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怀孕母猪不吃食怎么办是什么原因

admin

猪病大全有哪些

传染性猪病的防治综述:

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传染病的防治、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综述

传染性猪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症状,并可传染给其它健康猪的疫病。传染性猪病是规模猪场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可造成大批猪发病或死亡,并产生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根据临诊症状,传染性猪病可分为以泻痢为主症的消化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为主症的呼吸道传染病,与猪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以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为主症的传染病,以及表现特征性体表损伤的传染病等。有的传染病会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临诊症状,需结合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

怀孕母猪不吃食怎么办是什么原因-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1、新发现而又广泛流行的传染病防治

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病)

1、流行特点:本病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猪传染病,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2),潜伏期2周。根据一些国家的血清学调查,多数猪场血清阳性率在20%至80%之间,仔猪出生后血清中含有较高的抗PCV母源抗体,在出生后8-9周龄这种抗体消失,在13-15周龄时血清中这种抗体又重新出现。因此可以说明吮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很少受到影响,而8周龄前后的仔猪易感,之后(PCV-2)病毒在猪群中转移。

2、症状:感染PCV-2猪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贫血、被毛粗糙、呼吸喘急、步行不稳、嗜睡、先天性颤抖、肠炎等。发病猪中约有半数2-8天内死亡,其他半数猪即在衰弱状态下残存,但几乎没有康复猪。

3、剖检可见病变:常见腹股沟、肺门、颁下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均匀的白色,肺坚实似橡皮、肝萎缩、肾水肿、苍白,胃和食管粘膜常形成大片溃疡,并发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时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4、防治: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环境应激外,可用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拌料预防、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

1、流行特点:

猪附红细胞体是寄生在猪红细胞表面的一种附红细胞小体,各龄猪均可感染。本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清楚,据认为在正常管理条件下的健康猪单纯感染附红细胞体不致于发生急性症状,临床上常因感染其他传染病而并发,一般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雨后湿度大的时候,有时秋冬季节发病率也很高。

2、症状:

本病是以高热稽留、皮肤发红、黄疸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的猪传染病,仔猪和生长猪死亡率较高,病猪厌食、嗜睡、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皮肤红紫,指压不退色,便秘或拉稀,也有的后肢麻痹、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的眼险粘连、发绀。部分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偶见母猪乳房或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3、剖检可见病变:

全身脂肪和脏器显著黄染,肝、胆、脾、淋巴结肿大,心包及胸腹腔积液,血液稀薄似水样。确诊需作血涂片染色镜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驱除蝉、虱、蚤等吸血昆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治疗可选用六甲氧拌料。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蓝耳病)

1、流行特点:

本病是以母猪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和新生仔猪高死亡率以及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猪或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之一。

2、症状:

病初母猪出现发热、嗜睡、食欲不振、咳嗽、呼吸急迫,后期呈现流产、早产、木乃伊胎、弱仔等,死胎率大约20-30%。大约不到12%病猪耳尖、四股末端发绀,呈蓝紫色,故称“蓝耳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眼睑水肿、共济换调,有的呈“八字型”站立,后躯瘫痪。有的仔猪出现流鼻涕,打喷嚷,口鼻奇痒等症状,仔猪出生四周龄内感染死亡率可达80%以上,育肥猪仅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

3、剖检可见病变:

内脏无显著病变,母猪可见肺水肿,仔猪皮下、头部水肿,胸腹腔积液。

4、防治:

禁止从疫区引种,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可选择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黄芪多糖/冰蟾•抗毒素等进行防治。

2、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泻痢是猪场最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规模猪场用于防治泻痢的费用约占猪场全部防治费用的一半以上。泻痢的病因比较复杂,多种传染病、环境卫生、饲料质量、天气变化、中毒、饲养管理等因素均可引起泻病。

仔猪黄痢、白痢

仔猪红痢

仔猪副伤寒

传染性肠胃炎

猪痢疾

仔猪黄痢、白痢

1、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黄痢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内最多见;仔猪白痢是1周龄后至断奶前后仔猪的多发病。仔猪黄、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卫生、温湿度、饲养管理及哺乳母猪的乳汁等因素密切相关。3日龄内仔猪黄痢发病最急,死亡率最高,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减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发病突然,有的出生数小时就出现腹泻,泻便呈黄色水样且有气泡、恶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日龄稍大病情较缓和、泻便常呈黄色、黄白色,2周龄以上泻便呈白色或灰白色,并有腥臭味,病猪被毛粗糙无光、体表不洁、弓背,精神沉郁,如能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可治愈。

3、剖检可见病变:

