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宝宝不吃盐,走路没力气!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

admin

宝宝1岁后是不是基本什么都能吃了啊

宝宝在六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到八九个月是可以吃菜泥、水果泥、肉泥,米粥等,到十一二个月时可以吃细软的面条、软米饭、水果条等,到一岁以后慢慢向大人的饮食靠拢。

一岁以后的宝宝饮食规则基本就是:主食、蔬菜、水果、肉类、配方奶。

宝宝不吃盐,走路没力气!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一岁以后宝宝的肠胃已经逐步发育完善,宝妈给宝宝的饮食要多元化、营养全面。因为这时候的宝宝活动量大,生长发育旺盛,营养需求量大。

主食:这时候可选性比较多,米饭、面条、饺子、馄饨、面片、小米粥、红豆粥、黑米粥都可以给孩子吃。

蔬菜:可以给宝宝吃西兰花、小白菜、胡萝卜、菌类、鸡蛋等含有维生素多的蔬菜。

水果:一岁以后的宝宝基本上什么水果都可以吃,但是肠胃不好的宝宝可以少吃梨、火龙果等水果,易过敏的宝宝少吃毛桃、芒果等。

肉类:宝宝添加肉类顺序依次是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白肉(鸡肉、鸭肉、鱼肉)、虾类、深海鱼。建议虾类、深海鱼类最后添加,避免引起过敏。

配方奶:一岁以后宝宝每天奶量是500ml左右,建议早晚添加。

一岁以后宝宝一天三餐如何安排?

早餐:配方奶南瓜粥、蒸蛋、山药粥、虾皮粥等。

午餐:米饭各种蔬菜、肉类,可以选择最少三种蔬菜加一种肉类。

下午加餐:各种水果、饼干,溶豆等。

晚餐: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面条、馄饨、饺子等。

晚上加餐:配方奶,尽量在八点以前,八点以后宝宝不要进食,免得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

一岁以后宝宝饮食要注意什么?

不要吃辛辣、重口味的食物,不要过早添加味精、鸡精、料酒等调料,少吃外面的快餐。给宝宝选择天然、原汁原味、营养全面的食物。

所以,虽然宝宝一岁以后的食物可以向大人饭靠近,但我们在喂养方面还是要多多注意,注意营养全面,合理喂养,使宝宝茁壮成长。

很荣幸有此机会回答

宝宝满1岁了,宝宝的进食时间和大人的用餐时间可以一样了,若正食进餐的量不多,因此三餐之外可以加些小点心和水果,因为这个时间段呢,宝宝的活动量比较大,宝宝有时候因为玩乐而延误用餐是常有的,或者因为点心和水果补充不当而导致正餐量减少,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

,每天保证400-600ml的奶量,一天的饮食大致如下

上午

7:30-8:00母乳或配方奶100-200ml

9:00-10:00鸡蛋羹或蔬菜粥、肉粥

11:00适量的水果11:30饮水时间

午休11:30-13:00

下午

13:20-13:35母乳或配方奶100-200ml

14:00-14:30小馄饨/蛋黄面线+水煮蔬菜.少许水果

15:00—17:00饮水、读绘本,自由活动,亲子游戏

18:00晚餐:山药小米粥(如南瓜大米粥等),枣泥发糕,母乳或配方奶100-150

晚上

亲子活动,爸爸妈妈其中一个人去做家务,19:00-20:00宝宝洗漱

20:30—20:45母乳配方奶200ml

21:00-21:30陪宝宝进入睡眠

22:00爸爸妈妈各自做总结,以便今后在陪宝宝的日子里要扬长避短,为了宝宝更好的成长,要不断总结,也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成长!

宝宝到了1岁,有很多食物可以吃了,但是也要遵循煮烂煮透少油少盐的原则,然后再让宝宝饮食多样化,口味多种类。

我家宝宝的一日饮食,目前我是这么安排的:

早餐:一个鸡蛋的整个蛋黄,捣碎后和米汤给宝宝吃,然后再视情况给宝宝喝点煮的浓烂得白米粥。

隔两个小时,给宝宝喝牛奶:目前小宝吃奶量不多,一般都是一次喝个100—120mL就不肯再喝了。虽然奶量不多,但体重中等,18斤多一点。

中午:在小宝小睡后起来,给她喂点睡喝,然后给她喂点捣碎的米饭,或者吃半碗和饭一起蒸煮书的南瓜。这不固定,小宝有时可以吃完,有时只吃几口就不吃了。

下午:隔两个小时喂牛奶,也是100—120mL的奶量。

下午四五点左右:榨些果汁如香蕉苹果橙子汁,或者总调羹刮半根香蕉、挤一个橙子汁水为给小宝吃

晚上7点半左右:煮宝宝面条半扎,煮烂弄短喂给宝宝吃,一般都能吃完,目前我给宝宝买的是亨氏的宝宝面条,买了小麦、胡萝卜等不同口味的让宝宝换着吃,目前都挺喜欢吃,吃的时候会发出类似yummy的声音。

晚上11点左右喂120mL牛奶,因为我考虑到小宝白天吃得不多,所以怕她晚上中途饿,因此在我睡前哥哥她加一餐,这个其他宝妈可以视孩子情况而定,据说最好不要让宝宝吃夜奶。

次日早上6点多:喂120mL牛奶。

我家小宝一天的饮食大概就是上面我所说的,目前没怎么给她吃肉类,不过我已经开始试着在给她喝点肉汤了。总之宝宝到了一岁,基本肉类蔬菜米饭都可以尝试给她吃点,但要从少量多种开始,不要一次性给宝宝吃太多,以免引起宝宝肠胃不适。另外海鲜之类的食物可以晚点给宝宝添加,有的宝宝对此过敏,添加前要非常注意。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参考意义,谢谢!我是“小明和小小凡”的妈妈,欢迎和我一起努力,争做优秀家长!

#健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刚过1周岁的孩子无论从咀嚼能力还是从消化功能,虽然都有所增强,但是还是较弱,父母在添加辅食的时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少量多餐,按需喂养;另一个是和成人的烹调分开,以稀、软、烂为主,搭配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后提示大家:尽量不用或少用调味品,避免盐过量。#健康壹加壹汪老师##上热门#【健康壹加壹汪老师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是的。如果说从食物种类来说,是这样。谷物、蔬菜、水果、鸡蛋、肉类、鱼、虾,都可以。

但又和成人食物不能完全一样。小孩子吃的饭菜要单独做,因为不能放盐。3岁以前最好也不要吃任何甜味物质,糖、含糖饮料、饼干、巧克力都不建议喂。

从健康的角度看,油炸、膨化食品里面含有反式脂肪,大人最好都不要吃,孩子就更不应该碰。

看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婴幼儿膳食宝塔,其实从7个月添加辅食后,就可以慢慢尝试所有食物种类了。

一般来说,孩子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加铁米粉,然后可以再尝试果泥、肉泥、鸡蛋羹等糊状物。

长了几颗牙后,可以把发糕、蛋糕、馒头泡泡给孩子吃或直接吃,但是注意不能太大块,否则容易噎着。

再长大一点,咀嚼能力好了,可以尝试溶豆,鸡蛋、酸奶、果汁都可以做,硬硬的可以嚼,又入口即化不怕噎着。

一岁以后,大人吃的食物就都可以给宝宝吃了,米饭、面条、饺子都能吃。但最好软一点,切碎一点。注意温度要比大人吃的低一点,因为宝宝都是用手抓,容易烫着。

还有一点要格外注意,【小颗粒能直接吞的东西绝对不能给宝宝吃】!每年都会出小孩吃东西窒息死亡的新闻,小粒的花生、瓜子、蓝莓、葡萄,果冻、蛋黄都很危险!

