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鱼的种类

admin

鱼的种类

第一种叫无颌鱼,包括七鳃鳗和盲鳗,它们都有黏而且滑的皮肤。无颌鱼游泳不是很好,而是扭动着前进。它们的嘴像吸盘,长着很多小牙。它们吸附在其他鱼身上,用牙齿锉下肉吃。

第二种鱼是鲨和鳐。它们的皮肤上覆盖着粗糙的鳞片,摸一下感受就好像砂纸一样。它们多数是优秀的游泳家,靠捕食其他动物为生。鲨和鳐的体内没有由骨头组成的骨骼,它们的骨骼是由一种叫软骨的物质构成的,就像无颌鱼的骨骼一样。软骨很坚韧。

为数最多的鱼是硬骨鱼,从名字你就能猜出,它们的骨骼像那些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是由骨头构成的。它们皮肤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鳞。硬骨鱼的种类之多是其他鱼种的四倍。

不管属于哪个种类,所有的鱼都有些共同特点。它们都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也都有能帮助在水中游泳的鳍。

鱼的种类-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热带鱼的种类与特点

一、花鳉科花鳉科鱼类适应性强,能在中性或弱碱性水中生活和繁殖。食性很广,各种天然饵料、人工饲料和干饲料,都能摄食。此科鱼类均属卵胎生繁殖后代,雌鱼产下的已是鱼苗而不是鱼卵。这类鱼是热带鱼中最容易饲养和繁殖的种类。

二、攀鲈科本科鱼类具有辅助呼吸器官——褶鳃,当水中缺氧时,可游到水面用褶鳃吞咽空气中的氧气,所以,一般不会发生因水中缺氧而窒息死亡。对水质要求也不苛刻。繁殖期间亲鱼体披婚姻色,出现平时没有的色彩,尤以雄鱼为明显。此科鱼类绝大多数卵生,体外受精,雄鱼有吐泡营巢和护幼的特性。受精卵和鱼苗很小,开口饵料需要微型活饵料。

三、脂鲤科脂鲤科是热带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此科鱼类的尾柄上都生有一个小小的脂鳍,绝大多数品种躯体小型、美丽,性情温顺,只有极少数是肉食性凶猛鱼类。均属卵生鱼类。卵粘性,受精卵需要附着在水草等附着物上孵化。

四、鲤科鲤科鱼类分布很广,属于观赏热带鱼的种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非洲。此科鱼类产粘性卵,需要水草等附着物(鱼巢)附卵,初孵出的鱼苗仍依附在鱼巢上,由体内卵黄囊供给营养,经2~4天以上。开始自由觅食。亲鱼没有爱子之情,反有吞卵习性。所以,完成产卵受精后,应将雌雄亲鱼捞出。

五、丽科丽科鱼类体型较大,有关怀保护后代的习性;有的品种要自择配偶,不接受包办婚姻,有保卫领地的观念和行动。大部分种类要求产卵于平滑的石块或陶片上。喜食个体较大的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底栖生物、昆虫幼体、大个鱼虫等。

神仙鱼体态侧扁呈菱形,尾鳍后缘平直,背鳍、臀鳍鳍条向后延长,上下对称,似张开的帆。腹鳍长,呈丝状。一般成鱼体长12-18公分。游姿高雅、优美,宛如在水中飞翔的燕子,故在我国北方地区又被称为“燕儿鱼”。神仙鱼又像大海里航行的一叶帆船,所以又有人叫她“帆鳍鱼”。食性较杂,喜食动物性饵料,但颗粒饲料更能保证其健康、茁壮成长。

在六十年代,水族爱好者为能拥有一对神仙鱼而苦苦追求。八十年代,神仙鱼在北方大量繁衍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品种。到了当今,神仙鱼已经因其美丽、漂亮、容易饲养而家喻户晓,受到水族爱好者的欢迎,成为水族市场上热销不衰、鱼美、价廉的热门鱼种之一。凡是知道热带鱼的人,都几乎见过甚至养过神仙鱼。只要一提起热带鱼,人们就首先想到神仙鱼那雍容华贵、超凡脱俗、文雅安详、美丽大方的神态。

除了在发情期,为了保护后代而变得比较凶猛,或在饥饿时会拿较小型鱼当作活饵充饥外,神仙鱼的性格比较温和,可以和绝大多数对水质要求相同、文静类的其他热带鱼混养。当然一定要避免和鲤科的虎皮鱼混养,这些活泼好动的小鱼喜欢追咬神仙鱼的臀鳍和尾鳍。

经过多年的人工杂交繁殖,神仙鱼繁衍出许多新的不同的色彩和形状。人们根据尾鳍的长短、鱼体的斑纹、色彩的不同、体型的大小又将其分成好多种类。所以严格说起来,神仙鱼就是一个品种,而在这个品种里面有许多的种类。就好像首饰中“项链”是一个品种,而“项链”当中又有许多的“款式”一样,我个人理解的等式应该是这样的:首饰--项链--某款式项链相当于热带鱼--神仙鱼--某种类神仙鱼。

那么神仙鱼都有哪些种类呢?我罗列出来的也许还不够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神仙鱼的种类还会增加。如何分类也可谓“见仁见智”。我认为可以首先从花色上分。目前在国内比较常见的有:白神仙鱼、钻石神仙、黑神仙(墨燕儿)、金丝墨燕儿、灰神仙、黑白神仙、熊猫神仙、斑马神仙、云石神仙、半黑神仙、鸳鸯神仙、三色神仙、红头神仙、金头神仙、红眼神仙、玻璃神仙、埃及神仙等等,

在此基础上,上述每个种类又都同时具备下列特征,从而又演变出了更多的品类:

1/按形状分,上述每个品类又能分为短尾、中长尾、长尾三大品系;诸如长鳍XX神仙或短鳍XX燕儿等,例如:长(短)鳍斑马燕儿,长(短)鳍墨燕儿等;

2/按体型大小,上述每个品类还可以分为“神仙鱼”和“大神仙鱼”,成鱼身体长度在15公分以下的称为神仙鱼,15公分以上的称为“大神仙鱼”,例如:大熊猫神仙、大云石燕儿等;

3/按是否透明分,上述每个品类又能分为玻璃XX燕儿,例如:玻璃红眼神仙,玻璃金头燕儿等;

4/按眼睛分,上述每个品类又能分为红眼XX神仙或红眼XX燕儿,例如:红眼钻石燕儿,红眼云石燕儿等;

5/按头部是否红色或金色分,上述每个品类又能分为:红头XX燕儿(神仙)或金头XX神仙(燕儿)例如:红头熊猫燕儿(三色神仙),红头玻璃燕儿等,

6/按头部、眼睛是否都是红色分,上述每个品类还可以分为红头、红眼XX燕或红头、红眼XX神仙,例如:红头、红眼钻石燕儿,红头、红眼熊猫神仙等;

