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怎样防治猪钩端螺旋体病

admin

猪钩端螺旋体病如何治疗

治疗:(1)注意加强饲养管理,运输中不能寒冷、疲劳、饥饿,尽量不要长途运输。(2)药物预防。每公斤饲料中添加500毫克土霉素,连服半个月,可杜绝病菌感染。(3)青霉素,每公斤体重1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3日。(5)链霉素,每公斤体重40~5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注5日。(5)20%葡萄糖注射液200~300毫克,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混匀后,静脉注射。(6)250~500克鲜马齿苋,煎汤内服,每日1次,连服5日。

如何防治猪钩端螺旋体病

(1)预防本病分布广,隐性感染普遍,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水源污染,搞好环境及猪圈卫生,开展群众性捕鼠、灭鼠工作。在本病常发地区,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使用多价灭活菌苗,可控制本病的危害。

(2)治疗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有一定疗效。进行全群治疗时,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入0.75~1.5克),连喂7天,可以减轻症状和消除带菌状态。怀孕母猪在产前饲喂含土霉素饲料,可防止流产。

怎样防治猪钩端螺旋体病-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怎样防治猪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的总称。除野生动物外,各种家畜和人也可感染。病原体通过病猪的尿,污染土壤、水、饲料、褥草,由于接触经损伤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而造成传染。

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0.1%的各类酸中,数分钟便能致死;在5%石炭酸、5%漂白粉、20%石灰乳中,10~20分钟致死;56℃、30分钟能使它失去活力。对寒冷抵抗力较强,在自来水中可存活几天,在淤滞不洁的塘水存活数天至数十天。

猪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危害2~4月龄的小猪。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急性病猪可在3~5天内死亡。慢性病猪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形成长期带菌的僵猪,成为传染来源。

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5℃,精神不好,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眼、鼻流出灰白色分泌物。随着病情加重,病猪精神委顿,皮毛散乱,不吃食,低头呆立,反应迟钝,寒战,皮肤黏膜变为灰白,尿黄,甚至褐色及血尿。部分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呼吸深长,心跳加快。有些病猪体侧皮肤可出现数量不等、芝麻大的出血点,有痒感,喜欢在墙壁或栏柱上摩擦,而使皮肤发炎溃烂。病后期,可出现惊厥抽搐,四肢痉挛,行动僵硬等现象。由于实质器官受到损伤,功能异常,体内水分代谢障碍,而引起头部及下颌发生水肿,最后倒地不起,体温下降,窒息而死亡。

母猪感染本病后,可出现短期的发热,常在妊娠后期的3~4周发生流产和死胎。部分母猪虽然正产,但产下的仔猪多数死亡,少数体质虚弱,不会吮乳,1~3天后仍然死亡。多数母猪分娩后仍能保持健康。

尸体剖检,可见心包、胸、腹腔内积有多量的黄白色液体。皮下、肠道及肠系膜等处,呈现淡黄色冻胶样水肿,肝脏稍肿大、呈黄色、易碎,胆囊内充满橙黄或深绿色黏稠胆汁。肾脏常肿大,表面土红或褐黄色,部分病例,肾脏表面有灰白点或条状、片状灰白病灶。肺脏和心脏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血液凝固不好。

猪钩端螺旋体病没有特异的病状和解剖变化。因此,本病的诊断,应根据临诊病症、剖检变化以及流行情况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单位,可采集病料,进行血清学试验及病原体检查。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寒冷、疲劳、饥饿以及长途运输等等,可加速猪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反之,气温稳定,饲养管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虽有此病流行,也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猪群的合理饲养管理,对防止本病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随时注意猪群的动态,防止引入病猪及带菌猪。若猪群中发生本病时,应及时做好病猪的隔离和消毒工作。

应用钩端螺旋体菌苗定期给猪群进行预防注射,也能防止本病的发生。

用抗猪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治疗,效果很好。抗血清,每次20~40毫升,间隔一天,皮下注射,连续3~4次;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000单位,肌肉注射,可使病状好转;链霉素,每千克体重40~50毫克,每天一次,连续3~5天,结合对症疗法,也能得到满意的效果;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

本病的病原属于细螺旋体属(Leptospira)的钩端细螺旋体。钩端细螺旋体对人、畜和野生动物都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很多血清群和血清型,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体有25个血清群,至少有190个不同的血清型。引起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群(型)有波摩那群、致热群、秋季热群、黄疸出血群,其中波摩那群最为常见。

钩端螺旋体形态呈纤细的圆柱形,身体的中央有一根轴丝,螺旋丝从一端盘旋到另一端(12~18个螺旋),长6~20µm,宽为0.1~0.2µm,细密而整齐。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呈细小的珠链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但着色不易。常用的染色方法是姬姆萨氏染色和镀银染色。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主要存在于肾脏、尿液和脊髓液里,在急性发热期,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各内脏器官。钩端螺旋体能人工培养,但培养基的成分较特殊(如需新鲜灭活的兔血清、吐温-80、林格氏液等)。常用的培养基如柯索夫培养基和希夫纳培养基等。钩端螺旋体是严格需氧,最适培养温度28~30℃,最适pH为7.2~7.5。钩端螺旋体的生化特性不活泼,不能发酵糖类。

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水田、池塘、沼泽和淤泥里至少生存数月。在低温下能存活较长时间。对酸、碱和热较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都能将其杀死。常用漂白粉对污染水源进行消毒。

猪钩端螺旋体病有哪些流行特点及典型症状

本病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7~10月为流行高峰,其他月份常为散发。在畜群中常隔一段时间爆发。成年猪大多无明显症状,出现症状多为急性黄疸型,多为散发,偶尔暴发,皮肤发黄,血尿,病死率很高。幼龄仔猪常呈急性经过,常呈地方流行或暴发,损失严重。病猪发热及结膜炎,可视粘膜黄染,有的苍白,头部肿胀,俗称“大头瘟”。后期呈现皮肤坏死,尿淡黄色或红褐色或血尿,致死率为50%~90%,恢复猪往往成为僵猪。妊娠猪可发生流产或死胎,流产率在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