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十岁还吃母乳,会对孩子有影响吗

admin

十岁还吃母乳,会对孩子有影响吗

十岁还吃母乳,会对孩子有影响吗-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10岁还吃母乳,会对孩子有影响吗?

10岁了还喝母乳,妈妈是不是忘记断奶了?记得有次带孩子去打预防针,有个4-5岁的男孩直接钻到妈妈的怀里,解开妈妈的衣服就喝起了奶,动作特别娴熟。当时很多人的表情都比较差异,大家的疑问可能都一样:这么大了怎么还喝母乳?

我一朋友,断奶后因为孩子哭闹,所以夜里那顿就没舍得掐,现在孩子4岁半了,夜里还要喝妈妈的母乳。妈妈似乎还很开心,觉得孩子还是离不开自己。所以有时候断奶时妈妈的做法也会影响孩子。

有位妈妈在给孩子断奶时,孩子哭闹,后面还生病了,妈妈断了两天,又给孩子喝了,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母乳也一直断不了,一不给喝,孩子就大哭大闹。直到孩子9岁了,还在喝母乳,而且还是男孩子,这让孩子爸爸特别不满。

10岁还喝母乳对孩子的影响

1.影响孩子性意识发展。一般3岁以后,孩子就有了性别意识,如果长期喝母乳,不能帮助孩子对“性”意识的培养,如果是男孩子这么大还喝母乳,他从心理上会放弃自己的性别差异,这会导致孩子性心理发育迟缓,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如果孩子10岁了还喝母乳,势必会让孩子还依耐母亲,不能从心理上承认自己是独立的人。

3.对健康不利。2岁以后还吸吮患龋齿的几率大,同时长期吸吮,可能影响孩子的嘴型。

宝宝在小的时候,通过吮吸母乳,与妈妈有切肤之温暖,切肤之亲近,既感到安全,又感到高兴。但是建议在适合的年龄就该让孩子做适合的事情。

世界卫生大会在第五十五届上明确提出:“新生儿在出生后至2岁之间母乳喂养为最佳食物,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纯母乳喂养到宝宝6个月,6个月之后,就要添加辅食,同时辅以母乳喂养到2周岁。

断奶被称为母婴的第二次分离,分离意味着孩子有能力成长,而10岁的孩子还不断奶,就是是在阻断这种成长,希望妈妈能够重视起来。

说起十岁还吃母乳,我以前也听说过类似的事情。

那时候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姊妹比较多,收入又比较有限,能勉强吃饱肚子就算不错了,所以很多男孩子一直到七八岁还在吃母乳,有时候跟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吃,那个年代营养匮乏,母乳是不可多得的营养品,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据说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要每天喝一大碗人乳,所以慈禧太后有很多年轻貌美的“奶妈”,为的就是让自己容颜不老,青春永驻。

话说回来,现在早已不是那个物质很匮乏的时代了,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用母乳来维持,况且,母乳当中的成分是会随着孩子长大而逐渐变化的,喂养到十岁,母乳里面的营养成分也所剩无几了,真要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考虑,不如多给孩子喝点牛奶酸奶平时膳食营养均衡些比较好。

而且,十岁还喝母乳,相信不是母乳有多好喝,而是依赖心理在作怪,曾经见过孩子因为断奶而哭闹,奶奶看不下去就把自己的乳房给孙子吃的场景,长时间的不断奶,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恋母情节严重,长时间的吃母乳还会影响孩子牙齿的发育,所以断奶这件事,真的心软不得。

十岁还吃母乳,对于以前年代的人来说,可能是习以为常。我奶奶也说过类似的情况,以前年代物质匮乏,大人都吃不饱,何来小孩的辅食来喂养,一些母亲看着自己孩子饿肚子实在是心痛,会一直母乳喂孩子。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会当成爆炸性的话题来传播。

给孩子吃奶,给孩子断奶,妈妈是其中最大的主导作用,其他的都是借口。相信做过妈妈的人内心都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就喂到孩子自动不吃奶吧,只要孩子想吃,就尽力满足她,如果她再长大一点就会不想吃了。

那么为什么很多妈妈都会给孩子断奶,有一部分是自己生活、工作的原因要给孩子断奶。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身边的朋友,家人都会问,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催促妈妈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断奶,妈妈就算有小心思也会不好意思再母乳喂下去。

至于十岁还在母乳喂奶,相信还是有某些原因的吧。就算妈妈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家里人也会不同意。不过就算是有某些原因,也不要吃母乳到十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性格发育,人格发展不利。

断奶对于妈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考验,但是断奶对于妈妈和孩子都是一个重生,人总要长大的,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放手,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要因为所谓的母爱泛滥耽误孩子在正确的路上成长。

我家大宝是在13个月断奶,二宝由于我身体因素,7个月就断奶了。心理学家认为,“断奶是母婴第二次分离”,10岁了还在吃母乳,是不是分离的太晚了?

