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admin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这对现在的德国有何影响

二战结束后,对于德国的惩罚在战败的轴心国中是最严厉的,德国被苏联和西方民主国家分成了两半,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建立,让这个欧洲曾经最强大的国家,日耳曼这个被俾斯麦的铁血凝聚起来的民族,被人为的从物质到精神上都分割了开来。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苏联阵营和西方阵营政治体制的不同,社会管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两德居民自我定位的错乱,柏林墙建立后,对于两德公民来往的限制,造成了一些社会惨剧的出现,在德国再次统一后,分裂造成的创伤还深深的影响着德意志民族。

德国对多极化世界理念的欣赏,是他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伤害后的政治经验,东西德统一后双方经济能力的不同,让西德政府拿出了大量的马克建设东德,东德人民在失业率等方面一直处在德国各地域的前列,这事实上改变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速率。

而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东德出身的背景,也表示德国人民是有心胸真正的团结在一起的,美国现在在德国的驻军,和俄德关系的复杂,考虑到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更是当今世界关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领土上德国的缩水

元首的梦想是拓展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然而现在的德国,因为分裂想重新的统一,在政治上的成功操作,背后是大量的让步,而领土的让步由于很难弥补的情况,成为了德国永久的代价。

东普鲁士是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德国放弃了对这个地域的领土要求,但泽,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德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无数代人的献血获得的土地,被从宪法上放弃了。

德国在宪法中承认没有任何领土尚未加入德国,这个最强大的,西方和东方的梦魇,事实上遭到了永久性的惩罚,东德和西德的建立让德国为了统一,为了取悦列强,不得不含泪吞下苦果。

2.对国家主权的让步

戈尔巴乔夫的苏军,是完全按照协议退出了德国的领土的,然而美国人以保卫德国的名义还驻扎在德国,为了寻找继续驻军的理由,美国人为制造了欧洲和俄罗斯严重对立的政治假象,深深的伤害了德国的利益。

盎格鲁人的平衡戏码,在现在的德国领土上还在上演,联邦德国时期美国政府对德国政治的掌控,让他在议会制度的德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德国经常改变的,不稳定的外交政策,就是背后美国政治力量牵扯的原因,可以说德国再次统一三十年过去了,德国事实上在政治上还要承受西德时期的自由世界掌控。

美国人前几年对德国政要监听的丑闻,他坚持在通讯领域的领导地位,就是为了保持在德国的控制力,德国是欧盟的经济火车头,控制了德国,就控制了事实在经济上对美国霸权威胁最大的欧洲地区。

3.经济上的付出

东西德的分裂,是德国人民永远的疼,然而他们也是幸运的,看看世界其他地区政权分裂的状况吧,德国抓住时代的机会造成的统一,是可遇不可求的。

苏联的态度其实是德国统一重要的指标,毕竟统一是以西德接纳东德的模式展开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对戈尔巴乔夫的苏联给予了大量的援助,对苏联的食品援助考虑到苏联经济的窘迫,是以联邦补贴的方式操作的,德国为此付出了数亿马克。

在统一后,东德西德经济水平的差距,工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重新的建立,让东德的经济产业经历了摧毁,活跃到停滞的过程,每年几千亿马克的经济补贴,甚至在西德引发了统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谈论。

当然,我们看到的是德国人民的远见,西德的主流民意始终是愿意牺牲来换取经济结构的重新打造,是愿意补贴东德人民的生活的。

1.柏林墙现象

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苏联对柏林的封锁造成的西方世界大规模的空运,西方能力的体现,这些都是在德国的领土发生的,德国人民做为主人,静静的看着占领军们的表演。

柏林的人民一夜之间发现,妻子再也回不去父母家了,住在不同地域的兄弟姐妹,再也没有方法联系了,柏林墙这个政治斗争的产物,建立在德国人民的血泪上。

德国冷战期间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柏林墙的建立为故事的构成因素的,西方世界的摄影展中,东西德国人民在墙的两侧绝望而麻木的眼神在照片中,那么的让人窒息。

