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二战如果土耳其和西班牙加入轴心国会怎样

admin

二战如果土耳其和西班牙加入轴心国会怎样

西班牙入轴,夺取直布罗陀。轴心国势力将控制整个地中海,北非将很快沦陷。以至于中东国家时刻受到轴心国威胁而被迫选择阵营。土耳其入轴直接带来的结果是产油国伊朗大概率一同入轴(伊朗与德国关系非常好,但苦于地理位置尴尬,无法入轴。历史中被盟军与苏军当成威胁,被快速占领,如果土耳其入轴伊朗便无后顾之忧),并会将黑海完全封锁,导致苏联黑海舰队时刻面临被全歼的风险,德军将会在意大利舰队帮助下在黑海沿岸登录夺取克里米亚,高加索地区受到的威胁将前所未有。不会再出现历史上德军为了夺取油田而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把自己战线拉的过长。德军将会在土耳其与伊朗境内部署军队进攻高加索,克里米亚集结的军队向斯大林格勒与方向推进,苏联将陷入三线作战。而一旦高加索地区沦陷,苏联将会陷入极大的战略被动,东线战场的进展将会使盟军在诺曼底登录无限延迟。再大胆一点,高加索地区沦陷向北推进后配合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克里米亚集团军大规模围歼苏军,三面合围斯大林格勒。而苏军丢失了巴库油田丧失了大规模进攻能力,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也就离莫斯科沦陷不远了,苏联随后宣布投降,在如此局势下,诺曼底登录将会变得毫无意义,而英美的海军又让德军很难实施海狮行动。至此无论在战略还是民族情结上德国都会选择和英美和解,德国将会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建立新秩序。

二战中苏联几乎加入轴心国,与德国结盟后怎么样了

二战期间,轴心国集团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主导,于1940年9月27日签署了《德意日同盟条约》,史称"三国轴心"。但鲜为人知的是,苏联曾经同意加入轴心国,组成"四国联盟",对于这段历史,史书没有涉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战如果土耳其和西班牙加入轴心国会怎样-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随着1939年《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德苏关系急剧升温,两国共同瓜分波兰,俄罗斯也向德国提供了大量战略资源。为了战略利益,德国开始倾向于与苏联结盟。于是,1940年10月,希特勒通过外长里宾特洛甫邀请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到柏林。

希特勒会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见莫洛托夫

简言之,苏联的要求是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土耳其和波斯湾纳入其势力范围。希特勒对此非常不满,因为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和土耳其都受到了德国的影响。希特勒建立"四国联盟"的初衷是将苏联引向南亚和西亚。

在莫洛托夫离开柏林之前,里宾特洛甫交给他一封给斯大林的信。信的大致内容,还是希望苏联加入轴心国,形成四国同盟,并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四国的势力范围。后来,苏联当局对此事进行了讨论,并于11月26日召见了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初步同意接受德国的"四国同盟草案"。

莫洛托夫检阅德军。

但苏联没有忘记提出自己的条件,即上述四条。但这样的条件是德国和日本所不能接受的,特别是在德国看来,巴尔干地区是自己的势力范围,现在苏联也要介入,这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德国对苏联的态度十分冷淡,没有答复苏联,两国结盟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由于双方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四重结盟"最终没有实现,但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苏德同盟谈判失败后,希特勒意识到他与苏联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下定决心彻底解决苏联,于是秘密制定了武力征服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从而引发了苏德战争。

参考文献:1。《齐亚诺日记》;2.日、德、意、苏"四国联盟"概念及其演变研究四国同盟幻想与希特勒对苏外交战略

为何说苏联二战时差点加入轴心国如果加入会怎么样

说起二战,我们知道是反法西斯的战争。这场战争是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主义。其中法西斯国家的中最主要的就是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盟国中主要是中国、英国、美国、苏联几个国家为主。这四个国家在二战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过有一个国家当年差点加入了轴心国,这个国家就是苏联。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二战正式爆发。当时的英法两国虽然对德宣战,但都是宣而不战,任由德国占领波兰。在这种状况下,苏联为了自身的考虑开始了其他行为。在德国攻打波兰半个月后,苏联也出兵波兰,和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之后德国和苏联就正式接壤了。不过苏联知道,德国迟早会进攻自己,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苏联想了很多办法。

