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莱姆病的预防和治疗,莱姆病治疗最好的措施

admin

莱姆病的预防和治疗,莱姆病治疗最好的措施

莱姆病是一种不被大众所知的疾病,由蜱为媒介,螺旋体感染致病。伯氏疏螺旋体是引起该病的核心因素。这种疾病是一种典型的职业病,以林业工人,野外工作者感染者居多。这种病最开始会引起皮肤起红斑,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疾病进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第二、第三期很难治疗。因此对于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员来讲,最好以预防为主。

要预防莱姆病这种疾病,归根结底是要杜绝与蜱的接触。在野外工作时,如果有蜱这种生物的出现,要特别注意防护,如果实在要进入这种区域。那么在进入以后要做到如下几点:

莱姆病的预防和治疗,莱姆病治疗最好的措施-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1.可能接触蜱后要尽快进行清洗,最好是在2个小时之内彻底全身清洗。

2.避免进入是树林深处和比较高的草丛当中,定期检查自己身上和宠物身上是否有蜱虫。

3.如果要外出活动的话,记得选择浅色的衣服,而且要穿好防护服。

在蜱出没地区的活动,一旦有感染的迹象,必须马上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一般来讲,莱姆病的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阿莫西林、青美术和其他抗生素药物。这种药物一般只在莱姆病第一期是有明显效果,所以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其次是并发症的治疗,莱姆病通常会引起关节炎,所以我们可以用消炎痛和芬必得等药物来进行止痛等治疗。

如果莱姆病已经导致脑膜炎或者心脏炎,就得使用激素治疗,一般可以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泼尼松,当相应的症状有所改善时要记得逐渐减少用量直至停止。

如果莱姆病很严重,引起了严重的关节炎,就得实施滑膜切除手术治疗。

接触牛羊类后感冒了,会不会是传染上什么疾病

一。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种类

人与畜禽共患疾病包括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休、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据有关文献记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我国已证实的人与动物共患病约有90种。

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分类方式,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可以从其病原、宿主,流行病学或病原的生活史等角度而有多种分类法。已经查明: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疾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两大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畜禽共患疾病之中,当前最重要的传染病有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禽流行性感冒等。

二。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传播途径

1、通过唾液传播。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猫狗咬伤人时,病毒就随唾液进入体内,引发狂犬病。

2、通过粪溺传播。粪便中含有各种病菌这是众所周知的。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都可借粪便污染人的食品、饮水和用物而传播。大多数的寄生虫虫卵就存在粪内。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是经由尿液传播的。

3、有病的畜禽在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常会带出病毒或病菌,并在空气中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散播疾病。

4、畜禽的全身被毛和皮肤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种病毒、病菌、疥螨、虱子等,它们有的就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有的则是疾病的传播媒介。某些宠物爱好者如果不注意个人防范,任意与动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是有可能从它们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三。人兽共患病种类

—按病原体分类—

1、人兽共患细菌性传染病:

结核病、炭疽、布鲁氏菌病、鼠疫、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莱姆病、军团菌病、幽门螺杆菌病、空肠弯曲菌病。

2、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

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尼帕病毒感染、亨德拉病毒病、轮状病毒病、汉坦病毒感染、狂犬病。

3、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旋毛虫病、隐孢子虫病、贾第虫病、埃立克体病、恙虫病。

—按传染源分类—

[编辑本段]一、宠物引起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

(一)宠物犬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犬咬伤犬咬伤多发生在夏季和平时的周末。手部咬伤约占犬咬伤的一半,咬伤头颈部占15%,下肢及脚咬伤占20%,上肢咬伤占15%。从咬伤的程度看,60%为单纯的局部犬牙咬伤,10%为撕裂伤,另30%为前两种并存的复合伤。从犬咬伤者感染伤口分离出的常见需氧菌有巴斯德菌属(50%),链球菌属(46%),葡萄球菌属(46%,半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奈瑟菌属(16%)。常见厌氧菌有梭菌属(32%),类杆菌属(30%),卟啉单胞菌属(28%),普氏菌属(28%)和胨链球菌(16%)。

2.狂犬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世界上每年报告死于狂犬病者约55000人,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对流浪犬实行严格管理,宠物犬也普遍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因此与犬相关的狂犬病病例罕见,报告的狂犬病主要是经浣熊、狐狸及蝙蝠等野生动物传播。但在发展中国家,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我国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狂犬病发病率曾明显下降。但近些年因养宠物犬的家庭逐渐增多,而各种预防措施未能及时跟上,因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每年死于狂犬病约2000人,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居第二位。家犬密度大的地方狂犬病多发,如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区。本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略少。患者以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

3.经犬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1)贾第鞭毛虫病蓝氏贾第鞭毛虫,一种鞭毛状的寄生性原虫,是世界范围内腹泻的重要病因,能引起犬和人类等哺乳动物的腹泻。此病经粪-口途径传播,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为乏力、腹胀,腹泻腐败气味的大便。粪便检查可以确诊,甲硝唑治疗有效,但仍可复发。

