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猴痘科普小知识丨微生物的那些事儿

admin
猴痘科普小知识丨微生物的那些事儿猴痘科普小知识丨微生物的那些事儿-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图片来自网络)

猴痘是什么?怎么造成的?

猴痘是一种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类似于天花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人类中出现的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身上所看到的症状相似,但症状比天花轻。猴痘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偏远地区,除人和猴子外,其他灵长类动物和啮齿类等动物都可感染猴痘。

猴痘疾病是由猴痘病毒造成的,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中的正痘病毒属,与我们大家熟悉的天花病毒同属。痘病毒是人类最早认识并深受其害的病毒家族,是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病原。根据痘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特征以及特异性抗原的差异,可将痘病毒科分为两个亚科,即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和昆虫痘病毒亚科。前者感染脊椎动物,主要包括正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猪痘病毒属、兔痘病毒属、软疣痘病毒属和雅塔痘病毒属8个属,其中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软疣痘病毒属和亚塔痘病毒属4个属的一些成员能够感染人,具有人兽共患感染特性。

猴痘病毒的基因结构和进化特征如何?此次猴痘的流行株是什么?

猴痘病毒呈长方形,可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培养生长,导致细胞病变。猴痘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 DNA长约 197kb,基因组末端包含一个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该病毒包含 190个开放阅读框,其中 4个位于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猴痘病毒基因组中鸟嘌呤 胞嘧啶的含量很低,约占 33%。

猴痘病毒通过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出两个不同的进化枝——中非进化支和西非进化支,前者通常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更高的病死率和更频繁的人际传播,西非进化支相对比较温和。中非进化支的死亡率高达10%,而西非进化支的死亡率约为1%。近期在全球多地暴发的猴痘疫情中感染者所携带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初步结果已经出来,初步分析显示属于温和的西非株系。

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哪些?

猴痘病毒,听起来和猴子有关,其实猴子并不是主要的携带者。相反,这种病毒可能会持续存在于松鼠、袋鼠、睡鼠或其他啮齿动物身上。在非洲,多种动物均有猴痘感染:绳松鼠、松鼠、冈比亚巨鼠、条纹小鼠、睡鼠和灵长类动物。对该病毒的自然史仍存有疑问,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猴痘病毒的确切宿主及病毒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情况。

人类如何感染猴痘的?

人类感染猴痘,主要通过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而受染;通常由动物传给人,偶也可以发生人到人的猴痘传播。一般认为是在直接的、长时间面对面的接触中,通过含毒的大量呼吸飞沫而传播。另外,猴痘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服和被褥)而传播。此次猴痘病例中有通过性传播的情况。

猴痘科普小知识丨微生物的那些事儿-第2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图片来自网络)

猴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常见发病部位:脸,手掌和脚掌,躯干部位。

常见症状: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皮疹,肌肉痛等。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6天,也可为5至21天。感染可分成两个阶段,分为发病期(0-5天)和皮疹期(出现发热后1-3天内)。猴痘引起的皮疹,经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皮疹。病变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不等,影响口腔粘膜(70%的病例),生殖器(30%)、结膜(眼睑)(20%)和角膜(眼球)。

如何诊断猴痘 ?

目前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查,才可做出猴痘的明确诊断,通过以下几种不同的检验可以诊断出感染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通过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从猴痘患者皮损标本中检测出猴痘基因组片段,为临床快检提供实验室诊断的依据。也可通过电镜或细胞培养,从皮损标本中分离出猴痘病毒。

2022年,国外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一种自动操作的检测试剂盒(下称检测盒),可用于检测包括猴痘病毒在内的正痘病毒。针对该检测盒的实验室测试已顺利完成。目前,国内也有企业开发了相关产品。

猴痘有有效的疫苗吗?

有,目前全球唯一批准的猴痘疫苗Jynneos,经过测试可以对猴痘有预防功效。该疫苗目前已获得美国FDA审批,并在欧洲和加拿大获得了天花猴痘疫苗的批准,适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的主动免疫接种,以预防天花和猴痘。

牛痘/天花疫苗也可以保护人群免受猴痘的侵害,有效率约为 85%。

猴痘科普小知识丨微生物的那些事儿-第3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猴痘的治疗方法如何?

猴痘目前为止没有经过验证的治疗方法。治疗猴痘的方法主要是护理,隔离患者。天花注射剂TPOXX对治疗“西非分支”已有口服剂,欧洲国家也已核准使用。它的机理是抑制包膜蛋白的形成,包膜蛋白是病毒的外壳,它无法形成,病毒就无法完成制造。

猴痘再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猴痘再次出现,专家推测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自从1970-80年左右停止天花疫苗以后,人类对天花的免疫力下降,而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亲缘关系较近,所以对猴痘的免疫力也下降了。40-50岁以下的从未接种天花疫苗的年轻人感染猴痘的危险很高。另外的原因是猴痘病毒也有可能像新冠和流感病毒一样,产生的新的突变,这种突变使得病毒的传染力更强,虽然痘病毒的突变率相对较低。

猴痘会不会传到中国?会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猴痘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报道。考虑到此次传播的猴痘病毒为温和的“西非分支”,病毒传播力比较弱,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在1982年才停止全民接种牛痘疫苗,所以40岁以上的人群(接近50%的中国人群)已经有免疫力,因此目前的猴痘疫情对中国人群影响应该有限。但也不能大意,需要储备牛痘/天花疫苗,如果发生疫情,应有针对性的对特殊易感人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猴痘有哪些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在猴痘疫区发病或死亡的动物)。

避免接触与生病动物接触过的任何材料,例如被褥。

将受感染的患者与可能有感染风险的其他人隔离开来。

与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类接触后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照顾患者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戴口罩手套等。

参考资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isease Outbreak News: Multi-country monkeypox outbreak in nonendemic countries.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rveillance, case investigation and contact tracing for Monkeypox [Internet].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naging epidemics: Key facts about major deadly diseases. [Internet].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ance on regulations for the transport of infectious substances 2021-2022 [Internet].

5. McCollum AM, Damon IK. Human Monkeypox.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 Jan 15;58(2):260–7.

6. Maksyutov RA, Gavrilova EV, Shchelkunov SN. Species-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of variola, monkeypox, and varicella-zoster viruses by multiplex real-time PCR assay.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2016 Oct;236:215–20.

7. Li D, Wilkins K, McCollum AM, Osadebe L, Kabamba J, Nguete B,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GeneXpert for Human Monkeypox Diagnosis. Am J Trop Med Hyg. 2017 Feb 8;96(2):405–10.

8. 朱娜,陈国强,张敬友等 猴痘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南京 农业大学学报,2009,32(4):165-168

9. 凤凰网:猴痘如何流行?中国如何应对?人类猴痘专家最权威解读

10. 卓克·科技参考2:猴痘病毒;需要我们担心吗?

作者:田德雨,朱以萍,毕玉海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安全与动物实验平台、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