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什么是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措施

admin

山东养殖日本对虾用的藻勾虾你了解么

藻勾虾:体躯光滑,略侧扁,绿色或灰绿色,常具黑色斑点。头部前缘圆拱,额角不明显,侧叶方形突出,眼卵圆。第1~4底节板较大,第5底节板前叶与第4底节板几乎同深。第2~3腹节后下角呈钝齿状。尾节圆三角形,末端两侧各具1角质齿,两侧边具几根刚毛。第1触角相当于体长的3/5,第1柄节较粗壮,下缘具小刺。第3柄节短小。鞭细长,为柄长的2倍,46~50节,无副鞭,其位置仅为小突出,具1刚毛。第2触角稍短,雄体者较粗壮,柄部末端两节几乎等长,鞭稍短于柄,27~28节。上唇半圆形,中间具细刺毛。大颚臼齿发达,触须2节。小颚内板小,外板末端具2排刺,触须2节。第2小颚内板较窄。颚足触须4节。下唇具内叶,外叶由缺刻分为两叶。腮足亚螯状,第1腮足较细,底节板前端较宽,腕节三角形,掌节几乎与腕节等长,掌缘斜,掌角具1刺,指节爪状。第2腮足大于第1腮足,雄体者特别发达,腕节三角形,具短后叶,掌节长方形,掌缘平截,中间微拱或略凹,或掌缘斜,掌角突出。指节镰刀状。雌体第2腮足掌节与第1腮足者相似,但略大。第3、4步足彼此相似,底节板前缘略拱,后缘稍凹,基节较宽,指节小。第5步足略小于6、7步足,底节板具突出的前叶,基节宽阔卵圆。第6、7步足较长,基节窄卵圆形。尾肢双肢,第1、2尾肢柄部长于两分肢,柄与分肢都具有小刺。第3尾肢柄粗壮,有3刺,成1排,节的内侧末缘具1排刺。分肢短,内肢末端具刚毛、小刺和3小侧刺。外肢末端具2钩状刺,上弯,近基部1小刺。

什么是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措施-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日本对虾养成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1)虾池池底为沙泥质或泥质,土池面积一般在3公顷以内,滩面水深1.5~2米,池两端设有进水闸和排水闸。放苗前1个月放干池水,进行整治:清理池底残饵、杂物和淤泥;加固池堤,堵塞漏洞,进行暴晒;在放苗前15天清池消毒,每667米2施生石灰70千克、漂白粉6千克。

(2)水质海水相对密度1.010~1.024,pH7.5~8.3,没有工业污染。放苗前10天左右,虾池进水30厘米,每667米2施尿素1千克、磷肥0.1千克,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现茶褐色,透明度40厘米左右,以后视池水肥度适量施用。大潮期可根据需要依靠潮汐进行排灌水,小潮期需机械提水,故每个虾池需配备抽水机。

(3)放苗放苗量的确定主要根据池的条件、水质情况、饵料供应情况、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日换水量30%~40%,水深1米左右的虾池,每667米2可放苗1万~1.5万尾;水深1.5米左右的,每667米2放苗1.5万~2万尾。

(4)投饵日本对虾在池中不作索饵群游,而是散布在全池滩面上摄食,因此,投饵应基本上做到全池均匀撒投。小虾的投喂:在放苗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摄食量很少,主要依靠摄食池中的基础饵料生长。若池中基础饵料不足,则必须仔细观察池中小虾的分布状况,根据分布状况相应地在池中滩面上设若干个投喂滩带,把饲料只投在滩带上,这样既能保证小虾吃到饵料,又不污染水质。大、中虾的投喂:对虾体长长到4~5厘米以后,在池中的分布已趋向均匀,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已很强,则应做到全池均匀撒投,但避免投进环沟,防止造成沟底污染。日本对虾的养殖饵料有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两大类。配合饵料要求蛋白质达到53%~55%,否则就会影响日本对虾的生长。鲜活饵料有海水和淡水的低值贝类、小虾等关键是新鲜。在鲜活饵料来源方便的地区养殖日本对虾,可将鲜活饵料与配合饵料搭配投喂,有利于促进日本对虾快速生长,并可降低养殖成本。在虾池环境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投饵1小时后,如有2/3以上的虾达到饱胃或半饱胃,说明投饵量适当。如投饵1.5小时后,没有残饵,说明投饵量不足。根据日本对虾的生活习性,投饵时间应在日落后进行,而于午夜时结束。其中日落后1小时内为日本对虾摄食最盛期。一般情况下,此时可投喂日投饵量的50%,3小时后再投35%,午夜时投15%。日投饵量(鲜活饵料)一般在养成前期投虾体重的30%~20%,养成中期投虾体重的20%~10%,养成后期投虾体重的10%~5%。

