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观赏鱼白点病怎么治

admin

金鱼身体有白点应该怎么治疗

金鱼白点病的治疗方法

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

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观赏鱼白点病怎么治-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金鱼白点病的防治办法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5。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防治与治疗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2: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意事项3: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鱼得了白点病怎么治

观赏鱼白点病怎么治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白点病

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珐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387759

鱼儿得白点病该怎么治啊

白头白嘴病/白云病白头白嘴病: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发生溃疡,并呈现乳白色,病鱼摄食困难。防治方法:选用一克呋喃唑酮,溶于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涂抹在伤口处。白云病: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孔雀石绿也可

我的小鱼得白点病了,怎么办?

晕死,就是养鱼而已,这样会惯坏他们的,不要喂它们给的饵料,自己用剪刀剪一些菜叶末给他们吃,他们本来就是吃素的,室温就好啊,干嘛要加热棒,要是刚刚买的鱼换水换一半留一半,自来水要在太阳光下晒,凉了在给鱼换换。对于白斑不用太在意,吃点菜叶就好,可以试试看,一次不要太多,

我的鱼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1:把水温升到30度以上,加少许盐,24小时加氧气。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对治疗白点还是比较有效的。

注意:如果鱼缸里有草,加温有可能会使草死亡,草缸不建议使用。如果鱼缸里有清道夫,加盐有可能造成清道夫死亡,有清道夫不能加盐,升温、加氧就可以了。

治疗方法2:加黄粉或甲基蓝,这两种攻性比较温和,适合草缸使用,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疾病,如烂尾等。治好后不必全缸换水,对水质污染较小。

治疗方法3:加白点净,见效快,但对水质污染较重,而且此药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成份,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不建议使用。用药后,要全缸换水。

治疗方法4: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不能直接放在鱼缸里,要用另外的容器化开,比例不能超过5千分之一,把病鱼放入,药浴5-10分钟后,将病鱼捞出,有条件把病鱼分缸另养。这种见效快,但是对鱼伤害较大,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鱼的死亡,不建议使用。

白点病不难治,换季时,注意换水的水温不要和鱼缸里的水温相差2度以上,可以减少白点的发病率。

白点病发生后,最好全缸消毒,因为30度可以杀死小瓜虫成虫,不能杀灭小瓜虫的卵,可以用浓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高锰酸钾对鱼有伤害,消毒后注意要鱼缸冲洗干净。

鱼身上的白点病怎么治最有效??急啊点越来越多了

白点病详解!(二)病原体-小瓜虫

小瓜虫病是观赏鱼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小瓜虫属金毛目、膜口亚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虫。它的体型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差别很大。

成虫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体长为0.35mm~1.0mm,体宽为0.3mm~0.4mm。虫体柔软可随意变形,全身密布著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缘由5~8行纤毛组成,作反时针方向转动,一直到胞咽。在身体前半部有一马蹄形和香肠形的大核,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的上面。胞质外层密布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内最初成熟的幼虫为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约5~8小时后),才开始活动,身体逐渐延长,前端尖而后端钝圆,最前方有一钻孔器。刚从胞囊内钻出来的幼虫身体圆筒形,但不久变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内收缩凹陷。全身除密布著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后端还有一根粗长的尾毛。一个大的伸缩泡,位于身体的前半部。大核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在身体的后方;小核呈球形,在身体的前半部。在身体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处有一个卵形的反光体。

小瓜虫一般可分为营养体和胞囊两个时期。在营养体时期,幼虫钻进宿主皮肤或鳃瓣等处后,汲取宿主营养生长,形成白色脓胞,即肉眼见到的小白点。

小瓜虫的生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宿主组织内虫体可进行分裂生殖,另一种是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虫离开鱼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在原点转动,不久沉没在水底或其他固体物上。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并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数目中途再产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

胞囊形成2~3小时后开始分裂,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温度高低的影响,分裂可能出现不均分现象,同时分裂速度也有先后之别。

刚孵化出来的幼虫24小时内感染率较高。水温在15~20℃感染率最大。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流行期长,水温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发生,更严重危害著金鱼的安全。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时,才不会发生小瓜虫病。白点病新视野~!

养鱼都快将近二十年了,能听说过的鱼病基本上都遇到过,但并不是所有的鱼病都会三番五次的来骚扰你,有些病可能你创造了条件它还就不来呢!呵呵。但其中白点病例外,不管养什么鱼,只要稍不注意就会得,呵呵,养热带鱼的,爱鱼哪有没得过白点病的,呵呵

都说白点病虽然讨厌但却并不难治,呵呵,其实世界上还真就没有完全绝对的事,下面就引用一个网友的文章您就能窥豹一斑了!