柏林墙造成的伤害,在德国统一后很久还存在,那些死在苏军枪下的翻越柏林墙的勇士们,他们的墓碑前,有大量民众自发敬献的鲜花。

2.冷战第一线:被牺牲的德国对现在德国军事政策的影响

冷战中,美苏大量的军事计划,都是沿着被分割的两德边境线展开的,德国人民在双方统帅的计划表中,都是注定被牺牲的对象。

现在很多的反映冷战的游戏,都以战车跨过柏林墙作为象征意义存在,苏联强大的陆军突击,北约的防卫政策是以中子弹迟滞作为最终计划的,那么那些德国人民呢?中子弹难道能区分士兵和平民吗?

苏联的在核力量下的装甲行进,是实战性质很浓的训练科目。俄国人也不是善男信女,大量的核武器摧毁北约的有生力量,撕开北约防线的缺口,让苏军装甲部队行进,是苏联大纵深穿插理念的体现。

美苏双方对于德国在热战中的定位,都是牺牲品,德国统一后,一方面释放善意,建立和俄罗斯正常的关系,用能源等手段建立和俄国的合作,同时又强调波兰在北约中的地位,想让波兰承担可能的第一次俄国人的攻击,就是在两德时期被惊吓引起的。

1.五十年瞬息的改变

从1945年德国实际上分裂到1990年德国再次统一,五十年左右的割裂治理,深深的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苏联的工业体系和西方有本质的不同,虽然在重工业方面俄国人可以勉强跟上西方的标准,但是轻工业和商业,苏联的水平欠佳。

德国人民是智慧的人民,东德的工业水平在华约的框架下是很高的,现代军事杂志中,都记载了东德产的AK系列质量高于苏联制造,但是苏联的经济模式中,计划经济的阴影,实际上也影响了东德的经济发展。

两德统一后,很多西德的企业主对东德工人的基本能力赞不绝口,但是他们的缺乏主观能动性也让企业主们惊讶。东德的每个人做什么,都是苏联计划委员会安排好的,他的整个体制和西德大大的不同。

统一的德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改变生产者的观念,东德的经济水平长期落后于西德,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基础上,近年来才逐渐好转。

2.德国战败的悲惨使他们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不同看法

德国人既不甘心沦为盎格鲁体系的附庸,又对俄国与生俱来的扩张主义戒惧重重,德国倡导的多极化的世界,就是他出于自身地位的考虑。

德国在军事投入上受到了统一的时候莫斯科条约的限制,他的部队数量,武器种类事实上不足以保护自己,所以德国在外交上必须更加的灵活。客观的讲,德国经济的飞跃有国防投入低,依赖美国保护的因素,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他的代价是缺乏自卫能力,主权不完整。

美国现在要求德国提高国防支出,在北约的框架下承担更多的责任,问题来了,北约的敌人俄罗斯,又是德国能源重要的供给国,事实上,苏联是德国统一最大的推手,而撒切尔夫人是希望维持德国分裂的。

在衡量东西方的对手时,德国以后估计运用军事力量的能力是没有了,那么经济做为武器,外交做为武器,就更考验德国人民的智慧了。

德国长达五十年的分裂,他作为冷战第一线被双方都看成牺牲品的事实,让统一后的德国低调务实,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在了经济发展而不是军事外交中,冷战造成的东西方德国人民思想的差异,两德社会结构的不同,都是统一的德国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慢慢的整合的。

东德出身的默克尔成为了德国战后在任时间最长,政绩最好的总理,说明德国从分裂的阵痛中慢慢的恢复了过来,他由于经济上的成功,成为欧盟中的第一强国,军事上的羸弱,经济上的强大,让他不得不转化普鲁士时期以来军事斗争决定一切的政治思路。

德国面临的复杂局面是东西德分裂的遗产,是冷战和二战失败的遗产,有些问题从来只是隐藏而不是解决了,德国未来的光明需要更高超的政治智慧。

参考资料:

《德国史》

《世界通史》

《冷战中的欧洲》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后的德国是如何快速恢复经济的?