因此,就每个种类来说,各种后天培育的特征越强的,越是上品。例如:

白神仙鱼:红头明显、色艳,红眼似宝石般鲜红、明亮,中长尾似飘带般随波飘洒,全身洁白无杂色为最佳;

钻石神仙:腹鳍、臀鳍略短,向后平展,像船桨。全身闪烁着钻石般的光彩,在光照下面,每个鳞片就像一粒晶莹剔透的钻石,反射光芒;

玻璃神仙:红头、红眼具有白神仙鱼的优点,区别在于全透明,能看到鱼骨、内脏者为上品;

黑神仙(墨燕儿):中长尾,鳍条宽厚、形状似蝶,全身墨黑无杂色、在尾鳍基部出现透明的方框,体型大者为此类鱼当中的佼佼者;

云石神仙:体型大、中长尾、鳞片闪烁着云石般的光泽、红眼或红眼圈就是此类神仙中的高档品。

顺便提起,越是上品的神仙鱼,饲养难度就相对越大。比较容易饲养的品种为:灰神仙、黑白神仙、熊猫神仙等。

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建德县志》记载:硬骨鱼类有青、鳊、草、鲢、鳙、鲤、鲫、鲶、鳢、鲥、石鲋、鲈鱼、河豚、子陵鱼、弹涂鱼等。民国《萧山县志》记载: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鳊鱼、鳢鲿(即黄颡)、舌鳎(比目鱼)、沙鳢(土步鱼)。沿海有四鳃者(俗名火哲头),还有银鱼、鲥鱼、鲇、鲻、鳗鱼、鳜、鲦鱼、鲚餐、鱵鱼、嘉鱼、梅鱼(又称梅公头或日麋鱼)、石斑鱼、溪鳜等。

解放后,先后从国外和省外引进新品种近10种,形成规模养殖的有白鲫、革胡子鲶、加州鲈鱼、尼罗罗非鱼、虹鳟鱼、团头鲂(鳊鱼)等。

据80年代初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有鱼类142种,隶属于12目31科。其中鲤形目分3科83种,占总品种的58.19%,鲈形目占14.9%,鲶形目占10.6%,其余9目占15.6%。主要经济鱼类有40余种,养殖鱼类中主要有鲢、鳙、草、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鲤、鲫、白鲫、尼罗罗非鱼、黄尾密鲴、银鲴、鲻鱼、梭鱼、鳗、荷包鲤、青鱼等品种。

杭州水域天然鱼类组成有三个特点:一是江河缓流性和湖泊定居性鱼类,是鱼类主体;二是钱塘江咸淡水鱼类众多,淡水鱼类有119种,河口性鱼类有23种,其中洄游性鱼类有14种;三是运河段鱼类有80余种,仅次于钱塘江水系。东苕溪河床比降度大,溪短流急,多为山涧溪流性鱼,有纯淡水鱼56种。

水域和水文条件的变化,给鱼类种群带来较大影响。新安江水库自蓄水后,鱼类种群从江河型向湖泊型转化,光唇鱼(即石斑鱼)、刺纪(即军鱼)等山溪性江河鱼类,多栖息于水库支流的浅水区,由于上游两岸施放农药及炸、毒鱼事件不断发生,使这两种鱼类濒于消失。新安江、富春江水库先后建成,鱼类洄游通道被隔,鲥、鲚、鲈、鲻、鳎、鳗等河口性、溯河性鱼类及珍贵水产品子陵鱼在库区绝迹或濒于绝迹,鲃、鱼骨、鲴等溪间性、河口性鱼类因分布区域的变迁,在库区消失或减少。新安江大坝至马目23公里江段,据1958年建库前调查有61种,1975年建库后调查减少到39种。其中鲌、鳜、鲶、鱵等凶猛性鱼类,因栖息条件得以改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

1.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鱼类3862种,高等植物约30000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昆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还有原产于南美洲的大瓶螺,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苏联的松鼠,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云南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草鱼、鲢、鳙、太湖新银鱼、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波氏吻鰕虎鱼等。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endobi-oticum)、大豆疫病(Phytophthoramegasperma)、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citri)、木薯细菌性枯萎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manihotis)、烟草环斑病毒病、番茄溃疡病(Clavibactermichiganensesesubsp.mishiganen)、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spp.)等。

不过在我国浩繁的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尚不得而知。同时,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a.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2002年5月,中国共建立了1500个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总面积的大约9%,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

b.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原、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

c.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植物,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d.带来的危害严重:在我国许多地方停止原始森林砍伐,严禁人为进一步生态破坏的情况下,外来入侵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水域生态系统和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已经上升成为第一位重要的影响因素。

2.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渠道)

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引种(Introduction)是指以人类为媒介,将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转移到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这种转移可以是国家内的或国家间的。引种可以被分为: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两类。

有意引种(Intentionalintroduction)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

无意引种(Unintentionalintroduction)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的非有意的引入。

外来物种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被引种到其非原产地。

·有意引种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原产非洲的酸豆(Tamarindusindica)以及原产中亚的葡萄(Vitisvinifera)、紫苜蓿(Medicagosativa)、石榴(Punicagranatum)、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和1世纪时分别通过古代著名的“蜀-身毒(即印度)道”和“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的。此后,北宋时有芦荟(Aloebarbdensis,或A.veravar.chinensis)(它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归化),17世纪时有甘薯(Ipomoeabatatas)、烟草(Nicotianatabacum)及西番莲(Passifloracoerulea)等经济植物被转引到中国。稍早,荷兰人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金合欢(Acaciafarnesiana)、量天尺(Hylocereusundatus)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先后有香丝草(Conyzabonariensis)(1857)、小白酒草(Conyzacanadensis)(1862)、一年蓬(Erigeronannuus)(1886)等杂草在香港、烟台和上海等口岸登陆,并逐渐向内地蔓延。有些栽培植物的引种时间和逸生地点比较没有规律,例如法国传教士曾将欧洲的荆豆(Ulexeuropaeus)引种到四川城口教堂附近,随后荆豆大量逸生。

现在种植、养殖单位几乎都在从外地或外国引种。这些部门或单位包括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业以及各种饲养繁殖基地等。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收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的,但是也有部分种类由于引种不当,成为有害物种。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有意引种的目的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作为牧草或饲料