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恋母情结,而我认为这对孩子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10岁还吃母乳,妈妈是也没事情做,随时准备哺乳吗?且不论母乳还有没有,当你抱着10岁的孩子,让他吃母乳时你的心情如何呢?母乳是供给1~2岁以内的宝宝身体发育所需。10岁了,就该和大人一样吃饭,额外补充可以是牛奶或青少年奶粉。

10岁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吧?身边这类的同学应该几乎没有,大家都很健康很正常的在生活,而你每天放学回家要吃奶,中午回家也要吃奶,奶都没断,其实应该不上学,随时在家吃奶,断奶后再去上学吧!

其实这个新闻我之前看过,当时内心挺触动。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是一个人带宝宝,两个孩子断奶都是我抱着断的,他们确实也哭过闹过。但最终也都是成功离乳。

10岁了还没断奶,反应的也是家庭问题。家里的老人或老公,应该都非常溺爱且纵容孩子。老公应该也是妈宝男,这样代代相传,到了孩子这代直接成了“巨婴”。

总之,十岁孩子还在吃母乳,影响一定有的,而且会伴随其一生。希望家里人都引起重视,不要任其发展。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小的时候,很多孩子到10岁多还吃母乳,妈妈甚至跑到学校里给孩子喂奶。尤其是男孩子,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对男孩子特别宠爱有加,女孩子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些。

看一个5岁的孩子还在吃母乳,原因是有了一个弟弟,弟弟吃母乳,他也过来一起吃,一人吃一个,追求一种公平。有人问他“你这么大还吃母乳呢?”他回答说“爸爸还吃呢!”让妈妈好生尴尬。

有一个澳大利亚的母亲宣称喂女儿到10岁,并为此感到自豪,她感觉喂奶是她价值的体现,并说“如果女儿需要我,我可以去学校里面喂奶,哪怕是操场都可以。”

溥仪也是吃母乳到10岁,在回忆录中说“人奶有人味,只有在吃奶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在孩子小的时候,吃母乳可以给孩子带来营养和安全感,让孩子感到满足和幸福。但是如果一直不断奶,孩子就是那个“不断奶”的孩子,在心理上、生理上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依赖太强,会说“真是一个没断奶的孩子!”就是这个道理。

1、心理上的影响

独立性变差:因为吃母乳,会让孩子感到安全,所以一直吃母乳的孩子会特别依赖妈妈,以后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有的孩子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还有父母陪伴去应聘,这就是一种独立性不强的表现。

社交能力变差:溥仪断奶后就感受不到人性了,让他对社会交往充满了恐惧。所以很多断奶的孩子除了母亲及熟悉的家人,不敢和外人交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恋母情结严重:孩子会过分喜欢母亲,尤其是男孩子,不舍得离开母亲,甚至把母亲当作自己的恋爱对象。

2、生理上的影响

身体不健康:如果在晚上还吃奶睡觉,不刷牙,奶水中的糖分会停留在牙缝中,成为细菌的温床。糖分被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使牙齿脱矿溶解,形成龋齿。

奶水中的营养密度只适合2岁以内的孩子,对于大孩子来说,营养密度、营养元素的需求比小孩子高,如果总吃母乳,妨碍了正常进食,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

性别意识模糊:两三岁左右,孩子就有了性别意识,如果不及时断奶,任由其吃母乳,会让孩子性别意识模糊。

1、认为母乳有营养,可以给孩子增强免疫力。

2、给孩子断奶时,孩子总是抗拒,一哭二闹,让妈妈心软。

3、孩子生病时,需要安抚,妈妈心疼孩子又开始母乳。

4、因为有了第二个孩子,为了让大孩子获得心理平衡而继续喂奶。

总之,孩子很大了孩子吃奶,往往是以为是妈妈过于宽容,但是这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所以还是及时断奶比较好。

世卫组织、美国儿科学会、我国的母婴保护组织,都建议给孩子喂奶到2岁,最晚就不要超过2岁太多了。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说的是“一个十岁的男孩,一直没断奶,还在喝母乳”,听起来挺奇葩的,但却真有那么回事,这位孩子的妈妈认为孩子一直要喝母乳是表示孩子离不开自己的表现,同时也很开心,孩子对自己这么依赖。

