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中国历史上皇后之最

admin

历史故事

霍去病倒看北斗

中国历史上皇后之最-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2.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3.王莽与威斗

因为北斗绕“天帝星”所在的北极日夜不息,所以从很早开始,北斗成了天帝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天帝以中央为枢纽,坐在马车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汉代的首都是长安,长安还有个别名叫“斗城”也是从这种观念来的。

东汉时一世纪中叶,山东嘉祥县的武开明墓石祠,刻有“斗为帝车图”,图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组成车舆,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帝王都对它极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过头,就会变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讲一个王莽与北斗的故事。

西汉末年,朝廷出了一个叫王莽的权臣,他既不是武将,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个儒者,他废掉了汉朝皇帝,自立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个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阵之后,曾官至相位,后又退了下来。本来他有可能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的,不料过了不久,皇帝刘欣去世,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太皇太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这样,王莽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最高行政权于一身,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莽却一直表现得非常谦卑,仁、义、礼、智、信,无一不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整日树立一个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的赤胆忠臣的形象。比如,当王莽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皇帝刘衎作皇后时,朝廷赏赐给王莽二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但王莽拒绝接受,把钱全都捐出用以救济灾民了。这一举动让全国上下感恩戴德,全国人民都颂赞他是亘古未有的圣贤。

等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无冕之王,就不再谦恭。瞧:一连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自私,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数将尽,自己应该当仁不让了!于是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身边的小孩皇帝孺子婴,自己登上宝座,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如果王莽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无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个王朝,不料靠两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三流角色,绝无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翻云手腕。他特别向往先儒书上写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就对全社会大动手术,搞托古改制,从货币、官制、法令、赋役到行政区划,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光赋税一项,就让善良的农民耕种所得,还不够缴税的,家家衣食无着,尚未饿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认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车,那么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头上,看到反贼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稳,他决定铸造一只“威斗”。这年八月,铸造工作在京城南郊开工,他亲自到场监督。威斗是用铜掺入五色石铸的,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他坚信,此物一定内能保佑自己稳在王座,外可帮助自己杀退叛军。所以,他睡觉时把威斗放在龙床边,上朝时搁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

但农民造反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全国性的大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的一支——绿林军包围了长安城,随后攻入城中,与官军激战。第二天,各衙门官员都跑个精光。眼见绿林军已逼近皇宫大门,王莽便率众人来到未央宫前殿,手执威斗席地而坐,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天文郎”紧随在他身旁,不断操作星占仪器,模拟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让王莽调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与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项动作,可见王莽作统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铸造威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他却连自己也骗。一边骗自己,他一边还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个大儒,这时候还文绉绉地套用孔子的话。孔子原话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学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随行的学生提议快逃,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赐给我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三天清早,亲兵扶着王莽上车,跑到渐台——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的,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渐台在一个大水池中,王莽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这时他还怀抱着威斗不放。绿林军将渐台重重包围,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亲兵死伤殆尽,傍晚,绿林军终于攻到台上,王莽被杀,“新莽”政权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何知?”的确,如果王莽在谋取大汉政权前就死去,一定会给历史留下一个辅佐幼主的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许还有“王莽祠”供我们瞻仰呢,现在,我们只好随着历史一起去贬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关于北斗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从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儿引出的。

一行本名张遂,出家的法号为一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据《明皇杂录》记载,一行幼时家里很穷,他的邻居王姥姥心肠很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礼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儿子因杀人被判罪,将要处决。王姥姥只好来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为难,说:“姥姥要是缺钱,尽可从我这儿拿,但你儿子犯了国家的王法,我可没法徇私情。”王姥姥听了这话,恼火极了,说:“我认识你这个部级和尚有什么用呢?那么多年都白帮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就气乎乎地走了。

看对自己过去的恩人无法相帮,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确实不敢徇私枉法,于是决定动用“法术”,从根本上来一个大的“枉法”。他在浑天寺让人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又悄悄找来两个做工的人,对他们说:“从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在后院作坊的废园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动物进来,就上去把它们捉住,一共七个,一个都不能少。跑掉一个,当心挨一顿鞭子。”

那两人就在废园子里埋伏,到太阳落山时,果然不知哪儿来了一群猪窜进园子,两人七手八脚把这些猪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头。一行用木板将瓮盖好,以神泥封口,并用朱笔在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问:“太史官来奏,昨夜天空中不见了北斗七星,这是什么征兆?”一行说:“过去后魏的时候,曾经发生火星不见的事。这次发生帝车不见的事,可是古来没有的。一般来说,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话,可能会有水旱霜冻的灾害;现在居然连帝车都不见了,恐怕于国家、于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听了这番鬼话,李隆基吓得六神无主,忙问:“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解救吗?”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终究是能够感动星辰的。”

李隆基问:“怎样盛德的事才够感动星辰呢?”

一行说:“我们佛门是主张宽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于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种要砍头剁脚充军流边的罪犯全都无罪释放,王姥姥的儿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说北斗星中的第一颗星出现了,以后一天出一颗,到第七天全部出齐。其实这也是一行一个个放出来的。

按这个故事来看,北斗星还是猪神,这也已经在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证据。

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么厉害,把皇帝都敢玩弄于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宝车,是人们的司命大神,又是猪神,可是还没完呢!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魁星”这个字眼,对!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

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连,还有个七夕乞巧节的故事。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选一个节日,最合适的日子当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到唐代已经流传到各地,盛极一时。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媳妇们都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发现有蜘蛛在上面结了网,说明乞巧成功。据《开元遗事》记载,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与儿媳妇杨玉环在华清宫共进晚餐,然后把瓜果列于庭院,望着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先感叹牛郎织女不自由,一年才聚会一次,而得意自己的潇洒,可以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指星发誓,愿来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让人拿来蜘蛛,放在小盒里,搁在瓜果边,等天亮再来看,网织得越密,说明乞来的巧越多。李隆基发誓来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么预感?李商隐有诗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正表现了李隆基在这个七夕和后来在马嵬驿两种境况的对比。

乞巧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们认为织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故称之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轻女子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对着织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叫“拜七姐神”。她们还要用稻草扎一个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个姑娘媳妇都从家里端来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葱剪碎放入水中,据说通过这样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则用脸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当然最多的还是比赛穿针,女人们在初七朦胧的月光下,都用彩线摸着穿针,穿得过的,就是得巧了,特别受大家尊重。不过有个文人说得好:“织女盼与牛郎相会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见面,短短的几个时辰正忙,那有闲功夫到人间送巧。”

蜀人浮槎探银河

前面斗牛宝剑的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张华和他的《博物志》。这本书就讲到一则蜀人上天访问牛郎的故事。

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通着大海。住在海边的一些人经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远海驶过,而且还特别守时。蜀地有一个人想,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儿的,我何不也探险一回?于是这人也做了一个大筏子,在筏子上盖了个小屋以供遮风避雨,带上足够的粮食,就乘着这个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还在海上,因为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的出没,能分辩白天黑夜,后来周围就变得一片浑浑茫茫,看不出昼夜来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前边是一处地面,遥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齐壮观。

他想:这是人间还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个明白。走近后他发现,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过,岸右是一座豪华宫殿,从窗口望去,许多女人在用织布机织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正在河边给牛饮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话,牵牛人先惊讶地询问这个远方来客了:“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乘筏人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寻险探奇的志向和经历,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牵牛人避而不答,只说:“你回去后,问问你们蜀地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诡秘和蹊跷,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归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发的海边。为解开这个谜,他回到蜀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严君平,把这件事的经过说给他。严君平说:“我这儿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乘筏子一对日子,发现正是他和牵牛人说话的那一天。原来他到达的是天河,见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织女,他自己那一刻也变成了“客星”。

现代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记录: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后,十多天间仍在太阳系中,所以可辨昼夜,飞出太阳系后就不分昼夜,浑茫一片了。它飞到牵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学者严君平观测到,所以说“有客星犯牵牛”。这有点现代神话的味道了。

张骞与支机石

在这个故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张骞乘筏子到银河的故事。

张骞是汉代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也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

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也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

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回这个妇女没有卖关子,爽快地答道:“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

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来到蜀地,想找严君平问问,但没有找到,把支机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个天宁观,支机石就一直在观里陈列,据说它“高与人齐,略带青紫”(也许是一块陨石),前面讲文昌帝君时,曾提到过。现在成都还有“支机石街”。

看来,《博物志》里的乘筏人与这个张骞,一个是东渡大海探险,一个是西溯黄河寻奇,结果都到达了银河,颇有东西两面环球航行的味道。

关于后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诗中提到。如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宋之问的《明河篇》说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李商隐《海客》写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织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与张骞聊了半天,还把支机石赠给人家了。

也有人这样写:“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意思是说,既然你见到天孙织女了,为什么不带点天上的织锦回来,只带回一片破石头呢?此人的见解有点西方探险家的味道。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