您好,我是「京妈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宝宝是在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从泥糊状食物开始添加,然后逐渐增加辅食的质地、种类,等到一岁左右,基本大人常吃的食物,宝宝都可以添加了。

不过,虽然大部分食物都能吃了,但在制作和喂养过程中,还是要根据宝宝的发育特点,科学的喂养,接下来就来详细的说说一岁后宝宝的发育特点、营养需求和如何科学喂养。

1岁后宝宝的发育特点

1-1岁半的宝宝,在辅食添加阶段处于最后的“咀嚼期”,属于从婴儿向幼儿饮食的过渡期。

①宝宝的进食能力大大增加,但内脏仍然尚未发育成熟,每个宝宝的食量大小也不一样,因此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需要在正餐之间给宝宝吃加餐。

②宝宝喜欢自己用手抓着食物吃,喜欢边玩边吃(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到2-3岁),家长要多耐心的配合宝宝:不要嫌脏嫌烦,可以把宝宝放在儿童餐椅里,在地上铺些报纸、塑料纸等,穿上辅食罩衣,洗干净双手,多让宝宝自己学着吃饭,这样也利于增加宝宝的食欲。

③逐渐培养宝宝咀嚼习惯:1岁后的宝宝,虽然嘴巴已经可以灵活的活动来咬食物了,但咀嚼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要注意食物的软硬程度,不要催着宝宝吃饭,注意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逐渐培养咀嚼的习惯。

1岁后宝宝的营养需求

1岁后的宝宝,活动力和智力都迅速发展,学会走路后,活动量增加,体力消耗也增加,因此要补充充足的营养,才能确保宝宝健康的发育。

这个阶段,宝宝奶量只占25%,辅食占75%,不要给宝宝吃的太单一。

由于发育营养主要考辅食补充,因此辅食就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了,每天吃的食物中,最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只当、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要补充一些。

也就是要尽量食物种类多样,不要每天都给宝宝喝粥或是吃面条,蔬菜、肉类都吃很少;也不要每天都主要给宝宝吃肉,蔬菜、豆制品吃很少,这样也不利于营养均衡补充,还容易积食。

1岁后宝宝如何科学喂养?

1岁后宝宝的虽然日常常见的食物都能吃了,但在选材、辅食制作、营养搭配等方面有区别。

①选材:新鲜食物、当心容易过敏的食物

首先,给宝宝做辅食,要选择新鲜的食材,确保饮食安全、食物营养的保留,并且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

其次,给宝宝一样一样添加辅食的过程,也是个“探寻宝宝过敏源”的过程,因此也要注意宝宝对容易过敏食物的敏感度,尤其特别注意之前没添加过的食物、容易过敏的食物,添加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适应度。

②制作:软烂碎、天然、清淡

虽然1岁的宝宝已经开始长牙了,但消化能力还不够强,因而在制作上,也要尽量软、烂、碎,能适应宝宝的消化能力。

其次,宝宝的辅食也不宜制作的“重口味”,而是要做得清淡,尽量保留食物天然的味道,也要减少用盐、调味料。

另外,一些不容易咀嚼的食物,在制作时尽量弄得碎一点,如豆芽、芹菜、鱿鱼这些食物,这样方便宝宝咀嚼和吞咽,也容易消化。

最后,容易卡住宝宝得食物要“吃法安全”,比如坚果、整颗有坚硬果核的水果(葡萄、樱桃、桂圆等)、发粘或弹性大的食物(年糕、汤圆等),这些食物可以推迟给宝宝吃,或是切小点、磨碎点给宝宝吃。

③营养:对动物性食物的需求比成人高

小宝宝生长发育快,营养补充和成人也有差别,尤其是动物性食物要比成人需求高,要注意给宝宝合理补充蛋白质、钙、铁、锌及维生素等。

每天的饮食摄入,应该包含这几类营养:谷物类、鱼类、蛋类、肉类、豆制品、奶和奶制品、蔬果。

具体吃多少,家长根据宝宝的实际食量安排即可。

1岁后宝宝能吃“大人饭”吗?

不少家长觉得,既然1岁后的宝宝很多大人吃的食物都能吃了,那是不是就说明可以吃“大人饭”了呢?毕竟单独给宝宝做辅食有点麻烦。

也就是说,理论来说,1岁后的宝宝能吃“大人饭”了,但实际中还要考虑宝宝的自身发育情况、不同家庭的具体饮食习惯。

比如有的宝宝在1岁后,咀嚼能力很强了,条状和块儿状食物都能吃了,那就可以尝试吃“大人饭”;但有的宝宝咀嚼能力没那么强,吃大人饭有问题,那就推迟吃。

家庭的饮食习惯,主要看大人吃的食物“是否清淡”,大人的食物往往做的比较重口味,这样就不适合给宝宝吃,不仅不利于宝宝健康,也利于给宝宝养成偏食挑食的习惯。

因此,能不能吃大人饭,要看具体情况。

【写在最后】:

不少家长发现,在1岁左右,不同的宝宝饮食适应情况会相差很多,有些宝宝辅食适应的很好,基本常见的食物都给宝宝吃过了,消化能力也很好,生长发育也都很好;但也有的宝宝,偏食挑食严重,每天主要靠喝奶,几乎很少吃辅食。

这和家长给宝宝添加辅食是否正确有很大关系,所以也建议家长们要从6个月后给宝宝采用正确的方法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养成偏食挑食的习惯。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您。

一岁的宝宝已经能够吃很多东西了,只要不是太干的、太硬的、太大块的、带刺的、过于辛辣的,一岁的宝宝都可以吃。

每个人带孩子的手法不一样,很多生搬硬套的按科学、按程序来做的,孩子带的并不是很健康。

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我一手带大的,我们的这边的风俗习惯就是100天开荤,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100天的时候,做了鲫鱼煮的汤给他们喝,宝宝砸吧砸吧喝得很欢。开荤以后,每天喝一小碗鲫鱼汤。

宝宝五个月大了,大人吃饭的时候,他们就望着大人很想吃的样子,我会试着喂几粒米饭或给短碎面条给他们吃,他们慢慢地嚼着嚼着就吃掉了,青菜捣碎一点也可以吃,煮的得烂点的胡萝卜、海带、豆腐等都能吃下去,每天一个水果必不可少,六七个月前刮成泥榨成汁放奶瓶里喝,前面长门牙以后,将水果切成黄豆大小的小丁丁,可以直接吃下去,可以吃拿掉鱼皮和鱼刺的鱼肉了,孩子一岁的时,能够吃下一小碗米饭,很多菜也都是跟着大人吃,当然大人的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硬,剁碎的肉丸子,萝卜丁豆腐等比较好咬的食物都能吃,还有经常会为他准备一个蒸蛋。