时间长了,孩子10岁了,这位妈妈还在给孩子喂奶,中间也断过几次,可孩子没喝奶睡觉就会哭闹,有时候哭太久了还生病,这位妈妈不忍心看到孩子这样,就又给孩子喝奶了,反反复复到最后一直断不了奶,。孩子爸爸看到孩子这样非常的生气,这么大了还要喝奶,简直把妈妈当成“私有奶牛”了。更重要的是爸爸觉得孩子这么大了还没有断奶,对孩子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

首先,说下母乳的营养期,一般在孩子2岁以前,母乳的营养成分确实比其他食物要高出许多,而且母乳相对2岁以内的孩子也更容易被消化,同时还能满足宝宝的日常一定营养,但是在孩子满6个月后就要及时的给孩子添加辅食了,虽然母乳营养,但是母乳的营养不足以支撑孩子日常所需的营养,而且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利。

其次,喂母乳的时间过长,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喝母乳,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龋齿,影响孩子牙齿健康。还会造成孩子对妈妈过度的依赖,对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不利于孩子思维发育。此外,长时间的喂养母乳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做事没有主见,也不知道自己每个年龄段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独立。

最后,确实断奶是个难题,但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段就一次性断,越是心软越难戒掉。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到2岁,但大多数人都会比较早给宝宝断奶,除了有不得已的原因之外,就是担心宝宝的健康问题了。因为通常宝宝1岁以后,肠胃功能已经在逐渐加强了,辅食的添加也有了一定的适应期,这个时候,即便断了奶,宝宝的肠胃也能适应,宝宝也不会因此而挨饿,但是如果有条件的,还是可以喂养母乳到宝宝2岁的,毕竟母乳的营养是不可否认的。

宝宝断奶的季节最好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的温度适应,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宝宝不会流很多汗,因为宝宝在断奶的时候,难免会有点闹腾,这个季节对于宝宝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除了温度适宜之外,这个季节还有很多新鲜的蔬菜瓜果,能帮助宝宝补充日常所需营养,也能帮助宝宝更好的断奶。

虽然说母乳是最有营养的“口粮”,但也是仅限于两岁之前啊!十岁的娃还在吃,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喂养的关系了,可能会对孩子将来的心理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妈妈也不例外。

在国外流行“自然离乳”的育儿法则,即一直母乳喂养到孩子自己不愿意吃为止。但基本上都是二三岁就自然断奶了。到十岁还在吃母乳的很少见。我想这与宝妈平时宠溺孩子,是有一定关系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中,大多数的父母还是和孩子睡一张床,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因为这样喂养起来十分方便。但这样孩子会更习惯依恋母乳,形成一种睡觉前要吃母乳的习惯,就会让孩子很难戒掉。

很多妈妈选择在7个月以后断奶,因为这时宝宝可以开始吃辅食了。职场妈妈背奶既辛苦,又会影响产奶量。虽然这期间会经历许多磨难,也会心疼宝宝的哭闹。但断奶就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如果条件允许的,是可以一直喂养到宝宝自己不吃为止。但最好不要超过3岁。再大一点,孩子有了自己的个性和坚持,再想强行断奶,会让孩子更难接受。再说,五岁时孩子已经有清晰的性别意识,还在吃母乳,不妥吧?

至于这种十岁还在吃母乳的,爱子心切也不是这样子来的。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长,还是少点宠溺,该断则断吧。

10岁吃母乳,并不是营养上真正的需要,只是母亲或者孩子单方面、病态式的需要罢了。

首先让我想起在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吃母乳到10岁,常因此事被人耻笑。晚年,他在回忆录里解释“人奶有人味,只有在吃奶之时,才能感到人性的温暖。”

有人解读说,溥仪“十岁吃奶”并不是怪癖,而是“他精神上的寄托,对温暖生活的渴望”。

让我感觉,就像总结课文中心思想一样,不管正文内容如何,反正要强行升华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意境。

我在哺乳期时,看到一个新闻,说澳洲一位52岁母亲,仍然坚持母乳喂养6岁的女儿,称“只要女儿需要,她愿意到学校的操场给她喂奶。”

我也是妈妈,认定且坚持母乳喂养,但若看到3岁+的孩子还在吃母乳,仍旧觉得不合适。

世卫组织建议喂到2岁前后,在6月龄后,母乳已满足不了婴儿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加补辅食。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婴幼儿6月龄前,纯母乳喂养,之后加辅食时持续母乳喂养,最好能到2岁。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最好喂到2岁。