(2)棘球蚴病(包虫病)细粒棘球绦虫可寄生于犬的小肠,其虫卵通过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虫卵可存活1年。人类经食入虫卵而感染,成为其中间宿主,主要累及肝脏(60%)和肺(25%)。一旦棘球囊破裂,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重者可死亡。治疗以手术切除棘球囊为主,辅以阿苯达唑等药物。多房棘球蚴病(泡型包虫病)主要累及肝脏,因其可向肝脏周边部位浸润,甚至转移至肺和脑部,又称为“恶性包虫病”。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

4.经犬传播的蜱虱媒介传染病犬埃立克体病是由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埃立克体经蜱为媒介所致的疾病。犬可以成为多种埃立克体的宿主,包括犬埃立克体及一组埃利希体(分别与人单核细胞性埃立克体病、人粒细胞性埃立克体病及狗全血细胞减少症有关)。我国已经发现的犬埃立克体有犬埃立克体和扁平埃立克体两种。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体重严重减轻、流鼻血和腹泻带血等。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同时下降是我国犬埃立克体病的特点,严重的病犬常因广泛性出血或继发感染而死亡。犬与人之间立克体病的传播具有潜在可能。人的感染主要经蜱的叮咬,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寒战及乏力,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肝脏酶学异常。四环素和多西环素治疗有效。

(二)宠物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猫咬伤

猫咬伤能将一系列疾病传播给人。被猫咬伤的通常是猫的主人,妇女占72%,往往在其抚弄猫时被咬伤。猫咬伤大多较轻,就诊时非化脓性蜂窝织炎最为常见,但伤口也可能发展为化脓性蜂窝织炎,甚至形成脓肿。猫的牙齿小而尖,伤口容易累及手部的骨、肌腱和关节,导致骨髓炎、肌腱炎和化脓性关节炎。

猫咬伤创口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是猫口腔正常菌群。巴氏杆菌属见于75%的病例,其中多杀巴氏杆菌和败血巴氏杆菌分别占54%和28%。这两种细菌易引起较严重感染,有可能发展至菌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他常见的需氧菌有链球菌(46%)、葡萄球菌(35%,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仅4%)、奈瑟菌、摩拉克(35%)及棒状杆菌属(28%)。厌氧菌见于63%的病例,一旦存在,往往形成严重感染或脓肿。

2.猫抓病

猫抓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温带地区秋冬季多发,经猫抓咬或经猫蚤传播。病原体是巴尔通体。一般在暴露后一周,25~60%的患者出现原发损伤处的丘疹,有的形成小疱并结痂。约2周时出现疼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半数病例局部淋巴结病变为唯一临床表现,常持续3周左右,而后自行缓解。也有约15%的病例出现局部化脓。伴随症状有疲乏无力、发热、皮疹、腮腺肿胀以及癫痫发作(<1%)。其他表现有眼肉芽肿、结节性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骨髓炎。免疫虚损患者特别是HIV感染者感染巴尔通体后常表现为杆菌性血管瘤,为酷似卡波济肉瘤的紫色皮损或为无色的皮下结节。

3.经猫传播的肠道传染病

猫容易感染沙门菌,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经食物,尤其是未煮熟的肉、鱼或被污染的水。猫能从粪便中排出大量沙门菌,此外猫的皮毛也可能被污染而成为传染源。猫已确定为弓形虫的宿主,每天可从粪便排出数百万的卵囊。人可能由于清扫猫窝或接触被猫粪污染的泥土而感染。粪便中刚排出的卵囊不具传染性,但在土壤中当气候温度条件合适时,2-3天就形成孢子,且能保持传染性达1年之久。

4.与猫直接接触获得的传染病

家猫可在其皮毛上带有各种皮霉菌,也能被其饲养者所感染。具长毛的猫高达90%带有犬小孢子菌。暴露人群中50%会有症状及体征,如癣和头癣。分离到的其他病原体还有絮状表皮癣菌,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猫的皮霉菌感染常表现为斑秃甚至鳞屑状皮炎。

(三)宠物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鹦鹉热

无论是家鸟、野鸟还是鹦鹉,鸟儿都可以携带鹦鹉热衣原体,所有携带该病原的鸟类都可以使人感染。因此本病应称为鸟疫更确当。人经鸟而感染的,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也有人传染人的报告,但很罕见。当呼吸道症状较轻时,往往未被诊断。即使发生了肺炎,诊断的确定也需要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临床上对疑似病人,应予经验治疗。如有病鸟接触史,应高度怀疑本病。鹦鹉热肺炎时病情较重,常有高热、寒战,肺部有大叶性炎症病变,咳脓痰,但痰涂片没有异常发现,因鹦鹉热衣原体在革兰染色时不着色。

