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谁有关于马的资料

admin

关于动物马的资料

马的体格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很长,尺骨和腓骨均退缩。第三趾发育,掌骨非常长,而趾(指)骨则比较短,单蹄。颊齿高冠;上臼齿釉质层褶曲精细。

喜欢群居,通常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后代组成。每个种群都有明确的活动范围,并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迁移。野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轻轻地啃舐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有时也进行自身护理,比如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野马借助声音、气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为进行交流。

扩展资料:

谁有关于马的资料-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历史上有名的马:

1、赤兔马

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兔取菟字意思,解释为老虎。说为相马的兔头实为菟头,即虎头。)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为吕布之坐骑,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赠与关羽。

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于是,后人就认为,“赤”是说其毛色,“兔”是跑得快如兔子。其实这是误解。

2、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汗血宝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并将其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

在古代文学著作中,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来说,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200多公里。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马E.feru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兔马(《三国志》中吕布坐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马的别称)

马详解马详解马详解

[编辑本段]官名

商代设置,常奉命征伐和射猎。就甲骨卜辞看来,很可能为一种马师。所部分左、右、中三队,每队百人。后世司马之官,或从此出。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马是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少,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装甲车取代了骑兵出现在现代战争中,汽车、飞机取代了马匹成为快捷的交通工具,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编辑本段]起源和驯化

原蹄兽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始祖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马马的家称作“马厩”。

[编辑本段]分类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HyracotheriumOwen=EohippusMarsh)。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中马)(MesohippusMarsh)。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MerychippusLeidy)。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Pliohippus),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EquusLinnaeus),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在中新世以前,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时才迁移到欧亚大陆。上新世和更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还扩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种类不久即归于绝灭。到全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也趋于绝灭。只有欧亚大陆的后裔得到繁荣和发展。我国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门马(Equussamenensis)以及现在还残存在甘肃、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马(Equusprzewalskii),都是马类动物的代表。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马类在中、上新世时曾分别出现过几个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安琪马(An-chitherium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三趾马(Hipparion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马(Hippidium)等,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发展的。历史上有些古生物学家根据马的进化趋势(身体体积由小到大、趾数由多到少、齿冠由矮到高)就认为,生物总是沿着既定的方向进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662号

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我部确定八眉猪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现予公告。�

二○○六年六月二日

百色马、蒙古马、鄂伦春马、晋江马、宁强马、岔口驿马

[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并且只有这一种动物可辨别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编辑本段]汉字:马

汉字“马”

汉语拼音:mǎ

部首:马

部外笔画:0

总笔画:3

五笔86:CNNG

五笔98:CGD

仓颉NVSM

笔顺编号:551

四角号码:77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9A6C

英文:horse

[编辑本段]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kè):母马。

驹(jū):小马。

骟(shàn):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biāo):黄色的马。

骝(liú):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yīn):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huá):枣红色的马。

骊(lí):黑色的马。

騧(guā):黑嘴的黄色马。

骐(qí):青黑色的马。

骓(zhuī):黑色白蹄的马。

骢(cōng):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nú):跑不快的马,劣马。

骁(xiāo):强壮的马。

駹(máng):面、额白色的黑的马。

骍(xīng):赤色的马。

骏马(jùn)走得快的好马。

骥(jì):老马。

[编辑本段]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编辑本段]种类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山丹马

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产于中国甘肃山丹马场,以当地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1984年经鉴定命名。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头中等大,颈稍斜。甲较长,胸宽深,背腰平直,腰较短,尻较宽而稍斜。四肢坚固,关节强大,肌腱明显,后肢稍外向,蹄质坚实。毛色以骝为主,黑色次之。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38.5,体长142.3,胸围169.3,管围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连山区,平均驮重100千克时行程200公里,历时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骑乘测验记录1600米为2分11秒,5000米为8分13秒。对侧步1000米为2分11秒最大挽力达455千克,相当于体重的91%。单马驾两轮胶车载重500千克,时速15公里。遗传性稳定。

荷兰温血马DutchWarmblood(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柏布马BarborBerber