很多国家倡导鼓励母乳喂养,但还没听说过哪个国家鼓励妈妈哺乳到孩子3岁以后。

当然,母亲有权决定给自己的孩子母乳喂养到几岁,哪怕把自己当做一头行走的乳牛,也是她的自由,只是,对于孩子未必有失公平。

我一远房男性长辈,吃母乳到8岁。

他自幼家境贫困,家中唯一男孩,家人十分宠溺。如今60好几,依然脾气暴躁、一点就着,稍有不顺就骂骂裂裂,和父亲如敌,和母亲又如恋人。

人类恋母是天性,但若太过,尤其是母子之间,易造成儿子心态畸形,患上严重的恋母综合症,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来日常生活。

而这又往往是母亲过度的溺爱孩子导致,成为“情感上永远长不大的男孩子”,这比“妈宝男”更要恐怖,即让女性最怕,也最难相处。

孩子两岁前后,开始有性别意识,能够分清性别,父母有责任为孩子建立并强化身体隐私的意识,进行性教育启蒙。

从心理卫生角度,我认为无论男宝女宝,3岁时应该完成母乳戒断;6-13岁其间,必须完成:情感断乳期”要及时培养孩子独立性。

母亲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被孩子哭闹钳制,不要亲手用“爱”的名义“害”了孩子。

看到这话题,实在大跌眼镜,这不是爱孩子,是在害孩子。

曾经看到有关末代皇帝溥仪一本书,溥仪吃乳母的奶,吃到10岁,他曾说到“人奶有人味,只有在吃奶之时,才能感到人性的温暖。”

为什么?有人解读,溥仪只有通过吃奶才能得到精神安慰,完全是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对温暖生活的渴望追求。

世界卫生大会在第五十五届上明确提出:“新生儿在出生后至2岁之间母乳喂养为最佳食物,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喂奶到2岁以上就可以考虑断奶,上幼儿园之前要断奶了。

太晚断奶,10岁还喝母乳对孩子的影响

2.影响孩子的独立和自信

会让孩子还依耐母亲,心理上不承认自己是独立的人,遇事可能容易退缩,没自信,以后自我成长的社交上面都可能碰到问题。

2.不利于孩子健康

孩子3岁以后就有了性别意识,如果长期喝母乳,孩子对“性”意识的培养无法好好建立,导致孩子性心理发育迟缓,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后长大容易成妈宝男。

孩子生出来之后,到了一定的时候,妈妈也要学会“断奶”,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别把自己当做一头行走的乳牛,对彼此都没好处。

宝宝上幼儿园后经常爱生病,怎样才能增强抵抗力呢

儿童时期,孩子的抵抗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进入幼儿园后,人群变得复杂,会有各种各样的病菌出现,生病时难免的,而且生病也并不是全害的事情,每生一次病,孩子的抵抗力就会提高一截,所以在孩子生病时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从容应对。

都说孩子生病时因为抵抗力差,那么抵抗力差又有那些原因呢?总的来说就是两点,一是先天的抵抗力差,二就是后天缺乏营养或部分微量元素。

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要有超前意识,那就是优生优育。现在的孕婴管理还算是比较规范的,孕前体检、孕中检查、宝宝接种,这一系列的措施还算是比较完善,很多家长有抽烟、酗酒的习惯,这可能就会对宝宝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很多夫妻在打算要孩子时会提前戒酒戒烟,就是为了能够调整好状态、身体,为宝宝的到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孕中的检查和营养的摄入也是影响宝宝先天抵抗力的一个因素。很多孕妇会有各种的怀孕反应,呕吐、恶心、反胃等等,这样的情况对于胎儿的成长是很不利的,缺乏营养的提供自然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很难孕育一个健康、抵抗力强的宝宝。因此孕妇在孕期内应加大营养的摄入,可适当补充一下营养品,但必须要征得医生同意,避免药物对胎儿有所影响。

先天的影响条件都考虑到了,还得注意宝宝后天的抵抗力提高。

首先就是要让宝宝吃饱饭。吃饱了饭才有力气,才有和病菌做斗争的基础。这里的饭不是零食、油炸食品,是主食,如馒头、米饭、面条等。而且在吃饱的基础上还要力争吃好,营养搭配、荤素搭配,尽量让孩子在日常的饮食中就摄取到足够的各种元素。

还有就是让宝宝喝上水。水是生命之源,水在人体中占到大约70%左右,在儿童身体的比重更大,因此要宝宝喝上水异常重要。很多宝宝在幼儿园只顾着玩,老师如果跟不上喂水,宝宝就会缺水,缺水容易引起炎症,继而引发感冒、发烧等多种病症。

在日常饮食用水之外还可给宝宝服用营养药品补充身体所需元素。

很多人会说加强宝宝的锻炼。其实,宝宝正处于身体发育期,锻炼对于其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相反如果强度过大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