问题:呵,现在的白点啊,瓜虫的适应性越来越强...

我缸中温度一直保持为恒定32度,前段日子请来的两尾花老虎到是有白点,这个我没在意,鱼商那边水温低,而新请的鱼难免会有些问题,何况白点又是很好调理的。昨天花老虎白点到是全消了,看着不错,结果刚才一看发现其他鱼又得了白点,红尾皇冠和个别的罗汉地图都长了白点...苦恼啊...32度的水中也可以传染得这么狠...好在我的鱼都比较壮实,没什么影响...不知道谁的鱼也是在这样高温情况下传染患得白点的,怀疑瓜虫变异了...

这个帖子最能够说明问题,不知道大家碰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反正我是碰到过,以前都说治疗白点的一个什么真经“放粗盐,加温30度,三天痊愈”。这个真经好不好使?回答是好使,但是必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条件换了,这个真经就变得啥也不是了,甚至鱼病没治好,鱼也去见......

养殖的鱼有白点病要怎么治疗?

鱼白点是因为由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在淡水和海水中都有发生,最明显的体貌特征就是鱼体外表覆盖一些白色的点状物,此外下列特征也可能标志著该疾病的发生:鱼只经常在其它物体上摩擦;皮肤有大量黏液;拒绝进食;活动力减少,体色黯淡。此问题海海生物的红菌兵团可以帮你解决,红菌兵团以类球红细菌为作用菌种,经现代发酵技术培养而成,本品有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多环芳烃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特性,更有降解农药残留毒素、钝化重金属的特性。其代谢产物胞嘧啶、尿嘧啶、SOD、辅酶、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平衡藻相,提升沉水植物代谢纳污能力,优化养殖水体生态水平。

鱼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温度升到30下盐(千分之3)保持好水质几天就好了

白点就是水温变化导致的

鱼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庆大霉素可以治白点的,没有粗盐也可以用家用的食盐。一般温度升到32℃时,小瓜虫就会自动死亡了。

白点病是因为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整缸鱼都得了白点病了!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快点好呢?50分

避开周围有辐射的设备,勤换水,喂药。看看

我家鱼得了白点病该怎么治疗?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

如何治疗观赏鱼身上的白点病

第一、我先鱼的身上出现白点病很大程度是因为鱼缸内的水质问题所导致的,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养鱼的时候一定要勤换水,而且换的水一定是太阳暴晒过三天以后的水。

第二、一些热带鱼因为温度太低也会导致他们身上出现白点儿,所以说我们还需要保证缸内的温度,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缸内放一个水温计。

第三、还有就是我们不要在同一个缸里养太多的鱼,鱼多了以后势必他们排泄和吃东西也会导致缸里的水质污染较快。

第四、在我们发现有缸里的鱼现象出现白点儿以后,一定要及时把它和其他鱼隔离开来,防止出现大面积的传染。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白点细菌怕高温

首先将鱼缸水温升高至25~28度,当然不能很快的升温,升温太快金鱼就会不适应,我们可以用功率较低的加热棒缓慢加热,一般是每小时2~3度的升温速度。

部分换水

可以换掉鱼缸中1/3的水。换水要慢,先慢慢抽掉鱼缸中1/3的水。然后再慢慢注入经过凉晒的新水。注入新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能让鱼缸中水温变化超过1度。

使用白点专用药

如果金鱼不太严重的话,经过前面两步骤处理后,一般一星期白点就会消失。如果白点比较严重的话就要用药了,治理白点的药水簇馆都有卖,买回来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即可以。当金鱼白点消失后,需要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水以便慢慢去除鱼缸中的药。换水方法参照步骤2部分换水,绝对不能一下子把鱼缸的水换完。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白孚怎么回事

白点病:

白点病性质就是体表寄生虫,而这种虫子叫小瓜虫。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白点点,并不是小瓜虫,小瓜虫是很微型的寄生虫,像细胞一样。所以我才说“当温度升到28°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小瓜虫从罗汉鱼体表脱落”这句话是十分扯淡的话。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白点是虫鞘,而不是小瓜虫。

白点病发病原因:

有的“专家”和“高手”说,是由于温度变化和季节性导致的。好无语!“温度的变化和季节变化能凭空出现小瓜虫”。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真正的是:白点病的出现是因为带有小瓜虫的病鱼或者水进入缸内而寄生在鱼身上的。