因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而造成入侵的例子很多,例如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紫苜蓿、白花草木樨(Melilotusalbus)、赛葵(Malvastrumcoromandelianum)、大黍(Panicummaximum)、梯牧草(Phleumpratense)、牧地狼尾草(Pennisetumsetosum)、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波斯黑麦草(Loliumpersicum)、大漂(Pistiastratiotes)、芒颖大麦草(Hordeumjubatum)、凤眼莲等。我国畜牧业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加大了各地对新的优质速生牧草的需求,这给国外草种公司向中国倾销草种提供了一个极好时机。现在正在开展的大量新牧草实验,多是测试国外草种公司提供的品种是否能够在我国的土地上迅速生长,令人忧虑的是其中一些草种已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俗称“水花生”,50年代后,南方许多地方曾经将此草作猪饲料引种扩散,嗣后逸为野生。1986年的调查发现水花生自然发生面积约为889600hm2,已经成为蔬菜、甘薯等作物田及柑橘园的主要害草。

作为观赏植物

对奇花异草的追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引进外地的或国外的花草品种。这些花草免不了从花园中逃逸,而在自然生长下,其中一些外来观赏植物逃逸后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如熊耳草(Ageratumhoustonianum)、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秋英(Cosmosbipinnata)、堆心菊(Heleniumautumnale)、万寿菊(Tageteserecta)、加拿大一枝黄花、牵牛(Pharbitisnil)、圆叶牵牛(P.purpurea)、马缨丹(Lantanacamara)、含羞草(Mimosapudica)、红花酢酱草(Oxaliscorymbosa)、韭莲(Zephyranthesgrandiflora)、荆豆(Ulexeuropaeus)、蜘蛛兰(Hymenocallislittoralis)等。

水族馆和家庭水族箱的普及,也使一些外来水生植物成为外来入侵种。例如原产美国的水盾草(Cabombacaroliniana),现已经出现在浙江的河流中;来自南美洲的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aquaticum)已在台湾归化。尽管前一种只开花不结果,后者只有雌株,这两种都不产生种子,但它们可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迅速扩散。如从亚得里亚海引到法国水族馆的绿藻(Caulerpataxifolia),就是通过释放孢子,在法国当地海洋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优势种群,使本地海洋植物大量消亡。马缨丹(Lantanacamara)原产热带美洲。1645年间由荷兰人引入台湾,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现在在中国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蔓延,排挤当地植物,堵塞道路。其植株具臭味,茎有刺,是一种有害灌木。其肉质果实通过当地鸟类啄食而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水族箱中常饲养的清道夫是吸口鲇属的一种(Plecostomuspunctatus),原产拉丁美洲。最近报道在北京南长河、南方的珠江和汉江采集到。在台湾宜兰县冬山河报道,该物种在宜兰没有天敌,而繁殖力很强,每次产下300-500粒卵,孵化率几乎达100%。以其他鱼类的卵为食,使台湾本地鱼种逐渐减少。为此,宜兰还发动了一场清鱼行动。

作为药用植物

我国传统中医药所采用的超过12000多种生物绝大部分为中国原产,也有部分为外来物种,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入侵种,如肥皂草(Saponariaofficinalis)、含羞草决明(Cassiamimosoides)、决明(Cassiatora)、土人参(Talinumpaniculatum)、望江南、垂序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洋金花(Daturametel)、澳洲茄(Solanumlaciniatum)等。

作为改善环境植物

为快速解决生态环境退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域污染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人们往往片面地看待外来物种的某些特点,这就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现在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地进行植被恢复工作,但其中使用的一些物种是危险的外来物种。目前已经有一些物种形成入侵,典型的案例有互花大米草、薇甘菊和凤眼莲等。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自1979年从美国东海岸盐沼植被后被引进。首先于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之后得到大规模宣传,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与改善海滩生态环境。现在这个物种已经在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逸生,1990年仅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一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这个物种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影响当地渔业产量,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

城市景观建设和园林绿化也大量使用外来种,常常造成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彻底改变。以草坪业为例,随着全国城市大面积兴建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草坪(高尔夫球场、足球场、公园绿地等),进而推动了我国草坪业的迅速发展,使草坪草种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目前使用的草种主要是国外的优良草坪品种。除结缕草(Zoysiamaterlla)种子外,其他草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仅1997年进口量就达2000吨以上。到1990年为止,我国先后引进了114个不同的冷季草种,主要从美国引种。现在已经有一些种类形成入侵现象,如地毯草(Axonopuscompressus)等。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种质资源丰富,在草种选种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作为食物

美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对食品多样性的讲究是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人们为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新、奇,大量引种食用植物和动物,殊不知,这样也会造成生物入侵,如作为蔬菜引进的番杏(Tetragoniatetragonioides)、尾穗苋(Amaranthuscaudatus)、落葵(Basellaalba);作为水果引进的番石榴(Psidiumguajava)、鸡蛋果(Passifloraedulis)、作为产生“凉粉”原料的假酸浆(Nicandraphysaloides)以及作为食用动物的大瓶螺、褐云玛瑙螺等。有一些哺乳动物的皮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麝鼠和海狸鼠,人们在大范围内推广饲养以获取皮张,结果也形成生物入侵。大瓶螺(Ampullariagigas)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华人引入到广东,目的是作为养殖食用。自1984年,大瓶螺在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大瓶螺适应和繁殖能力强,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它散布很快,破坏蔬菜和水生农作物。1988年开始,大瓶螺在广东省37个县25000hm2的土地上造成了巨大损失。

作为麻类作物

一些古代引入的麻类作物,如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大麻(Cannabissativa)等,这些麻类作物的栽培业随着棉花的引入而逐渐遭淘汰、在许多地方沦为杂草。

作为宠物

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生存能力较强的一些鹦鹉,如小葵花凤头鹦鹉(Cacacatuasulpurea)和虹彩吸蜜鹦鹉(Trichoglossushaematotus),在当地野化后,数量大增,过度利用结果实的灌木,或者过度采食嫩叶,危害当地植被。巴西龟(Trachemysscripta)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虽然我国还没有报道关于巴西龟的危害,但这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1)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台湾引进南美洲产“宠物鼠”,也曾引起疾病传播的恐惧。

作为水产养殖品种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可以利用开展养殖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稻田和公园都或多或少地在开展养殖业。涉及到的外来物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clarki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ianalus)、虹鳟鱼(Oncorhynchusmykiss)、口孵非鲫(Tilapiasp.)、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匙吻鲟(Polyodohspathula)、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斑点叉尾鮰(Moronesaxatilis),以及一些食肉性鱼类(特别以小型鱼类为食)如加州鲈(Micropterussalmoides)、条纹石鮨(Moronesaxatilis)和金眼石鮨(Moronechrysops)等等。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Percafulviatilis)已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Aspiorhynchuslaticeps)的灭绝。除了这些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外,我国南方本地产鱼类,如“四大家鱼”(青草鲢鳙)被引进到西北和西南部高海拔水域,这些物种以及随这些物种的引进而带入的小型杂鱼(鰕虎鱼、麦穗鱼等)所引起的灾难并不亚于国外的物种。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在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养殖,导致杞麓湖和星云湖中当地鱼种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数量急剧减少,现在不得不依靠人工培育。例如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clarkii)中国40年代早期从日本引进克氏原螯虾开展人工养殖。与大多数水生物种不同,雌性克氏原螯虾自己孵化卵,因此不需要花钱进行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种,克氏原螯虾即可实现自我维持,在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克氏原螯虾常常和其他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一起混养。收获时逃逸的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下来。到下个季节,又形成繁殖种群,以残留的农作物和其他食物为生。在南京、安徽滁县先有养殖,然后扩散到中国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并在野外形成了大量种群。