根本没有像专家说的不吃盐,我的两个孩子按照我自己的这种做法喂养,都比别人家的健康,别人家的孩子带得那么精细,隔三差五的送到医院去了。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目前我儿子9个月了,对于宝宝1岁以后很多食物都可以吃了,个人觉得是的。但是也是要遵循宝宝的饮食原则,尽量是煮烂炖熟,少油少盐,给宝宝补充的营养尽量均衡,口味多样化。

就我家宝宝的情况,我来说下具体的饮食安排。

我家宝宝的一日饮食安排:

目前我家宝宝还没有戒奶,也是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的。

所以早上6点起来是:喂奶一次。

8点左右给宝宝蒸一个鸡蛋,这个鸡蛋是打碎搅拌均匀,放在碗里蒸加点水进去,然后直接放在电饭锅里蒸了。这样蒸的鸡蛋很嫩,没有硬块,宝宝很喜欢吃,每天早上都能吃完一个了。

吃完鸡蛋,我会给一点点白米粥给他过过嘴,避免鸡蛋还是有腥味的。

隔两个小时到了10点左右,这次是煮的瘦肉汤粥了,先煲好猪肉汤,然后把汤里浮上来的油刮掉,用这个汤来煮粥,再弄一点碎的瘦肉末放在粥里一起煮,尽量煮烂些。

吃了粥陪他玩一会,很快又中午了,在吃午饭前我会喂母乳给他。

中午还是煮粥给他吃,这次煮的粥有大半碗了,他能吃完。担心他吃不饱的可以冲点奶粉给她吃。有水果也会给他吃一点点。

午饭过后,玩没多久就要睡觉了。

等他睡醒了又喂奶了。母乳的话吃的不多,奶粉一次就泡150到200毫升给他。

然后又是给各种水果了,比如我都是用调羹刮苹果,刮一点给他,有汁也有渣给他。有时候买了橙子。

下午4点左右还是喂奶粉了,吃饱了就自己去玩自己的了。

下午5点多煮饭做菜了。然后也顺便给宝宝煮粥了。不过也有米粉给冲给他,有时候还有面条,胡萝卜给到他吃。

现在他已经有出点点牙了,所以有些东西他自己都可以咬掉了,但是还是要注意,不过不能给他咬太大块的,怕噎着他。

到了晚上9点左右,喂一次母乳,然后到了11点又给他喂奶,主要是担心他半夜会饿,所以睡前加餐了。这个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宝宝情况来定,戒掉夜奶的话就不要给了。

然后就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6点了,醒来又喂母乳给他。

这就是我家宝宝目前的饮食情况,虽然还没满1岁,可以这个时候的宝宝可以吃的很多肉类了。总之宝宝1岁后很多果肉蔬菜已经可以吃了,但是要少量给,不能一次给太多哦。

毕竟宝宝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太着急啊。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建议,13-24月龄的孩子需要摄入营养含量和种类。

盐:0-1.5g;

油:5-15g;

鸡蛋:25-50g;

肉禽鱼:50-75g;

蔬菜类:50-150g;

水果类:50-150g;

谷类:50-150g;

母乳/奶:400-600ml。

1岁以上的孩子,能吃的种类非常多,不过需要让孩子均衡饮食,做到不挑食,不厌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控制以下种类的摄入

1、零食类:

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就算吃的话,也绝不能影响影响正餐。

2、糖分:

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给宝宝摄入过多的糖分,容易引起肥胖和蛀牙。

3、饮料:

1岁的孩子,暂不建议饮用饮料,因为饮料里面含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成分还有糖分,对孩子来说是没有营养,不利于他生长发育,还容易引起龋齿。

最后说一下宝宝日常需要补给的维生素

1、维生素D

1岁以后宝宝,每天需要600个单位的量,除此以外还有多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2、钙

1-4岁孩子,每天需要600-800mg的补充量,一般让宝宝多吃含钙的食物,例如奶制品,鸡蛋,虾皮等即可,若发现有缺钙的情况,在适当补充钙剂。

3、DHA

0-3岁孩子每天补充100g,建议宝宝多吃鱼类,干果类食物。

4、铁

1-4岁孩子每天补充9mg,建议多吃动物肝脏类食物,紫菜,菠菜等。

5、锌

1-3岁孩子每天补充4-5.5g,建议多吃牛肉,海产品,坚果等食物。

6、VC

0-3岁孩子每天补充40mg,建议多吃猕猴桃,花椰菜,菠菜等食物。

希望以上答案对你有帮助,谢谢!

是的。从食育的观点看,只要宝宝不过敏,吃的越多,肠道的适应力更强,对孩子发展更好。

而且,从菌群的发展看,食物种类越丰富,菌群越多,肠道也就越强健,孩子也就越健康

宝宝不吃盐,走路没力气!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

婴儿添加互补食物后,逐渐打开食物的门,大量美味的成分可以在桌子上移动。许多珍品将研究各种食谱来制作美味的互补食品。但问题在于,盐季节不是放大,多少钱?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崛起。

有什么危险?

对于成年人来说,过量的盐摄入量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对于婴儿,他们的肾脏,肝脏和其他器官还没有成熟,并且过度摄入盐将增加肾脏的负担。

据我国的居民饮食准则,不同年龄段,建议的盐量也不同。

在6个月内,每日盐摄入量小于0.4g,从母乳或配方中摄入更多;

7〜24个月大,每日盐摄入量为0.9g〜1.8g;

2岁〜4岁,每日盐摄入不到3g;

4岁〜7岁,每日盐摄入不到4克;

7岁〜65岁,每日盐摄入量不到6克;

然而,在向孩子盐添加盐时,许多人仍然存在很多误解。

不要吃盐弱吗?计数宝宝吃盐人

误区1:根据建议的金额加入盐

有些父母按照膳食指南建议,并严格计算每天吃盐摄入量,但这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因为宝藏妈妈忽略了“看不见的盐”的存在。你做?许多调味品本身。例如,鸡肉,酱油,旧烟,豆浆等,这些本身含有大量的盐。因此,当控制儿童每日盐时,也应考虑调味和食物中的盐含量。

误解2:品尝不是咸

一些食物没有咸,但它们并不是指盐。如蛋糕,悬挂,饼干,这些食物是盐,但甜味很大隐藏,这将犯错误。因此,宝马应该更加关注,否则盐盐可能超过标准。

误解3:不要吃盐儿童影响步行

这是一个老一代人,他们认为孩子需要盐,否则,身体柔软,慢慢走。事实上,孩子的匆忙不是直接关系,不同的宝宝的发展是不同的,道路很慢,盐意味着这个锅。

误区4:不要吃盐,容易得到大颈部疾病

广场上还有一个谣言:不吃盐很容易有大颈部疾病。事实上,这是之前,缺乏碘会使盐补充碘,预防大颈部疾病。所以成年人会觉得孩子每次都会容易有大颈部疾病。根据《儿科学》提供的数据,母乳中的碘含量约为61UG/L,在6月份之前,婴儿几乎能够满足他的碘需求。9月后,婴儿的牛奶量逐渐减少,从牛奶中获得的碘量也将下降。此时,有必要注重碘摄入饮食,例如吃一些海产品,海带,虾,鱼等。即。

