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古代没有指甲刀,那么古人是怎么剪指甲的

admin

古时候的男子为什么也要留那么长的指甲呢

现代时尚女性都喜欢留着长长的指甲,做格式美甲花样,精致又好看。

古代没有指甲刀,那么古人是怎么剪指甲的-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其实,说起美甲达人,还数中国古代女性,尤其清宫的那些皇后与嫔妃们,都非常喜欢蓄长指甲,还会戴上镶满宝石长长、尖尖的“指甲套”。

她们的这种嗜好在许多清宫剧如《甄嬛传》《如懿传》《延嬉攻略》等等,随处可见。

在中国古代,蓄甲是一种潮流。不光是皇宫里的嫔妃们喜欢蓄长指甲,宫外的女子、尤其是满族的一些贵族女子,无不爱留长指甲。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古代很多男性也有留长指甲的习惯。最早关于男子长指甲的记载是在《韩非子》一书中,书中记载:战国时韩国国君韩昭侯周围的侍臣,全都蓄着长甲。

在很多古代人物画像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男子都留有长长的指甲

就连孔老夫子的画像,也都是留着非常夸张的长指甲。

为什么古代男子也留长指甲呢?难道他们也爱打扮爱美吗?

虽然古人以长指甲为时尚,古代文献中赞美长指甲之处更是不在少数,但是并未谈到其美学原理。

至于男子留长指甲的文化,不能一概而论,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受传统观念影响

古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古人眼里,指甲和头发一样,都是不能随意修剪的。《庄子-德充符》中就有一句记载:“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这里的“不爪翦”就是不剪指甲。

在中华文明远古时期,比如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对指甲尤其重视,比如成汤剪指甲、头发做牺牲祈雨,周公剪指甲来祈求成王恢复健康,这些故事就是把指甲上升到“发肤”的高度。

另一方,古人对指甲的讲究也加入了很多忌讳迷信的内容。

有的古代理念认为指甲汇聚着人的阳气&精气,也不愿意修剪损伤。不会随便剪,即便剪下来以后也不能乱扔,会妥善保存起来。这种传统流传到现在貌似也还能找到一些痕迹,比如小时候换牙,家长不会让我们乱扔掉下来的牙齿,而是让我们放在特定的位置(房顶上、床下之类)。

在古代丧葬礼仪中,对逝者指甲的处理,也是极为重要的,会在下葬时要随棺入葬。:“太祖时,整容匠杜某专事上梳栉修甲。一日,上见其以手足甲用好纸裹而怀之。上问将何处去杜对圣体之遗,岂敢狼藉?”——明·马生龙《凤凰台纪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觉得老不剪指甲实在太麻烦了,到了隋唐时期这一观念就开始动摇了,只要指甲到了一定的长度也会修建,但是也要恭恭敬敬地剪:“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及烧白发,吉。”——《千金要方-养性篇》唐·孙思邈

但也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变,催生出了另一种极端现象,一部分人不留指甲,另一部分人则更坚定的蓄起了长甲。

蓄甲是身份的象征

前面讲到,因为人们觉得留长指甲太麻烦了,所以才开始出现剪指甲的习惯。那么,什么样的人会觉得长指甲麻烦呢?

自然是时常需要劳动双手的群体,比如务农、洗衣做饭、端茶送水...总之大多是需要靠双手劳作的社会底层人士。

相对的,有条件能够蓄起一手长指甲的,自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用干,而且做什么都有人伺候的贵族人士。

因此,从生产角度来说,留指甲象征着不从事体力劳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古代男子留长指甲,更多的是为了为了突出自己和劳动人民的不同,显示富贵的地位。

《红楼梦》中针对丫鬟晴雯的指甲便有着重描写:“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看似描写指甲,实际表达的是晴雯虽为丫鬟,却“心比天高”的“副小姐”日常生活做派。

明清之际,一些传教士就针对对中国人留长指甲的风尚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有些人将小拇指指甲留到一英寸或更长一些,并以此为荣,显示不必为生计操劳的仪态。”

鄂多立克,罗马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他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来到中国的著名旅行者。他在《鄂多立克东游录》中讲到

蛮子省的富贵人家的子弟以留长指甲为尚。

“如男子长指甲,女子喜缠脚,吉凶军宾,琐屑仪文,养鸟门蟀,打鹌赛胜,戒箍手镯,金玉粉饰之类,皆小人骄奢之习。”——《资政新篇》

由于指甲生长周期长,却容易断裂,于是到了清朝流行起了一种新的饰品——护甲套。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等级不同,对护甲的材质和式样还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例如慈禧太后所拥有的各色指甲套,如镂空嵌丝珐琅的,纯金的等,个个奢华无比、名贵至极。

