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翻车鱼一次能产多少卵,为什么被评为“易危”动物

admin

翻车鱼一次能产多少卵,为什么被评为“易危”动物

翻车鱼的产卵数量很高,每次可以产卵3亿粒,和海洋里其它生物一比,这数量妥妥的王者。像鲨鱼、海龟这些动物,产卵量只有2位数。

并且翻车鱼这种动物是可以食用的,但和其它的海洋鱼类比起来,它身上鲜味很淡,肉质粗糙,所以很多渔民抓到后一般都不会吃,而是制作鱼粉来当饲料,所以海里的翻车鱼数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过还是被评为了“易危”。

翻车鱼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太阳鱼,非常喜欢晒太阳,时常会飘在水面上。至于这么做的目的,科学界暂时没有结论,不过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样能促翻车鱼进体内酶的活性,让自己更好地消化食物。

翻车鱼雄雌分工明确,雌性翻车鱼负责排卵,而照顾受精卵这件事,则由雄性翻车鱼完成。翻车鱼每次都会排出大量的受精卵,但成活率相当低,只有可怜的千万分之一。

翻车鱼一次能产多少卵,为什么被评为“易危”动物-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漂浮在水中的幼体要是运气不好,遇到一场风暴就会让它们死伤惨重。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遭到众多天敌的攻击,这更加降低了翻车鱼幼仔的存活数量。

不光是翻车鱼的幼体存活率低,成年翻车鱼也很脆弱,并且死法千奇百怪,往往让人捧腹大笑。

比如在水面晒太阳的时候,如果阳光太强,就会受不了刺激而死。如果在海里游泳,不小心被水中的气泡溅到了眼睛里,会紧张过度死去。因为自己游泳过于缓慢,遇到迎面而来的海龟时,以为马上要撞在一起,也会紧张过度死亡。

要是不小心看到附近的小伙伴死掉了,也会受不了打击而死。如果海水里的盐分过重,在翻车鱼身上留下了一些斑点,也会因为打击过大而死去。这些种种奇葩的死法,让翻车鱼的存活量大大降低。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浮上浮下

对鳃。鳃将水中的氧气吸收进入体内。并将体内循环排

出的二氧化碳送入水中。

当鱼离开水以后,由于空气中水的浓度极低,鳃片上的水份渐渐蒸发进

入空气,致使鳃很快地变干,鳃片互相粘在一起。互相粘在一起并变干的鳃

片无法完成呼吸的生理功能,鱼得不到生活需要的氧气,也排不出二氧化碳。

就会窒息死去。因此,一般情况下,鱼离开水后不久就会死亡。

接吻鱼接吻

在观赏的热带鱼中,有那么一种色彩一般,其貌不扬的鱼。但它却能够

博得人们喜爱。当两条鱼迎面相遇时,双方都伸出自己的口唇,热烈地亲吻

起来。这就是接吻鱼。也有人称它吻嘴鱼、香吻鱼、接吻斗鱼等。它们真的

是在接吻吗?它们为什么接吻呢?

原来,接吻鱼与其他动物一样,在其生活中,有占区行为。当它自己的

领地被侵犯或侵犯其他鱼的领地时,便以自己具有许多锯齿的宽唇向对方发

起攻击,双方的互相撞击冲突都是以唇来进行的。当二者对面相遇时,看来

似为亲吻的现象,实际上是它们攻击对方的形式,并不是什么亲热的表现。

有人发现,二月龄的接吻鱼便开始有占区与攻击对方的行为。

接吻鱼性情温驯,只有在“保卫家园”和抢食活饵时才攻击自己的“同

胞”,但从不攻击其他鱼类,接吻鱼习于以口唇刮食鱼缸上的藻类,因而有

清道夫的美名,这也是人们喜爱它的原因之一。

离开水能生活的鱼

鱼是在水中游的动物,它们离不开水。然而,有时你会看到一些鱼,如

泥鳅、黑鱼、鳝鱼等却能较长时间地离开水而不会死,为什么呢?

原来,鱼离不开水是指普遍现象而言,是指鱼用鳃呼吸而言。有些鱼,

由于长期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不但具有主呼吸器官——鳃,还具有一套适应

缺水环境中的副呼吸器官。这种副呼吸器官可帮助鱼在缺水或无水环境中进

行呼吸,从而补足了生理的需要。由于不同鱼类生活环境的差异,它们的副

呼吸器官也不相同。例如黄鳝,它的副呼吸器官是口腔与咽喉内壁上的毛细

血管,这些密布的毛细血管,可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当黄鳝潜伏在泥

中的时候,它吞入空气至口腔,通过毛细血管缓慢地进行着呼吸。因此,它

在泥土中越冬,可以直接利用空气进行呼吸而不至于死亡。又如泥鳅,它除

了用鳃呼吸外,还能利用皮肤和肠子进行气体交换。据报道,泥鳅肠子后段

的呼吸能力很强,可以达到其呼吸需要量的1/3。而黑鱼、攀鲈的副呼吸器

官是鳃腔背部的迷路囊;肺鱼的副呼吸器官是鳔。正因为副呼吸器官能辅助

鱼直接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的生理过程,因而具有副呼吸器官

的鱼才能长期在无水的空气环境中生活。

??鱼免费旅行

在我国近海生活着一种奇怪的鱼,它有修长的身体,头顶上长着一个类

似人们用的印章一样的椭圆形印子,因此给它起了??鱼这样一个名字,也有

人叫它印头鱼。??鱼常常把这个印子吸附在鲨、鲸等动物的腹面,有时也能

吸附在木船底下,这样,它就随着其他动物或木船在海洋中毫不费力地旅行

了。因此有人说它是免费旅行家,其实倒不如说它是“偷乘家”更贴切些。

鲍鱼为什么能免费旅行或者说偷乘呢?看一看它那特殊的印子就明白

了。??鱼头顶上的那个印子,是个吸盘,长度约为体长的1/4,它是??鱼背

鳍的一种变态。??鱼的第一背鳍变成了椭圆形,椭圆吸盘内有许多成对的横

列骨板,骨板后方常有一些小绒毛状的刺;骨板与骨板之间有间隙,吸盘周

边与骨板间也有间隙。整个印子就像一个橡皮碗似的,只不过这个橡皮碗的

底面上镶有一些棱条。当印子与其他动物身体接触时,由于流动的力量,印

子内的海水被排出来,因而印子与其他动物的皮肤紧紧贴在一起;造成印子

与其他动物皮肤间的真空,而外界海水压力比印子内的压力大,就使印子牢

牢地吸在了别的动物体上。

当别的动物在海洋中旅行时,??鱼就毫不费力的随其远航了。当寄主动

物来到食物丰盛海域饱餐的时候,??鱼就能得到浮在水面的食物碎片,但有

的时候,??鱼只把鲨鱼等当作运输工具,被带到饵料富足的地方,到达那里

后,它就与携带者分离,单独摄取食物。

据说,有时??鱼也钻进旗鱼、剑鱼、翻车鱼等大型硬骨鱼的口腔或鳃孔

内,这时只好忍耐一下了。??鱼这种行为不但可以避开敌害的攻击,而且还

可在“主人”身体内找到一些食物碎片充饥。

??鱼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非洲等沿海都有。由于它有极大的

吸力,有人把它捉来,在其身上系上一根长绳子,然后放入海里,用它来做

活鱼钩。据说有人竟用它钩上过40

公斤重的大鱼呢!