小孩子不吃饭该怎么办

你可以慢慢诱导他,饭菜很香之类的话。或者是慢慢哄着她吃一点,再喝一点奶,交换着给他吃,慢慢就会爱吃饭的。孩子就是这样,刚开始都不爱吃饭,慢慢就会好的。家长要有耐心,不能一不吃就不给吃了。孩子是慢慢来的。

宝宝出汗多是缺钙还是体虚该如何护理

作为儿科医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比成人会出汗是正常的,但是这个出汗是不是有问题,是病理性还是生理性的,是缺钙还是体虚?这个我们要来分析下。

大部分孩子出汗多是正常的生理性多汗,这主要是因为:

1、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丰富,由皮肤蒸发的水分自然也比较多。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孩子天性好动,运动过量时会造成机体代谢活跃,产热增加,体温升高,汗腺分泌增多。

3、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刚入睡的时候特别会流汗,这是因为孩子刚入睡后身体新陈代谢不能及时减慢,多余的热量就通过出汗来释放。等孩子进入深度睡眠后就会慢慢停止出汗的。

说人话就是睡觉后两个小时汗多是蛮正常的,熟睡两个小时之后看还依然很多汗,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病理性出汗。

4、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液循环主要集中在头部和躯干,流向四肢的血液较少,而手脚有一点点发凉,虽然这是最正常的现象,可是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凉,多加衣服多盖被子,很容易就导致孩子过热出汗。

如果宝宝只是出汗而已,没有其他特殊情况,比如精神状态差、方颅、低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等,可以不用处理。

反之,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就要考虑病理性出汗,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你再看看我上面说的哪一条跟缺钙有关,不要把这些东西都背在钙上面,实在冤枉啊。

如果你真的怕孩子缺钙,麻烦每一天给孩子吃一粒鱼肝油,一岁以下400国际单位,一岁以上600国际单位,这些都能促进母乳跟牛奶当中的钙吸收。

在宝宝出汗多这件事情上,很多爸妈首先会甩锅给钙、锌、体质弱等等,可能是真的想多了。

宝宝为啥出汗多?

1、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没完善。宝宝出汗多尤其是睡下后,汗多得“哗啦啦”这个问题,主要是宝宝们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较高,如果白天活动太多(尤其是睡前),就会出汗。

2、体内温度升高,宝宝睡下后不能降到正常水平,多余热量会通过汗释放出来。如果宝宝睡下,穿、盖多一点或者房间太暖和,也会容易出汗,适当减一点衣物或睡眠环境调整一下就行。

3、还有的宝宝如果睡前喝了热牛奶或其他热的食物,也会出汗。

4、宝宝本身就比我们大人更容易出汗,他们皮肤表层的微血管分布多,皮肤含水量也相对较高,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外,夏天没有开空调甚至吃奶后,都容易出汗。

只要宝宝精神状态不错,吃喝拉撒睡正常,生长发育也一切OK,那都是生理性出汗,爸妈就不用担心。

宝宝出汗多就是体弱、缺钙、缺锌?

大部分出汗多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宝宝的出汗多是某些疾病引起的。但病理性出汗多,除了汗多,还会有其他症状,出汗多只是最容易发现的直观表现,并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如果宝宝出汗多的同时,还有没胃口、低热、日渐消瘦,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那出汗多是不是盗汗?

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盗汗的话会动一动就大汗淋淋,还浑身没力气。出汗多的宝宝就算玩得满头大汗,精力还是很旺盛的,可以甩啤酒肚的爸爸两条街。

晚上睡觉的话,盗汗是整夜流汗还怕冷,出汗多的宝宝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2小时内出汗,睡着后就不会再出汗,被子盖多了他们还会嫌热。

至于缺钙或缺锌,缺钙除了出汗多,还有其他很多症状,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才能判断。缺锌也同理,会有自己的一系列症状,并不是一个出汗多就能“拿下”的。

随着汗液丢失的的微量元素太少了,基本可以忽略,远远低于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同时,宝宝出汗多尿尿就会少,随着尿尿排出体外的微量元素也少,总体来说,并不会缺钙缺锌。

宝宝出汗多如何护理?

1、不要让宝宝睡前玩的太兴奋。

2、睡前少喝热的。

3、不要盖太多。

4、夏天空调用起来,让房间凉爽起来,但温度不能太低,最好在26-28℃,还不能让宝宝对着出风口吹。

5、如果宝宝出汗多,白天爸妈要及时给他换一身衣服,再多喝点水或盐水,还要多吃点含锌丰富的食物。

6、夜里出汗多的话,爸妈可以给他擦干出汗部位,然后睡前记得在后背垫一块汗巾,尽量不要吵醒宝宝。

7、早晚要多开通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这种情况不是太多,一般宝宝小时候会服用伊可新,不大可能缺少维生素D。

1、如果没有服用可以询问医生按宝宝现在年龄和身体情况确定服用剂量。

2、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症状为多汗、宝宝睡觉易惊醒、情绪烦躁不安,严重时会导致骨骼改变造成佝偻病等。

3、会影响钙的吸收。

4、日常注意让宝宝晒晒太阳。

宝宝如果正常母乳或吃配方奶粉,一般不会缺钙。

1、维生素D不足影响孩子钙的吸收。

2、可能会有出牙晚、多汗、爱哭、易醒、不爱吃饭等症状。

3、多吃含钙高的食物或加强维生素D的摄入。

孩子出汗大多是这种情况,孩子年龄小,基础代谢低,活泼好动,加上身体调节温度能力不足等原因,很容易出汗。

1、小宝宝在运动后,吃奶时,哭闹时都容易出汗。

2、宝宝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宝宝着凉。

3、夏天可以适当使用空调降温,但要注意温度(25-27摄氏度)和正确使用方法。

4、适当给宝宝补充水分,特别是在宝宝少尿、尿黄时。

1、出汗程度上来说,盗汗更为严重,常常全身大汗,并伴有情绪差,精神状态不好,抵抗力低下等。

2、例如,宝宝入睡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会出汗,且多为头、颈部,这种情况一般是正常的。如果整夜都在出汗,出汗量又大就可能是盗汗,需要引起注意。

判断宝宝出汗情况,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多数宝宝都是正常情况,也不需要特殊护理。但特殊症状不能忽视,如发现,可以去医院进行诊断确认,最好不要自行处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确实,宝宝比成人更爱出汗