说起来女皇帝,大家定然会想到武则天,武则天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确切地说,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位女皇,北魏殇帝元姑娘、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武则天和西辽承天皇帝。而吕雉、萧绰、慈禧以及其她临朝称制的女主则是中国古代的准皇帝。

1、第一位女皇帝:北魏殇帝元姑娘

北魏宣武帝死后,年仅4岁的元诩就当了皇帝,是为孝明帝,胡氏则母以子贵被尊为太后,并因孝明帝年幼而得以听政。胡太后在政治上恣意专权,搞得民不聊生,生活上则十分淫乱,引得朝臣不满,(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当然也引起了孝明帝的不满。她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会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先下手为强,于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毒死了19岁的亲生子孝明帝元诩。

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将尚在襁褓中潘嫔所生皇女从后宫抱来立为皇帝,改元“武秦”,胡太后则继续临朝称制。胡太后杀死武秦女皇之后,还给她加上谥号为“殇帝”,所以北魏的元姑娘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的女皇帝身分普遍不被后世所承认,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未留下,一来是因为她是胡太后的傀儡,二来是因为她是以冒名男婴而即帝位的。

公元前528年,也就是南北朝北魏未期。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在洛阳(今天的河南洛阳市)登基。她时年一岁还没到,正处于哺乳期的婴儿。其祖母怀抱着她面对文武大臣宣布,皇太子就任大统。并同时改年号孝昌武泰,就是天下太平昌盛的意思。

但这位生性多疑,位高权重的皇太后此时还不到三十岁。就在此之前,她向朝臣们说小皇上元诩暴病身亡,为了国家社稷不得已奉其孙子(其孙女)为皇帝。大臣们并没有被她的表象所迷惑,私下里都在传递小皇上元诩被人用毒酒药死的事情。可以说皇太后胡氏,(当朝司徒胡国珍的大女儿)为了维护个人和情人郑俨,徐纥的地位权威制造了这桩血腥之案。她为了能够和情人长相守,并放权给二位情人,加封他们为光禄大夫……这位胡氏看目地已经达到,没过多久就把孙女的帝位给消了。另换临兆王的儿子元钊为皇帝,但没过多久。这位时年不过五岁的小皇帝就随着她一起被塞上豪阀尔朱荣投入黄河淹死。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北魏王朝很快走向末路。高欢和宇文泰二人,军政大权在握,很快拥兵自重分裂成东西二魏。形成了长达数年的分割局面。

可以说,元诩的女儿元姑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尽管在位时间较短,却比唐朝武则天早了一百五十多年。

2、第一位实权女皇帝:北魏胡太后

实际上,胡太后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权女皇帝,自被孝明帝尊为太后开始就是北魏的实际统治者了,她不但临朝称制,还自称为“朕”(秦始皇以后的皇帝自称),让朝臣们称她为“陛下”。(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她不惜先毒杀亲生儿子,后立尚在襁褓中的孙女,再立刚满三岁的宗室幼子。瞬时间的废立使天下震惊,将领尔朱荣疑有诈,遂带兵讨伐,15日后占领京师洛阳,元钊及胡太后被俘。后尔朱荣下令将幼主元钊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另立元子攸即位,是为孝庄帝。

其实,历史上最多欲求的女性,不是慈禧,她要的只是富贵和权势;不是武则天,她要的只是天下;也不是赵飞燕,她要的只是肉体之欢———而是北魏的胡太后。她既有文才,又贪武艺;既爱天下,又喜金钱;既信佛教,又善权术;既贪图玩乐,又耽于情欲……想把好处都占全。

看多了两汉两晋的外戚把宫廷搞得鸡飞狗跳,所以北魏开国君主定下规矩,立太子后,则杀太子的生母。所以,嫔妃们都宁愿生公主,而不是太子。胡氏入宫后,批评那些嫔妃:“天子哪能没有儿子?你们怎能那么自私,只顾个人生死而不顾国家前途。”她怀孕了,反而祷告说:“赐我儿子吧,让他当上太子吧,我万死不辞。”在后宫的角力中,她的儿子活下来了,她也活下来了。未发迹时,胡氏的铁心肠是英豪大略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而独掌政权后,同一副心肠就成了无情无耻凶残暴虐的代名词。

后来,太子当上皇帝,胡氏成了胡太后,她可以自由地玩乐了。此姝武艺高强,射箭好,便多次举行射击表演巡回赛;爱登山,便在嵩山祭神,顺便让夫人九嫔公主都参加攀岩比赛,还非得拿冠军。有了强大的国力支持,北魏成了南北朝时期的体育大国。

胡太后也是性情中人,经常给人出难题。一次,她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玩,对从行的一百多人下令:依自己力气,随意取绢。这些人丑态百出,使尽气力左夹右扛成百匹地往家里搬。有两个最贪心的,负绢过重,摔倒在地,太后又笑又怒,让卫士把两人赶出仓库,一匹绢也不给他们,当时被人传为笑柄。

同时,胡太后还是文学女青年,亲自创作《杨白华》歌辞来怀念远走高飞的情人杨华,“……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让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歌唱,忆念情人。然而就是她的几位情人,酿下了数次宫廷政变的祸根。

最可笑的是,胡太后在亲生儿子19岁的时候把他毒死了,强行立了新生一个月的孙子为帝;几天后,宣称刚立的皇帝是女孩,废掉,再立了一个三岁的小皇帝。也太儿戏了。两个月后,胡太后和小皇帝被一个部落首领俘获,扔到水里淹死了。

3、第一位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

公元653年,就在唐太宗死后不到四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在浙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就是陈硕真。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称陈硕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真早年丧夫,家境贫寒,本为女巫以谋生,自称从上天回到人间,化身为男子,以妖言惑众聚集起了一大批信徒;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称“文佳皇帝”;但几经浴血奋战,起义军死伤无数,最后全军覆没,她本人也于当年十一月被杀,数万人投降。

陈硕真起义确实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陈硕真破除了皇帝是“真命天子”的迷信,敢于蔑视唐代李氏政权。陈硕真自称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陈硕真起义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十月,这一年武则天30岁,两年以后才被立,武氏很可能也是受陈硕真影响才称帝的。

公元653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睦州女子陈硕真率领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陈硕真是梓桐源的一名普通农村姑娘。她早年丧夫,家境贫寒,由于不忍见乡亲受朝廷官吏的压榨和迫害,便率众起义,表现了过人的勇气和出众的才智。起义后,她便自称“文佳皇帝”。

陈硕真起义军树起义旗后,便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童文宝为大将军,建立了农民政权。起义军曾攻克桐庐、睦州等地,并逼近歙州、婺州,一时威名大震,使东南各州县的官员闻风丧胆。朝廷闻讯后,即派扬州刺史房仁裕带兵前往镇压,婺州刺史崔义玄也紧急征集兵力围剿。由于陈硕真起义军缺乏大战经验,几经浴血奋战,死伤无数,最后全军覆没。陈硕真作为一介女流,英勇不屈,战到最后,兵败身亡。

陈硕真起义确实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硕真破除了皇帝是“真命天子”的迷信,敢于蔑视唐代李氏政权,敢于自号“文佳皇帝”。在那个年代,为了改天换地,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她挺身而出,率众起义。表现了一个坚贞女性敢想敢为的高风亮节。可以说,陈硕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陈硕真高举女性解放的旗帜,她主张女人该与男人一样有权利参与治国执政。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多重压迫,陈硕真挺身而出,高举义旗,无疑是女性解放的先行者。漫漫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哪有女性说话与做事的权力啊!是陈硕真开此先河,使她成为中国妇女争取女权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在谈到要解放女性,还女性以平等的时候,人们还不能忘了陈硕真。

4、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称其为“媚娘”;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自称武曌,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也成为历代野史、小说所热衷于描写和评论的对象。早在明清时期的一些笔记小说中,人们就常把武则天作为一个描写的对象,其中关于武则天的代唐自立的一个预言也成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

据说早在唐太宗初期,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谶语:“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意思是说大唐王室中道衰弱,会出现一位女主武王代掌天下。当时负责天文研究的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这个占测的结果和那条秘谶很相吻合,唐太宗为此心里就总是安定不下来。

当时正处于贞观之治,朝廷之上有能之士很多,其中精通天文历算阴阳术数的所在多有,其中就包括当时著名的神通之士李淳风和袁天罡。李淳风甚至在私下里被称他为“算破天”,他就是而今传得沸沸扬扬的预言书《推背图》的作者。

于是,唐太宗立即召见李淳风,据说,当时唐太宗向李淳风询问预言的真假,李淳风告诉太宗皇帝“唐中弱,有女武代王”这已是上天所注定的了,谁也改变不了了。并告诉唐太宗“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

唐太宗听说这个人要杀掉李唐的子孙后大惊,急忙询问应对之计,并问是否可以将天下所有武姓之人全部消灭掉。但是李淳风却劝阻了唐太宗的这种行为,他又说道:“天之所命,不可去也。”。

