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介绍蒙古包的作文完整

admin

介绍蒙古包的作文完整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隆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隆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多平方米。现在游牧生活逐渐被定居所代替,草原上富裕起来的牧民建起砖瓦房,蒙古包越来越少了。

介绍蒙古包的作文完整-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大多数蒙古人是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脚点,再起帐篷。

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一圆形天空,通烟气。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牧等特点。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小者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巴里坤的蒙古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所以其袍,腰系丝带,脚蹬皮靴袍子,配以彩色丝绸腰带,足蹬蒙古式皮靴,英姿飒爽,俊秀威武。

过去蒙古族以游牧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除了游牧,相当多的蒙古族从事农业生产或农牧兼营,他们已定居村镇。

巴里坤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主要是面食、奶食、肉食以及夏季吃些野韭菜、葱和蘑菇等。后因长期杂居在汉族中,从事半农半牧生活,现在普遍吃蔬菜。蒙古族热情豪爽,诚恳待客。宴请客人时必敬酒并唱“敬酒歌”助兴,营造热烈气氛,以此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祝福和尊重。蒙古族特别倡导尊敬长者,爱护晚辈,如果家里来了年岁大的长辈,必须要迎上去把马接过来拴好,长辈要走的时候,也要牵马扶其上鞍。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和敖包节,除此还有点灯节(祖鲁节)、麦尔节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节称:“查干萨日”。蒙古节有自己为柱拜的典型。祭喜地云集在敖包前进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诵经,人们则献了供品后,自左向右围歌舞等娱乐活动。因此祭敖包不仅是一次宗教活动,蒙古族青年男女借此施展才艺、技能、进行情感交流的一次机会。

赛马、摔跤、”是草原马背民族的拿手好戏。蒙古族无论男女,自幼学习骑马,到十来岁就纵马如飞。

写蒙古包说明文作文400字

美丽的大草原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马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带、靴子呢?

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山顶终年积雪,云雾弥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的隐居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尽情的追逐戏耍,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其他人惊慌躲入云端。猎人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蒙古族的传统民族白节、祭敖包、那达慕、鲁班节、燃灯节等。在节日上都有各种不同的习俗。例如:那达慕大会时,会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播放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人民喜爱的盛会。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白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亦“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扒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衣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织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可大功告成。白白的蒙古包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仿佛绽放的一朵朵白莲花。蒙古包最大的优点是拆装容易,室内使用面积很大,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用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族语属阿尔泰语系,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使用人口约180万。现代蒙古语的主要特点: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种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蒙古国于20世纪40年代采用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蒙为文,从上到下连写,从左到右移行。

蒙古族艺术分为民歌、乐器、曲艺三大类。而名人有忽必烈、明安图、孝庄皇太后等。特产主要是羊肉、羊奶、马奶。

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描写蒙古包的作文600字左右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运输。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这就是那有特点的蒙古包!

蒙古包怎么写作文

1.写蒙古包的作文

蒙古包,蒙舌语称“蒙古勒格日”,意为蒙古房子。

在辽阔的三北边陲,从西部阿尔泰的雪峰,到东部兴安岭的绿林。从北部的贝加尔湖到南部的万里长城。

都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纵马征战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适合这种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所以有时也把蒙古民族称为“毡帐之民”,蒙古包或称穹庐、毡帐。

《史记·匈奴列传》中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的记载。隋·唐道衡在咏王昭君的乐府诗中,亦有“皮裘毡帐亦开颜”的句子。

清《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汉语即是音译,又是意译。

1、早期的蒙古包有两种。一种是载于车上可以移动的蒙古包。

另一种是能够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载于车上的蒙古包大小不一,小的载在车上,一头牛或一匹马就能拉走,而大的则需多头牲畜拉载。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在窝棚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四季游牧搬迁和抵御北方高原寒冷气候的住宅,找到了蒙古包这种能够经受大自然考验的居住形式。2、蒙古包的特点(1)适合自然环境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

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

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

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蒙古包冬暖夏凉。

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严寒,会冻裂三岁牛的犄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没听说冻坏一个人的,因为其一,包里有火,牧区有的是牛羊粪,只要火一生起来,立刻热浪扑面。

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其三,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烧暖,把套瑙盖上,门堵严,盖上羊皮被、皮袍,怎么会冷呢?其四,还可以在包里盘座暖炕,从外面烧火。