仰游的反游鲶鱼

水里生活的鱼,游泳时一般都是腹面向下,身体与水面保持平行。如果

它们腹面向上,一般来说不是已死,也差不多快要死了。然而确确实实有那

么一种鱼,它们游泳时腹面却是向上的。

这种鱼就是反游鲶鱼,在国内的一些书籍上,也有称其为反游猫鱼的。

反游鲶鱼是鲶鱼科歧须鲍属鱼类。因此还有称它为歧须鲶的。反游鲶鱼生活

在尼罗河和刚果河中。因为任何鱼只要腹面向上就意味着死亡,它们一时便

成了人们珍藏的宝物,因而引入家中驯化饲养,成了名贵观赏热带鱼中的一

员。据报道,当1955

年初次引入日本时,曾在养鱼的行家们中间引起了轰动,

竞相奔走,以一睹此鱼为快。

反游鲶鱼为什么反游呢?据研究认为,是它耳内平衡器官的逆反所造成

的。据观察,反游鲶鱼并不总是反游的;它的幼鱼时期和正常鱼一样地游泳,

随着鱼的长大,反游次数增多,等到长成了大鱼就基本上成了仰泳的好手。

只是在避敌或掠食的一刹那是正常的泳姿。

奇形怪状的金鱼

金鱼是大家喜爱的观赏鱼类。它们有的身白头红、有的身披彩袍、有的

如锦似锈,有的体色或黑如墨、或白如雪、或红似火,真是千姿百态,光怪

陆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金鱼呢?

原来,金鱼的祖宗就是我国东部普通的鲫鱼。只要仔细看看金鱼的鱼苗,

就可看到金鱼与鲫鱼的鱼苗几乎很难区分。金鱼之所以有这样多的品种,是

和近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精心选育分不开的。据传金鲫发现于晋朝(公元265~

419

年),而正式作为观赏鱼则是在南宋早期。据陈桢教授考证,金鲫的发

源地是嘉兴月波楼下的陆瑁池和杭州的六和塔后池中,自佛教传入我国后,

各地盛行放生,金鲫带有神秘色彩,更是放生对象。据说,唐代已有专放鱼

鳖的放生池,到南宋时期则由放生池移入家池,从此金鱼便由野生过渡到池

塘饲养的半家化阶段;至明代有了盆、缸养金鱼的方法后,饲养金鱼得以普

及,从而进入了盆养家化阶段。到了清朝人们则已开始有意识地选种培育,

最终培育出今天的几百个奇形怪状的金鱼品种。

为什么普通鲫鱼会变成美丽的金鱼呢?家化是形成金鱼品种的决定因

素。野生时金鲫产生的个体变异是很难保存的。盆养家化后,生存竞争的现

象消失了,而水质、营养、饲养方法等因人因地而异,促使金鱼发生变异,

如体形,鳍、鳞片色素细胞等都发生不同形式与程度不等的变异。饲养者再

将新奇变异的金鱼挑选出来,加以定向培育或互相杂交,一代代就逐步培育

出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不同品种来。

据报道,欧美各国人民也十分喜爱金鱼,现欧美各国饲养的金鱼,最初

都是由我国传入的。17

世纪传入英国,1874

年传入美国。日本的金鱼,最早

是1502

年由我国传入的。我国是金鱼的故乡。

会射水捕虫的鱼儿

鱼以水中的昆虫为食这是人们熟知的。但也有些鱼能跳出水面捕食陆生

昆虫。这之中,射水鱼是一位知名者。射水鱼以其百发百中的射水技艺闻名

于世,故有人称它为射击鱼。

射水鱼生活在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沿海和河川中。当它看到一只虫子停

落在水中的植物上时,便慢慢游到附近。当距猎物0.6~

1

米远的时候,将

头伸出水面。向小虫射出水珠,小虫被击落水中,便成了它的美餐。射水鱼

的射水技术十分高超,不但百发百中,还能向正在飞行中的小虫发动攻击。

正因为它有如此高超的射击本领,反而使水中的小虫、小虾免遭灾难了。

为什么射水鱼能够射水捕虫呢?这和它口腔及眼的结构有关。射水鱼的

眼睛大而突出,转动灵活,视网膜极其发达。它不但能看清水中的物体,同

时还能看清空气中的物体。射水鱼的口也很特别,在其口腔上部有一沟状的

结构,和舌贴合时,便形成了一个管子,舌头上下波动便造成了水珠和射出

水珠的力。

据报道,有的地方十分喜欢养射水鱼。用它作一些精彩的射击表演,如

将燃着的火柴或蜡烛击灭等。这种特技表演的最远射程可达

5

米。但也有饲

养者因疏忽而被其射出的水弹击中了眼睛。

鱼能停在水中不动

在鱼池或鱼缸面前,我们时常会看到鱼一动不动地停在水中,就好像是

处在琥珀中的情景似的。鱼为什么能停在水中一动不动呢?

首先是鱼生活的环境,它们生活在水中。水与空气相比,水的密度大,

比重也大。鱼儿在水中活动,就是克服水的密度带来的压力;它们水平运动

时,靠鳍划动,就产生了水平的运动。若做上下垂直运动,就需要它身体的

比重小于或大于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鱼类的身体产生了一种适应水生

生活的结构,这就是生长在鱼腹内的“鳔”。当我们剖开一条鱼,尤其是新

鲜的鱼时,在其体腔背面有一个囊状小气球似的鳔。鳔内充有气体。当鱼在

水中生活时,鳔内充满气体,鱼体比重小于水,身体自然上浮,当鳔内一部

分气体排出后,鱼体比重大于水,自然下沉;当鳔内气体适宜,鱼体比重与

水相等,自然就停止在某一位置不动了。由于鳍及其肌肉与鳔的协调配合,

鱼体就显现出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运动形式了。当然,也就可以保持在一

定位置静止不动了。

身体会膨胀的河豚

江河湖海中的河豚有时会膨胀得像只气球,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为什么它的身体会膨胀呢?