小肠膨胀,肠壁弹性消失,肠粘膜充血、出血,内容物含有气泡。

4、防治:

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产房的环境卫生和消毒,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仔猪保暖,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等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有效措施。另外,在母猪产前1周选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拌料投喂对预防仔猪黄白病有一定效果,同时配合辅助治疗,收敛止泻,补液,防止脱水。

仔猪红痢

1、流行特点: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自然界广泛分布,土壤中大多存在本菌,也存在于部分母猪肠道中。发病原因是仔猪出生后不久即吞入本菌引起,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2、症状:

初生仔猪突然排出红褐色血性稀粪、腥臭味,后躯沾染血样粪便,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3天,死前全身震颤、摇头、抽搐,死亡率不等,耐过者多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内有多量樱红色积液,空肠段肠壁为深红色,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病程稍长的肠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心肌苍白,心外膜,膀脱粘膜等处有出血点。

4、防治:

做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常发病猪场

有本病流行的猪场,在仔猪生下后投服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有一定预防效果。

仔猪副伤寒

1、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发生于1至4月龄猪群,成年猪不发病,多呈散发形式,在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污秽、潮湿、应激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流行,常和猪瘟混合感染(并发或继发)。

2、症状:

本病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呈顽固性下痢为特征。急性败血型较少见,以发热,呼吸迫促和耳、四肢、下腹部出现紫红色出血性斑点为主要特征,有时后躯麻痹,排粘液血性痢便或便秘,经进1-4日而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多见,粪便呈灰白色、黄绿色、水样、恶臭,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有的猪在几周内可反复发病2-3次,有的可能发生肺炎,出现咳嗽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病例脾肿大,硬似橡皮,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胃肠粘膜出血,肝肾、心外膜出血;亚急性或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回肠呈坏死性肠炎、糜烂,盲肠表面覆一层“麸皮样”坏死及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是其特征性病变。

4、防治:

预防本病应以加强饲养管理人手,消除发病诱因,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如常发病猪场,最好首免后隔3周再进行第二次免疫,用弱毒苗接种的前3天和后7天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择:

定期投喂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

传染性肠胃炎

1、流行特点:

本病病原是典型的冠状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各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主要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或污水而感染发病。

2、症状:

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和呕吐,数日即可波及全群。哺乳仔猪发病后呈喷射状水样腹泻,且泻便中会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死亡率高。病猪严重脱水、消瘦、被毛粗乱,随着日龄的增大死亡率降低,水泻持续到3-7天,一旦停止,多不再发病,中、大猪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胃底粘膜充血、小肠扩张,肠壁(空肠)变薄透明,肠内充满白色泡沫状液体及气泡,哺乳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

4、防治:

彻底做好疫病的综合防治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疫苗注射常用油佐剂灭活苗,成年猪2毫升,断奶仔猪1毫升,哺乳仔猪0.5毫升,也可在产前1周选用混感快克拌料饲喂来预防,妊娠母猪分娩前30天肌注3毫升灭活苗,可减少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痢疾

1、流行特点:

猪痢疾俗称血痢,病原是一种厌氧的螺旋体,本病是一种以粘液性出血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猪肠道传染病。

病猪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并不断排出病原菌,不同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龄猪多发,本病的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猪场一旦传入本病,常不易根除。

2、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可短至2天,长的达3个月,病初体温升高,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粘液和血丝,以后含有鲜血,有的出现水样泻痢,或排出红白相间胶冻样粪便,弓背、脱水、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

3、剖检可见病变:

腹腔有多量红色液体,空肠段全部肠壁呈红色,与正常肠段界线分明,结肠、直肠肠壁、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坏死。

4、防治: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等。引种时隔离检疫,发现病猪全部淘汰,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圈2-3个月。

小结:

以泻痢为主症的传染病,治疗原则为:选用高敏药物抗菌消炎,治疗或防止继发感染,辅以收敛止泻的药物,同时应相应的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如果是病毒性的,配合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的药物。

3、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防治

繁殖障碍是指发情不规则或不发情,隐性发情,久配不孕、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畸胎、木乃伊、早产等,除传染病因素外,中毒、环境因素(如高温)、维生素缺乏及生理因素等亦会造成猪的繁殖障碍。除下列猪病外,猪附红细胞体病和蓝耳病亦属于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

猪乙型脑炎

细小病毒病

伪狂犬病

猪瘟

猪弓形体病

布氏杆菌病

猪乙型脑炎

1、流行特点:

猪乙型脑炎俗称乙脑,病原是乙型脑炎病毒,本病是一种靠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末秋初季节。