(5)换水日本对虾在养殖前期,少量换水,中后期则加大换水量。通常在养殖中期,日换水量应达20%~30%,后期则应达30%~40%。对于放养密度较高的虾池,后期日换水量应达1/3~1/2。

(6)日常管理每天于夜间检查日本对虾的活动状况、胃饱满情况、残饵量等。定期测定池水的水温、盐度、pH、溶氧等,特别注意观察虾池底质状况。

(7)养殖中的异常情况

①如养殖池对虾不潜沙,甚至白天也留在池底,到晚上则成群地在表层游动,并激烈地跳出水面,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虾池底质严重恶化,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含量很高,使日本对虾难以忍受;池水出现分层,池底溶氧量低。针对上述原因,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底质,降低氨氮、硫化氢的含量;使用增氧机或其他机械搅水,消除池水分层现象,增加池底溶氧量。

②对虾出现浮头或在水面打转,说明池底和池水严重缺氧。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放养密度过大,底质和换水条件差的虾池,必须注意观察,如发现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合理安排放养密度、合理投喂、加强换水、配置增氧设备等。

③养殖对虾活动力降低,反应迟钝,这是对虾出现病变的表现,后面再详述。

(8)收获一般情况下,日本对虾在饱食之后便潜进沙里,增加捕捞困难。因此,在收获前,适当停止投喂饲料,以便于捕捞和保持产品质量。

①收获时间。日本对虾生长最适水温为18~28℃,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会使池虾生长出现不适。当水温降至13℃时生长基本停止,而当水温高于32℃或低于9℃时,便会导致池虾暴病或死亡。因此,养虾者应当了解当地水温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根据日本对虾的适温特性和当地水温的季节性变化来安排生产和收获时间。

②收获方法和网具。收获日本对虾的方法和网具,应当根据日本对虾的活动习性进行设计和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收捕效果,可采取下列方法和网具进行收获。a.定置网。利用日本对虾夜间沿池边直游的习性而设置在池边滩面上诱导池虾自行游入网内,达到捕捞目的的。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装置有左右翼网的有翼桩张网。网目宽一般1厘米。b.锥形挂网。安装在闸门上利用排水强迫对虾入网,从而达到捕捞目的的过滤性无翼囊袋形网具。网长为网口宽度的5~8倍。网身前段使用15~18纱,网目宽3厘米,中段用9~12纱,网目宽2厘米,末段用6~9纱,网目宽1厘米。网身末端连一网囊,用6纱网线制成,网目宽1厘米,周长1.5~2米,长2米。使用此法收虾时,应适当进水刺激池虾活动,再开启排水闸,使游动中的虾随水流入网中。此法适宜在大潮夜间进行。此外,还有拖网、泵网等捕虾工具。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什么是日本对虾养殖技术措施

1.池塘要求及放苗前的准备

目前一般养虾池塘均可养殖日本对虾,考虑到日本对虾有潜沙的习性,养殖池应选择沙质或沙泥质土壤为好,泥质次之。虾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后,池底会沉积一些淤泥和有机碎屑。如果不清理掉,就会逐渐恶化虾池底栖环境,使对虾生长缓慢,甚至得病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每年进水前1个月左右,要对虾池进行清淤消毒、固堤整池,同时使池底得到充分的晾晒。池塘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用量每亩50~100千克,既可进行消毒,又可提高土壤的pH值。漂白粉对原生动物和细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使用时选择进水前,虾池放少量水,用量3×10-5~5×10-5混水泼撒。使用茶籽饼清除害鱼,用量一般1.5×10-5~2×10-5。