如果逆天而行会遭受更大的灾祸,他说这个女人当为皇上您所亲爱的人,40年以后她就老了,也许会怀念李唐的恩泽,况且人一老心肠就软了,虽然她能改易唐祚,但到底不能绝唐。

如果你仅仅因此而杀掉全天下武姓之人,既不明智也不是一个明君的行为,这是一个定数,上天又会生出更加年轻的来,年轻人喜刑杀,那么皇上您的子孙可能真的就要被杀绝种了!结果,唐太宗李世民就采纳了李淳风的建议,没有再大开杀戒。

不过,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没有兴大狱,大肆屠戮,但他还是对武姓之人十分的警惕,没有放过一些蛛丝马迹,小规模的稽查和清洗活动从来没有停止。他故作镇定地开始慢慢疏远武则天,武则天也逐渐看到老皇上对于自己很是厌烦,就做了第二手准备,慢慢地勾搭上了当时的太子李治。

当太宗死后,她被迫到感业寺出家,李治想方设法地把武则天放出来。恰在此时,李治的王皇后与他的宠妃萧淑妃两个人正斗得火热,于是这个王皇后建议把武则天从感业寺召进宫来帮助自己对付萧淑妃。王皇后劝说李治把武则天引入宫中,于是武则天顺顺利利地入了宫,可是没想到王皇后与萧淑妃两个人最终都被武则天消灭掉。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于是李治把王皇后贬为庶人。她为了置王皇后于死地,竟然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杀死以嫁祸给王皇后,可见此人之心狠手辣。

终于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临朝听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

武则天相继架空了两个儿子的统治,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后来她又废掉了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自称大周皇帝。“女武代王”的预言终于实现了。

5、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皇帝:耶律普速完

耶律普速完是辽德宗耶律大石之女、辽仁宗耶律夷列的妹妹,也是西辽的第四任君主。仁宗在1163年死后,其子耶律直鲁古尚年幼,遗诏由其妹耶律普速完权理国事,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她与丈夫萧朵鲁不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私通,把丈夫改为东平王。但驸马并不贪图王位而让自己戴上绿帽子,便经常指责耶律普速完,耶律普速完便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1177年,耶律普速完登极,称承天皇帝。公元1178年,(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皇帝,改元天穆西辽,即西辽末帝。耶律普速完死后,谥号为“承天太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皇帝。

耶律普速完怎么当上皇帝的?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死后,其子尚属幼冲,遗诏由其妹耶律普速完权理国事,

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崇福十四年(1177年)由于公爹萧斡里刺和驸马萧朵鲁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自称皇帝,号“承天皇帝”。后来,耶律普速完与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通奸,封驸马为东平王,又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是一位权势人物。当耶律普速完处死驸马后,1178年,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汗,改元“天穆”,是为西辽末主。

西辽在感天后和仁宗统治时期,基本上贯彻执行耶律大石制定的国策,对外派兵,对内生聚,到承天后统治时期国力已相当雄厚,耶律直鲁古继位后,西辽达到鼎盛时期。

6、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吕后

汉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汉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听政(惠帝认为母亲如此惨无人道,已经违背常理,惊骇非常,而不愿处理政事);孝惠帝驾崩,吕后连立两任少年天子,自元年起即垂帘听政“号令一出太后”。吕后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正式临朝称制的女性。在汉惠帝、两少帝时期实际掌握政治权柄的人是吕后,共主政十五年。

吕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又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吕后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刘邦将吕后娶过来之后,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都一骨脑儿地落在吕后一人身上。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后当时也水涨船高,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攻入咸阳,被西楚霸王项羽立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但吕后并没有因此过上舒适的日子,在接下来刘邦和项羽打得天昏地暗的楚汉战争中,吕后成了项羽的俘虏,甚至在项羽把吕后押到两军阵前,以烹杀吕后威胁刘邦时,刘邦居然笑嘻嘻地说,你爱杀就杀,悉听尊便。我想当时的吕后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凉。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吕后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作人质,受尽了折磨和凌辱,挣扎在生死边缘,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也造成了以后多疑与缺乏安全感的后遗症,变成心地狭隘,紧张恐怖,阴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为强的性情和办事手法。及至楚、汉罢兵言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项羽才将吕后归还刘邦,对吕后来讲,真是恍如隔世。后来刘邦毁约,重挑衅端,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为完成刘邦遗愿,维护皇室,使自己功名垂世,吕后克制住自己,不作自行宣布为女皇的安排。她的目的还是要安定天下,避免动荡所带来的灾难,因为西汉王朝再也经不起战争的折腾了。由此可见,吕后执政的十五年间,是西汉王朝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汉初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卓有成效的时期,这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自《史记》以来,为历史人物立本纪,乃是帝王的专利;而司马迁和班固却各自在他们所写的《史记》、《汉书》中破例为吕后立本纪,以反映其执政期间真实的历史过程,亦足见其二人对吕后执政功绩的高度肯定。在他们看来,吕后的功绩几乎等同帝王之伟业。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是正面的。

7、无冕女皇:慈禧——叶赫那拉·杏贞

叶赫那拉氏是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孝钦显皇后)、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清德宗光绪皇帝的嫡亲姑姑,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1861年至1908年间以皇太后身分或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是同治、光绪两朝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甚至被称为“无冕女皇”。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

慈禧可能是自7世纪女皇武则天的周朝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事实上,慈禧可能比武则天更具权势,她是一个有野心的保守的领导者。她反对国外势力以及支持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不管怎样,我把她排在这个榜单的第三的位置。

慈禧是咸丰皇帝的配偶,在她的丈夫死后,她为了她的儿子同治皇帝,作为摄政王垂帘听政,之后是她的侄子,咸丰皇帝。慈禧的统治始于1861年,一直持续到1908年慈禧逝世。慈禧是满清的最后一个皇太后也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太后。

慈禧1851年被送入紫禁城,作为咸丰皇帝的妃子。1856年,慈禧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君主——同治皇帝。儿子的出生,使慈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她成了咸丰的配偶,不久以后,咸丰皇帝在1861年去世了,同治成了皇帝,而慈禧成了摄政王。事实上,慈禧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因为完全由他独揽朝政。她在安排了优秀的顾问在她周围,同时也巩固了她的权力。

在慈禧时期,内忧外患困扰着中国,那时这个国家正遭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余波,同时还有太平天国运动。慈禧委派总督曾国藩处理太平天国运动,结果,曾国藩成功平复了太平天国的叛乱。

在1881年,慈禧处理太多与西方外来影响有关的事情,她终止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结果,她下令停止了留美幼童向西方学习的计划。

1898年,光绪皇帝,慈禧的侄子,认为中国需要文化和政治上的改革,所以他发起了史称“百日维新”的改革,他开始转向西方。慈禧发起了政变终止了变法运动,并把光绪帝软禁。

对西方影响的仇恨继续,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使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成为袭击的目标。义和团运动失败了,然而,是西方国家干预和让他们停止了反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02年和1908年之间,慈禧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她开始鼓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想知道是什么使她改变了主意。

8、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第一位女皇:女娲

中国上古时代的女皇,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后来继伏羲为天子,称“娲皇”,被司马迁的《史记·补三皇本纪》列为“三皇”之一。寂寞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世界。天地间众灵出现,却唯独没有人类。女娲独自来到中皇山峰冥思苦想,终于造出了泥抟的人类。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於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作为历史人物的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而作为神话人物的女娲是中国文化中第一位女性圣君贤王。女娲传说的来源之一是部落首领,后期的故事演变赋予她更高的地位。“伏戏、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西汉《淮南子》中的女娲就已经是一位无为而治的至圣君王。郑玄《六艺论》引《春秋运斗枢》,以伏牺、女娲、神农为三皇。《列子》载:“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水经注》:“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唐司马贞作《三皇本纪》让女娲的圣君地位永恒确定。但由于女娲故事的温馨浪漫,女娲形象的平易近人,后世子孙不仅忘记了她人首蛇身,也忘记了他的君王身份,只记得她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伟大英雄,是普度众生的创世母亲。

千百年来,在在中国寺庙里享受香火的九成是男性。儒家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各处文庙清一色是男性塑像;佛家认为女人不能成佛,只有发“厌女转男”之大愿,才能取得修道成佛的基本资格;道观庙宇虽有女性,但多居配祀位置,像嫦娥、何仙姑那样,是“仙”而不是“神”,偶尔有女性幸居正殿,要么是母以子贵,如晋祠之圣母邑姜;要么是妻以夫荣,如王母娘娘。总之女神都是依附与男神而存在。中国重男轻女的腐朽思想不仅存在于人间,还蔓延到了天上。

大多数庙宇中,以女性形象居于主祀位置的只有观音和女娲。值得注意的是,宋朝以前的寺庙塑像和绘画,观音菩萨一直是留着胡子的男身,当然这也符合佛教教义。《普门品》载,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女相只是三十二相之一而已。况且女身不能成菩萨,既成菩萨,必是男身。由于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美好品质更符合女性身份,女版观音逐渐被大众接受。作为宗教神祗的女娲拥有多位一体的神仙身份,她抟土造人,是始祖神;她炼石补天,是创世神;她发明笙簧,是创造神;她制定婚姻制度,是爱神。她繁衍人类,是送子娘娘,她庇佑世人,保护神。正是这多位一体又绝无仅有的神格,让各地女娲庙、女娲祠的香火千年萦绕,至今不衰。