异地放生

在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柬埔寨,人们因放生捕获的动物,特别是鸟类、鱼类、乌龟而做的善事会受到尊敬,但一项研究显示,在放生的鸟类中,有6%是外来的;多数鱼类、龟鳖类更是在国外捕获用来圈养的物种,而这些物种有可能具有入侵性[10]。很显然,具有文化含义的“做善事”并未考虑到对本土生态体系产生的有害影响。原因是,人们没有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也不了解外来入侵种带来的危害。

我国南方有食野生动物的恶习,另外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和中医药成分也被利用。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因此而十分猖獗,大量野生动物来自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野生动物从遥远的欧洲、非洲和美洲,走私到我国。我国政府对非法野生动物的贸易管理也在加强。但是如何处理没收的野生动物常常成为令人担忧和头疼的问题。因为走私的野生动物中有许多是外来物种,或者常常携带着外来的野生动物疾病。随意放生这些没收的外域野生动物,可能导致部分种死亡,另一些则有造成生物入侵的危险,对我国当地野生动物或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这些结果都违背了放生者的初衷。

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引入

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动物园、植物园、鸟园。已经有许多外来植物从植物园逃逸归化,也有形成入侵的事例。动物园虽然还没有报道有入侵问题,但也有一些物种在野外自然繁殖,如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已经在北京形成了自然种群。特别是现在各地时兴建立野生动物园,大量物种被散放到自然区域中,如不加强管理措施,防止动物园、植物园、鸟园和野生动物园外来物种的逃逸(其中可能会携带外来的野生生物疾病),这些潜在的外来入侵种源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生态入侵。

·无意引种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及其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除交通工具外,建设开发、军队转移、快件服务、信函邮寄等也会无意引入外来物种。

下面列出了无意引种的主要途径,但有的入侵生物并不是只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可能通过两种或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间上并非只有一次传入,可能是两次或多次传入。多途径、多次数的传入加大了外来生物定植和扩散的可能性。

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

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因此这些地方通常是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

船只携带

在海洋中,经过亿万年所形成的数以万计的物种,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如海洋间大陆的阻隔、温度的差别以及低盐的河口径流等,使许多种生物仅能生活在一个局部的海域,成为该海域的地方种或本地种。也有些生物,由于其成体或幼体游动或漂浮,海流和海潮的传送,以及某些动物(如海龟、鲸和海鸟等)的携带,使其分布范围扩大,成为广布种。但是有些种类的转移却与人类的船只携带有关。

携带的方式主要通过压舱水的异地排放。压舱水一般来自船舶的始发港或途径的沿岸水域。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由船舶转移的压舱水有100亿吨之多。因此许多细菌和动植物也被吸入并转移到下一个挂靠的港口。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主要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全世界各沿岸海域传播。外来赤潮生物种加剧了我国沿海赤潮现象的发生[3]。另一种通过船舶引入的方式是营固着生活的生物(如藤壶)等附着在船只上被带入新的领域。这些外来生物被引入后,有的种类根本破坏或改变了原来的生态面貌,例如食肉性的红螺(Rapanathomasiana)1947年自日本海迁移到黑海,十年后,几乎将黑海塔乌塔海滩的牡蛎完全消灭。

船上装载的生物繁殖体有时可能被丢弃,或在船沉没后逸出,随浪冲出海岸。东海和南海一些无人小岛上生长的匙叶伽兰菜(Kalanchoespathulata)和芦荟等,便可能是早年海船上的弃物。

海洋垃圾

随着废弃的塑料物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正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这些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与像椰子或木材之类的自然漂浮物相比,海洋生物更喜欢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被降解的垃圾上漂浮,借助这些载体,它们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冷水鱼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什么鱼是属于冷水鱼啊?冷水鱼是鱼的一个种类,主要是人们按照鱼类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水温的要求,高于20度水温就不能存活,所以叫冷水性鱼类。

像鲤鱼,草鱼,鲫鱼、它适温范围比较广,一般作为温水性鱼类来区分,而近几年,进一些罗非鱼,淡水白鲳,彩虹鲷它适应的水温如果低于15度它就要冰死,所以把它划到热水性的鱼类。

问题二:什么是冷水鱼赛里木湖早年无任何鱼类生存,经过多年研发,从1998年至2003年连续6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和凹目白鲑发眼卵2940万粒,通过孵化向赛里木湖投放高白鲑、凹目白鲑鱼苗1400万尾。至2002年底,赛里木湖中高白鲑雄性平均体重1.9公斤,雌性平均体重2.2公斤,最大个体3.6公斤。2002年进入商品鱼捕捞期,捕捞商品鱼30余吨,2003年计划捕捞商品鱼100吨。

2000年至2002年,新疆水产户作者在赛里木湖现场进行了亲鱼捕捞、采卵、授精后运至温泉冷水鱼繁育基地进行人工孵化,经4个月左右的孵化,在国内首次获得高白鱼成活稚鱼1100余万尾。高白鲑首次在中国繁育成功,标志着冷水鱼系列开发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首批鱼苗已被推广到北京、四川、黑龙江、内蒙古、青海等省、区;2003年又向黑龙江、内蒙古发运鱼苗80万尾。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高白鲑、凹目白鲑、虹鳟、金鳟为主体的渔业结构。以移植、增值、繁殖、捕捞为主的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

高白鲑适应性强,特别适合一些低水温的环境,它肉味鲜美,无肌间刺,生长迅速。高白鲑在赛里木湖中以摄食天然饵料--钩虾和***拟鳋为主。由于高白鲑完全摄食天然饵料,且湖水未受任何污染(入湖水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泉水),被誉为鱼类中的有机食品当之无愧,名副其实,市场前景广阔。

