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小鹅瘟的症状和治疗,小鹅瘟的临床症状

admin

其实小鹅瘟的症状和治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小鹅瘟的症状和治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小鹅瘟的症状和治疗,小鹅瘟的临床症状-第1张-狗狗相关-宝佳网

本文目录

  1. 小鹅瘟症状
  2. 小鹅瘟的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3. 小鹅瘟怎么治疗
  4. 小鹅瘟有什么症状
  5. 小鹅瘟症状有哪些,治疗与防治措施简介
  6. 小鹅瘟-小鹅瘟病症状与治疗方案
  7. 小鹅瘟症状有哪些

小鹅瘟症状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以精神委顿,离群独偶,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患鹅频频摇头,拉灰黄色或黄绿色稀粪,神经紊乱,小肠中后段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形如腊肠状为特征。常呈败血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鹅业生产危害极大。

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治疗的话可选用香港龙达的【鹅瘟多抗】治疗小鹅瘟效果不错的

小鹅瘟的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症状

小鹅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5天。7日龄以内的雏鹅和雏番鸭感染后,往往无前驱症状即突然死亡。较大的鹅和番鸭发病后表现精神萎顿,缩头蹲伏,离群独处,步行艰难,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水样的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曲,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病变

病禽泄殖腔扩张,附近羽毛被稀粪污染。口腔和鼻腔中有棕褐色液体流出。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的中段和下段,尤其是回盲部和肠段极度膨大,肠腔内充塞灰白色或淡黄色凝固物,形如香肠,往往使肠完全堵塞。部分病禽的小肠内虽无典型的凝固物,但肠粘膜充血发红,表现为急性卡他性肠炎。肝脏肿大,脾脏和胰腺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点。

防治

种蛋和孵化器具要严格清洗消毒,刚孵出的雏禽不要与新收进的种蛋或成年鹅和番鸭接触,以防传染。加强饲养管理可减少病禽死亡。

香港天宇生物针对小鹅瘟治疗方案:小鹅瘟血清抗体,预防时每只雏鸭皮下注射0.3ml,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0.5ml,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0.8ml,成鹅0.5ml/公斤。

小鹅瘟怎么治疗

问题一:小鹅瘟的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症状

小鹅瘟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5天。7日龄以内的雏鹅和雏番鸭感染后,往往无前驱症状即突然死亡。较大的鹅和番鸭发病后表现精神萎顿,缩头蹲伏,离群独处,步行艰难,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水样的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曲,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病变

病禽泄殖腔扩张,附近羽毛被稀粪污染。口腔和鼻腔中有棕褐色液体流出。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的中段和下段,尤其是回盲部和肠段极度膨大,肠腔内充塞灰白色或淡黄色凝固物,形如香肠,往往使肠完全堵塞。部分病禽的小肠内虽无典型的凝固物,但肠粘膜充血发红,表现为急性卡他性肠炎。肝脏肿大,脾脏和胰腺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点。

防治

种蛋和孵化器具要严格清洗消毒,刚孵出的雏禽不要与新收进的种蛋或成年鹅和番鸭接触,以防传染。加强饲养管理可减少病禽死亡。

香港天宇生物针对小鹅瘟治疗方案:小鹅瘟血清抗体,预防时每只雏鸭皮下注射0.3ml,治疗时,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0.5ml,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0.8ml,成鹅0.5ml/公斤。

问题二:小鹅得了小鹅瘟该怎么治疗啊怎么治疗效果好。 30分打针吧,鹅高抗,一般兽医站有售,不过个人感觉效果一般

问题三:家里是养鹅的,治疗小鹅瘟有什么好的药吗?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神经症状和肠道栓塞为特征。主要侵害新生的雏鹅,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呈暴发性流行,传染率和死亡率高,对养鹅业生产危害极大。

小鹅瘟全年均可发生,一般多发于冬末春初,常感染3~20日龄的雏鹅,但近几年30日龄鹅群也有疑似病例发现。因饲养环境差,雏鹅抵抗力差,导致本病的发病率极高。同时饲料营养不均衡,发病治疗不及时造成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都可增加小鹅瘟的伤亡率。