“职业”要求,不得不蓄

每一种职业对个体都有不同诉求,有的职业除了个人技能得过硬,对身体也有一定要求。比如模特要身材好;跳舞得身体柔软;弹琴(钢琴)要手指修长;而古代弹琴,需要蓄甲。

我们都知道,现代古筝、古琴等民乐表演者都会带上义甲,以防弹琴过程中造成手指伤痛。

可古代没有这种义甲怎么办?人们只有蓄起长长的指甲,才能弹奏乐器。

在古代,弹琴的男子比比皆是,比如樵夫钟子期从琴师伯牙的琴声中听出"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武将也弹琴,比如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尤其是能够通过画像留存至今的古人,这些人基本都是在当时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他们这个阶层中的人会弹琴的比例就相当高了。

个人认为,古代男子蓄甲虽受到一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影响,但真正导致蓄甲成为执念的,更多的还是为了显示尊贵的身份,以及对琴独有的爱好。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就如同现在留着长长美甲的女性,虽不说不一定是身份的象征,但大多也是短期不用干活的小姐姐,是吧?

古人会剪指甲吗 古人是怎么剪指甲的

古人经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人对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视的,不会轻易毁伤,但指甲毕竟会影响生活,那么,古人会剪指甲吗?古人是怎么剪指甲的?下面我就带来介绍。

古人会剪指甲吗

古人因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观念,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的剃发以及剪指甲。但是指甲如果不剪就会越长越长影响平常的生活,所以为了生活还是得剪,他们会把剪下来的指甲给收集起来不会随意丢掉,而是保存着直到自己去世的时候会和自己一起下葬。

古人是怎么剪指甲的

虽然中国古代有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指甲总是要剪的,甚至头发也是要剪的,并且古人认为指甲这个东西不是个好东西!“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意思是说,指甲是血肉凝滞之物,如果长长了不及时修剪,会阻碍身体内的浊气排泄,从而引发一些疾病。

从历史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剪指甲主要有两种办法,或者说主要用到两种工具。第一个办法是削,用的是刀,这在剪刀还没发明前,是“剪”指甲的主流工具,再往上追溯就是用石头磨;第二个办法是剪,用的是剪刀,考古发现,剪刀在中国商朝就已发明,当然主要不是用来剪指甲的,它是一种社会劳动工具,剪指甲是它的副业。

有了剪刀,刀是不是就退休了呢?并没有。扬州三把刀,其中一把就是修脚刀。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仍有人修脚。说到这里,不得不联想到一个问题:指甲刀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指甲刀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至于是谁发明的则没有明确记载。

其实,按想象推测,“剪”指甲的办法演变应该是这样:最早的肯定是咬还有磨,动物至今如此;随后是削;再后是剪;最后是指甲刀。

一、远古时期:啃咬

远古时期,智人们主要靠狩猎和野外采集果实维生,他们对待指甲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直接——主要靠磨和啃。磨的方式基本出自动物本能,类似小动物磨爪子的行为,通常在粗糙的石面上进行,啃的方式在如今婴幼儿身上也依然留存。

二、石器时代:磨甲石

进入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打磨和装饰石器,各种工具有了明确分类。人类开始使用石制工具修磨指甲,其中就包括磨甲刀,这些石器比较粗糙,多采用砂岩等石块。

三、青铜时代:刀具出现

进入青铜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出了刀具。古人们发现这种锋利的薄金属片,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切削各种东西。善于触类旁通的古人开始用它来处理困扰他们的长指甲。

四、秦汉时期:剪刀出现

在我国,剪刀在秦汉时期出现,目前考古出土的剪刀最早是类似U形剪的交股剪刀。汉墓中也发现有剪刀作为陪葬品。这个时候的剪刀主要是用于劳作的工具,修甲只是附带作用。

到了五代时期,类似今天普通剪刀造型的支轴式剪刀出现。

可以说,有了剪刀之后,人们处理长指甲的方式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古代没有指甲刀,那么古人是怎么剪指甲的

手指甲是我们日常卫生经常注意的事情,因为它长的非常快,并且指甲长了容易藏污纳垢,特别不卫生。指甲过长还会对人们的行动带来不便,容易划伤皮肤。作为一个现代人,很幸运的是我们修理指甲很方便,使用指甲刀轻松可以修剪指甲。但是古代人没有指甲刀,他们是如何修剪指甲的呢?