宝宝入园生病是常有的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很多家长争抢着把孩子往省级、市级等优秀幼儿园里送,这种心理也很理解。如果可以多花些时间陪伴、照顾孩子,那不仅对孩子抵抗力的增强有所帮助,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婆婆提出:宝宝一岁后跟她回老家,我该同意吗

个人认为不要同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应该哺乳到24个月。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添加辅食,1岁以内还应该以奶为主,每天要在保证700-800毫升奶量。这段时间内的辅食应少量,主要是提高宝宝的兴趣,给宝宝尝尝鲜,练习他的咀嚼能力,不要强迫宝宝吃,这样日后只会给宝宝吃饭带来困扰。

1岁后2岁前奶量也应保持在500毫升。母乳是婴儿成长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它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因此添加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才是最好的。此时宝宝跟奶奶回老家,想必再也不能吃母乳。而且,父母不在身边,很多老人家节省,就连奶粉都不给宝宝吃了,会对他们后续的身体成长不利。

宝宝三岁前母亲的陪伴很重要。爷爷奶奶再如何疼爱孩子,都与自己的父母不一样。

其实,宝宝在两三个月时,就能通过妈妈的气味来感知妈妈与别人的不同。四五个月时,宝宝会开始认生,因此经常在离开妈妈离开熟悉的环境后,会对生人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从而哭闹。宝宝虽然对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需要安全感和妈妈的保护。

从胎儿时期起,宝宝就与妈妈有着一种天然的依赖关系。加上出生后一直吃母乳,对妈妈就有了更多的依恋,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世界除了妈妈,他们谁都可以放弃。只要看到妈妈,他们就会觉得安心,无时不刻地想着依赖妈妈。

3岁前妈妈还是尽可能地在孩子身边照顾她,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产假过后,妈妈上班,因此需要做好母子分离的准备。要想办法让他们明白这只是短暂的分离。下班后妈妈要多抱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妈妈在乎他们关爱他们。

如果一岁后过后就贸然与妈妈长期分离,容易让宝宝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对日后性格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使得宝宝与妈妈的感情疏离。

老人带的娃为啥普遍「接地气」

现如今,年轻夫妻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没办法,年轻夫妻们需要努力工作,努力挣钱,这也导致了很多年轻夫妻没有太多时间或精力带娃,带娃这件事只能落到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头上。可老人带娃普遍接地气,原因是:

一、老年人比较节俭,因为他们生活的那个时经济水平比较低,即便是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他们依然保留着比较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们认为不该花的钱不要花,把钱花在刀刃上。

时尚的童装确实好看,但它是真不舒服、不方便,而且价格也比较贵,老年人认为这些衣服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他们一般不会选择给孩子们穿这些花里胡哨的衣服。

那些裙摆很大的公主裙,蓬蓬的很漂亮,但“蓬”意味着布料很硬,扎人。一两岁的小娃娃也不会自己撩裙子,整个裙摆在地上摩擦,孩子又处在对什么都好奇到处摸索的阶段,半天就脏兮兮的了。老年人觉得这些花里胡哨的衣服穿起来太麻烦,而且很容易就被孩子们弄脏,所以就不会选择给他们穿。

而且衣服上的各种装饰物很容易掉下来,孩子又会把它们放嘴巴咬,实在是太不安全了。大棉袄、二棉裤,丑是丑了点,看着就暖洋洋的,农村比较冷,还是适合这种“接地气”的!

二、老人带孩子的经验十分充足。

“走过的路,比你吃的盐都多”,这句话也许是被夸大,但是不难看出其中的道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位老人的涉世经验,足够我们学习一生。

已经将子女抚养长大的老人,再抚养孙子孙女的时候,十足的经验会让他们更加轻松容易,同时也还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莫大好处。

三、孩子顽皮,但是老人的耐心更多。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成年人因为各种压力,也许在对待孩子方面没有多少耐心。哪怕孩子犯一点错,都可能挑动成年人神经,甚至脾气暴躁的家长还会因此动手。但是老人们一定不会,经历过世事沧桑的他们已经看透了很多。

经历过岁月洗礼后,孩子的顽皮会让他们更加充实。他们乐得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一来孩子的家长放心,也有助于老人的健康。

四、包容心远远大于孩子的错误人无完人,孩子犯错也是是有发生。

有的孩子只要犯错误,就会受到家长的呵责,长久以来,孩子就会神经紧张。但是跟随奶奶姥姥长大的孩子不一样,老人对孩子的包容十分多。等到孩子知晓姥姥奶奶不容易后,就会更加懂事孝顺。老人的鼓励和陪伴,都将会成为孩子进步路上的推波助力。

