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太极拳的口诀

admin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练太极拳要掌握什么要领?

1、用意不用力。全身肌肉必须放松,忌用拙力和拙劲。

2、两足要虚实分明。太极拳的动作最忌犯双重、虚实不分的毛病。两足着地时,身体重心只能支持在左足或右足,不能平均分支在两足上。一虚一实,便于移动,动作必然灵活。太极拳讲的虚实和不能双重的要求,是说虚能转变为实,实能转变为虚。

3、头要正直。太极拳所谓虚灵顶劲,就是头颈要自然地正直,不要偏斜,这样精神才能振作。目要正视(上眼皮放松),闭口藏舌(口不宜张,齿不宜切),要用鼻呼吸。

太极拳的口诀-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4、肩须轻松。太极拳所谓沉肩垂肘,即要求两肩轻松、两肘松垂,这样上肢动作即能灵活,且将筋络引长。如果二肩不松,形成耸肩,肺部气量就会随之上伸,限于胸式呼吸。气不能深吸到腹部,则会影响呼吸运动。

5、手要柔软。伸手忌僵硬,手指要舒展,掌心要充实。太极拳要求半握拳,不宜用力,要松柔。握拳若用劲,则肩肘僵硬,不能灵活“运用”。

6、胸略内涵(即舒胸),目的在于解除胸间肌肉紧张。既不要缩胸,也不宜挺胸。

7、背略直拔。即要求脊椎端正、背部肌肉自然松弛,以有助于涵胸和松肩垂肘的动作。

8、腰要端正。练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任何动作都要受腰部的推动而动,腰部必须中正、不偏不倚。

9、臀部要内收。否则,既影响呼吸运动,又致使身体上下形成两截不易灵活转动,运动不能完整统一。

10、腿脚灵活。要做到身随步动、步随身换、变换灵活、虚实分明。

练太极拳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有力是无力,无力是有力”的境界。若能如此,则全身各处定会放松,全身力量定能成为整体,继而发挥运用。如能长期坚持练习这套太极拳,功夫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建成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那时就可明显地看到它对人体所起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增强人的体质。

练太极拳基本动作要求

1、头正:虚领顶颈、两目内视、鼻尖对肚脐、两耳下垂、闭口卷舌。

2、身直:直腰扩带、虚胸实腹、尾闾下垂、背拔胸舒。

3、脚平:脚平屈膝、松胯圆裆(四平:脚平、胯平、肩平、两耳平)

4、手长:沉肩坠肘、两臂松展、两弘弧圆、提腕沉指根空手心,中指与曲池成一线。

5、运动(行拳)技术要求:头和身体腰先动,脚板平吸三鼎重,肩胯肘膝两四分两两两两合,梢中根身节节通。

6、练功四步走:收心定意。舒展筋骨。协调平衡。修身养性。

7、练成四层劲:第一绷劲。第二整体劲。第三缠丝劲。第四化劲。

8、阴阳要平衡、虚实要分清: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相济,动静相兼。

练太极拳的基本步骤

1、静坐

上身要求如静立,下身要求坐在与小腿等高的椅子、屁股只坐三寸、两脚板与肩同宽平置地面。要天天练,要有内向思维和良性思维及立体思维(形象思维),使自己坐后浑身惬意。口诀是:一球充满二极(百会与尾闾)抻。

2、晃海

尾闾固定,上身直立不变地摇晃,内脏放松、过饥过饱不练。

3、站桩(静立)

面阴背阳,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距离以大趾高骨处为本人一拳宽)、脚板四周均匀着地脚心空吸、重心在两脚心连线中点上。膝盖微曲对大趾根。尾闾垂对足跟。掖胯敛臀、松腰竖脊、虚领顶颈(要使脊椎骨节节松开)。松肩垂肘、舒胸开掖。两臂自然下垂、小指对裤缝、指根松、手心开、两中指尖通过重心意对。头正项直鼻对脐,双眼皮下松内视、脸部肌肉全部放松、牙齿微着、舌尖轻抵上颚舌根松。气沉小腹、呼吸自然。

一般站15-30分钟,如惬意可延长。济生称此“为基本健康的路线”。要天天练,要练1-3个月,使己有了一种内抻劲即内劲方可练拳。口诀是:圆锥抻满天地通。

4、行步(猫步或叫趟泥步)

口诀是:三足鼎立下盘重。要天天练。

5、学六大架势

大捋。揽雀尾。搂膝拗步。倒撵猴。云劈手。野马分鬃

6、学九式太极

先定步学上身动作。再学下肢动作(上肢不动)。最后合成。

太极拳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

练习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只有遵循一定的规格要求,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在整体动作中形成动力定型,即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即“顶头悬”。太极拳练习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合习处向上轻轻顶起,好象有根绳儿将头向上提悬似的。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酒出似的。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所以,顶颈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的基本技术。