9、名副其实的女皇:萧太后

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萧绰曾经侍奉景宗十三年,景宗死后又辅佐儿子圣宗二十七年。辽景宗崩,辽圣宗12岁继位,她奉诏摄政,受尊为皇太后,(本内容由河南商都文化发布)临朝称制,改国号契丹,时30岁。辽景宗谕史馆学士:“在书写皇后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表明萧太后的帝位获得了当时辽朝的认可。她在位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被后世誉为辽邦“中兴之后”。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萧绰出身于辽代皇族著名四大别部之一的国舅别部,其父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其母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可见萧绰的出身是何等的显赫和尊贵了。­

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皇后多为萧氏。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萧燕燕名萧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

统和元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与宋真宗确立“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10、后妃掌权执政的鼻祖:芈八子

古代皇帝真的有3000位妃子吗

事实比这还多,3000只是个好听的虚数

皇帝是天子

天下的人都是他子民(就是说全国的女人他象要谁就要谁)

自黄帝开始,中国就表现出了对女性的性压榨。孙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补益》中提到:“昔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泄者,令人不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原来,黄帝用得就是采阴补阳大法。难怪后世的皇帝总是一方面狂嫖,一方面又想成仙,原来是一箭双雕之法啊!

周朝时,皇帝就可以合法地拥有一百二十一个妻子。计:皇后一人,每隔半月陪皇帝上床一夜;夫人三人,每隔半月三人共同陪皇帝上床一夜;九嫔九人,也是每隔半月共同陪皇帝上床一夜;世妇二十七人,每隔五天,抽签抽出三人陪皇帝上床一夜;女御八十一人,在剩下的十四天中,每天由五个或六个人共同陪皇帝上床一夜。

——这种桃花运现在听起来有点荒唐,但这却是圣人们代定的,君如不信,请看《礼记》内则原文:“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十五日而遍。”

想一想,周朝可是三千前的3000年前,别人家的老祖宗还在树上爬的时候,还不知何为私有的时候,中国的帝王在圣人的帮闲下,已经发明了一套不仅合法而且合理使用众多后院美人的规则。

但周朝这些帝王与后世的那些拥有三千粉黛帝的帝王相比,则又是小巫比大巫了。

历史上最有权力的秦皇汉武,虽说文采方面是“稍逊风骚”,但其那个“骚劲儿”却是横绝天下的。

史载:秦始皇,横扫天下,每灭一国,必收其王妃公主贵妇美人入宫,刘向在《说苑·反质》中道:(秦始皇)又兴骊山之役,锢三泉之底,关中离宫三百所,关外四百所,皆有钟盘帷帐,妇女倡优。共达“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史记·秦本纪》云:“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谓诸侯美人,钟鼓以充之。”《三辅旧事》也记载了:“始皇……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不知道这是什么气,估计是胭脂气或者说是骚气吧)。”杜牧在《阿旁宫赋》里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想来也非夸大之词。

秦始皇拥有后宫列女上万,虽说是空前,但绝非绝后。

这个记录很快就被汉武帝打破了。

汉武帝无疑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风流放荡的皇帝。秦始皇时,嫔妃分为八级,到汉武帝时嫔妃级别增至十四等。而相应地,人数也从秦始皇的上万人增加到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万八千人。在南齐人王俭的《汉武故事》里记载道:“元朔中,上起明光宫,发燕赵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幸使宦者、妇人分属,或以为仆射,大者领四五百,小者领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辄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宫人既多,亟被幸者数年一再遇。挟妇人媚术者甚众。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

而《旧唐书·食货志》亦记载道:“汉武帝后宫数万人,外讨戎夷,内兴宫室。”

汉武帝说:“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可见果然是个精力旺盛的皇帝。但即使汉武帝精力再旺盛,也满足不了一万八千妇人的需求。正如文中所说的:“即使有被宠幸过的,往往也要过几年才有可能再被汉武帝宠幸一次。”而那些终生没有被宠幸过的妇女,则只得长久地忍受着那种寂寞与煎熬,一直熬到三十岁,年老珠黄得让皇帝不可能会感兴趣时,才会被释放出宫。

史载汉武帝“善行道养术(指房中术),故体常壮悦。”看来,汉武帝是完满地做到了真正的穷奢极欲,比明朝那些虚弱不堪虽有美色却无法享受的皇帝强多了。难怪汉武帝要在他的《秋风辞》里面感叹道:“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话颇象《康熙王朝》里的一句歌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看这情形,汉武帝还真想干他个几千年,还好有死神过来把这位独占上万美女的老色鬼带走,不然,让他享用到今天,现在的年轻人还真的不知道该往何处寻找佳缘。

也许号称武帝的人体质与色欲都要强些,如西晋时期的另一位武帝司马炎在这方面比起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花样更多。

司马炎的后宫本来已有众多美女,却还于公元273年下诏采择公卿以下家庭的女子以备六宫,并极其荒唐地下令:选美之事尚未完毕时,禁止天下嫁娶。第二年,又取良家女及小将吏女五千余人,入宫选之。“母子号泣于宫中,声闻于外。”过了八年,他在平吴以后,又“诏选孙皓使妾五千人入宫”这样,他的后宫佳丽就膨胀到了万人以上,于是这个拥有万名佳丽却无专爱的淫荡皇帝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就是不知从何操起。后来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当欲幸御宫女时,坐上羊车,羊走到哪里停住,他就临幸哪里的宫女。由此,那些寂寞的宫女为求宠幸,往往就把竹叶插在门前,把盐汁撒在地上,以诱羊儿停下吃草。

做皇帝做到这个分上,若不把天下妇女看作随手可得的泄欲之工具,才是咄咄怪事。

汉武帝也许是号称武帝的皇帝都是精力过剩的,西晋的晋武帝司马炎于拥有万八后宫固然惊人,但拥有后宫人数最多的记录却不是汉武帝所创,也不是晋武帝司马炎所创,却偏偏是帝王中的情圣唐明皇玄宗皇帝所创。

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这些大权在握的皇帝往往都有几千个宫女(中国的宫女,皇帝是随时可以拿来受用的,据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先生考证,宫女都是穿开裆裤的,此一设计,是为了方便兴突发致的皇帝能及时地当场推翻享用。),一般人未免会想过这个问题:历史上哪个皇帝拥有过最多的宫女呢?其数量又是多少呢?

答案是:历史上拥有宫女最多的皇帝是唐玄宗,其长期拥有的宫女数量超过四万个。

唐代以贵、淑、德、贤四妃为夫人,后宫设立六局二十四司,共190人,还有女史10人。这些都是有品级的,无品级的宫女人数相当多。唐肃宗宝应元年,一次就放宫人3000。而到了玄宗开元天宝中,仅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和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即有宫女40000人(注解6),可见唐玄宗的宫女是超过四万个的,而当时唐朝的总人口也就5000来万,相当于一千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唐玄宗的妻妾,比唐代的官员总数还多(注解7)。可见,要评历史上拥有宫女最多的皇帝,唐玄宗当之无愧。

唐玄宗,做为帝王中的痴情汉(其实也不是太痴情,传闻他跟杨贵妃的三姐妹,秦国夫人、韩国夫人、虢国夫也很有一腿),在他与贵妃意浓情深时,这四万宫女只能是徒劳地翘首东望皇帝那永不会来临的幸御。既然唐玄宗不大可能会垂幸这些寂寞的宫女,那为什么不放一些出去呢?虽说宫女除了让皇帝发泄的用途外,还用来替皇后嫔妃服务,还用来扫地等,但仅是这样的话,几百宫女也就勾够了,何必弄个四万人?其答案只能是唐玄宗养那四万宫女仅仅是为了那性排场和偶尔的心血来潮。

唐玄宗自己的性排场是大了,在四万粉黛中独爱杨贵妃一个也更能显示出自己对杨的用情之深,抬高了杨贵妃也渲染了自己的惊世之爱。很有传奇效果。可惜苦了那千万不幸宫女,只能在深宫里坐待红颜老去。唐代诗人元稹有诗曰:“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些美女就这样在深宫老去了。(当然,这四万人中最后大部分都是放出去了,可那是在她们红颜老去之后。)四万宫女就这样毫无理由地成了寂寞无奈的绿叶,只衬了杨贵妃一个人。真是“一女情成万女寂。”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抨击封建皇帝以天下为私产,“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其“一人之淫乐”,看来讲得一点也没错,连号称明君的唐明皇与汉武帝也都是这副德性。