柏布马的家乡在古时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摩洛哥、阿尔吉利亚、利比亚、突尼西亚。现今在阿尔吉利亚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与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场。当地边远山区与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应该还有饲养许多柏布马类型的马。

柏布马是另一种古老的东方马品种,几世纪以来对各种马的品种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许多成功品种。和阿拉伯马(Arab)一样,它在马的品种培育上占有不容否认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却较不为人知,不像阿拉伯马那么出名。柏布马最初被带到欧洲时,常常被欧洲人误认为是阿拉伯马,因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说阿拉伯语。

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国纯血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Arabian」,其实它是一匹柏布马。它是摩洛哥苏丹送给法国国王的礼物,但是法国人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当有名的育种专家葛多芬大公(LoadGodolphin)发现它、将他带到英国之前,它在巴黎被当做拉车的马。在比较新的文献中,已将它的名字已改成「GodolphinBarb」。这个故事已被玛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Henry)写成小说「风之王」,并荣获194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金牌奖,好莱坞也拍成同名电影。

特质

柏布马以强壮、耐力超强、速度快、反应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来培育与改善其它品种时,这些特质更显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活泼、漂亮,动作也不够轻快、流畅。有些动物学家认为柏布马起源于史前的欧洲血统,而不是亚洲血统,大家还在辩论它算不算东方马类别。人们总是拿它和阿拉伯马比较,认为他不像阿拉伯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温柔亲切。一样的是强壮,能吃苦耐劳,使得照顾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征

柏布马的外型算是轻型的沙漠马。颈部长度中等,弓弯、强壮。腿精致但强壮且长。跟所有的沙漠马一样,蹄子非常硬。鬃毛与尾毛比阿拉伯马浓密。

头头长而狭窄,耳朵长度中等,鼻梁有点凸起,眼睛看起来很英勇的样子,鼻孔的位置较低。

毛色真正的柏布马为灰色、黑色、栗色、骝色、与深骝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马血统的才有其它颜色。

身高从148公分到160公分。

现状

在以前柏布马被认为是上等的战马,现在则是很好的骑乘用马,有时也用于赛马。可惜的是,它在家乡以外的地区,没有得到它应该有的名声。

由于柏布马原产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好,纯种柏布马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7年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世界柏布马组织(WorldOrganizationoftheBarbHorse,OrganisationMondialeduChevalBarbe,OMCB)。成员为几个柏布马的原产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西亚,以及一些欧洲的育种协会。但不幸由于阿尔及利亚复杂的政治情势,该组织自九十年代起就几乎停止运作了。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心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甚至还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汉军与外军作战中,一只部队全部由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久经训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清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从史料看,当时,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在这一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并且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2007年7月,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梦幻之马“汗血宝马”——阿赫达什(宝石之意),从它的故乡中亚土库曼斯坦,由空中穿越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匹马是土库曼斯坦总统作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征赠送给我国领导人的。

说起“阿赫达什”的血统,可真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是苏军著名元帅朱可夫的坐骑。朱可夫骑着它在乌克兰打败德军名帅曼施坦因,骑着它参加过解放柏林的入城式。

“宝石"的系谱表明,它的先辈都曾被收录在名马档案,"宝石"爷爷的爷爷曾获得20世纪60年代奥运会马术比赛盛装舞步的冠军。显赫的出身注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宝石"刚两岁时,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纪录就达到了1分12秒4。正是极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宝马成为世界级名马,当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血马体内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国际市场上,汗血宝马的售价十分昂贵,通常每匹几十万美元,有的身价甚至高达1千万美元。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土库曼人将马视作亲人对待,并只送给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给中国的这匹马将成为“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马”这种活在史书上的传奇之马,在消失了200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

[编辑本段]马的嗅觉

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发达的嗅觉与灵敏的听觉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是千万年来马进化成功之处,也是马为人类贡献的主要生理特征。

1.马识别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觉

马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特别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例如,已经证实发情母马的气味可以远距离吸引公马,当然,公马靠嗅觉可以确定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常有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

关于马的资料

英文名horse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图1),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图2);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30多个。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马mǎ<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码”的古字。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又如:马子(筹码)