一方面是由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决定的。

娃们的新陈代谢比成人要旺盛的多,代谢快,又活泼好动,体内产热就多,代谢废物也多,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必须将体内过多的热排散掉,出汗就是一条最好的散热途径之一。加之他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的抑制功能较差,而汗腺的分泌恰是通过植物神经来调节的,这使得小宝宝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佳,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出汗多;还有呢,宝宝特别“水嫩”,皮肤薄且含水量较大,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

另一方面,就是长辈的过分“关爱”。

“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冷”。要多穿点,多盖点,万一着凉呢?曾亲见20多度的天气里,一娃裹着“外裤+毛线裤+棉毛裤”里外三层,小脸已经热的红扑扑汗津津,这种情形下不飙汗反倒是奇怪的。

宝宝爱出汗与“体虚、缺钙”无必然关系

对绝大多数宝宝而言,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是“体虚不敛汗”,出汗多的娃也多是精力旺盛,天天见的上蹿下跳不停。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颈部、背部,一般都发生在刚入睡1-2个小时,深睡后汗液便逐渐消退,与怕冷畏寒、流汗不断的病理性盗汗完全是两码事。

汗多与虚不搭边,那是不是宝宝“缺钙”的表现呢?实际上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出汗多与缺钙相关。

出汗多可引起微量元素缺乏吗

汗液中约99%是水,另有1%左右的固体物,主要是氯化钠、少量的氯化钾、镁、锌、尿素等,汗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低于血液的好几倍,通过汗液中丢失的微量元素是微乎其微的。

爱出汗的宝宝照护不能大意

生理性出汗是一种正常且积极的生理现象,但照护爱出汗的孩子,麻麻们不能太大意。

1.将室温调节在适宜温度,并保持空气流通,但热天时切忌让电扇或空调风口直接对着出汗的宝宝吹,也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突然进入较凉的空调房,以免引起宝宝感冒或肠胃不适。

2.穿着宽松纯棉质衣服,衣着的厚度可通过摸摸宝宝的后背,温暖而无汗则厚度合适。可在宝宝后背塞一方吸汗巾,任何时候都要给宝宝及时擦汗,勤洗澡、换干净衣服,以保持皮肤干爽。

3.出汗多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夏天暑热季节,除了多喝水外,还可多吃一些瓜果、绿豆水、酸梅汤等,既解渴又能补充一些无机盐。

尽管大部分宝宝的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如果宝宝平时不怎么出汗,最近突然汗多,麻麻一定要留心,密切观察有无其他的异常现象出现,还有莫忘及

宝宝出汗多要看情况呢,一般这几种情况下,宝宝出汗多是正常的:

1.宝宝睡着后半小时。这个时候宝宝需要散热,一般睡着20分钟到30分钟有个排汗散热的高峰。

2.宝宝的代谢比较旺盛。有的宝宝就是出汗多,但是喝水也多,只要他精神好,没有什么异常,家长不必担心。

3.宝宝比同龄孩子更好动、精力更旺盛。这种情况下的话,他动的多了,出汗自然也就多了。有的家长认为几个月的小宝宝一天又没干啥光躺那儿出汗了,其实不然,宝宝之所以出汗多,正是因为他太小了,没做一个动作都要费很多力气,大人看来毫不费力的一个抬腿什么的,他们的能量消耗就不一样了,所以即使他只是躺着踢蹬,也很消耗体力,出汗多正常。

4.运动、天气炎热、气温升高等因素下的出汗多。

以上情况下,宝宝汗多,家长不必在意,平时护理时,多给宝宝准备几条汗巾,将汗渍及时擦拭干净;另外多给宝宝补水即可。

缺钙出汗:缺钙会让孩子出汗量增多,但出汗多并一定就是缺钙。孩子缺不缺钙,还是得去医院做专业检查。

体虚出汗:这种情况也叫自汗,自汗一般发生于夜间,睡着就开始出汗,醒后自汗就停止;自汗的人白天的出汗量也会明显增多,稍微运动就会大汗淋漓,而且常常伴有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这种情况也是需要专业人员来诊断的,家长可以多留心观察。

如果是缺钙引起的汗多,家长针对性地补钙就可以了,补钙的同时注意两点:

1.多晒太阳,有利于维生素D合成;最好同时补充维生素C;均可以促进钙吸收。

2.如果是口服维生素D,建议吃一段时间,停一停,以免过量,造成维D中毒。

如果是体虚出汗,家长除了遵从医嘱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收入调理:

1.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药膳进行食补。

2.为孩子勤换衣服,保持身体干燥,避免疾病感染。

3.加强体质锻炼,为孩子多补水。

4.注意孩子钙质等其他元素的补充。

宝宝出汗要考虑缺钙引起的,可以做个血钙的检查宝宝缺钙不是特别严重的话,那就可以进行食补,如果缺的厉害那就先进行药补,你可以给他吃点中药制剂的龙牡壮骨颗粒本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口感不错,本药吸收比较好,而且不用再加AD剂,期间在结合食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鱼、虾皮、海带、排骨汤,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牛肝,来促进钙的吸收。

宝妈们会常发现宝宝出汗特别多,吃奶出汗,吃饭出汗,动动出汗,睡觉后1-2小时出汗。很多宝妈凭出汗多就判断宝宝缺钙,缺锌或体虚,是没有依据的,对绝大多数宝宝而言,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说宝宝一定体虚什么的。宝妈要知道宝宝的新陈代谢比我们大人要旺盛的多,代谢快,又活泼好动,体内产热就多,代谢废物也多,为了保持体温的恒定,必须将体内过多的热排散掉,出汗就是一条最好的散热途径之一。再加上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还不完善,这样子就特别动动就出很多的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颈部、背部,一般都发生在刚入睡1-2个小时,深睡后汗液便逐渐消退,这种情况很常见与怕冷畏寒、流汗不断的病理性盗汗完全是两码事。

基于宝宝的生理性出汗,宝妈们要多注意:

1.给宝宝穿宽松纯棉质衣服,衣着的厚度和件数可通过摸摸宝宝的后背,温暖而无汗则厚度合适。不要因为宝妈觉得冷就给宝宝加过多的衣服,这样反而因捂得出汗,风一吹宝宝反而感冒,宝宝的很多的感冒并不是因为穿少了,更多是因为穿多了。

2.平时可在宝宝后背塞一方吸汗巾,任何时候都要给宝宝及时擦汗,勤换干爽的衣服,以保持皮肤干爽。

3.出汗多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夏天暑热季节,除了多喝水外,还可多吃一些瓜果、绿豆汤、酸梅汤等,既解渴又能补充一些无机盐。

4.将室温调节在适宜温度,并保持空气流通。夏天时切忌让电扇或空调风口直接对着出汗的宝宝吹,也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突然进入较凉的空调房,以免引起宝宝感冒或肠胃不适。

除正常的生理性出汗,宝宝如出汗多,不爱吃饭,面色萎黄,抵抗力差,精神疲乏,睡眠不安等可能是脾虚的表现,宝妈可从饮食上去帮宝宝调节的,我的其它的问答里有相关的分享。

如果宝宝平时不怎么出汗,最近突然汗多,宝妈一定要留心,密切观察有无其他的异常现象出现,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宝宝出汗多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多汗:

大部分属于这一种。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机体通过出汗蒸发,可吸收、散发热量,从而维持正常体温。一个健康的宝宝出汗多,原因有很多!新陈代谢太旺盛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自然出汗也更多。皮肤水嘟嘟,排汗自然多婴儿的皮肤含水分量大,微血管丰富,因此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也很多。都是神经发育不完善的锅!汗腺分泌是由植物神经来调节的,但婴幼儿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大脑皮层对于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较差。即使是在晚上睡觉时,植物神经也依然处于兴奋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宝宝在睡着以后也依然一身大汗的原因。但一般睡眠时的出汗,在入睡以后几小时宝宝进入深睡眠后,就会慢慢减少。随着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逐渐完善,这种出汗的现象就会减少。还有太热太嗨太紧张……此外,穿衣过多、盖被过厚、室温过高、进食辛辣食物、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素,也会造成宝宝多汗。

病理性多汗:

除了多汗外还有别的症状。至于体虚还是缺钙,是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伴有乏力、鼻炎、脸色恍白等症状,考虑肺气虚导致,可以玉屏风口服液喝起来;如果伴有发育稍微迟缓,站立不稳,走路时间晚,容易抽搐等可能是缺钙引起,可以补钙。

病理性出汗其他可能的疾病:

如果伴有夜惊、烦躁、方颅、枕秃、前囟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等症状。严重的孩子可能出现鸡胸、肋缘外翻、脊柱变形、下肢呈O型或X型腿等,考虑小儿佝偻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比如伤寒、败血症、结缔组织疾病等,也常会有多汗的表现,但通常还有相应疾病的一些其他临床症状。小儿结核病患有结核病的宝宝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到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为盗汗。同时还会伴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面色潮红、消瘦等表现。有的还会出现咳嗽、肝脾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比如糖尿病会有多汗的表现,但常常会伴有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低血糖如果宝宝低血糖,会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四肢冰冷的症状。吃药或中毒比如吃了解热镇痛药、催吐药,宝宝可能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此外,汞、铅、有机或无机磷中毒,也会出现大量出汗。颅脑、脑干、脊髓及交感神经节的炎症或损伤如果出现颅内炎症、出血、损伤、脊髓灰质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空洞症等,也会出现多汗。

孩子两岁,不喝牛奶,怕营养跟不上,怎么办

不喝牛奶的话,家长可用奶酪,酸奶等奶制品代替,也是很好的补钙膳食来源,这个阶段的宝宝最重要的是保证一日三餐的膳食均衡,奶量每天不超过500ml就行。

1.奶酪,被称为补钙冠军,每10kg牛奶才能产出1kg的奶酪,奶酪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食量小但营养需求高,喝不了太多奶的宝宝来说,用奶酪补钙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奶酪中的钙含量是非常高的,每100克钙含量高达799mg.通常宝宝每天吃20-30克奶酪,就可提供200mg左右的钙。

2.酸奶。和纯牛奶比起来,有的宝宝可能更喜欢喝酸奶,不仅是因为口感好,它还有以下2个优点:可以有效提高钙、蛋白、铁等营养的吸收率;能大大改善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对乳制品的适应能力。对于肠胃功能较弱、乳糖不耐受的宝宝来说,酸奶是个非常不错的营养辅食。但有些酸奶为了增加口感,都添加了过多的糖,增加了宝宝蛀牙的风险,因此,给娃选酸奶一定要少糖或无糖!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在家给宝宝做自制酸奶,相比更健康。

这个阶段的宝宝每天要保持300~400ml的奶量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础上还至少有两次加餐,可以加点健康的小零食。一般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晚间加餐最好不要安排甜食,预防龋齿。

4月16日,张文宏医生再次建议:孩子早上不许吃粥,必须吃充足的牛奶和鸡蛋。有妈妈们就蒙了:我孩子才两岁,不喝牛奶怎么办?营养跟不上怎么办?

喝牛奶的好处

牛奶中富含丰富的钙、铁、优质蛋白质,能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牛奶中的营养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不少人把每天喝牛奶作为主要营养的来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和牛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牛奶。很多人本身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喝了牛奶之后会出现腹痛、腹泻、反胃、消化不良等症状。张文宏医生发表了造成要喝牛奶的言论之后,不少妈妈就担心,自家孩子不喝牛奶会不会缺营养?

牛奶的可替代性

喝不了牛奶,只要其他营养充足供应,做到营养均衡,那就是没问题的,换句话说:牛奶是可以被替代的:

配方奶

配方奶是在牛奶的基础上,添加各种营养,使其更接近母乳成分,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虽然在一岁之后大多数宝宝就可以喝牛奶,但是相对来说,配方奶比牛奶更适合3岁以内的宝宝食用。如果有条件,3岁以内的孩子喝配方奶要比牛奶更好。

酸奶

酸奶是牛奶经过发酵之后的产物,牛奶中的乳糖经过发酵变成乳酸,更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食用。

豆浆

豆浆中的营养价值很高,几乎可以和牛奶相媲美,更重要的是它里面不含乳糖,特别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豆浆中虽然营养成分不少,但喝牛奶相比,它的营养吸收率要比牛奶低,所以在给宝宝喝豆浆的时候,要注意与其他食物的合理搭配。

如何保证宝宝的营养供给?

两三岁的孩子正在长身体,营养供给是很重要的。

每天孩子都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铁等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简单来说,孩子每餐的饮食至少要包括以下三类以上的食物:

人们选择牛奶作为宝宝的主要食物,就是因为它营养相对全面,更容易被吸收,但如果您家宝宝不喝牛奶,搭配好其他食物也是可以的,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选择食材种类为宝宝制作适合他自己的儿童餐。

两岁的孩子不喝牛奶,也许是对某个牌子牛奶的口味不喜欢,你给他换几个牌子试试,如果还是不喝就不要勉强。因为完全可以从其他的食物中补充营养。不过食物要搭配,品种要多,尽量齐全,既要考虑蛋白质,又要考虑碳水化合物,还有考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品种越多越好。多搞些花样,让孩子爱吃饭不偏食,即使不喝牛奶也是没有关系的!

其实怕营养跟不上,要知道牛奶提供的蛋白质和钙,如何用饮食来补充,学会根据孩子的营养需求来调整饮食,这个是最重要的。就要好好看看文末给大家推荐的食谱,替代法。

及时去看医生,排除是否某些疾病引起的(如牛奶蛋白过敏,各种急慢性疾病,消化不良,食管炎,代谢性疾病等)。

还有生理原因

另外,宝宝不喝牛奶,是从出生到现在2岁一直不喝?还是只是现在出现的情况不喝牛奶?考虑孩子是不是乳糖不耐受?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宝宝喝完牛奶后出现腹泻等症状,如果是这样情况,就建议喝无乳糖牛奶或者喝奶时加入乳糖酶。

的确,牛奶的营养丰富,在《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建议:培养和巩固儿童饮奶习惯,每天饮用300~400ml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选择和提供儿童喜爱和适宜的奶制品,逐步养成每天饮奶的习惯[1]。

2岁后,奶量可能会降到400-600ml。这时候,奶就退居二线了,不再是宝宝日常饮食中的主角儿啦。

虽然不是主角,但奶还是要喝的!

