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80多年前,广州每天有上万人逛动物园

admin
80多年前,广州每天有上万人逛动物园80多年前,广州每天有上万人逛动物园-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金丝猴

80多年前,广州每天有上万人逛动物园-第2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欧洲盘羊

80多年前,广州每天有上万人逛动物园-第3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小朋友正在给羊驼喂食

80多年前,广州每天有上万人逛动物园-第4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广州动物园的猩猩老照片

80年前,在广州城里旧广东布政使司衙门(即今中山四路南越宫署一带),建起了一座动物园。这是当时最早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今天中国三大城市公立动物园之一广州动物园的前身。到了上世纪50年代,动物园迁到今天的位置,也就是先烈路到环市东路一带的麻鹰岗。老动物园的故迹被埋入地下,渐渐被大家忘记了。2002年,伴随着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广州动物公园的遗址重新被发现。

文: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曹景荣、杨耀烨、陈忧子

开园之初允许市民借出动物展览

今天的广州动物园,有金丝猴、黑长臂猿、熊猴、大熊猫、小熊猫、黑熊、马来熊、东北虎、华南虎、亚洲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有非洲象、鸵鸟、鸸鹋、湾鳄、河马、长颈鹿这些珍奇的“外来户”。如今世界各地的动物园之间,沟通与交流相当方便。但在当年开园之初,动物园在征集动物方面,还是颇费了一番工夫。

南越王宫博物馆的专家钟剑锋依据老报刊、政府公报、会议记录等材料,对老动物园的开园及早期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为我们厘清了许多过去无法确定的细节。按他的说法,当时工务局设置了种类最低限度要求:1.猛兽类,如虎豹等;2.爬虫类,如蛇鳄等;3.鸣禽类,如莺燕及画眉等;4.其他奇异动物,如寒带之人熊、热带之象,沙漠之鸵鸟等。动物园征集动物的方式也有好几种:首先是以广州市政府名义发函广东各县搜罗;其次是借助社会各界捐送,当时广东省建设厅长邓彦华送来百余岁大玳瑁一只,“重约两百余斤”;第三是申请专款向各地购买,“1932年3月24日,在南洋购置孔雀一对;1932年4月22日,向安南采购的大四脚蛇一只、箭猪一只以及五彩斑鸠两对运到”。

此外,动物园还允许市民借助动物园场地陈列非赠送动物,不过送园陈列动物以珍禽异兽为限,也就是说普通的家养宠物猫狗之类是不要的。动物园还规定,经许可陈列的动物需园方供养者,最低限度需陈列一个月方得取回,自备饲料来园供养者则可以随时取回。

钟剑锋指出,虽然工务局在搜罗动物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短时间内效果并不理想。开园之初,约有80余种动物,但不时有动物因不服水土等原因死去。1932年10月,因动物搜罗不多,广州市政当局担心公园名实不符,所以取临近的永汉路之名,改“动物公园”为“永汉公园”。1936年5月,胡汉民去世,永汉路更名为汉民路,永汉公园也改为汉民公园。

钟剑锋指出,1935年时,公园里的动物已经增加到60余类200多种。虽然与今天四五千只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与当时的上海动物园相比,广州的动物公园无论在动物品种、数量还是参观人数上(每日约有万人参观),都有过之。

从布政使司到动物园 古老遗迹成了公共空间

广东布政使司衙门旧址也是广州城内一处极为重要的遗迹。这里在老动物园迁走之后,曾经成为广州市儿童公园的所在。后来南越国宫署遗址发现,儿童公园迁走。2002年,广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对南越王宫署遗址进行扩大发掘的过程中,不期然地发现一段比较完整的清代布政使司遗址,考古人员马上上报给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专家。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指出,南越王考古发掘的每个文化层都要取足资料,清代布政使司遗址(相当于当时的广东省政府)非常重要,要仔细清理,因为在目前全国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没有一处清代布政使司遗址。