如果包内热的厉害,还可以通过顶毡调解;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在视野辽阔的高地搭上毡包,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凉风扑面,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因为蒙古包形似球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可以开天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使其八面来风,如坐凉亭。尤其适合制做奶食品,因为不会酸得过劲。

现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专门用来做奶食品。(2)适应游牧生涯搭盖迅速:搭盖蒙古包不必严格择址,只要周围水草好就行。

蒙古包是一种组合房屋,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搭盖时不用很多人参加,二人足可。到一个新地方以后,把它们从车上卸下来,只需生着火熬好奶茶的时间,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熬茶时还是野炊,到了喝茶的时候,已经坐在蒙古包里了。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盖还容易许多。

两个人拆卸只需十几分钟。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

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哈那、乌尼、套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很快就可以拆卸开并折叠起来。

装载搬迁轻便:蒙古包以木、毡为基本材料,不用金属、砖、瓦、水泥等,同时又是由各部件组装而成,所拆卸的任何一件都不重,一个女人就可以举起来放到车上。维修方便:蒙古包所用的材料无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哪个部件坏了、旧了就可以把它换掉。蒙古包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

不过在心理和习惯上,蒙古人不喜欢缩小。有“与其缩小毡房,不如缩小肚子”之说。

3、蒙古包的组成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覆盖物)、绳带三大部分组成。(1)架木蒙古包的整体框架是木质结构,由套瑙、乌尼、哈那、门组成。

套瑙为架木的首脑,是蒙古包的天窗,套瑙的大小决定乌尼的长短、数量。套瑙为圆拱形,如撑开的伞,一般由三个规格有序的圆形木环和四个弧形木梁组合而成,最大的圆木环外侧,凿有方形插口。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连接套瑙和哈那的木杆,木杆长约为套瑙直径的1.5倍,上端较细,下端较粗。上端插入套瑙环形木的方口,下端穿有孔眼,与哈那的孔眼一致,用绳与哈那连接。

哈那是以柳木条用皮绳缝编成菱形网眼的网片。将若干哈那连结,形成一个圆形栅框,就是蒙古包的墙壁。

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为四、五、六个哈那,也有八、十个哈那的大蒙古包。

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其二是它有巨大的支撑力。

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

其三是外形美观。制做哈那的木头一般用红柳,轻而不折,打钉眼不裂,受潮不变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

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门,蒙古语称作“哈拉嘎”。

由门框、门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哈那高度相等,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

2.描写蒙古包的作文

美丽的大草原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马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带、靴子呢?

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山顶终年积雪,云雾弥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的隐居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尽情的追逐戏耍,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其他人惊慌躲入云端。猎人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蒙古族的传统民族白节、祭敖包、那达慕、鲁班节、燃灯节等。在节日上都有各种不同的习俗。例如:那达慕大会时,会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播放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人民喜爱的盛会。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白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亦“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扒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衣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织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可大功告成。白白的蒙古包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仿佛绽放的一朵朵白莲花。蒙古包最大的优点是拆装容易,室内使用面积很大,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用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族语属阿尔泰语系,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使用人口约180万。现代蒙古语的主要特点: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种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蒙古国于20世纪40年代采用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蒙为文,从上到下连写,从左到右移行。

蒙古族艺术分为民歌、乐器、曲艺三大类。而名人有忽必烈、明安图、孝庄皇太后等。特产主要是羊肉、羊奶、马奶。

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3.写蒙古包特点的作文300字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年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账篷。

4.蒙古包作文要自己写的

蒙古包饭店为了吸引顾客把蒙古包请到了店堂里,我有幸在蒙古包里美美的吃了一回,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

蒙古包可真美呀!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蒙古人住蒙古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包大约有4米多高,它看起来很小,但实际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几乎所有的蒙古包外表都呈圆形,鼓鼓囊囊的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衣服上嵌着一扇别致的小门,脑袋上顶着一扇神奇的小窗。

进入到蒙古包的里面才发觉蒙古包并不是圆形的,准确的说是在圆形的身体上戴了个“高帽子”。“高帽子”是由36根木椽子搭成的,形态像一把张开的大花伞,在伞顶上还顶了个木制大转盘,转盘上饰以美丽的民族图案花纹。