白点病导致死亡原因:

小瓜虫病危害性很低,一般是不会轻易对罗汉鱼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导致死亡发生主要是小瓜虫寄生罗汉鱼后,对罗汉鱼造成了初级伤害,此时水体刚好有其他细菌,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小瓜虫,其他细菌就会对罗汉鱼造成二级伤害,从而至死。也就是说其他细菌“借刀杀人”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白点病比较严重了,小瓜虫已经进行多次的繁殖,罗汉鱼的伤口太多,这就是小病拖大病,大病拖绝症。

貌似跟我前边说的白点病是很好处理的病有些矛盾,好吧,指头烧伤了,用凉水冲一冲就OK了,若是全身烧伤呢?当恢复的速度远远小于破坏的速度时,就会走像死亡。这是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

白点病治疗:

很多人都在说:“白点嘛!升温就好了!”请问罗汉鱼得过白点病的朋友说一下,单纯的加温有效果吗?

我就不说开始编写最初热带鱼养殖类知识的人是多么尿性了。作为一只虫子,它又不是生活在了寒带、极带和亚寒带地区,如果小瓜虫温度一高就死亡的话,那么温带和热带地区,还会有小瓜虫存在吗?生物都有共性,作为虫,温度越高,新陈代谢越快,繁殖周期越短才是真的。所以单纯的加温其实是加速鱼的死亡,而非治疗。

我建议,白点使用药物治疗,而且我想说一点,很多“老手”告诫新手,不要轻易下药,观察,当然小心为上,我不反对,可是也要分疾病和药物,鱼类不会喝水,只会吃东西,有腐蚀性的药物的口服的药物的确需要慎重,可是用一下其他药物都要观察观察,这就是延误病情,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

孔雀石绿是比较普遍的外寄和细菌治疗药物,但是药性猛烈,因此用量是多少,辅助什么药物成分,所以大家要购买有口碑的品牌生产的专门药物,并且按要用说明使用。

如果有些朋友使用了药物几天却不能见效,这是何故?这是因为孔雀石绿的半衰期比较短,而虫鞘结构的严密,不能渗透虫鞘来杀死小瓜虫。而一般治疗白点病的药物说明都会有这们一项:3日内未能治愈就再下一次药。一般都会没事。

白点病具体治疗步骤:

1、缓慢提高温度,到达30°左右即可,若超过30°建议缓慢降低。

2、温度恒定后用药物治疗。

3、加大水中含氧,保持良好水质,停食。

4、看不见白点后,换水一半。

白点建议在单缸治疗,因为药物会杀死部分硝化细菌,若没有条件,可以在第4步后在缸中新增硝化细菌。

总结白点病误区

1、白点病由于温差较大产生引起。

2、单纯地加温就可以杀死小瓜虫。

3、遇见疾病先观察。

冻的。然后发霉了。会死掉的。可能还会传染。捞出来单独养撒点能消毒的比如漂白粉什么的

鱼缸里的鱼长白斑脱鳞怎么办

以下供参考

松鳞病(鳞立病、竖鳞病)

症状: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或含血液体。腹部膨胀,眼球突出,呼吸困难,很少游动,常卧于水底或浮于水面,停止摄食,直至死亡。

治疗方法:

(1)患病初期,用万分之三的氯霉素水溶液喷洒全水族箱,效果很好。

(2)用1%的食盐水和1%的小苏打配制成混合液,把病鱼放入其中洗浴10分钟,多次可见效。同时用千分之5—10的食盐水撒进鱼缸中,将水温调高到30度做辅助治疗。

(3)用1支庆大霉素溶于50千克水中,对病鱼进行泼洒浸洗,坚持数日可见效。

(4)用0.1克呋喃西林,加2片痢特灵溶解于水中,制成水溶液,将病鱼放入其中,每次洗浴15—20分钟,隔日用药,初患病鱼2—3个星期即可痊愈。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白孚用什么药治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白孚应该是得了水霉病。

一、水霉病,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溼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

二、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面板破损肌肉***。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三、治疗:

1.福尔马林100~250ppm,流浴1小时。

2.食盐(最好选用无碘盐,因为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1~1.5%,20~30分钟。精制盐,用粗制盐也可。

3.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了毛葫子怎么办

病鱼面板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掉鳞,使病情更加恶化。虫体大量繁殖的水温为12℃~20℃,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此病多发生在水缸和水质较脏的小池中。鱼在越冬以后,饲料缺乏,患病后也能引起死亡。防治方法:1、用食盐水2%浓度浸洗5~15分钟。2、用高锰酸钾20ppm浓度,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白孚怎么用什么药