2、症状:

最明显的临诊是头胎母猪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不久死亡。有的出生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而死。母猪产前体温升高,持续数天,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眠喜卧,食欲减退,流产后体温、食欲很快恢复正常。个别猪有神经兴奋症状,也有的因后肢关节疼痛而出现跛行。

3、剖检可见病变:

脑和脑膜充血、脑室积液增多;母猪子宫内膜显著充血,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公猪辜丸肿大。

4、防治:

每年的3-4月(即在蚊子出来活动前)给配种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公、母猪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的是后备公、母猪,则一个月前后须加免一次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细小病毒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细小病毒,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可散发,在易感猪群初次感染时,可呈急性爆发。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公猪或母猪,被感染母猪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发病母猪所产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高浓度病毒,所以圈舍污染也是一个重要传染途径。

2、症状:

妊娠母猪早期感染,胎儿死亡会很快被母体吸收,此时母猪往往反复发情而又屡配不孕;中前期胎儿死亡后形成木乃伊,中后期感染常发生流产;母猪怀孕70以后感染,多数能正常生产,但有25-40%新生仔猪一周龄以内死亡。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或产死胎外,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剖检可见病变:

死产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各实质性器官充血、出血、水肿或坏死,胸腹腔大量积液。猪细小病毒与乙型脑炎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症状和剖检可见病变非常相似,确诊需采集胎儿送实验室作病毒分离。

4、防治:

注射疫苗可使母猪获得主动免疫,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初产母猪。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伪狂犬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伪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是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发病,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症状。有一定的季节性,寒冷天气多发,猪场主要是感染猪排毒造成传染。

2、症状:

妊娠母猪发病主要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发病死亡率极高,往往是出生后第一天未见异常,第二天开始发病,第三天即大量死亡。哺乳仔猪发病有明显神经症状,如全身颤抖、运动失调、四股僵直等。一月龄以后发病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也大为下降,呈现发热、精神沉郁或伴有呕吐、咳嗽、拉稀等症状,肥育猪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3、剖检可见病变:

病死猪皮下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肺水肿淤血、脑膜充血,脑脊髓液增多,确诊可用病死猪或脊髓组织液接种兔子,如2天后兔子的接种部位奇痒,兔子从舔接种点发展到用力撕咬,持续4-6小时死亡即可确诊本病。

4、防治:

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播者,灭鼠、消毒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本病具有终身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和散毒的危险性,对已发病猪场,建议进行全群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可选用混感快克饲料投喂。

猪瘟

1、流行特点:

病原是猪瘟病毒,猪瘟是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危害严重的猪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健康猪因接触散布大量病毒的病猪尿、粪和各种分泌物及血、肉、内脏而发病。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

2、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高烧不退、全身痊孪、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可在一至数天内死亡;急性型高烧不退,怕冷发抖,常卧一处或钻入垫草内闭目嗜睡,眼结膜炎,眼险浮肿,分泌物增加,病后期鼻端、唇、耳、四股、腹下皮肤出血严重,呈紫黑色。病初排粪困难,不久出现腹泻,呈糊状或水样,混有血丝,一般1-3周死亡;慢性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病程长,可超过一个月,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尖及皮肤经常发生坏死。怀孕母猪感染可能不发病,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死胎、弱胎或产出弱小仔猪或断奶后出现腹泻。此外,近几年发现一种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称之为“非典型猪瘟”,临床表现大猪症状轻微,死亡率低,仅仔猪感染有较高死亡率。

3、剖检可见病变:

典型猪瘟各内脏器官普遍出血、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严重的呈黑枣样;肾脏贫血,呈土黄色,有针尖状出血点;膀胱粘膜、喉头、会厌软骨、胆囊、粘膜等处有出血斑点;脾脏一般不肿大,边缘有紫红色梗死灶。病程较长的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回盲瓣处)有钮扣状溃殇。

4、防治:

本病需特别重视综合预防措施,首次免疫最好用单联猪瘟弱毒苗,首免时间25-30日龄。第二次免疫可用猪瘟、丹毒二联茵或三联苗,时间在二月龄(转群时)进行。在紧急预防情况下,对新生仔猪可实施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肌注猪瘟疫苗,预防注射后1小时才能吃上第一口初乳(如吃过初乳再注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干扰,失去免疫效果)。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达到35日龄时,必须进行再次免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做好免疫,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一次,对仔猪可采用两种程序:

(1)一般情况下,于3-4周龄第一次免疫3-4头份,9-10周龄第二次免疫

(2)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在吃奶前注射2头份猪瘟弱毒苗,2小时后再自由哺乳,8-9周龄时再加免一次。