(2)含胸拔背:

含胸是习略向内含虚,使习有舒宽的感觉。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助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活动加强。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发劲。

(3)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下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敛臀是在含胸拔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内收,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肉向外下方舒展,后然轻轻向前、向内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似的。

(4)圆裆松垮:

裆即会阴部分。头顶百会习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习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血上下贯通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合,裆自然能圆,会阴处虚虚上提,裆自然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有一股裆产生出来。有了裆劲,下肢更加有力,从而桩步更加稳固。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固,两腿弯曲轮换支撑着身体进行活动。因此。髋关节必须放松,膝关节必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腿灵便。

(5)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这时两臀由于肩、肘的沉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的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遒劲。这中遒劲,外似绵软,内实刚健,犹如“绵里裹针”。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一些微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样能使习完全涵虚,使脊背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穿到上肢手臂。

太极拳的口诀

1、预备势

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

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

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

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

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

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

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

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

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

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

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左转胯托腿,迈出左腿左手搂,弓步右掌向前推,弓步收臀身不俯。

11、右搂膝拗步

重心右移右手伸,左手翻转升腹前,腰带左脚向外摆,重心左移腰左转。

左腿支撑身要正,左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右手随腰来转动。

腰向右转托右腿,松腰送腿向前迈,右手平转搂右膝,弓步左掌向前推。

12、左搂膝拗步

重心后移开右脚,左伸右收履势来,腰向右转右臂转,左转迈步搂膝成。

13、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又一回,跟脚落脚动左腿,进退上下合起身,眼视远方意先行。

14、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作,攻守坚备两手合,转换呼吸要自然,前后左右势要园。

15、进步搬拦捶

重心后移不后仰,腰带左脚向外开,两手做成履势来,眼要专注吸气来。

重心左移身左转,右手变拳收胸前,左手后伸转耳边,右转蹬腿摆右脚。

重心移到右腿来,右拳翻转收腰间,腰向左转迈左腿,左手前伸意要远。

右脚蹬地弓步生,同时进身打右拳,左手朋进不松动,脚手配合巧应用。

16、如封似闭

重心后移松右拳,左手回收右肘下,左朋右抽腰为轴,左转收臂按势生。

坐实右腿脚蹬地,弓步进身不前俯,双手前推松两肩,眼视前方意远行。

17、十字手

重心后移掌放平,左脚扣来右脚开,腰向右转两手开,左伸右摸眼右看。

重心左移收右脚,踩成马步两手落,翻转升到胸前来,十字交叉静等变。

18、抱虎归山

重心右移身法整,腰略右转扣左脚,重心回移左腿上,右脚虚点动意生。

左手向下向后转,松肩挑腕收耳旁,腰向右转迈右腿,弓步搂膝打掌成。

双手转腕履势成,挤势同前斜角用,按法同上方向变,变化方向练心灵。

19、肘底看捶

重心后移右脚扣,两手平转同单鞭,右腕上挑左手朋,左脚弧形向左落。

腰向左转带右脚,左手随转变下按,右手转至正前方,左右转换腰作主。

右脚落地坐实腿,左脚随起向前落,左手上挑眼前方,右手变拳到肘下。

20、左倒撵猴

腰带右臂向后转,经腹向后挑起腕,腰向左转收耳旁,左手前伸要翻掌。

腰向左转收左腿,略向右转退左腿,重心左移推右掌,左掌收于左腰旁。

21、右倒撵猴

腰带左臂向左转,经腹向后挑左腕,腰向右转收左臂,右掌翻转要前伸。

腰向右转收右腿,略向左转退右腿,重心后移推左掌,右掌收于右腰旁。

22、左倒撵猴

左右撵猴连续做,转换折叠不停留,重心要稳身法正,上下要合不丢顶。

23、斜飞势

重心左移展左臂,挑腕屈臂到胸前,右手回收小腹前,双手抱球腰右转。

右转带起右腿来,略向左转斜后伸,脚根着地摆脚尖,左脚内扣腰右转。

右手随转到膝外,手尖与眼应同高,左手下按左胯旁,精神贯注意远方。

24、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又一回,左脚一跟两手分,重心后移右脚起,脚根着地合两臂。

25、白鹤亮翅

转身下履松腰靠,两手翻转在胸前,右转带腿再左转,上下斜分长身形。

26、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又一回,脚手转动上下随,每势都要认真做,细心体会妙无穷。