进水施肥,培育基础饵料。一般在放苗前10~15天,虾池进水80厘米左右,选择晴天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2~3千克,以后每周视池水肥度情况进行追肥。天然基础饵料较好的虾池,对虾养殖前期体长在3厘米前,基本可以不投饵料。

2.虾苗放养

(1)虾苗的选择和运输。日本对虾的养殖苗种,应选择全长在0.8厘米以上、个体差异较小、体表清洁无寄生物、健壮活泼、弹跳力强的虾苗。同时应对培育池水质、使用的饵料、亲虾来源及状况,进行认真了解和观察。

虾苗的装运使用无毒的塑料薄膜袋较好,一个容积为30升的薄膜袋,在水温20℃情况下,运输时间在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5万尾;10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2万尾;1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0.8万尾,最好不超过20小时。

(2)放苗条件。

①池水深度:1米左右,不宜太浅,水色呈黄绿,肥而清爽。

②水温:放苗时虾池水温最好在18℃以上,温度低时生长缓慢,养殖池与育苗池水温温差不超过2℃。

③pH值:虾池pH值应在7.7~8.8,最低不应低于7.5。

④盐度:虾池盐度应在10‰~30‰,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能超过5‰。

(3)放苗密度。养虾放苗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虾池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放苗数量。一般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放苗在1.5万尾左右,也可进行双茬或多茬养殖。第一次放苗6000~8000尾/亩,7月中旬捕获后再进行第二次放苗,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提高经济效益。注意应在虾池顺风一端放苗,避免逆风将虾苗刮到堤坝边上;尽量避免放苗时将池水搅浑。

3.饵料投喂

(1)日投饵量的确定。养殖前期可以用小吊网、中后期用旋网定量法,测定池中虾的总重量,然后确定投饵量。一般情况下,虾体重1~5克时日投饵量按总虾重的7%~10%投喂,虾体重5~10克时按4%~7%投喂,虾体重10~20克时按3%~4%投喂(均指人工配合饲料干重)。

(2)投饵时间和数量。日本对虾白天潜伏在池底很少活动,日落后出来摄食,而在午夜饱食之后又逐渐恢复潜沙。根据这一习性,饵料投喂应在日落后进行,而于午夜时结束。其中,日落后一个多小时内为日本对虾摄食最盛期,此时可投喂日饵料量的50%,3小时后再投35%,午夜时投15%,视日本对虾摄食数量再作调整。

4.水质调控

(1)水温。日本对虾在水温18~28℃时生长较快,超过28℃对虾易患病死亡,而低于18℃时则生长缓慢,13℃以下摄食量减少。为使日本对虾养殖过程能保持合适的水温,首先必须合理安排好养殖生产时间,尤其是北方双茬养殖更应注意生产季节。其次,要做好水温的调控,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当池水出现高温或低温时,要及时提高虾池水位至1.5米以上,有条件的可达到2米以上,同时注意进水量的增加或减少。

(2)溶解氧。池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是反映虾池水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对虾正常生长的池水溶氧量一般在4毫克/升左右。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量,应合理安排放苗密度,合理投喂,注意换水量调节,机械增氧,使用增氧剂救急。

(3)盐度。日本对虾适宜盐度为15‰~35‰,低于7‰将会逐渐死亡。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盐度进行调控。

(4)pH值。养殖期间,池水pH值应控制在7.8~9,pH值偏低的虾池可放生石灰进行调节,一般每次用量为2×10-5~2.5×10-5混水后施用。

(5)水色和透明度。养殖池水的透明度,前期应控制在30~40厘米,中后期可控制在40~50厘米。

较好的水色有黄绿色、茶绿色、茶褐色等。不良的水色有黑褐色和酱油色、乳白色、清色等。

改善水色和透明度的措施,有换水、施肥、施用药物等。出现有害水色可以使用5×10-7~7×10-7的硫酸铜曾发生过对虾死亡的虾池,应施用5×10-6~6×10-6漂白粉进行消毒。