河豚身体的膨胀是和它身体的结构分不开的。河豚肠子前端的食道,是

一个富有弹性的大袋子,可以充气胀大,而它的腹部皮肤又很松弛,能随食

道的扩张而胀大。当河豚遇到敌害时,它就很快地冲向水面,张嘴吸进大量

的空气,空气迅速地进入了食道而膨胀起来。这样,河豚的身体就膨胀起来

像只气球一样。由于空气的比重小于水,胀大的河豚就漂浮在水面上,它的

敌害由于“误会”而河豚得到了保护。

河豚使用这种逃命的方法,是其长期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

弹涂鱼上树

在我国南方沿海有一种名叫弹涂鱼的小鱼,它以蹦蹦跳跳而著名,故有

跳跳鱼之称。有人介绍说,它不仅可以在滩涂上跳来跳去,而且靠着肌肉发

达得像人肘似的胸鳍,能爬到树上去,玩上半天,再回到水里。

由此来看,弹涂鱼是可以上树的了,那么,它是跳上去的,还是爬上去

的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从两个方面来研究。首先是弹涂鱼的生活环境

问题。弹涂鱼生活在海水及半咸水的河口附近,当潮水高涨时,它们活动在

被水淹没的红树灌木附近。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特有的植物群

落。在海岸河口处的浅滩上,稠密的灌木林,枝杈密布,气根纵横交错地生

长在海滩的污泥中。潮水涨高时,树冠好像浮在水面,很像绿色的岛屿。

其次,是弹涂鱼的活动方式。弹涂鱼在海水低潮时,经常在红树沼泽的

泥滩上跳来跳去,捕捉食物。它们常常爬到红树的根上去或爬到水流中央的

石头上。

从上述两个方面,不难看出,弹涂鱼的生活环境,有两种情况:一是潮

水上涨时,它生活的红树灌木基部处于水中;二是它习于跳跃或爬行到水外

取食。当红树林处于海水包围之中的时候,弹涂鱼爬出水面,栖于红树之上

是毫不困难的。当潮水退下去的时候,树上的弹涂鱼是向上跳还是向下跳可

能不难想象了。

弹涂鱼习惯在泥沙滩中穴居,据记载,当地渔民,一般都用竹筒捕捉。

据在南方所见,当地小饭馆将此鱼放在一种普通的盆内,待有人欲点此菜时,

倾入炒勺内烹之。可见此鱼跳跃的并不算高,恐怕跳上或爬上红树都不太可

能,而是在潮水中它们离水而来到了红树上呼吸空气,落潮时留在树上而已。

有人说,这种小鱼离水已成习性。可以说,在水中生活的习惯似乎快要消失

了。

海胆满身是刺

海胆种类现存的约有850

多种,它们的样子大多像带刺的半球,但也有

少数像扁平的饼干一样,如饼干海胆;像心脏一样,如心形海胆。海胆的躯

体是被3000

多块石灰质壳板有规则的拼成的壳包起来,壳板从背面到腹面分

为10

个带,像桔子皮被剥成相等的10

份。有管足伸出的带叫步带,没有管

足的带叫间步带,它们相间排列,如果五个步带展开就与具有五腕的海星相

像,它们同属棘皮动物。管足能吸水伸出,排水缩入,像足一样步行。在壳

板上分布着大量有关节的棘刺,与管足一样是可以活动的,它们的长短、粗

细、数目因种而异。棘刺除可支撑躯体协助管足运动外,由于棘刺伸向四面

八方,因而使流水不会在躯体周围产生涡流,所以能平稳浮在水中,不致摇

摆不定,海胆满身的刺,正是适于这种水流环境的有利结构。

有少数海胆的刺有毒,对游泳和赤身潜水者是很大威胁,如刺冠海胆是

热带海域珊瑚礁常见的深黑色优雅的动物,但它的刺尖锐易折容易刺破人的

皮肤,它们分泌的毒素,虽毒性不大但和无毒的刺一样,致使被刺破皮的人

疼痒难忍,奇特的是虽被刺破了但从不感染发炎,是值得药物学家研究的。

不过民间早已采用石笔海胆的笔状棘刺磨醋注入耳内,用以治疗耳炎。

海胆的金黄色生殖腺用盐腌制后叫做“云丹”,对营养不良者和消耗很

大的飞行员有惊人的补养作用。

刺参夏天睡眠

刺参是海参的一种,全世界的海参约有600

种,如瓜参、芋参、锚参、

深海海参等。我国海参有60

多种,其中20

余种可食用,刺参、梅花参均属

名贵海产之列。

刺参主要产于辽宁、山东沿岸浅海,并沿日本海分布到日本、朝鲜、俄

罗斯远东海岸。它们以小型生物为食。产卵后,当海水温度上升超过20℃时,

它们就不吃不动。在烟台地区从夏至(约为

6

月21

日前后)到寒露(约为

10

9

日前后)这段时间,水温大多保持在20℃以上,那么刺参大约需要三

个半月一直睡不醒,这叫做夏眠。在夏眠之前,由浅水区迁至水流平稳有岩

礁的深水区,二三十个结群,挤在一起,腹面朝上隐伏下来。有经验的捞参

者,趁此时机去捞参,往往是“连窝端”满载而归。

刺参的夏眠与食物有关,入夏后,随水温升高,海底小型生物上浮,在

充足的阳光下进行营养和繁殖,但底栖生活的刺参则不能上浮,由于食物大

量减少,它也就处于睡眠状态,从而降低了消耗。再者刺参属冷水种,温度

不适是夏眠的重要因素。

关公蟹的四条小脚都带钩

蟹一般都有一对鳌足和

4

对步足,也就是有10

条腿。而在关公蟹的4

对步足中,最后两对显著变小,而且移向背侧,腿的末一节变成弯钩,这不

像是用来走路的,带钩的小腿有何用呢?叫人费解。但当你观察了它的生活,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公蟹大多生活在50~150