27、海底针

右脚根进上半步,落实坐腿左脚点,右手回收右耳旁,左手上升到脸前。

提顶吊裆身法正,右腿下蹲不俯身,右手下不丢顶,左手随势保平衡。

28、扇通臂

重心上升右手起,左手上升右掌内,十字交叉在面前,右胯托起左腰来。

迈出左腿弓步进,同时左掌向前推,右掌上翻收耳旁,前推后拉顶头悬。

29、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屈臂转头前,重心左移腰右转。

迈步翻拳伸右腿,左手下按到左边,向前弓步打左掌,右拳收到右腰旁。

重心后移身不仰,左掌回收肚脐上,右拳向前冲心打,不丁不八麒麟步。

30、进步搬拦捶

进步搬撇一同上,摆脚上步身随上,打拳弓步要一致,眼视前方不前俯。

31、上步揽雀尾

重心后移作履式,腰带左脚向外摆,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带右腿。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再右转送右腿,弓步右朋复变履,挤按随后又一回。

32、单鞭

单鞭同上又一回,左右旋转两手随,头顶下沉眼随转,势势相连意要满。

33、左右云手一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向左转左手随,重心向左伸左臂,右脚回收并步站。

勾手变掌向下转,经腹到胸升脸前,左手下转到腹前,翻转两手在正前。

34、左右云手二

右手向右要平伸,左脚横开与肩宽,右手下转到腹前,左手转上在正前。

35、左右云手三

左手左伸收右脚,并步云手又一着,连作三次意要连,折叠转换内里圆。

36、单鞭

云手变成单鞭式,右腿跟步把脚扣,右转勾手再左转,左脚迈出拉单鞭。

37、高探马

重心后移松勾手,腰向左转点左脚,左掌由外向胸收,右掌收胸向前探。

38、右分脚

屈腿右转两手分,左转迈腿斜前方,两掌向内收胸前,弓步右掌向斜探。

腰向左转带右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前移提右脚,右转踢脚分两掌。

39、左分脚

右脚回收右掌翻,左掌屈臂收耳前,重心下沉送右腿,右掌回收左掌探

腰向右转带左掌,左右交叉在脸前,重心右移提左脚,左右分掌踢左脚。

40、转身左蹬脚

左脚收回左掌翻,左脚前落向后摆,脚根为轴整体转,两手交叉提左脚。

眼看前方两手分,左脚前蹬重心稳,左脚收回独立站,两手内收合面前。

41、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来同样做,转换变式心要静,弓步身体勿前倾,搂膝打掌腰带动。

42、右搂膝拗步

右搂膝来也同上,前弓后坐要连上,提起精神身法整,势势都要认真做。

43、进步栽捶

过渡动作同搂膝,右掌变拳收腰间,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俯身打地拳。

44、翻身撇身捶

重心后移左脚扣(腰带),左手升至左上方,右手曲臂在胸前,转身撇身同样打。

45、进步搬拦捶

紧接又是搬拦捶,摆脚进步要连上,转变方向要留意,呼吸自然内舒畅。

46、提膝右蹬脚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外开,(45度)左手前朋腰左转,右手前引提右腿。双手交叉独立站,稳住重心腰右转,两手前后来分手,右脚前蹬神气现。

47、左打虎

右脚下落扣脚尖(45度),左脚点地做捋式,腰向左转迈左脚,两手翻转打虎式。注意两手和脚合,左手向左转头前,右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眼看前。

48、右打虎

重心后坐松双拳,腰带左脚扣过来,重心左移做捋式,右脚虚点意前方。腰向右转迈右腿,右手向右转头前,左手握拳收腹前,拳眼相对顶头悬。

49、回身右蹬脚

裆劲下沉开左脚,腰向左转左手翻,重心左移右手随,两手交叉在胸前。提起右脚独立站,腰略右转两手展,随后右脚向前蹬,呼吸自然内气转。

50、双峰贯耳

独立转体脚根转,左右分手复下沉,左胯托起右腿迈,双臂上打要进身。

51、左蹬脚

两手翻转到胸前,提起左脚略左转,两手前后把掌分,左脚前蹬稳重心。

52、转身右蹬脚

左脚回收向后伸,两手向前平衡身,左脚前扫转一圈,脚尖为轴保重心。

左脚落来右脚抬,两手交叉在胸前,前后分手右脚蹬,眼视前方意要远。

53、落步搬拦捶

右脚下落摆好脚(45度),重心前移腰右转,两手随腰自旋转,带起左腿再左转。腰胯托起迈左腿,两手拉开再进身,转换身法要留意,呼吸自然细深长。

54、如封似闭

如封似闭又一回,重做也要提精神,一吸一呼开合现,内外配合要自然。

55、承前启后十字手

十字手也同样做,转换拳式上下合,开步站立顶头悬,眼视前方式要圆。

56、抱虎归山

抱虎归山斜搂膝,调整重心意要先,重心右移左脚扣,搂膝捋挤按式成。

57、斜单鞭

单鞭动作也同上,调换方向走斜方(45度),动作转换在思维,提起精神走四方。

58、右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扣左脚(腰带),重心左移带右脚,左手曲臂到脸前,松开勾手收腹前。双手抱球在胸前,左胯托起右腿来,松腰送出右脚来,弓步转腰两臂展。左手下采到胯根,右手外列到膝外,眼看前手向远视,气顺意远精神爽。

