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猪瘟用什么药治疗

admin

猪瘟常识

1.猪瘟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猪瘟用什么药治疗-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因此病使猪只死亡率极高,人们曾误认为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直到1904年才被证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病毒性传染病。

猪瘟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尽管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努力,从中央***到地方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控制和消灭猪瘟,但猪瘟在我国仍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很严重。

发生特点猪瘟自首次发生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其发病特点和流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首先,流行形式已从原来频繁大规模的发生流行和高度致死率,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区域性散发。

通常3-4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散发于某些地区、某些猪场的所谓“猪瘟不稳定区”。其次,病理变化不十分明显,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其三,发病特点出现了所谓非典型的慢性猪瘟或温和性猪瘟。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也较低。

突出表现是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症(就是母猪感染猪瘟病毒之后,病毒通过母猪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和仔猪猪瘟(胎儿通过胎盘感染猪瘟病毒不死者,出生之后出现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即所谓的“抖抖病”)。这些“抖抖病”仔猪要么很快死亡,要么成为亚临床感染的带毒猪长期排毒并传染同群的猪只。

对于同群其他“健康”猪只而言,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免疫状况的不同,同一毒株会出现不同结果,有些猪死于急性猪瘟,而另一些猪却呈现隐性感染,再继续排毒传染其它猪并污染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临床表现由于猪瘟病毒抗原性的保守性,目前认为仍只有一种血清型。

但在疫苗免疫的“压力”下,许多地方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毒力变异株。所谓“毒力”是指猪瘟病毒株引起易感动物的发病程度。

同一个毒株由于易感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营养状况及免疫活性等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发病症状。急性猪瘟:病猪首先表现体温升高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眠、常挤卧在一起或钻入草堆。

病初多见便秘,排出干硬状粪便。经5-6天后,病猪发生腹泻呈糊状和水样并混有血液。

其后病猪发生结膜炎,表现为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面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发病后期,病猪的皮肤上有点状和斑状出血,且尤以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皮肤等处多见。

发病后期常继发细菌感染,特别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为多见。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

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病猪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发生坏死,甚至干脱。

温和型猪瘟:一般临床表现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有时出现怀孕母猪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形。

但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能耐过。病理变化猪瘟的病变是一种败血性疾病的病理变化,这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性变化和坏死引起的。

急性猪瘟:淋巴结周边出血严重并呈大理石样;肾脏颜色变浅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点,切开后多见皮质部也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出血明显;上呼吸道的喉头、会厌软骨粘膜出血;脾脏一般不肿大,但有的发病猪的脾脏边缘有圆形紫红色梗死灶。慢性猪瘟:除了出血病变之外,主要表现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大肠黏膜可见近似圆形扣状溃疡。温和型猪瘟:流产母猪的死胎主要病变是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皮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

鉴别诊断确诊猪瘟可采集病猪扁桃体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病毒或采集病猪血清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做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猪瘟强毒抗体。此外,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和猪链球菌在临床上表现与猪瘟极为相似。

因此,临床表现只供参考,还必须从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多方面综合判断而定。1、猪丹毒:与猪瘟比较,在猪群中传染较慢,发病率不高,猪丹毒猪天然孔无明显炎症,比较清洁,但常突然死亡,病程短,剖检变化可见脾肿大,肾郁血肿大,淋巴结不呈大理石样斑纹,大肠无明显变化,经药物治疗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2、猪肺疫:常为散发,病猪有明显的咽喉部急性肿胀或有严重的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易与猪瘟区别。3、急性副伤寒:最易与猪瘟误诊,常发生在一个猪场内,2-4月龄的小猪。

剖检可见肠道的变化与猪瘟不同,主要表现为大肠的肠壁增厚,粘膜表面粗糙发炎,有“麸皮”样坏死。4、败血性链球菌病:常伴发多发性关节炎,引起运动障碍,鼻粘膜及喉头、气管充血、出血,脾肿大。

处理原则1、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同群猪就地观察,严禁扩散。2、疫区或受威胁区立即进行猪瘟疫苗紧急接种。

但必须做好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防止人为接种。3、发病猪舍的用具、垫草、粪水、剩余的饲料应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20%-30%热草木灰水或5%-10%漂白粉液均可很快杀死病毒。4、工作人员严禁串栋,特别防止疫区的饲养和防疫人员往来。

