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东德和西德二战时的经济状况对比.

admin

东德和西德哪个发达

1、概念不同:

东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俗称“东德”。

西德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俗称“西德”。

东德和西德二战时的经济状况对比.-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2、制度不同

二战后,东德跟着前苏联,是1949年10月7日到1990年10月3日期间存在于欧洲中部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

西德随着美国,在这个期间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

3、经济水平不同

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东德在前苏联专治下,发展缓慢,没有人权,而东德的经济仅是西德的四分之一,工人的收入仅是西德的三分之一,技术比西德落后2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德

德国统一之前,东德与西德的经济状况差距很大吗

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

历史上,德国的经济结构向来西方富裕,东方穷困。自中世纪以来,德国西部的莱茵河谷一直是德国乃至欧洲最繁荣的地区。如今,德国最发达的地方大多集中在西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东部的工业产值仅占该国总产值的18%。在东西德对抗中,东德的土地面积,资源储量和人口数量也低于西德。总体而言,东德在经济方面先于西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东部地区的局势比西部地区严重得多。在东欧和德国东部发生了许多伤亡惨重的战斗。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东部的战争损失高于德国西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部地区45%的工业被摧毁,而西部地区只有20-30%的工业被摧毁。东德最初不如西德,并且在战争中遭受了更大的破坏。自然很难达到西德的水平。但是不久之后,德国和德国经济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德的经济仅是西德的四分之一,工人的收入仅是西德的三分之一,技术比西德落后20年。此外,每年都有大量人去西德,但是从西德到东德的人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东德好几十万的人都逃往西德。从这些严格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在同一背景下,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时期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实际上是苏联和美国的代理人。苏联和美国的战略决策分别对东西德产生重大影响,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没有遭受太多损失。因此,战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以协助西德提供大量资金。与西德相比,东德缺乏大师。尽管它依赖于苏联,但其军事实力不如美国。

东德和西德哪个更发达

西德更发达。

西部地区工业基础好。德国大部分地区资源比较贫乏,只有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在德国历史上,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早于东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西部的鲁尔工业区就是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扮演了工业先行者的角色。

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这里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储量占德国煤炭总储量的80%左右,而且鲁尔地区的煤炭质量好,品位高,易开采,多露天煤矿。

西部地区交通便利。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地区,东部、西部和南部都和其他国家接壤,只有北部地区濒临大海。在欧洲主要大国之中,德国的出海条件并不优越,比如英法两国,都是直接面向大西洋,而德国只有北部沿海。

两德统一

1990年夏季,在专家们的激烈争论下,东德引进西德马克,从而导致双方的经济及货币大联盟。1990年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西德(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合约。

同年10月3日,全德人民一同欢庆德国重新统一(继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第二次统一)。当时的联邦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发表了感性讲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它如实体现了良好的国民素质。”

东德和西德二战时的经济状况对比.

东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当于今日民主德国范围内的东部,工业有一定基础,工业产值约占全德国的1/4强。战争期间工业设备的45%(其中重工业设备的70~80%),遭到破坏,农业生产还不及战前水平的一半。战后德国分裂,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严重脱离钢铁、煤炭等原料基地,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极不平衡,统一的国内市场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实行基本生产资料国有化,着手土地改革,恢复经济,1950年工农业生产基本上达到战前水平。1951年起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30多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较快,1950~1970年国民收入翻了两番,每年平均增长7.2%。进入70年代后,整个生产从粗放为主的类型向集约化为主的类型转变,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比较稳定。按1980年可比价格计算,1970年国民收入为1174亿马克,1984年增加为2225亿马克,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发展速度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高于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计为7180美元,是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国民经济部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成为比较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像其他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民主德国实行计划经济(CPE),跟前苏联相似,与实行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的多数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国家建立全面的生产计划、生产目标、价格,并根据计划调拨资源。生产方式几乎完全由国家所拥有。如在1985年,国营企业或集体生产所得产值占国民净收入的96.7%。居民按照固定的价格购买产品,由国家提供80%的基本供应费用,从食品到住房价格均固定。

德国统一社会党管理和控制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各方面,拥有最高的领导地位。在采纳总书记的报告并制定了未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稿)后,德国统一社会党开始在国会正式行使它的领导角色。民主德国也存在极少量私营部门,但并非毫无意义。

1985年,约2.8%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私人企业。私营部门包括私有农夫和花匠;独立工匠、批发商和贩商等。个体经济受“自由职业者”(如艺术家、作家等)的管理。虽然是个体经营,但被政府严格调控。1985年在私营经济中,个体经济所占比例第一次有了少量增加。根据民主德国统计,1985年有大约176,800位私有企业家,增量超过1984年。

某些私营部门的运作对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整个社会体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例如,鼓励私有经济,提高私有经济的主动性成为国家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民主德国创下了东欧集团中最高的工业产值以及最高的生活水准,在短短41年内曾崛起于世界,跻身于世界十大发达工业国家的行列。但是,民主德国的现代化事业,很大程度上是“依凭”着苏联的兴盛而兴盛,苏联的衰退而衰退。

西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德国遭受了最惨重的失败:大多数城市变成废墟,1/4的住房被毁坏或重创,经济和交通瘫痪,生活必需品十分匮乏。几百万人做了俘掳,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还有几百万人被驱赶出国境。在德军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后,盟国美、苏、英、法根据1944年伦敦会议纪要,将德国分为4个占领区。4个战领区的军事司令官共同组成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掌管德国最高权力。其中西方三国对德国将来社会制度的基本设计是:议会民主、法律保障、公民自由、私有财产和私有经济,这些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苏联则主张用社会主义原则建设德国,在这个模式里国家掌握着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资料。