到宋元明清时的宫女比汉唐要少,平均在2-3千人。明代以品尝美食,享受女色为生活情趣,宣扬真乐人生。袁宏道在《觞政》倡导如此声色人生:“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明朝的皇帝也确实个个以身作则,饮食无度,淫乐无度。加上其天生资质远不如汉武帝这样的猛男,所以明朝的皇帝往往体弱多病,精力不济,命都不长。后来明朝皇帝个个异想天开:一方面照常大搞食色性也,一方面却想修炼成仙,获得长寿。如明朝嘉靖皇帝笃信道教,追求长生,在内宫修筑了一座“天禄宫”,每天参拜,寿礼神仙。但求长生则需禁女色,两者不可得兼,对皇帝来说,求长生就是为了长盛不衰,永世作乐,叫他不近女色,做得了神仙又有何意义。所以想色、仙得兼的嘉靖帝甚是为此烦恼。结果一个聪明道士想出了一个方法:与童贞女交欢没有关系,反而有助于修行。嘉靖听得此说,如获神灵指点迷津,立马在参拜神灵的天禄宫中,招童贞女来发泄肉欲——他皇帝要搞童贞女还不容易。天幸的是,他老人家总算才六十岁时就被上帝招过去了,不然,难以想象现在的人世情形。

及至清朝,宫女的地位每况愈下。从现在留下的史料看,清朝的那些宫女纯粹成了皇帝泄欲的玩物,生子的工具。清朝皇帝每到吃晚饭时——史书称之为晚膳。凡是备幸——也就是待幸的妃子,敬事房太监都为她们准备了一面绿头牌,上边写着妃子们的姓名。牌子的样式与京外官引见之牌相同。或十余面,或数十面。太监把这些牌子放在一只大银盘中,准备晚膳后呈进。所以也叫做膳牌。待皇帝吃完晚饭以后,太监即端盘跪呈于皇帝面前。皇帝若无所幸,则日:“去。”若有所属意,即取牌翻转,使牌背向上。太监退下,把此牌交给另一太监,这就是专门负责驮着妃子,把她放在御榻上的太监。届时皇帝先躺在御榻上,被子下端散开。驮妃的太监,待其把上下衣全部脱光,用大氅裹好她的胴体,背到御榻前,去掉大氅,妃子赤身裸体由被子下端逆爬而上,与皇帝交合。整个感觉就象点菜一样,而交合也就象那吃菜一样,把那被点的被剥了皮的赤裸裸的菜物慢慢地细吞了。至此,中国的食色文化也在帝王的嘴中怀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中国帝王拥有的后宫数和他们的性放纵都是旷绝古今中外的,就是那最淫荡的罗马皇帝尼禄——尼禄统治下的罗马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罗马人,把妻子藏好啊!因为著名的色魔秃头恺撒将要凯旋了。”这个尼禄,也不过杀了一个妻子,姘了一个下三滥,强奸了一个维斯太神庙的女祭司,侮辱并阉割了一个叫波罗斯的男性,就很快被元老院与军队处死了。——被迫以剑刺进喉咙,死时才30岁。后世的法国的社会风气比较浪漫,帝王贵族更是淫乐无度,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在波旁王朝的历代帝王中,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是其中最为淫逸的人之一。而他的妻妾有多少个呢?有几十个。但和中国帝王一比,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就说那人口跟中国相当的印度,其国王的后宫数也从来没有达到可与中国帝王后宫数媲美的时候。

中国历史上皇后之最

皇后之最

身份最尴尬的皇后——汉惠帝皇后张氏

由于权力斗争的复杂、权贵联姻的错综,后宫中常常充斥着一堆带有血缘关系的妃嫔。在古代,堂兄妹之间的婚姻已被认为是丑闻,而张嫣与汉惠帝的结合则是名符其实的乱伦,因为皇帝是皇后的舅舅——而且还是亲的。

不过这场乱伦的起因,并不同于南北朝时期皇帝们常见的荒淫无道,而是来自皇帝母亲的威逼利诱,这位太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吕稚。

吕太后在一个个迫害其它的妃嫔王子的同时,也一步步的丢失了惠帝对她的感情,惠帝对这样的母亲既绝望又无可奈何,而吕稚也对这样懦弱的儿子越来越不满意。为了能牢牢的控制住儿子,吕稚想出的惊人办法之一,就是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惠帝。

对于这样的安排,惠帝与张嫣的母亲鲁元公主都举双手反对,一致认为这是乱伦,只有禽兽才干的出来。然而他们的母亲却早已超出了禽兽的级别,吕稚连哭带哄带威胁,让姐弟两人只得缴械投降。于是年仅十岁的张嫣嫁给了她二十一岁的舅舅,成了后宫中最尊贵同时也是最不伦不类的存在。

母亲一手安排的这场婚姻,只是使得惠帝更加痛苦不堪,在淤积的气愤不能发泄的情况下,惠帝选择的就是自暴自弃的道路,结婚三年之后便抑郁而终。

惠帝生前,张嫣的日子也无非是很无聊,可是惠帝死后她过的就惨淡起来,无人疼爱、无人关心,也没有人可以倾诉,宫廷里有外祖母全权掌管,她不过就是苟延残喘而已。但是在诸吕的叛乱被铲平之后,这种情况也并没有好转,因为她的身上也流着吕氏的血液。

新立的汉文帝尊自己的生母薄氏为太后,张嫣失去了皇太后名衔,生活难以自处,终于在三十六岁那年默默的死去,替她装殓尸体的宫女们此时才发现,这位皇后尽然一直都是完璧之身。

最有皇后命的皇后——汉文帝皇后窦氏

随着“汉武大帝”的效应,这位老太太的名号也应该广为传播了。西汉初期很有几位出身不怎么样的皇后,甚至连再婚的王娡都能当皇后,可见那时对女子婚姻还是不怎么看重的。

窦漪房仅出身良家女,进宫后也不过就是伺候吕后的宫女。吕后要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窦氏为了回家方便,就拜托内侍把她分到赵国那一堆,谁知这个内侍嘴巴没毛,办事不牢,临了忘了这一茬,大笔一挥就把窦姑娘送到代国去了,窦姑娘只得哭哭啼啼的上路。

结果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赵王刘如意正是吕后最讨厌的戚夫人的儿子,刘邦死后,吕太后四次征召赵王入京,终于如愿以偿的把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杀了,而代王刘桓却奇迹似的活到了吕后倒台,并被空缺的皇位砸的正中脑门。

这样一来,阴差阳错送到代国的窦氏也就时来运转了。不过即使这样,本来皇后的位也没窦漪房什么事,代王虽然喜欢她,可上面还有代王后和王后的四个儿子,可是奇迹又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先是代王后病逝,而剩下的姬妾中只有窦漪房育有子女,所以理所当然由她代理王后的工作。而等到代王做皇帝的时候,他四个嫡出的儿子居然也陆陆续续的病死,窦氏的儿子刘启成了长子,因此就顺利成章的做了太子,窦漪房则如梦如幻的当上了皇后,完成了由麻雀变凤凰的飞跃。

最年幼的皇后——汉昭帝皇后上官氏

汉昭帝就是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也不知道他这伟大的老爹是咋想的,在自己的晚年把亲生的儿子们也灭的差不多了,最后皇位就传到了这个八岁小毛孩手里。

昭帝即位时才十一岁,所以自然,他的老婆也不会大到哪里去。当时替他选皇后的是他名义上的监护人鄂邑长公主,结果有心人七托八托的找关系,就定了上官小姐,当时,上官氏只有六岁。

上官氏的父亲是左将国,祖父是左将军,外祖父名头更响,就是霍去病的弟弟,大司马大相国霍光。可是这两家虽说是儿女亲家,内里的矛盾却不少,早先为立上官氏为后的事已有些不对付,后来更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最终还是霍光棋高一着,把敌人清理的干干净净,这里面自然就包括了上官皇后的父亲和祖父,但是她当时年仅八岁,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不仅性命无忧,连脑袋上的凤冠都没晃过一下。

霍光在西汉后期的历史中,还算是比较有脑子的人,之前为了抑制外戚,对上官家的人并不客气,可是随着昭帝的长大,他也越来越希望外孙女能生个太子,满朝大臣们甚至很自动的领会霍大人的意思,说了一堆龙体安康的屁话,上书皇帝只跟皇后一人搞对象就行。于是上官氏专房擅宠,可惜年龄太小,有子嗣的希望很渺茫。

昭帝二十一岁驾崩,上官氏时年十五,尊为皇太后,新皇帝不招臣子喜欢,不久被废,另立汉武帝废太子刘据之孙为帝,按辈份就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就这样,她也成了中国最年幼的太皇太后(不过最年幼的皇太后却不是她)。虽说一生富贵荣华,可也算是一辈子在守寡,五十二岁逝于长乐宫。

最名不副实的皇后——汉哀帝皇后傅氏

傅皇后的知名度肯定没有她老公汉哀帝高,而汉哀帝的名声又肯定没有他的宠臣董贤高,最终这三个人的知名度都没有那个“断袖之癖”的典故高。由此,便可知咱认为傅氏这皇后当的憋屈的原因。

有的皇后可能不受宠、不怀孕、不招人待见,而傅氏则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就因为哀帝跟他的祖宗们有这同样的爱好——男宠,并且将这一爱好发扬光大,光大到只近男色不进女色的地步。双性恋大家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纯粹的同性恋可让哀帝周围的女人们只觉得头大如斗。

更让人头疼的是哀帝不仅是纯粹的玻璃,还只跟董贤一个人玻璃。若论BL的忠贞度,哀帝同学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问这种宠爱度有多大?就连董家人自己都有点受不了。当时萧家有兄弟二人同殿为官,董老爷子很羡慕,就托人上萧家为董贤的弟弟提亲,结果人家吓的要死,这事没谈成,当时董老头就很不痛快的叹道“我家何以有负天下,让人畏董门如虎!”

