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儿童总打人、咬人,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该如何引导

admin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打架行为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儿童总打人、咬人,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该如何引导-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幼儿园宝宝咬人对策

一、要说“不”,但要好好说

当孩子举动可能发生伤害时,应该直接明了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咬人或打人会让别人受伤。

宝妈要注意态度,不可以孩子一犯错就吼,可能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了,就稀里糊涂地挨了骂。

二、帮助孩子发泄不满

家长一定要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能冷漠对待,你的无视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具攻击性。

在孩子焦躁想袭击他人时,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意处置,还可以教他用力跺脚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或告诉孩子要是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旁寻求帮助。

三、别让孩子从攻击中得到好处

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利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心理特性。

然而一旦他从这类举动中得到了好处,尝到了甜头,那他就可能把袭击别人和获得好处联络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袭击的动作和人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四、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家庭成员间相互争吵甚至打架,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大人们解决纷争一定要避开孩子。

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家长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

儿童总打人、咬人,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该如何引导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同龄的小朋友,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发现骂孩子的脾气好像有些差,有些孩子无缘无故就动手推人、打人,有些孩子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动手打人或者咬人。

很多家长都比较苦恼,但说了几次孩子又不听,那是不是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好呢?

孩子频繁出现“攻击性行为”家长不能“视而不见”

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说法,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打人、咬人、推人等身体上的攻击性行为和骂人等心理上的攻击性行为。

在心理学的领域中认为孩子3-6岁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并将这个时期称之为“潮湿的水泥期”,意为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就像潮湿的水泥一样很容易被塑造成各种形状。

因此,当3-6岁的孩子频繁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视而不见”或者“说两句”就完了,而是要引导孩子改正这种习惯。

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1、家长明确“不支持”的态度并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出自于天生的反应和模仿,比如看到喜欢的玩具后不加思考就直接拿、模仿看到的大人或动画片中的人物骂人或打人,这是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正在做“错事”。

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时,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阻止孩子继续打人,并且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孩子解释的过程中,家长就可以知道孩子为什么要打人、咬人?之后才能进一步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处理。

2、教孩子如何社交

有些孩子解释打人的原因时会说:“我就是想跟他玩。”

这说明孩子有社交的需求,想要吸引别人的关注,但却用错了方法。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你打疼了别人,别人就不想和你玩了。”让孩子知道这种方式不对。

然后教孩子正确的方式,比如拿一个双人玩具问小朋友:“要不要一起玩?”、或者直接问他:“想不想和我一起玩?”

3、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

有些孩子解释打人的原因时会说:“……我很生气!”

这说明孩子当时处于一种负面情绪中,这种情绪可能是生气、委屈、愤怒……

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情绪,或者一时着急就用攻击性行为发泄了情绪,这时家长需要先认可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如何表达情绪。

比如:

“我知道你很着急,但是打人也解决不了问题,你应该告诉小朋友我想试一试这个玩具。”

通常经历一次两次这种冲动后,孩子可能还是会有冲动的时候,家长需要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一遍一遍的教孩子。

4、引导孩子思考和反省自己攻击性的行为

最后,每次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应该让孩子思考和反省自己的错误和应该怎样做,处理完上面的3个步骤之后,就让孩子一个人反省一下。

