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位于东德境内,为什么还有柏林墙

admin

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位于东德境内,为什么还有柏林墙

柏林又分东柏林、西柏林。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德居民逃往西柏林。

1961年8月12日,根据东德政府的规定,一堵柏林墙横在了东西柏林之间,成为了德国分裂的象征。28年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德也随之合并。作为德国分裂的产物,柏林墙开始被拆除。冷战结束后,德国在原柏林墙的旧址上修建了两德统一纪念碑。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德国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民主德国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

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位于东德境内,为什么还有柏林墙-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扩展资料:

1945年4月,苏联红军进攻柏林,一个月后邓尼茨决定投降,德国战败,随后英美法三国盟军也相继进入柏林。1949年,四大国根据《波茨坦协定》瓜分了德国,把原先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领土一分为二。

西边的那一半随后成立“联邦德国”,简称“西德”,后来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东边的那一半就成立了“民主德国”,简称“东德”。

随着德国的分裂,原先德国的首都柏林也跟着一分为二,成为东柏林和西柏林,柏林的位置完全处在东德境内。这就意味着西德的领土,有一小块在别国境内,而对于东德来说,他的国内有一小块半个城市,是别国的领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林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柏林

德国在历史上曾经分成东德和西德是怎么回事

东、西德是二战时根据盟军和苏联各自的占领区分的,定为美、法、英、苏四方各占一份。因为二战结束是英、法元气大伤,而美国实力大增,所以实际上等于是美苏双方占领德国的。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按照《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的规定,战败的德国将暂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1949年5月12日,西占区同意德国议会委员会通过的基本法即“波恩宪法”。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同年10月7日,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扩展资料:

上个世纪90年代,西德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而东德就要落后的多。以1988年为例,东德人均GDP仅为西德的1/4,平均月工资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后于西德20年。

战后东欧各国开始采用苏联模式:忽视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工人工资得不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到了80年代末期,每年都有数十万的东德人员逃亡西德。

苏东剧变的浪潮席卷东欧各国,各国开始进行改革,摆脱苏联模式的限制,东德作为苏联模式的受害者,也想尽快摆脱这种经济局面,而加入西德或与西德合并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1990年夏季,在专家们的激烈争论下,东德引进西德马克,从而导致双方的经济及货币大联盟。1990年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东德并入西德,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合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德统一

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关于柏林墙的来历是什么

柏林墙(德语:BerlinerMauer英语:BerlinWall)是冷战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联邦德国管辖的西柏林市分割开来。

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Schutzwall),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德居民逃往西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柏林墙的出现,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

扩展资料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政府开始沿着西柏林的边界修建柏林墙。先是完全封锁西柏林的边界,民主德国军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其中柏林市区43公里。

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民主德国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能够射杀已翻越柏林墙的东德人。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边界被修建成真正的墙。在修建期间,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和工人阶级战斗队得到授权,可以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

之后又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无人区来分辨逃亡者。到1961年11月20日,柏林墙基本建成。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后,关于德国统一的条约达成于1990年2月13日,这个协议通过1990年2月14日的所谓“四加二协议”得以实现。

东德领土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并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从此覆盖德国全境,德国统一成一个国家。统一后的德国仍然是欧共体和北约的成员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林墙

...并未进入柏林,为何柏林却被划成东柏林和西柏林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这个就是战后分赃,柏林是你苏联打下来的不错,但是没有我们盟军的牵制西线的德军回援你苏联能打下来吗?,所以,柏林我们也有功劳,要分一杯羹)

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

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

1949年4月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着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不过还好的就是,即便如此,东德或苏联都没有武装占领西柏林。

二战后,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两边的差距有多大

二战纳粹德国战败投降,苏联以及美、英、法分别从东西两线对德国实行占领。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本来分裂成四个占领区,如下图所示。后来,美、英、法三国的德国占领区合并。这样德国就一分为二,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就是西德;东部的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便是东德。

东德与西德从此成为历史概念,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几乎与德国分治一致的是,柏林也被盟军划分为四块,后来由于英、法、美管辖区的合并,而变成了两大块,这便是后来的西柏林和东柏林。

东西柏林乃至两德之间,人口一直进行着流动。这种流动大致有个方向,那就是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有数据表明,在1945年-1961年,也就是柏林墙建成之前,东德向西德移民的数量在300万人以上。从时间上来看,这300万人中,不少是1949年东德成立之前就逃走的,但也有不少是后来陆陆续续逃离的。从构成来看,除掉东欧驱逐德意志人外,还有部分是知识分子,如教授、工程师、医生、教师自动逃离的。

大家知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定是西德有什么比东德好的地方。事实上,仅收入这一块西德的教师就比东德高的多。

在畅销书《永恒的边缘:冷战的权力游戏》中,作家是肯·福莱特对此就曾有过描述:主人公之一丽贝卡所在的东德学校就有很多老师,包括教导主任安塞姆·韦伯都到西德去了。毕竟,在西德的繁荣和自由面前,老师们根本抵挡不住诱惑。

这虽然是小说,但大抵反映了人才流亡西德的实情。东德与西德之间发展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有很多数字可以佐证。如1989年,人均GDP、每百人轿车拥有量,西德几乎是东德的两倍。由于双方自主统计数字,这里面部分数字是失实,大家感受到差距即可。

东德与西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德国东西部的差距一直就存在。我们知道,德国南北有差距,其实东西也有。德国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铁矿基本上就在西部,而东部稍显贫瘠。围绕着矿产资源,德国在二战之前有鲁尔、萨尔、西里西亚等三大工业区,其中鲁尔、萨尔分布在德国西部,西里西亚位于东部,但后来被割让给波兰。工业区也就是工业集聚区,工业区的分布反映了发展的实际。

其次,在战中东德受到的伤害最大。当然,西德也有,但东德更为严重,几乎沦为废墟。据统计,战争将东德地区130多万套住宅夷为平地,80多万套住宅变为废墟,战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房屋都是极为紧俏的稀缺物。不仅如此,东德开姆尼茨、德累斯顿等几个主要工业城市,要么在战争中被摧毁,要么被苏联人拆走了设备。总而言之,东德是在废墟中建立起来的。民主德国的国歌《从废墟中崛起》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再次,受苏联影响,东德走上了一条高能耗、高污染以重工业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道路。这种方式一开始很给力,可以大量刷GDP。不过,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一则重工业意味着高污染、高排放,二则东德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占有率也比较低。

而对于西德而言,除了自身禀赋之外,战后西德还得到了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这里面有赠予,也有贷款。在计划落实的四年时间内,西德得到了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当1951年计划临近结束时,西德同西欧国家一样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西德步入了高速发展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将东德进一步甩在身后。

值得一说的是,东德与西德虽然有差距,但差距并不大。相反,东德与其他社会主义拉开了差距,而且差距还比较大。当时,整个东德的发展水平,比苏联、匈牙利要高得多,在东欧社会里是最高的。难怪当时苏联新闻工作者就说,到东德做记者就是一种福利。

总体来看,东德西德的差距比较温和。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差距并没有随着德国的统一而消失。甚至在德国统一30年后,两者的差距依然存在。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德国统一后,东部即原东德地区人口流失了200万,西部则增加了500万,人口由东向西流动的历史继续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