哀帝有多爱董贤,傅皇后就有多么郁闷,何况哀帝后来又将董贤的妹妹封为昭仪,与皇后比肩,董贤夫妻也居于宫中,俨然是把董家跟刘家并成了一家,倒显的傅皇后越发像个外人。

哀帝二十六暴病而亡,子嗣当然是没有的,于是立了宗亲子为新帝,而傅皇后也终于出了口恶气,看着她的眼中钉肉中刺随哀帝自尽。可惜好景不长,新帝继位后,太皇太后的王家重新上台,傅氏由于政治需要最终也被贬为庶人,不知道当她走上跟昔日情敌同样归宿的时候,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最幸运的废后——汉光武帝皇后郭氏

说起刘秀的老婆,大概还不是人人都清楚,不过说到“做官当做金执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这句话,大概知道的人就很多了,而郭氏正是那位阴皇后的前辈,也是刘秀的第一任皇后。

关于郭圣通与阴丽华孰优孰劣的问题,咱也说不清楚,但是咱还是相信后宫里不存在单纯靠贤惠就能登上后位的人,所以至少有一点,郭圣通肯定比不上阴丽华,那就是智慧(不过讽刺的是,若干年后,一位出身邓家的少女,运用了跟阴丽华差不多的手法,将阴家的另一位皇后和阴氏彻底消灭)。

郭氏本来是有很多优势的,她比阴丽华年轻漂亮,比阴丽华先有孩子(而且是太子),比阴丽华背景雄厚。刘秀既然已经立了她为皇后,那么依照他的性格,不管他真心爱的是谁,也断不会亏待郭氏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会输掉身家的郭皇后,也只能怪她自己不争气了。

不过郭圣通输掉了身家,却没丢掉性命,这也就是她之所以幸运的理由。古往今来,像这样被废的皇后,能够活命,能够享受封国太后的头衔跟着幼子移居,能够让娘家提前享受到太后外戚待遇的,也就只有郭圣通她这么一个了。而且即使在她死后,她的家族也一直受到阴丽华的儿子,甚至是孙子的厚待。

但是话说回来,幸不幸运终究是我们这些外人的看法,郭圣通有幸嫁给当时世上最优秀的一个男人,却无法得到这个男人的真心,而且一想到丈夫对初恋的情深意重,再比照下自己的境遇,是个女人估计都很难平衡。终于,在自己的长子自动辞去太子位(刘疆大概也算史上最幸运的废太子了)的同年,郭圣通病逝,说是她了无牵挂的有之,说是她郁郁而终的也有之。

最长寿的皇后

想来想去,这个称号还是包括了不止一位皇后。

若论寿命最高的,当属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枯禄氏,享年86岁。但是这位婆婆的皇后封号是后追尊,大家都知道在雍正朝她只是贵妃,乾隆登基后直接跳到太后,没当过一天的皇后。

若论历代皇后中寿命最久的,则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享年84岁。这位皇后历经宣、元、成、哀、平、孺子婴、王莽七朝,一生也是几番大起大落。本人虽性格平和,但是缺少政治见地,终于被侄子王莽篡权,也算间接葬送了刘家天下。

若论当过皇后的人中寿命最长的,则是唐高宗的武后,享年91岁。不过由于武女士最后当了皇帝,所以就暂时不将其算到这波人里面的。

单论在皇后位置上最长的人,则是明朝万历皇帝的皇后王氏,由于她丈夫是个长寿的人,而她自己又颇为长寿,所以在后位上足足待了42年。同时,她的丈夫也因28年不上朝的丰功伟绩,荣获“史上最懒惰皇帝”的殊荣。

最丑的皇后——晋惠帝皇后贾氏

恐龙守则上说:一个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漂亮;如果不漂亮,就要有气质;如果没有气质,就要很可爱;如果不可爱,就要很温柔;如果不温柔,那就要年轻……而贾南风这个女人顶多也就达到了“年轻”这一点而已,居然都能登上皇后的宝座,咱们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跟战国那位著名的贤明丑后钟无盐不同,贾氏不仅生得粗、短、黑,面貌奇丑,性格也是恶劣的可以,妒忌心重,残酷冷血。有一次她听说某妃子怀孕了,居然挺着长戟当飞镖就把人家捅死了,当时她的公公就准备废了她,可惜被以皇后为首的一群枕头风给阻止住,终于让贾南风有惊无险的由太子妃上升为了皇后。

归根到底,她没被双规的原因只有三个:一,她老爹是开国大功臣;二,她老公是个白痴;三,她本人“多权诈”。

西晋的短命史,有一小部分是由晋武帝的杨皇后埋下,一大部分则由贾皇后完成。不仅把自己丈夫治的死死的,对外则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手诛杀先帝外戚杨氏,夷平三族;之后又联合楚王灭了汝南王和曾跟她家竞争过太子妃的淄阳公卫灌家,最后再倒打一耙,把楚王这个小青年宰了。直到杀了太子,搞起“八王之乱”,她最终玩死了自己,也把西晋玩散了架。

可见,老天爷最终还是公平的,他给了贾南风一个丑陋的外貌,却给了她一个坚强的无耻的心。

复立次数最多的皇后——晋惠帝皇后羊氏

这位羊皇后就是前面那个丑八怪贾南风的继任者,前一位皇后的所作所为虽然让朝臣们胆战心惊,但后位终究不能空悬,于是在多翻内幕操作下,名门之后的羊献容成为了晋惠帝的第二任老婆。

虽说羊氏当上皇后的过程跟当年的贾后一样都是走后门,并且也同样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但是却没有时间像前任一样把她丈夫收拾伏帖了,因为就在她入主中宫两个月之后,她的外叔祖父就撺掇赵王篡位自立,这种混乱的局面——自然也是拜她的前任所赐。

贾南风所造成的“八王之乱”,几乎一直延续到西晋灭亡,这期间司马氏诸王势力轮流竞争上岗,而司马衷这个白痴皇帝也便像洪流中的一页孤舟,飘过来飘过去,几乎没消停过。

丈夫一会儿被这边挟持,一会儿被那边挟持,身为皇后的羊氏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她前前后后被废了四次,又被复立了四次,到了最后,甚至就连驻守地方的一文不名的将领都能决定她的废立。与那个将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丑八怪贾南风比,被别人耍来耍去的漂亮女人羊献容,怎得一个惨字了得。

惠帝终于在四十八岁那年,结束了他窝窝囔囔的人生,暴毙于显阳殿,死因不明,羊氏却没有升为太后,只是被继位的小叔子凉在了一边,过着活死人一般的生活。

到此为止,有着四次复立过程的羊献容已经可以留名历史了,然而她的诡异人生却还没有完结,反而迎来了另一个高潮。

让羊氏的生活猛然峰回路转的男人,叫做刘曜,是汉赵的亲王,后来称帝。当年他攻陷洛阳,一窝端了司马家,羊氏也成了俘虏之一。可是对这个俘虏了她的男人,羊献容却百分之一百二的满意——实际上估计没女人会不满意,尤其是跟晋惠帝比的话。

之前说惠帝是白痴,并不是夸张,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可以参加特奥会的那波。这样的人能继承皇位,实在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只因为他的母亲杨皇后万般的庇护他,没准想拿整个天下做儿子的补偿,再加上他的父亲晋武帝不知道哪根筋搭错,居然还同意了,司马衷最终登上了西晋的帝位。当年他的名言之一,就是问饥民为什么没米饭吃不去改喝肉粥?引得朝野一片哗然。

而刘曜虽然是个双手染血的胡人帝王,不谈风雅清逸,却是从小腥风血雨中历练出来的,长辈称其“此吾家千里驹也”。刘曜能让羊献容做名至实归的皇后,能让她参与军政大事,能让她享受到一个妻子该得到的一切。于是当刘曜偶尔问起羊氏自己跟惠帝比怎么样的时候,羊氏一顿猛夸,说自己直到遇到了刘曜才知道世上什么叫做大丈夫真男人,这其中虽说难免有拍马屁的嫌疑,但绝对也出自真心。