2.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能在鸽粪中存活。血清学检测发现,信鸽爱好者比一般人群的感染率高,但患病率并不高。进一步观察发现,辅助性T细胞缺陷者容易发病。新型隐球菌感染常先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但随后可播散至多种组织器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59%,存活者可留有后遗症。

(四)其他宠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鼠咬热

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是鼠咬热的病原体。由小螺菌引起的小螺菌世界各地均有报告,但以亚洲地区多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红或紫色的斑块状皮疹伴有发热。在发热时,原本愈合的鼠咬创口可能再度发炎。确诊需要专门实验室来检验认定。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鼠咬热除由鼠咬伤引起外,还有由于奶制品和水污染而引起的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皮疹(斑丘疹或瘀点),肢端多见。较常见的还有大关节炎,也有可能出现局部脓肿和心内膜炎。

2.马尔尼菲青霉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常由竹鼠携带,在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人感染后表现为肉芽肿性病变,类似于肺结核,但皮肤损害很常见。免疫虚损宿主更易感染。

3.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

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通常由鼠类携带。人在接触鼠类的尿、粪或唾液等后感染,临床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流感样综合征或脑膜炎。流感样综合征“痊愈”后又以脑膜炎而“复发”。也有报道合并睾丸炎、腮腺炎和血小板减少症。如脑脊液中分离得病毒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上升4倍以上,均可作出诊断。

四、宠物以外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

对临床医生来说,在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疑似病人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往往首先想到比较熟悉的宠物相关疾病,而不易想到不熟悉的家畜或野生动物相关疾病。但宠物以外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要以接触史为切入点,从最熟悉的动物、最常见的病原体着手,不断提高对宠物以外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编辑本段]2、家畜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这里所指的家畜主要指食草类动物如:牛、羊、猪、马等。

1.细菌感染

羊可以传播马耳他布氏杆菌病;牛能够传播流产布氏杆菌病;家猪和野猪都能传播猪布氏杆菌病。羊和牛可以使人患上皮肤炭疽、吸入性炭疽和胃肠型炭疽。在有些地方,水牛和其他牛一样可以传播人炭疽。动物制品也能造成炭疽流行,一百多年以前就发生过用动物毛发制成发梳而导致皮肤炭疽的病例。

大肠埃希菌O157:H7经常存在于牛肠道内。人食用了未煮熟的牛肉而感染该菌是最常见的原因。但也可因食物被动物粪便污染而导致感染。

牛能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牛型分支杆菌感染常见于屠宰工人。

猪链球菌,特别是2型猪链球菌,是亚洲等地区接触猪的工人导致菌血症和脑膜炎的常见病因。猪还能传播钩端螺旋体病,牛、羊也是本病潜在的传染源。猪还可能是人感染多重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104型)的传染源。

2.病毒感染

猪和马以及许多哺乳动物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这些动物在流感流行病学方面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

尼帕病毒曾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引起人病毒性脑炎的流行。该病毒先引起猪的感染和发病,再传播到人。现已查明,该病毒的天然贮存宿主是蝙蝠。

猪和人之间的异种器官移植的开展,引起人们对由猪的内源性猪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并致病的担忧。有资料表明,部分此类病毒能够在人的细胞系中增殖,而且在实验研究体系中出现了导致宿主免疫功能缺陷的可能。因此,要警惕猪逆转录病毒在其非自然宿主,如免疫功能缺陷者、实体器官以及移植物受者体内被激活而致病的危险。所幸的是,目前用来移植的猪心脏瓣膜在经常规消毒处理后可以消除猪逆转录病毒的感染性。

3.寄生虫感染

1993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曾发生过由于公共水源受到污染而导致4000余人隐孢子虫感染的暴发流行事件。羊的棘球绦虫病可以通过间接方式传播给人,即犬吞食了病羊的内脏,然后从粪便中排出感染性虫卵,再使人感染。已有人感染猪蛔虫的报告。

人进食了未煮熟的猪肉可以感染猪囊虫病。旋毛虫病较常见于进食未煮熟的猪肉,也可见于进食不熟的马肉。进食未煮熟的牛肉可以感染牛肉绦虫病。进食未煮熟的羊肉或饮用污染了的羊奶,均可能感染弓形虫。

4.皮肤真菌感染

动物传播到人的皮肤真菌感染包括,从牛到人的牛发癣菌病和从马到人的马发癣菌病,等等。

[编辑本段]3、蝙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蝙蝠能够通过叮咬、抓伤或被动吸入含有其唾液的气溶胶而传播狂犬病。除此之外,蝙蝠还可传播欧洲蝙蝠狂犬病毒-1、欧洲蝙蝠狂犬病毒-2和最近报道的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经蝙蝠传播的狂犬病常常没有被咬伤的证据,很可能存在未察觉的咬伤或未意识到的与蝙蝠唾液等分泌物的接触。因此,在下列情况下,相关人员应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接种狂犬病疫苗:①人睡觉醒来时发现房间里有蝙蝠;②有幼儿居住的房间里发现有蝙蝠;③意识不清或智障人员生活的房间里发现有蝙蝠。蝙蝠还是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副粘病毒的贮存宿主。