4月16日,张文宏医生再次建议:孩子早上不许吃粥,必须吃充足的牛奶和鸡蛋。有妈妈们就蒙了:我孩子才两岁,不喝牛奶怎么办?营养跟不上怎么办?

对于2岁的孩子来说,仍然要注意奶的摄入。

一、一般2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喝鲜奶。

由于婴幼儿的胃肠道、肾脏等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成熟,给孩子喂鲜奶会产生很多危害。首先,鲜奶中某些营养成分不容易被吸收。比如,鲜奶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含量较高的磷,会影响钙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结成块,也不容易被胃肠道吸收。其次,鲜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它会抑制双歧杆菌,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成,容易诱发婴儿的胃肠道疾病。同时,鲜奶中的矿物质会加重肾脏负担,使孩子出现慢性脱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

此外,鲜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动物性饱和脂肪,会刺激婴儿柔弱的肠道,使肠道发生慢性隐性失血,引起贫血。

还有,鲜奶中缺乏脑发育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将不利于大脑的发育。因此2岁以内的孩子也最好不要喝。

断奶之后,应该选择与母乳成分更加相近的配方奶粉。

孩子超过2岁,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口味、经济状况等选择鲜奶或配方奶粉。如果条件许可,孩子又愿意喝,配方奶粉喝到6岁都行,只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奶粉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不喝牛奶,家长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1.家长示范

在家里,孩子耳语目染父母的行为习惯。如果家长每天饮用牛奶,那么孩子可能自然而然地就会去模仿,去尝试喝牛奶。家长也可以跟孩子玩游戏,喝牛奶比赛等等形式,调动孩子喝奶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2.少量多次

孩子不喝牛奶,家长要有耐心。一次不能喝完,就换做少量多次。比如:一次300毫升对于孩子来说有点多,那可不可以一次100毫升?然后将它分成3次。

3.如果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孩子精神状况都挺好,可以找一找是否是一些喂养方式和行为发育等原因造成的,在家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比如:

●合理安排辅食量,饿时先给奶

宝宝胃口那么小,辅食吃得太多,奶就喝不下了。

如果奶喝太少,可以先适当减少辅食的量,并且饿的时候先给奶。比如在早晨起来比较饿的时候,先让宝宝喝奶。

●喂奶时,提供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

不管是喝奶还是吃辅食,这一点都一样,要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氛围,让宝宝专注吃奶。不要有玩具、绘本、电视之类的干扰。不然宝宝吃吃一口又被其他好玩的吸引过去了。

●多运动,渴了用奶当水喝

多和宝宝做做运动,翻身啊、爬行啊、玩玩具啊。这样消耗宝宝的体力,多出汗,饿了渴了后,再递上奶,宝宝肯定喝的很欢。

●适量奶制品来帮忙

宝宝不爱喝母乳或配方奶,可以找酸奶和奶酪这样的乳制品来帮忙,但是要注意的是,1岁以内可不能用酸奶或奶酪代替母乳或配方奶哦,只能作为奶量的一个小补充。

也可以把奶或者奶制品做到辅食里。

4.牛奶杯

选择一款孩子喜欢的牛奶杯,也能调动孩子喝奶的兴趣。不妨试一试。

5、如果尝试过以上方法仍然不奏效,宝宝依然不喝牛奶,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忧,选择同样营养丰富替代品,比如:酸奶,鲜奶等等均可。

2岁宝宝可以少量喝点酸奶,不要空腹喝,原来,空腹时胃内的环境不利于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这会让酸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因此餐后两小时喝最佳。

其实呢,除了直接喝奶以外,也有很多其它巧妙的办法偷偷给娃补充奶量。

2岁以后的宝宝不喝奶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走路已经十分自如,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智力发展、生长发育、免疫力正处于关键时期,除了喝奶以外,所以这一阶段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来满足宝宝的需要。

要知道,奶可是最好的钙质获取来源。每100ml奶含约100mg钙。1岁的宝宝每天需要600mg钙,那只要喝上300ml奶就能轻松满足一半的钙需求咯。

所以2岁以后喝奶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获取大量的钙。那宝宝就是不爱喝奶怎么办呢?会不会缺钙呢?

1、要注意食品的多样化:粮食、豆类、肉、鱼、蛋、奶、蔬菜、水果、油、糖各类食品都要吃。各类食品之间调配得当,即荤素食、粗细粮食品摄入比例适当,不能偏食,保证营养均衡。每天应吃主食100-150克,肉、蛋、鱼类食品约75克,蔬菜100-150克,外加250克左右的牛奶。

2、2岁以后宝宝已长出20颗左右的乳牙,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将蔬菜、肉类等食品切成细丝、小片或小丁即可。既能满足宝宝营养需要,又能适应宝宝的咀嚼能力。米饭、及饺子、包子等各类面食对宝宝来说都是适宜的。

3、宝宝的饮食要考虑到色、香、味、形及品种变换,以增进宝宝的食欲,但是不要给宝宝吃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咖哩、酒类、咖啡等,也不宜给宝宝吃油饼、油条、炸糕等油炸类食品。

4、根据宝宝食量大小,每天安排三餐一点,以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食物和营养。可以选用牛奶、酸奶、水果、营养饼干等作为点心,但应控制宝宝吃点心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影响正餐。

2—2.5岁的孩子饮食就比较好安排了,可挑选的余地大了,父母可以根据季节、气候、孩子的食欲情况合理安排好饮食,讲究膳食平衡、营养丰富。

●富含钙的食物不止奶类

如果宝宝实在是奶喝的少,奶制品也不怎么爱吃,也不要太着急,世界上含钙的食物多了去啦。

比如豆腐、腐竹、千张等豆制品就是补钙的能手啊;宝宝平时经常吃的鱼肉蛋也含钙呀。

还有一类常见又低调的补钙食材,很容易被你们忽略哦,那就是——绿色蔬菜。

别以为它们只能补点维生素、膳食纤维什么的,有些蔬菜的钙含量还是相当高的,比如小白菜、油菜!虽然吸收率不如牛奶好,但作为补钙的途径,吃吃也是有用的。

不过很多蔬菜(比如菠菜)中含较多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建议可以先焯水去除部分草酸。

比如,春季阳光明媚,万物生长,孩子的生长也要快些,父母多安排些含钙高的食物,像肉骨头、虾皮、海带等;也可以多吃些牛、羊肉、赤豆等。

下面举一例:早餐:赤豆粥1碗约50克、包子1个、水煮鸡蛋1个。中餐:米饭1碗50~75克、萝卜肉圆汤、芝麻酱拌菠菜等。

点心:水果、饼干3块、奶酪1个。

晚餐:鸡丝菜面1碗约75克,加豆干。照样可以获得足够的钙和蛋白质。

孩子生长发育快,奶类比较容易吸收,所以孩子最好每天都能喝奶。

2岁的孩子每天奶量应该在450~500ml,到3岁时每天奶量不少于350ml,才比较理想。

当然如果孩子不喝纯牛奶,可以用奶粉或酸奶来代替。有些孩子对牛奶蛋白过敏,也可以用豆奶来代替。

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要高,孩子满6个月后就可以加酸奶或奶酪。因为酸奶中的乳酸可促进孩子对钙的吸收。

