交配产卵,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湿土壤中孵出,5~8天内蜕皮2次,成为感染期丝状蚴,若与人的手足等暴露部分接触,就由毛囊、汗腺孔、皮肤薄嫩破损处穿入皮下组织,进入静脉,随血液循环经右心到肺,穿破肺微血管进入肺泡,再经咽而被吞下,进入小肠发育为成虫。经皮肤进入人体是钩虫感染的主要方式。

(2)经口腔感染丝状蚴直接被吞下,未被胃酸杀死者可在肠腔内发育成熟;但由口腔或食道粘膜进入血管的幼虫,仍需循上述移行途径再到肠腔。十二指肠钩虫大部分是通过口腔粘膜侵入人体的。

(3)经胎盘、乳汁感染有的十二指肠钩蚴能进入孕妇胎盘中或哺乳母亲奶水中,再通过胎盘或乳汁对新生婴儿造成严重感染,国内外均有报道。

(4)休眠幼虫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在进入肠腔以前,部分虫体有“迁延移行”现象,即在其他组织中潜留很长时间才陆续进入肠腔,可从小肠内消灭钩虫的药物不能杀死组织中幼虫,休眠的幼虫能在治疗结束后数月产生新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