方案二:发病猪场的未发病猪用3-4倍量猪瘟弱毒苗进行紧急疫苗预防。

方案三:在猪尚未出现腹泻时,应用氟苯尼考粉/安普杆净/杆菌快克投喂。

猪弓形体病

1、流行特点:

病原为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龚地弓形虫,属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弓浆虫的终宿主是猫科动物。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尤其是随粪便排出的卵囊为主要污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受损的皮肤都是该病的传染途径,通过胎盘传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症状:

急性感染呈现出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郁、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鼻镜干燥、被毛逆立。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严重呼吸窒息死亡。急性发作耐过病猪一般二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斜颈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急性感染除高热、厌食、精神萎顿症状外,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母猪分娩后常迅速自愈。

3。剖检可见病变:

肺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气管内有大量泡沫和粘液,胸、腹腔有大量积液,脾脏极度肿大,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苍白、水肿、成绳索样。确诊应采集胸腹腔积液或病变淋巴结抹片染色镜检。

4。防治:

保持猪场清洁卫生,定期用消毒剂消毒,猪场内禁止养猫,经常灭鼠。流产的胎儿及排出物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治的首选药是磺胺类药。

小结:

与繁殖障碍关系密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病毒性的疾病,应以疫苗防疫为主,患病猪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缓解症状为主;细菌、寄生虫为主的疾病,以抗菌、抗寄生虫为主,同时要缓解症状。

4、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防治

猪链球菌病

猪水肿病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破伤风

猪链球菌病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经伤口或呼吸道感染,在气候潮湿的环境和季节多发,常呈散发形式,多发于架子猪和育肥猪。

2。症状: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败血症、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症型体温41。5-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1-3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脑炎型多见乳仔猪和断奶猪,以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局灶性脓肿。

3。剖检可见病变:

急性败血型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胸腔有大量黄色混浊液体,有纤维素出物,脾肿大;脑膜炎型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心包膜粗糙,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出血、充血。

4。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猪舍保持干燥和通风,并经常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链球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病猪用抗菌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并可交替或联合用药。脓肿应做外科处理,并注意创口及处理场所的消毒。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二)猪水肿病

1。流行特点:

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通常在断奶后1-2周内发生,往往是一窝断奶仔猪中生长最快、健康活泼的猪最易发生本病。饲料突变与仔猪吞食大量饲料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从而导致大肠杆菌繁殖,这是发生水肿病的根本原因。

2。症状:

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喜侧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抽搐、四肢动作呈游泳状。水肿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仔细检查时,眼险、眼结膜甚至前额皮下水肿。本病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却达90%以上。

3。剖检可见病变:

可见全身各组织、水肿,尤以胃大弯处、肠系膜及头顶部、股部皮下水肿为特征,水肿液呈胶冻样、清亮无色或淡红色,心包、胸、腹腔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成胶冻祥。心肌、心外膜有时可见严重出血。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切忌饲料改变过快或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预防可对适龄猪使用抗病促长宝、全能99药物定期用消毒剂消毒。

方案一:精品100,或炎必治注射

方案二:全能99拌料

(三)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1。流行特点:

本病是感染猪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性传染病,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一般不快,幼龄仔猪的易感性较大,康复后有坚强的免疫力。

2。症状:

病猪以神经症状、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兴奋,前冲或转圈,不断跌倒、四肢僵直、咀嚼、磨牙,进一步发展则知觉麻痹、侧卧、四肢作游泳状划动,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病程约1-4天。慢性病猪常见于老年猪只,神经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3。剖检可见病变:

仅可见脑或脊髓严重充血、水肿或脑膜出血。

4。防治:

投喂氟苯尼考粉/混感快克

小结:

以神经症状为主症的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对因、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抗病毒,缓解症状(退烧止瘸),抗毒素、增强机体抵抗力。

与神经症状有关的猪病除以下传染病外,还有猪瘟、伪狂犬病等传染病,一些中毒性疾病(如霉菌毒素中毒、食盐中毒)也会出现神经症状,应注意区别。

小猪仔出生3天就死亡

如何预防仔猪下痢,下痢以后怎么办

现将仔猪下痢的综合防制介绍如下:

一、科学的饲养管理好母猪,防止怀孕母猪地肥或过瘦:

获得活泼健壮的仔猪,必须保证母猪喂全价的配合日粮,一般在怀孕的中期国喂日粮1.8~2.2公斤,后期(产前一个月)喂3~3.5kg。产前一周进行产房,每天减少0.5公斤日粮临产的当天不要喂精料,饮适量麸皮汤(加少量盐),产后第三天再逐渐增加日粮至5公斤左右,精料宜喂生湿料。科学的饲养管理好怀孕母猪,往往初生仔猪头数高达1.4公斤,活泼健壮,生活力强,可减少下痢等疾病感染。防止因母猪产后不食面使仔猪下痢。

二、做好产仔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与防病

1、母猪一产前40~42天和15~20天各注射接种一次抗大肠杆菌腹泻菌苗的987P三价菌苗)。另外,于产前30天、15天各免疫接种一次红痢菌苗。

2、待产母猪调时产房前,必须对每个产圈彻底的清扫、冲洗和认真的清洁,可选用2%火碱液等消毒,以及水焰喷灯杀灭铁架上的微生物。

3、母猪进产房后和临产中,皆应用温热的0.1%高锰酸钾液洗涤母猪乳房、腹部。临产中擦洗乳房时并要按摩,要挤掉奶嘴头2把奶,辅助初生仔猪尽可能吃上吃好初乳,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尤其对头胎母猪更为重要。

三、抓好仔猪“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和下痢措施:

1、辅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对于初产母猪或乳房发育不好、产乳少的母猪,可于产后第一天上下午各给“促乳灵”或“催乳快”一包,第二天即可见效。

2、加强保温,防冻防压。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1~3日龄为30~32度,8~30日龄为22~25度,31~45日龄为20~22度。

3、对“初生”、“补料”时期的仔猪下痢,宜选用“调痢生”(约50毫克/公斤体重)、“促菌生”、“嗜酸乳酸杆菌”、“干酵母”、“乳酶生”等态制剂。不仅有使仔猪肠道中正常菌群占优势,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入和增殖的作用,还可防治下痢,无病防病,且安全无副作用,防止大量或长期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此方法在保健、提高饮料利用率促进增重方面更胜一筹。

4、给3日龄仔猪注射“血多素”或“右旋糖酐铁”、“铁钴注射液(葡聚糖铁钴注射液)”2毫克(含铁100~150毫克),同时注射0.1%亚硒酸钠液1毫升,即可防治营养性血和缺硒引起的下痢。

5、注意仔猪补料的调教、适应和旺食三阶段。应尽量设法让仔猪多吃优质的全价颗粒料,减少吃奶次数,以下不痢为最好。若下痢,多为消化不良或有过性的,以助消化促生长酶制剂(调痢生、促菌生、干酵母、乳酶生、胃蛋白酶、稀盐酸液或柠檬酸水、粉剂等)防治为主;必要时,辅助性用药可选苯海拉明、非那根、甲氧卡地塞米松磷酸盐、恩诺沙星等药物。

四、抓好断奶是培育健康仔猪的又一关键:

1、对断奶仔猪,尽量做到维持原窝上网培育,环境条件、饮料和管理皆逐步过渡。断奶后的最初7-10天,仍需保持哺乳料,逐渐地改换成育成猪料。

2、断奶转群时期,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先减食,充足供给0.05%到0.1%高锰酸钾液饮用1~2天,口服补液盐水数天,逐渐恢复全量日粮,此时期日粮中添加断奶安或柠檬酸1~1.5%,可防治下痢,利于增重,食欲旺体重大的仔猪,应限制料量,以防水肿病。

五、特殊情况的下痢的防制

1、产房环境卫生差情况下,对初生仔猪未吃初乳即灌服微生态制剂,无此类药则选用0.5%恩诺沙星液2毫克等抗生素,等2、3天再各灌一次。

2、有温和型猪瘟情况下,此种拉稀,用本场淘汰的无病伤残或不阴云健康老母猪的自制“多价高免血清”给下痢仔猪按体重2毫克~4毫克/公斤肌肉注射,注射一次约80~90%下痢即可痊愈,少数的需注射2次。尤其对老猪场长期应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下痢猪,或是疑为仔猪猪瘟初期引起的下痢,疗效更为明显。

“多价高免血清”系用猪瘟苗,大肠杆菌苗和红痢苗分别、先后二次(间隔15~20天)免疫本场健康的淘汰母猪,采其血液自制的血清。只允许给本场病猪使用。

3、定期检测本场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附(一)仔猪下痢防治处方(仅供参考选用)