陪着孩子安安静静的坐一会,让他想一想有没有比打人更好的解决方法。

家长也可以在陪孩子玩游戏、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各种“攻击性行为”是不对的。

如何教育爱打人的孩子

问题一:孩子爱打人应该怎么教育发布日期:2012-09-17当孩子打人时,有的父母虽然也对孩子说:“别打人”。但是态度不坚决,而且没有立即去拉开他;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虽然父母口头有禁令,但却没有真正制止他,于是仍会继续打下去,久而久之,将形成坏的行为习惯;有的父母在孩子打人时,也确实把孩子拉开了,但却不做任何的批评教育,最后不了了之,这就没有让孩子感觉到打人是不好的行为;有的父母虽进行了说服教育,却采用了商量的口吻:“宝宝,咱别再打人家了好吗?”让孩子感觉到似乎他掌握着是否服从大人教育的主动权,于是以后还会继续打下去;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是明贬暗褒,嘴上说:“我家小强太爱打人了,和他一样大的小孩谁都打不过他,说他他也不听,其叫人没办法。”睑上却流露出得意之色,孩子最会察言观色了,他会因此感觉到自己很“英雄”,小朋友打不过,妈妈也没了办法,于是就会继续打人;有的父母在互相开玩笑时,会叫孩子:“宝宝,去打你妈(爸)。”这种玩笑是使孩子爱打人的开端;还有的父母则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当发现孩子打人时,就把孩于叫过来也狠狠地打一顿,这种方法实质上强化了孩子打人的意识。父母应该绝对禁止孩子有打人行为,特别是在孩子第一次打人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严格教育孩子。否则,形成坏习惯后会严重阻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问题二:怎样教育爱打人的孩子呢周末儿科诊所接待了齐齐妈妈,齐齐已经2岁多了,只要不高兴或者他的要求没有满足,就举手打人。有的时候奶奶在旁边还笑,这个孩子以后不会受欺负。于是宝宝就更来劲了。齐齐妈妈烦恼,求助专家,该如何教育爱大人的宝宝呢?家庭教育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呢?专家这样解答如下。育儿专家解答:宝宝学会打人,责任在大人。因为宝宝自出生以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时时、处处在学习,通过他们的感知器官不断的观察成人,向成人学习,来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家庭是他学习的第一课堂,宝宝的学习方式是模仿,而家庭成员就是他模仿的对象。当孩子看到家中的人有这种动作,或者其他人有这种动作,不管是真的打人还是家中人逗着玩,孩子并不理解,就会学着打人。宝宝的第一个打人的动作发生后,如果家长不去制止,宝宝本人并不好还是坏,下次他还会重复这个动作。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动作好玩,或是被打后大叫,实际上都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经过多次重复,这种行为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你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做:首先家庭的认识要一致,就是必须纠正这个坏习惯,否则会助长宝宝以势凌人、霸道的恶习。宝宝打人后不要理他,冷淡他。待宝宝冷静下来后再告诉他:妈妈因为他打人很不高兴,你打了别人,别人是很痛的。此外,如果宝宝仍不听从,就要采取惩罚的手段。例如,不允许他去他喜爱的一次游玩或不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明确地告诉他,就是因为打人,妈妈才这样做的。告诉他,如果他一个星期不打人,就带他出去玩。

问题三:教师如何对待爱打架的孩子可是不到多长时间又开始打人了,令老师很气愤也很头疼。孩子出现如此举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细细思考,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和家庭教育有关。

经了解,有好多孩子的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照顾。老人的教育观念错误的认为打别人是好事,长大了不吃亏!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老人不但没有制止反而大大的鼓励与赞美,让孩子错误的认为打人是很快乐的事,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打人事件,听之任之,不以为然,渐渐地让孩子养成爱打人的坏毛病。

二、和孩子的性格有关。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内性,不爱言语,一人独处,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动,性格外性,大方且话多,一会弄这一会弄那,一刻也不停歇。所以在某些场合,自己就是静不下来,喜欢捉弄自己的同伴,视那为一种玩乐,从中得到快乐,殊不知,那是一种攻击行为,让别人疏远自己。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的专横,认为不管在哪里,所有的玩具就是我自己的,别人是无权玩的。所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一有小伙伴玩时,就会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致使攻击行为的发生。

三、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其实也不是多么有意识的去侵犯别人。而是年龄小,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自己的小脑袋里,还没有形成是非概念,而是处于一种初探的阶段,甚至于好奇占领上方,短暂的快乐为目的。有的时候,孩子打人自己也含糊不清,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只是觉得好奇、好玩而已。孩子年龄小,控制力差,有的时候自己把握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无意识的就去攻击别人了。而有的孩子年龄小,但是模仿力特别的强,当看到大人或者哥哥姐姐发生矛盾时,用武力解决了问题。所以就学着他们的样子,学会了使用攻击性行为。

四、和教师的教育有关。

有的老师,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只有愤怒和呵斥,而没有从根本上教育孩子,只是采取很极端的方式,狠狠地骂一顿孩子,甚至于连打带骂,让孩子在痛哭的同时,心里充满了愤怒,但对于老师无可奈何,只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心中的怒火在同伴身上发泄。致使攻击性行为的第二次发生。这样恶性循环,不但没有制止打人事件的发生,而且使得打人行为愈演愈烈。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教给家长好的教育方法。

在家中要请家长注意对孩子的攻击行为作出正确及时的引导与矫正。首先,家长要作好表率,端正教育观念,尽量要幼儿感受到父母做事时会替他人着想。其次,在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要及时制止,讲明道理,要幼儿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感受。最后,家长要对幼儿的改良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2、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还经常讲一些即兴编成的故事,常有人物纠纷的情节,有时干脆就把静仪攻击同伴情形换个名字再现在故事当中,然后我就让孩子们共同分析谁对谁错,提问:攻击他人对吗?如果你被别人欺负,会有什么感受呢?每次都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当然静仪也不例外。往往在故事的结尾我都要不失时机的加上几句,知道欺负别人不对,有错就改也是好孩子之类的鼓励话语。