米深的泥或泥沙质底,当大潮退尽之后,在

一些浅水洼处可以发现它。开始时,是看见一只贝壳在缓缓地移动,当伸手

去捉它时,只见贝壳突然漂起来,拿在手里一看,原来是一片空贝壳,而那

个活家伙在一瞬间已藏到沙里去了。它是什么呢?就是关公蟹。它用

4

条细

小带钩的腿,钩住贝壳边缘,托在背上,像把伞遮盖身体。有时它不动,躲

在贝壳或叶片下。在华北海区最多见的是端正关公蟹,日本关公蟹;在南方

海区,关公蟹的种类更多,数量很大,如有名的伪装关公蟹,背足关公蟹等。

伪装关公蟹不仅托着贝壳遮盖身体,还找个厉害伙伴—海葵,或放在贝

壳上或直接背在背上,形成了好像只是海葵的伪装。它和海葵是相依为命的,

海葵有刺细胞能射出毒汁,麻醉来犯者。于是关公蟹就得到保护。而海葵也

得到蟹的携带得以周游四方,扩大了取食的地盘,它也可以摄取蟹吃剩的废

渣为食。同时由于在泥沙质地它不易附着,有了贝壳或蟹背,它就有了坚实

的附着基地了。假如海葵被拿掉,关公蟹就会焦躁不安,东奔西跑再寻找新

的海葵伙伴。

关公蟹也叫鬼脸蟹,是它的头胸甲凹凸不平所显现的纹缕,酷似一副人

面,浓眉大眼,圆圆的鼻头,两撇小胡子,活像《三国演义》中的关公,因

而得了个武将的美名:关公蟹。其实它的螯长得很细小,一点武功也没有。

雄招潮蟹的大螯

招潮蟹是在泥滩中掘穴而居的小海蟹。当涨潮时,它们各自钻入洞穴,

用泥封住洞口,海水淹没了洞口,它们也能呼吸,当落潮时,它们纷纷出洞,

密密麻麻地拥挤在河口湾上,它们向着海水眺望着。远看去它们是一片红的、

黄的、粉红的,也有绿色、蓝色。这五彩缤纷的彩带,正是雄蟹大螯的颜色。

它们还不时将大螯举起,微微颤动,仿佛在招呼潮水,因而得名招潮或望潮,

它们也正是等待潮水带来丰盛的食物,也有人以其螯的上、下摆动,犹如演

奏提琴,而称之为提琴或琴师蟹。

只有雄蟹有大、小螯之分,且大小螯之比为20∶1,大螯的色彩鲜艳,

其重量几乎占其身体总重量的一半。为什么长这么大的螯?这是与其功能相

适应的,因为雄蟹担负守卫洞穴,保卫地盘的任务,大螯用来作战、威胁其

他雄蟹,以及用来炫耀自己,吸引雌蟹进入其洞穴,这是它们种族长期发展

而形成的。当大螯折断时,小螯则长成大螯,另长出小螯来取代它。小螯的

功能是取食,它们摄取海泥中的有机物,把食物放在口中,先加以冲洗,把

可食的物质分离出来。

招潮蟹还有个特别之处,是它的壳能周期性变换颜色。每天的落潮,是

它最活跃之时,颜色变得最深,有人观察,它每日出现最深颜色的时间是逐

日推迟50

分钟,这正好和24

小时50

分钟的海潮节律是一致的。如果把招潮

蟹放在黑暗处,它体色出现最深色的时间,正是它被捉地区低潮的时间。招

潮蟹类是海蟹中最扣人心弦,引发兴趣的一类有趣的小动物。

高脚蟹长着尖细的脚尖

高脚蟹属甲壳纲、十足目、蜘蛛蟹科。它的足完全伸展开时,其全长可

超过3米,它如果完全站立直竟有1米多高,属于大型节肢动物的行列。它

产于日本近海,以日本骏河湾的较著名。

高脚蟹为什么长这么长的脚,而且脚尖非常尖细?原来它是在海底生活

的动物,行走在水底。在水底行走和在陆地上行走,有几点不同,一是躯体

在水中由于浮力作用而上浮,脚因而不易稳定地接触水底;再者水底摩擦力

小,像在冰上行走一样容易打滑;第三,躯体受水流的阻力超过脚下的摩擦

力。

从物理学上来看,一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加大躯体比重,

所以高脚蟹个体大。缩小脚掌的面积,就像冰鞋一样,鞋底和冰的接触面比

普通鞋小多了,这样就加大了压强,增加了摩擦力;再有就是加大步幅,减

少与水底的接触,我们看高脚蟹正是长着尖细的脚尖和长着极长的长腿,符

合物理学上的原理,它们走起来就像在重力小的星球行走的太空步。

高脚蟹由于适应海底生活而长成长腿和尖细的脚尖,加大了步幅和加大

了对海底的摩擦力,人类要在重力小的月球或其他星球上行走也可以像高脚

蟹一样穿上尖削形鞋底的鞋。

寄居蟹换房

寄居蟹的样子很特别,既像蟹又像虾。典型的寄居蟹和虾蟹相像之处是

有头脑部和五对胸肢,均属十足动物,第一对叫螯足,即足的末端像钳子的

足,一大一小,当身体缩入螺壳,大螯可封闭壳口以御外敌,第二、三对细

长,适于步行叫步足,末两对短小,末端粗糙,可以紧紧支撑着螺壳的内壁,

使身体保持稳定,不致脱出。和虾蟹不同之处是,它虽然像虾一样有一对长

触角,头胸甲狭,有腹部,但向一侧卷曲,故将其列为十足目的歪尾类。腹

部附肢退化,留下末对变成钩子,便于钩住螺壳。

寄居蟹约有1300多种,大多数栖居在螺壳内,因此人们也称它“白住

房”。随着身体长大,死的螺壳容纳不下,它就要另找房子。遇到一个螺壳,

它先将螯伸进去试探,如果满意就住下了。要是遇到螺壳内有住户,怎么换

房呢?据有人观察:有的用螺壳敲击对方螺壳,有的是摇动对方,有的两种

方法都会,也就是它懂得更多的语言。对方怎么表示呢?若同意就轻拍来者

的螯,然后离壳;若反对,则蜷缩身体以示抗议。如果语言不通,就采取武

力将弱者赶走。如果螺壳内的是贝类,就把它杀死,吞食,夺取它的壳。

贻贝成串的原因

在海滨采集贻贝时,可见其腹面伸出许多丝状物和岩石、沙粒紧紧粘着。

这些丝状物是由其足内足丝腔的排出物所形成,这些丝状物叫做足丝。双壳

贝类(亦即瓣鳃纲)的幼体都有足丝腔,是胚胎时,足的后端部分内陷而成,

产生的足丝,用以粘着他物。例如,河蚌的钩介幼虫用鞭毛状的足丝和倒钩

附着鱼体上营寄生生活。许多种类的足丝腔到成体时发生变化和消失。如,

河蚌的足丝腔封闭;牡蛎的足丝腔完全消失;也有的种类,成体足丝发达,

如贻贝、蚶、扇贝、珍珠贝等。

足丝腔位于足中线稍靠后方,其外通足丝腔孔,内侧有许多单细胞腺体

——足丝腺。腺体分泌的蛋白质分泌物,通过足丝腺的上皮细胞进入足丝腔,

与水相遇,变成硬而韧的丝状物,再集合成足丝。

贻贝群栖于岩石缝隙处,用足丝伸入缝隙,和沙粒粘在一起,或相互粘

结成串,可以抵挡海浪的冲击。当四周的生活环境恶化时,则放弃原有的足

丝,到适宜的环境中再分泌新的足丝附着他物。所以穴居于泥沙中的蚶、蛤,

没有海浪冲击的环境,用不着足丝,而在浪涛中生活的牡蛎,已用一个贝壳

牢牢粘结在岩石上,不会被海浪冲走,这些种类的足丝腔也就退化了。

宝贝的贝壳内外都光滑

宝贝属腹足纲,成螺的螺旋部小,埋在体螺层中,看不见竖起的螺旋塔,

整个壳呈卵圆形,壳口狭长,唇缘厚,唇即壳口加厚的边缘,唇上有横排齿

刻若干,如虎斑宝贝有22~30

个齿刻。像《本草纲目》所说“贝字象形,其

中二点象其齿刻,其下二点,象其垂尾”。垂尾其实是触角。一般贝类内面

是具有光泽的珍珠层,由外套膜紧贴贝壳的外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形成的。

而有些贝类如宝贝及梭螺等,它们贝壳的内外表面都是光滑的。这是怎样形

成的呢?原来当它们运动时,外套膜两侧向背侧伸展,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

外表面,附贴在贝壳外面。因此宝贝贝壳的内外面,都富有珍珠光泽,光彩

夺目,非常叫人喜爱。

宝贝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区,我国南海估计有50

种,如:虎斑宝贝、

授贝、货贝、卵螺等。以虎斑宝贝较著名,个体较大,高约11

厘米,宽7