59、左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右脚开(45度),同时右手翻过来,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翻转到胸前。右胯托起左腰来,左转迈出左腿来,弓步转腰两臂展,右采左列眼向前。

60、右野马分鬃

重心后移左脚开(45度),转腰抱球再做来,左右相同连续做,意念不断势势连。注意身形不前俯,上顶下沉步法灵,上下连动腰为轴,呼吸自然不强求。

61、揽雀尾左朋

重心后坐扣右脚(45度),重心右移腰右转,带起左腿再左转,右胯托住左脚迈。随腰转动两手翻,抱球在胸体自然,左朋右按朋势成,眼看前方顶头悬。

62、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紧按又是捋挤按,后坐扣脚要连贯,同样拳势细心做,每次练习有发现。

63、单鞭(同上)

64、玉女穿梭一

玉女穿梭四角行,全靠腰带来完成,重心后移松勾手,转换变式身要正。左脚内扣腰右转,重心左移摆右脚(45度),右转带起左腿来,复向左转迈左腿。同时左手收脸前,右手曲臂在腹前,左手在上右手下,两手抱球翻过来。重心前移左弓步,左手翻转头上方,右手向前直推掌,眼要远视意远方。

65、玉女穿梭二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内扣,重心左移右脚提,右手随转向下翻。

两手抱球在胸前,腰托右腿向前迈,右掌翻到头上方,左掌向前直推掌。

66、玉女穿梭三

重心后移做捋式,调整右脚向右移,提起左腿再左转,两手随式抱胸前。

胯托左脚向前迈,弓步进身眼向前,左手上翻到头上,右手前推直向前。

67、玉女穿梭四

重心后坐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内扣,重心左移右脚起,腰胯托起右腿迈。

右手随转向下翻,左手内收左胸前,右手上翻到头前,左手直推也同上。

68、揽雀尾左朋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右脚向内扣(45度),重心右移同前式,转腰迈腿做左朋。

69、揽雀尾右朋(同前)

70、单鞭(同前)

71、左右云手一

72、左右云手二

73、左右云手三(以上同前)

74、单鞭(同前)

75、下势

右脚外摆向右坐,扑步要稳头顶悬,左掌向右转向左,眼视左脚不弯腰。

76、左金鸡独立

重心前移摆左脚,右手引着右膝起,左手下按到左胯,右手面前眼视远。

77、右金鸡独立

重心下沉右脚落,左手引着左膝起,右手下按到右胯,左手脸前眼视远。

78、左倒撵猴

稳住重心右转腰,右手后伸左手展,腰向左转收两手,右转伸腿撵猴成。

79、右倒撵猴

80、左倒撵猴

81、斜飞势

82、提手上势

83、白鹤亮翅

84、左搂膝拗步

85、海底针

86、扇通臂

87、翻身白蛇吐信

白蛇吐信拳变掌,过渡动作同撇捶,呼吸自然式式连,眼随拳式来改变。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重心后移做捋式,腰带左脚向外开(45度),重心左移腰左转,左臂朋转提右腿。

右手外抹翻腹前,左胯托起右腿来,右转迈步朋右臂,手掌要随到胸前。

接着就是捋挤按,式式同前又一遍,一遍要比一遍精,神气意念在其中。

90、单鞭

91、左右云手一

92、左右云手二

93、左右云手三

94、单鞭

以上同前

95、高探马带穿掌

重心后移松勾手,左转提脚再点地,左手向内收胸前(掌心向上),右手曲臂向上伸(掌心向下)。

胯托左腿向前迈,右掌下按左肘下,左掌向前穿掌成,眼视左掌意要远。

96、转身十字腿

重心后移扣左脚,右转身来提右脚,两手交叉在胸前,左右分掌蹬右脚。

97、进步指裆捶

右脚下落并外摆(45度),腰向右转带左腿,左掌前伸右拳收,眼要平视神要满。

弓步进身左手搂,右拳向前冲裆打,弓步进捶不俯身,眼看右捶气下沉。

98、上步揽雀尾右朋(捋挤按)

重心后移左脚开,重心左移右脚抬,腰胯托起右脚迈,重做朋捋挤按来。

99、单鞭

100、下势

101、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脚摆,右脚前点虚步来,两手变捶随式变,经腹过胸到脸前。