[编辑本段]4、非人灵长类动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已从非人灵长类动物分离出多种病原体,包括人的病原体。能传播到人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志贺菌、沙门菌)、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及真菌(发癣菌)等。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那些通常不被认为是人类病原体,而实际上对人体有毒力的致病微生物。有分子水平的证据说明,HIV-1是来源于黑猩猩的病原体,HIV-2则是来源于白眉猴的病原体。自然界有许多种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其中有的可能会通过接触等方式使人类感染。在实验室意外感染SIV的事件已有发生。要警惕猕猴疱疹病毒-1通过咬伤、抓伤或接触其唾液而导致人的致命性感染。目前推测,不同种动物来源的和不同基因型的病毒对人的致病性不同。开展与猕猴有关研究工作的单位要落实预防措施,并能治疗猕猴疱疹病毒-1的感染,同时,还要与有条件分离猕猴疱疹病毒-1或检测其血清抗体的实验室保持有效联系,随时可以进行必要的检测。

属于丝状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能够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严重出血性疾病,病死率较高。马尔堡病毒可能是由非洲绿猴传播的。这两种病毒的自然界贮存内宿主是什么,病毒又是如何传播到人的尚不清楚。

猴痘病毒见于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非洲的松鼠,可以感染人,临床类似于天花,且可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编辑本段]5、其它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

重点介绍啮齿动物有关的疾病。鼠蚤能传播鼠疫杆菌引起人的鼠疫。很多啮齿动物是鼠疫杆菌的贮存宿主。土拉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多种啮齿动物能够将其传播到人引起土拉杆菌病。人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有感染性的啮齿动物如鼠的尿液等,可感染钩端螺旋体病。从鼠粪中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与病人体内分离的十分相似,而鼠又经常出没于人的住所、餐馆和食物加工场所,因此很可能人的沙门菌感染中有一部分是鼠源性的。许多蜱传回归热常以啮齿动物为病原的贮存宿主,如莱姆病、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科罗拉多蜱热、一些蜱媒脑炎以及利什曼原虫病等。啮齿动物,特别是野生鼠类可以传播各种汉滩病毒,引起汉滩病毒肺综合征和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

四。你说的不是很详细,不能评这些确诊。最好还是去医院看下!不能忽略!完全确定后自己才会把心放到肚子里!根据以前的病历史,你的担心是必要的!

五。流感: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病症。

一般的感冒是指「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所有症状都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

流感的其中一个病状就是发烧,体温有时可高达摄氏39至40度。此时许多人会服用退烧药,或使用酒精擦身,或冰敷退热。其实,在摄氏37至40度高温下,流感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说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准备打仗的讯号,若强行压抑,只会削弱自身的抵抗力,帮助病毒繁殖。也有人提议少穿衣服散热,其实不论是风热还是风寒感冒患者,都有畏冷表现,即使有高热在身也如是。所以,应当做的,是穿足够衣服保暖,不随便吃退烧药(尤其是自行服成药),否则反为误事。

但还是建议找医生,高烧会烧坏脑子或者引发心肌炎等医院综合治疗都是专业退烧抗病毒消炎一起上最好及时就诊(而且在没有医师指导的情况下建议不要随便乱吃药否则很可能会更加麻烦)总之强烈建议及时就诊而且可以得到医师指导

六。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七。希望你早日康复!

狗狗体内有哪些寄生虫

狗狗体内常见的寄生虫是消化道寄生虫。对于幼犬和虚弱的狗来说,消化道寄生虫可能引起生长发育不良、贫血等严重的问题。

心丝虫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寄生虫,它通过蚊虫传播,可能会在狗的心脏和肺部造成严重损害。心丝虫病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临床疾病之一。

蛔虫

常见程度:√√√√

严重程度:√√√√

蛔虫病是幼犬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蛔虫在小肠内造成机械性刺激,夺取机体营养并分泌毒素,对幼犬来说是严重的威胁。幼虫会随血液移行至肝脏、肺部等,造成损伤。

主要通过环境中的蛔虫卵经口摄入传播,也通过母婴传播。

钩虫

常见程度:√√√

严重程度:√√√

钩虫长约1-2厘米。它们附着在小肠内壁,以血液为食。由于吸血,钩虫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贫血。幼虫可以在体内移动。

通过受感染动物的粪便传播,也可通过胎盘感染、母乳感染。钩虫幼虫可以钻入皮肤(尤其是脚)进入宿主,所以也有环境感染的可能。

绦虫

常见程度:√√√√

严重程度:√

绦虫叮附在小肠粘膜上,吸取机体大量的营养并分泌毒素。严重时造成肠道损伤、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