5.日常观测

(1)对虾摄食情况。摄食情况反映投放饵料是否适当,底质和水质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健康情况。

(2)对虾生长情况。生长情况的观测主要有成活数和平均体重的估测,体长测定和蜕壳情况等。

(3)对虾活动情况。根据日本对虾生活习性观察其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如对虾不潜沙、活动力降低、反映迟钝、浮头或在水面打转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虾池底质和水质情况。包括池底颜色和气味,水质指标的日常观测等。

怎么养殖日本对虾

日本对虾在世界上分布甚广,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受人们喜欢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日本对虾食性广,养殖周期短,养殖成本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展养殖,我国南方的广东、海南、福建都适宜养殖日本对虾。

因日本对虾病害多,目前大多数地方都采用秋冬季放苗不投饵,任其自由生长的饲养方法,所以产量一直不高,效益低。笔者介绍一种新方法进行日本对虾养殖,效益不错,现将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虾池选择虾池完整无漏洞,底质为砂质和泥沙质,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

2、清淤抽水冲刷池底,将污泥洗掉。

二、苗种放养

1、苗种要求健康、活力强、四肢健全。

2、苗种运输用双层塑料袋充氧运输法。

3、苗种放养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下午4—6点放养,先将塑料袋放置水中,让袋子内外水温差不多时才放苗入池。

三、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放苗时第一周不投喂,第二周开始投喂,在早上8点和下午4点进行投喂对虾饲料,投饵率为5%(采用定点投喂,以观察其摄食情况)。

2、观察成活率从放苗后的第三周,排水电击,观察其成活率,以确定是否还要再进苗。

3、清毒,控制水质从开始投饲料的那一天起,每两周排一次水,用电击的方法,促使其蜕壳,并在进水时用10ppm的漂白粉加上5ppm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4、疾病防治从放苗后的第三周,开始进行药饵投喂,1斤饵料加1克维生素C。

四、收获

用电击的方法进行捕虾,捕大留小。

日本对虾养殖新技术

日本对虾在世界上分布甚广,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受人们喜欢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日本对虾食性广,养殖周期短,养殖成本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展养殖,我国南方的广东、海南、福建都适宜养殖日本对虾。因日本对虾病害多,目前大多数地方都采用秋冬季放苗不投饵,任其自由生长的饲养方法,所以产量一直不高,效益低。笔者介绍一种新方法进行日本对虾养殖,效益不错,现将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一、放苗前准备工作

1、虾池选择虾池完整无漏洞,底质为砂质和泥沙质,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

2、清淤抽水冲刷池底,将污泥洗掉。

二、苗种放养

1、苗种要求健康、活力强、四肢健全。

2、苗种运输用双层塑料袋充氧运输法。

3、苗种放养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下午4—6点放养,先将塑料袋放置水中,让袋子内外水温差不多时才放苗入池。

三、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放苗时第一周不投喂,第二周开始投喂,在早上8点和下午4点进行投喂对虾饲料,投饵率为5%(采用定点投喂,以观察其摄食情况)。

2、观察成活率从放苗后的第三周,排水电击,观察其成活率,以确定是否还要再进苗。

3、清毒,控制水质从开始投饲料的那一天起,每两周排一次水,用电击的方法,促使其蜕壳,并在进水时用10ppm的漂白粉加上5ppm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4、疾病防治从放苗后的第三周,开始进行药饵投喂,1斤饵料加1克维生素C。

四、收获

用电击的方法进行捕虾,捕大留小。

日本对虾有哪几种收捕方法

在日本,收捕池养日本对虾大致有三种方法:陷阱网法、泵网法和电激捕虾器法。陷阱网法,是在晚上捕虾,优点是受伤少,操作非常方便。它是濑户内海围养虾池收获季常用的一种捕虾方法。在温暖季节,虾在池塘中活动活跃,用陷阱网可大量捕捞。但当捕捞季节温度下降,为了收获已变得较稀少的虾,应该增加陷阱网。陷阱网由网墙、网袖和三个陷网组成。网墙的设置与堤岸成直角。每一陷网内设两层漏斗网,它的开口用线索扎紧。虾沿网墙进入网囊,最后进入陷网内,通过适当的时间间隔从末端开口取出。随着季节推移,水温下降,改用泵网或电激捕虾器收虾,其后者捕虾效果好。