1、链霉素1支(100万单位),用注射用水稀释溶解,按每头口服20~40万单位,日服2次,连用2-3天。

2、痢特灵,按10~20毫克/公斤体重、次,1日2次内服,连用3日。

3、调痢生(四川大邑兽药厂生产),每头每公斤体重0.1~0.2g,日服1次,连用3天。

4、磺胺脒,按0.1~0.3克/公斤体重,分2~3次间隔8~12小时口服一次。

5、复方磺胺-5-5甲氧嘧啶注射液,首次每公斤体重0.4毫升,以后每次0.2毫箕,肌肉注射,第天1次,连用3天。

6、土霉素碱0.25~0.5克,次硝酸铋0.25~0.克,一次内服,每天2-3次。

7、氯霉素10-20毫升/公斤体重、次,每日2次内服,或肌肉注射。

8、0.5%痢菌净注射液灌服或肌肉注射,每次3-5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痢菌净2-4g混于哺乳母猪饲料中分3-4天喂饲,通过母乳防病。

9、母猪产前4天用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12毫克内服或每公斤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出生后7日龄仔猪每公斤体重10毫克内服或每公斤体重8毫克肌肉注射;发病仔猪每公斤体重12毫克内服或每公斤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

10、二甲硝咪唑片,按每公斤体重32毫克内服,每日二次;连用2-3天。

11、乙醇50克毫克和腐质酸钠100毫克内服,治白痢。

12、多粘菌素B硫酸盐8-10万单位(或1-2毫克/公斤体重);1日2次肌肉注射。

13、硫酸庆大霉素2-4毫克,硫酸阿托品0.25毫克,维生素B50毫克,一次肌内注射,体重3公斤病猪药用量加倍,每日2-3次,连用2天。

14、醋蒜合剂:大蒜2公斤捣成蒜泥,加入4公斤醋浸泡2-3天,取汁装瓶备用。初生仔猪吃母乳前滴服1毫升,每2天加倍量,每日2次,连喂3天。

15、矽炭银2-3克,与抗生素(土霉素、痢特灵、金霉素、氯霉素)适量内服。

16、5%葡萄生理盐水注射液500毫升(加温40度),加入氟美松注射液20毫克、10%维生素C注射液50毫克、5%恩诺沙星注射毫升、硫酸阿托品注射液5-25毫克,混匀,给拉稀病猪腹注射20-40毫升,1-2次/天,一个疗程3-5天。腹腔注射时注意:(1)助手采用提举后肢保定法;(2)术者一手持连接细针头(1.5-12号)的注射器垂直刺入(1.15厘米),注入药液(或连结输液瓶的胶管,进行输液)后,拔出针头,局部消毒处理。(3)硫酸阿托品的量可依据拉稀的程度增减或停用,以防过量而便秘或中毒。

17、宝康素-M口服喷射乳注,其每毫克有硫酸新霉素50毫克,甲溴东莨碱0.25毫克。可防治细菌腹演,体重5公斤以下,每次服1毫升,5-10公斤重的则服2毫升。

18、养元百菌消水,1%毫升加入1公斤水饮服;5%的注射液,0.5-1毫升/10公斤体重,肌注,每天1次,3-5天一个疗程。

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但是久治不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环境卫生差:食槽消毒不好,周围环境脏;

(2)治疗方法不当:一些客户在仔猪发病后只打针,不喂药,而事实上内服药物才是治疗肠炎最有效的疗法;

(3)治疗时不注意进行止泻,长时间拉稀,不进行止泻很容易造成仔猪脱水,使抵抗力下降,更加重了病情;

(4)对一些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不是用助消化药,而是采用抗生素疗法,结果使消化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受到破坏,从而加重了病情,造成久治不愈。

治疗措施:

(1)在仔猪发生腹泻后,最好分清是因大肠杆菌引起的?还是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的,如果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应采取抗菌、消炎、止泻的方法治疗,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应采取健胃、助消化、止泻的方法治疗。

(2)在治疗时应主要采取内服药物的方法,如果体温升高,可以同时注射抗生素。并保证有充足的、清洁的饮用水供猪自由饮用。

(3)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适当时期止泻,(饲料中毒引起的除外),防止酸中毒,有脱水症状的应注射补液强心。

(4)平时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饮食清洁。

一、腹泻发生的原因

1、病毒性腹泻:⑴传染性肠胃炎。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猪几乎没有死亡。康复猪带毒可达10周甚至100多天,在不良环境下重新排毒而导致病的传播。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病毒传播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母猪乳汁可以排毒,并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本病流行有3种形式:流行性多见于新疫区;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疫区;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疫区。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又成易感猪。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⑵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100%。其特征为呕吐,腹泻。病毒存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而传染。在寒冷的季节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⑶轮状病毒感染。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可能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发病率高。病毒经口进入机体能抵抗蛋白分解酶和胃酸的作用,所以能顺利到达小肠,经胰蛋白酶激活而感染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在其中增殖并使之发生变性、溶解或脱落,绒毛遂缩短变宽。隐窝细胞未及分化成熟就移向感染发病的绒毛上皮,并取代其位置,于是发生吸收不良。双糖特别是乳糖消化障碍,电解质从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从而导致水样腹泻。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若有大肠埃氏菌混合感染更严重。