5、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对早期病猪有一定疗效。6、注重饲料营养,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

预。

2.猪疾病常识中什么是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呈败血症临床症状,以及由细小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出血、坏死和梗塞等病理变化。猪瘟又称“烂肠瘟”,本病传染性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髙。

目前由于广泛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的流行在全国范围内现已被基本控制。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血液中。

此病毒毒力很强,病猪血清600万倍稀释,人工接种1毫升即可使健康猪发病。猪瘟病毒对干燥及腐败较为敏感,对热的抵抗力也不强,78°C即可致死。

对此病毒有效的消毒药为5%〜10%漂白粉、2%〜4%烧碱溶液及20%生石灰乳,猪瘟病毒对来苏儿、石炭酸有抵抗力。在自然情况下,仅猪感染本病。

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具有高度易感性。此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尿、分泌物、唾液等排出体外。耐过的病愈猪24〜57天内仍可排毒。

自然情况下,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被污染的伺料、饮水、场地及用具等都能传播本病,其次可经呼吸道、眼结膜及伤口感染。

3.猪瘟有什么特别

易感猪采食污染病毒的食物和饮水,主要经扁桃体、口腔黏膜及呼吸道黏膜感染。

患病或弱毒感染的母猪,病毒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产生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有的胎儿产出后发生先天性震颤、共济失调,存活猪可发生病毒的持续感染。各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

经免疫的母猪所产仔猪,1月龄以内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病程至1-3周后本病在猪群中达到流行高峰。

病猪一般呈亚急性型,少数慢性病猪经1月以上死亡或恢复,流行终止。在本病常发地区,猪群有一定免疫性,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在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

4.怎么预防猪瘟

预防猪瘟的措施:适时进行猪痕疫苗的免疫接种。

一般公猪、育成猪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猪瘟弱毒苗1次,对受威胁猪群,无论何时都要紧急预防接种。初产母猪和繁殖母猪配种前7~15天免疫1次。

仔猪的免疫依据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可采用以下两种免疫程序:一是常规免疫,即在母猪免疫的基础上免疫母猪所生仔猪,一般于20~25日龄用3头份猪瘟弱毒苗首次免疫,60~65日龄用5头份猪疮弱毒苗进行二次免疫;二是超前免疫,即在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或无法解决母源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新生仔猪的乳前免疫,在仔猪哺食初乳前用2~3头份猪瘟弱毒苗免疫,1~1。5小时后再让其自由哺乳,然后于6~7周龄时再给仔猪加强免疫1次。

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猪时,最好就地注射猪瘟弱毒苗,待产生免疫力后,方可引人。进场需隔离观察15天,确认为健康猪时才能混群饲养,患有带毒综合征的母猪,应立即淘汰。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猪舍内外要定期大消毒,粪便要在指定地点做生物热处理,发现病猪和可疑病猪,立即隔离或扑杀,圈舍、用具彻底消毒。

5.怎样预防猪瘟

为了防止猪瘟的发生,应抓紧抓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1)切实做好猪瘟预防注射工作这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制造简便,成本低廉,产生免疫力快,安全有效,免疫期长等优点。

应该坚持每年进行定期预防注射和经常补针的办法,做好防疫工作。(2)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仔猪出售前进行预防注射和驱虫。

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疫苗注射。(3)加强集市管理严格交易、收购、运输及屠宰的检疫制度,防止疫病传播。

(4)搞好饲养管理注意圈舍及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6.猪瘟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猪瘟的预防1。

平时的预防措施着重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防止引人病猪,切断传播途径,广泛持久地开展猪瘟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猪癌发生的重要环节=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1)封锁疫点:在封锁地点内停止生猪集市买卖和外运,猪群不准放牧。

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处理后3周,经彻底消毒,能解除封锁。(2)处理病猪:对所有猪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病猪以急宰为宜,急宰病猪的血液、内脏和污物等应就地深埋,肉经煮熟后能食用。

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可疑病猪予以隔离。

对有带毒综合征的母猪,应坚决淘汰。这种母猪虽不发病,但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弱胎,生下的仔猪也可能带毒,这种仔猪对免疫接种有耐受现象,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成为猪瘟的传染源。

