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为什么掐住猫脖子后面的肉,猫就动不了了猫还有哪些弱点

admin

为什么掐住猫脖子后面的肉,猫就动不了了猫还有哪些弱点

猫脖子后面那团肉,应该不是致命的。掐住那块肉,猫不动,这应该是和猫妈妈叼小猫的动作有关的。如果你要掐猫的脖子,它会误以为是你要叼他起来,这应该是形成一个条件反射了。

为什么掐住猫脖子后面的肉,猫就动不了了猫还有哪些弱点-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要说猫的弱点,大家是不是可以想到一幅图画,猫看到身后的黄瓜竟然跳了起来,非常搞笑的。但是也是不是很奇怪,怎么还跳起来了,反应这么强烈。这是因为猫的眼睛基本上都是黑白的,就唯独可以看到黄色和绿色。所以,香蕉放在猫的跟前,也是会被吓跑的。所以对于这两种颜色的东西,猫咪见到,应该都会比较小心翼翼吧,个人感觉,这两种颜色也算是猫咪的弱点吧,毕竟让猫害怕了。

为什么掐住猫脖子后面的肉猫就动不了了

猫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出现这种行为与“方便猫妈妈移动小猫有关”。猫脖子后方的动作感受神经使得小猫获得“我被叼起来了”的信号。另外,幼年动物在被妈妈叼起后呈现“被点穴”状态的现象在很多物种中都存在,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荷兰猪等。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clipnosis”,由“clip(夹子)”和“hypnosis(催眠)”两个词合成而来。

有些人猜测猫脖子后面的肉是死的,怎样捏都不疼,所以老猫都是叼小猫这个位置;有些人猜测猫脖子后面是“神经通道”,一捏就阻断了,所以猫咪会像被点穴一样。(其实,这些猜测基本都不正确。)

这么有趣、奇特又广为人知的“神秘现象”当然不会逃过科学家的眼睛,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StateUniversity)临床兽医学的教授TonyBuffington带领的小组就研究了出现在猫咪身上的这个现象。当然,除了好奇以外,也是为了探索使用这个方法稳定猫咪进行医疗诊断的可行性。实验邀请了31只1到5岁不等,不同性别的猫咪参与。

经过对猫咪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Buffington和同事们发现,猫咪这种行为并不是由害怕或者疼痛引起的。猫咪的瞳孔并没有放大,心跳速度也没有加快,呼吸速度也正常——受到惊吓的动物一般会产生的生理反应猫咪都没有出现。Buffington小组得出的结论是,猫咪出现这种行为与“方便猫麻麻移动小猫有关”。

其实Buffington文章中使用了一个更为贴切的词组描述猫咪这种行为:“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Pinch-inducedbehavioralinhibition)。这个词组只是单纯描述现象,并不暗示任何现象背后的原因。然而Buffington小组认为这与“母猫运输小猫”有关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上,幼年动物在被妈妈叼起后呈现“被点穴”状态的现象在很多物种中都存在,包括小鼠、大鼠、兔子、狗、荷兰猪等。虽然这个现象在很多物种中都被发现,但是背后的生理原因却几乎没有人真正详细的解答过。

终于在2013年,一群日本的神经生物家研究了“动物在被母亲叼起”时一系列生理反应后发现,相似的”镇静效果”不仅在小鼠中存在,在人类婴儿中同样存在。“镇静效果”中最典型且在人类和小鼠间相似的三个生理反应是:停止哭泣(cessationofcrying),顺从(passivity)以及心跳减速(decreasedheartrate)。

这个研究意义重大,重大在于“物种间生理反应的一致性”可以让科学家们通过小鼠(而不是人类婴儿)来研究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本文试图回答的“一个夹子冻住一只猫”的问题,还回答了与我们人类更为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婴儿哭泣时抱起晃动可以让婴儿安静下来”。

实验中,他们麻醉了幼鼠后脖子上动作感受的神经(somatosensoryneurons),这之后由“被叼起”而产生的“镇静效果”就减弱了。同时,手术移除大脑的一部分以干扰小脑皮质的传入信号也会延长母鼠使幼鼠镇定下来的时间。如果不能感知脖子后方被叼住,幼鼠就不会蜷起身来;如果小脑不能接受到信号,幼鼠就不会出现顺从。而心跳的减弱和身体姿势上的改变则是由副交感神经以及小脑的传出神经来直接实现。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得幼鼠安静、顺从、蜷起身体,方便母鼠将它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并不是“猫咪脖子后面肉是死的”,相反,是脖子后方的感受神经使得小猫获得“我被叼起来了”的信号;而随后出现的与“被点穴”类似的生理反应并不是因为“神经通道被阻断”,而是因为来自大脑(bothcentralnervoussystemandautonomicsystem)的信号引导他们出现方便“麻麻转移自己”的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