蒙古包的内围带也呈圆形,象一条箍拦腰系在蒙古包的身上,用手摸一摸是用绒布做的,上面非但绣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景,而且还在下面挂了一圈用流苏做的镶边,五彩缤纷令人感到浓浓的民族气息。更令人惊奇的是那个靠近地面的围毡,它是用竹席编织围成的,这样夏天掀开通风,冬天放下来保暖,充分体现了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

蒙古包的内层毡是用很柔软的兽皮制成的,一来可以防止雨水和风沙的侵入,二来可以起到透气和保暖的作用。蒙古人民非常热爱生活,这一点可以从墙上挂的鹿角看出,喻意丰收、美满。

对了,蒙古包内还光线充足、空气清新呢!看着身穿民族服装的服务员进进出出,更使我仿佛置身在神密的大草原中了。蒙古包可真美啊!我要将蒙古包的美丽大声的告诉我的同学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5.写蒙古包特点的作文300字

蒙古民居在那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中,星罗棋布的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就像草原中的一个个大蘑菇,生长在蓝色的天空下。

蒙古人都以游牧生活为主,住所不定.所以为了生活方便,便创造了一种可以移动式住宅-----蒙古包。蒙古包利于拆装,装好一个蒙古包只需要20多分钟就行了,十分方便。

拆后搬迁也很方便,只需两峰骆驼或一辆牛拉的小推车装就行了。蒙古包结构简单,装起来十分容易。

只需在地上画个圈,再在圈上立上几根支柱,再在傍边围上厚厚的羊毛毡就能住了。最小的蒙古包可以住20个人,最大的蒙古包甚至有600多平方米。

蒙古包虽然结构简单,但十分坚固,能经得起几级的大风,别的房屋都倒了,它却依然安然无恙。蒙古人热情好客,当有客人来时,他们必会出门迎接。

还会端上香喷喷的奶茶和手抓羊肉来热情招待你。他们还能歌善舞,有时还会用唱歌的形式来劝说你喝酒。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一大特点,假如我能去参观一下它是多么好啊。

6.蒙古包的作文

辽阔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帐篷们蒙古包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随着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已出现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毫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游动式游动式又分拆卸和拆卸两种前者牲畜驮运者牛车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哈(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哈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4、6、8、10和12哈12哈蒙古包草原罕见面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同座城堡过去几十此大蒙古包聚起十分壮观

蒙古包许多蒙古人日常居住地大多数蒙古人终年赶着们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牧场蒙古包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落脚点再起帐篷现开始搭了蒙古包架设简单般搭建水草适宜地方根据蒙古包大小先画画圈便开始按照圈大小搭建蒙古包搭好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地毯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7.描写蒙古包作文400字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马奶招待客人呢?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带、靴子呢?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

山顶终年积雪,云雾弥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的隐居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

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尽情的追逐戏耍,丝毫不觉。

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其他人惊慌躲入云端。猎人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

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蒙古族自称“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8.描写蒙古包的作文600字左右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过去几十个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壮观。

蒙古包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6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围砌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运输。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这就是那有特点的蒙古包!

9.关于蒙古包的作文

美丽的大草原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马奶招待客人呢?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带、靴子呢?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

山顶终年积雪,云雾弥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的隐居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

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尽情的追逐戏耍,丝毫不觉。

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其他人惊慌躲入云端。猎人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

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蒙古族自称“蒙古”。

“蒙古”这一名称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的传统民族白节、祭敖包、那达慕、鲁班节、燃灯节等。

在节日上都有各种不同的习俗。例如:那达慕大会时,会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

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播放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人民喜爱的盛会。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白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亦“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扒肉,也要包饺子、烙饼。

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衣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织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可大功告成。白白的蒙古包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仿佛绽放的一朵朵白莲花。

蒙古包最大的优点是拆装容易,室内使用面积很大,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用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蒙古族语属阿尔泰语系,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使用人口约180万。

现代蒙古语的主要特点: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种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

蒙古国于20世纪40年代采用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蒙为文,从上到下连写,从左到右移行。蒙古族艺术分为民歌、乐器、曲艺三大类。

而名人有忽必烈、明安图、孝庄皇太后等。特产主要是羊肉、羊奶、马奶。

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蒙古包的作文

蒙古包的作文1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想便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围成圆形板,帐顶留一天窗。

