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王维的《鸟鸣涧》,它的格律到底有没有问题

admin

五言绝句平仄格式(需要押韵的标上韵)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维的《鸟鸣涧》,它的格律到底有没有问题-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二)仄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元稹《行宫》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三)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李端《听筝》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四)平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王涯《闺人赠远》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扩展资料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言绝句

王维的名句有什么

1、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洛阳女儿行》

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此句的意思是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

2、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洛阳女儿行》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古诗《洛阳女儿行》。此句的意思是: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姑娘;贫贱的时候,只好在若耶溪头浣纱。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此诗是一首流传广泛、妇孺皆吟的名诗,作者利用“听而不见”的视听差异,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像力,既然“空山不见人”,却又是“但闻人语响”;既然“反景”,说明太阳已在视觉范围之外,又“复照青苔上”,这是诗人在诱导读者自我幻想出各自的林荫场景,因人而异。总之,这是一首典型的诗画相融佳作!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9、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藏在字里行间。

1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1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17、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1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19、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辛夷坞》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20、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君自故乡来》

23、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送别》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月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2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26、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洛阳女儿行》

27、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洛阳女儿行》

28、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青溪》

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29、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桃源行》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

30、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31、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西施咏》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3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33、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34、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春中田园》

3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对《鸟鸣涧》古诗背诵的评价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岀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一首小诗,属于《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一首,是王维去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做客时的作品,也是组诗中最出名的一首。

时值开元盛世,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岁月静好。王维的这首小诗正是一首闲适、静谧的写景作品,没有大的思想寓意,没有所谓志气高昂,只有对山水和自然的入微观察和静心体会。

相对于李白的诗“处处有我”,“字字皆我”的“有我境界”,王维的诗就是“无我”之境。作为一个山水画家,王维深刻地懂得如何构建一幅“诗中画”,或者说如何写一首“画中诗”,他是他作品之外的画家,写作品的时候就凌驾于作品之上,作品完成后则把笔一丢,人已不见。我们读李白的诗代入感极强,会随着诗仙的感情波动起伏,但我们读王维的诗,代入的是画外观者的身份,只会跟随着诗佛的眼光去感触他要表达的一切,至于领悟到什么程度,全凭自己。

《鸟鸣涧》在格式上是一首古体诗。王维的诗基本上都不按平仄关系来,读起来却通顺清朗,抑扬顿挫,毫无发音滞塞的问题。在格律刚刚形成的盛唐,这非常正常。因为平仄格律是一套不完全归纳法,多的是四声标注平仄搭配合理的发音组合未被收入平仄四套基本格律中去的情况。

我们从作品可以看出来,王维基本上是不甩格律的,而杜甫是格律的重要旗手,至于李白,他可能自己也搞不大清楚,反正有没有格律对他写诗毫无影响,写七绝他是高手,写歌行他更是高高手。这三位大诗人正是盛唐诗坛乱象中诗人们的三种态度代表。最终是杜甫一锤定音,决定了中国诗坛的走向。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赏析王维的诗,讲究的是用心体会。

“人闲桂花落”,这一句一直以来有歧义,因为下一句是“夜静春山空”,那么春天里哪来的桂花呢?这里有几个说法,一说是“春桂”,也就是山矾,这种解释是最务实的。另有一说就是文艺修辞了,认为艺术高于生活,金桂飘香,唯美至极,有何不可?但是这里还真不可。因为这是组诗,在内容上是写实的,不能全凭想象造成逻辑混乱。你要这要说的话,我还认为“春山空”也就是因为觉得这山太美了,就用“春”字来形容呢?

王维的《鸟鸣涧》格律有问题吗还是作业故意这样写的

首先对《鸟鸣涧》的格律是不是有问题的,来进行回答。这首诗确实是有问题的,但是有问题,就不是一首好诗了吗?

格律诗也被称之为近体诗,它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其实格律诗是在唐以后开始成型的一个诗体,它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要是按照每一句诗的字数来看,就可分为五言和七言这两种。要求是篇式、句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我们还要知道,所谓的“一三五不论”它是有条件的,是在不能造成很大的诗病情况下,才算是成立的。在王维的《鸟鸣涧》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夜静春山空”的第三个字用的是平声字,这就犯了格律诗的一个大忌,那就是“三平尾”,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诗病,严重的程度就是让人直接认为这是出律的程度。在第四句中“时鸣春涧中”,原本应该是“平平仄仄平”,而这里是“平平平仄平”,其实在这里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它并没有违反“二四六分明”,在这里仍然是相替的律句,所以在这里的平仄变化是被允许的。

我们称这首诗为古绝,其实原因就是因为第二句出现了一个“三平尾”。但是除了三平尾这个诗病之外,其他句子的平仄都是合格律的。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人,他们是不在乎平仄格律的。这种不在乎,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懂而不在乎;一种是不懂。王维的这首诗和其它的五言诗,大多都不遵守格律,这可能也和他的性格有关,但其实更多地应该是因为和当时的时代是有关的。王维保证了整首诗的清朗通顺,还有诗的意境空灵,所以这依然是一首杰出的五言古诗。

王维的《鸟鸣涧》,它的格律到底有没有问题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中《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这首诗描绘了在山间春夜的时候幽静而又美丽的景色,侧重点在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个“静”字,看着就像是一幅风景写生画。王维用花落、月出和鸟鸣等会活动的景物,从而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也取得了以动衬静的一种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了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提到这首诗大多数的人表示很赞赏,同时也都会有一个疑惑,那就是:它的格律有没有问题?

可以回答的是,王维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在主观上是想写一首古体诗,还是想要写成一首格律诗?其实在这首诗里,显然它是具备古体的一些典型的特征,就比如三平尾和重复字。如果王维的这首《鸟鸣涧》是想写成格律诗的话,那这首诗的格律就是有问题的。按照格律诗的规则来看第一句,本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但人闲桂花落是平平仄平仄,这里的第三个字本来应该是平声字,却用了仄声,这种情况就是叫出句;第一句的第四个字本应该是仄,但是用了平声字。这在格律诗里叫自救,也称之为拗救。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春山空”和第四句“春涧中”的两个“春”字平仄是不合适的,其它的地方都是合律的。根据“一三五不论”的规则,好像整体并没有出律,但是“夜静春山空”的第三个字用了平声字,就犯了格律诗不该犯的大忌“三平尾”,这直接就会被认为是出律的程度。

王维的《鸟鸣涧》,全诗重点在写静,却用动景来进行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可以看得出诗人的禅心与禅趣。整首诗的清朗又通顺,所以首这依然是一首杰出的五言古诗,只不过它不是格律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