但是妈妈挑酸奶不要挑风味酸奶,要挑纯酸奶。风味酸奶当中添加剂多,孩子不要吃这些。另外蛋白质大于3%,碳水小于2%比较好。(注意看标签)。

奶类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和钙。这两种物质在肉类、蛋类和豆类当中同样含量丰富。

2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正常饮食,辅食接近成人化,给宝宝做饭应加入肉泥(肉类每天一两)、豆花(豆腐)若干、鸡蛋(每天一个)同样也能补充蛋白质和钙。

张文宏教授关于孩子“不吃粥”里就讲了鸡蛋和牛奶,另外还有肉类和豆类他没有讲。牛肉鸡肉的蛋白质含量约占20%,猪肉为16%,豆类蛋白质含量为12%左右,另外肉类还有其它营养素,比如铁、钙、锌等。

蛋白质的特点是有互补性。

也就是说,将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混合食用,会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和利用率。比如说炖肉或炖鱼时加入豆腐,那么就比你单吃肉更有营养价值。

总之,孩子2岁不喝纯牛奶也可以喝奶粉、奶粉不喝可以吃酸奶;酸奶如果还不喜欢吃,那么鸡蛋和肉类以及豆类也可以。

不过从食物的吸收来讲,奶类是液态的,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和吸收。所以孩子喝奶补充营养仍然是更方便快捷的方法。其次才吃肉蛋豆类!

我个人觉得只要孩子营养均衡,不喝牛奶也没什么大碍吧!咱们小时候哪里知道什么牛奶啊?我们不是照样身体倍棒儿嘛!

孩子不喝牛奶,可以把牛奶替代品让孩子尝试一下的,看看孩子是否喜欢,例如:蒸米饭时适当加些牛奶进去,看孩子是否笑纳;再就是平时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浓缩奶片也可以哦;再或者给孩子亲手做一些奶油蛋糕,也许孩子也会喜欢哦。

如果孩子仍然不买帐,家长就只能从孩子平时的饮食入手啦!尽量让孩子营养均衡,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等。

我觉得只要孩子不挑食,家长们不要一味的感觉只有牛奶可以强身健体,五谷杂粮也是很好的营养成分哦!平时让孩子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相信孩子营养也一定能跟得上哦!

我二宝从小不吃茄子,豆角等菜,孩子营养也没有什么跟不上之说,家长不必过于敏感,奇怪的是最近对茄子颇为独宠,天天吃也不腻,也许你家宝宝哪天又对牛奶感兴趣了也不一定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有什么不对的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哦!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啦!

我家宝二岁半突然不喝牛奶,通过我的办法,现在三岁多喝牛奶非常棒!具体详见视频!

两岁的孩子肠胃功能发育的比较成熟了,这时候孩子不喝牛奶或者不爱喝牛奶是没问题的,可以用豆制品或者奶制品来代替牛奶,而且平时吃的饭菜中也有足够的营养来支持孩子发育所需,所以孩子不喝就不喝吧,妈妈们不用强迫孩子一定要喝牛奶。

我女儿1岁时跟爷爷奶奶住一起,她爷爷奶奶早早的就帮她把牛奶给戒掉了,可能老人家觉得牛奶贵而且没五谷杂粮有营养吧。如果是我就绝对不会这么早不给孩子喝牛奶的,二宝我自己带就一直有在喝牛奶,到现在6岁多了,我还有继续让她喝纯奶。

如果两岁孩子不喝牛奶,营养会跟不上吗?

两岁孩子现在不是以牛奶为主食了,他们是以一日三餐为主了,只要平时的饭菜多样化,每天有吃一定量的主食,宝宝的营养基本是跟的上的。

来看看2岁宝宝的饭菜是如何安排

1.一日三餐两点心

除了给宝宝安排一日三餐之外,还应该给他们加1-2次的点心,比如水果、配方奶、奶制品零食等。

2.一日三餐品种要丰富

宝宝每天所吃食物品种至少在5种以上,而且同样的菜,制作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同样的饭菜一个星期之内最多重复一次,如果妈妈一星期给宝宝吃的饭菜总是那么几种,宝宝自然就不爱吃了。

3.饭菜要适当煮软些

两岁宝宝虽然可以自己动手吃饭了,但是他们还需要有效的锻炼咀嚼和吞咽能力,所以给宝宝的饭菜不要做的太硬,也不要切的太大块,要根据宝宝进食的习惯,适当把饭菜做的软一些,这样也容易消化,要不然宝宝会因为难咀嚼而拒绝吃菜。

4.少油、少盐

宝宝吃的菜肴最好能少放些油盐,以清淡为主,因为摄入过多的油脂容易腹泻,也影响宝宝食欲。所以,有条件的最好单独给宝宝做清淡的菜肴,没这个时间的可以在给家里人做菜时在准备放重味道调料时盛出来一些给宝宝。

两岁后宝宝一定要喝配方奶吗?

如果宝宝一直有每天喝一点配方奶的习惯,那么就这样继续给宝宝喝下去,可以一直喝到3岁,每天300毫升左右;如果宝宝不爱喝配方奶,那可以给宝宝喝些纯牛奶;如果宝宝配方奶和纯奶都不喝,那可以用酸奶和奶酪来代替,反正不要给宝宝喝乳饮料就行了。

总之:

两岁宝宝还是以一日三餐为主要营养来源,不喝牛奶没关系,市面上有很多代替牛奶的奶制品,家长都可以试试。

我家也有个不爱喝牛奶的娃,分享一下经验吧。

孩子为什么要喝牛奶呢?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补钙补充营养。如果宝宝不喜欢喝牛奶,也是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的。

钙含量高的食物:酸奶,奶酪,豆类,虾皮,海带,坚果,都富含丰富的钙质。即时不喝牛奶,选择其他的食物,也未尝不可。

想要营养均衡,首先是保证食物的多样性,谷类为主。保证主食摄入量。

第二,饮食和运动要平衡。2岁孩子每天的运动量到达到2-3个小时。多晒太阳,补维生素D,也能促进身体发育。

第三,多吃蔬菜,奶类,大豆类的食物。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保证孩子营养的首要条件。

第四,少吃零食,零食大多有添加剂,高钠高油,对孩子身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并且,孩子吃了零食以后,容易不吃饭,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通过适当运动和合理膳食,即使不喝牛奶,也不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

我家宝宝虽然不爱喝牛奶,但是对酸奶接受度还比较高,选择碳水化合物值低的酸奶,因为碳水化合物就是糖,给宝宝选择酸奶还是要低糖比较好。

母肥儿壮,母亲身体好孩子不会差那去,我从来都不喝牛奶应该是没喝过,不吃肉什么都不吃,体质也很好。现在的牛奶是真的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