最早的就是苏联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这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完之后苏联就和德国瓜分了波兰。这个条约的期限是十年,所以苏联暂时还是安全的。不过德国做了一件事,让苏联觉得更加危险。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之间都签订了合作条约,成立了轴心国。这个条约的签订让苏联觉得形势不利于自己。因为苏联害怕两线作战,尤其是德国和日本联合进攻自己。当这个条约签订后,苏联也开始找新的出路。

当时的德国也希望苏联加入轴心国,因为苏联对德国来说非常重要。苏联有众多的粮食和石油,这些是德国没有的。如果德国和苏联合作的话,德国就就能解决粮食和石油问题了。所以在1940年10月,希特勒通过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邀请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柏林。而斯大林当时也想和希特勒商谈加入轴心国的问题。就是这样莫洛托夫来到了德国。

既然双方对对方都有需求,所以两国就开始了谈判。为了谈判双方都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希特勒先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允许苏联向巴库以南方向,向伊朗、土耳其、印度扩张,不过在欧洲事务上希特勒觉得波罗的海,卢西尼亚-喀尔巴阡,罗马尼亚,布科维纳,摩尔多瓦等地,希特勒没有任何让步。另外希特勒要求“租借”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向乌克兰定向采购粮食。希特勒的总体目的就是想让苏联向西南方向扩张。

后来斯大林也开出了自己的条件。第一,德军必须从芬兰撤出;第二,苏联在黑海的权益得到保证,可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建立军事基地,必须承认苏联对保加利亚的领有权;第三,承认波斯湾的总方向内,巴统、巴库以南地区为苏联领土要求的中心;第四,日本出让他在库页岛北部开采煤矿、石油的权利。苏联的要求并不是对西南扩张,而是想要获得在波罗的海的权益。

我们看一下双方谈判的关键点,就是波罗的海。苏联想要继续在波罗的海扩张,但德国坚决不允许苏联在波罗的海扩张。毕竟这个地方对苏联还是德国来说都至关重要。由于这个条件没有谈妥,所以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希特勒迟迟没有恢复。于是苏联加入轴心国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假如希特勒不去进攻苏联,会是什么结果

1940年,希特勒的德国军队横扫西欧,除了中立国,只有英国还在苟延残喘。一场苏德战争之后,德国实力大不如前,直线衰退,德国肯定考虑过先将英国拿下来再去打苏联,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

早在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海军已经开始在准备"海狮计划"了。法国投降之后,德国当然是想要一鼓作气以鹰计划或者海狮计划拿下英国的。那时候的德国实力已经到达了巅峰,从法国掠夺来大量军事资源,当时美国还没有参战,德国的阻力并不是很大的。希特勒这个时候第一想要的就是可以跨过英吉利海峡,直接灭亡英国。但是海狮计划实施起来难度太大,后来海军元帅雷德尔又提出了地中海计划,同样也是困难重重。

如果希特勒一直坚持打下英国,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直接打英国本土,以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同时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但是德国海军本身就和英国海军差距巨大,再加上进攻波兰之后还没有完全恢复,德国海军估计,如果想要以德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抗衡,最起码要到1944年才行。

而英国呢?英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英吉利海峡,德国最为骄傲的钢铁洪流在这场对战之中没有用武之地,不可能空降英国。希特勒也想要以空军轰炸取得突破口,英国这边的空军数量确实不及德国,但在空中作战之中,希特勒也没有占到好处,炸死基本上无辜的平民,希特勒消耗巨大,收效甚微。无论是空袭还是海战,德国都没有捞到好处,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突然调转方向,朝着苏联发起了进攻。