厘米,壳面瓷白色,具强光泽,布有黑褐色圆斑点,近似虎皮的花纹。潮间

带和水下数十米的海底是它们的生活场所,白天隐藏在珊瑚礁洞穴里,岩礁

下边,黄昏后,黎明前出来取食藻类。其外套膜经常翻出,常与外界接触,

因而生有触手等感觉器官和色素。

5000

多年前,我国的甲骨文里就有贝字,这些宝贝从南国送到西安、洛

阳等地,在内陆作为货币流通,所以我国凡和钱有关的字,大多和“贝”字

联系着如:赊、账、贩等等,说明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凡需用货币流通的

领域都离不开它,所以称之宝贝。现今,在非洲一些地区,仍使用宝贝,竟

如黄金一样贵重。

凿船贝是海难的肇事者

凿船贝是双壳贝类,但身体细长,其直径为2~

3

毫米,体长约为20~

30

毫米,体柔软。两个贝壳位于体前端两侧,很小,不足以保护身体,整个

身体是裸露的,看来不像贝,而像蛆,因此称船蛆。

船蛆贝壳的外侧有许多细密、整齐的齿纹,很像木锉,是锉蚀木材的工

具。它们在木质码头、木船底部凿穴。用足和外套膜固定身体,然后闭壳肌

不断伸缩,使贝壳左右来回旋转摩擦,像木匠用钻子钻孔,虽然钻速很低,

但一日复一日,有的能钻孔深几十厘米,还有达百米深的。在身体后端是它

与外界相通的出入水管,在水管基部有石灰质桨状骨片,叫做铠,这种铠在

水管收缩时,用以堵塞木材孔道的开口,使船蛆在淡水中也可存活一周。在

木材孔道内壁,有船蛆分泌的一层石灰质衬里使裸露的身体不直接与木材接

触,而得到保护。

船蛆取食木屑,也可通过水管摄食浮游生物。船蛆生长速度极高,有种

船蛆16天可长大100倍,36天长大1000倍,约一个半月即开始产卵,一

只雌船蛆可产卵几千万,以至1亿以上。幼虫孵化后,经过1~2周自由游泳,

若遇到木材,立即附着其上,并开始钻蚀。

由于船蛆极高的生长和繁殖能力,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据统计,1979

年我国水产系统十万艘大小海洋木质渔船,被船蛆吃掉的木材近6万立方

米,仅在修理和木材上的费用就达两千万元以上。它们能使水闸,堤坝倒塌

决口,使陆地变成泽国。1730年荷兰大海堤突然崩溃,就是海堤基部的木桩

被船蛆蛀空造成的。在古代乘船远航的探险家,常因船只被船蛆损坏而遇难。

所以说凿船贝是海难的肇事者。

海绵是个大旅店

海绵动物有各种形状,有不少是块状,片状,紧贴在岩石、贝壳或蟹壳

上,此外还有指状、瓶状、壶状..,它们也呈五彩缤纷,有黄色、橙色、

紫红色、绿色..数不胜数,不论什么形状和颜色,体内都有一个中央腔,

水流不停地从身体周围进入又从顶部的孔流出。一个小小的海绵,每天能过

滤100升海水,由于水流快速的流动,吸进无数微生物,同时中央腔内水流

含氧充足,海

海星是什么动物翻车鱼是什么鱼生蚝怎么开壳清洗

海星是什么动物种类

海星是棘皮动物。棘皮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大部分是底栖的,能够迟缓挪动,从近海到海底都是有遍布。普遍的棘皮动物除开海星以外,也有鳗鱼、海叁、海蛇尾等,他们的构造大不一样。其进食方法目的是为了吞噬、滤食和肉制品,繁育目的是为了卵生,也需要的能够没有性生活裂体繁育。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海星吃啥

贝类:大多数的海星以贝类为食。海星有很长的腕,腕能够弯折,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强力吸盘,依靠这种,海星可以将贝类的两边吸咐打开,进而让里边的肉露出来,然后用胃蛋白酶将其消化吸收掉,以后就可以将其吞进了。

甲壳动物:有些海星不具备过长的腕,或是手上并没有强力吸盘,因而没法觅食贝类,只有吃比较小的甲壳动物。吃的时候它会将其全部吞掉,随后在肚子里把食材渐渐地消化吸收掉。

微生物菌种:还有一些生活在深海中的海星,非常少能捕捉到贝类和甲壳动物,关键以微绒毛过虑摄食,靠微绒毛功效将掉入表皮的残渣有机化合物等扫入步带沟,产生食材索,再送通道内。

翻车鱼是什么鱼

翻车鱼又被称为“头鱼”、“太阳鱼”、“翻车鲀”这些,归属于普遍鱼种之一。从类型看来,翻车鱼归属于硬骨鱼纲鲀形目翻车鲀科翻车鲀属,是淡水鱼的一种,从实际归类看则归属于硬骨鱼。翻车鱼的外型特点十分突显,他们的人体比较高,也非常平扁,整体的样子贴近椭圆状;他们的眼睛很小,嘴也比较小,吻部则较为圆钝;他们的人体表层和背鳍看上去都非常不光滑,腹鳍很短不大,并没有鱼鳍和胸鳍。

从生长环境看来,翻车鱼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鱼,是淡水鱼。同时他们对周边水的温度有一定的标准,喜爱生活在温暖的地方,因此在亚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划分范畴非常普遍。虽说他们在暖温带和寒温带也是有,但是总数相对性偏少。

从肉食性看来翻车鱼是一种杂食小动物,他们能够吃动物,并且食材的品种比较多,章鱼、无脊椎动物、甲壳动物、中小型鱼种都可能变成他们的食材。此外他们还可以吃植物,例如藻类便是他们的食品之一。

拆壳清理

香油泡浸:生蚝买回去后不必急切解决,应先暂养在冷水中并滴上少量香油,过2~3个钟头等生蚝吐尽内脏器官里的砂泥和污垢后再处理,那样解决清除更方便且味儿更美味。清洗机壳:生蚝一般都是带壳烹制的,在清理内脏器官以前先要把机壳清洗整洁,

特别注意的是生蚝的壳很锐利,应戴上橡胶手套完用软毛牙刷渐渐地刷,直到生蚝机壳彻底清洗整洁。清除内脏器官:生蚝机壳清洗整洁完用小刀顺着壳变砸开,随后将里边的一团黑色东西清理干净,这团黑色的东西便是生蚝的内脏器官,剩余的肉用冷水不断手洗整洁就可以用于烹制。

海底世界的资料

1、青岛海底世界位于青岛汇泉湾畔,毗邻青岛著名风景区鲁迅公园、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和五四广场。它整合了青岛水族馆、标本馆、淡水鱼馆等原有旅游资源,与依山傍海的自然美景相融合,形成山中有海的奇景。

2、南京海底世界,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梅花山旁,是融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由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引进澳大利亚先进技术。

南京海底世界有200余种,10000多尾海洋鱼类,6只来自南极的帝企鹅,20余只温带企鹅,并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豚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30余只。

3、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在海底隧道可畅游海底,以潜水员的视角观看数百种海洋生物;在电脑教室,游客可亲手操作电脑,掌握海洋生物知识;还有展现鲨鱼等海洋生物惊险刺激的捕食场面的人鲨共舞表演;有海狮表演、动感影院,有潜水装备知识的表演和讲解。

