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佛教十大戒律

admin

犯了十戒要受罚.这与佛家的宽容不相违背吗

你理解错了。

犯戒受罚,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佛陀是制定戒律呢?是因为佛陀证悟了宇宙的真理,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因果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定受报。戒,就是不要做坏事。如果犯了戒,就会形成果报,比如,杀生,就会有折寿、多病、嗔心重,易发怒、易发生意外血光之灾等等的现世的果报,死后还要下地狱,受无量无边的不可想像的苦报。

而且,对于出家人或者在家的修行人,如果不守戒,不仅仅是要受果报,修行会受很大的影响,因为不守戒,心就不安宁,就无法打坐入定、清净心意,就不能开智慧。

佛教十大戒律-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因此,对修行人讲,有一定的管理措施,这与佛家的宽容不相违背。因为宽容指的是对众生的态度,众生对自己的无礼冒犯行为不以为意是宽容,而不是说,不能对修行的人进行管理或教导,这不叫不宽容,这叫爱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戒,无法成就。

佛教十大戒律

佛教的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第一戒,不杀生。简说:不杀害一切有情生命。

第二戒,不偷盗。简说:未经物主允许不取为己有。

第三戒,不非梵行(不淫)。简说:不与人、非人等行淫事。

第四戒,不妄语。简说:不说虚妄之事,尤其是大妄语--未证言证。

第五戒,不饮酒。简说:不沾染麻醉神智之物品,含烟、酒、毒品。

第六戒,不著华鬘好香涂身。简说:不可打扮华丽,不可在身上涂抹高级的香油、香水、精油等物。

第七戒,不歌舞观听。简说:不可观看聆听唱歌、跳舞、戏剧等相类似的声光视听娱乐。

第八戒,不坐高广大床上。简说:坐卧起居不可使用宽大舒适的床、椅。

第九戒,不非时食。简说:也称为“过午不食”,即是过了中午之后不得吃饭、用食。

第十戒,不捉钱金银宝物。简说:不拥有、不追求、不藏匿金钱珍宝等财产。

扩展资料:

佛门戒律,为未来获得人身的条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消极的戒恶不是佛法的究竟义,所以进一步鼓励人积极的为善。

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戒

百度百科-佛教戒律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八戒是: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即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即过午不食)。

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扩展资料

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种,五戒、八关斋戒、沙弥十戒、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菩萨戒受持十重四十八轻戒,但都是以五戒为基础,一切戒必须从五戒筑起,五戒若学不好,一切戒都无能着手,五戒持得清净,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看起来杀、盗、淫、妄、酒的五条戒,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但要仔细研究了五戒的内容之后,便知道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的事了。如果人人受持五戒,那么人类可以和乐相处,一切众生可解除人为的灾祸了。

佛陀制戒的目的,是希望佛弟子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持戒就能够达到净化社会净化人心的目的。守持五戒,实含有无限悲心,这是推已及人而及于一切众生的同情心,因为不忍自己被人杀害,所以知道他人乃至一切众生,都有不忍自己被杀害之心,故有不杀生戒,所以佛陀制戒,都有一定时节因缘,但它的宗佛不离止恶习,行善的慈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五戒

百度百科—八戒

百度百科—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