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有什么表现

admin

什么是红斑狼疮病发病时有什么症状

什么是红斑狼疮病?发病时有什么症状?

一:什么是红斑狼疮病?

说起红斑狼疮这种疾病,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吧。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红斑狼疮这种疾病吧。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有什么表现-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根据现有的医学报告来看,红斑狼疮是一种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而导致身体机能发生改变的疾病,它率属于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这个科室。截至目前,我们仍然尚未从任何的医学研究中得出红斑狼疮发病的原因。不过,红斑狼疮的病人近几年的治疗效果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主要是因为风湿免疫科的医生们按照病人们的临床表现将红斑狼疮分为了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和药物性红斑狼疮这六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病人临床上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很多病人的病情也都因此变得稳定下来。

二:红斑狼疮发病时有什么症状?

那么,得了红斑狼疮这种病的人在发病时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现在,让我们来详细说说红斑狼疮发病时的症状吧。

首先,对于大多数的红斑狼疮病人来说,他们在发病的时候经常都会发生低烧的情况,并且这种低烧的症状可能会呈现出持续时间长、体温上下波动的特点。

其次,大部分的红斑狼疮病人都会发生皮肤出现红斑的情况,出现红斑的位置很有可能会在脸上、手上、脚上和胸部上。并且,很多人在皮肤上开始出现红斑的时候,身体的很多关节也会随即出现酸痛的情况,包括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等这些地方。

最后,一些红斑狼疮的病人会在发病的时候出现口腔溃疡的情况,并且这种口腔溃疡还会呈现出不容易好转的特点。

三:得了红斑狼疮的病人平时都需要注意什么事情?

说完红斑狼疮发病时的症状,现在让我们来说说得了红斑狼疮的病人平时都应该注意些什么事情吧。

首先,得了红斑狼疮的病人一定要严格听从医生的嘱咐,平时一定要按时吃药和定时复诊。并且,如果自己的病情出现什么变化的话,一定要告知自己的主治医师,让他来诊断自己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觉得得了红斑狼疮的病人一定要保持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并在饮食上保证做到营养均衡、定时进餐的要求。

最后,我觉得得了红斑狼疮的人平时要尽量让自己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情。只有这样的话,自己的病情才会有好转的可能性。

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有什么表现

1、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2、临床表现: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类型。皮肤损害有两种,一种是环状红斑型,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红斑,呈环状、半环状或多环状,暗红色边缘稍水肿隆起,外缘有红晕,中央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面部及躯干;另一个类型是丘疹鳞屑型,皮损表现类似银屑病,为红斑、丘疹及斑片。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型。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即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少数病人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部分病人还同时伴有其他的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形成各种重叠综合征。

深部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

新生儿红斑狼疮,表现为皮肤环形红斑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有自限性,一般在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心脏病变常持续存在。

药物性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可有浆膜炎。ANA、抗组蛋白抗体、抗ss-DNA抗体等可为阳性。停药后逐渐好转,病情较重者可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

红斑狼疮早期症状表现是什么

它是一个多系统损害的疾病,表现为该系统的一些症状。了解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表现,有 专家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皮肤损害也是红斑狼疮的症状临床表现。绝大部分红斑狼疮患者都有皮损,皮损是诊断 的重要根据,除了双侧脸颊出现的蝴蝶状红斑和横跨鼻梁的斑块外。 红斑狼疮的症状临床表现还有疲劳无力。大约90%的红斑狼疮患者会有轻度到重度疲劳。 但是即使是轻度病例,患者也不能从事日常生活自理和运动。疲劳无力感加剧是狼疮复发(重 燃)的典型前期征兆。 关节和肌肉疼痛是红斑狼疮的症状临床表现之一。大约有95%的患者会在病程中的某个 时间段出现关节疼痛(关节炎),70%红斑狼疮患者以关节和肌肉疼痛为红斑狼疮的症状最初的 临床表现。红斑狼疮的症状关节表现为潮红,表面温度升高,水肿。晨僵通常很明显。 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红斑皮疹:80%的红斑狼疮病例会有皮损的情况出现,红斑和皮疹 通常呈现多样。红斑或者皮疹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产生,一般不痛不痒。 血液细胞减少:由于得了红斑狼疮之后体内会出现各种各样大量的抗体,所以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就是遭到自身的破坏而减少,此为红斑狼疮的症状。 关节疼痛:90%以上的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在每个病期都可能发生关节 疼痛,有些关节疼痛持续时间长,有些只是一次就过去了,关节疼痛最早会出现在红斑狼疮 发病的数年之前。 雷诺现象,狼疮病人,可能两手十指变白变紫。当遇冷环境或情绪紧张时,血管收缩, 造成循环血流下降,四肢苍白、冰冷,此苍白期过后,有些会发绀,甚至潮红,这也属于红 斑狼疮初期症状。、 以上就是北京治疗红斑狼疮最好的医院专家的讲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施恩专家温馨 提示:知道红斑狼疮的症状就要及时治疗,治疗红斑狼疮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面对 疾病,才能更好的治疗。如果您还有关于红斑狼疮的疑问,可以直接在线咨询专家,我院专家为您做出最全面的解答,北京施恩中医皮肤病医院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红斑狼疮是什么样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