这个用药也是没有用的,因为鱼整天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而且几天才换一次水,也没有太阳关,没有自身所需的食物,久而久之就长了白孚。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白点烂伤怎么办

金鱼身上为什么会长白点

>01

金鱼白点病是什么

要预防和治理白点病首先要知道白点病怎么产生的。白点病也是一种细菌感染产生的病,一般先发生在头部,鱼鳍或鱼尾,一旦染上白点,会传得很快。几天就会让整个鱼缸内所有鱼身上长满白点。如果不治理,鱼就会死亡。

>02

金鱼为什么会长白点

金鱼长白点一般是因为鱼缸的环境突然发生较大变化,使金鱼不适应环境而生病,使金鱼的抵抗力降低而染上白点。或者是新加进去的鱼本身带有白点传给其它金鱼。

金鱼身上长白点怎么治理

>01

白点细菌怕高温

首先将鱼缸水温升高至25~28度,当然不能很快的升温,升温太快金鱼就会不适应,我们可以用功率较低的加热棒缓慢加热,一般是每小时2~3度的升温速度。

>02

部分换水

可以换掉鱼缸中1/3的水。换水要慢,先慢慢抽掉鱼缸中1/3的水。然后再慢慢注入经过凉晒的新水。注入新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能让鱼缸中水温变化超过1度。

>03

使用白点专用药

如果金鱼不太严重的话,经过前面两步骤处理后,一般一星期白点就会消失。如果白点比较严重的话就要用药了,治理白点的药水簇馆都有卖,买回来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即可以。当金鱼白点消失后,需要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水以便慢慢去除鱼缸中的药。换水方法参照步骤2部分换水,绝对不能一下子把鱼缸的水换完。

鱼缸里的小鱼身上起白色斑点怎么办?

方法步骤操作:

1、彻底清洗鱼缸,大面积换水(视自己情况而定)。

2、检查过滤棉和清洗过棉以及所有的过滤器材,用开水浸泡滤棉、生化棉,必要时更换滤棉。

3、可以下条清道夫或反游猫之类的鱼。

4、找个干净的毛巾,把手和胳膊清洗干净后,沿着鱼缸壁全面擦洗,大面积换水。

5、检查过滤棉和清洗过滤棉。

最好就是勤换水和清洗滤棉。

鱼缸里鱼身上长白点点是怎么回事

应该是白点病。

把病鱼捞出,放在小桶内。

加入鱼药药浴,用手轻搓鱼身,静置15-20分钟。

计量及浸泡时间,鱼药包装盒有说明。

几次后就没事了。

观赏鱼白点病怎么治

观赏鱼

观赏鱼的白点病是比较常见的鱼病,所谓白点病其实就是寄生虫,想要消灭观赏鱼身上的白点病应该了解如何用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药不仅治疗不好观赏鱼的白点病,有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鱼病。

一、冷静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点,再冷静地判断相应的对策。有很多养鱼新手一见到鱼的背鳍或尾鳍有一点白色的物体,或甚至发现鱼有蹭缸的情况出现,就断定那是白点病,以为世界末日来临,又捞鱼又加温又下药,结果得不偿失。其实鱼鳍上有白点物体,很多时都只是因为“打架”或“撞击石头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况会在鱼鳞因先前受损,或在痊愈时发生,胡乱地加温下药,后果也不用多说。所以先要冷静地作出观察一段时间,在肯定那是白点病后,方才因应环境而作出适当的治疗部署。要知道白点病本身并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烦”来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顾心惊而又不懂得去处理的人;现实里导致死鱼的罪魁祸首,往往并不是白点虫,而是人。

二、隔离

轻微病患的鱼留在大缸中治疗,严重病患的鱼捞起放落医疗缸分开治疗。理论上,白点病是适宜整缸处理的。因为就算缸中只有一两条鱼出现白点,有可能小瓜虫在缸中已经经过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捞走有白点的鱼不代表水中、草上没有小瓜虫的孢子或缸底上没有它的成虫正在分裂当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还是整缸处理。其实,除非在别无他选的情况下,个人一直不主张每次将所有病鱼捞走放在医疗缸治疗。因为病鱼本身巳十分虚弱,就算在医疗缸中水质相似、水温也相同,但始终都会有所差别,而且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下,或多或少都会使病鱼受惊,令其更加虚弱,进一步减低其抵抗力,治疗上往往会因而更为困难,转缸过程若处理得不好的话甚至会令病鱼比小瓜虫还要先行一步。不过若当中遇有严重病患的鱼,在这种迫不得意的情况下,捞起它们分开治疗还是有需要的,因为这样可避免大缸中轻微病患的鱼受到再进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如果本身已有医疗缸一直在运作着的朋友们,隔离的程序会比较简单,做足对温对水就可以了。

