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给宝宝“把屎把尿”会对宝宝产生怎样的危害

admin

给孩子把屎把尿,会不会影响健康

给宝宝把屎把尿是一种错误的育儿方法。在婴幼儿时期,他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对排便、排尿还没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或者说控制能力有限,我们也会观察到宝宝会一会一尿。一些老人会说,你们小时候不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大了不也没事,或者一些老人觉得每天使用好几片尿不湿多浪费钱,其实是大家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性。

第一:损伤脊柱,骨骼畸形。1岁前宝宝的脊椎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宝宝把屎把尿,增加宝宝骨骼畸形的风险。新生儿的脊柱发育不成熟,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肌肉也不发达,不能支撑脊柱和头部,如果把尿过早,会损伤宝宝的脊柱。

第二:容易尿频、脱肛。宝宝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长期给宝宝把尿,容易造成脱肛,有的宝宝长大后容易出现痔疮。并且会让宝宝失去憋尿的经历,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导致宝宝膀胱容量小。

给宝宝“把屎把尿”会对宝宝产生怎样的危害-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第三:影响自主排尿,容易尿床。把尿的姿势让宝宝身子蜷缩、双腿分开、臀部悬空,宝宝会很不舒服,排尿时会打挺反抗,影响自主排便的能力。学会控制大小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把屎把尿让宝宝无法感知尿意和便意,而让宝宝缺失锻炼自己的肌肉来控制大小便的机会。经常被把尿的孩子,对便意的控制差,很容易尿床。还影响孩子的睡眠!

第四:危害心理健康。把尿等于强制婴儿大小便,在宝宝不情愿的情况下让其把尿,宝宝有排斥心理,把尿时不尿,一放下就尿,严重时会危害宝宝的心理健康。

总之刚满月把尿肯定不好。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18个月以后培养宝宝的自主排便能力,我国研究机构认为9个月左右开始把尿可以提前让宝宝拥有自主排便的能力。

把屎把尿是怎样一步步毁掉孩子的

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时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时候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骂的方法

给宝宝“把屎把尿”会对宝宝产生怎样的危害

儿科医生也已经呼吁多年,不建议父母给孩子把屎把尿。

受到我们文化影响的日本,对把屎把尿的态度也非常谨慎,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只能在确定孩子有排便意愿时才能进行,而且时间要短。

简单来说,各类专家和儿科机构都表示,把屎把尿不能作为控制排泄的行为,

让孩子顺利过渡到自主如厕,才是最终目的。

相比如厕训练来说,给宝宝把屎把尿确实方便些。虽然如此,但它的四种危害可不能忽视,家长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一味遵从传统。

给宝宝把屎把尿的四种危害

1)延缓排便意识形成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把屎把尿,是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控制排泄。

然而,孩子的任何能力都需要身体发育到相应的程度才能习得。比如控制排尿、排便,需要孩子能察觉到自己的便意和尿意,能憋一段时间,还要能主动站起、蹲下,或向家长表达自己的需求。

正常来说,宝宝需要成长到1岁半左右才能具备这些能力,家长的把屎把尿,无异于揠苗助长和代替包办。

由于宝宝缺乏憋尿经历,膀胱括约肌无法得到锻炼,后期就会出现憋不住、尿频的问题。

2)降低睡眠质量

在宝宝还没有能力脱掉纸尿裤之前,如果习惯了把屎把尿,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晚上必须醒来几次,才能顺利排尿排便。

若宝宝睡眠质量比较高,醒来后能短时间自己接觉可能还稍好一些;若是个睡渣宝宝,一醒来就要全家人哄个把小时,不仅大人疲劳,孩子也会睡眠紊乱。

3)引发脱肛、肛裂,成年后痔疮的不良后果

崔玉涛认为,我国痔疮发病率如此之高,与小时候接受父母把屎把尿的习惯,存在一定关系。

4)不利于脊椎和髋关节发育

宝宝的骨骼发育未完全,身体软软的,大部分家长把屎把尿,都无法得知宝宝具体的排尿排便时间。

如若频繁或长时间使用,很容易导致脊椎或髋关节移位和受伤,对宝宝的身体发育没好处。

把屎把尿不是不行,但不要太依赖,其实“把屎把尿”不是多罪大恶极的一件事,并不是完全不能用,但我们要知道,真正想达到的目的是让宝宝学会自主控制排泄。

而把屎把尿不仅潜在风险高,还没什么实质性意义。

偶尔把屎把尿一两次没问题,比如宝宝马上就要拉粑粑了,那么及时带他去排泄也无妨。但不要把它作为训练宝宝的方式,这样真的得不偿失。

最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如何熟练掌握宝宝排便排尿的信号,既能避免弄脏裤子,也能避免强行让宝宝排泄的现象发生。