102、退步跨虎

右脚退步左脚点,两臂随腰向右转,腰向左转手不动,转正身体两手撑。

103、转身摆莲

两掌翻转捋式成,左脚扣来右脚摆,脚尖为轴扫左腿,右掌随转翻过来。

重心左移右腿提,左手随转收胸前,右手向右来平展,眼向前视气自然。

右腿后伸身不偏,向左向上向右摆,两手向前拍脚面,收腿提膝臂向左。

104、弯弓射虎

重心下沉斜迈腿,两手从左向下转,向后翻上打左捶,右拳收至右耳前。

105、进步搬拦捶

身向后坐开左脚,左拳变掌收腰间,右拳下扣腰左转,再向右转摆右脚。

上步搬拦同前势,转换拳式要相连,呼吸自然不闭气,精神贯注意不散。

106、如封似闭(同前)

107、十字手(十字手来气混圆)

108、收势

收势不能马上散,稳住心情意不乱,要做几次深呼吸,放松调整各道关。

109、合太极

重心右移收左脚,两脚并拢立正站,含胸拔背神不散,意气仍在内里转。

合太极来放松站,精神内含意念转,呼吸引导归自然,自然呼吸内外连。

从零到九两极限,从静到动又两端,行云流水内里转,九九归一浑然间

太极拳的基本知识(2)

二四、双峰贯耳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

二五、左蹬脚1.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臂

二六、掩手撩拳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拳

二七、海底针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

二八、闪通背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

二九、右左分脚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3.分脚撑臂4.落脚穿手5.弓腿分手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

三十、搂膝拗步(2)1.落脚转身摆臂2.屈臂上步3.弓步搂手推掌4.转腰撇脚5.摆臂收脚6.屈臂上步7.弓步搂手推掌

三一、上步擒打1.转腰撇脚抹掌2.收拳收脚3.上步擒打握拳4.弓步打拳

三二、如封似闭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

三三、左云手(3)(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

三四、右撇身捶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

三五、左右穿梭(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

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

三六、退步穿掌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

三七、虚步压掌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

三九、马步靠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1.撇脚摆掌2.并步举手3.碾脚转身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

四一、撩掌下势1.回身旋臂2.转身摆掌3.丁步撩掌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5.屈臂开步6.仆步穿掌

四二、上步七星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

四三、独立跨虎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

四四、转身摆莲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

四五、弯弓射虎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

四六、右搬拦捶1.坐腿穿掌2.收脚握拳3.摆脚搬拳4.收脚收拳5.上步拦掌6.弓步打拳

四七、右掤捋挤按

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

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

四八、十字手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

收势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技击原理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

基本动作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太极拳与八卦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太极拳与八卦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02、左右野马分鬃03、白鹤亮翅04、左右搂膝拗步05、手挥琵琶06、左右倒卷肱07、左揽雀尾08、右揽雀尾0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边04:提手05:白鹤亮翅06:搂膝拗步07:撇身捶08:捋挤式09:进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捶14:转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右左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23:左分脚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式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29:退步穿掌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42:收势

相关概念

术语简介

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引手: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训练方法

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姿势正确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姿势正确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你认为所谓的雀不飞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大多数鸟起飞的确需要蹬地。不蹬地就可以起飞的鸟印象中大概就只有蜂鸟吧。体重超轻,翅膀扇动速度惊人,可以靠翅膀力量对抗自身重力。鸟类大多都需要蹬地,体重特别大的几种鸟类还需要助跑起飞。还有像雨燕这种翅膀超长,腿超短且无力,不怎么会用腿起飞的,一旦落地位置不好,落在平地岩石上只能是等风来,借助风起飞。其他评论蛮搞笑的,还一本正经做假设。最搞笑的是空中坠鸟假设。把鸟下坠时得到的空气阻力都吃了吗?除非鸟在空中不下坠,直接凭空上升。ps.有些住在悬崖边的鹰就是采取这种下坠起飞方式,往悬崖下一栽,半空中翅膀随便一挥,就扶摇直上了。最佳装逼起飞方式。(添加,部分大型飞禽因为自重和翅膀长度原因,单纯蹬地无法起飞)雀不飞破坏的不仅是鸟的蹬力,主要是鸟获得稳!定!对抗自身重力的力。鸟站在人手上,起飞前有个预估,加多少油门足够起飞,然而可恶的人类把手撤掉了!油门加的不够,加的姿势不对,熄火了!好吧撤掉就撤掉吧,我是鸟诶!下坠空中也可以720度花式飞翔诶!但是万恶的人类又把手给顶上来了!向上顶的瞬间属于超重状态,鸟依旧无法获得稳定向上的力,所以无法起飞。

杨式115太极拳基本常识理论

1.关于太极拳我最近正在学习杨式太极拳,115式请问115式是什么爱问

多少式是指一套拳从头到尾有多少个动作或招式,但也有不同,虽然从头到尾有的招式是重复的,但也单算一个招式,注意一点就是“棚捋挤按”,有的师傅把“棚捋挤按”算一个动作,这与传统相符,有的人把“棚捋挤按”算四个动作,也没关系。