扩展资料

1、青岛海底世界分为:潮间带、海底隧道、船舱通道、海洋剧场、圆柱展缸、热带雨林区、生物精品区、科普教育区等几大区域。

2、南京海底世界主要由大厅、电脑教室、亭廊、热带雨林展示区、海豹表演馆、企鹅馆、触摸池、海底隧道、人鲨共舞表演区、海底影院等部分组成。

通过古代宫廷展缸与现代化玻璃隧道有机结合、传统的海洋生物馆与高科技养殖技术相结合,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纯朴而高雅、先进、高品位的现代化大型海洋馆。

3、北京工体富国海底世界五光十色的珊瑚礁丛,珍稀的海洋鱼群环游在周围,海洋动植物的迷人景观将尽收眼底。海底世界水族馆,让你漫游海底的梦想成真。在隧道之中看四周,会发现一些瓶瓶罐罐,有时还会有女神像,给人的感觉类似玛雅遗迹,不知不觉就能体验到一种神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海底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海底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动植物资料

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蓝鲸的时间是1904年,地点在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附近。这条蓝鲸长33.5米,体重195吨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它的舌头重约3吨它的心脏重700公斤,肺重1500公斤,血液总重量约为8吨~9吨,肠子有半里路长。这样大的躯体只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蓝鲸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兽,论个头堪称兽中之“王”。蓝鲸还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功率可达1700马力,可以与一辆火车头的力量相匹敌。它能拖拽800马力的机船,甚至在机船倒开的情况下,仍能以每小时4海里~7海里的速度跑上几个小时。蓝鲸的游泳速度也很快,每小时可达15海里。蓝鲸有一个扁平而宽大的水平尾鳍,这是它前进的原动力,也是上下起伏的升降舵。由前肢演变而来的两个鳍肢,保持转换方向,

抹香鲸头重尾轻,宛如一头巨大的蝌蚪

,头部占去全身的三分之一,看上去像个大箱子。鼻孔也很特殊,只有左鼻孔畅通,且位于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气时喷出的雾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喷出的。虽然抹香鲸的牙齿很大足有20多厘米长,每侧有40枚~50枚,却是只有下颌有牙齿,而上颌只有被下颌牙齿“刺出”的一个个的洞。不过,抹香鲸习性与蓝鲸截然不同的是它比蓝鲸还要厉害,猎物一旦被它咬住就难以脱身。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深海大王乌贼。在所有鲸类中,以抹香鲸的潜水为最深,可达2200米。抹香鲸的经济价值很高,巨大的“头箱”中盛有一种特殊的鲸蜡油,过去人们误以为是脑子里流出来的,所以叫它“脑油”。其实“脑油”与脑无关,这是一种用处很大的润滑油,许多精密仪器,如手表、天文钟甚至火箭,都离不了它一头大的抹香鲸的头部装的那些油。著名的龙涎香就是这种鲸肠道里的异物,这是一种极好的保香剂,抹香鲸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虎鲸也属于齿鲸类。它体长近10米,重7吨~8吨,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虎鲸胆大而狡猾,且残暴贪食,是辽阔海洋里“横行不法的暴徒”。虎鲸的英文名称有杀鲸凶手之意。不少人在海上屡屡目睹虎鲸袭击海豚、海狮以及大型鲸类的惊心动魄的情景。虎鲸的口很大,上、下颌各有二十几枚10厘米~13厘米长的锐利牙齿,大嘴一张,尖齿毕露,更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牙齿朝内后方弯曲,上下颌齿互相交错搭配,与人的两手手指交叉搭在一起的形式相似。这不仅使被擒之物难逃虎口,而且还会撕裂、切割猎物。虎鲸很好辨认。在它的眼后方有两个卵形的大白斑,远远看去,宛如两只大眼睛;其体侧还有一块向背后方向突出的白色区域,使它独具一格。虎鲸身体强壮,行动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时可达30海里。

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圆锥状的牙齿,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数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仅具1枚独齿,最多的则有数十枚,有的还隐藏在齿龈中不外露,所以也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鼻孔只有1个,因此呼吸换气时只能喷出一股水柱。头骨左右不对称。鳍肢上具有5指。胸骨较大。没有锁骨。没有盲肠。主要以乌贼、鱼类等为食,有的还能捕食海鸟、海豹以及其他鲸类等大型动物

海豚也是一种小型齿鲸动物海豹身体浑圆,形如纺锤,体色斑驳,毛被稀疏,皮下脂肪很厚,显得膘肥体胖。两只后脚恒向后伸,犹如潜水员的两只脚蹼。游起泳来,两脚在水中左右摆动,推动身体迅速前进。从海豹的头部看,貌似家犬,因而不少地区称其为海狗。有时它爬到礁石上,这时它的动作就显得格外笨拙,善于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撑作用。海豹爬行的动作非常有趣,因此常引起观者的朗朗笑声。海豹的身体不大,仅有1.5米~2.0米长,最大的个体重150公斤,雌兽略小,重约120公斤。在自然条件下,海豹有时在海里游荡,有时上岸休息。上岸时多选择海水涨潮能淹没的内湾沙洲和岸边的岩礁。例如,在我国的辽宁盘山河口及山东庙岛群岛等地都屡见有大群海豹出没。海豹的潜水本领很高,一般可潜到100米左右,在水深的海域还可潜到300米,在水下可持续23分钟。它的游泳速度也很快,一般可达每小时27公里。海豹主要捕食各种鱼类和头足类,有时也吃甲壳类。它的食量很大,一头60公斤~70公斤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公斤~8公斤鱼。海豹的后肢却是恒向后伸,不能朝前弯曲,故不能在陆地上步行。

海狮吼声如狮,且个别种颈部长有鬃毛,又颇像狮子,故而得名。它的四脚像鳍,很适于在水中游泳。海狮的后脚能向前弯曲,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灵活行走,又能像狗那样蹲在地上。虽然海狮有时上陆,但海洋才是它真正的家,只有在海里它才能捕到食物、避开敌人,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它们都在海上巡游觅食海狮主要以鱼类和乌贼等头足类为食。它的食量很大,如身体粗壮的北海狮,在饲养条件下一天喂鱼最多达40公斤,一条1.5公斤重的大鱼它可一吞而下。若在自然条件下,每天的摄食量要比在饲养条件下增加2倍~3倍

在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沿海生活着一种海兽,叫儒艮。它的名字是由马来语直接音译而来的,也有人称它为“南海牛”,它与海牛目的其它动物如海牛的最大区别在于:海牛的尾部呈圆形,而儒艮尾部形状与海豚尾部相似。除我国外,儒艮还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周围的一些国家。有人说它是海洋中的美人鱼。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动物,一点也不凶。儒艮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纤维的灯心草、禾草类为食,但凡水生植物它基本上都能吃。儒艮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儒艮体长3米左右,体重达400公斤左右,行动迟缓,从不远离海岸。它的游泳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

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其中与海洋有关的海龟类和海蛇类等,

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启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半米,大海蛇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除极少数海蛇产卵外,其余均产仔,为卵胎生

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海龟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龟了。它最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公斤,堪称海龟之王。海龟的祖先远在2亿多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古老的海龟和生代不可一世的恐龙一同经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后来地球几经沧桑巨变,恐龙相继灭绝,海龟也开始衰落。但是,海龟凭借那坚硬的背甲所构成的龟壳的保护战胜了大自然给它们带来的无数次厄运,顽强地生存