只要保证把屎把尿不频繁,更不要大晚上把宝宝叫醒,且单次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伤害不会太大。

正常情况来说,要等到宝宝6个月,学会独坐之后再进行此类操作,等宝宝1岁半以后开始如厕训练,才是符合生长规律的。

有哪些危害是家长一直给孩子把屎把尿导致的,要怎么避免

新手妈妈小文,来找我倒苦水,她的宝宝三个月大了,他们一家人每天为了宝宝大小便的事,忙的焦头烂额。

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每天睡前给孩子把尿把屎,这样孩子晚上就不用上厕所了。

小文觉得用纸尿裤就行了,很方便。

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觉得纸尿裤不好,会捂着孩子。

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为把不把尿的事情,争论一番。

孩子的爷爷奶奶总说:

当年带孩子他爸的时候,也总是把屎把尿,这不带的好好的么?

可小文觉得孩子从这么小开始把屎把尿,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那么,到底该不该给宝宝把尿呢?几岁开始训练宝宝如厕会比较好呢?

答案是,把尿不仅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可能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把尿隐藏着这些危害

如厕训练,指的是父母帮助孩子上厕所,让孩子逐渐学会像成人一样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在我国,把屎把尿比较普遍,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带孩子,可能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把屎把尿了,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过早的如厕训练。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是由成人在控制孩子的大小便。

这么做会有什么问题呢?

1.不利于孩子骨骼和脊柱的发育。

宝宝刚出生时,脊柱是直的,到2个月会抬头时颈椎前凸,形成第一个弯曲。

6个月会坐时胸椎后凸,形成第二个弯曲;1岁会走路时腰椎前凸,形成第三个弯曲。

这个时候孩子脊椎和髋关节还没有发育成熟,把尿姿势不正确,长期以往,很容易弄伤孩子,造成骨骼发育不良、脊柱侧弯、驼背等情况。

2.宝宝大了反而可能频繁尿床

一般来说,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宝宝自然会产生想尿尿的意思,但是把尿这个举动是刺激小便的信号,无论膀胱内有多少量的尿液,都会刺激宝宝小便。

长期在人为刺激下排尿,可能会使宝宝的膀胱难以正常增大。

这样,当宝宝长大后,膀胱尿液储存功能太小,无法控制尿液,从而形成条件反射神经质频率,有些孩子甚至需要处方药治疗。

3.开裆裤有卫生隐患

很多家长为了把尿方便,给宝宝穿开裆裤。

但是,开裆裤会暴露婴儿的排泄器官,容易感染外界污染物,甚至导致尿路感染,也容易造成私处伤害。

4.造成宝宝脱肛、肛裂、痔疮。

对1岁以下的宝宝进行把尿训练,把尿时机掌握不准确的话,时间一长,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增大,会形成痔疮的。

把尿有时也会拉出便便来,因为你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想小便还是大便,所以隔十几分钟就把一次尿会导致孩子频繁用力,很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即所谓的“脱肛”。

肛门可导致排便部分梗阻,增加排便次数,容易导致肛裂。

5.给宝宝造成心理压力

给宝宝把尿,也就是强迫宝宝排尿,是属于超出宝宝能力范围的事情,这可能会给宝宝带来太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父母因为宝宝不能在自己的掌控下上厕所,而对他们产生不耐烦的情绪,甚至加以呵斥,可能会给宝宝造成心理问题。

帮娃排尿这样做

既然给宝宝把屎尿危害大,那应该怎么解决宝宝的大小便问题呢?

使用尿布或者纸尿裤是最好的选择。

使用尿布比较麻烦一点,需要反复清洗,但是成本比较低廉。

如果经济允许,最好使用好一点的纸尿裤。

在使用尿布或者纸尿裤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更换,最好能给孩子的屁股上抹些护臀膏,能防止尿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孩子出现“红屁股”现象。

当然,也有的人会白天给宝宝穿尿布,晚上给宝宝穿纸尿裤。这样做,既不会影响孩子夜间的睡眠,也可以省钱,一举两得。

给小孩把屎把尿的危害有什么

危害呢,往大了说是对孩子脊柱发育不好,因为会长时间窝着。往小了说,宝宝会不舒服。而且如果宝宝还太小的话,他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的,所以说:把也是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