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鸭子的大肠杆菌怎么治

admin

鸭子的大肠杆菌用什么药治疗最好。

小鸭子可以用林克霉素加大观霉素,大鸭子可以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氟苯尼考等,关键要对病症治疗。好兽医老李

鸭子的大肠杆菌怎么治-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鸡得了大肠杆菌怎么治疗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无继发其它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 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各处普遍存在,该菌在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过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离率较高。因经构成了养鸡全过程的威胁。 本病在雏鸡阶段、育成期和成年产蛋鸡均可发生,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它疾病的影响,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往往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影响产蛋,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种鸡场发生,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大肠肝菌病在肉用仔鸡生产过程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 2、临床表现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临床表现,但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1)初生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此种病雏多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 另一种表现为下痢,除精神、食欲差,可见推出泥土样粪便,病雏1-2天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2)在育雏期间其中包括肉用仔鸡的大肠杆菌病,原发感染比较少较少见,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有本病发生。病鸡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拉稀。同时兼有其它疾病的症状。育成鸡发病情况大致相似。 (3)产蛋阶段鸡群发病,多由饲养管理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或正值潮湿多雨闷热季节发生。这种情况一般以原发感染为主。另外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鸡白痢、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不高,产蛋高峰上不去,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鸡群死淘率增加。病鸡临床表现有如鸡冠萎缩、下痢、食欲下降等表现。 3、病理剖检变化初生雏鸡脐炎死后可见脐孔周围皮肤水肿、皮下瘀血、出血、水肿,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脐孔开张,新生雏以下痢为主的病死鸡以及脐炎致死鸡均可见到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见到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 与霉形体混合感染的病死鸡,多见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不透明呈黄白色,易剥脱。在肝表面形成的这种纤维素性膜有的呈局部发生,严重的整个肝表面被此膜包裹,此膜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气囊炎也是常见的变化,胸、腹等气囊囊壁增厚呈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如同蛋黄。 有的病死鸡可见输卵管炎,粘膜充血,管腔内有不等量的干酪样物,严重时输卵管内积有较大块状物,输卵管壁变薄,块状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 较多的成年鸡还见有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见有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腹膜发炎,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则表现为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其它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只是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总之,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可以作出诊断。 防制方法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另外应搞好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所有这些对预防本病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近年来在防治本病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满意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鸡已患病,体内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又增加了养鸡的成本。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制苗菌株应该采自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较好。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在给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苗时,注苗后鸡群有程度不同的注苗反应,主要表现精神不好,喜卧,吃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应在开产前注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苗往往会影响产蛋。

满意请采纳。

什么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如何预防和治疗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各地均可发生。据初步调查,很多大型鸭场,特别是在育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鸭场经常发生传染性浆膜炎,死亡率在20%~40%,死亡高峰期在25~35日龄之间,造成鸭育雏期的成活率降低,生长速度下降,体重减轻,残鸭量增加。

(1)流行病学特点鸭传染性浆膜炎重要危害0~6周龄的雏鸭,尤其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染,发病期往往在4周龄左右。浆膜炎被称为环境诱发病,其发生与饲养环境“脏”密切相关。育雏室环境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大、空气不流通、不能及时清理粪便、地面或垫料潮湿、饲养管理粗放等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地面育雏经常因为垫草潮湿、不洁净而导致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

(2)主要临床症状病鸭的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为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腿软无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缩颈昏睡,俗称“缩脖病”;眼睛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使眼眶周围的绒毛连在一起,咳嗽,打喷嚏;病鸭发生腹泻,拉绿色或黄绿色稀粪;在发病后期,病鸭无法站立,出现阵发性痉挛、摇头点头、头颈歪斜、倒退等神经症状,最后倒地抽搐死亡。

(3)病理剖检变化剖检观察病鸭内脏器官可以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的灰白色或浅黄色的渗出液,在肝脏和心脏表面附着黄色干酪样渗出物;肝脏和脾脏肿大、充血,有明显的肝周炎、气囊炎和心包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往往与鸭大肠杆菌病形成交叉感染,互相影响,病理解剖很难确诊,确诊需要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别。

(4)防治措施雏鸭发生浆膜炎病主要原因是鸭场养殖环境“脏”。因此,保持雏鸭的环境洁净是预防该病的核心。养鸭场应制定严格的饲养管理规程,按照饲养管理规程操作,做到饲养密度合理,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持鸭舍干燥清洁,加强日常卫生消毒工作。预防浆膜炎病,用优质安全的疫苗在10日龄左右接种雏鸭,能获得一定的预防效果。

如果发现鸭群中有“缩脖”的个体,可能患传染性浆膜炎病,应立即隔离病鸭,切断传染源,减少鸭群的感染机会。并用0.5%百毒杀或2%的火碱等溶液对鸭舍、用具、场地、污染物及粪便等进行交替喷洒消毒。应防止消毒药喷洒到鸭体表面。

甲枫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在养鸭生产中,可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用药量按照生产厂商提供的剂量执行;可在饲料中连续3~5天加0.1%~0.2%的磺胺类药物,或加0.05%甲枫霉素,或加0.05%红霉素,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0国际单位/只/日等。上述药物均有治疗效果。

鸭子的大肠杆菌怎么治

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艾希氏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属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某些诱因时即可出现大肠杆菌所参与的并发或继发感染,造成各种日龄鸭及各品种鸭均易感染。近年来,随着我市畜牧小区的不断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养鸭业的蓬勃发展,因为鸭的大肠杆菌病不断蔓延,从而导致鸭只的死亡、种鸭及蛋鸭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鸭只生长发育受阻、肉和蛋品质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等,给集约化养鸭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对症治疗,减少损失,有效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集约化养鸭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引起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