小鹅瘟的症状:小鹅瘟潜伏期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表现,临床以精神委顿,离群独偶,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患鹅频频摇头,饮水量增加,渐而出现拉稀,排出带有气泡和纤维状碎片的灰黄色或黄绿色稀粪,***周围绒毛被污染;喙端和蹼色变暗;个别病鹅出现扭颈、抽搐或瘫痪等神经症状。病程较长的少数病鹅可以自愈,采食量少,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鹅”。

小鹅瘟的病理变化:解剖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有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小肠后端膨大变粗,肠壁变薄,肠粘膜坏死脱落与坏死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以肠内形成腊肠粪为主要病理特征。

小鹅瘟防治措施: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2.引进健康的鹅苗,对刚引进的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3.小鹅康肌肉注射每瓶用于治疗200kg体重。或使用鹅毒消饮水每瓶用于治疗500kg体重。治疗时注意控制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

问题四:鹅的小鹅瘟怎么预防 1、预防措施:种鹅产蛋前及时接种小鹅瘟疫苗。商品雏鹅于1-3日龄和20日龄,分别注射香港龙达生物的血清抗体0.5ml/只,能有效预防发病。

2、发病后紧急治疗:对同群未感染的雏鹅应用香港龙达生物的小鹅瘟血清(鹅瘟多抗)注射,进行紧急治疗。

3、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4、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小鹅瘟有什么症状

小鹅瘟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症。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急性型:多发生于1至2周龄的雏鹅,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病程多为1至2天,临死前出现精神症状。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鹅群,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部分鹅会自愈。

小鹅瘟防治:

一、预防应从种鹅抓起。种鹅应于开产前一个月进行首次免疫,也就是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间隔7-1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鹅雏才可以产生免疫力。

二、炕坊的预防措施。炕坊内的孵化设备、一切用具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炕坊应注重消毒。对种蛋要求:免疫种鹅群和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避免"混蛋",使孵出的雏鹅有不同母源抗体,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果;来自疫区种蛋在入炕孵化之前应先清理蛋壳表面污物,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再入炕孵化。

三、病鹅群紧急防治措施。雏鹅一旦发生小鹅瘟,首先要确诊。在确诊小鹅瘟后,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并用小鹅瘟抗体(香港奥邦生物)肌肉注射,治疗量:0.5—1ml/kg。

小鹅瘟症状有哪些,治疗与防治措施简介

小鹅瘟主要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依据感染雏鹅日龄不同,该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3种临床表现,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鹅瘟治疗与防治技术要点。

1、小鹅瘟的症状有哪些

小鹅瘟的自然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病程的长短取决于雏鹅日龄及易感性。临床上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1)急性型:3-5日龄发病者常为急性,往往无前驱症状,病雏突然出现衰竭、倒地、两肢乱划,几小时后就开始死亡。

(2)亚急性型:病初采食异常,随采随甩,而后出现减食甚至停食,但饮水增加。鼻孔流出浆液性、带有气泡的分泌物。有些病鹅在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两腿麻痹、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最后死亡。喙端和蹼发绀。病程1-2天。

(3)慢性型:15日龄以上或流行后期发病雏鹅病程稍长。病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拉稀,有些可自然康复,部分幸存鹅成长停滞。

2、小鹅瘟治疗方法

小鹅瘟主要通过孵坊传播,必须把好这个关口。发现孵出的小鹅在3-5日龄发病,应停止孵化,彻底消毒后再进行孵化。

无任何化学药物可治疗该病,但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治疗。15日龄以下雏鹅,08-1毫升/只。15日龄以上雏鹅,2毫升/只,隔日再重复一次。

在雏鹅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葡萄糖、维生素b、维生素c,可增强雏鹅的抗病力。

3、小鹅瘟的预防接种

在该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使用小鹅瘟弱毒疫苗或小鹅瘟灭活疫苗免疫种鹅,是预防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如未对种鹅进行免疫而雏鹅又受到威胁时,可使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免疫刚出壳雏鹅,或者使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对刚出壳雏鹅进行被动免疫。

(1)种鹅:于开产前15天左右使用小鹅瘟弱毒疫苗(种鹅用),进行1:100稀释,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只。