当然了,大人尽量别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把握好度,才能对老人和孩子有双向以及好的影响。如果老人年纪大了,一定不要将幼小的孩子托付给老人,否则出了事故可就后悔莫及。

孩子到底是婆婆带,还是自己带好

我结婚后生小孩,坐月子是婆婆伺的,出完月子就是我自己带的,我是身兼数职呀。

那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自己做饭,喂奶,洗尿片,那时候很少用尿不湿的,太贵,用不起,老公回来还要给他把饭做好,我自己没法出去买菜,都是我娘家妈,隔几天给我送一次蔬菜,孩子睡着了,还编织一会儿毛衣,现在想想自己还挺能干的,自己的统筹安排能力太强了。

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我一个人顶他们三个,他们还请月嫂呢,我全是自己扛下来的的,我一个外甥家生孩子以后,给孩子洗个澡都得三个人洗,外甥媳妇负责指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感谢悟空邀请,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也是个宝妈,孩子现在已经四岁半了。根据我的亲身经历谈几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新手妈妈们来说,宝宝的出生既是上天的恩赐也是一项挑战。有了宝宝后,我的生活里就全是这个小家伙了,看过很多的育儿书籍后,我坚定了母乳喂养他到两周岁的想法,并且决定了亲自带他到断奶以后。我的这个决定给我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经济压力变大,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有孩子前两个人挣钱两个人花,有孩子后一个人挣钱三个人花。有人可能会说,小孩子花不了多少钱,矫情的人才在孩子身上花冤枉钱。我严重怀疑有这种思想的人是后妈或者还是旧社会的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小孩子的衣服、鞋子、洗护用品、早教用品、出行用品等等七七八八加起来根本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孩子抵抗力弱、皮肤娇弱,用的东西根本不能是从市场上淘来的。所以,委屈不了孩子,只能从大人身上克扣了。当妈前潮的不得了,当妈后买个润唇膏都要考虑再三,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所以,如果你决定自己带小孩,要衡量好经济上的压力。

其次,家庭矛盾日益凸显,很容易产后抑郁。

婚后因为育儿问题引发的婆媳大战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产后因为孩子的养育方法跟婆婆发生过不少矛盾,也因为公婆嫌弃我不出去工作而发生过不快,那种不被理解的感觉使我轻度抑郁过。后来就跟公婆分开住了,自己摸索着一步步带大了孩子,其中的艰辛不是一句话能描绘的,当然跟婆婆的关系也没有从前那么好了。所以,如果你决定自己带小孩,要忍受全职妈妈的辛苦和不被尊重理解的滋味。

最后是你自身发展的问题,就像你说的怕与社会脱节时间久了,没了工作的勇气,人会变得懒散。这一点是肯定的,好几年不工作,加上年龄也大了,找份工作不容易。

以上就是全职带孩子给我生活带来的不好的影响,那么就没有好的一面吗?

当然有,如果再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选择亲自带娃,陪他长大,孩子长大的每一个瞬间都会让我感动。这份当妈的工作让我全心投入,并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看着孩子跟你亲近,在你的教导下变得越来越好,我觉得前几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作为母亲我给了他最需要的陪伴,帮他树立了良好的品性,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

我给你的建议是:孩子还小,离不开妈妈的陪伴,不要让他做留守儿童,那样会对他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或许等孩子两岁以后断奶了,你可以找一份不用上夜班的工作。孩子小的那几年都不容易,挺挺就过去了,希望宝妈加油!

于情于理断奶之后应该由婆婆来带,妈妈的任务就是出去干活或挣钱养家,奶奶带孙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婆婆年轻时辛苦过了,这个时候该到她抱孙子在家享福的,再说老人家带小孩有经验,妈妈未必比她带的好。

六个月之前喂奶期间由妈妈带,小孩饿了方便喂食。

当然了,有些婆婆年龄不大很能干活,不愿意带孙子,又或者没有老人家。做妈妈的自己带孩子,比请人带来的放心。

对于你的这个问题,我们曾经也遇到过,当时,孩子只有三个月,但是老婆的假期只有三个月,所以就一狠心把孩子放在老家了。尽管平时也回去,但回去的时候孩子还是愿意和奶奶睡,我们也没有太在意。3岁多孩子接来后,我们才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是孩子没有安全感。实际上当时每一次回去,孩子不愿意和我们谁,我们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但只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么深,以为孩子和奶奶睡惯了,没有多想。现在才发现,儿子现在都9岁了,每天晚上还是会赖在我们房间不走,让我们一个人去陪他。而且睡觉的时候总是紧贴着墙,要用枕头衣服放在四周,把自己紧紧围住,还要抱一个枕头。你不让他这样做,他就不睡觉。而且睡觉不能深睡,稍微有一点响动就会醒。