二战后靠着美国救济过日子的联邦德国人居然在1950年就把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而且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7.5%,工业生产平均增长9.2%,高于英法美意,仅次于日本。

德国人是怎样成就这样的经济奇迹的呢?

一、完备的科研与工业技术体系。

德国二战前的科研与技术实力就位于世界前列,二战的战火毁去了学校与工厂但是没有毁去原有的科技水平。二战后德国政府大力发展科研,60年代联邦德国的科研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5%,在西方国家中名列第一。科研队伍在1975年达到30万人,平均每万人中就有49名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在1950-1970年每年平均增长5.7%。

德国的兴起很大程度是科技兴国。

二、美国的扶持

战后不只是德国,整个欧洲都满目疮痍。而且战后美苏争霸已渐渐开始,而欧洲正是这个阶段双方的对抗中心与成败要点。基于这些原因美国战后启动了《马歇尔计划》为西欧各国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这个援助对于联邦德国的重建至关重要,截止到1951年德国因《马歇尔计划》获得经济援助达36.5亿美元。

这在建设初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社会市场经济"政策

《国富论》中倡导自由资本主义既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政府只是一个"守夜人",市场完全靠"看不见的手"既市场规律来调节。一定时期这是经济学思想的主流,但是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爆发让大家意识到完全靠市场调节的危险性。而德国战前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时间其实比实行"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更早,靠的就是国家有节制干预经济的做法。

二战后德国秉持着这种经济思想提出来"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坚持市场经济,坚持自由竞争,在这个基础上国家要给予必要而有限的干预。通过判定法律和颁布政策,引导市场使其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并在税收、投资、收入等方面通过政策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并且通过劳动立法调节劳资纠纷,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这样的基本国策也成为了德国经济发展最长期的动力,提出这一设想的艾哈德更被誉为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

德国统一之前,东德与西德的经济状况有多大差距

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

历史上,德国的经济结构向来西方富裕,东方穷困。自中世纪以来,德国西部的莱茵河谷一直是德国乃至欧洲最繁荣的地区。如今,德国最发达的地方大多集中在西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东部的工业产值仅占该国总产值的18%。在东西德对抗中,东德的土地面积,资源储量和人口数量也低于西德。总体而言,东德在经济方面先于西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东部地区的局势比西部地区严重得多。在东欧和德国东部发生了许多伤亡惨重的战斗。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东部的战争损失高于德国西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部地区45%的工业被摧毁,而西部地区只有20-30%的工业被摧毁。东德最初不如西德,并且在战争中遭受了更大的破坏。自然很难达到西德的水平。但是不久之后,德国和德国经济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德的经济仅是西德的四分之一,工人的收入仅是西德的三分之一,技术比西德落后20年。此外,每年都有大量人去西德,但是从西德到东德的人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东德好几十万的人都逃往西德。从这些严格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在同一背景下,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时期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实际上是苏联和美国的代理人。苏联和美国的战略决策分别对东西德产生重大影响,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没有遭受太多损失。因此,战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以协助西德提供大量资金。与西德相比,东德缺乏大师。尽管它依赖于苏联,但其军事实力不如美国。

德国统一之前,东德与西德的经济状况差距很大吗

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

历史上,德国的经济结构向来西方富裕,东方穷困。自中世纪以来,德国西部的莱茵河谷一直是德国乃至欧洲最繁荣的地区。如今,德国最发达的地方大多集中在西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东部的工业产值仅占该国总产值的18%。在东西德对抗中,东德的土地面积,资源储量和人口数量也低于西德。总体而言,东德在经济方面先于西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东部地区的局势比西部地区严重得多。在东欧和德国东部发生了许多伤亡惨重的战斗。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东部的战争损失高于德国西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部地区45%的工业被摧毁,而西部地区只有20-30%的工业被摧毁。东德最初不如西德,并且在战争中遭受了更大的破坏。自然很难达到西德的水平。但是不久之后,德国和德国经济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德的经济仅是西德的四分之一,工人的收入仅是西德的三分之一,技术比西德落后20年。此外,每年都有大量人去西德,但是从西德到东德的人很少。