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顶毡的大小,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决定。裁剪时,以横木的中间为起点并且四个角上钉上带子。可以防止大风灌进来把毡房吹走

蒙古包的好处是什么呢?它的好处有以下两点:

1、搭盖迅速:搭蒙古包,一个女人都可以搭起来。等人生火熬茶的时,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

2、拆卸容易带子都是活扣,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一个人就能卸完。

因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从事游牧生产,所以蒙古包的应运而生,给千万里长距离的自由迁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蒙古包的作文2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居室。用毡块、木料构成。蒙古语称“蒙古勒格尔”。圆形尖顶,用一屋或两层羊毛毡子覆盖。在大风雪中阻力小,不积雪,包顶不存雨水。包门方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迁徙拆散,定居安装。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蒙古包看起来外形不大,但是包内的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帐篷是牧民的住所,一般分为布料和牛毛帐篷两种,有方形和椭圆形,迁移方便,结实耐用。

蒙古包的作文3

在各个民族的特色民居中,我最喜欢也最熟悉的就是蒙古族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有四大结构,分别是:哈那、天窗、椽子和门。蒙古包是以哈那的多少来区分大小的,最大的有十二个哈那,最小的只有四个,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上也是十分罕见的,有六百多平方米,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堡垒一般,过去几十个大蒙古包在一起,非常壮观。

别看蒙古包外表看上去非常的小,但是内部使用空间面积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的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自从匈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其造型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观呈现圆形,顶上是圆锥形,围墙是圆柱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一百六十厘米左右,是用条木编围砌盖的。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是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改装,而且便于游牧,只需要四十头骆驼就可以运走,装起来的时间也是惊人地短,只需要二十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搭出来一个坚固的蒙古包,供人居住。

蒙古包外面还雕刻上了美丽的花纹作为装饰,这些花纹都是蒙古人认为的吉祥的图案,白色的蒙古包用蓝色的花纹点饰着,用辽阔的草原和广袤的天空作为背景,看上去美极了。

美丽草原上的蒙古包,是蒙古文化的缩影,我们爱惜蒙古包就是爱惜蒙古文化。

蒙古包的作文4

暑假里,我去了位于蒙古阿拉善左旗的通湖草原。到了蒙古族的地方,当然要住蒙古包啦!

我们一进蒙古大营,就看到了大大小小的蒙古包。它们大小不同,但都是圆的,也都是白色的。小的蒙古包比较“原始”,是用毡布做的,上面有图案,很漂亮。毡布的边缘用砖头压住,以免给风吹起来。大的蒙古包比较“现代”,是用水泥和砖头砌成的,圆锥形的包顶上有金色的装饰物,看上去很威风。

我走进我们住的大蒙古包,里面铺着绿色的地毯,中间有一张红色的矮方桌,被子、褥子和枕头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矮桌两边。蒙古包的顶上画有很多金色的装饰花纹,中间是一个吊灯。包里还配有电视机、影碟机、杂物柜,还有一个整洁的卫生间,比我想象的要先进得多呢!

晚上,该睡觉了,我们一行七人,把褥子横七竖八地铺在地上,躺上去硬邦邦的,没有家里的床睡着舒服。这样在地上睡觉,我还是第一次呢,感觉新鲜极了!不过,因为玩得太累了,没多久,我就睡着啦!

甜甜地一觉睡到太阳露出笑脸,啊!又是一个清新美丽的早晨!

蒙古包的作文5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白色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围墙支架、天窗、椽子和门。支架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12个支架的蒙古包,是罕见的,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

蒙古包呈圆柱形,上面有一个圆锥形蓬顶。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水泥、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支架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支架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包巧妙的运用了圆形面积大这一特点,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蒙古包的作文6

我那时的小蒙古包,是还没有条件刷上美丽的天色白,白是白云的白,是漂亮的兰天白朵。不是我一包,是群集散落在各地小山冲头的一大片小蒙古包。小蒙古包是天然的黑色,黑色里透漏着棕色的暖。那棕色就是落了泥巴,向了在外的草头垡子。草头垡子的干草的草根草须子在太阳底下是棕色的。温暖是温暖,在有风的吹动之下,跑灰也跑的掉草丝,草的根丝。所以不时的必需贴补泥巴。做上厚土的底维圈,防止猪也包括鸡的伤害。