3、家园共育共同改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很好的利用家长接送孩子和家长开放日的时机,与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做到家园共同努力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宋柯龙变的不欺负别人,心中有他人了,尤其爱劳动,帮助他人。偶尔还会在班里担任小班长的角色。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四:孩子打人该怎么教育?小朋友的交往中,打打闹闹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有两种典型的现象,一种是,家长过于敏感和紧张,不能容忍孩子的任何冲突,往往把孩子原本正常的行为演变成家长之间的“较劲”,影响了孩子的正常交往;另一种是,确实存在攻击性比较强的孩子,和小伙伴发生冲突时,习惯用打人、咬人等方式来解决;也有的孩子太容易情绪化,不够宽容,在正常的磕磕碰碰时就大发脾气、用暴力表达情绪。针对这两者现象,我们分别解读如下

1、首先解读一些正常的“打人”现象:

(1)3岁以前的孩子“打人”,往往不是故意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往往更习惯用肢体语言。比如想和别人打招呼,或者想引起对方注意,就会“打人”。遇到这种情况,“打人”孩子的妈妈不用担心,“被打”一方的家长也请持宽容的态度。当孩子语言能力逐渐提高,肢体语言的动作就会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宝宝“打人”后,家长不要有过于强烈的反应,如果孩子看到“打人”很有“效果”,反而会强化这个做法。在孩子“打人”后不用批评孩子,把孩子抱离,用语言引导孩子,“宝宝那样做是不是想说......”

(2)别太在意孩子之间的肢体动作

孩子的精力非常旺盛,尤其是男孩子,而现在的都市生活往往把孩子局限于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一呆就是一天,孩子的精力无处释放。很多孩子遇到一起时,喜欢打打闹闹搞成一团,这其实是天性的一种释放,是孩子游戏的一种,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小动物在一起嬉戏打闹;可是却总有一些家长看不得这样得现象,生怕磕着碰着受伤了,就会制止孩子。家长们往往更喜欢安静听话的孩子,却把那些力量型的、动作相对“野性”一些的孩子定性为“爱打人”的孩子。这样是很不妥的。在孩子的交往中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和小冲突,往往并不是问题,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经历。

2、分析孩子爱打人的两种原因

平时在孩子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确实有些孩子的攻击性比较强,情绪容易冲动,不习惯用语言表达感受,稍有不满就动手。这样的孩子,往往因为爱打人,在集体生活中不被其他孩子接受,显得不合群。妈妈们会很着急,改变这样的局面。那么,就要先从父母身上、从家庭环境中寻找问题的起因。

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如果孩子的父母情绪容易冲动、父母之间存在暴力冲突;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如果遇到孩子出现问题,习惯于打孩子、用暴力解决,而不是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就会从中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如果家庭缺少温暖,或者父母太忙而忽略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缺少爱的孩子,往往会发展为两种倾向,一种是封闭自己内在的需要,表面上显得乖巧听话;还有一种就是富于攻击性,用暴力去保护自己

对于爱打人的孩子,千万不能以暴制暴,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多和孩子交流,当孩子感受到被爱之后,内心的安全感逐渐增加,慢慢地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亲社会的一面。此外,对于爱打人的孩子,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惹事,就减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这样也是非常不妥的。爱打人的孩子更需要多参加集体活动,需要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正确的社会交往方法。

问题五:孩子爱打人怎么教育你好,孩子两岁爱打人的话是需要慢慢来进行引导教育的,让孩子多沟通,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讲道理,

问题六:面对总爱动手打人的孩子该怎么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里状态,要有的放矢。比如孩子做错事时,你要耐心,细致的分析他错在哪里,然后引导他怎样做才正确。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不要一味的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

采纳哦

问题七:对爱打人的娃娃应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导读】宝宝爱打人,这一习惯让许多的妈妈们都感到很纠结,应该如何来帮助孩子们改正呢?其实说容易也容易,这就要看家长们是否掌握住方法了没有,以下就来针对不同的小朋友习惯来做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吧!

网友顺儿妈: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

我支招: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网友亮亮妈: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

我支招: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网友飞儿妈:我的儿子3岁多了,经常打人、咬人,与小朋友玩时特别爱争抢玩具,一不注意就打小朋友或咬人家,和我们在一起也喜欢动手打人,批评他,他也懂,也承认错误,保证不打人,可要不了几天就又忘了,实在叫人头痛。我该怎么办?

我支招: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网友菁菁妈: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我支招: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

问题八:7岁爱打人的孩子怎么教育搞清楚他为什么打人,如果别人欺负她,就好好教育他怎么和别人相处,解决冲突。如果他欺负别人就要好好管教。

问题九:如何教育爱打架的孩子?昨天整整一下午的时间都在解决侄儿在学校打架的问题,唉~~真是头疼!!