(2)雏鹅:无母源抗体的雏鹅,在出壳48小时内,使用小鹅瘟鹅胚化弱毒疫苗(雏鹅用)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1:50-1:100稀释,皮下注射或滴鼻,01毫升/只;有母源抗体的雏鹅,在7-10日龄进行免疫,免疫方法同上。被动免疫:在该病流行区域,或者在被该病污染的孵坊、鹅场,雏鹅出壳后立即使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紧急预防,皮下注射,05-0.8毫升/只。

4、小鹅瘟诊疗失误的原因及纠正

【症状类似】小鹅瘟与雏鹅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极为相似。发生雏鹅病毒性肠炎的雏鹅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便,有的病鹅呼吸困难,临死前两腿麻痹,不能站立,低头昏睡继而死亡,病程1-3天。

【病变类似】雏鹅病毒性肠炎,病死鹅肠道黏膜严重充血、出血,整个小肠出现急性、卡他性、坏死性肠炎。肠道黏膜上皮脱落,与渗出的纤维素样物一起形成假膜,包裹在小肠内容物上,阻塞肠腔,形成与小鹅瘟极为相似的腊肠状栓塞,但比小鹅瘟的栓塞更长,长度为10-25厘米,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

【混合感染】雏鹅有时会发生雏鹅病毒性肠炎、副黏病毒病等病毒病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细菌病的混合感染。

【免疫失败】小鹅瘟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较少,因为小鹅瘟的血清型单一,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免疫时机选择不当,或者免疫时有不良应激。

小鹅瘟-小鹅瘟病症状与治疗方案

病原小鹅瘟的病原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鹅细小病毒。病毒为球形、无囊膜、单股DNA,大小为20~22纳米,病毒存在于患病雏鹅的内脏器官及肠管和肠内物中,抗酸碱、温度和外界环境有很强抵抗力。通过血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证明全国各地分离的毒株之间具有相同的抗原性。1961年分离研制的疫苗株与1999年分离株的Vp3编码茎因序列进行比较,两毒株核苷酸有96%同源性,推断的氨基酸有98%同源性,表明1961年分离株制备的疫苗具有长期应用价值。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5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1)急性型

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2)急性型

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3)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病程一般4-7天,间或有更长,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流行特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的3~4日龄以至1月龄以内的雏鹅,30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发病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在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可达95%~100%。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少数患病雏鹅可能自行康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被感染雏鹅的日龄不同而异,也与当年留种母鹅群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在每年全部淘汰种鹅群的区域,通常经过一次大流行之后,当年留剩下来的鹅群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经无症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这种免疫鹅产的种蛋所孵出的雏鹅也获得坚强的被动免疫,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不会发生小鹅瘟。所以,本病的流行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就是大流行之后的一年或数年内往往不见发病,或仅零星发生。但以后如果小鹅瘟病毒传入,又引起大暴发流行。而在四季常青或每年更换部分种鹅群饲养方式的区域,一般不可能发生大流行,但每年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生,死亡率一般在20%~30%,高的达50%左右。

传染源为病雏鹅及带毒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垂直传播。

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易感。番鸭也易感,其他禽类及哺乳类动物不易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育雏期间。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母源抗体水平有关。

病理变化特征病变在消化道,尤其是小肠急性浆液性一纤维素性炎症。剖检可见肠黏膜发炎、坏死,呈片状或带状脱落,与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质地坚实似香肠样。急性型仅见小肠黏膜肿胀充血,上覆有大量淡黄色黏液。亚急性病例还可见肝、脾、胰肿大充血。

诊断本病的诊断,可以根据这几个特点:①只有1月龄以内的雏鹅和雏番鸭能够感染发病,而成年鹅和其他家禽都不会感染;②病鹅的主要特征是严重腹泻和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有时出现神经性症状。小肠常显著膨大,里面含有带子状或圆柱状的灰白色假膜性凝固栓子。不过这种典型变化并不是每一只鹅都能看到,因此在检查时应当多解剖几只病鹅,才能作出初步诊断。

本病的确实诊断,必须用易感鹅胚或易感番鸭胚作病毒分离和保护试验、中和试验以及琼脂扩散等方法进行鉴定。

预防措施

1、加强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2、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3、种鹅应于开产前一个月进行免疫,也就是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间隔7-1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鹅雏才可以产生免疫力。