疾病简介

SLE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高峰为15~4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9左右。幼年和老年性SLE的男女之比约为1:2。全球的患病率约为30~50/10万人,我国的患病率约为70/10万人。但各地的患病率报道有明显差异。SLE的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SLE患者的同卵双生兄妹发病率为25%~50%,而异卵双生子间发病率仅为5%。尽管SLE的发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散发病例。[1][2]

疾病分类

按照主要的受累器官或组织的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一步分类为狼疮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肺炎、狼疮心肌炎以及狼疮肝炎等。

(1)皮肤病变:盘状红斑(DLE),是SLE的慢性皮肤损害,约有2~10%的DLE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性狼疮(SCLE)可见于7%~27%的患者,多为对称性,常见于阳光暴露的部位,红斑可为鳞屑样丘疹或多形性环状红斑,多形性环状红斑可融合成大片状伴中心低色素区,愈合后不留有瘢痕。急性皮肤病变的典型表现是蝶形红斑,约见于30%~60%的SLE患者,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起始表现,光照可使红斑加重或诱发红斑。

(2)狼疮肾炎(LN):SLE的肾脏损伤多出现在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患者,诊断狼疮肾炎的主要依据是肾脏病理活检、尿蛋白及红白细胞检查,评价肾脏损伤的程度除了依据临床资料外,更重要的是依据肾脏活检的病理及免疫分型。

(3)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受累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精神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约40%在发病时即出现神经精神性症状,63%出现在SLE确诊后的第一年内。[3][1]

发病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认为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在环境、性激素及感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或参与下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诱导T、B细胞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及其在各组织的沉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和进展。[1]

发病机制

(1)疾病易感性

SLE不是单一基因的遗传病,而其发病与多种遗传异常相关,是一种多基因病,如HLA-DR2和HLA-DR3分子及其各亚型与SLE的发病显著相关;纯合C4a遗传缺陷与SLE发病的风险相关;此外,SLE还与C1q、C1r/s和C2缺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免疫细胞紊乱

SLE患者自身抗体产生与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系统紊乱有关。T细胞和B细胞紊乱还可出现异常的免疫耐受。SLE患者体内除抗ds-DNA抗体滴度显著升高外,核小体是SLE疾病发生的促发抗原。此外,细菌DNA具有特征性核酸基序,可直接刺激TLR,具有潜在的免疫辅助特性,可诱导易感个体产生抗DNA抗体。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外来抗原的交叉反应促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而自身抗原维持了ANA的持续产生。

(3)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和体液微环境提供了SLE易感背景,但是SLE的发生或病情活动可能与环境或其他外源性刺激有关。其中,感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感染可通过分子模拟和影响免疫调节功能而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应激可通过促进神经内分泌改变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饮食可影响炎性介质的产生;毒品包括药物,可调节细胞反应性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原性;紫外线照射等物理因素可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这些诱发因素对不同个体的损伤存在很大差异。

许多SLE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可出现血清学异常改变,从发病机制来说,SLE是进展性的疾病,首先表现为自身抗体产生,在某种因素的刺激下出现临床症状。后天的诱发因素可导致自身抗原释放、免疫复合物形成并促发细胞因子产生。[1][2]

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轻症的患者往往仅有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的不典型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其临床表现会越来越复杂,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全身表现包括发热、疲劳、乏力及体重减轻等。

(1)常见受累组织和器官的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蝶形红斑、盘状皮损、光过敏、红斑或丘疹、口腔、外阴或鼻溃疡、脱发等。

2)关节肌肉:关节痛、关节肿、肌痛、肌无力、缺血性骨坏死等。

3)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

4)神经系统:头痛、周围神经病变、癫痫、抽搐、精神异常等19种表现。

5)心血管系统: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6)血管病变: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动、静脉栓塞及反复流产等。

7)胸膜及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狼疮肺炎、肺动脉高压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8)肾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