侄儿的学校我已经不是一次的光顾了,对于他的学习生活,做为姑姑的我感觉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不能把他这种好斗,好胜,好战的脾气改掉,动不动就打架,而且事后他从不强调理由,总是认为:打就打了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结果最后麻烦的事儿还得家长去解决.而他的妈妈(嫂子)自认为能力不行,管不了自己的儿子,所以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而他的父亲(哥哥)只要一听到他在外面打架,回家就是一顿棒揍,根本不去解决孩子思想上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做为孩子的父母不但身教还要言教.对任何一种事情,只要你把道理讲明白了,孩子都能理解接受并遵照执行.对于老师也是如此,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了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昨天一个付校长给他的处理就是:停学一周,回家反醒.对于这个决定我不敢苟同,但为了配合学校的工作,我还是遵照执行了,因为我也是教师,我理解做教育工作的难,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架,对学校是造成了不良影响,可停学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吗?而且付校长当时说了好多不应该说的话,我觉得做为教育管理者有失身份.不过,我的孩子错了,错了就应该接受教育接受处理.可我现在头疼的是:停学一周倒是可以,可落下的课怎么办?孩子昨天已经诚恳的承认了错误,上课时由于和一个同学发生了误会,俩人打起来了,难道课堂上的教师没有一点责任?最起码,她讲课的方式应该改变一下了,由于她的讲课形式不吸引同学才使整个班级纪律乱套,才使他们由说话变成了打架,难道不是?付校当时这样说的:家长不是有钱吗?落下的课请家教补上……在我看来,他说这样的话根本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其实找家长到学校不也是要解决他打架,或是解决他思想上的根本问题吗?既然教师都这样冲动,孩子哪能遇事不冲动?生气,不写了

问题十:小孩喜欢打人怎么教育小孩喜欢打人这一点很不好啊。建议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人这件事的错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被打的人是自己是什么感受。其次就是要让孩子多读书,书读多了,修养就会提升

如何解决幼儿打人情况的发生

孩子遇到挫折或者不满的时候,容易发脾气,除了哭闹之外,还可能会出现摔东西、打人的事情发生,在果果3岁以后,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不少,有的时候不管手里拿着什么,就往别人身上摔,果爸果妈有时候被她打的很疼,而且果果有时候被冻冻惹怒之后也会去打冻冻,果爸果妈没少操心,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应对这种打人事件,慢慢地,果果的这种现象逐渐的减少了。

如果孩子只是用手去拍打别人,那么等她平息之后,家长学着她的样子去拍打她,让她感受一下。

如果孩子愤怒之后只是用手去拍打别人,那么等她平息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说“我学一下你刚才的样子好吗?”之后就同样的去拍打她,让她感受一下这样的后果,是不是很疼?引导她知道刚才的做法是会对别人造成疼痛的。

等他平息一下,和她聊聊打人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打人都是因为挫败或者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想发泄自己的怒火,可以和孩子谈谈心,交流一下,这样子做她的怒火减少了吗?这样子做对吗?换一种方式是不是会更好?和孩子深度沟通一下,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孩子其实都明白,等她平息之后和她谈一下,问问他的想法,就知道其实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她控制不住而已。

教会孩子怎么样平息自己的心情。

有一本绘本叫《菲菲生气了》,果果很喜欢,可能是有共鸣吧,对于菲菲发出怒吼那一页百看不厌,也时常让爸爸妈妈给她念,这本书里面菲菲平息怒火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坐在榕树上看潮起潮落,听听小鸟的声音,每次果果发火完之后,我都愿意和她一起看一下这本书,告诉她生气之后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排解我们的怒火。

教会孩子怎么直面挫折。

挫败感也是引起孩子发火的一个原因,孩子尝试了很久都不能成功,所以也会摔东西打人来发泄,果果很喜欢一个动画片,就是果爸果妈小时候最爱看的小鼹鼠的故事,果果喜欢小鼹鼠是因为小鼹鼠总是能想出来好办法来应对困难,所以果果也希望和小鼹鼠一样,遇到困难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遇到挫折就发脾气,只要不断的尝试,就会像小鼹鼠一样成功。

如果孩子发生了严重的打人事件,那么一定要严厉的惩罚。

如果孩子拿着手里的东西很用力的打了人,无论是打得弟弟妹妹,还是爸爸妈妈,一定要严厉的惩罚,果妈的方法是用衣架打手心,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恶意的打人是一定不能犯得,今天手里拿着是玩具,明天拿着刀是不是也不管不顾的就往别人身上打呢?但是果妈打孩子的时候都会在事后和她好好的沟通,告诉她妈妈爱她,但是妈妈希望她成为一个好人。

如果孩子打了弟弟妹妹,先询问原因,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果果有的时候会打弟弟,一般的情况弟弟都会大哭,这时不要劈头盖脸责骂果果,先询问一下原因,如果是弟弟先去抢姐姐的东西导致的,那么不要责骂孩子,但是等过一会要心平气合的和他谈谈即使弟弟不对,打弟弟也是不对的,可以喊妈妈或者和弟弟讲道理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她犯了错误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没有打他啊,都是和他讲道理的。如果是恶意的打人,那么一定要和她沟通并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