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兰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ma】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1)

(2)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3)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4)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5)

“码”的古字。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6)

又如:马子(筹码)

(7)

(1)

(2)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draw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3)

驾着马[takehorse;controla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裘马扬扬

(1)

(2)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马鞍

mǎān

[saddle]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马鞍形

mǎānxíng

[theshapeofasaddle――afalling-offbetweentwopeakperiods]马鞍子的形状――用来形容或比喻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事物

马帮

mǎbāng

[caravan;trainofhorsescarryinggoods]驮运货物的马队

马鞭

mǎbiān

[horsewhip]赶马用的鞭子,多用皮条编成

马弁

mǎbiàn

[bodyguardofanofficer]旧时军官的护兵

马表

mǎbiǎo

[stopwatch]跑表,秒表,最初用于赛马计时

马鳖

mǎbiē

[leech]水蛭

马兵

mǎbīng

[cavalryman]骑兵

马泊六

mǎbóliù

[procurer]男女关系的牵线人

闲常也会做牵头、做马泊六,也会针灸看病。――《金瓶梅词话》

马不停蹄

mǎbùtíngtí

[continuous;hurriedjourneywithoutastop]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时刻不停顿地前进

马步

mǎbù

[pasdecheval]像马步似的芭蕾舞步

马车

mǎchē

(1)

[cab;chariot;horse-drawncarriage;buggy]∶马拉的车

用马车拉烟草

(2)

[cart]

(3)

重型双轮车,没有弹簧,用于普通农业作业和运输货物

(4)

任何用马拉的轻载双轮车

马齿苋

mǎchǐxiàn

[purslane]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倒卵形多汁液的肥叶,遍生于东西两半球,在某些地区是一种讨厌的野草,可当蔬菜和凉拌菜食用

马褡子

mǎdāzi

[largerectangularbaghungonahorse]褡在马身上的大型褡裢

马达

mǎdá

[motor]机械动力源,如汽油发动机、电动机

马大哈

mǎdàhā

(1)

[careless;heedless]∶粗心大意

(2)

[scatterbrain;carelessandforgetfulperson]∶轻浮而粗心大意的人

马刀

mǎdāo

[sabre;saber]骑兵作战用的略弯的长刀

马到成功

mǎdào-chénggōng

[beginsuccessfully;wininstantsuccess;gainanimmediatevictory]战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

马德里

mǎdélǐ

[Madrid]西班牙首都。为欧洲地势最高的都城,人口315万

马灯

mǎdēng

[baronlantern;hurricanelamp]一种手提式的煤油灯,能防风挡雨,夜行时可挂在马身上

马店

mǎdiàn

[innspeciallyopenedtoreceivemembersofacaravan]供马帮客人住宿的客店

马队

mǎduì

(1)

[atrainofhorsescarryinggoods]∶成队的马,多用于运输货物

(2)

[caravan]∶商队;一队驮畜

(3)

[cavalry]∶骑兵的队伍

马贩子

mǎfànzi

[horsedealer;nagsman]马匹兜售员,马匹拍卖员,马匹推销员,(特别是在马匹拍卖场上)被雇来骑马和展览马的人

马房

mǎfáng

[liverystable;stable;shedforhorses]供出租存放马车和马的马厩并有设备提供使用

马蜂

mǎfēng

[hornet]大黄蜂,胡蜂科任何比较大的社会性黄蜂,是强有力善飞翔的昆虫,具有有力的螫针,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马蜂窝

mǎfēngwō

[hornet'snest]马蜂的巢穴。比喻令人不好对付的人和集体

他这一说可捅了马蜂窝了

马夫

mǎfū

(1)

[horsekeeper;groom;buggydriver]∶喂养马的人

(2)

[mafoo]∶中国旧称养马的孩子或马童

马革裹尸

mǎgé-guǒshī

[bewrappedinahorse'shide;deathundershield;dieonthebattlefield]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马褂

mǎguà

[mandarinjacketwornoveragown]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以黑色为最普通。原来是满族人骑马时所穿的衣服

