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什么是窦性心律

admin

为什么心脏会跳动心脏跳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我们身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被称为人体的“发动机”,体内的血液就是依靠这台”发动机“的动力在体内进行循环流动,而动力就是来源于心脏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进而将血液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各个脏器和器官,就像我们要将井中的水输送到田地里一样,心脏就好比那个水泵。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各器官、脏器马上就会出现缺氧,尤其脑细胞,缺氧4分钟以上就会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意味着人将“死去”,可见心脏的重要性。

那么心脏的能量来自哪里呢?其实心脏和其他脏器一样,也是通过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应能量的,在心脏表面和肌肉中分布着很多血管,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心肌细胞,染红转化为能量,维持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其中的动脉就是我们常说的冠状动脉,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而冠状动脉急性堵塞,就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什么是窦性心律-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不同的其他脏器获得血液供应是在心脏收缩时,而心脏本身获得血液供应是在舒张时,因为收缩时心肌收缩将肌肉中的血管也压缩了,不利于供血,而舒张期血管正好可以充盈。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其实心跳过速时,由于心肌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本身是不利于心脏供血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大家,谢谢!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我们的血液循环开始说起.

那什么是血液循环呢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封闭的心脏和血管中,我们的心脏将血液泵出,然后通过动脉血管将血液输送到我们的全身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在内),通过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最后在通过静脉回流入心脏.

血液循环的作用是就像军队一样主要是完成我们体内的物质运输.

即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代谢产物以及二氧化碳.

要使血液流动循环就需要动力和能量,就像汽车要能行驶,就要发动机和汽油

而我们的心脏正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触发心肌收缩和泵血的始动原因

光有心肌动作电位还不够,心房和心室不停的进行有序的和协调的收缩和舒张交替的工作是心脏实现心脏泵血和推动血液循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就像汽车要能开走光有发动机还不够,还要有油和公路,缺一不可.

这就是我们心脏为什么要跳动和会跳动的原因所在.

心脏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具体的提供营养的血管是冠状动脉.

人体一切活动直接的力量来源是ATP,而ATP是葡萄糖通过三羧酸循环和无氧糖酵解产生的,人体内葡萄糖无法长期储存,是通过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储存,一旦人体需要能量,糖原马上转化成葡萄糖供能。

你想问的是不是心脏为什么能自主的一直跳动?

那是因为心脏具有自律性,自律性就是自动的发生跳动的能力。有自律性的部位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浦肯野纤维。因为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所以整个心脏都是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跳动,有时候其他部位的自律性突然超越了窦房结,提前跳动了,那就临床上说的早博。

社会百科探索

可能是肺动力产生微电能,为心脏提供了动力,如果肺停止呼吸,心脏会停止跳动。

在医学急救心脏停止跳动时,采用电击,包含着两种功能,1是促使心机收缩,2身上有了电流电源,心脏会重启跳动,连续不停工作。

为什么心脏会跳动?心脏跳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

心脏好比是人体的发动机,时时刻刻都在跳动,以保证机体各个器官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能够源源不断的被输送到该器官,那么心脏为什么可以保持一定节律的跳动呢?

心脏是一个由大量平滑肌组成的肌性器官,从功能上心肌细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占心脏细胞的绝大多数、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称之为工作细胞,另外一类数量较少、具有自律性即可以自主维持一定的节律进行跳动,并负责发放电冲动维持工作细胞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称之为自律细胞,自律细胞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两种。

生理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高于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根据超速压抑的原则,窦房结负责心脏的节律性跳动,因此正常人的心律为窦性心律。

静息状态下,心脏的能量消耗约占身体能量消耗的20%,如此大量的能量又来自哪里呢?要想解释心脏能量的来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是心脏的血供来源;正常情况下,冠脉包括两支即左冠和右冠,两者分别发自升主动脉的左冠瓣窦和右冠瓣窦。静息状态下,心脏的血供约占人体血供的5%。

正是心脏无时无刻的、不停跳动保证了冠脉内有源源不断的、充足的动脉血供应心脏自身消耗,从而保证了心脏自身跳动所需的大量氧气和能量物质的供应。

心脏会跳动是因为心脏内有自律细胞,其跳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冠脉源源不断的血供。

心脏自动跳动的动力来源于心脏的窦房结里的细胞,窦房结里的细胞可以自动去极化和复极,节律性的发出冲动沿着房室束的纤维传导到房室节,再由左右束支传导到心脏的心肌肉,引发心脏节律性的跳动。