日本朝日商事养殖场收获池虾采用泵网的方法是:把网具安装在金属框架上,金属框架装配带喷嘴的管道通到水里,用高压水枪驱动沙底对虾,虾惊动跳跃(喷嘴搅动水底深度达到8厘米),用锥形网具捕捞。

电激捕虾器法是电池、电压计、电流计及配电板全部安装在船上。作业时,电池组电流充在网具电板上,接触池底而激起沙中的虾,虾跳出来而落入拖网中。夏季水温高,即使低电压,也能影响到虾,小部分虾会被激死。一般原则是,在暖水里用低电压,在冷水里用高电压,电压范围是4-20伏。

在我国,目前以池养日本对虾收捕采用放水收虾法,具体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夜间在排水口处置网排水,由于夜间日本对虾出沙游动,顺水进入网内而收捕。注意网具是否破损,另外注意网内有一定数量虾时,即可起网收虾,以免虾在网内受压而闷死。这种捕法收获数量少,适于小量出售。另一种放水收虾法是降低水位(采用放水和抽水机排水),先从虾塘四周干露的地方开始,用手拨沙捉虾,随着水位下降,逐步往池子深处捉虾。这种作业白天晚上均可进行,能大量收虾,但需要许多人力。这种作业若是在大池塘,一次难以收获完,需要注入新水,以免因水位浅,水质恶化而发生缺氧浮头等。

日本对虾养殖高产技术

日本对虾多茬养殖是海水养殖的重要项目之一,但由于面临着病害的侵扰,发病率居高不下,一茬虾的单产水平大多徘徊在亩产30公斤以下,效益一直不理想,尤其是对虾价格下降后,亏损面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优质配合饲料及新型防治虾病药物的使用,出现了一些高产高效的养殖典型,养虾业的前景逐渐明朗起来。山东莱州市海潮坝养殖场在今年的日本对虾养殖过程中,遵循“水产养殖,养水为本”的科学养殖理念,并在养殖过程中应用了北京中大安特公司的系列药品,头茬虾单产55公斤,在售价仅为34元/公斤的情况下,每亩净利润超千元。二茬虾也已经投放苗种,目前生长良好。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一、虾池条件

试验虾池位于莱州市虎头崖镇海潮坝以南,形状为五角形,面积20亩,平均水深1.2米,泥沙底质,进排水需通过相邻的其他虾池(蓄水池)。去年养殖完毕后,放干池水曝晒池底。今年春天,人工清理池堰、池底脏物,并用耕犁耙松池底,投放生石灰400公斤消毒。

二、养殖过程

1.放苗4月6日蓄水池进水并使用少量有机肥肥水。4月20日从蓄水池向试验虾池进水。5月4日从海潮坝育苗场购进日本对虾苗18万尾。虾苗规格1厘米,游动活泼,粗黑健壮,离水后爬行能力强。

2.水质调控养殖期间一般不换水,每2天~3天补充水一次。从5月15日开始,每隔5天使用药物处理一次池水,“安特宝碘”与“安特康”交替使用。处理一次的费用大约为80元。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当pH值高于9.0时,使用“安特降碱素”进行调整。

3.饵料投喂养殖初期,考虑到虾池中钩虾数量很大,先后投喂酒糟150公斤。6月4日,对虾体长达6厘米以上,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1.5公斤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至收获时共投喂“海跃”牌配合饲料360公斤及蓝蛤400公斤。