话说这处旧址,也是屡经沧桑。据广州市志记载,这块地是1928年由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回收的法领事馆“租借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钟剑锋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城。1861年强租广东布政使司衙门为领事署,一直使用到1890年,法领署迁至沙面。经过中国人民和政府的长期斗争,1928年9月24日,中法双方在沙面举行了无条件交还法领旧址的签字仪式。9月27日,广州市政厅正式接收管理。回收时,建筑群内“墙垣多被风雨剥蚀,其他大小房舍约廿余间,均有人居……其余地段古木参天,野花杂草,高与人齐,因久经荒废,内多蛇穴”。

钟剑锋指出,这块地本来也是市府合署大楼的热门候选地之一。但综合评估了各种条件后,市府合署大楼决定选在现址。于是,工务局提出在这里盖一座动物公园。1930年2月18日,动物公园正式动工兴建。钟剑锋说,经由当时的资料,可知当时中央及横门大路、小路,均用花砂路面,路径则依地势及树木方向,造成曲折幽雅的效果。同时兴建围墙闸门、喷水池、假山、凉亭、花台、八角音乐亭、石栏、鱼池、鸟兽笼、男女厕各一所,花牌坊四个,园艺处房屋一间,花园椅一百张,石凳若干、花棚一座。园内布置各种形状的花台。园内道路中心交汇处分砌花园花地,园内原有古木保留,作为点缀风景,并加以人工修饰,使其美观。

动物公园的兴建思路及建设风格显然与当时国内特别是广州、上海等开放较早的大城市方兴未艾的现代公共园林热有关。日后的发展证明,虽然经历了不少坎坷,这座“动物公园”最终还是成了城市中重要的地标。钟剑锋认为:“动物公园的创建在广州市政建设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除了一般公园所具有的娱乐、休闲和社会公共活动功能外,更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动物展示、教育及研究的新场所,成为都市的重要社会教育设施。与其他社会教育设施相比较,图书馆偏重于学识,博物馆仅具备标本,动物园则因陈列鲜活的珍禽异兽,使公众欣赏研究之余,深感自然之兴趣。”

从广州动物园借展熊猫

成了友好城市的一大目标

据《广州市志》记载,原汉民公园1955年5月1日改为广州动物园。1958年10月1日,位于今先烈中路120号的广州动物园新址落成对外开放。发展到今天,广州动物园不仅成为市民观光游览的好去处,而且在动物保护、繁育方面也取得相当大的成绩。比如猩猩、蜘蛛猴、卷尾猴、长颈鹿、亚洲象、斑马、斑鼻羚、白沙长角羚、黑天鹅、白头鹤、红色吸蜜鹦鹉、虹彩吸蜜鹦鹉等动物的繁殖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广州动物园曾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换美洲虎、长颈鹿等多种动物,也分别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展出大熊猫,观众均超百万人次。

广州的友城日本福冈在两市结好之初就提出三大目标,其中“借展熊猫”位列第一。1980年3月,广州大熊猫在福冈受到热烈欢迎,留下了两城交往的一段佳话。当时动物园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负责协助从广州专程赶到福冈照料大熊猫的四位员工。熊猫食用的竹子从九州南和冲绳等地每周用飞机运来,由于观众太拥挤,不得不在动物园正门之外临时加修一条道路。动物园为了纪念这一盛事,专门出了一本特刊。其中记载:“两只大熊猫比想象中更快适应了新居,并且对出自冲绳本岛的三种竹子(绿竹、麻竹和泰山竹)显示出旺盛的食欲。当初只是估算它们每天吃20公斤,但很快就增加到30公斤。本来以为遇到这种罕见的场合,熊猫们应该会感到很紧张的,但珊珊和宝玲即使是在飞机上,平常午睡的时间一到,还是照常去睡了。珊珊在狭窄的笼子里睡得很熟,甚至连鼻鼾声都可以听见。”熊猫饲养班的翻译小寺丽子小姐还写了一首童谣登在报纸上,得知此事的人创作了超过20首曲子赠送过来。最终大阪市淀川区的沢田章先生的曲子被选中,并于5月31日在熊猫舍前举行的“送别会”上,由福市长丘小学的小孩子们合唱、作为送别的纪念。在当地的乡土节庆“咚打鼓节”上,不少人扮成熊猫的样子。可以说,来自广州动物园的熊猫,掀起了“熊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