马号

mǎhào

[parkingareaforhorses]养马的处所

马号

mǎhào

[cavalrysignal;bugle]骑兵用的较细长的军号

马赫

mǎhè

[Mach]飞机、火箭等在空气中移动的速度与音速的比。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ErnstMach)得名

马赫数

mǎhèshù

[Machnumber]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对周围空气中的音速之比的数

马后炮

mǎhòupào

[belatedeffort]象棋术语,借喻过时的举动

检讨有屁用,田已经耕过了,哪个要他放马后炮

马虎

mǎhu

[careless;negligent;skimping;sloppy]漫不经心;不介意;疏忽;轻率

这人太马虎

马甲

mǎjiǎ

(1)

[armoronhorse]∶马身披的铠甲

(2)

[vest][方]∶背心

马架

mǎjià

(1)

[方]

(2)

[smallshed;shack]∶小窝棚

(3)

[tripod]∶用来背东西的三角形的木架。也叫“马架子”

马缰绳

mǎjiāngshéng

[twitch]扎住马上唇的一圈绳索或皮带、附带交织而成的手柄,作为控制装置

马嚼铁

mǎjiáotiě

[curbbit]一种有分叉的硬马嚼子,通过分叉可对马颌施加力量起杠杆作用

马嚼子

mǎjiáozi

[barbit]马笼头套在马口内的部件,其衔铁是一根坚固的金属棍,有时包着橡皮

马脚

mǎjiǎo

[clovenhoof;sth.thatgivesthegameaway]比喻破绽或隐私

露出马脚

马厩

mǎjiù

[stable;shedforhorses]养马的房舍

可养20匹马的马厩

马驹

mǎjū

[foal]马的幼畜,尤指一岁以下的小马

马具

mǎjù

[harness]在马身上配备的器具、物品,如马鞍子、马蹬等,供骑马用

马可·波罗

mǎkěbōluó

[MarcoPolo](1254―1324)意大利人,曾于1275年来中国,在元朝任职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介绍他在东方的见闻

马克思

mǎkèsī

[Karl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庭里。主要著作有《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列宁主义

mǎkèsī-lièníngzhǔyì

[Marxism-Leninism]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统称。由列宁从马克思的学说中发展,或被认为是列宁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

mǎkèsīzhǔyì

[Marxism]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追随者制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则和政策;尤指由马克思创立或同马克思相联系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包括劳动价值论、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决定人类活动和社会制度、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相信随着资本家阶级对工业的日益增大的集中控制和随之而来的阶级对抗的加剧和劳动者的苦难,将导致无产阶级以革命夺取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

马口铁

mǎkǒutiě

[tinplate;galvanizedironsheet;tinnedironsheet;whitesheet]镀锡的薄铁片

马裤

mǎkù

[ridingbreeches]专为骑马方便而设计的一种膝部以下瘦小、以上肥大的裤子

马快

mǎkuài

[servant]旧时衙门里侦缉逮捕罪犯的差役

马拉松

mǎlāsōng

[Marathonrace]42195米超长距离赛跑。比喻时间持续得很久的事

马力

mǎlì

[horsepower]功率单位,1马力等于每秒钟把75公斤重的物体提高1米所作的功

马列

mǎ-liè

[Marxism-Leninism]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简称

我看还是毛主席的说法,学马列主要是学一个立场,一个观点,一个方法

马铃薯

mǎlíngshǔ

(1)

[potato]

(2)

一种直立草本植物,叶为羽状复叶,花白色、黄色、蓝色或紫色,浆果紫色,原产于美洲南部和中部的高原,广泛栽培(尤在温带地区)作蔬菜

(3)

此植物的块茎。也叫“洋芋”、“土豆儿”、“山药蛋”等

马六甲海峡

mǎliùjiǎhǎixiá

[theStraitofMalacca]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连接安达曼海和南海。长约1000公里,最宽处约40公里,航道最深处25米