绦虫的传播需要中间宿主,例如跳蚤、虱、兔等。

心丝虫

常见程度:√√√

严重程度:√√√√

心丝虫病在1岁以下的狗中很少见,因为感染幼虫后需要5-7个月才能成熟。一般诊断出心丝虫病是在2-8岁。不过,等到临床症状出现时,通常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心丝虫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干咳,气短、虚弱、精神萎靡。心丝虫必须通过中间宿主(蚊子)传播。

感染严重时使用驱虫药物时要慎重,寄生在心脏内的心丝虫死亡、脱落可能堵塞动脉管,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夏季,在心丝虫流行的地区,需要每月服用心丝虫预防药物。

可以用嘴去亲狗狗吗

不可以

狗狗身上有细菌的

从事临床的动物医疗,最常为人所询问的,便是狗狗的哪些疾病会传染给人类?如果准备怀孕的话,适合养狗猫吗?小孩子可以与狗猫一起生活吗?应该带家中的宠物进行哪些检验?这里,便将一些例行常见的问题及传染性疾病整理。但是看完这些说明,主人们不应该惊慌,因为其感染率都相当的低,且现在的居住环境卫生相当良好的社会中,其实很少见交互间的传染病。但是某些必要的检验,确是不可免的。

A:病毒性

•狂犬病Rabies(病毒名:Lyssavirus)

症状:宿主范围包括整体温体动物。动物感染时会呈现狂躁期及麻痹期,人类亦似。临床症状主要出现行为异常,咽喉逐渐麻痹,吠叫声改变,下巴下垂,流涎,最后行动失调、麻痹、抽筋而死亡。潜伏期平均3-8周(视咬伤之部位,因为病毒的体内传染方法是依赖神经的传导,其最终的感染部位为脑部,所以伤口离头部愈近,潜伏期就愈短),发病后5-7天死亡。人类之临床症状:发病时会有焦虑、头痛、发烧、咬伤部位有异样感,然后会出现麻痹及患者饮水时有吞咽困难现象,见到水即诱发喉部肌肉之痉挛,即所谓恐水现象,故俗称恐水症,且并有精神错乱及抽搐之情形,最后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

预防:咬伤,吸入空气中病毒颗粒,或经由黏膜进入均可感染。如何避免感染狂犬病:A.从事狂犬病相关高危险群的工作人员(兽医、研究人员、野生动物研究人员、捕狗人员)应事先接受预防注射,并每年确定抗体力价,以确保本身安全。B.赴狂犬病疫区洽商及旅游应避免被温血动物咬伤或舔舐伤口。C.预防宠物感染狂犬病即是保障自己的健康,故应为宠物定期注设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切勿随意弃养宠物,另进口的动物需经检疫,故切勿饲养走私动物。

处理:疫区及非疫区发生应采扑杀为原则,故畜主应每年确实做好犬猫预防注射。本病主要经由动物咬伤传染,遭动物咬伤时应视咬伤情况送医治疗,依据医师诊断,施予预防破伤风及其它细菌感染的防护措施。如果被猫、狗咬伤,依现行法令,可要求畜主将该动物送合法之动物医院系留关察十天,取得证明,如果动物未发病,人就不会感染狂犬病毒。台湾是非狂犬病疫区,原则上不必施打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疫苗。如果被狂犬病动物咬伤,应先以消毒水洗清患部,再在患部注设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不活化疫苗注射。

•壁虱性脑炎Tick-borneencephalitis

症状:本病毒属黄病毒科,由壁虱媒介,但喝入感染羊之生奶也会经口传染。人感染会引起双峰性发烧及脑炎。

预防:在本病流行地区会由犬、猫与壁虱形成一个感染环。自然宿主为小哺乳类动物及鸟。怀疑时应进行家畜及野生动物血清学调查,早期发现感染源。

处理:在流行疫区,开垦使野生小动物之密度降低,减少病媒吸血源,同时进行扑灭壁虱的工作。

灭绝室内及宠物身上壁虱及跳蚤三大要点:

立即处理:当发现宠物身上有外寄生虫时,必须立即设法清除,如使用具速效性的滴剂、专门洗毛精洗澡、除虫药粉或喷雾剂处理等,以消除身上之外寄生虫。

环境控制:只要宠物生活在有寄生虫的环境中,则宠物身上一定会出现寄生虫。因此必须彻底消除环境中寄生虫之孳生,才能免于侵害。要达到此目的,可使用喷雾剂、粉剂来处理宠物生活的四周环境(最好能同时杀死卵和蛹),并且注意常保清洁。

