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它们都活了,那么哪一段是原来本体的意识呢

admin

...它们都活了,那么哪一段是原来本体的意识呢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有过把蚯蚓弄成两半的经历,你会发现,弄成两半后的蚯蚓,两边都会活蹦乱跳的往土里钻。

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在被捕食者抓住时,他们甚至会故意切断尾巴,趁尾巴还在移动时逃跑,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和蜥蜴有点像)。

有些蚯蚓会在尾巴堆积废物,当尾巴不能在堆积时,他们就会切除尾巴,这样就能清除废物了。

...它们都活了,那么哪一段是原来本体的意识呢-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这些都要归功于蚯蚓的再生能力,目前世界已知有2500多种蚯蚓,而不同种类的蚯蚓再生再生能力不一样。

有些种类的蚯蚓,如果用正确的分割,正确的环境的话,确实会变成两只蚯蚓(下图是生物公报给的条件)。

图为:蚯蚓如何变成两条

在这里可能有些人又要说了,蚯蚓基本不可能变成两条,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报道过,一般常见的蚯蚓确实有机会变成两条的。

那么问题来了,变成两只蚯蚓后,记忆会在哪一只那里呢?原先的实验真实蠕虫的行为是有头部控制的。

但是13年的一个实验证实了,有些记忆永远不会消失,有些甚至可以转移到一个全新的大脑中。

这次研究人员用的是真涡虫(也是蠕虫的一种属性和蚯蚓差不多),但它们的再生能力极强,切成两段就会长成两条。

研究人员训练真涡虫在粗糙的表面爬行以获取食物,然后把它们的头摘掉。两周后,当头部重新长出来时,蠕虫以某种方式恢复了它们在粗糙表面上寻食的倾向。

研究人员把蠕虫分成2组,每组72只。其中一组放在一个底部粗糙的培养皿中生活10天,另一组放在一个底部光滑的培养皿中生活10天。

图为:被切头后长出新头的真涡虫

这两组都有充足的蠕虫食物(一小块牛肝),所以每一组都被迫要求了解它们特殊的表面意味着“食物就在附近”。

接下来,两组都放入一个底部粗糙的培养皿中,食物只在一个象限,还有一个亮蓝色的LED光。

蠕虫通常会避光,所以只要在那个象限呆上一段时间意味着它们对附近食物的期望超过了对光的厌恶。

由于它们的条件作用,那些住在粗糙容器里的蠕虫会更快地聚集到光亮的象限。研究者用自动化系统的摄像机跟踪记录了通过时间,那些饲养在粗糙皿器中的平均需要6分钟通过,而另一组需要七分半钟。

这种差异表明,前者已经习惯于将粗糙的表面与食物联系起来,并且更容易探索这些表面。

之后,所有的蠕虫都被完全斩首(大脑的每一部分都被切除),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让它们自己重新长出头部。

当他们重新进行试验时,发现还是和之前一样,即使切掉头部,之前培养在粗糙皿器里的那一组为了食物能更好地克服对光的厌恶。

这说明他们新蠕虫也有原来的记忆,以往的研究证实,蠕虫的行为是由大脑控制的,但这个实验证实他们的一些记忆可能是存储在他们的身体。

或者他们的初始头部的训练以某种方式修改了他们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然后改变了他们的新大脑的成长。

不过还有另一种解释,研究人员推测,改变生物体的DNA结构(改变基因的表达)可能发挥作用,可能在蠕虫的DNA中永久编码记忆(“粗糙的地板=食物”)。

这个奇怪的实验将提供另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不管是什么原因,新长出头的蠕虫肯定是有一定程度继承了原先的记忆的。

参考资料

JosephStromberg.TheseDecapitatedWormsRegrowOldMemoriesAlongwithNewHeads.Smithsonian,2017.7.11

辟谣!蚯蚓切成两段就会长成两条?你被骗了多少年360doc.com,2016.7.20

我是百度知道日报作者-怪罗科普,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各种动物的资料

1、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548只。

2、西伯利亚平原狼

西伯利亚平原狼(学名:Canislupuscampestris):是灰狼的一个亚种,属于食物链中上层的掠食者,是西伯利亚雪橇犬“哈士奇”(hasky)的祖先。

通常群体行动。它们活动在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西伯利亚针叶林、草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犬科家族成员。具有很好的耐力,适合长途迁移。它们的胸部狭窄,背部与腿强健有力,使它们具备很有效率的机动能力。

它们能以约10公里的时速走十几公里,追逐猎物时速度能提高到接近每小时65公里,冲刺时每一步的距离可以长达5米。由于它们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

3、树袋熊

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英文名Koala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drink”。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树袋熊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而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它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

4、袋鼠

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袋鼠“有时候指所有的有袋动物。这个词源自GuuguYimidhirr(一种澳洲原住民语言),后来袋鼠这个词被约瑟夫·班克斯在詹姆斯·库克的第一次航海旅行中命名。

5、美洲豹

美洲豹,学名:Pantheraonca(Linnaeus,1758),又叫美洲虎,是现存第三大的猫科动物。体重70—180千克,咬力可达1250磅。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在猫科动物中,美洲豹的体型仅次于狮、虎。野外寿命约18年。人工饲养的历史达20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伯利亚平原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袋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袋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洲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