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渭南的细狗撵兔

admin
渭南的细狗撵兔渭南的细狗撵兔-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金色十月,“八百里米粮川”东端的渭南地区秋收秋播刚刚结束的时节,人们收获的是一年的辛劳和喜悦,播种的又是来年的希望。这时间也正是历朝历代老百姓为了守护辛勤收获而历经兵荒的季节。战争中老百姓往往会是最大的受害群体。而这里老百姓数千年来却一直不断上演着一项不是战争的“战争”。

渭南以华山之名定格于天下。常出门涉外的人都知道,到了外地,一提起渭南,肯定是十人九不知,正在外地人茫然间,你只说西岳华山就在渭南,外地人就会“嗷”了。既然这样,我们何不以华山为依托,以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景观及颇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为着眼点,深度开发,进一步提高渭南知名度,促进渭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狗撵兔活动就是华山脚下、渭水两岸一个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一项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体育活动。渭南细犬在全国影响颇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此项活动的鼎盛时期,国内十多个省地的犬商,近年来国内十多个省地的犬商经常来渭大量采购细犬,使渭南细犬价格着实火了几年。说起渭南撵兔人,知情者就会极具兴趣地为大家介绍:那是一群“疯子”、“狂人”,活得爽快,以及他们怎么怎么地潇洒,如何如何地气派等等,介绍者总担心讲得不到位,感染不了听者似的。但是说起中国细犬的发源地是不是在渭南,细狗再在渭南的历史渊源几何,渭南细犬在中国的影响有多大,渭南细犬的现存数量及热迷人数的多少等,话就长了。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2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养细狗撵兔是一项关中地区城乡流传已久的群众性集休闲、体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活动。

细犬(原名东非猎犬)在我国的产发地很可能是在渭北平原。一直以来,本地民间也不断流行人狗撵兔活动。上百年来,细狗从国外传入这里,并流行于民间。

据说,唐代在临潼(原属渭南地界)特设有皇室围猎场。

据老人讲,从清末军阀混战到解放战争,土匪、军阀、国民党部队围村抢细狗、杀人抢细狗等不胜枚举,传说右任老先生曾从三原老家带细狗至北京宠养。那时,细狗只能被贵族和社会势力阶层所宠养,一般平民百姓只能是望狗兴叹而已。到了解放以后,细狗虽然没有阶层的区分,但却被社会舆论所谴责,说玩鸡弄狗属于“二流子”、不务正业的。如58年大打狗沤粪运动等。使细狗面临绝种的危险,以至于品种纯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思想不断解放,细狗撵兔活动如潮水般蓬勃兴起,其影响面之大,参加人我之众,象“大革命”一般,也是有史以来此类活动的鼎盛时期,随着活动地愈演愈烈,加之省市电视台有关专题节目的制作播出,省内多家报纸的广泛宣染,推波助澜,使得本地以前不知情的人和外地爱好者,也相继加入到细狗撵兔这场“大革命”中来。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3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细狗撵兔活动更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一代胜似一代人对此活动的乐此不彼,一致现在成为我地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我地民俗旅游事业的一大窗口。

盛期景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细狗撵兔活动的鼎盛时期。农闲时节,我市农村随处可见,三五成群、三五十、上百人结队,拉着细狗奔跑在田野上,寻撵着兔子。那景象犹如古战场。兔子如突然一出现。立即会使人、狗四面追围、八面堵截,呐喊声震天动地,此起彼伏,响彻一片,使参加着忘乎所以,纵情取欢,目睹者像看到了极乐世界里的人、犬欢乐园。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4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渭南地区热迷估计有上十万之众,细犬条数估计有上五万之多。渭北城乡的细犬撵兔爱好者已是从富到贫,从官到民,从老到小,从男到女,整个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现象。这群人以前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现却成了社会上比“钓鱼族”等更有气派的“潇洒族”。

爱好者的大量闲余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这项活动中,使农村社会的偷、抢、打、闹、赌等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大减少,对社会的安定起到了一定的疏导作用。同时很大程度上又提高了撵兔人的身体素质。

随着来渭南细犬活动热的愈演愈烈,各地爱好者的造访人数巨增,细犬交易成了热门。相当一部分人受益匪浅,像南七乡每年细犬单项收入上百万元,有不少过去多年的欠帐户,通过养细犬的收入,不但还清了欠帐,还提前过上了小康日子。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5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细狗撵兔的爱好者经常汇聚在一起,不用说,谈狗论兔肯定是他们的主侃话题,只要一提起细狗选美的话题,气氛立马就会爆炸开来,一个个各抒己见,如数家珍:什么鹰勾鼻子、鹞子眼、黄瓜嘴、柳叶耳、蝎子尾等等等等。可说出好多的样样行行。如果啥地方有条好细狗,狗主人就会经常接待四方同行“狗友”的莅临参观,家里就会热闹一阵子,每天会接待几十人、上百人而且要热情招待,以免励客人们对自家爱犬做广泛宣传。一般想说好的人,会将其说成“像书上的画一般”,天下无双;不想说好的人,就会将其说成“一点也不中看,看了会伤了人的眼”等等。如此这般,总有些激情,总有些说法。