马笼头,马勒

mǎlóngtóu,mǎlè

[bridle]辔,用以御马和约束马的马首挽具,包括络头、嚼子(口衔)、缰绳,还有其他附属物

马路

mǎlù

[road;avenue;street]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公路

马骡

mǎluó

[mule]公驴和母马杂交所生的家畜,力气较大

马马虎虎

mǎmɑ-hūhu

(1)

[caleless;casual]∶不仔细

在科研中不应马马虎虎地对待一个哪怕不起眼的数据

你的顶髻做得马马虎虎

(2)

[notsobad;so-so]∶还过得去

他的英语马马虎虎

马匹

mǎpǐ

[horses]马的总称

马屁

mǎpì

[flattery]为了某种目的或利益而对人谄媚奉承的言行

马屁精

mǎpìjīng

[subservient;flatterer;flunkey;applepolisher]阿谀奉迎的人;拍马者

马前卒

mǎqiánzú

[pawn]旧指在车马前奔走的仆役,现指为人效劳、跑腿、供人差遣的人

马群

mǎqún

[manada]指一群同族野马,包括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一些幼驹

马赛克

mǎsàikè

[mosaic]可以拼成图案的小型彩色瓷砖,方形或六角形,也指用这种瓷砖拼成的图案

马上

mǎshàng

(1)

[immediately;rightoff]∶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onhorseback]∶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马上比武

mǎshàngbǐwǔ

[tournament]起源于中世纪的一种骑士比武;参加者分成两队,穿盔甲,持长矛或剑,一对一地比武,表现武艺和英勇,获得优胜者由为这次比武选出来的女士发给奖品

马勺

mǎsháo

[ladle]木制的大勺,用来盛饭、盛粥

马市

mǎshì

[horsemarket]以金帛或茶、盐同边区民族换马的地方

马嘶

mǎsī

[neigh]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

马首

mǎshǒu

(1)

[headofahorse]∶马头

(2)

[headofthegeneral'shorseasguide]∶指作战时主将的马首所向

马首裂。――明·魏禧《大铁椎传》

瞻余马首。――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马首是瞻

mǎshǒushìzhān

[taketheheadofthegeneral'shorseasguide]战争中士兵看主将马头或进或退,喻指跟随别人行动,以别人的楷模为榜样

马术

mǎshù

[horsemanship]骑马的技术

马术表演

马蹄

mǎtí

[horse'shoof]马的蹄子

马蹄铁

mǎtítiě

(1)

[horseshoe]∶马掌,即钉于马、驴、骡子蹄下的U字形铁片,以使蹄耐磨且不易受伤

(2)

[horseshoemagnet]∶U字形磁铁

马蹄形

mǎtíxíng

(1)

[U-shaped;shapeofahoof]

(2)

三面构成U字形而一面是直线的形状

(3)

U字形

马桶

mǎtǒng

[clossstool;commode;nightstool]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

马头琴

mǎtóuqín

[abowedstringedinstrumentwithascrollcarvedlikeahorse'shead]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尾松

mǎwěisōng

[massonpine]亚洲东部的一种材用松树,是一种有价值的、装饰用多树脂木材

马戏

mǎxì

[circus]原指人的马技表演,现指有动物参加的杂技表演,这些动物都经过专门训练

马歇尔计划

mǎxiēěrjìhuà

[Marshallplan]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所谓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演说。后来美国政府据以制订的《欧洲复兴方案》,就被称为“马歇尔计划”

马靴

mǎxuē

[ridingboots;gambado]骑马穿的长筒靴子,泛指长筒靴子

马衣

mǎyī

(1)

[coverforahorse;horsecloth]∶遮盖或装饰马匹的布

(2)

[capaprieto]∶装饰性的马衣

马扎

mǎzhá

[campstool]一种可折叠的小型坐具,腿交叉作为支架,上面绷皮条、绳等。携带方便

马掌

mǎzhǎng

[horseshoe]马蹄下边的角质皮层;马掌上钉的马蹄铁

(马)

mǎㄇㄚˇ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郑码:XA,U:9A6C,GBK:C2ED

笔画数:3,部首:马,笔顺编号:551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证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限,人们就开始驯化马。许多古籍中有“相土作马乘马”的记载,作乘马就是用四匹马驾车,作为运载的工具。