三、加温

慢慢地或分段地将水温调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过30℃。调高水温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虫在鱼体身上的生长速度,催化它们成熟然后脱离鱼体;另一方面,此举也有助缩短水中那些小瓜虫孢子的寿命。不过,有很多养鱼新手一直有个误解,听别人讲话加温,就以为水温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会将水温调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举只会令病患中的鱼更容易死亡!其实当水温24℃至26℃时,整个小瓜虫的生命周期只会得约48小时,即2天。过份地加温,只会令病鱼的新陈代谢过快,直接使其更加虚弱,病情严重的鱼会往往因负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过份地高温也会对缸中的水草构成一定的压力,轻则叶黄草溶,重则枯萎,而且还未计对缸中其他生物如虾、螺等的影响。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温,以为此举“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在加温的同时,大家还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当水温越高,水溶氧量就会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却会增加,而且当鱼因病虚弱时,对氧气的要求会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关灯后打氧,而医疗缸中则要24小时打氧。

四、落盐

大缸中用不高于0.3%浓度的盐水进行为期约3至5日的药浴,医疗缸中用不高于0.5%浓度的盐水进行约1至2星期的药浴,两者所需的实则时间均要视进展而定。再严重的话,病鱼可以先以1.5%的浓度去进行药浴,时间以半小时为极限,视乎病鱼的大小和体质而定,完成后再放入医疗缸治疗。何为0.3%的浓度?计算的方法很简单,浓度0.1%就是以100g的盐加入100L水当中。举个例子,个缸150L水,要达到0.3%浓度的话就要放450g的盐,如此类推。至于下什么盐,细盐和粗盐,分别不大,只要不是含碘盐。另外由于现在不是煲汤,放盐时千万不要将盐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温水将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匀地倒入缸中。假若一个不留神,放多了盐量,令鱼出现沉底无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状时,也不需要惊慌,换水就已经可以解决问题。用盐的好处,除了效果显著之外,最大的优点是它十分可靠,并不会对已建立的硝化系统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浓度若不超过0.5%的话,对水草本身也影响有限。

五、换水

大缸中隔日换水四分之一,医疗缸则隔日换三分之一,直至疗程完成,而每次换水均要保持盐份的浓度。其实水并不需要太密地换。换水的目的是要:一)减低水中所含小瓜虫活孢子的数量,二)将死去的小瓜虫成虫或孢子带走而令水质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换水,都会对缸中的生物构成一定程度的压力,更何况是正在生病中的鱼。换水太密或太多只会令病鱼更虚弱,更难快速痊愈。另外换入的水要保持适当的盐浓度,例如大缸中换走50L水,新换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盐以维持0.3%的浓度,当然不要忘记加定水剂(除氯和除重金属),而且可能的话,要尽量避免温差的出现,在冬天时最好先为新水加温,等新水达到和大缸一样的温度时,才好加入缸。当完成整个疗程后,即是白点病被完全治愈后,也无需要将大缸内的水一下子全部换走,只需先换三分之一,然后再照平常一样,每星期换三分之一水便可。

六、等

耐性是最好的战友。如同对付任何鱼病一样,治疗白点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往往都贪快,又高温又加重药,不要说是病鱼,健健康康的鱼都会死。那么何时才叫作战胜利呢?要等到再无发现鱼身上有白点的那一天开始计,其间继续疗程,如果在跟着的3日内都没有白点再出现,那就可以开香槟庆祝了;若果不幸地发觉白点再现,也千万不要泄气,可能小瓜虫太强,到时只需再维持疗程一段时间,直致可以开香槟的情况出现为止。另外一个很常出现的误解是,鱼病时要停止喂食。其实这是毫无必要的,因为鱼病时同人生病时一样,虽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营养才能增强体质,再而增加抵抗力去应付小瓜虫的攻击。所以千万不要停止喂食,但在喂食的份量上需要减半或以上,避免病鱼因无胃口,令食物过剩而导致水质迅速恶化,或因病时吃得太饱而引发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发症。

观赏鱼的鱼病是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是可以发现的,如果发现的不及时很可能会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平时对观赏鱼的观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个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