问题三:冷水鱼的种类鲤形目鲤科亚科的通称。为小型淡水鱼类,最长不过180毫米;体呈卵圆形或菱形;头短,口小;须1对或无;臀鳍始于背鳍基下方,背、臀鳍颇长,有或无硬刺;腹鳍腹位;尾鳍叉状;侧线鳞完全或不完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朝鲜及日本。在中国约有5属21种。繁殖习性特殊雄鱼婚饰明显,色彩分外鲜艳。可以养殖供作观赏。鲤科(Cyprinidae)属(Rhodeus)的几种似鲤的小鱼,以其繁殖方式异常著名。原产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清澈多石的溪流中。几无经济价值。体银白色,长约5~7.5公分(2~3)。每年4~6月为产卵期。此时,雄鱼腹部呈橘红色,鳍淡红色;雌鱼的输卵管延长成产卵管,可插入淡水蚌的入水管中,把卵产到鳃腔里。当软体动物呼吸时,把附近排有雄鱼***的水流吸及鳃腔,精卵得以结合。卵在软体动物的鳃腔中发育,约一个月后,幼鱼离开宿主。与软体动物的繁殖期恰相一致,软体动物也把幼体排在体上,埋入皮内发育一段时期。为一群小型鱼类。最大个体不超过200毫米,绝大多数种类仅50-70毫米。体极侧扁而高,体色鲜艳,尤其是每当生殖季节,雄鱼艳丽的体色配上珠星,更具吸引力。而雌鱼在生殖季节拖着一条长长的产卵管,在雄鱼的陪伴下更显得别具最长寿命为4-6年。产卵期在4-6月,5月中旬最盛,分批产卵。属鲈形目-太阳鱼科的淡水鱼类学名:Lepomisgibbosus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一般成鱼体长24-40公分。适合水温:18-25℃。水质要求:总硬度(gH):8-11dGH,酸碱度(pH):6.8-7.5。北美淡水鱼类,与莓鲈和黑鲈同属鲈形目(Perciformes)日鲈科(Centrarchidae,即棘臀鱼科)。约有30种。皆原产於北美,并且除沙加缅度鲈(Archoplitesinterruptus,即断线鲈)以外均原产于落矶山脉以东水域。其中如瓜仁太阳鱼(Lepomisgibbosus或Eupomotisgibbosus,即普通太阳鱼)等几个种已引入其他国家。太阳鱼体较高;由前棘部与后鳍条部组成连续的背鳍,这两部分中可有一凹刻(如黑鲈那样),但不像近缘的鲈的背鳍那样分离开。为典型的静水湖泊、池塘鱼类。肉食性,以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体型从2.5公分(1)的小日鲈(Elassoma属)到最大长约80公分,重约10公斤(22磅)的大口黑鲈。太阳鱼尽管小(一般长不及20公分),但被认为是上等食用鱼和垂钓鱼。某些种类鳃盖后上缘有一明显瓣片,或称耳叶。较黑鲈体高,颜色也更鲜明,恰如其名(太阳鱼)。春季繁殖季节中,雄鱼体色特别漂亮,习性如其他日鲈类一样,雄鱼用尾部挖巢,引导雌鱼入内产卵后,守卫卵,有时也守卫幼鱼。人们比较熟悉的太阳鱼有黑带九棘日鲈(Enneacanthuschaetodon,产於美国东部)、蓝鳃太阳鱼(Lepomismacrochirus,有名的食用和垂钓鱼,体淡绿色,腹部橙色,头及鳃盖下缘蓝色)、长耳太阳鱼(L.megalotis,具橙色斑点及鲜蓝色波状条纹)、瓜仁太阳鱼(绿色或淡蓝,腹部橙色,耳叶上有一红斑)和岩钝鲈(Ambloplitesrupestris,一种食用和垂钓鱼,淡绿色,具不规则暗色斑纹)等。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很难想象,具有这样极其华丽体色的嫦娥居然是淡水热带鱼类!嫦娥性......>>

问题四:什么冷水鱼比较大白斑狗鱼:白斑狗鱼虽分布于高寒地带,却属于亚冷水性鱼类,相对适应温度比较广,适应能力比较强,适应温度范围为0℃~30℃,,在35℃情况下仍可以生存,最佳摄食温度为16℃~26℃。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0kg。幼鱼集群活动,成鱼分散觅食,行动迅速敏捷,常活动于水草丛中。七彩鲑鱼:七彩鲤鱼是所有鲑鱼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重一般不超过2公斤(最高记录是8公斤)。但七彩鲑鱼也是所有鲑鱼类中颜色最美丽的一种。加拿大的水产科学家弗莱迪科夫博士称它为“冰水女皇”,它实在是当之无愧。雌鱼有一口锋利的牙齿,比较凶猛!七彩鲑鱼喜欢在清冷的水域中生长,最适宜的水温在10-15℃左右。不过只要水温不超过20℃,一般都可以生长。它的极限水温为3℃和25℃。超过20度不进食,到达25度迅速死亡。对于酸碱度的要求比较宽松,pH值大约在4.0--9.8之间。西伯利亚鲟:国内所售均为西伯利亚鲟和石氏鲟杂交,因为纯种的鲟不耐高温,过不了夏天,而杂交鲟则可以耐夏天的高温,所以很适合水族箱饲养,在水族箱中最多可以长到你水族箱的宽度大小。漓江少鳞鳜最大体长15厘米,冷水鱼种,原生鱼种。比较凶猛。白头鳜:学名Sinipercawhitehensi(Boulenger)头略尖,口较大,下颌稍向前突出。鼻孔离眼前缘远。上下颌犬齿不发达。鳃耙一般为7。幽门垂扁平不分枝,共分三叶。在同类鱼中鳞片稍大。眼后缘的鳃盖上有三条黑色狭条纹,后鳃盖骨上角有一黑斑。喜生活于流水环境。个体不大。分布于浙江、广西及海南岛等地主要河流中。翘嘴鳜:南至广东、北至黑龙江的几乎所有江河湖川,唯以长江中下游水域为多。资源量20多年来鳜的资源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且稳中有升,自1958年以来各地广泛地展开了养殖工作,且在新建大、中型水库投放青、草、鲢、鳙的同时也适当地投放鳜苗。鳜以水域中的低质杂鱼为食,因此在饲养家鱼时,适当投放部分鳜苗以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类。温水性江河湖川名贵底层鱼类。繁殖习性因水域的不同而生长速度差异悬殊。但总的来讲,江南地区比北方迅速。在天然水域中鳜的最大个体长度可达800毫米以上,重7.5公斤。性成熟较早,2龄性成熟,性成熟的最小个体210毫米,重250克。系分批产卵鱼类,一生可多次重复产卵。产卵期5-8月,少数可延伸至8月。多在夜间产卵,卵浮性,圆珠形,橙黄色,具油球。卵径1.2-1.4毫米,受精后卵腹膨胀,卵径约为2毫米。怀卵量一般2.7-21.3万粒之间,怀卵的多少与鱼体的大小成下比,水温21-24℃经72小时即可孵化,初孵仔鱼长4.2-4.4毫米。肉食性底栖凶猛鱼类,营掠性摄食方式。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及虾类。初孵仔鱼待卵黄囊消失后即食大型浮游动物和其他鱼类仔鱼;体长40-50ypoy时,捕食小虾,体长95毫米时,除小虾外还兼食小型鱼类。摄食强度发夏季最强,繁殖。

