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100多只流浪狗在收容中心暂住 九成都是病残犬

admin
100多只流浪狗在收容中心暂住 九成都是病残犬100多只流浪狗在收容中心暂住 九成都是病残犬-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收治中心位于龙岗区横岗街道,收容犬只按品种和体积大小分笼舍安置。

专业组织为深圳犬只收容服务

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市华南流浪犬救助中心位置偏僻,躲在深山中,一般人很难找到。经指引,记者随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从龙岗大运新城公交总站车场背后一条静谧的小路上山,车行300米才看到路尽头背靠大山的这个流浪犬救助中心。

“汪汪汪!”随着脚步声临近,原本懒洋洋躺在地上晒太阳的狗狗仿佛嗅到了什么,此起彼伏地吠叫起来。它们有的兴奋地将头凑到记者跟前,仿佛等待着抚摸;有的急切地向犬舍外张望着,似期待着晚餐的来临。

100多只流浪狗在收容中心暂住 九成都是病残犬-第2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生活在流浪犬救助中心的犬只。

100多只流浪狗在收容中心暂住 九成都是病残犬-第3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据介绍,此次记者探访的犬只收容中心是由福田区城管部门委托、专业开展无主犬收容养护的机构,由华南犬类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管理,主要负责对福田区犬只收容管养等工作。该收容中心配备全职员工有28人,多数长期从事犬只防疫、饲养、训练等工作。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收容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共设有68间犬舍。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收容犬只103只,仅接受来自于福田区收容的流浪犬只。

该收容中心病残犬比例达九成

“在此的流浪狗,部分是动保组织自行救助的,部分是志愿者发现送来的,部分是执法部门在外面街头收治的。”

据深圳市华南流浪犬救助中心行政经理傅文军介绍,所有被收治收容回来的犬只首先都会经过兽医检疫分类,专业工作人员会对狗狗进行体检、消毒、治疗,经过防疫等层层把关后狗狗才能被送往收容中心,经确认健康的犬只将投放入犬舍进行饲养,并等待领养。

傅文军告诉记者,自该收容中心2014年投入运营至今,共接收流浪犬达3000只。然而,由于流浪犬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心收容救助的犬只中大部分为伤残犬、病犬、遗弃犬及流浪中的自然繁殖犬。经过医治和救助后,仍然有七成的犬只将接受无害化处理,被领养的不到三成。

“市民若想领养流浪犬只,可持续关注市、区、街城管部门或有关动保组织通过微信、微博等发布的流浪犬领养活动资讯。”对于市民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傅文军做出了回答。但他也表示,禁养犬不允许领养,仍由中心进行饲养。目前,该收容中心内的禁养犬只达23只。

犬只收容困难多 需共治共管

据了解,我市犬只收容行业发展很不平衡,其他地方的犬只收容所与记者此次探访的犬只收容中心相比,无论基础条件、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素质等都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民间自发组织开展的收养活动,其规模更小,无力持续支撑收容任务。首先是收容机构、场地严重紧缺;二是经费严重不足;三是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四是噪音扰民问题等,都困扰着犬只收容这一难题。

“根据《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市没有全市统一的犬只收容中心,均由各区、街道委托相关协会、社会组织的收容中心、收养点代管。”市城管监察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现实状况,城管部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养犬管理共治,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区自治、协会参与”的养犬管理社会共治模式。据他介绍,该共治模式一是引入社会专业组织,大力提升养犬管理专业水平;二是携手动物保护组织,共同推动养犬管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参与犬只收容的相关社会组织等有10余家;三是积极和市义工组织、社工组织以及动物保护组织沟通协调,引导他们参与养犬管理工作。

领养代替购买 让犬只免于流浪

对于流浪动物,“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逐渐影响着人们,影响着那些等待领养的流浪动物。无论是疾病的困扰,还是孤单的离别,它们都希望得到关心,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您的领养意味着它们不再孤单。

今年被鹿丹村社区推选为最美养犬人的90后男生李川南也是通过收养拥有了自己的爱犬。“领养是应该被提倡的。但是被领养犬只的种类要有初步筛选,同时母犬须绝育,这样能对流浪狗数量增加起到抑制作用。”李川南还建议,领养后相关部门需回访,通过对狗主人社区家访或者间接家访,让养犬人与社区共享养犬档案,对不合格的要取消养犬资格。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5月起,市城管局就开始联合多个动保组织,开展“领养代替购买”流浪犬领养代替购买和文明养犬科普活动。“对于一般的养宠人群来说,挑到自己喜欢且身体健康的猫狗是第一需求。而血统、价格等则在其次。”此前曾在深圳某动保协会做过多年义工的缪泽新告诉记者,“那同样是养宠,为什么不通过领养代替购买呢?每领养一只狗,就会让一只狗免于孤单和流浪。”今年,他在龙岗区开了一家自己的萌宠生活创新店,推行领养代替购买,以便为它们找到新的家。

记者|熊小敏/文 高雷/图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