垂帘听政次数最多的皇后——晋康帝皇后褚氏

有很多皇后在成为太后之时干过垂帘听政的事,但是基本上都一次而终,而且这还是个高风险的技术活,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都搭进去。但是东晋的褚皇后则是个少数的例外,她不仅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中得以善终,还垂帘听政达三次之多。

能有这么多次的垂帘机会,当然跟皇帝做不稳位子有关。东晋的皇帝们,往往皮相跟智商和寿命成反比。荒淫无道的自然容易早死,难得几个不荒淫无道却也活不长。

首先,褚氏能当上皇后,就跟东晋皇帝的短命有关。她本来只是琅琊王妃,就因为她丈夫的兄长早逝,才让他的丈夫当上了皇帝。可是皇后才当两年,她大伯的情况又发生在了她丈夫身上,晋康帝病逝,留下了二十一岁的褚皇后和一个两岁的小皇帝。

褚氏本人还是很有些政治见解的,父亲褚裒又是声名远播的名士,于是一帮大臣自然请她出山,褚氏开始了她第一次的垂帘听政。这时,褚裒为女儿举荐了数个重臣,自己又坐镇江北,几大臣子互相牵制,相安无事的渡过了十三年,直到小皇帝成年,褚蒜子功成身退。

可惜退休日子没过几年,唯一的儿子晋穆帝无子而逝,褚氏白发人送黑发人,却没多少时间悲伤,因为新选出来的晋哀帝整天只热衷于修仙炼丹,其它啥事都不管,朝堂上还有个渐成隐患的权臣恒温,群臣无法,只好又请褚氏第二次垂帘听政。

垂帘一年,皇帝就真的驾鹤当神仙去了,只得再选哀帝的胞弟来继位,由于这个侄子已经成年,褚氏暂时又退休了。可是还没清静一年,朝廷上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谣言,说是皇帝不能人道,皇子不是司马家的种云云,结果重臣恒温“及时”出现,要求太后换皇帝。褚氏一看他这表现,心下就已明白了八九分,但此时恒温正得势,褚氏没法公开和他撕破脸,终于还是默许了他的请求。

新换的这个皇帝也是当年褚裒推荐的重臣之一司马昱,想当年他兼两个亲王的头衔出任丞相,恒温还尊称他一声相王,如今却被整成了恒温的傀儡,当皇帝只是为恒温篡位做垫脚石而已。好在人算不如天算,司马昱继位八个月就死了,快到恒温都没时间赶回京师,于是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大臣赶忙再请褚氏出面,代替司马昱的太子执政,褚氏第三次上岗,而且还是以堂嫂的身份。

这次上岗后没多久,她的老对头恒温就死了,等到幼年皇帝长大成人,褚蒜子终于真真正正的退休,直至六十一岁过世。也亏得她懂得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又相对长寿,才没让东晋在一个个短命皇帝手里折腾完。

最想得开的皇后——北齐武成帝皇后胡氏

北齐高氏可算是个野兽辈出的家族了,虽然也有兰陵王这样的人物青史留名,可是跟他的亲戚们一比,高长恭这个美男子实在是个另类,标准的高氏子弟应该是游走于天才与疯子之间才对。

胡氏的丈夫高湛就是这样没什么常理的皇帝,他一心迷恋嫂子李祖娥,把胡皇后扔在一边。而胡皇后也没有闲着,与丈夫的亲信和士开眉来眼去,偷情偷的不亦乐乎。最后和士开出了个主意,让高湛让位与胡氏的儿子高纬,自此后,这对做了太上皇与皇太后的夫妻更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井水不犯河水倒是默契的很。

而胡氏生平中最看得开的一件事,还是发生在北齐被北周剿灭之后。当时的胡太后已经四十上下,可还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于是与自己的儿媳穆皇后在长安一起当起了妓女,并声称“当后何如当妓乐”。不管是出自真心还是自我安慰,至少其阿Q的精神胜利法学的是入木三分了。

最与历史形象有出入的皇后——宋真宗皇后刘氏

一出“狸猫换太子”,让老百姓认识到善恶终有报的同时,也把刘皇后扔到了群众队伍的对立面,成了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然而历史上的刘皇后,却是留下了“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评价。

刘娥出身卑微,更有着曾有婚史的嫌疑,可是却与时为襄王的真宗如胶似漆,偷偷摸摸的保持了十五年的对象关系,直到真宗继位,才以四品美人的身份得见天日。

真宗元配郭氏病故后,刘娥成为真宗心目中最想立后的人选,可是反对的人却大把大把,理由有二:一是刘氏出身低微,二便是刘氏没有子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借腹生子”的内幕,但是真宗显然也是策划人之一。

大中祥符二年,刘娥的侍女李氏生下一子,便是后来的仁宗。真宗将这个孩子认作刘氏之子,终于在三年后立刘氏为后,刘娥成为大宋皇后的这一年,已经四十四岁。

成为皇后的刘氏依然保持着一贯明智的水准,成为真宗的左膀右臂。真宗驾崩后刘氏垂帘听政,执政期间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对外戚有所偏颇,但终生未犯过大错。从私人感情上,其对仁宗也一直视若己出,并最终和平的还政与他。

刘氏以六十五岁的高龄病逝,仁宗亲自为其执孝。这时才有大臣说出了当年仁宗的身世,甚至传出李氏被刘娥毒害的言论。仁宗大为吃惊,派人查看李氏棺椁,发现李氏竟是身穿皇后礼服,以一品夫人之礼下葬,至此才破除流言。之后,仁宗亲自到刘娥牌位前自责谢罪,并赐谥号“庄献明肃皇后”,其规格远远超出自己的生母和历代宋朝皇后。

最被衷情的皇后——明孝宗皇后张氏

在后宫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似乎总是妃子比皇后要多,但是皇后也不是完全的没戏。而在几个历史留名的宠后中,明孝宗的张皇后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情有独钟之人,因为在孝宗偌大的后宫之内,始终就只有张皇后一个人。孝宗与张氏以及他们的独子厚照,组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口之家。

张皇后能独占后宫若干年,跟她丈夫的人品脱不了关系。孝宗在位的18年,称为“弘治中兴”,他因此也被列入了明朝最贤明君主的名单。

孝宗的童年过的很惨,当时在后宫里翻云覆雨的是著名的万贵妃,万氏自己没有孩子,因此也就不许别人有孩子。于是孝宗的生母自然是被灭了,而孝宗本人也被偷偷摸摸藏了好几年才与父亲相认。

大概就是这种成长经历,让孝宗对娶老婆不是很热衷。张皇后先后生过二子一女,其中一个儿子早夭,于是就只剩下了独子厚照。基于人丁单薄的原因,大臣们自然是不厌其烦的催着孝宗多搞几个对象。遇到稍有异心的皇帝,大概都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勉强”自己去纳妃子的吧,而孝宗同志却始终立场鲜明,只用一句“这是我的家事”就把闲人全打发走了,这发生在一个封建集权制的君主身上,不得不引人侧目。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孝宗早逝,儿子却实在没继承到老子一点优点,最后竟是在纵欲过度中送掉了性命,并且也没有子嗣,张氏也因此晚境凄凉。这恐怕得说明美好的一夫一妻制真的未必适合皇家。

说到这里,忽然又想起了一个人,她虽不是她丈夫唯一的妻子,也是在死后才被尊为“皇后”,但是丈夫对她的感情一直强到立了她的侄子继承皇位,这大概也算是不折不扣的衷情了。她就是后周开国君主郭威的妻子,也是继唐灭亡以来,拉开南北统一序幕的周世宗的姑姑柴氏。

恶性影响最深远的皇后——汉高祖皇后吕氏

吕氏,当然就是吕雉,因其狠辣利落的手段使得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给皇帝越俎代庖垂帘听政的事,吕雉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单单觉得她恶性影响最深远,还是因为自她之后,皇帝们才渐渐把“杀母留子”当成了一向固有手段保留了下来。

宋襄公夫人王姬欲杀宋昭公而迎其弟,昭公明知是陷阱,还是无可奈何的去送死。可见从夏商周算起,战国春秋,执掌生杀大权的王太后、帝太后不是没有,但似乎那时候的人不觉得皇帝的妈“多管闲事”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其实直到西汉,社会上的母系氏族影响还有残留,比如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太子称为“卫太子”,史良娣之子称作“史皇孙”,就是从的母姓。那么因为这样的历史遗留,老妈厉害一点,自然可以理解。

可是吕雉留给汉朝统治者的印象太深刻了。刘邦的儿子,她给灭了一半,“人彘”的做法,她也是首创,后宫人人自危,外面的诸吕子弟更是无法无天。种种情况让继任的皇帝们认识到,不可以再睁只眼闭只眼的放任这种子幼母壮的情况不管——当然,如果皇帝想当孝子,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是大方政……对不住,咱们得事先定好了。