二是孩子对我们的感情不深。孩子经常问什么时候回家去,老婆总是给他说,这就是你的家,然后儿子就说,他想奶奶了。每一次我回家,他都要回去,而且一旦回去就不愿再来。老远看到爷爷奶奶就会飞跑过去,抱住爷爷奶奶不放。小时候还会经常藏起来,让我们找半天,并且提到回城,就会哭。现在虽然不会再藏,再哭,但走的时候总是会问什么适合可以回去。老家的饭很简单,但不管吃什么饭量都很大,但在城里就经常挑食,饭量也小。不管我们说什么,只要一提到爷爷奶奶,他就会问什么时候可以会老家去。小时候我们一凶他他就会喊,要回奶奶家。

三是孩子养成了许多毛病。爷爷奶奶很爱孩子,孩子一回去,全家都得以他为中心。看电视要看动画片,谁都不能换台,而且一直看不能说,说了就哭闹。有时候看电视入迷了不吃饭,奶奶还给喂饭,饭热了还要用凉水弄凉,吃饭还有剩饭、挑吃等问题。看到家里有人来就会人来疯,故意捣乱。放东西从来不知道收拾,皮球玩到哪儿就扔到哪儿,书在哪儿看了就放到哪儿,从来不知道收拾。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疼爱孩子,孩子想怎么就怎么,但是每次回到城里都要裁毛病,很累,孩子也很不高兴,说为什么在家里(老家)就可以那样,在你们这儿(他经常说你们这儿)为什么就不行,经常说我们不喜欢他,说不如回老家去。

四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上幼儿园的时候,作业都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爷爷奶奶从来不说。而且非做不可的作业也是留到最后才做,做作业不认真,潦潦草草,根本不上心。给教东西也不上心,说十遍二十遍都记不住。现在我回城,妈妈总是给我说,孩子记不住就算了,别吓唬孩子,万一吓唬紧了怎么怎么的。说以前在家里谁要说的紧了就撒泼打滚等等。现在许多坏习惯已经养成,我们觉得裁毛病非常困难,有些说很多遍也不起作用,比如作业,我们看着写,就工整,不看就潦草,一直都如此,很无奈。

当然,我不是说父母不爱孩子,但是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隔代亲,总怕孙子孙女不高兴。有的原则性的事情,到了老人那也被放弃,还不许其他人说。老一辈人的观念和我们的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他们认为他们是对的,要辨理又惹他们不高兴,不辨吧,许多确实是错的。老人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行,其他的都随着孩子的兴致来,实际上给孩子养了许多毛病。

所以,如果想办法能解决的话,我还是建议你尽量自己管孩子。这样的话,累是累点,但是有许多的好处:一是孩子从小和你在一切,和你们很亲近,不会有生疏感。在一个孩子的感觉很敏感,不会感到好像父母不爱他,也不会有不安全感。再就是,自己带孩子,你的观点能跟的上这个时代,知道有时候不能向孩子妥协,就不会给孩子养成一些毛病,免得以后要纠正很麻烦。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如果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我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

自己带娃好,还是婆婆带娃孩好?我个人认为:3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形成关键期,也是处理亲子关系的关键期,最好还是要自己带。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收入虽然减少了,但陪伴孩子成长这三年,却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我们平时少买些衣服,吃穿用的经济实惠一些,这样经济上就可以克服了,而对于孩子来说一旦孩子定型,以后沟通会很困难。为了孩子的将来,前三年尽量自己带孩子吧!

二:从小被奶奶带的孩子心灵上没有妈妈带的完整,他会产生自卑感等等,心理上和妈妈带的完全不一样!

孩子自己带比给老人带要好,一般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只会一味的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行,再不就呵斥、吓唬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习惯的养成都不好。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边带孩子边搞一些副业,自己累点也是为了孩子。

三:孩子自己带最好,婆婆以前教育我们这一代无论怎么优秀,但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不行了,她们只知道一昧溺爱孩子。

作为妈妈为了孩子多吃点苦应该无所谓,最起码能与孩子勾通,能从孩子身上发现优点与缺点,以便教育孩子,从而挖掘孩子身上的潜能,改正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孩子将正常成长。因为父母带孩子总是隔辈亲,会特别溺爱孩子,并且孩子的早教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父母的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若是开始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得不偿失了。