据不完全统计,东德好几十万的人都逃往西德。从这些严格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在同一背景下,东德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德。时期冷战期间,东德和西德实际上是苏联和美国的代理人。苏联和美国的战略决策分别对东西德产生重大影响,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没有遭受太多损失。因此,战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以协助西德提供大量资金。与西德相比,东德缺乏大师。尽管它依赖于苏联,但其军事实力不如美国。

东德和西德二战时的经济状况对比.

东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当于今日民主德国范围内的东部,工业有一定基础,工业产值约占全德国的1/4强。战争期间工业设备的45%(其中重工业设备的70~80%),遭到破坏,农业生产还不及战前水平的一半。战后德国分裂,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严重脱离钢铁、煤炭等原料基地,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极不平衡,统一的国内市场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实行基本生产资料国有化,着手土地改革,恢复经济,1950年工农业生产基本上达到战前水平。1951年起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30多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较快,1950~1970年国民收入翻了两番,每年平均增长7.2%。进入70年代后,整个生产从粗放为主的类型向集约化为主的类型转变,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比较稳定。按1980年可比价格计算,1970年国民收入为1174亿马克,1984年增加为2225亿马克,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发展速度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高于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计为7180美元,是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国民经济部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成为比较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像其他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民主德国实行计划经济(CPE),跟前苏联相似,与实行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的多数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国家建立全面的生产计划、生产目标、价格,并根据计划调拨资源。生产方式几乎完全由国家所拥有。如在1985年,国营企业或集体生产所得产值占国民净收入的96.7%。居民按照固定的价格购买产品,由国家提供80%的基本供应费用,从食品到住房价格均固定。

德国统一社会党管理和控制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各方面,拥有最高的领导地位。在采纳总书记的报告并制定了未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稿)后,德国统一社会党开始在国会正式行使它的领导角色。民主德国也存在极少量私营部门,但并非毫无意义。

1985年,约2.8%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私人企业。私营部门包括私有农夫和花匠;独立工匠、批发商和贩商等。个体经济受“自由职业者”(如艺术家、作家等)的管理。虽然是个体经营,但被政府严格调控。1985年在私营经济中,个体经济所占比例第一次有了少量增加。根据民主德国统计,1985年有大约176,800位私有企业家,增量超过1984年。

某些私营部门的运作对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整个社会体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例如,鼓励私有经济,提高私有经济的主动性成为国家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民主德国创下了东欧集团中最高的工业产值以及最高的生活水准,在短短41年内曾崛起于世界,跻身于世界十大发达工业国家的行列。但是,民主德国的现代化事业,很大程度上是“依凭”着苏联的兴盛而兴盛,苏联的衰退而衰退。

西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德国遭受了最惨重的失败:大多数城市变成废墟,1/4的住房被毁坏或重创,经济和交通瘫痪,生活必需品十分匮乏。几百万人做了俘掳,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还有几百万人被驱赶出国境。在德军于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后,盟国美、苏、英、法根据1944年伦敦会议纪要,将德国分为4个占领区。4个战领区的军事司令官共同组成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掌管德国最高权力。其中西方三国对德国将来社会制度的基本设计是:议会民主、法律保障、公民自由、私有财产和私有经济,这些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苏联则主张用社会主义原则建设德国,在这个模式里国家掌握着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资料。