东西方之间的分歧是根本性。它导致了四个大国在德国的合作实际于1947年底到1948年初解体。1948年初夏,西方三国就拟议成立一个德国西部国家,1949年5月24日随着基本法的生效,标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了。随后,前苏联占领区也于1949年10月7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东、西德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实体,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西德,1948年8月14日举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中,公民把绝对多数票投给支持基本法的各政党,使基本法事后得以民主合法化。接着成立了联邦机构(此时尚未获得完全的主权,最高权力仍归占领军当局。以后占领制度逐渐消除,到1955年巴黎条约生效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才收回了全部主权,从一个战败国变成了西方大国的伙伴,9月15日,康拉德·阿登纳被选为第一任联邦总理。

阿登纳总理的执政,确立了德国发展的西方路线。阿登纳认为,联邦政府成立后进一步的目标就是要为新的德意志国家取得行动自由,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尽可能广泛地加入正在形成的西方共同体。他不仅努力靠近西方联盟体系,于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而且任用西德新自由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路德维希·艾哈德充任联邦经济部长,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西德沿着经济自由主义的道路前进。

当然,西德的经济奇迹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如,美国在马歇尔计划范围内给予的经济援助起了引动作用;联邦共和国在开始时没有军费开支也为经济发展节约了资本;大批愿意辛勤劳动的被驱赶者和逃亡者的涌入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2〕等等,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当首推艾哈德博士极力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在战后西德经济的恢复阶段,美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首领就试图通过占领和援助等形式来宣传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美国占领军司令部也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建设美国模式的经济制度。1947年7日,美国占领军司令部就被告知:美国无意将它自己历史形成的民主和社会组织形式强加在德国身上,但应“给予德国人民以机会,了解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优越性”。〔3〕虽然美军司令部受命除了确保德国人民“自由作出支持或反对公有制的决定,遵循正常的途径进行民主治理外”,对德国企业公有制问题“不应进行干预,但舆论导向却很有倾向性,美军新闻处于不仅强调西方民主的优越性,而且特别谴责东方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化的消极影响。”〔4〕再加上美军司令部的有意无意的干预和影响,最终把西德引向建立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去。

为了密切配合美国建立政治联邦方案和保证经济中央集权制,1948年初,作为新自由学派代表人物的艾哈德出任美英双占区经济署署长后,便全力推行“社会市场经济”。

二、新自由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

“社会市场经济”无非是新自由学派所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型最完美的体现。新自由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市场经济不仅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而且能为防止丧失政治自由提供最好的保护,因而是一种优越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就可以防止产生专制、国家计划化、经济管制以及由于工业卡特尔化而造成的私人垄断。一般而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由“三大支柱”支撑起来的,这就是私有制、自由竞争和社会保险。

首先是私有制。这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所在。联邦宪法规定,自由竞争、社会保险只有与私有制结合起来才能够存在下去。在这一点上,新自由学派和19世纪主张自由放任的自由学派之间并无根本的区别。两者都坚持私人占有资本手段,因而主张私人有投资的自主权,在价格、工资、利率等方面有达成协议和签订合同的权利,主张私人生产、私人消费以及靠税收资助的政府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行事。

其次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实行自由竞争。艾哈德博士的名著《来自竞争的繁荣》,书名就已点破竞争的重要作用。全书不仅反映出他对自由竞争的重视和追求,而且记录着他为实现自由竞争而奋斗的历程。他说:“竞争是获得繁荣和保证繁荣最有效的手段。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作为消费者的人们从经济发展中受到实惠。它保证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俱来的种种利益,终于归人们享受。……循着竞争的道路,经济发展与企业利润的社会化(指这个名词的最好意义而言)才能完全实现。此外,为提高生产力的个人刺激将能得到保持。让所有劳动人民能从提高生产力中得到日益增多的工资,这是通过竞争来有效地促进繁荣这一信念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4〕在谈论“德国奇迹”的说法时,艾哈德认为,西德在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一切,“绝不是奇迹,而是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在自由的原则下,有机会来发挥个人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如果德国这个例子对别国有些价值的话,其价值只能是向全世界让实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所带来的幸福。”

德国统一之前,东德与西德的经济状况有多大差距

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

历史上,德国的经济结构向来西方富裕,东方穷困。自中世纪以来,德国西部的莱茵河谷一直是德国乃至欧洲最繁荣的地区。如今,德国最发达的地方大多集中在西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东部的工业产值仅占该国总产值的18%。在东西德对抗中,东德的土地面积,资源储量和人口数量也低于西德。总体而言,东德在经济方面先于西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东部地区的局势比西部地区严重得多。在东欧和德国东部发生了许多伤亡惨重的战斗。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东部的战争损失高于德国西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部地区45%的工业被摧毁,而西部地区只有20-30%的工业被摧毁。东德最初不如西德,并且在战争中遭受了更大的破坏。自然很难达到西德的水平。但是不久之后,德国和德国经济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德的经济仅是西德的四分之一,工人的收入仅是西德的三分之一,技术比西德落后20年。此外,每年都有大量人去西德,但是从西德到东德的人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东德好几十万的人都逃往西德。从这些严格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在同一背景下,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时期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实际上是苏联和美国的代理人。苏联和美国的战略决策分别对东西德产生重大影响,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没有遭受太多损失。因此,战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以协助西德提供大量资金。与西德相比,东德缺乏大师。尽管它依赖于苏联,但其军事实力不如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