9)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膜炎及胰腺炎等。

(2)少见的受累组织器官的临床表现:

1)肠系膜血管炎、蛋白丢失性肠病或假性肠梗阻等属于严重的消化系统受累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和体征。

2)狼疮眼部受累,以视网膜病变常见,表现为“棉絮斑”,其次是角膜炎和结膜炎;可表现为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及黑蒙等。

(3)特殊类型的狼疮:

1)SLE与妊娠:SLE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生育与不孕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活动性SLE患者的自发性流产、胎死宫内和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健康妇女。SLE病情完全缓解6-12个月后妊娠的结局最佳。

2)新生儿狼疮:这是一种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的疾病,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异常的母亲。患者的抗SSA/Ro、抗SSB/La抗体可通过胎盘攻击胎儿。可表现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还可出现皮肤受累(红斑和环形红斑,光过敏)等。

3)抗磷脂综合征:可表现为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胎盘功能不全导致反复流产,抗磷脂抗体可阳性。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与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妊娠的结局无差异。

4)药物相关性狼疮(drug-relatedlupus,DRL):是继发于一组药物包括氯丙嗪、肼苯哒嗪、异烟肼、普鲁卡因胺和奎尼丁后出现的狼疮综合征。诊断时需确认用药和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如几周或几个月),停用相关药物,临床症状可以迅速改善,但自身抗体可以持续6个月到一年。[1]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及血色素。SLE患者可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急性溶血性贫血。

(2)尿液检查: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尿、脓尿、管型尿(>1个/高倍视野)均有助于诊断。

(3)便常规:潜血阳性时应注意消化系统病变。

(4)急性时相反应物:血沉(ESR)的增快多出现在狼疮活动期,稳定期狼疮患者的血沉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CRP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当CRP水平明显升高时,提示SLE合并感染的可能,但也可能与SLE的病情活动有关。

2.免疫系统检查: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组具有抗体样活性及抗体样结构

的球蛋白,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等五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可表现为多克隆的升高,严重时出现高球蛋白血症。蛋白电泳可显示球蛋白明显的升高、特别是?1?78?1?70球蛋白的升高较为显著。

补体(CH50、C3、C4、C1q)水平的减低对SLE诊断有参考意义,同时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有一定价值。补体C1q的基因缺陷可能与SLE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

3.自身抗体的检测:

SLE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但其在分类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不相同(见表1)。

疾病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及判断病情。出现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伴有自身免疫病的证据(如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及补体减低等)者,应考虑狼疮的可能。目前常用的是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与82年的分类诊断标准比较,1997年的标准中取消了狼疮细胞检查,增加了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之一)。但是,该标准对早期、不典型病例容易漏诊,应予注意。对于有典型临床症状或实验室异常而不符合本病诊断的患者,应随访观察。

系统性狼疮活动性及复发性指标

各种临床症状,特别是新近出现或近期加重的临床症状,均可提示狼疮疾病活动的可能,多数实验室指标也与病情活动有关。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个SLE活动判定标准包括:SLEDAI,SLAN及BILAG等,其中以SLEDAI最为常用,其总分为105分,但是判定疾病活动性的积分在10~20分以上不等,积分值越高病情活动的越明显。

鉴别诊断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复杂,诊断时应与其他风湿性疾病进行鉴别,同时应鉴别不典型的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或淋巴瘤等.

疾病治疗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上强调早期、个体化方案及联合用药的原

则。根据患者有无器官受累及病情活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重症患者应积极用药治疗,病情控制后给予维持治疗。

目前主要治疗药物、方法及其常用技术分别归纳于表2。[3][4]

疾病预后

SLE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重要脏器是否受累及其损伤程度、药物治疗的种类及时机,患者的依从性等。应注意轻型SLE可因过敏、感染、妊娠生育、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加重,甚至可进入狼疮危象。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

(1)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合理规范的治疗是狼疮缓解的关键因素。

(3)肾脏损害的程度是判断狼疮预后的主要指标,因此肾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4)多系统损害,如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脑病、心功能受累等也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因素。

疾病预防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预防疾病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应注意以下因素:

(1)避光及消除疲劳:疲劳是SLE最常见的表现,它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解除疲劳还需要依赖潜在病因鉴别。光过敏也可导致患者疲劳,常规的遮光伞和防晒乳以及防护服非常重要。

(2)预防感染:由于SLE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以及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合并感染是很常见的,对于不能解释的发热应积极就医,而不要立即想到是狼疮复发。合理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及时调整剂量和应用时间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