猪嘴和鸡脚是比较厉害的。鸡的一天的找嘴脚刨,泥巴的.土根就会少了一块,多了一坑鸡的土地窝子;即使小猪的几嘴,也是小蒙古包的灾害。生活是挺困难的。

我们的蒙古小包不是这时的旅游目的地,白色的厚实的夹有棉花的,白布的白色的布的蒙古小包,是天上白云的白色。我们的是黑土地的黑色。没有是么光彩的,前进的道路多是泥巴。有一部电视剧叫《篱笆女人和井》我看过,不怎地理解篱笆,想;想还是叫《泥巴女人和井》有意思。黑色的小蒙古包的冲沟的底地,也有一口水井,水井6米多深,到底。也有一个井轱辘巴子,绕上12圈多就可以提上鲜鲜的井水。早晨的井水比较凉甜和干净。我家的水一般都是早上的井水。

因为泥巴是黑色的,所以我的小蒙古包也是黑色的。只有窗户的木格楞子,还有门是有着木质的白色的。烟囱还有余烟在上青天缭绕,灶坑的灶门是用土块子堵上的。灶内还有没有燃烧完了细碎的柴草,所以有青烟缭绕天空。黑色小蒙古包的10里草原是牛马的草场,远远的也要有注视黑色小蒙古包的目光,因为包内有生活的基本资料。比如粮食和木桶的水,还有窝藏在木撑子上的油茶,本质说就是油茶面子。防止草原上的野猫。

春天的草原,来了农耕时代的农民,是代表生产队,人民公社来到草原。草原的草场绿油油一片。汉族兄弟是有着满脸笑容的来到草原,有意思的活动第一根拇指,说:好,好,好。红色的草原好。事实上只有动物的粪便有一些红色的。说得是挺有意思。汉族兄弟是来买牛马来的。买回去种地。草原上的牛马倌吆喝喝颠着马背上的屁股,吆喝喝集结着千多只牛群马群。吆喝喝圈着自己的世界。轰轰烈烈,场面壮观,辽阔上的气势。牛马口鼻有声,呣呣吗吗直叫。

汉族兄弟是瞧瞧看看说说。这个那个,红色的,白色的,棕色的那个,还有着语言不好沟通的问题。

找出了五六十匹马,还有三十几条牛,套上了套子,索上了缰绳。数完了人民币,喝完了告别的奶茶,奶茶就是落底子的奶渣和奶酪的干品,加在油茶之中的奶产品。有着各路劲头的香甜。习惯的黑色小蒙古包的草原牧人,因为习惯了,是不好喜欢农业的粮食的。比如农业的苞米茶粥。喜欢美丽的奶香,一口炒面一口马奶牛奶的吃,一定是有滋有味的。

有了美丽的人民币,草原就有了好听的歌声,二胡和笛子的颤颤悠悠的美妙的声音。阿妈你的头发和脸就梳洗的亮汪汪的干净和漂亮,漂亮的头纱,挡住了热辣辣的阳光,还有苍蝇和蚊子,多多少少的添上了含蓄,朦胧的美。依依带腿的美丽长裙,是有着生物蛋白的光亮美,美丽的茧子之丝。草原上的皮靴是在早晨就擦得锃亮的。多数是黑色的小蒙古包的黑色。骄傲的骄傲的可以挺直身材站在草原的高地,小有山冲的草原包上,看兰兰天空的白云之美,高瞻远瞩的想过了年的故事。

在外一天的奔波,回到敖包内,黑色的小蒙古包是温暖的。也有了好多的黑色幽默。

蒙古包的作文7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吴老师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欣赏几幅剪纸,我相信,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会让你们惊叹。”说完,吴老师就拿出了四幅剪纸,它们各有各的特色。

我细细端详这些剪纸,其中有一幅上面的图画是一个坐在蒙古包里面的小女孩,她认真的看着书窗外有许多蝴蝶飞了过来。围着小姑娘的蒙古包翩翩起舞。好像也被这小姑娘的那双求知的眼睛迷住了。

看着那副精美的剪纸,我情不自禁的进入了想象的圣殿。在一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住着许多游牧民族,小女孩的家也在其中。

那一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女孩和她的姐姐们出去玩。五岁的小女孩便和姐姐们一起骑马,马儿在草原上奔驰跳跃。她们玩的那是叫个不亦乐乎。小女孩就这样在快乐中成长着。