长期预防:要彻底解决外寄生虫的问题,绝不能只消除看得见的成虫,更要有持续性的预防措施。例如虫害发生时,要定期地进行重复性的治疗,并让宠物长期配带除虫颈圈等,以控制新孵出的幼虫侵害。

•Q型热QFever

症状:Q型热是由立克次体病原Coxiellaburnetii所引起。C.burnetii分布遍及全世界永存于两个交叉循环感染--在家畜及野生动物和壁虱。感染在家畜内广泛的循环,包括绵羊,山羊,和牛。猫,狗,和家禽也会感染(Foxandothers1984)。在全美国绵羊感染的盛行率是相当高的,且绵羊是实验动物设施中发生这种疾病最主要的动物(Bernardandothers1982)。然而,Q型热发生在人类一人死亡的案例是病患暴露在临盆母猫及其小猫环境中,而暴露在兔子之病例指出在实验室环境中不应忽视其它动物是感染此疾病可能的来源。人类病患在病程及严重性等差异非常大,甚至可能发生无症状感染。此病通常有突发性发烧,寒冷,后脑头痛,虚弱,身体不适,和盗汗。在一些病例,发生干咳肺炎,胸部疼痛,和其它少见症状。同时也有急性心囊炎和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肝炎的报告。先天性心瓣膜缺损或者心瓣膜缺损修补会发生心内膜炎,且病情常延伸超过一个月甚至数年,最后造成重发性系统性感染。大多数Q型热的病情会在两周内痊愈。有心瓣膜疾病的人员不应从事具有C.burnetii之工作。

预防:人类通常经由呼吸道吸入具传染原之空气飞沫而得到感染,虽然经由口腔食入传染也有记录记载(Benenson1995b)。此病原存于尿液,粪便,乳汁,和特别是有蹄类家畜的胎衣,一般而言为无症状感染。此病原耐干燥且可长期残存在环境中,藉由空气飞布散播此感染病原。此病为高风险性感染。

处理:可以血清学的方法侦测疾病急性和恢复期之间检体内之特定抗体包括微凝集反应(microagglutination),免疫荧光反应(immunofluorescent),补体结合法(CF),和酵素结合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试。可由血液或其它组织分离到病原。

•犬艾利希病EhrilichiaCanis

症状:狗,啮齿类,与其壁虱和跳蚤是为立克次体病原保毒者。在野生啮齿类动物及其跳蚤和恙虫等可发现R.akari,R.prowazekii,和R.typhi(Foxandothers1984)。犬艾利希病(Ehrlichiacanis)只有在狗有自然感染;人类的感染是由受感染之壁虱的叮咬所引起。在美国罕见立克次体感染发生。这些立克次体疾病的特征是发烧,脑炎引起之头痛,肌肉疼痛,和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之发疹部位分布(Saah1990)。在E.canis感染则不会有发疹现象。病媒叮咬产生之结痂见于R.rickettsia和R.akari感染。

预防:这些人畜共通传染病在实验室的传播包括空气飞沫,意外的肠道外入侵,以及天然体表寄生虫病媒的叮咬等(CDC-NIH1993)。

处理:立克次体疾病一般是以血清学之补体结合反应以及直接免疫荧光反应试验测试。由于考虑这些疾病在实验室内之潜在人畜共通传染,因此应该集中焦点在引进实验室作为研究使用之捕获的野生啮齿类或其它小型哺乳动物等或针对野生啮齿类出没的地点等进行防治。在这些动物族群的体表寄生虫等虫害控制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活动自如能够传播一些立克次体病原的恙虫则要特别注意(Foxandothers1984

B:细菌性

•布氏杆菌症Brucelosis

症状:本病藉由感染动物的体液、组织、乳汁、排泄物、子宫分泌物及流产胎儿,经口、呼吸道、皮肤、黏膜及交配各种途径均可达成感染。为一高度危险的传染病。在动物引起流产、胎盘炎、睾丸炎、关节炎及脓疡。人引起发烧、头痛、肌痛、恶寒、颈部淋巴节肿胀、肝炎及骨髓炎。

预防:本省乳牛饲者及研究人员均有感染之记录。从事研究宜多加注意。牧场应定时采血检验,阳性者进行扑杀。避免引入带原者。大多数的人类犬布氏杆菌病之病例是由于接触感染犬布氏杆菌只母狗,和胎盘所致。犬布氏杆菌也会造成菌血症延长和病原会出现在感染动物的尿液中(Mumfordandothers1975)。在实验室内于处理或准备检体标本过程中直接接触皮肤或黏膜会造成传染;空气飞沫传染也会使本病在实验设施中大规模的发生。本病原由门禁入口的携带在动物相关传染则仍有争议,且暴露于本病原后之血清试验的低发生率指出本病由此方式传染的可能性极低。照顾处理动物的人员应穿着适当的保护衣物及落实良好个人卫生以预防感染。