杨式太极拳的创立时间,杨式太极拳是由杨澄普创立,应该算在1934年,因为这一年杨澄普著书《太极拳体用全书》,这部书的出现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正式面世,所以,算在1934年比较合适。虽然从陈式到杨式要不断的演练,要不断的改进,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著书《太极拳体用全书》正体现了对杨式太极拳的肯定与决定,对推广太极拳的普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把1934年定位杨式太极拳的创立年比较合适。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把陈式太极拳的低拳架改为高拳架,所以更适合大多数人练。有的文章说杨露蝉的儿子可能是杨班候,由于练陈式太极拳太苦,曾经自杀过,可以想像练陈式太极拳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杨澄普为了能使更多人能练太极拳,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在保证技击,功力,内功不丢的请况下,抬高陈式太极拳的架位,创立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系列,正如杨澄普所说:太极之程序,先练拳架,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入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等是也。

2.杨式太极拳115式

难得看到杨氏115的

一段:01预备式02起势03棚手上势04揽雀尾05单鞭掌06提手上势07白鹤亮翅

08右搂膝坳步掌09手挥琵琶式10右搂膝坳步掌11左搂膝坳步掌12右搂膝坳步掌

13手挥琵琶式14右搂膝坳步掌15进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17十字手

二段:18豹虎归山19斜揽雀尾20斜单鞭掌21肘底捶22右倒撵猴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

25斜飞势26提手上势27白鹤亮翅28右搂膝坳步掌29海底针30扇通臂31翻身撇身捶

32卸步撇身捶33上势34揽雀尾35单鞭掌36右云手37左云手38右云手39单鞭掌

40高探马41右分脚42左分脚43转身左蹬脚44右搂膝坳步掌45左搂膝坳步掌

46搂膝栽捶47翻身撇身捶48卸步搬拦捶49右脚蹬50左打虎势51右打虎势52回身右蹬脚

53双峰贯耳54披身左踢脚55转身右蹬脚56落步搬拦捶57如封似闭58十字手

三段:59豹虎归山60斜揽雀尾61斜单鞭掌62右野马分鬃63左野马分鬃

64右野马分鬃65棚上手势66揽雀尾67单鞭掌68右玉女穿梭69左玉女穿梭

70右玉女穿梭71左玉女穿梭72棚手上势73揽尾雀74单鞭掌75右云手76左云手

77右云手78单鞭掌79抽身下势80右金鸡独立81左金鸡独立82右倒撵猴83左倒撵猴

84右倒撵猴85斜飞势86提手上势87白鹤亮翅88右搂膝坳步掌89海底针90扇通臂

91翻身撇身掌92卸步搬拦捶93上势94揽雀尾95单鞭掌96右云手97左云手98右云手

99单鞭掌100高探马101白蛇吐信102转身右蹬脚103左右搂膝指裆捶104上势

105揽雀尾106单鞭掌107抽身下势108上步七星捶109退步跨虎110转身摆莲脚

111弯弓射虎势112卸步搬拦捶113如封似闭114十字手115收势(合太极)

3.杨氏太极拳115式的招式名称是哪些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在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进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进步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斜角)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头通臂

68、转身撇身捶

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捶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脚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