这个动力和工作机制可以简单的这么比喻:窦房结细胞是发电启动机,它负责发出冲动电位;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是电缆线,负责把窦房结的冲动电位沿着电缆线向远方传导,心肌细胞是效应器,接受电缆线传导来的刺激后引起心脏的收缩。

无论是窦房结病变,还是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出现病变,相当于发电起点和传导的电缆线出现异常,人体都会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比如窦房结罢工不干了,心脏的动力源泉没了,心脏就停止工作了,医学上叫做窦性停搏;如果就是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太频繁了或者太慢了,就会出现快速型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如果电缆线出现问题,断了,就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如果电缆线短路了,可以出现电流乱窜,出现各种类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比如心动过速、室颤、房扑等。

因为心脏里的心肌细胞具有收缩功能。心脏电信号的传导过程: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组成了传送心脏跳动“指令”的特殊电流传导系统。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心脏的跳动实际上就是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所形成的运动,外在表现为心脏的搏动,也称为跳动。

心脏跳动受下丘脑神经系统肾上腺激素多重控制,能量当然来自于血液供应,不然心梗为啥会挂掉!

心脏跳动就是其工作的外在表现。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每一分每一秒的呼吸、活动、思考,都离不开无数脏器细胞的共同努力,它们各司其职保证各环节不会出错,这个过程并不是凭空进行的,任何“力”都需要消耗能量,这就是血液的作用,但人体实在太大了,要想将血液充足及时的运转到各大脏器,这是一件比较重要的“活”,而心脏就是负责这一部分工作的。

心脏会跳动的原因?

这是因为心脏里有一个特殊的传导系统。

这个传导系统是由心肌细胞组成的,它有一个特性:可以自动有节奏的发出生物电流,这个起点(起搏点)就是窦房结,每产生一次兴奋,就会快速波及整个心脏,令心房、心室也开始兴奋收缩,但这种收缩不可能一直持续,所以随后又会舒张,这个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每重复一次,心脏就会跳动一次。

心脏跳动所需的能量是什么?

这个能量指的就是血液。

生物摄入营养成分的主要途径分为两个:进食和呼吸。

但二者其中蕴含的营养物质,都需要血液作为载体进行携带,然后根据血液的全身流动,供各大脏器细胞利用。

这也是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如此可怕的原因,本来血管的狭窄堵塞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尤其是高龄人群血管的自然老化,但这种变化会影响到血液的流量,导致心肌或大脑缺血,进而发生坏死,造成一系列异常症状及风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评论私信告诉我!

心脏是由什么动力来维持跳动的?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国际上关于人死亡的判定标准吧。传统上判定一个人是否死亡,是看这个人的心脏是否还在跳动,是否还有呼吸,瞳孔是否放大,以及身体温度和肌肉是否僵硬等。也就是说,传统上是以“心脏死亡”作为一个人死亡的判定标准。但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脑死亡诊断指标:(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是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映,但此时的脊髓反射仍可存在;(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根据这个脑死亡的定义,人如果一旦发生脑死亡,那么人的心脏用了呼吸机和相关药物后,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心脏的跳动,此时瞳孔一直是放大的。如果患者大脑全部功能不可逆地衰竭并永久性丧失,也就是脑部神经死亡后,最终心脏也会停止跳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脑死亡比心脏死亡更科学。

从上面所述的情况来看,人的心脏的跳动是心机细胞的自律性兴奋和刺激的结果吗?显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有些人没有心脏病,却发生死亡的现象呢?因此,在心机细胞之外,还有能够左右心机细胞的自律性的东西。这是什么呢?心脏有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通向脑神经中枢细胞,所以,人脑的神经中枢细胞才是人体的中央地带。人脑的神经中枢细胞是有可能会给心机细胞发出一定的指令的。

这只是从指令上讲,人脑的神经中枢细胞可能控制着心机细胞的运动。但为何心机细胞会一张一弛地进行收缩扩张运动?其动力来源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收缩和扩张是宇宙的一个普遍规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同时,一阴一阳之谓道。阳是扩张,阴是收缩,这就是热胀冷缩,阴阳之道。不仅我们的心脏是如此动作,我们的银河系的中心也是如此动作,我们宇宙的中央也是如此动作。我们可以把宇宙的中心看作是宇宙的心脏,那么我们宇宙的心脏就是时时刻刻在一张一缩地运动着。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心脏跳动的动力来源于宇宙的心脏跳动的普遍阴阳规律。