处理:血清阳性者扑杀。病原分离和血清学测试显现之抗体力价上升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应瞄准在排除设施中感染之动物,一旦发现感染动物应迅速移除。宠物应做检查是否感染。

•弯曲菌症Campylobacteriosis

症状:本病引起动物流产及下痢。C.fetus引起牛羊流产,人的感染例不多。C.jejuni则会引起犬、猫、牛、猴下痢。主要经口感染,会造成人类下痢血便。弯曲杆菌属(genusCampylobacter)的病原是近年人类和动物腹泻下痢主要的原因,且极多病例也提及是由宠物和实验动物所传染此人畜共通传染病。在狗,猫,灵长类,和群饲动物的盛行率研究结果显示幼小的动物容易感染和保毒;幼小动物通常是人畜共通传染病传播之传染源。弯曲杆菌会产生急性胃肠病症,大多数的病例为短暂的。弯曲杆菌肠炎临床症状包括水样下痢腹泻,有时伴随黏液,血液,和白血球;腹部疼痛;发烧和恶心和呕吐。一般本病感染可以用特定的抑菌疗法治愈。本病少见的并发症包括类伤寒征候群,反应性关节炎,肝炎,间质性肾炎,溶血性尿毒症候群,发烧全身痉挛,脑脊髓膜炎,与GUILLAIN-BARRE征候群(Benenson1995b,Blaser1990)。

预防:检查时应注意。本菌在低温可长存,对冷藏食物之调理,煮熟为宜。犬猫只接触后亦应例行洗手。工作人员应依赖保护衣服的使用以及个人卫生与卫生措施来预防本病的传染。

处理:通常用病原体分离来诊断弯曲杆菌感染。虽然治疗感染肠炎弯曲杆菌动物可有效控制本病感染,但是意图

•钩端螺旋体症Leptospirosis

症状:本病感染源为鼠类、啮齿动物、家畜及野生动物。动物感染引起贫血、肾炎、黄疸、血红素尿及流产。不显性感染的动物(如鼠)及耐过家畜会经尿液持续性排毒。感染途径为经皮肤、黏膜及伤口侵入。本省曾有贩卖猪肉业者感染病例。人类的临床显现差异性极大,从不显性感染到剧烈的系统性病症(Benenson1995b)。常见的特色有突发性发烧,头痛,寒冷,肌肉疼痛,和结膜肿胀。本病其它症状有睾丸炎,发疹,皮肤和黏膜出血,溶血性贫血,肝肾衰竭与黄疸,脑炎致精神错乱,和肺炎。

预防:钩端螺旋体存于保毒动物的尿液中,而感染动物经常显现无症状且会在肾小管带原达数年之久。小鼠感L.bollum可终生保毒(Foxandothers1984)。经由皮创和黏膜传染常是因为直接接触到尿液或感染动物的组织。吸入感染空气喷雾飞沫也是有效传播的方式。检查时应注意,犬及从事研究本病人员可以疫苗预防。其它家畜并不以疫苗预防。

处理:疫区应扑灭鼠类感染源,工作人员勿赤手赤足接触水源。阳性家畜应予扑杀。一般犬综合疫苗,皆有包括预防之。

•莱姆病Lymedisease

症状:经壁虱媒介,多发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狗、猫、马。1997年7月及9月,台湾卫生署发布了二例人的莱姆病例。目前全台民众筛检血清抗体阳性反应盛行率已高达4.6%。狗感染的病症包括关节炎,突然的剧痛及跛行,发烧,昏睡,食欲不振及抑郁,甚至侵害心、脑及肾功能。人类感染严重时亦可能致命。

预防:施打疫苗及杜绝壁虱。

处理:一些广效性的抗生素证实对疾病的早期治疗有效,也有试剂可做筛检。

D:真菌性

•皮肤真菌症(皮肤丝菌症)

症状:皮肤真菌症的症状会因真菌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真菌在人与动物身上相互感染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犬小胞子菌。(2)念珠菌。(3)Artermaria属:虫呈环状爬行扩散的病变,为其特征。(4)猩红白癣虫:对于人类的感染力颇高,是造成香港脚的原因。(5)毛疮白癣菌。(6)石膏状小胞子菌。(7)隐球菌症。犬感染真菌症状为一般皮肤病所有的症状,小猫会出现不规则的脱毛症状,迅速扩散。人则在手臂、足、颈部、头部等较容易因直接接触感染皮肤真菌症的犬猫而受到感染,会出现类似动物的真菌特有的环状隆起之皮肤症状。

预防:饲养动物时,要随时保持动物身体的清洁,如发现有皮肤异常或剧烈搔痒等状况,应及早接受兽医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湿气较多的梅雨期,更要注意。

