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

admin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

是药就有几分的偏性,而这个偏性对证,就不是毒,不对证就是毒(偏性产生的伤害)。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当今不少的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乱役药石,同样亦会发生毒副作用。

向左转|向右转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扩展资料:

最初解释

是药就有几分的偏性。而这个偏性对证,就不是毒,不对证就是毒(偏性产生的伤害)。

据文献记载,已发现能致死的中草药就达20多种,如有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有毒的息风止痉的中药蜈蚣等。在中草药中有一些药物不仅具有毒性,甚至是剧毒,如:水银、斑蟊、红砒石、白砒石等。

有的生药的毒性还是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马豆、生南星等。这些药物经过炮制后,虽然毒性可大为减低,但若滥用或药量过大,仍然会发生毒副作用,或出现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在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据报道,曾经有位“专家”用附子治疗风湿病,因用药量(增加一倍),结果病人呜呼矣哉。

有毒性的中、草药用时虽应注意,但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也仍然要讲究剂量,若药量过大。同样也会导致副作用。如甘草,药性平和,能调和诸药有健胃之功,具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和药性,和中缓急之效。但若无故而久服,就能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黄药子用量过大,可导致肝脏损害和黄疽;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肾脏损伤。

“是药三分毒”出处,据资料显示,说这句话的人是刘纯,明代医家,原文出自《药治通法补遗》。从年代上看,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西药,应该是指中草药。这句话全文是“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黄帝内经》把中草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有“无毒”之说。《神农本草经》,收录了365种中草药,其中上品120种,明确记载“无毒”、“延年”。

讲到这里我们发现,“是药三分毒”的“是”,不是“凡是”的“是”。“药”也不是“所有的药”。“三分”,一些医家认为是“三分治,七分养”的意思。再看“毒”这个字,古今词义有差异,现代汉语的“毒”是“有害”的意思。古时的“毒”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害”,另一个是“偏性”的意思,内经时代的古医籍,多数情况指“偏性”。

古人认为,只要药物偏寒偏热,就算是有毒性,中医学者多遵古,刘纯也是沿用了“偏性”之意。其实人们生病,就是人体阴阳失去平衡,本身出现了偏颇,医生用热药驱您的寒,用寒药清您的热,正是利用药物的偏颇来对抗您身体的偏颇,让您的阴阳重新达到平衡

为什么是药三分毒

药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一些药物对某种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甚至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当你暗自庆幸有这样一种药物能治疗你的疾病时,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又受到某种伤害。2002年,曾有一则报道:日本发明了一种能治疗肺癌的药物,效果不错,当肺癌得到治疗的同时,而又使很多人患上了间质性肺炎,造成80多人死亡。其实,我国类似的情况也不鲜见。

有的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西药会有副作用,中药来自天然,来自动植物,应该没有。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纷纷看中医。其实,中药虽然副作用小,但也不是百分之百令人放心。古代医家在这方面有很多论述,在中医文献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如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解释“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所偏也”,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机理所在。通过现在科学手段的检测和药理研究,结合临床的试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些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如果不小心,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蟾酥、川乌有使心脏过缓、血压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心源性的休克;黄药子、野百合使用过多,可以造成肝脏损害;还如益母草、苦参可致肾脏功能的损害等。中医还有相生相克的理论,并且编成了《十八反十九畏歌》,当配伍不当时也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说,服用中药时也要注意安全性。

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保健品应该没有副作用,很多人非常青睐一些复合维生素。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功劳,维生素A可以保护眼睛、对泌尿系统也有一定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的健康;维生素B1能避免毒素在各种器官中沉积,防止对神经和心脏的破坏;对维生素C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它能保护牙齿、骨骼、皮肤的健康,并有促进对铁吸收的功能等等。但作为医学家,也不得不提醒大家,慎防服用维生素过量引起的毒副作用。如果服用一个月过量维生素A,会使肾脏排泄困难而中毒;服用大量的维生素B1,会出现头昏眼花、心律失常,甚至浮肿。还有些人认为维生素C多服用没有问题,实际上,过量服用,能导致肾炎、尿路草酸盐结石等,长期大量服用还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E是女士们爱不释手的良药,但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E,会引起生殖功能障碍,还可以使胃肠道不适,疲乏无力等一系列毛病。

“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它的副作用往往是相伴相生的。在治疗疾病选取用药物时,一定要按医嘱,不能随便服用,尽量服用副作用少的药物,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是药三分毒”,是不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概念

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是药三分毒”。讲这句话的大多数都是针对中医药的。就算中药是药三分毒,而西药没有一种不是毒的,百分之百是毒。

中药分了五个层次:

上上品,是我们天天可以吃,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的日常吃的食物。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属于中药的上上品,至高无上的。