化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在湖北,传说新娘出嫁时,本家历代亡灵都会跟从前往,途中可能会撞着各种煞神附身,会给男家带来不利。所以,迎亲的这一天,男方会请方士一人,在门外设一香案祭告天地和车马神,并杀鸡以驱鬼。祭毕,抓米撒在新娘的彩轿上,表示打掉煞神。新郎也同时向花轿四周行礼,礼毕方可入内。

在东北地区,有汉、满族踏马杌的婚俗,新娘下车后,足踏马杌,脚不沾地,以避邪祟之扰。贵州苗族有“背马刀提亲”的婚俗。青年男女相爱,经男女双方家中议婚三次之后,就要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关于马的种类和分布

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马(Equuscaballus)[1]。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

分布区域:中国,蒙古,阿拉伯等。马被人类驯化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马的用途经历了肉用、乳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和运动娱乐等多个阶段交替或互相融合的过程。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野马喜欢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后代组成。每个种群都有明确的活动范围,并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迁移。野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轻轻地啃舐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有时也进行自身护理,比如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野马借助声音、气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为进行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

谁有关于马的资料

姓氏

马姓系承赵奢望出陕西扶风

马,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出人头地的著名姓氏,尤其是中华民族中回族的大姓。

关于马姓的姓源,《姓纂》上是样记载的:“赢姓,伯益之后,赵王子赵奢,封马服君,子孙氏焉。子孙氏焉。赵奢兴,赵灭,徙咸阳,望出扶风。”

由此看来,马氏固然是颛顼之后的赢姓后裔,而使他们得以“马”为姓的,则是2000多年以前战国时代赵国的王子赵奢,所以,如果以赵奢为后世马氏的始祖,也是理所当然的。

据说,赵奢的子孙,最初是以“马服”两个字为姓氏的,后来才逐渐改为单姓马。这一支马氏,主要在古时的扶风一带繁衍,扶风就在现在的陕西省境内,所以后世姓马的人,最早应该也是发源于陕西。

以始姐赵奢的辉煌事迹为开始,在秦汉天下一统以后,马氏很快地在历史上出人头地,成为一个著名的姓氏,而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伏波将军马援,就是光大马氏门楣的最主要人物。据《后汉书》的记载,他在年高62岁的时候,有五溪蛮反叛,他就自请率兵前往讨伐,但是皇帝以他年事已高而不准。于是,他就披甲上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他的这番老当益壮的豪气,终于感动了皇帝,在“矍铄哉!是翁也!”的赞美声中,率师出征,最后死在军中,终于以“马革裹尸”而还。

马援的另一项不朽贡献,是把马姓带到了南方,使南方很早就有了马姓人家。马援的这番功绩,是建立在他征平交趾,立铜柱表功的威武不可一世的时期,历来的古籍,对于这一段辉煌的史迹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

如此看来,南方的马氏,是早在2000年以前,就由马援带过去的,这些人虽然很少可能本来不姓马,但是在寿冷县定居以后却统统改姓为马,成为了马氏南方的开基始祖。

英文名horse

基本介绍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30多个。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马mǎ<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码”的古字。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历史与种类

商官名。常奉命征伐和射猎。《殷虚马契前编》卷三第三十一第二片:“贞肇马左右中人三百”。可知“马”分左、右、中三队,每队百人。后世马司之官,或从此出。

秦始皇七匹名马《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周穆王八骏《拾遗记》:

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野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

《水注经》: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雷首良马

《穆天子传》:壬戌天子至雷首,犬戍觞天子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

翠龙

扬雄《河东赋》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

玉马

《瑞应图》:玉马者,王朝清明尊贤则至。

(马肃)(马霜)。括号内字为合字。键盘上打不出来。骦

《左传》:唐成公有两骕骦马。一云骕骦,马色如霜纨。

沙丘马

伯乐对秦穆公曰:“臣有所与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楚骓

《史记》:项王骏马名骓,常骑日行千里。及败至乌江,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以赠公。”