据史料考证,古人其实对指甲非常看重,也非常讲究。“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认为指甲是筋骨的延长。并且,古代文人墨客和女子都有留指甲的习惯,并以此来表示自己的优越感。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修剪工具。

在石器时代,那时没有刀具,一般指甲长了就只能用较为锋利的石头磨平。当然,石器时代环境较为艰苦,封建社会还没有形成,那时人们使用手比工具频率还要高。所以,指甲经常会在干活时就磨平。来到封建时代,早时期是使用刀“削”指甲,贵族一般使用青铜刮刀,普通百姓就只能用普通器具蹭。秦汉时期到来以后,发明了剪刀。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剪刀出现在西汉初期,类似于当今的U型剪刀。

到了唐代,还存在“刀镊工”刀行当,其工作就是给顾客修面、修眉、刮胡子、剃头发以及修剪指甲等。并且,在扬州流行的三把刀中其中就有修脚指甲的刀。当然,古人使用刀具来修剪指甲还是有较大危险性的,因为一不小心就砍到手指,引发疾病。

发展到清朝,逐渐出现了精致而又小巧的修剪工具。其形状和现在的便利剪刀差不多,修剪指甲的难度大大降低。清代很女子很重视指甲美观,修剪指甲并且佩戴甲套。越华丽的甲套身份越高贵。所以,尽管没有指甲刀,古人仍然用自己的智慧来修剪指甲。

没有指甲刀的时候,古人是如何修理指甲的

如今,我们修理指甲的时候,就会拿出指甲刀。但是,指甲刀是20世纪的发明。那么,没有指甲刀的时候,古人是如何修理指甲的?

俗话说:人闲长头发,心闲长指甲。其实,指甲的长速,也和年龄有关。资料显示,婴儿的指甲每周约生长0.7毫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长速度随之加快,成年后,指甲每周平均可生长1~1.4毫米,但多数人在30岁以后,指甲生长速度即会减慢。

此外,夏天指甲长得快,冬天长得慢,上午长得快,晚上则长得慢。经常摩擦也会使指甲生长速度加快,所以习惯用右手的人,右手指甲比左手的长得快。每个指甲的生长速度并不完全相同,通常是手指越长,指甲长得也越快。

这些小秘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很多人没有发现。

现在,人们的手指甲长了,就会拿来指甲刀修理,那么没有指甲刀的时候,古人是如何修理指甲呢?每日汉字编辑翻阅了资料,找到了答案。

根据资料记载,人类还处在猿猴类时代,就如今天的野生动物一样,如狼、豹、虎等,是在木头,树干,石头上磨自己的爪子的。但是,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后,在石器时代,人类的指甲是在砾石或比较粗糙的砂岩上修整的。

进入青铜器时代,人类才开始在青铜刀具上修磨自己的指甲。后来,人类发明了锉刀,这种锉刀和今天的锉刀相差甚远,就是在青铜器上有些凸出的小颗粒,然后在上面蹭。后来,人们发现了剪刀。

目前,在洛阳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在公元6世纪左右,剪刀由中国传入了日本,在日本江户时期开始大量制造和使用。

所以说,在西汉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用剪刀修理指甲,不过应该是剪刀和锉刀并用。后来,人们将指甲涂色,看起来更好看。如《燕京岁时记》记载,“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人类是最善于琢磨,研究发明的,于是在20世界发明了指甲刀。指甲刀充分的运用了杠杆原理,这样修理指甲会非常的便捷和方便。

资料记载,指甲刀最开始是在美国、欧洲一带流行的,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沃斯.福柯世基尔第一个申请了专利。此后,指甲刀开始在全世界流传开来。【参考资料:《燕京岁时记》、《指甲刀的发明》】(参考资料:每日汉字)

指甲有多珍贵古代剪指甲不仅要看黄历,还要用小袋子装起来

现在的美甲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不仅颜色繁多,还多出了很多配饰,看着各种女孩子手指甲上闪闪发亮的漂亮美甲,真是赏心悦目。

记得小的时候喜欢染指甲,但是家长并不允许自己买指甲油,就只好偷偷用水彩笔涂指甲,结果多半是弄得满手颜料,洗也洗不干净,十分滑稽。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定律从古到今也没有改变。那么古代没有指甲油,女孩子们是怎么染指甲的呢?