4.杨氏太极拳85式和115式有什么区别

杨氏太极拳115式传统套路01预备式02起势03掤手上势04揽雀尾05单鞭掌06提手上势07白鹤亮翅08右搂膝拗步掌09手挥琵琶势10右搂膝拗步掌11左搂膝拗步掌12右搂膝拗步掌13手挥琵琶势14右搂膝拗步掌15进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17十字手18豹虎归山19斜揽雀尾20斜单鞭掌21肘底着捶22右倒撵猴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25斜飞势26提手上势27白鹤亮翅28右搂膝拗步掌29海底针30扇通背31翻身撇身捶32卸步搬拦捶33上势34揽雀尾35单鞭36云手37云手38云手39单鞭掌40高探马41右分脚42左分脚43转身左蹬脚44右搂膝拗步掌45左搂膝拗步掌46搂膝栽捶47翻身撇身捶48卸步搬拦捶49右蹬脚50左打虎势51右打虎势52回身右蹬脚53双峰贯耳54披身左踢脚55转身右蹬脚56落步搬拦捶57如封似闭58十字手59豹虎归山60斜揽雀尾61斜单鞭掌62右野马分鬃63左野马分鬃64右野马分鬃65掤手上势66揽雀尾67单鞭掌68右玉女穿梭69左玉女穿梭70右玉女穿梭71左玉女穿梭72掤手上势73揽雀尾74单鞭掌75云手76云手77云手78单鞭掌79抽身下势80左金鸡独立81右金鸡独立82右倒撵猴83左倒撵猴84右倒撵猴85斜飞势86提手上势87白鹤亮翊88右搂膝拗步掌89海底针90扇通背91翻身撇身掌92卸步搬拦捶93上势94揽雀尾95单鞭96云手97云手98云手99单鞭掌100高探马101白蛇吐信102翻身右蹬脚103左右搂膝指裆捶104上势105揽雀尾106单鞭掌107抽身下势108上步七星109退步跨虎110转身摆莲腿111弯弓射虎112卸步搬拦捶113如封似闭114十字手115收势杨氏太极拳85式1预备式2起式3揽雀尾(棚捋挤按)4单鞭5提手上式6白鹤晾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三个)10手挥琵琶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十字手15抱虎归山16肘底看捶17倒撵猴(五个)18斜飞式19提手上式20白鹤晾翅21左搂膝拗步22海底针23扇通背24转身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棚捋挤按)27单鞭28云手(五个)29单鞭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二个)34进步栽捶35转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式39右打虎式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42左蹬脚43转身右蹬脚44进步搬拦捶45如封似闭46十字手47抱虎归山48斜单鞭49野马分鬃(五个)50揽雀尾(棚捋挤按)51单鞭52玉女穿梭(四个)53揽雀尾(棚捋挤按)54单鞭55云手(五个)56单鞭57下式58金鸡独立(二个)59倒撵猴(五个)60斜飞式61提手上式62白鹤晾翅63左搂膝拗步64海底针65扇通背66转身白蛇吐信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拦雀尾(棚捋挤按)69单鞭70云手(五个)71单鞭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74进步指裆捶75上步揽雀尾(棚捋挤按)76单鞭77下式78上步七星79退步跨虎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82进步搬拦捶83如封似闭84十字手85收式拳谱一样,换了个名称而已。

5.杨式太极拳的技巧是什么

开始盘架子之前应该先从学习《太极拳说十要》进手:便虚灵顶劲、露胸拔违、松腰、分虚名、沉肩坠肘、用意不必力、高低相随、内外相折、相连一直、动中求静。

这是启初习拳之前就须要熟记于心朝思暮想的基利准则。一开始学拳就须时时留心老师所授拳型、掌型、步法(弓箭步、虚步等)立身中正等基本要求。

"根本要求"是练佳拳架的基本,器重"基础要供"直到把它变成本人的恶习惯学拳才干事倍功半,反之忘却"基标请求"养成了过错的习惯则学拳事倍过半,并且当前难以改正。这就是替什么有"教拳轻易改拳难"一说的原因。

拳架的学习进程中除了在老师学拳的时候细心察看跟多添训练外,平时稍有空闲也可细细回忆老师练拳的样子,老师练拳的样子从含混匆匆变的清楚直到就象实己在面前个别。观师默像就是这个意念,对练拳有很大的辅助。

同样的情理在练拳之外的时光也可时时回想自彼练拳的样子细细琢磨是否契合《太极拳十要》和基本要求。按这个方式练习可以将自人练拳时需要靠脑袋记眼睛瞅纠正动作,慢慢地变成用脑袋望靠身体记忆动作。

练拳感触慢慢的就会有所改变。盘拳架的常见艰苦之一当属腿力不足。

腿力不脚基础不稳要干到练拳本则和要求就无从聊起了。凡人睹训练杨氏太极拳者慢慢吞吞美不轻松,殊不知初学拳者既即是壮汉也会两膝酸痛抖个不停。

这是练拳的第一关,由于每集体的体量不共连续是非不一。良多始学者不堪忍耐在这一关就败下阵来废弃了。

在这个阶段千万不可护痛结束练拳,不然等不痛了再去练拳它依然会疼。如能保持练拳适应之后痛苦悲伤从会消散也就胜利的渡过了这一关。

功了这一关腿力大增为以后的练拳打下了坚真的基础。杨氏太极拳115式---单式、定式力求标准正确,循序渐进初步控制拳架动作。

该经由日复一日的拳架动作操练未然纯熟之时,可将练拳时的注意力从记忆拳架名称、模拟老师动作转换到在习拳过程中细细体会大家的一举一动是否合乎基原要求,尤其需要注意是否立身中正。为什么要强调破身中正呢!对杨氏太极拳稍有懂得之士皆晓得太极拳寻求松柔,要想松柔从盘架子开端就要击赖基础。

首先腿力要够,习拳时腿力不够定是高下讫伏、前仰后合不得立身中正,忽钝忽缓不得绵延不断之意,身势亦不能下沉。其次要立身中正,不能立身中在练拳过程中必定会忙于坚持身材均衡这里还能瞅的上放松呢。

当练拳有了一定时日,拳架动作都未纯熟不用再想下一个动作是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入走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了。在这一阶段练拳时要留神脚下松重牢固虚浮、坐身中正、底头、插腹、蹋肩、垂肘,架子宜下的大点、低点;练功时要以腰脊为轴,越练越乏味味了。