这一天小女孩的爸爸病倒了,看着爸爸那苍白的脸色,女孩关切抚摸着爸爸的头,焦急得问:“爸爸,你怎么啦?你哪里不舒服吗?”爸爸微微的动着他那苍白的嘴唇喃喃地说出了几个字:“女儿,爸爸没事,有你这份关心我就足够了。”

女儿请了许许多多的大夫,父亲也吃了许许多多的药,可是父亲的病情就是不见好转,女儿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于是便带了些食物,骑着马踏上了一个人寻找草药的艰苦路程,许多天后,她几乎跑遍了所有的游牧民族,真当她觉得希望不复存在的时候,有一个人对她说;“小女孩,我告诉你在雪山上有一种神奇的花,叫雪莲花,他可以治好你父亲的病,但雪上奇冷无比,你最好不要去。”可小女孩把老爷爷的话抛之脑后,什么也没准备,便急匆匆地来到了雪山上。

她在雪山之上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这长在悬崖之巅上的这朵雪莲花。

回到家后,小女孩的父母都很担心她,她把雪莲花交给父母。不久,父亲的病好了,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于是,为了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小女孩仔细的读着书。

“范安琪,范安琪”,我后面的人在叫我,我只得从这美好的幻想中醒来。

我不由得赞叹,着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剪出如此形象生动的剪纸,真不愧亏是从国的传统文化。

蒙古包的作文8

在希拉穆仁大漠草原,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仅是骑马,还有住蒙古包。

在我们骑马归来时,由于下雨,蒙古特有的那达穆晚会也取消了,我们个个都已经身疲力竭了,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觉,于是我们钻进了蒙古包。

蒙古包里面有一张半圆的大床,大约可以睡十几人,床是顺着蒙古包的毡帐搭砌而成,床上铺着印有蒙古族特色图案,床上放着一张长条小桌,看起来漂亮、整洁极了。谁知里面却暗藏杀机!你只要把桌子抖抖,把被子拍拍就知道了,这时便会有一些小虫子窜出来,那些虫子让人叫不出名子,黑乎乎的,我们的睡意全吓没了。于是,我们连忙采取了“急救措施”,拍桌子、抖被单、、、、我们干的疲惫不堪!可虫子却没见少,这时睡意又像波浪一样席卷而来,我们也不管那么多了,倒床就睡了。

第一次住蒙古包,虽说没有家的温馨、舒适,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古包的作文9

走向蒙古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而在茫茫绿海之中,又点缀着几朵耀眼的花儿,没错,这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能够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便能够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住和使用。

搭盖新包后,是要举行新包宴会的,在新灶是举火,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喝茶。来客将礼品呈上后,将哈达拴在坠绳上,有一位年迈的祝颂人,手捧哈达和盛满鲜奶的银碗,高声吟唱《蒙古包祝词》。毡包的祝词各地不同但十分丰富,既有传统浪漫的部分,也有现实的描述,既有古老历史的遗恨,也有当代新增的部分。有固定的套路,也有即兴发挥,是非常富有艺术性的。

蒙古草原很美,蒙古包很美,而那儿人与人之间的那段距离更美。

蒙古包的作文10

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虽然不像徽派建筑那样有名,也不像苏州园林那样漂亮,但它依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独有的特色。保留着蒙古族的民族传统。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民的日常居住地,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牧区。一圆形天空,通烟器,包门小。朝南或者朝东南。在古时候,它还有好几个别名,分别是“穹庐、毡帐还有毡房。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最大有蒙古包约可容纳600人,最小的蒙古包大约能够容纳20人。

蒙古包的架设非常简单。一般是搭建在风水好、水草适宜的地方。先根据蒙古包的大小画一个圈,然后就能够按照这个圈的大小进行搭建。蒙古包搭好后,人们便开始装饰蒙古包的内部。铺上厚厚的地毯,放上一两张既舒适又漂亮的小床,四周再挂上镜框和各种美观的装饰。现在一些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给蒙古包增添了许多色彩。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便内部面积确很大。它不但采光条件好,而且不怕风吹雨打,冬暖夏凉。

蒙古包不像徽派建筑那样有名,不像苏州园林那样漂亮,但它以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