(3)适当休息与锻炼:SLE患者的另一突出特征是久坐的生活方式、疾病的慢性过程、精神压抑及纤维肌痛等可使SLE患者的运动明显减少。SLE患者的有氧运动如水疗法和散步等锻炼是SLE患者非药物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重症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及轻症患者可适当运动或从事非体力性工作。锻炼有助于防止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造成的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2]

疾病护理

戒烟、减轻体重、适当的锻炼、血压控制以及血脂监测均可以减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常见骨质疏松,应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以及双磷酸盐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皮肤红斑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皮肤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症状,可以表现为面颊部蝶形红斑、颧部红斑、盘状红斑,有的也表现为手足红斑和躯干部位的红斑。这种情况下除了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日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外,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香菜、香菇、芹菜、紫云英等可加重或者引起光过敏(由于对日光过度反应儿引起的红斑、皮疹),可能会加重或者引起皮肤红斑,不宜服用。2.花菜加重脱发的进程,因此因此有脱发的患者不易应用。

■狼疮肾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大多都有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有蛋白尿的患者,作为体内很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蛋白质从尿中大量丢失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造成水肿,高血压,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此有蛋白尿的患者,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补充怎样补充蛋白质啊?有的病人问:“我的尿蛋白是阳性的,但是医生让我少吃或者不吃豆腐,豆皮,蚕豆,黄豆等豆类的东西呢?”是的,因为这些补充都是植物蛋白,不仅不能很好的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补充的蛋白质主要是指动物性优质蛋白质的,比如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并且这样补充的蛋白质也不是越多越好的,一般建议瘦肉每天每人不超过100克,鸡蛋不超过2个,牛奶不超过500ml,如果吃的过多,不但不能完全吸收,同样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同时,红斑狼疮患者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蛋白尿的病人在形成低蛋白血症的时候,有的还形成高脂血症,特别是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消化功能降低时,便不宜多吃富含脂肪的大鱼大肉等,宜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其次,当蛋白尿的病人出现水肿,高血压时,就要限制食盐摄入量了,应该予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

■应用激素的饮食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激素是治疗红斑狼疮的首选药物,在控制和缓解病情上显示出神奇的疗效,但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后,由此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样另很多患者望而却步。长期使用激素可以使脂肪代谢、糖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也可引起水钠潴留,严重者可形成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所以在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中,应该提倡低脂、低糖和低盐饮食。长期服用激素,亦可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骨钙丢失,造成骨质疏松,严重者可造成骨坏死,因此平时除常规服用补钙药物之外,多吃一些含钙食物也是很有必要的。

红斑狼疮的病理基础是全身性血管炎,此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出现内脏器官的炎症表现或出现雷诺现象,因此要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食物有橙子、葡萄汁、西红柿)。

■红斑狼疮患者的饮食禁忌

红斑狼疮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确有某些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狼疮病情,具体如下:

1.蔬菜类:胡椒、辣椒、青椒、大蒜、葱、姜等辛辣食物不宜用,菠菜可增加狼疮性肾炎蛋白尿、管型尿,花菜加重脱发不宜用

2.海鲜类;禁止食用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可诱发狼疮还可以加重原有的狼疮病情

3.肉类:牛羊肉、马肉、驴肉等温热不宜用,胆固醇高禁食动物内脏,蛋黄,带鱼,猪脑等

4.水果:有光过敏的患者禁食无花果,过敏体质患者禁食菠萝、芒果、杨梅;高钾患者禁食橘子、香蕉

5.不宜饮酒,也不宜用药酒、补酒治疗。烟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剌激血管壁而加生血管炎,应彻底戒除。

实际上红斑狼疮的忌口是十分复杂的,也是因人而异的。上述所列这些禁忌也只是相对一般而言的,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个别问题还应个别对待。掌握的原则是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肆无忌惮",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适当掌握。

红斑狼疮的忌口比较混乱,把大多数食物都列为忌口是没有依据的,而且会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同时把狼疮病情的发展和恶化的责任归咎于没有忌口也是不妥当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损害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病,在发病过程中往往伴随发热现象,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在治疗该病时,不但要正确使用药物,更应该调配好患者饮食,因为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调配好患者饮食,不但能增强患者体质,更能协助药物使其发挥最佳疗效。红斑狼疮患者的饮食调配原则应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的食物

红斑狼疮,什么,症状照片

您好,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结缔组织病,一般女性多见,可累及全身多系统,比如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并出现脏器损害,需要进行抗核抗体谱、免疫功能、血沉、CRP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般主要治疗措施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需要坚持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