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干燥,彼此粘接,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眼,视野开阔。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中生活此外,弹涂鱼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附于其他物体上。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

“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有的时候蝠鲼用它的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魔鬼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腾空,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它是很温和的,仅以甲壳动物或成群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会发电的电鳐,它的发电器是由鳃部肌肉变异而来的。在头部的后部和肩部胸鳍内测,左右各有一个卵圆形的蜂窝状的大发电器。每个发电器官最基本结构是一块块小板——电板(纤维组织),约40个电板上下重叠起来,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柱状管,每侧有600个管状物,称为电函管。其内充填有胶质物,故肉眼观察为半透明的乳白色,与周围粉红色肌肉显然不同。每块电板具有神经末梢的一面为负极,另一面为正极,电流方向由腹方向背方,放电量70伏特~80伏特,有时能达到100伏特,每秒放电150次。人们解剖电鳐时,发现其胃内完整的鳗鱼、比目鱼和鲑鱼,这是电鳐放电把活动力强的鱼击昏然后吞食之。因此,电鳐有“海底电击手”之称。除电鳐外,刺鳐、星鳐、何氏鳐、中国团扇鳐等均具有较弱的发电器官。瞻星鱼发电器位于眼后,呈卵圆形,发电量可达50伏特。还有电鳗。

许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例如:康吉鳗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鮄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鱼鳔收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出种种不同声音。

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称为“海中霸王”的鲨鱼遍布世界各大洋。大部分鲨鱼对人类有利而无害,只有30多种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鲨鱼的确有吃人的恶名,但并非所有的鲨鱼都吃人。鲨鱼的鼻孔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沟,连接在鼻口隅之间,嗅囊的褶皱增加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有人测定,1米长的鲨鱼的嗅膜总面积可达4842平方厘米,因此鲨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在几公里之外它就能闻到血腥味,海中的动物一旦受伤,往往会受到鲨鱼的袭击而丧生。鲨鱼一般只吃活食,有时也吃腐肉,食物以鱼类为主。有人在鼬鲨胃中发现了海豚、水禽、海龟、蟹和各种鱼类等;在噬人鲨胃中曾取出一头非常大的海狮;双髻鲨的食物是鱼和蟹;护士鲨、星鲨的饵料以小鱼、贝类、甲壳类为主。鲨鱼在寻找食物时,通常一条或几条在水中游弋,一旦发现目标就会快速出击吞食之。特别是在轮船或飞机失事有大量食饵落水时,它们群集而至,处于兴奋狂乱状态的鲨鱼几乎要吃掉所遇到的一切,甚至为争食而相互残杀鲨鱼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例如,在南半球发现的一条3.5米长的大白鲨,其肝脏重量达30公斤。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鲨鱼的肝脏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酸脂轻得多的二酰基甘油醚的增减来调节浮力

当人们见到陆地上飞舞的蝴蝶时会赞声不绝,而蝴蝶鱼的美名,就是因为这种鱼犹如美丽的蝴蝶。人们若要在珊瑚礁鱼类中选美的话,那么最富绮丽色彩和引人遐思的当首推蝴蝶鱼了。蝴蝶鱼谷称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吻长口小,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本领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蝴蝶鱼的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现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需几秒钟。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伪眼”,常使捕食者误认为是其头部而受到迷惑。当敌害向其“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蝴蝶鱼对爱情忠贞专一,大部分都成双入对,好似陆生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蝴蝶鱼由于体色艳丽,

美丽的珊瑚礁吸引着众多的海洋动物竞相在这里落户。据科学们估计,一个珊瑚礁可以养育四百种鱼类。在弱肉强食的复杂海洋环境中,珊瑚鱼的变色与伪装,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达到与周围物体乱真的地步,在亿万种生物的顽强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刺盖鱼俗称神仙鱼,是珊硼鱼中最华丽的鱼。因为它们生活在比蝴蝶鱼更琛而且较暗的环境中,故需展现出更加鲜明的色彩。它们中的许多鱼,在幼鱼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幼鱼与成鱼形态和色彩截然不同,同一种鱼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两种鱼。甲尻鱼的身体呈土黄色,体侧有八条具有黑色边缘的蓝紫色横带,好似陆生之斑马,俗称斑马鱼。另一种神仙鱼,身上的花纹好似小虫蛀成,黑色粗纹把眼睛巧妙伪装起来,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是一条鱼。石斑鱼不喜欢远游,它们喜欢栖息在珊瑚礁的岩洞或珊瑚枝头下面。它们是化妆高手,可以有八种体色变化,往往顷刻之间便可判若两鱼。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配合的斑点和彩带,在洞隙中静观动静,遇有可食之物,就捕食淡抹粉装的粗皮鲷,它们大都以海藻为生,体色与海藻颜色相似,身体的尾柄处长着一块突起的骨状物,像把手术刀,这是它们求生的武器,常用其尾鞭挞敌人,使敌害受到严重创伤在珊瑚礁的海藻丛中常生活着一种躄鱼,它形成保护色和拟态,其体色和体态都与周围的海藻色相似,将身体全部隐藏在海藻丛中,只露出由第一背鳍演变成的吻触手,触手端部长穗状,形似“钓饵”,用以引诱小鱼小虾有美就有丑,在珊瑚礁中有一种看了令人生畏的玫瑰毒鮋,其长相丑陋,体色灰暗,间有红色斑点。它常隐伏于珊瑚礁或海藻丛中,活像海底的一块礁石或一团海藻,小鱼小虾游近身边,被其背棘、头棘刺中,便会立即死亡,成为其果腹之物。它是最剧毒的毒鮋,人被其刺伤,若不及时抢救,4个小时之内亦会死亡。生活在海藻丛中的叶海马,身上长有各种类似海藻的叶片状突起,若不仔细观察,你还会认为这是一片海藻呢!生活在热带红树林之间的蝙蝠鱼,往往像一片红树叶,常懒洋洋地在水中漂浮或装死,人们误以为是一片红树叶,但只要你一动它,它便迅速地游走了。在礁盘上的小丑鱼,常与大海葵共栖,色彩艳丽的小丑鱼常外出引来其他小鱼小虾,这些小鱼小虾被大海葵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进而被卷入口中吞食。一旦遇险,小丑鱼便钻入大海葵的触手丛中,成为理想的防空洞而受到保护。

整夜鱼灯虾火通明。正是它们给没有阳光的深海和黑夜笼罩的海面带来光明。事实上,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以便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

翻车鱼长得很离奇,它体短而侧扁,背鳍和臀鳍相对而且很高,尾鳍很短,看上去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一样。因此,它的普通名称也叫头鱼。翻车鱼游泳速度缓慢。它生活在热带海中,身体周围常常附着许多发光动物。它一游动,身上的发光动物便会发出明亮的光,远远看去像一轮明月,故又有“月亮鱼”之美名。翻车鱼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宜潜水,它常常潜到深海捕捉深海鱼虾为食。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鱼类、海兽吃掉。而它不致灭绝的原因是所具有的强大的生殖力,一条雌鱼一次可产三亿个卵,在海洋中堪称是最会生孩子的鱼妈妈了。翻车鱼遍布世界各大洋,我国沿海有三种翻车鱼,即翻车鱼、黄尾翻车鱼、矛尾翻车鱼。