鸭嘴鲟(匙吻鲟)匙吻鲟的显著特点是吻呈扁平桨状,特别长。鱼的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蓝灰色,有一些斑点在其间,体侧有点状赭色,腹部白色。匙吻鲟寿命在30年以上,个体大,已发现最大的达65公斤。性成熟期在8年以上。适温广,能在结冰的水下生活,在32℃水温也能生存。对溶氧要求较高,在5-7毫克/升以上。食性类似鳙鱼,摄食浮游动物,人工养殖可辅助投喂些配合饲料。生长速度比一般的淡水鱼快,当年可长至0.5公斤以上,2龄鱼超过1.5公斤,3龄鱼超过2.5公斤。大口鲶南方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12~30℃,最适宜生长水温25~28℃。水中溶氧3毫克......>>

问题五:冷水鱼和热水鱼是什么鱼都是可以吃的鱼

问题六:什么是冷水鱼和亚冷水鱼四大家鱼不是冷水鱼,当水温长时间超过20度以上时,冷水鱼是不能生存的

问题七:什么淡水冷水鱼好养又好看叉尾斗鱼

体形与圆尾斗鱼相似。腹鳍有1根分节鳍条特别延长,雄鱼鳍条延长尤甚,尾鳍叉形。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浅水地区,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雄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于中,雄鱼有护巢的习性。个体小,因体色鲜艳,且雄鱼好斗,是著名的观赏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南方各省。

中文学名

叉尾斗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

鱼纲

鲈形目

斗鱼科

斗鱼属

6评述

1中国斗鱼编辑

归属丝足鲈科(Osphronemidae)斗鱼亚科,斗鱼属

学名Paradisefish/paradisegouramis/Macropodusopercuiaris(Linnaeus)

基本信息

中国斗鱼[1],又名:

白化叉尾斗鱼

叉尾斗鱼、兔子鱼、天堂鱼等等,龙岩人叫“朋”,也叫“三斑”。阳江地区叫“频频屁”。福建屏南称之为“乒乓狮”。梅州地区叫“丝线公”。以前在我国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沟、稻田到处可见,因为它的分布地带属于亚热带地区,因而中国斗鱼可以0℃以上的低水温环境中良好生存,在14℃以上的水温中它可以很好地生长。现在因水质污染,几乎灭绝,难得一见。

德国著名的观赏鱼专家弗兰克・舍费尔在《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对叉尾斗鱼的评价是:“最早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鱼种之一。”

越南黑叉尾斗鱼

在西方国家,中国斗鱼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被称为天堂鱼。

问题八:家养冷水鱼有哪些冷水鱼是指那些水温高于20℃就不能存活的鱼。

三文鱼

虹鳟

雅鱼

斑黄瓜鱼

裸黄瓜鱼

银色臀鳞鱼

伊犁臀鳞鱼

贝加尔雅罗鱼

哲罗鲑

雅罗鱼

赤鲈

梭鲈

东方欧鳊

额河银鲫

柳根鱼

华子鱼

问题九:冷水小型观赏鱼有哪些?金鱼,锦鲤,灯鱼,斗鱼,泥鳅,白云金丝,六角,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都来看看

1.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鱼类3862种,高等植物约30000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昆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还有原产于南美洲的大瓶螺,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苏联的松鼠,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云南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草鱼、鲢、鳙、太湖新银鱼、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波氏吻鰕虎鱼等。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endobi-oticum)、大豆疫病(Phytophthoramegasperma)、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citri)、木薯细菌性枯萎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manihotis)、烟草环斑病毒病、番茄溃疡病(Clavibactermichiganensesesubsp.mishiganen)、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spp.)等。

不过在我国浩繁的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尚不得而知。同时,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a.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2002年5月,中国共建立了1500个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总面积的大约9%,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

b.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原、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

c.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植物,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d.带来的危害严重:在我国许多地方停止原始森林砍伐,严禁人为进一步生态破坏的情况下,外来入侵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水域生态系统和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已经上升成为第一位重要的影响因素。

2.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渠道)

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引种(Introduction)是指以人类为媒介,将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转移到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这种转移可以是国家内的或国家间的。引种可以被分为: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两类。

有意引种(Intentionalintroduction)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

无意引种(Unintentionalintroduction)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的非有意的引入。

外来物种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被引种到其非原产地。

·有意引种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原产非洲的酸豆(Tamarindusindica)以及原产中亚的葡萄(Vitisvinifera)、紫苜蓿(Medicagosativa)、石榴(Punicagranatum)、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和1世纪时分别通过古代著名的“蜀-身毒(即印度)道”和“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的。此后,北宋时有芦荟(Aloebarbdensis,或A.veravar.chinensis)(它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归化),17世纪时有甘薯(Ipomoeabatatas)、烟草(Nicotianatabacum)及西番莲(Passifloracoerulea)等经济植物被转引到中国。稍早,荷兰人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金合欢(Acaciafarnesiana)、量天尺(Hylocereusundatus)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先后有香丝草(Conyzabonariensis)(1857)、小白酒草(Conyzacanadensis)(1862)、一年蓬(Erigeronannuus)(1886)等杂草在香港、烟台和上海等口岸登陆,并逐渐向内地蔓延。有些栽培植物的引种时间和逸生地点比较没有规律,例如法国传教士曾将欧洲的荆豆(Ulexeuropaeus)引种到四川城口教堂附近,随后荆豆大量逸生。

现在种植、养殖单位几乎都在从外地或外国引种。这些部门或单位包括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业以及各种饲养繁殖基地等。其中大部分引种是以提高经济收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的,但是也有部分种类由于引种不当,成为有害物种。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

有意引种的目的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作为牧草或饲料

因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而造成入侵的例子很多,例如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紫苜蓿、白花草木樨(Melilotusalbus)、赛葵(Malvastrumcoromandelianum)、大黍(Panicummaximum)、梯牧草(Phleumpratense)、牧地狼尾草(Pennisetumsetosum)、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波斯黑麦草(Loliumpersicum)、大漂(Pistiastratiotes)、芒颖大麦草(Hordeumjubatum)、凤眼莲等。我国畜牧业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加大了各地对新的优质速生牧草的需求,这给国外草种公司向中国倾销草种提供了一个极好时机。现在正在开展的大量新牧草实验,多是测试国外草种公司提供的品种是否能够在我国的土地上迅速生长,令人忧虑的是其中一些草种已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俗称“水花生”,50年代后,南方许多地方曾经将此草作猪饲料引种扩散,嗣后逸为野生。1986年的调查发现水花生自然发生面积约为889600hm2,已经成为蔬菜、甘薯等作物田及柑橘园的主要害草。