2、细菌性腹泻

⑴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发生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粘液。随病程的发展,粪便混有脱落的粘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色灰色或黄色。发生本病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户观念陈旧,认为猪不怕脏,舍内不经常打扫,更谈不上消毒。

⑵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该病的特点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该病在本县农村散养户中尤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观念,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例如,母猪在产仔后,羊水、恶露污染的垫草必须等仔猪满月后才能清除,这样就给大肠杆菌形成了良好的培养基,导致仔猪发生黄痢和白痢。

⑶仔猪白痢。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形状粘腻。病猪表现畏寒,拱背,行动缓慢,脱水,呼吸次数增加,皮肤粗糙无光泽,食欲减少,饮欲增强。病程短的2-3天,长的1周左右,15日龄以上的病猪多能自愈,但多数病例有反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⑷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因为目前使用的仔猪副伤寒疫苗均为活苗,采用口服或注射法免疫。调查中发现,一些专业户将疫苗稀释后拌在一大盆饲料内,让一群仔猪一起采食,造成分配不均,引起部分仔猪发病。还有的将疫苗用温热水稀释,使疫苗在使用前即失去活性,引起大批仔猪发病。

⑸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尔发生2-4周龄以下的仔猪。0-3日龄发病率71.1%,4-7日龄为10.5%,第2周为13.2%,第3周为5.3%。死亡率一般在20-70%。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仔猪由于肠粘膜炎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便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该病在本县较偏远的地方,怀孕母猪以散养和放牧方式为主的猪群中发生。

3、寄生虫性腹泻

⑴猪球虫病。在本县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常有球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造成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球虫在成猪体内寄生,一般只呈带虫状态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病畜发生水样腹泻,衰弱,脱水,发育迟钝,时有死亡。

⑵线虫病。寄生于猪消化道内的线虫,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圆线虫等,主要侵害仔猪,可引起腹痛、腹泻、粘液性或血性下痢。在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都有发生。

4、营养性腹泻

主要发生于仔猪。哺乳母猪饲养不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足,影响母乳的数量和质量。如母乳中维生素A不足时,可导致消化道粘膜上皮角化;维生素B不足时,可使胃肠消化机能障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5、应激因素

断奶期的仔猪对断奶环节没有控制好,加之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突变,圈内环境卫生条件差,很容易引起腹泻。此外,饲料霉烂变质、误食有毒饲料、饮用污水、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受寒等应激因素都会引起猪发生腹泻。

二、猪腹泻的防治

1、不同年龄不同原因引起猪腹泻的治疗。腹泻由于肠蠕动加强,分泌增多,导致大量肠液、胰液丢失,钾离子、钠离子丢失增多,液体在大肠段的重吸收作用降低或消失而引起脱水、电解质丢失及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消除病因的情况下,采取强心补液、预防脱水、维护心功能、解除酸中毒、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等治疗原则。临床上多用0.9%的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

2、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疫病的传播。严禁从疫区引进猪种,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按时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杀虫灭鼠,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发病猪场最好全群淘汰,彻底清洁和消毒,空舍2-3个月,再引进健康猪。对发病的猪只,在隔离消毒的前提下,采取对症治疗。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抗病毒药。

3、细菌性腹泻的防治。对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仔猪黄痢、白痢和水肿病,应在怀孕母猪产前用大肠杆菌单价或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通常在母猪产前免疫1次,也可以在母猪产前5-6周和2-3周各免疫1次,以保证初乳中有较高浓度的母源抗体。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制饲料。做好仔猪饲养管理和防寒保暖工作。对发病的仔猪,首先应选择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做药敏试验后进行治疗。对于仔猪红痢要在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红痢菌苗5-10毫升。对于仔猪副伤寒的防治应先用仔猪副伤寒疫苗接种,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防疫。对发病猪应选择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做药敏试验后进行治疗。

4、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对于球虫病的防治,仔猪与成年猪应该分群饲养,保持圈舍清洁,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治疗可选用抗球虫药,如氢苯胍、莫能菌素、马拉菌素和三字球虫粉等药物治疗。对于线虫的防治,应注意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干燥、清洁,舍内最好铺水泥地面。及时清扫粪便,堆积发酵。每年春秋2次定期驱虫。药物治疗可用丙硫咪唑、伊给菌素等。