一阴一阳之谓道,乐天知命故不忧。

Q10是什么

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能激活人体细胞和细胞能量的营养,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氧化、延缓衰老和增强人体活力等功能。辅酶素Q10存在于菠菜、花椰菜、坚果、肉和鱼类中。

单独服用辅酶素Q10或与维他命E一起服用,会产生很强力的抗氧化剂,能够延缓皮肤衰老,被用在抗衰老化妆品中。

扩展资料

人过了35岁以后,身体合成辅酵素Q10的能力就开始降低。所谓的合成就是从其他化学元素中制造辅酵素Q10。除了老化与不良的饮食习惯之外,压力和感染也会影响我们制造足够辅酵素Q10的能力。

每天人们对如何获得足够的辅酵素Q10而面临挑战:如何选择含有这项重要营养素的食物,以及摄取其他必要营养素的能力,以便您的身体能够制造它。您必须将这两个程序合并,才能供给我们身体足够量的辅酵素Q10,以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Q10(微量元素辅酶素英文缩写)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上,窦性心律不齐分以下几种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

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

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什么是窦性心律

窦房结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这就是“心脏起搏点”。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的心脏必须有正常的窦房结,正常的窦房结具有强大的自律性。窦房结的频率每分钟60~100次,但有25%的青年人心率为50~60次/分,6岁以前的儿童可超出100次/分,初生婴儿则可达100~150次/分。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扩展资料

心脏分成四个部分,上部是左、右两个心房,下面对应左右两个心室,正常人的心跳都是由一块位于右心房的叫做窦房结的组织控制的。窦房结内有特殊的细胞,会像萤火虫那样有规律地放电,心脏的肌肉就按照它的指令有规律地收缩,产生搏动,也就是通俗说的心跳。

当然,这种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不会被人感觉到。由于正常的心跳是按照窦房结的指令有规律的进行的,所以医学上把正常的心跳命名为窦性心律。正常的有规律的心跳就是窦性心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窦性心律

室性心律 百科

●心律失常(过速、过缓、早搏等)是怎么回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多数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心病等,也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引发,如早搏常见于神经紧张、疲劳、饮酒、喝浓茶、咖啡等。临床多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头晕失眠等症。

心率失常(过速、过缓、早搏等)

成年人窦性心律超过100次/分为过速,低于60次/分为过缓。引起心率失常的原因有各种器质性的心脏病、全身性疾病(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某些系统疾病(甲低、甲亢、内出血)及焦虑和运动。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自觉症状,一般有心悸胸闷或痛、乏力、呼吸急促、头昏、晕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发病率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约在10-15%,从人口老年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科中可占到15-20%。

高知、高干、高级军官及高收入人群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高。城市高于农村,我国北方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高于南方。

20-90岁均有,以60岁以上居多,男性偏多占60%,年轻女性易患窦性心动过速,老年人易患窦性心动过缓。

●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发生心律失常,其中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其次是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

2.非心脏病人(其他疾病)也可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要心脏病人要少。如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手术、药物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3.健康人在活动、饱餐、吸烟、饮酒、失眠等情况下也可发生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上主要有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等。室性心律失常往往危及生命,各种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都是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①对心脏搏血、排血量的影响;②是否造成其他脏器,特别是重要脏器如脑、心、肾脏缺血;③是否引起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常见如下症状及体征:

(1)跑供血不足:头昏、眼花、失眠、记忆力差、乏力、反应迟钝等。

(2)心律不齐会有心悸、心跳暂停、心跳过强、心慌等感觉。

(3)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4)当心率过快(超过200次/分)发作时间较长,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会发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可表现休克、昏厥、阿-斯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摔死。

体格检查可发现心律不齐;心音改变,脉搏短促,或呈二、三联律。

●诊断

诊断: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必须有赖于心电图检查,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24~48小时)、心电自录器等方法取得发作时的诊断记录。

【心律失常的常见问题】

1、正常心脏电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正常心脏的电系统负责把心脏的电活动(脉冲)传到整个心脏,心脏保持节律性收缩而达到有效“泵血”的功能。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由一组特殊细胞组成,是正常心电活动发源地,负责调节心跳节奏。电脉冲从窦房结发出后传导到心房,引起心房收缩,将心房血挤送到心室。然后心房的电激动传导到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结。房室结如同接力站,在允许电脉冲传导至心室前,减慢每次电脉冲。电脉冲通过房室结后,传导至一个特殊的肌纤维系统(蒲氏纤维系统),将电冲动传到双侧心室。此系统分布成具有更小纤维的网状结构。电脉冲传到心室后,刺激心室,使心室收缩和泵血。

2、何谓异常心脏节律?