作为观赏植物

对奇花异草的追求,促使人们不断地引进外地的或国外的花草品种。这些花草免不了从花园中逃逸,而在自然生长下,其中一些外来观赏植物逃逸后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种,如熊耳草(Ageratumhoustonianum)、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秋英(Cosmosbipinnata)、堆心菊(Heleniumautumnale)、万寿菊(Tageteserecta)、加拿大一枝黄花、牵牛(Pharbitisnil)、圆叶牵牛(P.purpurea)、马缨丹(Lantanacamara)、含羞草(Mimosapudica)、红花酢酱草(Oxaliscorymbosa)、韭莲(Zephyranthesgrandiflora)、荆豆(Ulexeuropaeus)、蜘蛛兰(Hymenocallislittoralis)等。

水族馆和家庭水族箱的普及,也使一些外来水生植物成为外来入侵种。例如原产美国的水盾草(Cabombacaroliniana),现已经出现在浙江的河流中;来自南美洲的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aquaticum)已在台湾归化。尽管前一种只开花不结果,后者只有雌株,这两种都不产生种子,但它们可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迅速扩散。如从亚得里亚海引到法国水族馆的绿藻(Caulerpataxifolia),就是通过释放孢子,在法国当地海洋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优势种群,使本地海洋植物大量消亡。马缨丹(Lantanacamara)原产热带美洲。1645年间由荷兰人引入台湾,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现在在中国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蔓延,排挤当地植物,堵塞道路。其植株具臭味,茎有刺,是一种有害灌木。其肉质果实通过当地鸟类啄食而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水族箱中常饲养的清道夫是吸口鲇属的一种(Plecostomuspunctatus),原产拉丁美洲。最近报道在北京南长河、南方的珠江和汉江采集到。在台湾宜兰县冬山河报道,该物种在宜兰没有天敌,而繁殖力很强,每次产下300-500粒卵,孵化率几乎达100%。以其他鱼类的卵为食,使台湾本地鱼种逐渐减少。为此,宜兰还发动了一场清鱼行动。

作为药用植物

我国传统中医药所采用的超过12000多种生物绝大部分为中国原产,也有部分为外来物种,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入侵种,如肥皂草(Saponariaofficinalis)、含羞草决明(Cassiamimosoides)、决明(Cassiatora)、土人参(Talinumpaniculatum)、望江南、垂序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洋金花(Daturametel)、澳洲茄(Solanumlaciniatum)等。

作为改善环境植物

为快速解决生态环境退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域污染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人们往往片面地看待外来物种的某些特点,这就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现在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地进行植被恢复工作,但其中使用的一些物种是危险的外来物种。目前已经有一些物种形成入侵,典型的案例有互花大米草、薇甘菊和凤眼莲等。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自1979年从美国东海岸盐沼植被后被引进。首先于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之后得到大规模宣传,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与改善海滩生态环境。现在这个物种已经在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逸生,1990年仅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一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这个物种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影响当地渔业产量,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

城市景观建设和园林绿化也大量使用外来种,常常造成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彻底改变。以草坪业为例,随着全国城市大面积兴建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草坪(高尔夫球场、足球场、公园绿地等),进而推动了我国草坪业的迅速发展,使草坪草种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目前使用的草种主要是国外的优良草坪品种。除结缕草(Zoysiamaterlla)种子外,其他草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仅1997年进口量就达2000吨以上。到1990年为止,我国先后引进了114个不同的冷季草种,主要从美国引种。现在已经有一些种类形成入侵现象,如地毯草(Axonopuscompressus)等。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种质资源丰富,在草种选种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作为食物

美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对食品多样性的讲究是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人们为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新、奇,大量引种食用植物和动物,殊不知,这样也会造成生物入侵,如作为蔬菜引进的番杏(Tetragoniatetragonioides)、尾穗苋(Amaranthuscaudatus)、落葵(Basellaalba);作为水果引进的番石榴(Psidiumguajava)、鸡蛋果(Passifloraedulis)、作为产生“凉粉”原料的假酸浆(Nicandraphysaloides)以及作为食用动物的大瓶螺、褐云玛瑙螺等。有一些哺乳动物的皮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麝鼠和海狸鼠,人们在大范围内推广饲养以获取皮张,结果也形成生物入侵。大瓶螺(Ampullariagigas)1981年由一位巴西籍华人引入到广东,目的是作为养殖食用。自1984年,大瓶螺在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大瓶螺适应和繁殖能力强,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它散布很快,破坏蔬菜和水生农作物。1988年开始,大瓶螺在广东省37个县25000hm2的土地上造成了巨大损失。

作为麻类作物

一些古代引入的麻类作物,如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大麻(Cannabissativa)等,这些麻类作物的栽培业随着棉花的引入而逐渐遭淘汰、在许多地方沦为杂草。

作为宠物

一些动物作为宠物而在城市中广泛养殖,生存能力较强的一些鹦鹉,如小葵花凤头鹦鹉(Cacacatuasulpurea)和虹彩吸蜜鹦鹉(Trichoglossushaematotus),在当地野化后,数量大增,过度利用结果实的灌木,或者过度采食嫩叶,危害当地植被。巴西龟(Trachemysscripta)已经是全球性的外来入侵种,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巴西龟的出售。虽然我国还没有报道关于巴西龟的危害,但这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1)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台湾引进南美洲产“宠物鼠”,也曾引起疾病传播的恐惧。

作为水产养殖品种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可以利用开展养殖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稻田和公园都或多或少地在开展养殖业。涉及到的外来物种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clarkii)、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ianalus)、虹鳟鱼(Oncorhynchusmykiss)、口孵非鲫(Tilapiasp.)、欧洲鳗(Anguillaanguilla)、匙吻鲟(Polyodohspathula)、淡水白鲳(Colossomabrachypomum)、斑点叉尾鮰(Moronesaxatilis),以及一些食肉性鱼类(特别以小型鱼类为食)如加州鲈(Micropterussalmoides)、条纹石鮨(Moronesaxatilis)和金眼石鮨(Moronechrysops)等等。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Percafulviatilis)已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Aspiorhynchuslaticeps)的灭绝。除了这些从国外引进的物种外,我国南方本地产鱼类,如“四大家鱼”(青草鲢鳙)被引进到西北和西南部高海拔水域,这些物种以及随这些物种的引进而带入的小型杂鱼(鰕虎鱼、麦穗鱼等)所引起的灾难并不亚于国外的物种。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在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养殖,导致杞麓湖和星云湖中当地鱼种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数量急剧减少,现在不得不依靠人工培育。例如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clarkii)中国40年代早期从日本引进克氏原螯虾开展人工养殖。与大多数水生物种不同,雌性克氏原螯虾自己孵化卵,因此不需要花钱进行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种,克氏原螯虾即可实现自我维持,在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克氏原螯虾常常和其他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一起混养。收获时逃逸的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下来。到下个季节,又形成繁殖种群,以残留的农作物和其他食物为生。在南京、安徽滁县先有养殖,然后扩散到中国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并在野外形成了大量种群。