4.病害防治根据天气情况和水质状况,加入“对虾克菌王”“对虾雨中安”药饵,每隔5天投喂一个疗程。

5.收获7月12日开始收虾,此时对虾规格10厘米,100尾/公斤~120尾/公斤。至7月18日共收虾1100公斤,单产55公斤。成活率大约为70%。

对虾售价34元/公斤,每亩产值1865元,总产值3.73万元。

养殖成本总计1.33万元,其中苗种费1800元,水电费1200元,虾池租赁费3000元,饵料及药物费3800元,人工费、特产税等3500元。试验虾池头茬虾利润为2.4万元,折合每亩利润1200元。

三、几点体会

1.要创造适宜日本对虾生长的虾池条件试验虾池面积小,管理方便,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不论养殖哪个对虾品种都是如此。但日本对虾为底栖虾类,喜欢水质清新,对水深的要求不高,水位浅一些有利于水温提升,并增加底层溶解氧含量,对日本对虾生长有利。由于换水量少,池水盐度长期保持在35~41左右,但对虾生长正常,这说明日本对虾对高盐的适应能力很强。

2.搞好基础饵料培养,促进虾苗快速成长及早进水培养繁殖线虫、箭虫等基础饵料,对养殖非常有利,尤其是以钩虾为代表的小型底栖动物,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培养方法简单,对虾喜欢摄食,营养效果明显,能够促进虾苗快速生长,提高对虾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减少因过早投饵造成的污染。

3.养好一池水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控制病害必须以预防为主透明度保持60厘米左右,防止水质老化和pH值过高。定期使用消毒剂,抑制降低细菌、病毒及纤毛虫的数量。养殖中切忌大排大灌,保持水质理化生物因子的相对稳定。

应注意提高饵料质量,合理添加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病害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投饵量宜小不宜大,防止因残饵污染败坏水质;如果对虾在下午2点就出来觅食,应当及时增加投饵量。

日本对虾的养殖历史

英文:Kurumaprawn

别名:沙虾、斑节对虾(台湾)

广东湛江称花虾,福建同安称沙虾,北方省份有的称车虾。

斑节虾(日本对虾)的人工养殖肇始于1988年,一位来自台湾的丘姓业者到福建东山做繁殖开始,他在广东惠来收购虾母,开始了斑节虾养殖史,福建同安、漳浦、诏安、广东饶平等地陆陆续续将斑节虾推广养殖,在此之前的斑节虾养殖是一片空白。

斑节虾母的来源多由广东惠来、澄海、饶平,福建漳浦、晋江、惠安等地取得,也有从台湾运来,而福建诏安经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了斑节虾繁殖供应幼体(蛾仔Nauplius)的主要基地,晋江自98年起也大量生产斑节幼体供应市场所需。

北方也推广斑节虾的养殖,效果都不错,业者从4月起自福建、广东调虾苗、幼体到北方,也有将南方的种虾运到北方繁殖。

广东湛江从91年起开始养斑节虾,虾母有的从台湾经香港运到湛江做繁殖,本地北海也有一些虾母,但个体较小,虾农反应养不大。广东海南、广西、粤西、粤东都有人养斑节虾,而珠江口、深圳一带就几乎绝迹。

斑节虾养成后与台湾一样多以活虾上市,大部份供应国内市场。福建养的斑节虾个体较大者也有出口到日本,特别是春节前后,其他虾类供应短缺,斑节虾在此时价格非常高,一市斤(500g)可卖到140~150元人民币(人民币1元=新台币4元)。

养虾业最大的梦魇为病害,在也不例外,养斑节虾也经常发生大量死亡,有的人连续放苗5~6次,都还不行,但是只要有一次放养成功,收获就很可观,因为虾价好,苗价便宜,虾农仍勇于尝试。

在福建斑节虾无节幼体每万尾RMB4~12元之间,在湛江幼体每万尾9~16元,虾苗98年以前都有近200元/万尾的行情,今(98)年跌到100元/万尾左右,福建、粤东多维持40~50元/万尾的虾苗价时,也只有部份做得很好的苗场能赚钱,大部份是处于亏本状态。

在海南岛也有人放养斑节虾,但规模较小,放养密度稀疏,平均每亩(1公顷=15亩)放1万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