古人对指甲的态度可是十分严谨的。为了孝顺父母不能剪头发,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指甲一直在长,而且太长了还会影响到日常生活,所以古人会慎重的挑选一天来剪指甲,查看黄历看看今天是不是大吉大利。剪完指甲以后,剪下来的指甲还不能随便扔,必须要拿一个小袋子装起来。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留着长指甲的,能留指甲的还只存在于贵族阶级。试想,宫女在替嫔妃梳头,长长的指甲总是不小心划到嫔妃的脸,让主子分外不悦,一气之下扣了小宫女一个月的工资。古代平民阶级留长指甲会影响日常生活,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被人侍奉的,大多数人都是轮着锄头干活为生的。

其实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指甲油。

但是那个时候的指甲油和如今人们使用的指甲油是不一样的,用的都是纯天然的材料,使用蛋白、明胶、蜂蜡做的指甲油,可以起到保养指甲的作用,让指甲看起来富有光泽。仔细一想,这些物品一遇到高温就会融化,不知道那个时候染完指甲的女子还用不用热水洗手了呢?

并且染指甲的颜色也有区别,艳丽好看的颜色只有皇宫贵族可以涂,而平民即使可以负担得起指甲油,也只能涂浅淡的颜色。

后来宫中的贵族女子多使用甲套。相信大家在各种宫廷古装电视剧中都看到过,那个时候的甲套都是用金银打造的。不然用铁制作一个甲套,如果成天带着指甲套,时间长了手上满满都是铁锈味,再生锈了可就不太卫生了。

不仅制作甲套用的原料昂贵,它的上面也会镶嵌宝石。一方面可以让甲套看起来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

在清代制作指甲套会采用雕刻、锤击、焊接、镶嵌等技术,使用各种金、银、玉、玳瑁、铜、珐琅、玻璃等名贵的材料,采用古钱纹、竹叶纹、蝙蝠纹、梅花纹、连环纹等纹饰进行点缀,十分精美。

但是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中,好像只有清朝后宫嫔妃会带着指甲套,那么指甲套是直到清代才被发明出来的吗?

其实指甲套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用竹管、芦苇制作。

但是那个时候适用范围还很小,并没有普及开来。而满族女子习惯于留长指甲,长指甲看起来可以显得手指修长。但是留的指甲太长又很容易断裂受伤,所以宫中嫔妃就使用起了指甲套。

指甲套中还是有很多的规定,比如要根据嫔妃的地位来制定指甲套长短和材料的好坏,这样的一个小装饰规矩还是很多的。

但是要说古代流传最广的还是凤仙花染指甲吧。凤仙花又叫“蔻丹”,因为凤仙花碾碎以后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比其他的花更适合用来染指甲。

最早的染指甲主要用于祭祀,以祈求福运。负责祭祀的人会利用凤仙花在指甲上涂上颜色。

唐宋时期,染指甲的习惯更进一步发展。《事物考》中说:

意思说杨玉环出生手脚的指甲就是红色的,人们就称她为白鹤精。

每当到了夏季和秋季,凤仙花开得正好的时候,喜欢漂亮的女子就会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去摘花,制作过程也不复杂。

将凤仙花的花瓣和叶子放在容器里面捣碎,然后加入一些明矾,因为明矾有抗菌和收敛的作用,所以可以使凤仙花汁颜色鲜艳,不易褪色。所以这样准备下来以后就可以染指甲了。

用准备好的凤仙花的花汁浸泡棉片,然后把吸收了花汁的棉片覆盖在指甲表面,绑上一些布条等固定,然后睡一觉,第二天经过了一夜的染色,指甲上就拥有了鲜艳的色彩了。

如果一夜还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可以反复操作几次直到满意,据说利用这个方法,染出来的指甲可以好几个月都不掉色。

在赵翼《陔余丛考·金凤染指》中对于染指甲的行为也有具体的记载:

到了清代也有记录凤仙花染甲的文字:

上面也提到了凤仙花的腐蚀性。

也有诗歌称赞年轻女子染红指甲的美丽:

其中就赞赏了美人红色的指甲在弹古筝的画面。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种丹红指甲,文学家李渔就认为:“况所染之红,又不能尽在指甲,势必连肌带肉而丹之,迨肌肉退清之后,指甲又不能全红,渐长渐退,而成欲谢之花矣。始用俑者,其俗物乎!”

意思就是说,染指甲的时候,难免会染到指甲旁边的皮肤,而且随着新指甲的生长,指甲就变成了半红半白,看起来像是马上就要枯萎的花,引起染甲风气的人真的是太俗了。听起来像不像身边那个抱怨的直男朋友:“你的指甲花花绿绿的一点都不好看!”

而现在,美甲的风气从古至今一直传播发展,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美甲款式,成本低款式多。再也不用局限于上层阶级,制作了好看精致的美甲,也算是给生活增添了一些小趣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