异地放生

在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柬埔寨,人们因放生捕获的动物,特别是鸟类、鱼类、乌龟而做的善事会受到尊敬,但一项研究显示,在放生的鸟类中,有6%是外来的;多数鱼类、龟鳖类更是在国外捕获用来圈养的物种,而这些物种有可能具有入侵性[10]。很显然,具有文化含义的“做善事”并未考虑到对本土生态体系产生的有害影响。原因是,人们没有外来入侵物种的概念,也不了解外来入侵种带来的危害。

我国南方有食野生动物的恶习,另外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和中医药成分也被利用。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因此而十分猖獗,大量野生动物来自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野生动物从遥远的欧洲、非洲和美洲,走私到我国。我国政府对非法野生动物的贸易管理也在加强。但是如何处理没收的野生动物常常成为令人担忧和头疼的问题。因为走私的野生动物中有许多是外来物种,或者常常携带着外来的野生动物疾病。随意放生这些没收的外域野生动物,可能导致部分种死亡,另一些则有造成生物入侵的危险,对我国当地野生动物或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这些结果都违背了放生者的初衷。

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引入

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动物园、植物园、鸟园。已经有许多外来植物从植物园逃逸归化,也有形成入侵的事例。动物园虽然还没有报道有入侵问题,但也有一些物种在野外自然繁殖,如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已经在北京形成了自然种群。特别是现在各地时兴建立野生动物园,大量物种被散放到自然区域中,如不加强管理措施,防止动物园、植物园、鸟园和野生动物园外来物种的逃逸(其中可能会携带外来的野生生物疾病),这些潜在的外来入侵种源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生态入侵。

·无意引种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及其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除交通工具外,建设开发、军队转移、快件服务、信函邮寄等也会无意引入外来物种。

下面列出了无意引种的主要途径,但有的入侵生物并不是只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可能通过两种或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间上并非只有一次传入,可能是两次或多次传入。多途径、多次数的传入加大了外来生物定植和扩散的可能性。

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

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因此这些地方通常是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

船只携带

在海洋中,经过亿万年所形成的数以万计的物种,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如海洋间大陆的阻隔、温度的差别以及低盐的河口径流等,使许多种生物仅能生活在一个局部的海域,成为该海域的地方种或本地种。也有些生物,由于其成体或幼体游动或漂浮,海流和海潮的传送,以及某些动物(如海龟、鲸和海鸟等)的携带,使其分布范围扩大,成为广布种。但是有些种类的转移却与人类的船只携带有关。

携带的方式主要通过压舱水的异地排放。压舱水一般来自船舶的始发港或途径的沿岸水域。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由船舶转移的压舱水有100亿吨之多。因此许多细菌和动植物也被吸入并转移到下一个挂靠的港口。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主要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全世界各沿岸海域传播。外来赤潮生物种加剧了我国沿海赤潮现象的发生[3]。另一种通过船舶引入的方式是营固着生活的生物(如藤壶)等附着在船只上被带入新的领域。这些外来生物被引入后,有的种类根本破坏或改变了原来的生态面貌,例如食肉性的红螺(Rapanathomasiana)1947年自日本海迁移到黑海,十年后,几乎将黑海塔乌塔海滩的牡蛎完全消灭。

船上装载的生物繁殖体有时可能被丢弃,或在船沉没后逸出,随浪冲出海岸。东海和南海一些无人小岛上生长的匙叶伽兰菜(Kalanchoespathulata)和芦荟等,便可能是早年海船上的弃物。

海洋垃圾

随着废弃的塑料物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正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这些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与像椰子或木材之类的自然漂浮物相比,海洋生物更喜欢附在塑料容器等不易被降解的垃圾上漂浮,借助这些载体,它们几乎可以漂浮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鲢鱼吃小鱼和虾吗

鲢鱼是要吃小鱼和虾的,大鱼吃小鱼也是很正常的。

观赏鱼只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世界的鱼类,据说有3万-5万种,其中可供观赏的包括海水鱼,淡水鱼有2-3千种,而实际普遍饲养和常见的只有500种左右。

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它们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

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它们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观赏鱼主要包括海水鱼、热带鱼、我国金鱼、锦鲤鱼、其它淡水鱼、在分类上依照习惯叫法,分类不一定正确。

热带鱼:包括脂鲤科、鲤科、鱼科、慈鲷科、攀鲈科、鳅科、鲶科等

龙鱼:属热带鱼中的古代鱼类

七彩神仙鱼:本属热带鱼中的慈鲷科

我国金鱼:本属我国的“国粹”,但已在国外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锦鲤鱼:许多国家均有培育,但以日本产的品种最好。

海水鱼:品种极多,能在水族箱中饲养的只有数百种。

其它鱼类:冷水鱼和汽水鱼

金鱼

观赏鱼

金鱼的家化经历了池养和盆养两个阶段,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精心挑选,由最初的单尾金鲫鱼,逐渐发展为双尾、三尾、四尾金鱼,颜色也由单一的红色,逐渐形成红白花、五花、黑色、蓝色、紫色等,体形也由狭长的纺锤形发展为椭圆形、皮球形等,品种也由单一的金鲫鱼,发展为现在丰富多彩的数十个品种,诸如龙睛、朝天龙、水泡、狮头、虎头、绒球、珍珠鳞、鹤顶红等。据史料记载,我国金鱼是在明朝首次传入日本,并于1615-1623年再次传入日本。

日本锦鲤的原始品种为红色鲤鱼,早期也是由我国传入日本的,经过日本人民的精心饲养,逐渐成为现在驰名世界的观赏鱼之一。日本锦鲤的主要品种有红白色、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秋翠等。

海水鱼

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于印度洋、太平洋中的珊瑚礁水域,品种很多体型怪异,体表色彩丰富,极富变化,善于藏匿,具有一种原始古朴神秘的自然美。常见产区有菲律宾、南海、日本、澳大利亚、夏威夷群岛、印度、红海、非洲东海岸等。

热带海水观赏鱼分布极广,它们生活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许多海域人迹罕至,还有许多未被人类发现的品种。热带海水观赏鱼是全世界最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观赏鱼类,代表了未来观赏鱼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