笔者通过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及与部分养殖户交流了解到,目前在生产中遇到的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病症,主要有肉鸭和蛋鸭的气囊炎、全身败血性大肠杆菌病、蜂窝织炎、肿头综合征、输卵管炎和腹膜炎、脐炎、结膜炎和眼球炎、肉芽肿、脑炎、心包炎等。从生产实践中调查可以反映出一个明显问题:肉食鸭大肠杆菌病发病较严重,而且除原发病外,常继发传染性法氏囊病、鸭新城疫、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综合来看,在实际生产中,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免疫抑制因素

机体对大肠杆菌病的抵抗力,既需要细胞免疫应答,也需要体液免疫应答。如果在实际生产中,鸭只感染某些疾病,就会破坏鸭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从而造成大肠杆菌的感染。

1.2应激因素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例如,接种疫苗时鸭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鸭群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如接种新城疫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常会继发大肠杆菌性气囊炎;以气雾法接种疫苗时,当雾滴过小会导致肺炎和气囊炎,此时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

此外,免疫程序不当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也会引起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

1.3有害环境因素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清理鸭舍,造成空气中氨的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长期接触会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相对湿度低于25%既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变干,为大肠杆菌进入体内提供条件,还会引起高水平的尘埃悬浮,这些尘埃不仅会刺激上呼吸道,且成为大肠杆菌进入呼吸道的载体。此外,饲养密度过大、气候多变、通风不良等都可成为大肠杆菌继发感染的诱因。

1.4饮饲及营养状况因素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鸭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能否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是否充足。通常情况下,蛋白质摄入量过低会抑制T细胞增殖,影响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数量;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呼吸道黏膜鳞状化变性,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被未成熟的细胞取代,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提供条件;饲料中维生素E被氧化性酸败产物~自由基所破坏,也会抑制免疫应答。此外,饮水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一大重要因素,如鸭群饮用水源受到大肠杆菌污染后,通常情况下鸭群会发生高水平的全身性感染。

2、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主要症状

通过生产实践发现,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蛋鸭在雏鸭阶段发生率较低,从育成鸭开始逐渐增高;肉鸭则以30-45日龄段发生较多。饲养管理不良、饲料搭配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剧变等因素能诱发本病发生,集约化养殖若饲养密度过大,污染严重,加之消毒不严,常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对雏鸭死亡率几乎可达100%。

从临床上看,感染大肠杆菌病后一般表现为雏鸭精神不振,闭眼嗜睡,个别鸭煽动翅膀,尖叫不安,有的鸭张口呼吸,排稀便或水样便,呈灰白色、黄色,多数腿干燥、脱水。可分为4种类型:(1)败血型:鸭冠暗紫,排黄白或黄绿稀粪,精神沉郁。(2)气囊炎型:有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状。(3)关节炎型:跛行,关节肿大。(4)输卵管炎型:初产蛋阶段发病率高,产蛋减少,消瘦,拉稀。剖检变化:雏鸭卵黄囊壁水肿,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肿大,肝表面被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肠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心脏被一层纤维性渗出物覆盖;气囊浑浊,并与肠壁粘连、肺脏出血,腺胃壁呈绿色;个别鸭有腹水。在实际临床诊断中,鸭患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往往要与病理剖检相结合才能鉴定。一般临床上比较明显的是与慢性呼吸道病相似的症状,但没有面部肿胀和流鼻液,主要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腹部膨胀,下白色痢便等。眼球炎大多数在后期。

3、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产中为避免发病,需要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减少或防止诱因的出现和发生,保持鸭群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控制其发生,减少损失,必须采取如下一些综合性防制措施:

3.1.1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垃圾。饲养密度过大的鸭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3.1.2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保持场地整洁。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鸭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3.1.3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已发生污染的鸭场可以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

3.1.4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鸭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鸭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对病鸭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两小时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鸭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也可以对刚出壳雏鸭在3—5日和4—6日龄分别给予2个疗程抗菌素预防。

3.1.5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鸭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鸭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鸭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3.1.6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适时消毒,尤其要注意除去表面形成的生物膜。

3.1.7改变维生素的补给方式。通过饮水添加水溶性维生素要谨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中添加水溶性维生素,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如果水中已污染大肠杆菌,维生素的加入还会加速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极易造成大肠杆菌病的暴发。

3.2做好及时治疗

如已发生大肠杆菌病,要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及时治疗。发生鸭大肠杆菌病时,可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急性经过者往往不及救治。

3.2.1可使用抗菌药。如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好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壮观霉素。痢特灵等。在治疗方面要注意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素有耐药性。因此,要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

3.2.2使用中成药。如黄连合剂、禽菌灵、复方穿心莲等。这些药物对大肠杆菌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前应做药敏实验,并在用药时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治疗中要辩症施治,才能确保疗效。

中药:用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500克,鲜马齿苋1000克,水煎连饮3天,或拌料喂,以上为8000~10000羽剂量。

3.2.3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发病程度,使用富络欣可溶性粉,第一天2袋,以后每天各1袋,连用4天;在饲料中3倍量投服V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

鸭子大肠杆菌用什么药最好

杆浆速治(新亚生物)治疗方案:

1.杆浆速治是针对大肠杆菌和浆膜炎的二联血清抗体。

2.杆浆速治配合头孢,用量0.5ml/kg,一瓶可治疗500只鸭子,一针可控制大群,针对特别严重的鸭子可以再注射一针。治愈率可以达90%以上。

你试试这个方案治疗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