上品,我们的调料是上品,吃多了受不了。为什么吃多了不行呢?因为吃多了会发热发燥,它由15—19种中草药组成,花椒、八角、茴香叶、香蒿、陈皮、桂皮、丁香、肉蔻、孜然、香叶等。历史上有一个说法:“凡膳皆为药”。合理膳食极为重要。合理膳食是养生的首位,比用药还要好,重于用药。

中药的上品,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用,不能过量。过量以后会出现热、燥、干、湿这样的现象。中药的上品、中品、下品,都是取其偏性,取其温、凉、寒、热、升、降、沉、浮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温凉暑湿燥热的错误。

在古代,到了病比较严重的时候、急救的时候,特别虚的人才用药。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保养是用食疗,不去用药。也有用针灸、拔罐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拔罐都是乱拔,把后背拔满,拔了几次,把阳气都泄掉了,人没劲了,再也精神不起来了,这辈子都精神不起来了。满背拔罐,没有经过辩证,后背有全身每个脏器的反射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背上拔罐,会把相应脏器的气拔出来,会造成脏器的气虚。如果某个脏器过剩,可以在某个腧穴上拔一个罐。拔罐一般不超过15分钟,时间长了会起泡。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拔罐治病,只看到了表象。后背的腧穴都有一个副交感神经直接通到到脏器上,而且这些脏器都有一根像琴弦似的东西拉着它、提升它、固定它,就像钢筋骨架似得,来固定和悬挂脏器的中药的上品,举几个例子,比如杏核、龙眼肉、榴莲、香蕉、苹果……果实、坚果类的、水果类的,大多属于中药的上品。中药的上品,比如苹果,可以天天吃,但是吃多了不行,会造成寒性体制;比如龙眼肉,也天天都可以吃,但是吃多了也不行。水果有温凉寒热之分,属于中药的上品,不是上上品。

再比如大枣是好东西,“一天七粒枣,终生不显老。”我研发的回春粉里用来调节甜度的就是新疆的大枣。回春粉里面有巨大的能量,地球上目前除了咱们家有这个东西,别的地方都没有。它平和、安全,天天都可以吃。但是它只是中药的上品,不属于上上品,因为不能拿来当饭吃,但是一天吃30克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为了做这个实验,我一天吃了100克,没什么不良反应,反应就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今年夏天,我在上海做新的实验。因为回春粉里面有一种原料,各地产的颜色各不相同,我就分别做了实验,我吃的量非常大,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减了十多斤,保守算来放出去2000多个屁,身上多余的脂肪全部代谢掉了,还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有一股巨大的能量在我身体里面,时时刻刻保持着这种状态。吃再多也没有副作用。它补充的正能量不是激素型的、也不是元素型的,完全是能量型的,是以宇宙的浑然正气、阴阳之气来补充的。中药的中品,是取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错误。比如人参、鹿茸、细辛、附子等。附子应该是中药的下品,我觉得它是中药的中品,利用好了又是中药的上品,在于什么人去利用它。人参是大补的,过去的人吃不饱、穿不暖,营养比较缺乏,生存环境恶劣,人们喝人参汤来补,白参补气,红参补气又补血。人参就属于中药的中品,人们取它补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虚证。