4、炕坊内的孵化设备、一切用具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炕坊应注重消毒。免疫种鹅群和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避免"混蛋",使孵出的雏鹅有不同母源抗体,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果;来自疫区种蛋在入炕孵化之前应先清理蛋壳表面污物,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再入炕孵化。

治疗方案发现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扑杀病鹅和同群鹅,并深埋或焚烧。受威胁区的雏鹅可注射抗血清预防。污染的场地,用具等应彻底消毒。发病地区的雏鹅,禁止外调或出售。

对于发病鹅群也可以用小鹅瘟免疫血清防治。用患小鹅瘟康复鹅的新鲜血液加10%的2.5~5%柠檬酸钠溶液,小鹅颈皮下注射,1.5~2.5ml/羽,24h后再注射一次,有好的防治效果。患病鹅若感染其它细菌病,每羽小鹅应肌注混入1000~2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2d后再连用庆大霉素2~3d。

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免疫是防治此病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1~2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5%左右;已发病的雏鹅每只注射0.5~1毫升,治愈率为85%;对病雏作紧急预防时,每只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0%。购回的小鹅瘟高免血清应放在2~15℃冷暗处保存,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对已发生小鹅瘟的病鹅群,可试用病毒灵口服,每日1~2次,每次1片,会有一定的疗效。

小鹅瘟症状有哪些

小鹅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壳后20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本病最早是由扬州大学方定一教授发现的,发病雏鹅以及带毒种鹅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来源。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被污染的场地、用具、饲料、孵坊及运输工具等都可使本病传播蔓延。小鹅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20℃的环境下可存活2年以上,普通消毒剂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

图7-1小鹅瘟病原

(1)临床症状

最急型:多发生于1周龄内的雏鹅,无任何不良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蹬腿,挣扎数下后死亡,数天内即可传播全群,死亡率高。

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喜独居,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迟缓。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吞下少,丢弃多,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腹泻,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病程1~2天,死亡时伴随神经症状。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腹泻,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病程一般3~7天,有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3~5日龄时发病者常为最急性,往往不表现症状,一旦发现衰弱或倒地呈游泳状,很快死亡。5~15日龄内所发生的大多数病例常为急性。病鹅精神不振,虽能随群采食,但吃下较少,半日后行动迟缓,嗜睡,拒食,饮水增多,排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呼吸用力时鼻孔流出浆性分泌物,喙端色泽变暗,病程1~2天。濒死期两腿麻痹或抽搐。

(2)剖检

本病的特征变化是消化道病变,小肠部分尤为明显,急性病例表现全身性败血变化,全身脱水,皮下组织显著充血。整片肠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的假膜中堵塞肠腔。靠近卵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最长可达5厘米,肠管被一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这一变化在亚急性变化更易看到。在组织学变化方面,心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肌纤维断裂,排列零乱。脑膜及脑实质血管充血并有小出血灶,神经细胞变性,严重病例出现小坏死灶,胶质细胞增生。肝脏、胆囊、肾也有不同程度充血和肿大。

(3)防治措施

①对种蛋和孵化器具、雏鹅及所用的设备,都要严加清洗、消毒。严格控制引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目前,农户养鹅一般都没有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为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孵化过程中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另外,最好从非疫区无疫情的鹅群中引进种蛋,不同地区种蛋和雏鹅不得混孵或混群,以避免感染发病。

②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免疫是防治本病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1~2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5%左右;已发病的雏鹅每只注射0.5~1毫升,治愈率为85%;对病雏作紧急预防时,每只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0%。必须注意的是,购回的小鹅瘟高免血清应放在2~15℃冷暗处保存,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③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户的产蛋母鹅和育成鹅应进行免疫接种。在种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肌注10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毫升,用其所产的种蛋孵化,孵出的雏鹅体内含有母源抗体,可抵抗小鹅瘟的侵害。实践证明,被接种的母鹅无不良反应,不表现临诊症状,且不影响正常产蛋。种母鹅接种一次,半年内所产的种蛋都含有母源抗体,孵出的雏鹅体内免疫抗体可维持较长时间,抵抗小鹅瘟病毒感染的能力增加,群体饲养成活率明显提高。

小鹅瘟的症状和治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小鹅瘟的症状和治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