5、营养性及应激性腹泻的防治。对猪群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全价,配方合理,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注意圈舍清洁卫生。减少一切应激因素,避免腹泻的发生。

仔猪腹泻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中国养殖网2007-9-1716:57:20山东畜牧网齐鲁牧业报

发病原因:

1.哺乳母猪换料或患病:哺乳期间的仔猪主要通过母乳获得营养,哺乳母猪换料和患病会直接影响乳汁的成分和品质,从而影响仔猪健康。

2.仔猪早期断奶:为提高母猪繁殖率,在仔猪三周龄左右时往往就给仔猪断奶,以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母猪繁殖率的目的,但仔猪的营养性应激也随之加重。

3.病原微生物:仔猪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机能低,难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从而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

4.微量元素:仔猪体内微量元素应保持平衡,缺乏铁、硒、锌、铜等元素,会造成仔猪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腹泄。

综合防治:

1.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重防母猪早防仔猪,尽量减少应激,增加日粮中的复合维生素含量。

2.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尽量减少养殖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3.给临产母猪注射大肠杆菌疫苗,使母猪快速的产生母源抗体从而使仔猪获得较高的免疫力(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大肠杆菌疫苗1次)。

4.在仔猪出生3日龄时注射“补血先锋”,5-6日龄补水时加入少量人工盐,7日龄补料促进仔猪消化道发育。

5.仔猪出生后采取3、7、21日龄保健计划:仔猪在3、7、21日龄时肌肉注射“得必安”1ml进行保健预防。

6.治疗方针:抗菌、消炎止泻、母子兼治。

使用“溴乐新”喷服,仔猪体重7公斤以下每次按压泵一次(1ml),体重7-10公斤每次按压泵两次(2ml),每日三次,连用3-5天;如怀疑有病毒感染,可同时配合“菌毒痢康”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仔猪下痢的原因列表

引起仔猪下痢的致病因子:

仔猪下痢种类致病因子临床发病率评估:%(仔猪腹泻中的百分比)

病毒传染性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等15

细菌感染性仔猪黄、白痢、红痢、血痢、坏死杆菌肠炎36

全身感染性猪瘟、伪狂犬、蓝耳病、仔猪副伤寒等6

寄生虫性弓形虫、球虫、鞭虫等5

中毒性有机磷、霉变饲料、食盐等中毒2.3

营养性VA、VE、VB、VD、I、MN、FE、SE、及饲料中能量,蛋白缺乏症等4.7

生理活性胃酸分泌不足及消化酶活力低等10

母猪异常性母猪无乳症、乳汁脂肪过高等3

应激环境温度变化、断奶、饲料转换、疫苗接种等18

仔猪下痢是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据统计约有20%的仔猪在分娩和断奶之间由于下痢而死亡。仔猪下痢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不适宜或疾病等原因而引起。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15种,任何一种或多种合并时,都能引起仔猪下痢。

1.母猪分娩时过肥。

2.母猪产前或产后立即过量饲喂。

3.在母猪怀孕的最后几天和分娩时突然更换饲料或改变饲养方法。

4.母猪便秘。

5.仔猪补料不新鲜或不卫生。

6.仔猪食槽或水器不清洁。

7.产房和仔猪栏不干净,环境条件差(通风不良,氨气重)。

8.母猪调进产房前,未经洗刷消毒,就直接赶入分娩房。

9.产房寒冷、潮湿、有贼风,仔猪受凉。

10.仔猪未吃到初乳。

11.突然改变环境或操作方法,引起仔猪应激,如不宜在同一时间内给仔猪断奶、转换环境和更换饲料。

12.环境温度或气候突然变化。

13.母猪发烧。如子宫或乳房炎等,不仅使母猪体温升高,而且会放出毒素,致使仔猪下痢。

14.仔猪贫血。

15.在分娩栏内传染疾病,这是造成连续出现下痢得一个主要因素,试验证明,细菌通过对猪的感染会使它的毒力不断增强。在连续分娩的情况下,让毒力不断增强的致病微生物留在栏内,则能使仔猪一旦出生即受感染。所以分娩栏在哺乳结束,母、仔都调出以后,必须认真、严格、彻底的进行冲洗消毒,并空圈数天方可调入另一批临产母猪待产。

怀孕母猪不吃食怎么办是什么原因

母猪怀孕了,必须增加营养,喂料也增加不同营养,这样小猪也会好好长大。不吃食危险的,去正规兽医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