中药的中品大多是不太毒,吃多了有小毒的。中药的中品里面有大热的、大寒的,但是没有剧毒的。而且中药讲的是性、气、味。中药有温凉寒热四性。在药典里面一查,这一味药性是什么?再往下看,有毒还是无毒?再往下看,吃多了以后如果导致中毒有什么来解毒?因为世上万事万物相生相克,这个东西有毒,必然有另一味来解它的毒。所以了解一味中药,最好把中药的介绍要看明白,如何用也要记明白。还要知道你用的药在炮制过程中解毒了没?因为国家不让个人炮制中药。中药的中品有很多,比如陈皮、橘红等。比如枇杷核(琵琶肉止咳),枇杷核可以治疗肺气肿,龙眼核能治疗儿童的疝气,橘子核可以治疗睾丸积液,盆腔积液。我研制了一款囊瘤克星,可以治疗卵巢囊肿、盆腔积液、子宫肌瘤、多囊肝、多囊肾、多囊卵巢、肝血管瘤、肺气泡等,里边的成分,橘核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所以,找我治疗以上疾病的,我就给他(她)这么一个药丸,他(她)吃了以后,睾丸积液没了、盆腔积液也好了、疝气也好了……子宫肌瘤也缩小了(不能说全部好了,有个过程,因为肌瘤形成的形式不一样,和人的脾气性格有关系,药绝对有效,是起作用的,但不能去根,因为病根在你心里,你是什么性,就生什么病,不能指望某一个医生给你去掉病根,必须把自己生这个病的性化掉)。下品和下下品。中药的下品大多有毒,毒有多大呢?中医没有指标。因为量化标准是仪器说了算的。人是三界生的,与天地、宇宙接轨,如果用机械化的、实验室的仪器的标准来看待人,就大错特错了,违背了天、地、人、宇宙。人是无限的宇宙,包含着巨大的无形的宇宙。中药的下品多数都是有毒的,比如附子,他可上、可中、可下,看你如何利用。往往治病救人的时候,用得就是中药的下品和下下品。中药的上上品是养人的,中药的下品是救人的。大寒的、大热的、大酸的、大咸的……大咸的是芒硝,芒硝因为胡万林事件被消灭了,大家可以看看芒硝的功效,就知道芒硝有多好。我们不用好坏来评价他,看它适合哪一类人。如果身体里有积水了,腹胀拉不出了,需要用大黄。很多人减肥、大便干了用番泻叶、用大黄,错了,这个东西只能用一两次,用来急救,不是长期可以喝的。它强行增强大肠蠕动分泌水分,临时通便。如果总用这个东西,反而会导致大肠缺水,以后更干燥,最后把大肠弄干了,导致不喝番泻叶就拉不出大便。我遇到这样的病人,就给他(她)用滋阴的药,滋阴的药是养水的,就是帮助他(她)涵养住水分。一天一两块钱的药,后来可以每天大便都正常。用药需要知道药的性和人的性,这样的病人爱急躁、火气大,肺一热,大肠就干。给他(她)滋阴润肺,水分涵养住了,人体不缺水了自然就分泌水分。如果缺水,当然就没有水分可以分泌,肺阴虚了、干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自然就干了。滋阴的药有哪些呢?滋阴之首是龟板,其次是女贞子、龙骨、石膏,石膏是大凉的,一般少用或者不用。可以用龙骨、女贞子、龟板、少量的石膏。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决定毎味药的用量,配合使用,不能拿着一个方子给所有人去用。一人一方、万病万治才是中医的精华。有很多单方,单一治疗皮肤病、肝炎、胆囊炎等的秘方,非常好使。但是如果把中药的配方全部都产业化,那么只会有三分之一的人用对,三分之一的人用得不错也不对,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用错了,所以必须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所以中药的下品也是根据它的性来纠正人体的错误。比如火大就用点凉药。寒而热之,热而升之,升而降之,降而升之。比如高血压就是气血往上升,那就给用往下降的药,萝卜籽、半夏是往下降的,用点这类的药,让他(她)的气给降下来,使其气归经、血归路,高血压就降下来了,针灸也同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毒药,大家常听说巴豆、砒霜,还有斑蝥,芦荟(不是市面上的芦荟植物,是从芦荟里萃取出来的黑色的物质,奇苦无比),这些中药的下品特别苦、特别辣、特别酸……五色、五味入五脏,胆病要用苦药、肝病要用酸,胃病要用甜,肾病要用咸……现在雄黄、芒硝都不让用了,其实芒硝是很好的东西,用于急救的时候。如果受了风寒感冒,用芒硝煮水一泡脚、出一身汗,感冒就好了。芒硝实际就是一种盐,和食用盐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它在岩洞里呆了几亿年,它的性非常寒,吃了以后人的火气往下降,具有泄水、降逆的功效,如果胃胀难受,喝点芒硝水,一个小时就好了。如果到医院吃耗子药,吃多少年也好不了,因为那都是霉素,不懂得升降沉浮,都是高科技垃圾,西药很毒,但是救急的时候是管用的,在药里面属于下下下品,中药的下下下品救急的时候比西药更好使,但是利益集团要消灭中医药,所以大家要看清这个问题。

一个合格的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因为懂得很多东西、知道很多方法才能成为大医,才能辩证施治,该出手就出手,该用药就用药。该正骨就正骨、该针灸就针灸、该艾灸就艾灸、该拔罐就拔罐,问题一下子就解决,给病人调理身体,很多时候是以“秒”来出效果,以“分钟”来解决问题的。现在很多做疗程的医生、治疗师,你们想想是疗程解决问题?还是用对方法解决问题呢?你好不好是你想不想好。你想好的时候,找对了人就好了。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对吗

是药三分毒正确,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安全剂量服用,就不会引发毒性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吃药不可能一点风险都没有。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在所有上市批准的药品中,找不到一种百分之百安全的药。

是药三分毒,其中“药”指的是中药还是西药呢

小时候觉得中药的味道很神秘,煎中药是那么一种散发着古老气息的事情,从纱布中过滤的中药仿佛充满了魔力,得了病的人,喝下去,就恢复了元气。

中药是什么呢?大部分的路子是,把很多植物+动物+奇奇怪怪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碾碎,熬,喝掉。这种熬出来的东西,是混合物,就是说,里面有很多很多种化学物质。

我们先不去判断中药有没有效,我们假设它有效,能治好病。原理也必然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来和你病变的部分产生了反应,导致病毒或者细菌被杀死,病就好了。

