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鸡大肠杆菌的症状 是怎么引起的

admin

鸡得了大肠杆菌用什么药治疗,大肠杆菌是怎么引起的

1、大肠杆菌灭活疫苗主要为氢氧化铝甲醛苗和油佐剂甲醛灭活苗,在发病高峰期前10-15天左右,每只鸡肌肉注射0.5-1ml。2、症状比较明显的鸡,每kg体重肌肉注射30-40mg卡那霉素,或每kg体重肌肉注射50-100mg链霉素,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5天。

鸡大肠杆菌的症状 是怎么引起的-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一、鸡得了大肠杆菌用什么药治疗

1、及时接种疫苗。目前,大肠杆菌灭活疫苗主要有氢氧化铝甲醛苗和油佐剂甲醛灭活苗。一般在发病高峰期前10-15天左右,每只鸡肌肉注射0.5-1ml疫苗,种鸡可在4周龄和18周龄的时候,各免疫一次。

2、如果是症状比较明显的鸡,应当隔离进行治疗。每kg体重肌肉注射30-40mg的卡那霉素,或者是每kg体重肌肉注射5000-10000ug的庆大霉素,或者是每kg体重肌肉注射50-100mg的链霉素,每天早晚分别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5天。

3、如果症状比较轻微,每kg体重使用50-100mg的5%强力霉素可溶性粉,混饮5-7天,或者是在饲料中添加四环素(添加量为0.02-0.06%),连续喂服3-4天。

4、保持鸡舍内干燥,做好饲料和日常饮用水的安全监督工作,加强鸡舍的通风性,定期投喂乳酸菌等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

二、大肠杆菌是怎么引起的

1、疾病因素

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疾病、巴氏杆菌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等病害发生的时候,往往会导致鸡的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受损,使得鸡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大肠杆菌病。

2、管理因素

(1)喂食的饲料发生了霉变,导致鸡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引发该病。

(2)鸡舍内的环境过于闷热或寒冷,通风性较差,导致鸡的抵抗能力下降。

(3)鸡舍内的卫生管理工作不到位(污水、粪便打扫不及时,病死鸡处理不当,未定期消毒),环境较差,导致病菌大量滋生。

(4)养殖密度过大,鸡群过于拥挤。

如何防治鸡的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鸡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特征是引起鸡的心包炎、肝周炎、气管炎、腹膜炎、眼球炎、关节炎及输卵管炎、肉芽肿等。该病是鸡胚胎和雏鸡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1)流行特点本病常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但多发生于雏鸡,特别是3~6周龄内的雏鸡最易感,而肉鸡较蛋鸡更易感。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但也可通过消化道、蛋壳、交配等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多发。常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传染性与气管炎、支原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曲霉菌病、葡萄球菌病、球虫病等混合感染。

(2)主要症状和剖检病变鸡大肠杆菌病无特征临床症状。疾病的表现与其感染时的日龄、感染持续时间、受侵害的组织器官以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有关。共同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侵害呼吸道后会出现呼吸困难,黏膜发绀;侵害消化道后会出现腹泻,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侵害关节后表现为跗关节或趾关节肿大,病鸡跛行;侵害眼时,眼前房积脓,有黄白色的渗出物;侵害大脑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头颈振颤,角弓反张,阵发性发作。

因大肠杆菌侵害的部位不同,剖检变化也不同。败血症病鸡表现突然死亡,皮肤、肌肉淤血,血凝不良;肝脏肿大,呈紫、红色或绿色,表面散布白色的小坏死灶;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整个肠管呈紫色。纤维素性心包炎型病鸡病表现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腔内有脓性分泌物,心包膜及心外膜上有纤维蛋白附着,呈白色。肝周炎型病鸡表现肝肿大,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肝脏变硬,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坏死点;严重者可见肝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胸壁、心脏、胃肠道粘连。气囊炎型表现气囊混浊、增厚,内有黄色干酪样附着物。关节型多在附关节周围呈竹节状肿胀,关节液混浊,关节腔内有纤维蛋白渗出或出现浓汁。眼炎型则表现单侧或双侧眼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眼结膜潮红,眼房水和角膜混浊。卵黄腹膜炎及输卵管炎型可见腹腔内充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或破坏的卵黄,腹腔脏器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发生广泛性腹膜炎;卵巢中的卵泡变形,皱缩,色泽异常;输卵管变薄、扩张,管腔内有干酪样物质堵塞。雏鸡脐炎型则表现脐带呈蓝紫色,脐带孔潮湿、发炎、红肿,卵黄囊吸收不良。有的病鸡则兼有以上两种或多病型的病变。