E:原虫

•梨形虫病Giardiasis

症状:许多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是梨形虫(Giardiaspp.)之保毒者,然人类来源的囊虫会比动物来源的还具感染性(Benenson1995c)。狗,猫,和灵长类实验动物大概是最容易感染此人畜共通传染病的。国内曾在开业兽医师家中之菲佣检出感染Giardiasis。人类和动物有类似型式的感染。感染有可能是无征状的,但常见有食欲减退丧失,恶心,腹部抽筋,胀气,和慢性,间歇性腹泻下痢。虽然本病原罕见发病,严重的感染会在胆道胆管及胰管产生发炎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受损,造成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

预防:梨形虫病的传染主要从是感染患者或动物排出之囊虫经由排泄物口腔路径所传染。此病原驻留在上胃肠消化道,在上胃肠消化道里活动体(trophozoites或tachyzoites)被吃入然后发育成具感染性的囊虫。实验动物宿主梨形虫病的鉴定和治疗应配合有效的个人卫生措施,则会减低试验动物设施中此人畜共通传染病之潜在传染的机会。

处理:梨形虫病可由人类或动物粪便检体或十二指肠抽取物发现囊虫来诊断。

F:寄生虫

•广节裂头条虫症Diphllobothriasis

症状:终宿主为犬等哺乳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含有感染性的全尾幼虫。可经口感染人类,引起消化障碍。

预防:不生食淡水鱼。

处理:做好犬排泄物的处理,找出可能感染源,加以断绝。

•犬蛔虫症:内脏移行症

症状:犬粪便中若存在具有感染力的成熟卵时,可能会经由户外玩耍等不慎由手经口造成感染。成熟卵经由人口中吞下后,从食道通过胃到达肠内,发育的幼虫会到达肝脏、心脏、肺脏,随着大循环移行到各个脏器,引起内脏移行症。

预防:犬的蛔虫寄生率以出生四个月之内为最高,因此,幼犬时要定期接受有效的驱虫。另外,做好犬排泄物的处理,用餐前的洗手更是不可或缺的。

•疥癣虫症

症状:人或动物的固有芥癣虫一旦感染皮肤时,不论人或动物,都会出现穿孔的隧道,疥癣虫则以其中的细胞做为蛋白源加以吞食,使表皮产生病变,并出现发痒的症状。人类会因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犬猫而感染,出现暂时性的发痒与丘疹症状。

预防:要保持动物身体的清洁,当犬猫的身体出现剧烈搔痒时,要赶紧接受兽医的诊断,及早治疗。

养宠物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一、洗澡注意事项

给宠物狗洗澡是身为主人的一个职责,狗狗洗完澡之后干干净净的,这样才招人疼而且我们自己看起来也觉得很舒心。但是给宠物狗洗澡需要注意几个事项:1、当宠物狗是幼狗而且来到家里不久的这个阶段,是不宜洗澡的,洗澡会惊吓到狗狗;2、洗澡也是要看天气而决定,最好每次洗澡都是在下午的三四点;3、给宠物狗洗澡的时候不要把水弄进眼睛、耳朵、嘴巴等部位,狗狗不喜欢是一回事,感染到细菌也是一回事;4、给狗狗洗澡多自己动手,不要送宠物店,这样在幼狗时期还能够促进与主人的感情!

二、不宜太热情

当我们养了宠物狗的初期,主人肯定是比较兴奋的,每天都会跟狗狗玩,对狗狗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我们要切记,别让我们一时间的太热情而惊吓到了狗狗,太过于热情是会适得其反的,狗狗在幼狗时期是比较反感这样的主人的,所以热情越高反而越是不好,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点!

三、营造舒适的窝

给狗狗营造一个舒适的窝也是比较必要的事情,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比较多。1、窝的位置很重要,切记将窝安置在阳台或者是门口,这样会生疏了狗狗,而且还会惊吓到狗狗;2、窝切记要铺上棉布,按照天气的冷暖而决定,切勿不铺棉布;3、窝的位置要多通风,而要干燥舒适的,过于潮湿的地方会滋生很多细菌,狗味也消散不去;4、有时间多打扫狗窝,多拿出去晒晒太阳,阳光能够消毒杀菌,因为窝会留下许多狗狗的分泌物,这些细菌都是比较多的,会影响健康的!

四、减少家里噪音

噪音对宠物狗的影响也是有的,而且还是比较大的。养狗狗切记不要安置窝在嘈杂的地方,容易吵着狗狗了,夜里就会很容易的醒来,或者是做梦。噪音之所以会对狗狗造成影响的原因是,狗狗的听感比较好,耳朵比较的好使,所以听力远比我们人类好,自然太嘈杂就容易受不了。

五、注射疫苗

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注射疫苗。养狗狗需要定期的做检查,从幼狗开始就要保持狗狗的健康,多做检查是好事,不要觉得浪费钱就不做这些事情。给狗狗打疫苗也能够增强抵抗力,狗狗自然少生病了,而且还能够预防狂犬病毒,打了疫苗之后的狗狗也能够心安理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