汉武帝就是这一精神的吃螃蟹者,钩弋夫人则是直接的撞到了枪口上(其实这女人确实也不是什么好鸟)。

六百年后,“杀母留子”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北魏皇室干脆就把这当成一项基本国策给定了下来,弄得北魏的太后,除了死后追尊的亲妈外,只有两种人:皇帝的奶妈、先帝的嫡妻。但是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文成帝皇后冯氏,与继子矛盾尖锐,照样能够垂帘听政,把献文帝当成板上的鱼肉;宣武帝皇后胡氏,因为厚道的丈夫人终止了那个破政策,也活着看到了亲生儿子登上御座(不过她的太后当的也太失败了,宣武帝若地下有灵,一定很后悔没杀了他老婆)。

直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满清,慈禧女士还差点因为杀母立子的历史传统而提早升天,但是她和许多因为皇帝年幼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太后们一样,并没有珍惜这次活命的机会,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当初汉武帝干的事,很有一定的道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最皇后辈出的家族——辽朝萧氏

大概中国所有出过皇后的家族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像辽朝萧氏那样有错过没放过。纵观辽代的皇后谱系,咱们可以发现,除了开国皇后述律氏外,皇后们清一色的都姓萧。不过这也有特别的原因,说白了,辽代的贵族们就俩姓:“耶律”和“萧”,而历代的后族拨里氏、乙室已氏和述律氏全部被分到了“萧”姓里,于是姓名垄断一成形,皇后想不姓“萧”都难。

萧家的皇后不仅人数多,质量也不错,或强悍果敢、或温柔才情,几乎没有祸国殃民的记录,最差的也就是当的平庸一点罢了。

首先便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虽然她本人不姓萧,但是她的家族后被归入萧氏),她干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断腕明志。太祖驾崩时,述律氏为了稳定国情需要处理掉一帮重臣,于是就让他们自杀殉主,当时就有臣子嚷嚷到“皇后是皇帝最亲近的人,皇后干吗不殉葬!”,述律氏二话不说砍了自己的右手,回复道“儿女幼小不可离母,暂不能相从于地下,以手代之”。虽然砍手是比殉葬要划得来,但能毫不犹豫干这种事的女人,除了述律平,还找不出第二个来。

接着是太宗、世宗、穆宗的三代萧皇后,虽不再像述律氏般彪悍,但也通情达理、本本分分,一辈子没惹过大祸。

之后闪亮登场的景宗皇后萧燕燕——便是那个与杨家将同一时期的大名鼎鼎的承天太后。政绩不用赘述,单从八卦的私生活上看,她也算是难得风流快活的主儿。景宗的八个子女中,有六个是萧氏所生,感情不好没可能有这数量。景宗驾崩后,萧氏又有了新的对象,是她少女时代的初恋情人韩德让。契丹对女人守寡看的不重,即使太后也是如此,于是两人基本上就是出双入对毫无顾忌,何况韩德让还是军政两界的重臣,对萧氏来说是一箭双雕的靠山。萧氏死后,她的陵寝两边,分别就是她人生中两位男士的陵墓(韩德让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入了皇陵的臣子),可谓丈夫情人两不误。顺便一提的是,萧氏的两个姐姐,一个为了丈夫,一个为了情人,都跟她翻过脸,虽说最后均被萧燕燕处死,但这家姐妹三个在对待男人的态度上,却还都有着敢豁敢干的热情。

萧燕燕的儿媳是自己的侄女,同时也是韩德让的外甥女,伴随帝驾二十几年,深受宠爱。可惜没有儿子的坏处就是,在她丈夫归天后,作为皇帝生母的萧耨斤太不厚道,自封太后,把前任给咔喳了。

萧耨斤死后,便到了兴宗皇后萧挞里的时代,这位皇后巾帼不让须眉,儿子继位时小叔子谋反,萧挞里亲自披挂督阵,率领卫兵杀入敌阵,两次击败敌人,直到谋反的耶律重元自尽。

萧挞里的儿媳萧观音(按辈份还是她丈夫的姑姑)没有太出色的政治才华,却是辽国最有名的女诗人,可惜到了她这代,老实人已经不吃香,被人诬蔑说通奸,死了。她的孙媳妇萧瑟瑟同样继承了萧观音的才情,却摊上了末代的天柞帝,因劝谏的太多而被处死。

至此,风风雨雨的二百年,萧氏的后族命运随着辽国一同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不过观前望后,如此之牛的后族,怎么着也值了。

古代最有皇后命的皇后是谁

历史故事

后宫三千佳丽,皇后身为“皇帝的正妻”,地位自然不是普通妃嫔可比。历代皇后有美有丑,各种存在都有,一起来看看。

恶性影响最深远的皇后——汉高祖皇后吕氏

吕氏就是吕雉,刘邦死后,灭了刘邦一半儿子,还狠辣利落地把对手制成“人彘”,垂帘听政。自她之后,皇帝们“杀母留子”当成固有手段保留。

身份最尴尬的皇后——汉惠帝皇后张氏

权力斗争、权贵联姻,后宫中充斥着有血缘关系的妃嫔。堂兄妹之间的婚姻已是丑闻,张嫣与汉惠帝却是亲舅舅与外甥。汉文帝新立,张嫣失去了皇太后名衔,死时仍是完璧之身。

最有皇后命的皇后——汉文帝皇后窦氏

窦漪房出身良家,是吕后的宫女。宫女被赏赐给诸侯王,窦姑娘阴差阳错,被送到代国。结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先是代王后病逝,育有子女的窦漪房,代理王后。代王做皇帝,他四个嫡出的儿子也都病死,窦氏的儿子刘启做了太子,窦漪房当上了皇后,麻雀变凤凰。

最年幼的皇后——汉昭帝皇后上官氏

上官氏成为皇后只有六岁。昭帝二十一岁驾崩,上官氏时年十五,尊为皇太后,新皇帝不久被废,刘据之孙为帝,尊上官氏为太皇太后,她也成了中国最年幼的太皇太后。

最名不副实的皇后——汉哀帝皇后傅氏

皇后可能不受宠、不怀孕、不招人待见,而傅氏则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就因为哀帝爱男宠,只近男色不进女色。

最幸运的废后——汉光武帝皇后郭氏

郭氏郭圣通比阴丽华年轻漂亮,比阴丽华背景雄厚,儿子也是太子,但她还是拼不过命运成了废后。不过输了却没丢命,还享受封国太后的头衔跟着幼子移居,让娘家提前享受到太后外戚待遇,娘家一直受优待,很幸运。

最丑的皇后——晋惠帝皇后贾氏

一个女人,不性感,不漂亮,没气质,不可爱,不温柔,那就只能年轻……而贾南风符合最后一项,居然当了皇后,她生得粗、短、黑,面貌奇丑,性格恶劣,妒忌心重,残酷冷血。

复立次数最多的皇后——晋惠帝皇后羊氏

羊献容皇后是继任,出身名门。八王之乱中,白痴皇帝司马衷就是一步棋,羊氏日子也好过。她一生五废六立,被别人耍来耍去,后来被刘曜给夺去做了皇后,有点小惨。

垂帘听政次数最多的皇后——晋康帝皇后褚氏

褚氏本是琅琊王妃,她丈夫的兄长早逝,她丈夫当了皇帝。可是皇后才当两年丈夫晋康帝病逝,留下了二十一岁的褚皇后和一个两岁的小皇帝。第一次的垂帘听政十三年,没过几年,晋穆帝无子而逝,晋哀帝修仙炼丹,褚氏第二次垂帘听政。垂帘一年,皇帝就真当神仙了,哀帝的胞弟继位,没清静一年,朝廷政局不稳,褚氏第三次上岗,而且还是以堂嫂的身份。

最想得开的皇后——北齐武成帝皇后胡氏

胡氏的丈夫高湛没什么常理,他迷恋嫂子,而胡皇后与亲信和士开偷情。最后高湛让位与胡氏的儿子高纬,这对太上皇与皇太后的夫妻更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井水不犯河水。北齐被北周剿灭后,她和自己的儿媳穆皇后在长安一起当起了妓女。

最与历史形象有出入的皇后——宋真宗皇后刘氏

“狸猫换太子”,她成了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然而历史上的刘皇后,却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出身卑微,与真宗一生如胶似漆。

最被衷情的皇后——明孝宗皇后张氏

历史留名的宠后中,最贤明君主明孝宗的张皇后独一无二,孝宗偌大的后宫,始终就只有张皇后一个人。孝宗与张氏以及他们的独子厚照,组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口之家。

最皇后辈出的家族——辽朝萧氏

纵观辽代的皇后谱系,除了开国皇后述律氏外,皇后们清一色的都姓萧。萧家的皇后不仅人数多,质量也不错,或强悍果敢、或温柔才情,几乎没有祸国殃民的记录,最差的也就是当的平庸一点罢了。

首先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断腕明志。接着是太宗、世宗、穆宗的三代萧皇后,虽不再像述律氏般彪悍,但也通情达理、本本分分,一辈子没惹过大祸。风风雨雨二百年,萧氏的后族命运随着辽国一同退下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