希特勒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仅仅在于英国太难打,还考虑到美国、苏联两个国家的势力,以及德国自身现在所要面临的危机。

1940年12月,希特勒就曾经对约德尔说过:"德国不得不在下半年就解决掉所有欧洲大陆的问题,因为到了1942年,美国必然会完成参加欧战的准备。"

希特勒的空军在英国受挫,与此同时,美国出手了,正在向英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帮助。希特勒眼看着美国的商船一艘艘驶向英国,他根本不敢阻拦,他也怕触怒了美国,将美国拉进二战之中。希特勒是个急性子,如果能够一举将英国拿下,他怎么可能打到一半去挖别的坑。

最重要的是,德国的石油已经告急,就算打下了英国,英国也没有油田。如果想要将战争一直进行下去,必须消耗资金和资源,为了维持纳粹军队的需求,战略物资必须充足。所以希特勒才一直希望利用闪电战术,对目标国家进行快速进攻,赶紧侵占土地和资源,以供养自己的军队。在德国一直找不到庞大的石油资源之时,苏联的油田被希特勒盯上,在资源即将枯竭之时,一直让希特勒感觉到如芒在背的苏联就提前进入希特勒的战斗计划之中。

据统计,二战时期德军进攻波兰、法国、英国等国家之时所造成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只有苏德战争的十分之一。苏德战争对于德国军队的毁灭是巨大的,可以直接说德军就是败在了苏军的手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德国攻打苏联失败的历史事实,所以我们可以以上帝视角分析这件事,觉得希特勒的选择是愚蠢的。希特勒攻打苏联确实有狂妄自大的成分在,但也是无法选择的选择。

苏联人的理想状态是英国和法国可以耗空德国,但是没想德国竟然能以极短的时间将法国拿下。苏联一直没有闲着,他们的小动作一直被希特勒看在眼里。苏联极度缺乏安全感,面对德国不得不防范于未然,他们在新国土布置大量兵力,修建巴普洛夫防线……苏联一直都在准备,这一战就算希特勒不主动发起,苏联也早晚会打上来的。

这边和英国还不知道对峙到什么时候,那边苏联和美国已经在蠢蠢欲动。而在希特勒的印象之中,苏联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官员愚昧无知,军人的素质差,和英国根本不能比。所以希特勒才会非常乐观地认为可以在两个月之内攻下苏联,所以根本就没有准备冬装,更没有考虑到严寒对武器的影响。

另外,当时苏联军队之中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希特勒看到百万苏联军队在进攻波兰的时候,显示出的战斗力并不是很理想,损失惨重。所以从希特勒角度上来看这个时候攻打苏联是不可错过的良机。其实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时候希特勒不去打苏联,等苏联缓过气来,军队恢复了元气,装备也已经更新换代,德国那个时候和苏联对抗,所要面临的阻力会更加大。

其实不仅仅是希特勒自己,当时其他国家的主流媒体都认为德国肯定会碾压苏联。希特勒收到情报,说苏联只有200个师,他沾沾自喜。他们都低估了苏联的潜力。到了苏德战争后期,德国消耗越来越大,想要抽身去对付英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军队可用了。

希特勒双线作战,并不是他蠢,而是走到了这一步,他不得不做。面对当时复杂的情况,他不能立刻拿下英国,石油短缺,如果不抓紧时间打败苏联,赶紧扩充军事实力,那么他的胜算会更小。

退一万步说,如果希特勒就此停手,就算他停止攻打的英国,英国也不会轻易放过他。还有美国、苏联,这两个国家正在以他难以琢磨的速度在成长……他们不会让希特勒安稳地占领着这么大一片领土而不出手。当然希特勒的目标,也不仅仅是这些土地,他想要的,从来就是全世界!在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之中,他明确表示过,自己发动战争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苏联,而不是英国和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