答:指心跳速度和/或方式的改变,即心脏跳动过慢、过快或不规则。心律紊乱可以出现一种心跳沉重或过快的不适感或心脏漏跳的感觉(心悸)。还可以导致头晕、全身无力、胸痛、气短。有时心律紊乱发生时可无明显症状。严重的心律紊乱使心跳过慢或过快导致心脏不能有效泵血时,就会对病人的生命有威胁。

3、心律失常对心脏病病人有何危害性?

答: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病人,轻者可毫无症状,或仅有心悸不适之主诉,重者则可以发生猝死。极快(每分钟心率超过180次)或极慢的心率(每分钟心率小于40次)对一个貌似正常的心脏可导致充血性心率衰竭。心律失常对心、脑、肾、胃肠道、肌肉和皮肤的血供也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种损害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本身的性质及严重度对心排出量的影响和重要特定器官的功能状态。

4、什么叫预激综合征?

答:在预激综合征病人中,有一条异常的通道连接心房和心室,这条额外通道称为附加旁道,心脏的电脉冲不必通过房室结而通过旁道从心房传到心室,从而使心室提前激动。预激综合征病人,心脏电脉冲可以从心房通过房室结传到心室,然后又从心室通过旁道传回心房从而形成环路。心电脉冲沿此种环路反复运行,导致心脏反复收缩,引起心动过速。因旁道通常有更快的传导电脉冲能力,故旁道可导致极快速的心跳,有时可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5、何为心房颤动?

答:在鞭个病人心房的多个部位以极不规则的方式跳动,使心房跳动非常快速而无效,称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6、房颤的病人是否一定有症状?

答:房颤发生后,在大多数病人中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气短、全身无力等症状。但在部分病人中,尤其是老年人,只有在体检时,或者是已经患有中风的病人,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房颤。也就是说,房颤的病人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存在,这就使确定房颤发生的起始日期发生困难。另外,在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病人中,也并不是每次房颤发作均有症状发生。

7、什么是室性心律失常?

答: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室速,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通常是可导致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的心律失常,要及时明确诊断,判断室速的原因、诱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并及时处理。

8、什么叫做过早搏动(早搏),早搏都可以引起症状吗?

答:过早搏动又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一般指起源于异位起搏点,与当时的基本心律搏动相比,在时间上发生过早的心脏搏动。按起源部位,早搏可分为房性、交界性(或结性)和室性早搏,其中室早最常见。早搏发生后常可干扰下一次本当出现的基本心脏搏动,而出现一个相对延长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有时早搏可不阻碍下次基本心律的出现,而介于两次基本心搏之间,称插入性早搏或间位早搏。如早搏有规律地占每两次心搏中的一次,称为二联律。早搏的常见症状为心前区不适、心悸,在早搏频发、病人比较敏感或医师引起病人注意后更常感到,心悸常为心脏部位间断的突然震动,常由早搏本身或早搏后较长的代偿间歇引起第一次自身搏动增强所致,有时可感到代偿间歇,心跳似乎暂停一下。安静状态下较易出现症状。但并不是所有早搏都引起症状,在多数情况下,早搏可不产生明显症状。

9、何为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答: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指在心室存在异常电通路,通常此通路存在于心肌梗死或有心肌病变的心室肌中,部分可发生在无心脏病的病人(称为“特发性室速”)。当一个电信号进入到这样的通路时,可沿环路运行,心室随每一次环路运行收缩一次,导致快速心率。室速是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室速通常不能自行终止,有时室速甚至可以恶化为室颤和心脏骤停,导致死亡。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指心室多部位电活动以极快速和不规则方式传导,导致心室停止有效泵血,终止血液循环。如不能及时终止室颤,病人会在几分钟内死亡。

10、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症状?