(3)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加以控制。一般性预防措施是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淘汰处理病鸡,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育雏期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均有利于对本病的控制。改变商品肉用仔鸡的饲养方式,推行前半期(1~4周)棚架或网上平养或笼养,后半期(5~8周)地面饲养的方式,可降低肉仔鸡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

疫苗免疫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有一定的局限性。较为实用的方法是常发病的鸡场,可从本场病鸡中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自家(或优势菌株)多价灭活佐剂疫苗,在雏鸡7~15日龄、25~35日龄及种鸡120~140日龄各免疫一次,对减少本病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用于防治本病的药物较多,如氨苄青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多黏菌素B、壮观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但鸡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多,对药物敏感性不一致,经常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尤其是那些长时间广泛使用的药物。因此,有条件的必须先进行药敏试验,尽量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或者选用过去很少用过的药物进行全群治疗,且注意交替用药,同时药物剂量要充足,病情控制后并注意巩固1~3天。

生产中可交替用以下药物:0.2%土霉素粉拌料,连用3~5天;0.1%氟哌酸拌料,连用5~7天;0.005%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连用3~5天;0.02%甲砜霉素或氟苯尼考拌料或饮水,连用5~7天。

鸡大肠杆菌的症状 是怎么引起的

1、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如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2、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种蛋传染给雏鸡,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状况差,气候突变,断喙、接种、转群等应激因素以及感染其他疾病等都会诱发本病。本病常与鸡支原体病、鸡新城疫鸡、鸡白痢,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

什么叫鸡大肠杆菌病有哪些特征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这类疾病主要有雏鸡脐炎、气囊炎、急性败血症、肉芽肿、输卵管炎、蛋黄腹膜炎、全眼球炎、心包炎等。其中雏鸡脐炎以孵化的鸡胚死亡不能出壳,或出壳雏鸡早期死亡为其特征;气囊病以病鸡气囊壁增厚,附着多量豆渣样渗出物,并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为特征;急性败血症以肝呈绿色和胸肌充血为特征;卵黄腹膜炎的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卵黄腹膜炎相似。剖检可见腹腔充满淡黄色腥臭液体或蛋黄破碎凝块,使肠系膜、肠环相互粘连;大肠杆菌性肉芽肿以肝、盲肠、十二指肠和肠系膜的典型肉芽肿为特征;输卵管炎表现为输卵管内有干酪样物块,大部分患病鸡不再产蛋,全眼球炎表现为病鸡的眼球发炎、眼皮肿胀、不能睁开;眼内蓄积脓性渗出物,严重时失明。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如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鸡舍空气、灰尘、垫料、饲料、饮水、鸡体表、孵化场、孵化器及使用用具等都存在有大肠杆菌。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种蛋传染给雏鸡,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状况差,气候突变,断喙、接种、转群等应激因素以及感染其他疾病等都会诱发本病。本病常与鸡支原体病、鸡新城疫鸡、鸡白痢,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

近年来,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

发病后,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多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严重影响产蛋率。种鸡场发生本病,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2)症状及病变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以及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①雏鸡脐炎

俗称“大肚脐”。发生在1~6日龄内雏鸡,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皮下淤血、出血。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充血、出血、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此种病雏多在1周内死亡或淘汰。

②肠炎

病鸡表现为下痢,小肠黏膜充血、出血。除精神、食欲差外,排淡黄色、灰白色或绿色混有血液的稀粪便。卵黄吸收不良,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死亡无明显高峰。

③气囊炎

经常与鸡支原体病并发,表现呼吸困难、喘气、呼吸音、张口伸颈等。胸、腹等气囊壁增厚呈灰黄色,气囊膜上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样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呈淡黄色或黄白色。

④肝炎、心包炎

腹腔发炎,腹膜粗糙,多见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呈不透明黄白色,易剥脱。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

⑤输卵管炎

输卵管黏膜充血,输卵管壁变薄,管腔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干酪样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产蛋下降,产白皮蛋和软皮蛋。

急性败血型病例呈急性死亡,雏鸡死前外表健康,嗉囊内充满食物。实质器官肿大出血,肝呈铜绿色,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⑥卵黄性腹膜炎

腹腔中见有大量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

⑦肉芽肿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其他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3)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正确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查。取病死鸡肝、肾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粉红色短小杆菌。

(4)防治

本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病、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

免疫接种方面,由于大肠杆菌有许多血清型,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制苗菌株尽可能采用本场发病鸡群分离的菌株,可收到较好效果。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有条件的养鸡场及专业户在防治鸡大肠杆菌时,应分离病原,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早期投药可有效控制病的发展,促使痊愈。对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疫苗后,鸡群有不同程度的注苗反应,如精神不好、喜卧、采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在开产前注射疫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射疫苗多会影响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