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石蛙和牛蛙、田鸡、青蛙的区别

admin

石蛙是什么蛙 石蛙=田鸡=癞蛤蟆

石蛙是俗名,它们由两种蛙组成,分别学名叫:棘胸蛙或棘腹蛙。是生活在南方丘陵溪流山岩中的最大型蛙类。属三有动物,主要为高档食用材料。

石蛙和牛蛙、田鸡、青蛙的区别-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田鸡也是俗名,一般指主要生长繁衍在植物茂密的水塘、农田间的青蛙,而青蛙也是俗名,它由两种蛙组成,分别学名是:虎纹蛙或黑斑蛙。分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三有动物。它是农家餐桌上的美味。近几十年来由于滥捕滥杀而逐渐稀少,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农田害虫泛滥,不打农药几乎就没有收成。因此我们要自觉不吃青蛙,维护生态平衡。

癞蛤蟆也是俗名,它的学名是:中华大蟾蜍(非蛙类,而是属于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主要生活在靠近水源附近的陆地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用于药材。

生长在山里的石头缝里的蛙叫什么

生长在山里的石头缝里的蛙叫棘胸蛙。

棘胸蛙,属蛙类,栖于岩涧水穴中。喜吸附在岩壁上,白天匿于洞中,晚上出来觅食。体大肉肥,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肉质细嫩,鲜美如鸡,含脂肪少,糖分低,性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是庐山的“三石“之一。

棘胸蛙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

生活习性

棘胸蛙畏光怕声,后肢粗壮,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可达1米。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

一旦遇蛇、鼠等敌害或人,迅速退回洞内,或潜入水底。棘胸蛙对气温、水温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在闷热、干躁、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棘胸蛙的活动强弱与其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水温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

水温18-28℃活动、摄食正常。水温超过30℃则会出现夏眠,水温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秋末水温低于15℃,开始冬眠,不动不食,双目紧闭,藏于洞内。以避不良环境。冬眠时,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的新陈代谢。

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冬眠期约100多天。冬眠期间,若天气睛暖,水温高于15℃时,也有部分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棘胸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穴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棘胸蛙、百度百科-刺胸蛙

石蛙和牛蛙、田鸡、青蛙的区别

石蛙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牛蛙为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为北美最大的蛙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石蛙和牛蛙的区别有哪些吧!

石蛙和牛蛙的科属不同

1、石蛙:石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蛙科、露水蛙族、棘胸蛙属两栖动物。

2、牛蛙:牛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新蛙亚目、蛙科、蛙属水栖动物。

石蛙和牛蛙的别称区别

1、石蛙:石蛙别称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在我区分布广泛,尤以西部的井冈山、宁冈、安福一带山区数量多,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和广西等地。

2、牛蛙:牛蛙别称美国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目前我国主要靠养殖生产,全国各地均产,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石蛙和牛蛙的形态区别

1、石蛙:石蛙体大而粗壮,体形近似于黑斑蛙或虎纹蛙,体色各异,头扁而阔,吻端钝圆,突出于下颌,躯干部较短,平扁,无尾,颈不明显,雄蛙前肢特别,背部有长短不一的窄长疣,腹呈淡黄白色,雌性前肢不如雄性发达,背面无窄长疣,腹面光滑呈白色。

2、牛蛙:牛蛙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

石蛙和牛蛙的功效区别

1、石蛙:石蛙肉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钙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营养价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化疮、滋补健身之效。

2、牛蛙:牛蛙肉味甘,性温,胆性寒,味苦,经常食用,可补中益气、壮阳利水、活血消积、清热解毒、补虚止咳等作用。

怎么鉴别石蛙

1、外观:石蛙外观酷似癞蛤蟆,体表布圆形肉突,有的为长椭圆形突起,雄蛙前腿粗壮,腿部有黑横纹,胸部背面有一m形喂、纹样,繁殖期有婚垫,胸部有棘刺,脚趾间有蹼,背面土黄色或青色,黑色,猩红,部分有一条纵纹。

2、四肢:雄蛙前肢特别,背部有长短不一的窄长疣,断续成行排列,间有小圆疣,性成熟后整个胸部有黑刺状棘突,基部肉质疣壮隆起,但不分成两团,二指内侧也有刺突,有单咽下内声囊,腹呈淡黄白色,雌性前肢不如雄性发达,背面无窄长疣,均为分散圆疣、胸部无刺状棘突,腹面光滑呈白色。

3、石蛙有个先天性的弱点就是其视力不好,因此在捕食的时候只能捉活饵料,而且捕食时间是在夜间,白天一般都栖息在洞穴里。

扩展资料:

养石蛙注意事项:

1、石蛙喜欢安静的生长环境,为让石蛙更好的生长繁殖,要挑选安静且远离公路和城区的水源充足的江河、湖泊或是水库,要求水质清澈没有污染,人工养殖池建在通风背阳的室内即可。

2、放养密度:为保证蝌蚪正常生长,在投放时要根据不同的规格调整过放养密度,蝌蚪规格越大,放养密度越稀,密度过大会导致水中的养分不足,影响蝌蚪的生长。

3、饵料投喂:刚孵化出来的蝌蚪抵抗力较差,前3天不能喂食,3天之后可以给它们投喂一些煳米粥、牛奶等流质饲料,待蝌蚪稍微大一点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人工配合饲料,成年后的石蛙可以投喂一些昆虫,具体的投喂时间和数量要根据石蛙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调整。

4、水质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内污垢和饲料残渣,4天左右更换一次水,夏季温度高时换水要更勤,以确保石蛙生长环境干净清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