九逸

《西京杂记》: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

乌孙、天马

《张骞转》:元狩中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

宛天马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集生驹皆汗血,因号天马子。

萧稍

《神异经》:大宛有良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萧稍。

象龙

《冯奉世转》:宣帝时至大宛,得名马象龙而还。

步景

《洞冥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状;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昼光,毛色随四时之变。

西王母税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东王公弃之清津,因其而返,绕日三匝,入汉关,马上睡眼不觉而至,名步景。

黄门四骏

《西域赞》: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

大骊

光武以所乘大骊赠孝忠。

赤兔

《曹操传》: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的卢

《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的卢,的卢!今日防吾!”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曰:“岂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白鹤

《拾遗记》:曹洪与魏武所乘之马名曰白鹤。时人谚曰:“凭空虚跃,曹家白鹤。”

紫(马辛)。xin.括号内为合字。

《魏志》陈思王表文帝曰:“臣于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教令习拜。

惊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疾也。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荷兰温血马DutchWarmblood(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关于马的诗词

关于马的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马的成语

1【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3.【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4.【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5.【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6.【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7.【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8.【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9.【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10.【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11.【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2【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13【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14【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15【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16【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17【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18【马革裹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19【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20【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21【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2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23【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24【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25【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26【马不停蹄】形容不停、飞快的赶路。近义:快马加鞭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鞍不离马,甲不离身鞍马劳顿鞍马劳倦鞍马劳困

鞍马劳神鞍马之劳鞍前马后鞭长不及马腹弊车羸马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荒马乱兵慌马乱伯乐相马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班马文章宝马香车兵强马壮避世金马

不食马肝不识马肝北叟失马车尘马足车驰马骤

车殆马烦车怠马烦车烦马毙持戈试马窗间过马

车马辐辏策马飞舆车马骈阗驰马试剑车马填门

车马盈门吹牛拍马车水马龙车填马隘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车在马前东风吹马耳东风马耳东风射马耳

斗鸡走马打马虎眼大马金刀得马失马得马生灾

得马折足代马望北代马依风单枪独马单枪匹马

丹书白马短衣匹马二童一马风吹马耳风车雨马

风车云马非驴非马风马不接放马后炮放马华阳

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肥马轻裘风马云车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风牛马不相及风樯阵马飞鹰走马光车骏马

膏车秣马高车驷马弓调马服归马放牛谷马砺兵

狗马声色裹尸马革高头大马毁车杀马寒蝉仗马

横刀跃马横戈盘马横戈跃马汗马功劳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呼牛呼马猴年马月呼牛作马横枪跃马

害群之马讳树数马见鞍思马鸠车竹马金戈铁马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之马脱缰之马铁马金戈

天马行空童牛角马土牛木马天粟马角铜围铁马

乌白马角舞刀跃马五花杀马文君司马万马奔腾

五马分尸万马齐喑问牛知马乌头白马生角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马角乌焉成马问羊知马洗兵牧马选兵秣马

悬兵束马香车宝马鲜车健马鲜车怒马悬车束马

下马冯妇下马看花系马埋轮下马威信马由缰

休牛归马休牛散马效犬马力朽索驭马悬崖勒马

鲜衣良马鲜衣怒马心猿意马以渴服马以鹿为马

饮马长江一马当先倚马可待一马平川衣马轻肥

倚马千言倚马七纸饮马投钱跃马弯弓野马无缰

以毛相马意马心猿一马一鞍跃马扬鞭玉堂金马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燕昭好马招兵买马枕戈汗马止戈散马

獐麇马鹿招军买马指鹿为马指鹿作马走马到任

阵马风樯走马赴任走马观花仗马寒蝉走马看花

走马上任竹马之交走马章台竹马之友蛛丝马迹

马的歇后语,谚语

一马不跨双鞍。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人靠衣裳马靠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心急马行迟。

马大哈。马后炮。马拉松。马前卒。马屁精。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辕马拉套——不受重用。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小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Alllayloadonthewillinghorse.

Amanmayleadahorsetothewater,buthecannotmakehimdrink.

Amanisnotahorsebecausehewasborninas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