归想过后练功时也碰到一些的答题,当初把尔的一点教训和大野分享;每应练功感觉顺当时先停停检讨下:1)步法是否正确;出步前身势是否轻下往了,没步时方位是否准确,步调大小是否切当,沉口在二足间挪动时是否安稳。脚下有根、松沉、稳定、踩实最为主要。

2)身势是否中正3)是否以腰脊为轴,率领着四肢活动;4)身心是否稳静安舒5)呼吸是否做作舒服调整好了再持续下一个动作。太极拳慢练的利益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果为是慢慢的运行意识才可能照料到全身,能力察觉到哪里不作好当如何调剂。

要是动作速了一带而过,哪里还能觉察到问题所在呢。动愈慢神愈齐想必就有这个意思了。

有了上点这些基础就可以在松柔上多下工夫了。

6.杨式太极拳分几种

太极拳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福魁(露禅)(1800—1873年)所创。

他在北京传授太极拳,为适应清朝“玉体不动”的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保健需要,删改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编创成杨式太极拳架,后经其孙杨澄甫(1883—1936年)修改定型。目前流传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式以杨澄甫晚年的拳架为标准,共八十五式,三十七招。

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7.太极拳理论知识

太极拳【概述】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

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

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发展简史】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

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

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在陈氏家族中世代相传,形成陈氏太极拳。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

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收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福魁(露禅)为徒。杨福魁艺成回乡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将师传老架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逐步舍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行的杨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跟杨福魁之子杨班候学得杨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氏太极拳。

1.来源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3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2.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

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

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

太极拳的口诀

起势:马步开立,双臂平举,曲膝按掌。

金刚倒坠:左朋右捋,推掌提膝,开步,双手向右画圆,上步撩掌,扎拳,顿脚扎拳。

懒扎衣:出手,双臂画圆,抬腿,合手铲步,右掌左摆,移重心摆掌。

六封四闭:朋,捋,并步推掌。

单鞭:下引画圆,勾手提膝,开步,移重心摆掌。

白鹤亮翅:按掌,画圆,双手画圆,移重心,摆左脚脚尖,上步

撩掌,右掌左摆,上左步按左掌。

斜行:右手画圆,左手推掌转身,双推掌,抬左腿,铲步,下潜,

左手变钩抬起,立身摆掌。

搂膝拗步:双手朋左膝抬左腿,立为左虚步,双手后摆,抬左腿,左脚上步搂左膝,右手推掌右脚上

掩手拱拳:右脚落实,抬左腿,合手铲步,双手后摆左移重心,左手掩手右移重心,右手出拳左移重心

金刚倒坠:曲臂上引,双臂画圆交叉,双手变掌,右掌左摆,左脚脚尖内扣,双手画圆脚画圆,撩掌,扎拳,顿脚扎拳。

撇身拳:开步托掌,左移重心摆右拳,右移重心摆左拳,左移重心抬右脚摆右拳,铲步,下潜,摆左拳,右拳回摆左移重心,撇身翻拳。

双推掌:朋,捋,转身,上步,并步推掌。

肘底锤:穿掌,左移重心身体右转,画圆,右移重心身体左转,左脚点地,立肘出拳。

倒卷肱:穿掌,左脚撤步,右手前推左手后按打开,合,移重心,右脚回收,左手前推右手后按打开,合,移重心,左脚回收,双手前朋。

闪通背:左脚后撤,双手后捋,两手相合抬右腿,右脚上步,双手画圆,左脚上步,右手穿掌。

掩手拱拳:以左脚为轴,向右转身225度,右脚顿脚,左脚铲步,双手画圆合掌,双手后摆左移重心,左手掩手右移重心,右手出拳左移重心。

六封四闭:朋,捋,转身,开步,并步推掌。

单鞭:下引画圆,勾手提膝,开步,移重心摆掌。

云手:双手画圆,左脚撤步,2次,双掌变拳,两手相合。

雀地龙:双手打开移重心,左手出拳移重心。

上步七星:右脚上步两手相合,翻拳推掌,右脚顿脚。

下步跨虎:双掌翻掌下按,右脚向右转身90度,左脚向右上步,双手画圆立掌(45度)。

双摆莲:双手前朋,右脚撤步,双手向右画圆,右脚回收,踢腿拍脚。

当头炮:双手下捋,变拳出拳。

金刚倒坠:双拳变掌,向右画圆,上步撩掌,扎拳,顿脚扎拳。

收势:双手变掌,手臂上举,头上变拳,头后下捋,过头变掌,双手下按,收左脚。

拓展资料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将该项目的申遗紧迫性写进了提案。来自河南代表团的李光宇等33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