撵兔活动范围小在村边十里八里,远至周边各县各省,如几个地方的爱好者相约好比赛场子,就会到山西省、河南省、甘肃省、宝鸡、延安等地方,人数会几十几百,大车小车几辆几十辆相约而去。大的场面像逢年过节的集镇一样,每年专设有撵兔的节日,如元旦、农历腊月二十三、春节、正月十五等,在这些日子里往往会有三五千甚至上万人参加的场子,其场面之壮观,在民间自发性活动中绝无仅有的。不过,如今随着活动的展开。竞争的日俱激烈,品种也不断在更新,细狗现在已经很快就被淘汰了,已到了“病危”期,这里现在流行的是由国外引进的新品种“灵踶”、“格力”品种,狗的跑速更被细狗要快。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6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细狗选美

关于细犬的选美,众行家各派想持、各持己见,但因其各自所经历并形成的概念不同,难成定论。现有的共识仅只能靠所流传下来的一些俗语去判断去研究。如:“一白二黑三枣红;腰似弓,百腿似箭,四个蹄蹄一盘蒜”等等。

2003年的春天,由陕西省体育局、省农牧局、西安市体育局、咸阳市体育局、渭南市体育局、渭南市农牧局和渭南各县市体育局等单位,还有渭北各地的“狗司令”组成的细狗比赛(赛速度、选美等)筹备会在富平县陶艺村大酒店举行,会上气氛异常热烈。笔者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根据自己多年养细狗、撵兔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在会上发表了《关于细狗选美的分制基本评分标准》,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现摘录如下,仅供爱好者参考。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7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一、毛色:一白二黑三枣红,(三者可相等得分),其它为下等色,毛要求短且有光泽。毛色设10分。

二、身高(前山杈最高处离地面的距离):公犬71厘米,母犬65厘米。身高设10分(高出表准高度,每高出1厘米外加1分)。

三、身型:A、公犬身高比身长(前山全骨最前端到后臂部的最后端)大1-2厘米,母犬深高比身长小1-2厘米;B、前胸要求大,包括前胸越下撒、越宽越好;C、后腰越细越好。且肷皮要小;D、后腰的最高部位比前、后山杈骨要弓出2厘米以上。身型设定20分(A、B、C、D部部各占5分)。

四、腿型:A|、前腿直,下关节要短,后腿微弯,后退有虎腿和马腿之讲究。后腿长度与前腿长度比例越大越好;B、臂部要大且方正,肌肉硬,后山杈骨部位斜坡度越陡越好;C、蹄越小越紧越好,如蒜骨朵或如兔蹄型最好。腿型设20分,A、B各占9分,C占2分。

五、头尾部:1、头窄;2、眼大有神;3、嘴长,嘴细;4、鼻梁有平鼻梁、有鹰勾鼻梁、羊鼻梁之说;5、颈部要求长并常举起;6、耳要长,耳毛越长越好,有柳叶耳和猪耳之讲究。头部6部分各占2分,头部设为12分。

尾部:像蝎子尾最好,要求尾末端长过后腿下关节,要厂而细,尾末端毛长并分清。也就是“翻尾”之讲究。尾部设8分。

六、总体印象:好细犬从头到尾,前后、长短、高低、粗细每个部位都要求搭配得当,使行家目测能明显感觉其具备相当发达的运动肌体,站、卧、走、跑的形、意、神,均有相当讲究。总体印象设20分。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8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爱好者大多数都有这些心理毛病,自己养的或亲朋好友养的细狗,咋看咋都顺眼,咋说都好。如果你说到了毛病上,他马上就会跟你急上头来。自己养的爱犬会与其人常常形影不离,在与人闲侃时,他眼神时刻也离不开自己的“心尖尖”,也是示意人们都注意他的宝贝,一表展示。

拯救细狗

话又说回来,虽然,新品种狗的速度是快了,狗撵起兔子来容易多了,撵兔场子也就不需要宏大,原来的几十上百人且每人拉一只或几只狗,围追堵截,来回搏击的人、狗、兔大会战的场面,现在只需要几个十几个人,每人只需拉一只狗就行了。但是,这项活动的却丧失了趣味性,没有了往日的激烈、宏大、狂热。

渭南的细狗撵兔-第9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近年来,由于扑兔器等多种捉兔子的有力工具的广泛使用,当地及周边各地的兔子数量骤然减少。加上国家禁止了老鼠药的使用,使得农村的家猫养殖数量翻倍增加,田野里到处可见家猫的影子,使仅有的小兔崽很难生存。

种种原因,致使当地的细狗撵兔活动暗然失色,使这一秦东靓丽的风景线丧失了色调,让这一曾穿透过多少代人灵魂深处的细犬撵兔活动将面临绝种,只叹为以后人们的传说故事罢了。

近一两年,我地大力、蒲城等地纷纷建起了跑狗场,每逢古会,就会聚集数千细狗爱好者参加,爱好者们拉上各自心爱的细犬到场上撒撒欢,可着嗓门呐喊几声,出出风头。再是和同行们交流交流,吹吹牛皮,也算是过了把瘾。

尽管如此,此项活动还在这里继续上演着,并且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参加,影响会更大,笔者只是酷爱细狗撵兔的精彩场面,更愿与细犬爱好者广交朋友!

中央电视台、陕西省农业厅、省体育局、省电视台、渭南市体育局、市广电局、市农业局等有关单位对此活动也给予了关注和重视。本市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活动的开发作为了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开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使这项活动得到更有力的开发。(蔺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