答: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呈突然发生、突然终止的特点,可因情绪激动、突然用力、劳累或饱餐诱发,也可无任何原因突然发作,发作前后可有室早。持续时间及发作间隔可有很大差异。发作时常见症状为心悸,伴心跳快、心搏强的感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及乏力。严重时可伴有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晕厥、残废特发性室速症状相对较轻。室速时病人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严重程序取决于:(1)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2)发作持续时间;(3)基础心脏病的情况。频率越快,持续时间长,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则症状严重,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预后较差。

11、何为心脏电生理检查?

答: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评价心脏电功能的精确方法。它允许医生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确诊心律紊乱(即异常的心脏节律)。在检查中,医生通过静脉插入一至几根特制的电极导管(直径2毫米左右)沿静脉送入心脏内,这些导管可探查到心脏不同部位的电脉冲或电活动,这些导管可以被用来刺激不同部位的心脏。在这些导管的帮助下,医生可以确定在心脏内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异常部位。

12、何为射频消融治疗术?

答:是通过300-1000千赫的高频正统交流电射频能量消融异常传导组织的一种经导管消融术。射频电流通过组织时能产生阻抗热,此热量作用于心肌组织时可造成小范围心肌损伤或坏死。心肌局部热量超过50℃时,将造成局部不可逆损耗伤——凝固性坏死。如此小范围的心肌组织坏死不影响心功能,却能消除心肌局部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通路,达到根治心动过速的目的。

13、射频消融术后病人出院后有何注意事项?

答:(1)定期复查:出院后1-2周复查心电图一次,以后1-3月复查心电图一次直到半年,必要时复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2)术后1-2周即可进行相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运动,1-2个月后可恢复完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14、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答:心脏起搏器主要由两上部分组成:(1)脉冲发生器,是由密封在金属壳内的电池和电路组成。电池为起搏器提供能源,目前是体积小且密封的锂电池,可根据起搏器的功能不同持续供电6年以上。电路是微型的中央处理器,将电池能源转换成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2)起搏电极导线,是连接起搏器的细绝缘电线,将电脉冲由起搏器传到心脏,同样也将心脏自身活动的信息反馈给起搏器。

15、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如何随访?

答:起搏器是一个极端精密的仪器,需定期地检查其是否正常地运转以及其工作方式是否符合病人治疗的需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千万不可忽视。起搏器植入后,医生将根据病情设置程控参数。而病人的情况及病情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所以要定期复查,及时程控调节起搏器,以适应病人需要。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体外程控起搏器参数。必要时还需做动态心电图、超声』已动图及胸片等检查。出院后第一个月随访一次,第Th个月至半年每2~3个月随访一次。半年后至起搏器预期寿命终止前半年可每半年至1年随访一次,其后缩短为2~3个月,甚至每个月随访一次。发现电池接近耗竭时应及时住院更换。随访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缩短随访间期。

16、藏药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有什么优势?

运用藏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中西药不能替代的优势,一是高效安全,没有毒副作用;二是治疗彻底,显效后疗效巩固;三是可以从整体上调整患者的身体机能,全面消除患者的症状。

【心律失常护理】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心律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以下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准备急救处理。

(1)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2)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反复发作的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之上。

(4)心室颤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

2.心率当听心率、测脉搏lmin以上发现心音、脉搏消失,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或心率大于每分钟160次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出及时处理。

3.血压如患者血压低于10.6kPa,脉压差小于2.6kPa,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出冷汗,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

4.阿--斯综合征患者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或紫组,瞳孔放大。

5.心脏骤停突然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为0,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放大。

二、对症处理

1.阿-斯综合征抢救配合

(1)叩击心前区和进行胸外心脏挤压,通知医师,并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用品。

(2)静脉推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作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2.心脏骤停抢救配合

(1)同阿-斯综合征抢救配合。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辅助呼吸器,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地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监测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3.电击复律。

4.人工心脏起搏。

●一般护理

1.休息对于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对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起床活动。

2.饮食按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心理护理按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药疗护理根据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给予相应的护理,如利多卡因可致头晕、嗜睡、视力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因此静脉注射累积不宜超过300mg/2h;苯妥英钠可引起皮疹,WBC减少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WBC计数;普罗帕酮易致恶心、口干、头痛等,故宜饭后服用;奎尼丁可出现神经系统方面改变,同时可致血压下降、QRS增宽。Q-T延长,故给药时须定期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血压下降、心率慢或不规则应暂时停药。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2.避免情绪波动,戒烟、酒,不宜饮浓茶、咖啡。

3.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治疗。

4.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5.定期随访,检测心电图,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6.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应随身携带诊断卡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