东西方之间的分歧是根本性。它导致了四个大国在德国的合作实际于1947年底到1948年初解体。1948年初夏,西方三国就拟议成立一个德国西部国家,1949年5月24日随着基本法的生效,标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了。随后,前苏联占领区也于1949年10月7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东、西德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实体,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西德,1948年8月14日举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中,公民把绝对多数票投给支持基本法的各政党,使基本法事后得以民主合法化。接着成立了联邦机构(此时尚未获得完全的主权,最高权力仍归占领军当局。以后占领制度逐渐消除,到1955年巴黎条约生效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才收回了全部主权,从一个战败国变成了西方大国的伙伴,9月15日,康拉德·阿登纳被选为第一任联邦总理。

阿登纳总理的执政,确立了德国发展的西方路线。阿登纳认为,联邦政府成立后进一步的目标就是要为新的德意志国家取得行动自由,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尽可能广泛地加入正在形成的西方共同体。他不仅努力靠近西方联盟体系,于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而且任用西德新自由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路德维希·艾哈德充任联邦经济部长,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西德沿着经济自由主义的道路前进。

当然,西德的经济奇迹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如,美国在马歇尔计划范围内给予的经济援助起了引动作用;联邦共和国在开始时没有军费开支也为经济发展节约了资本;大批愿意辛勤劳动的被驱赶者和逃亡者的涌入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2〕等等,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当首推艾哈德博士极力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在战后西德经济的恢复阶段,美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首领就试图通过占领和援助等形式来宣传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美国占领军司令部也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建设美国模式的经济制度。1947年7日,美国占领军司令部就被告知:美国无意将它自己历史形成的民主和社会组织形式强加在德国身上,但应“给予德国人民以机会,了解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优越性”。〔3〕虽然美军司令部受命除了确保德国人民“自由作出支持或反对公有制的决定,遵循正常的途径进行民主治理外”,对德国企业公有制问题“不应进行干预,但舆论导向却很有倾向性,美军新闻处于不仅强调西方民主的优越性,而且特别谴责东方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化的消极影响。”〔4〕再加上美军司令部的有意无意的干预和影响,最终把西德引向建立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去。

为了密切配合美国建立政治联邦方案和保证经济中央集权制,1948年初,作为新自由学派代表人物的艾哈德出任美英双占区经济署署长后,便全力推行“社会市场经济”。

二、新自由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

“社会市场经济”无非是新自由学派所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型最完美的体现。新自由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市场经济不仅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而且能为防止丧失政治自由提供最好的保护,因而是一种优越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就可以防止产生专制、国家计划化、经济管制以及由于工业卡特尔化而造成的私人垄断。一般而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由“三大支柱”支撑起来的,这就是私有制、自由竞争和社会保险。

首先是私有制。这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所在。联邦宪法规定,自由竞争、社会保险只有与私有制结合起来才能够存在下去。在这一点上,新自由学派和19世纪主张自由放任的自由学派之间并无根本的区别。两者都坚持私人占有资本手段,因而主张私人有投资的自主权,在价格、工资、利率等方面有达成协议和签订合同的权利,主张私人生产、私人消费以及靠税收资助的政府都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行事。

其次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实行自由竞争。艾哈德博士的名著《来自竞争的繁荣》,书名就已点破竞争的重要作用。全书不仅反映出他对自由竞争的重视和追求,而且记录着他为实现自由竞争而奋斗的历程。他说:“竞争是获得繁荣和保证繁荣最有效的手段。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作为消费者的人们从经济发展中受到实惠。它保证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俱来的种种利益,终于归人们享受。……循着竞争的道路,经济发展与企业利润的社会化(指这个名词的最好意义而言)才能完全实现。此外,为提高生产力的个人刺激将能得到保持。让所有劳动人民能从提高生产力中得到日益增多的工资,这是通过竞争来有效地促进繁荣这一信念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4〕在谈论“德国奇迹”的说法时,艾哈德认为,西德在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一切,“绝不是奇迹,而是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在自由的原则下,有机会来发挥个人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如果德国这个例子对别国有些价值的话,其价值只能是向全世界让实个人自由和经济自由所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