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这个是什么虫,能吃吗

admin

这是什么虫子啊

这种虫子,名字叫水虿,是蜻蜓的稚虫(相当于陆生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若虫)。蜻蜓是水生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从稚虫变为成虫后,蜻蜓就离开水,在陆上飞了。水虿从小就具备猎手素质,在水里能捕食蚊子幼虫,以及小鱼、小虾、小蝌蚪。

蜻蜓的幼虫叫水趸,第二个字怎么读

趸,注音:ㄉㄨㄣˇ;汉语拼音:dǔn,部首:足部外笔画:3,总笔画:10;英文:wholesale;五笔86:DNKH五笔98:GQKH仓颉:MSRYO;趸可作为动词、副词、数量词使用。

详细含义:

动词:整批的购入。如:「现趸现卖」。里语徵实·卷上·一字徵实引人生要览:「贵时卸丢,贱时趸。」

这个是什么虫,能吃吗-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副词:成批的。如:「趸售」、「趸买」。

数量词:清·梁廷枏·《夷氛闻记》卷一:「每千六百八斤为一趸。」

康熙字典/字汇补:东本切,敦上声。俗字。零趸也。

相关介绍:拥趸(yóngdǎnt)系粤语方言词汇,为香港地区作为英文Fanatics(简称「Fans」或者「Fan」)之翻译,可认为是香港地区之方言,其使用亦以香港最为普遍,大陆与台湾等以现代标准汉语为通用语言的地区原本甚少使用,但经媒体转载香港新闻之後,已渐成常见词汇。

水趸:蜻蜓的幼虫在最初阶段称为(蜻蜓)稚虫,其后在羽化后到成虫期之前的阶段叫水虿(读chai),注意下面是个“虫”字。

水里这是什么虫子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种虫子是蜻蜓的幼虫,学名为水虿。蜻蜓的幼虫生活在水中,脱壳后羽化为蜻蜓。水虿的特征比较明显,很容易辨认,其体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绿色,外形与其成虫类似,无翅。潜伏在溪池泥底或残枝败叶下,肉食性,性情凶猛,喜欢捕食小型水生昆虫及它们的幼虫。

水虿的颜色因栖息环境而异。

蜻蜓的幼虫为什么叫水趸

蜻蜓的幼虫学名叫“水趸”(或水虿),“吃鱼虎”是对它的俗称,生活在水中。蜻蜓的幼虫水虿,在水里起码要经过一年,时间长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蜻蜓的寿命,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仅能活一个月到八个月左右。尽管如此,它在昆虫中还要算是长寿的了。蜻蜓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音jiéjué指蚊子的幼虫)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这个是什么虫,能吃吗

能吃,作为一种药材。

水蜈蚣是一个多义词,在植物名称中同名异物较多。本词条所属水蜈蚣,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根状茎长而匍匐,外被膜质、褐色的鳞片,具多数节间,节间长约1.5厘米,每一节上长一秆。

中文学名

水蜈蚣

拉丁学名

KyllingabrevifoliaRottb.

别称

裂叶秋海棠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基本信息

水蜈蚣(《植物名实图考》)

【拉丁学名】:KyllingabrevifoliaRottb.

【英文名】:greenkyllinga

【异名】三荚草(《岭南采药录》),金钮子(《广州植物志》),金钮草(《福建民间草药》),夜摩草(《广西药植图志》),寒气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十字草(《江西民间草药》),姜虫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贵州民间药物》),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四川中药志》),水香附、燕含珠(《重庆草药》),发汗草(《中国药植图鉴》),山蜈蚣、水乌梅、无头香附、龙吐珠(《泉州本草》),金牛草、水香草(《湖南药物志》),一粒雪、土柴胡、三角草、落地杨梅、三箭草(《闽东本草》),球头草、顶棍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雷公草、地杨梅、三人扛珠(《江西草药》),寒热头草、三角棱草、一粒珠、九头香、细竹草、杨梅草、苦香子、水竹钵(《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三棱环、一粒子草、黄古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水金钗(《陕西中草药》),水土香(《福建中草药》),钢拳头(江西《草药手册》),库鞠恣托(藏名)。

【别名】:水蜈蚣、蜈蚣草(通称)、无头厚香(潮汕)、三荚草、金钮草、散寒草、无头厚香(南澳)、三星草、三须蜈蚣(海丰)、三荚草、三棱草、梳子草、耙齿草(惠阳)、三荚草、水蜈蚣、疟疾草、三星草、顶棍草(湛江)、三星草、三荚草、顶棍草(广州)、发汗草、散寒草、三角草、三荚草、疟疾草(万山岛)、三荚草、入地蜈蚣、水蜈蚣、顶棍草(阳春)、三荚球(曲江)、三角草(连山、韶关、仁化)、水蜈蚣(佛冈)、水土香(厦门)、耙齿癀(厦门、漳州、同安)、三角草(同安、永安、长汀、建阳、寿宁)、一粒珠(莆田、古田)、金钮草(龙海、福州、仙游、霞浦、政和、古田)、金钮草(广西梧州)。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

水蜈蚣,多年生草本,丛生。全株光滑无毛,鲜时有如菖蒲的香气。根状茎柔弱,葡匐平卧于地下;形似蜈蚣,节多数,节下生须根多数,每节上有一小苗。秆成列散生,纤弱,高7~20cm,扁三棱形,平滑。叶窄线形,宽2~4mm,基部鞘状抱茎,最下2个叶鞘呈干膜质。夏季从秆顶生一球形、黄绿色的头状花序,具极多数密生小穗,下面有向下反折的叶状苞片3枚,所以又有“三荚草”之称,鳞片膜质,背面龙骨状突起无翅。坚果卵形,极小。秆成列地散生,细弱,高7-20厘米,扁三稜形,平滑,基部不膨大,具4-5个圆筒状叶鞘,最下面2个叶鞘常为干膜质,棕色,鞘口斜截形,顶端渐尖,上面2-3个叶鞘顶端具叶片。叶柔弱,短于或稍长于秆,宽2-4毫米,平张,上部边缘和背面中肋上具细刺。叶状苞片3枚,极展开,后期常向下反折;穗状花序单个,极少2或3个,球形或卵球形,长5-11毫米,宽4.5-10毫米,具极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压扁,长约3毫米,宽0.8-1毫米,具1朵花;鳞片膜质,长2.8-3毫米,下面鳞片短于上面的鳞片,白色,具锈斑,少为麦秆黄色,背面的龙骨状突起绿色,具刺,顶端延伸成外弯的短尖,脉5-7条;雄蕊3-1个,花药线形;花柱细长,柱头2,长不及花柱的1/2。小坚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双凸状,长约为鳞片的1/2,表面具密的细点。花果期5-9月。多年生草本,丛生,性温,味辛,可入药。

【分布】:生长于水边、略旁、水田及旷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东北等省区。

功用主治

治感冒风寒,寒热头痛,筋骨疼痛,咳嗽,疟疾,黄疸,痢疾,疮疡肿毒,跌打刀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