中药的广告经常说它是纯天然制剂,绝对没有副作用。许多人不敢吃西药,选择吃中药,也是因为相信西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某些中药有毒副作用,甚至有很强的毒性。最早记载中药的书籍是《神农本草经》,里面共记载了365种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可见古人也知道中药并非没有毒性,很多天然的东西吃了是会中毒的,甚至是会被毒死的。

对于从小就开始学习科学知识的我们来说,中医理论听起来就像是骗人的,和算命、星象、风水、宗教等等理论感觉都差不多。而中药的味道和外观等等都不是那么招人喜欢的。现在所说的西药,就是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开发出的药物。现代医学致力于研究药物中的每一个成分对疾病的作用和对人体的影响,也确实做到了明确药理作用,经过了近百年的不断进步,西药给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明白、高效。医生和病人都能知道自己使用的药物会产生的效果和造成的影响,即使是用错了药物导致了某些后果,也能够很明白的追溯原因和责任。

中药材中的很多东西本来就是食物或者不作为常规食物但是本身也是容易获取和能够直接食用的。在心理上就很容易接受,有点吃大杂烩的感觉,而且很接地气对么?

反过来西药的说明书一打开,那个分子式直接秒杀大多数人了吧?即使能认出这个分子式或者某些基团,那又怎么样?还是不明白啊,再看看说明书,那么吓人啊!而且还挺贵,不是么?

说到西药,动不动就说,是药三分毒,西药不是杀这个就是杀那个,太危险了。要么就是说,西药都是针对症状来的,不能解决病根。殊不知,这个看法太落后太狭隘了,实际上不但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病因而配不同作用原理的药,而且对于不同程度的病症用多大的药量都是有标准的。

西药做的是什么呢?假设每种中药里面有一万种化学物质(实际应该远不止),西药会去做实验,把具体这个药汤子里的一万种化学物质都分离出来,挨个去试,找到那个真的和病变部分起作用的化学物质,再把一种或者几种对病变部位起作用的化学物质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做成药,这叫西药。比如著名的青蒿素,就是这么出现的。

在大部分西药的说明书上你可以看到这种东西,这叫结构式,标出的是这个药的成分。

中药最大的问题所在,它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对药品的一切要求——成分、作用机制、临床数据、副作用等等,根本无法解释自己,也就不能被现代医学甚至现代科学所接受。但这恰恰又是中药受到许多人信赖的原因——西药的成分表上,全是看不懂的化学物质,并且副作用一大串,任何一种药都会写“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会致死”;中药就不一样了,当归、党参、何首乌……都是纯天然成分,也从来不提示副作用,当然可靠得多。

西药在上市之前,它的药效、安全剂量和不良反应都已经经过了系统的实验,做了详细的分析,在说明书里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可以事先加以防范,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尽量挽救。

实际上,我们的药监部门和制药厂商是很不负责任的,很多物体被加入药典之前根本没有进行严格的毒副作用测试,所以你吃下这些药以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真的是随缘。比如之前很有名的“龙胆泻肝丸”,含有“关木通”,导致千百人肾衰竭。因为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会导致肾病。而关木通这个药材是收录在中华药典里的合法药材。中药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物体,常年吃中药的人,会不会撞到下一个关木通,完全是看运气。

再打开你身边的中成药,看不良反应和禁忌那一栏,大部分都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药检的时候没有试出什么不良反应,可是并不代表着这药就没有不良反应。换句话说,尚不明确的意思是,吃了以后会怎么样,我们其实也不太知道。大部分人都没事儿,也有可能吃了以后口吐白沫,还有可能像龙胆泻肝丸一样肾衰竭。这种吃了以后不知道怎么样的药就能上市,这不就是不负责吗?

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为什么你会吃一个你都不知道里面含有什么物质的药?那些每天担忧食品安全的人,抵制毒牛奶,抵制地沟油,抵制食品添加剂的人,为什么你们会去吃一个吃了以后甚至都不知道会怎么样的药?这不是一种矛盾吗?

另外再说说有效性。这都是老生常谈了。比如一个药在上市之前需要做双盲实验,来确定有效性,为了排除药的“安慰剂”效应。什么叫安慰剂效应呢?就是你吃完这个以后“感觉自己”好了很多。

医学本来就是在试图不断满足病人的需求,和伤痛,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去做。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管中医怎么辩解,不管广告说得多么好听,也不要吃药效不明确、毒副作用不清楚的任何药物、补品。身体是自己的,乱吃中药吃出了问题,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具有偏见,我们会固执,我们难以接受他人的观点。但试图纠正这些弱点并不可耻,会思考的人应该基于逻辑,基于事实去思考,而不是基于立场,基于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处在无知之幕的背后去思考。

所以,只要现代医学无法治愈人类所有的疾病,我们就希望中医能够传承下去,当然能够进步能够让人们明白就更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