谢谢你的邀请!如果你工作很忙,不能在家带孩子,婆婆身体又不错还能帮你带孩子,那你就让婆婆带,总比雇保姆强,你好安心去工作。

您好,首先为您能体谅你的丈夫赚钱难,您就是好样的。然而,作为看客的我还是觉得孩子自己带比较好。

二宝一个三岁半,可以送到幼儿园,如果经济一般,公立幼儿园比较缓和经济状况。一般情况下,公立幼儿园比私立幼儿园便宜。(我这是乡下,所以公立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的一半钱。)一个送幼儿园,一个还有一年也可以送幼儿园,那么多年都熬过来了,相信您能再忙活一年。

然后,我个人认为,每个家庭里各个成员之间的角色要分明。父母就是父母,父母负责带养孩子。因为那是自己生养的,所以,养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应该自己负担着。而奶奶已经是隔辈了,相信您看过许多隔辈养育孩子之间的纷争,所以,我还是觉得父母自己带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亲昵。

您希望出门工作这一点,也许是觉得自己手上的钱不是自己赚的多,周围的人、网络世界都让您的心忽上忽下。因为全职妈妈的辛酸苦辣不被认同,最终导致悲催收场。其实,您大可先平静自己的心,尽量少去听、看负面情绪的事。(负面情绪更容易滋长,看得多了自己也害怕也觉得我会不会那样,负面的东西感染力特强。)

然后,您可以网上看看别人如何养育宝贝,这样的,既能培养优秀宝贝也能把自己担心的心转移了注意力。孩子好大人放心,两全其美。

最后,祝福您,辛苦的全职妈妈。

首先提出问题的人提出了一个娇情的问题!各家情况不同选择自然不同。

富有的婆婆,穷困的婆婆,生病的婆婆,健康的婆婆等等的婆婆,所以不能说“孩子"谁带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老人和自己谁带宝宝好?生活起居老人比较好,教育这块自己承担比较好。

因为隔代亲原因,老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溺爱的现象,不舍得严管,自己若是对孩子管严了,老人又舍不得,难免相互形成对立,一个打一个护到老不上路,这样孩子很容易任性,对个性品格的形成不利。

在这个方面,我有两个例子可以分享给大家。

【例一】:邻居A。爸爸妈妈在外地做生意,宝宝一生下来就是姥姥带的,一直带到幼儿园,该到入学的年龄后爸爸妈妈带走了。

【例二】:邻居B。爸爸妈妈开了一个小厂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宝宝生下来就由奶奶全程陪护,从饮食起居到教育奶奶全包,父母只管拿钱就行,孩子现在上大班,奶奶是带着孙子早出晚归,奔波穿梭在城市各个早教和兴趣班里,奶奶自己的叙述是孙子肯学愿意学。

两个例子,两对父母,工作都很忙,都不能全身心的顾及到孩子,但第一例父母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拎得很清,该自己承担的,那怕再苦再累,该担起的那份责任绝不含糊。

第二例,我们不做对错评判,老人对孩子的付出无可挑剔,但愿也能像第一例那样,到孩子入学后把该担负的教育孩子的责任,自己担负起来才好。

自己带娃好还是婆婆带娃好,你通过自己体验已有了答案。但是另一方面,婆婆帮你带娃你才有空去工作,如果从孩子出生就自己带的话,必定上不了班,这也应该是考虑在内的一个因素。

而婆婆带娃到底有哪些问题呢?我也说说我的经历。我宝宝半岁的时候产假结束,需要上班了,而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我希望婆婆到工作的地方帮忙带娃,而婆婆则希望把孩子留在老家给她带,我上我的班。我不能接受宝宝离开我的身边,在我的坚持下,婆婆是到我们身边帮忙带孩子。

但是半岁婆婆就给孩子喂米饭,并一直念叨不要买奶粉,戒奶喂米饭就行了。这是一个矛盾。

然后是我给宝宝买一些图画书,童谣什么的,婆婆看到就念叨,这么小的孩子能懂吗?买这浪费钱。

再一个是白天婆婆带宝宝,晚上我下班陪宝宝玩,到第二天早上我出门上班的时候宝宝醒了就想让我抱,婆婆想抱她也不要,黏在我身上。这时候婆婆就会戳宝宝脸蛋说,带你这么久也没用,还是你妈亲,白眼狼。

最后是婆婆出来带两个月,天天唉声叹气说要回家,搞得我工作也不安心,生活也不顺心,总之各种闹心,最后还是让她回老家去了。家里侄子侄女也是婆婆带大的,基本上每天就是吃饭,吃零食,看电视能看一天,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夫妻双职工需要婆婆帮忙带小孩的,那就白天婆婆带,晚上一定要花时间陪孩子,千万别偷懒,把孩子全权交给老人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