编辑本段顶盔戴甲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门类,在目前已知的100多万种动物中,它约占85%。该门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附肢分节,故名节肢动物

鲎(音hòu)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人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此外,鲎的肉、卵均可食用。

虾蟹是节肢动物的另一家族,同属于甲壳纲的十足目。生活在我国海洋里的蟹的种类也特别多,有肉细味美的梭子蟹,有行走如飞的沙蟹,有能上树的椰子蟹,还有背甲沟纹似关公脸谱的关公蟹等等。但是,蟹中之王却是生活在日本海和白令海的高脚蟹。高脚蟹的身体有30多厘米长,一条腿就有1.5米左右,两边的腿伸直了差不多有4米,体重约7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蟹。人们只知道虾、蟹的肉味鲜美,而对它的甲壳却弃而不用,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要知道,从虾、蟹的甲壳中能提取许多有用的东西。例如,用虾、蟹的壳可以制成很好的纺织品浆料,这种用“虾皮蟹盖”制成的浆料,颜色鲜明,不易被水洗掉,而且成本低,可以节约大量面粉。

当我们来到海边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种奇怪的小蟹。蟹体的两只螯长得很不对称,一只又粗又大,另一只又细又小。每当潮水退落,它便爬出洞穴,在露出水面的海滩上来回奔跑觅食。每当潮水滚滚上涨,快要淹没它的老巢时,它又躲进洞里,在洞口高举着那只粗壮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欢迎潮水的到来,所以人们称它为“招潮蟹”。这种蟹的体色能昼夜变化。白天,它是黑色的,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细胞里的色素向四处扩散,犹如撑开的大黑伞一样。

在海边潮间带常可抓到一种头胸甲好似京戏中关公脸谱的蟹,名为关公蟹。关公蟹常用足抓住石块或树叶,把自己身体遮盖住以便把自己巧妙地伪装起来而避开敌害。蜘蛛蟹长相丑陋,为何在头胸甲上或大螯上戴上几朵艳丽的鲜花?不,那不是花,那是海葵,俗称“海菊花”。蜘蛛蟹靠触手上有毒的海葵来保护自己,以避敌害,同时也可美化自己丑陋的身躯。有一种海绵动物常附着在寄居蟹的贝壳上海绵长满贝壳,只留下壳口让寄居蟹自由进出寄居蟹便靠这海绵分泌的臭昧来御敌。背腹扁平、全身披盔戴甲的虾蛄,色彩斑斓,十分好看,长着一对酷似螳螂的大螯,俗称“螳螂虾”。见到深夜在静静的海底观察动静、伺机捕食的虾蛄,就会使人联想起静伏山岗、只待一跃而起的狮虎。虾蛄平时喜欢穴居于泥沙质的浅海底,常只露出头用来观察敌情一旦猎物靠近便伸出双钳,迅速出击,只听“喀嚓”一声便可将猎物一分为二,显示了虾蛄凶狠、残暴的面貌。它不仅善于“力擒”而且懂得“智取”,它往往把自己的洞穴变成一个隐蔽的场所,甚至不辞劳苦,从远处搬来沙、石在自己居住的沙穴旁筑起几条回旋的通道,一旦海底动物闯进犹如陷进迷宫,自投罗网。蛙形蟹的外形像一只青蛙,常把自己掩埋在泥沙里,只露出两只眼睛观察动静,寻觅食物

当我们在海滨漫步时,就会看到岩石上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节肢动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壶。藤壶的形状有点像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藤壶不但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还能固着在船体上,任凭惊涛骇浪的打击也冲刷不掉。

海星是棘皮动物门的一纲,下分海燕和海盘车两科。海星与海参、海胆同属棘皮动物。它们通常有五个腕但也有四六个,有的多达40个腕,在这些腕下侧并排长有4列密密的管足。用管足既能捕获猎物,又能让自己攀附岩礁,大个的海星有好几千管足。海星的嘴在其身体下侧中部,可与海星爬过的物体表面直接接触。海星的体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体色也不尽相同,几乎每只都有差别,最多的颜色有桔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由于海星的活动不能像鲨鱼那般灵活、迅猛,故而,它的主要捕食对象是一些行动较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海胆、螃蟹和海葵等。它捕食时常采取缓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猎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猎物并将整个身体包住它,将胃袋从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让猎获物在其体外溶解并被其吸收。这样海星的食物是贝类。当海星想吃贻贝时,会先用有力的吸盘将贝壳打开,然后将胃由嘴里伸出来,吃掉贻贝的身体。所以,海星的经济价值并不大,只能晒干制粉作农肥。由于它捕食贝类,故而对贝类养殖业十分有害。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它们有很强的繁殖力另外,海星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再生。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因此,某些种类的海星通过这种超强的再生方式演变出了无性繁殖的能力,它们就更不需要交配了。不过大多数海星通常不会进行无性繁殖。

海胆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它长着一个圆圆的石灰质硬壳,全身武装着硬刺。

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低等的后生动物。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它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海月水母具有伞样的钟状体,浮在海面如同皓月坠入海中,十分美丽。形如僧帽的僧帽水母,其触手甚长,上面布满了无数小刺胞,刺胞的毒液与眼镜蛇的毒液相似

陆地上的菊花,秋季开放,而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中,却有一年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海海葵形态繁多,有上千种,一般呈圆筒状,体色艳丽,基部附着在岩石、贝壳、砂砾或海底。海葵上端是圆形的盘,周围有几条到上千条菊瓣似的触手,它们在水中随波摇曳,一张一合,如花似锦。生活在礁盘的大海葵,蚁有天蓝色、黄色的触手,组成鲜艳的“花丛”,游鱼和小虾争相嬉戏于“花丛”之中,一旦被其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最后被触手卷入口中,成为其美餐。独有那色彩鲜艳的小丑鱼才可与其共栖,互利互惠。有些生物学家认为,海葵的寿命长达300年,所以这“海菊花”可长开300年而不谢,这是陆生菊花无法相比

科学家们将栖息在海底的藻类称为底栖藻。它们在的干旱和冬季暂时的“冰冻”等环境,只要海水一涨潮,它们便又开始正常的生长发育。底栖藻大部分是肉眼能看见的多细胞海藻。小的种类成体只有几厘米长,如丝藻;最长的可达200米~300米,如巨藻。底栖藻的形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带子,如海带;有的像绳子,如绳藻;有的是片状,如石莼、紫菜;有的像树枝状,如马尾藻。底栖藻的藻体有的只有一层很薄的细胞,如礁膜;有的有两层细胞,如石莼;有的中空呈管状,如浒苔;还有的藻体可分为外皮层、皮层和髓部,如海带、马尾藻。底栖藻的颜色鲜艳美丽,有绿色、褐色和红色。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颜色,把海藻分为三大类:绿藻类、褐藻类和红藻类。

绿藻的藻体呈草绿色。绿藻约有6000种,其中90%产于淡水,只有10%生活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岩石上。绿藻有单细胞的,有群体的;有丝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