(3)紧急预防接种: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剂量可加大6-8倍。(4)彻底消毒:病猪圈。

垫草、粪水、吃剩的饲料和用具均应彻底消毒,最好将病猪圈的表上铲出,换上层新土。在猪瘟流行期间,对饲养用具应每隔2-3天消毒1次,碱性消毒药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7.如何防治猪瘟

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严重损失。

因此,应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杜绝该病的传人。一旦发生立即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尽快扑灭疫情。

(1)坚持自繁自养养殖场应严格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确需引种时必须从没有危害严重的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同时了解该种猪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具体措施。在种猪到场前的3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栏舍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天,严格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并群伺养。

(2)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免疫接种不仅可以保护接种猪不发生猪瘟,而且可以减少猪瘟强毒攻击时病毒的复制和向接触猪的传播。在接种之前,最好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抗体水平来确定接种时机。

抗体检测能客观地反映猪群的抗体水平,指导猪场合理科学免疫,还能检查免疫的效果,另外,发病猪场也可用抗体检测来指导猪瘟的紧急免疫,并检查免疫效果,以免盲目重复接种。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采取乳猪超前免疫,能有效控制猪痕的流行。

具体方法是仔猪生下后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母猪隔离1~2小时后再放回母猪身边吮吸初乳的一种免疫方法,也称乳前免疫或零时免疫,简称超免。目前也有学者指出,超前免疫导致免疫耐受带毒猪出现,是造成猪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防止猪群亚临床感染,许多猪场采取了跟胎免疫的方法,即在每次配种前7~15天,对母猪进行猪瘟免疫。(3)严格词养管理措施与猪场无关人员禁止随便出人,工作人员、进出车辆严格消毒。

(4)严格隔离消毒发生猪瘟时,立即对全群健康猪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对可疑猪进行隔离,病猪进行急宰,做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发病猪舍、运动场及有关用具用2%~3%的烧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粪尿及垫草、剩料等污物堆积发酵或烧毁。

8.猪疾病常识中如何防治猪瘟

防治猪瘟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1)平时的预防措施①首先要坚持定期进行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这是预防猪瘟发生的重要环节,育肥猪在50〜60日龄进行预防注射;种用仔猪在20日龄和60日龄进行两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常发病地区,可行超前免疫,还可加大免疫剂量以提高免疫水平。疫区和受威胁区可用弱毒疫苗紧急免疫,也可加大免疫剂量。

。②认真贯彻“自繁自养”原则,尽可能不由外地引进猪只,以杜绝带人传染源。

由外地引进猪只时,应从无病地区购入,并做好检疫及预防接种,到场后,按规定隔离检疫,确认无病时,才能合群词养。③加强伺养管理,做到养猪有幽,搞好猪圈卫生环境,保持圈内干燥,定期用2%烧碱溶液消毒。

(2)猪瘟流行时的防制措施①迅速确诊,隔离病猪,对场地、圈舍等用3%烧碱溶液彻底消毒。②流行地区严禁向疫区外运出活猪、畜产品和词料,病猪粪便、尿及污染的垫草运送到200米以外无住宅、无河流及水井的地方堆积发酵1个月方可利用。

③认真处理猪尸体。病死猪不能任意抛弃,应在距离居民区、大路及水源较远的指定地点深埋2米以下④病重的一般治疗无效,以早日屠宰为宜,以免长期保存传染源。

⑤疫区周围地区的猪只立即进行猪痕疫苗注射,以防扩大疫区。(3)中药治疗'①治疗温和型猪瘟:生石膏50克,芒硝30克,大青叶40克,板蓝根40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大黄20克,生地25克,玄参25克,连翘20克,甘草10克。

水煎2次,去渣后趁热加人生石膏末和芒硝,候温灌服。50千克以上猪按上方剂量,20〜50千克用1/3量。

出现食欲或食欲增加后,药量减到2/3〜1/3,大便正常后药方中去大黄、芒硝。

9.什么是猪瘟如何防治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1)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没有或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短期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发病和死亡率都较高;在常发地区或免疫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食入被污染的词料或饮水,就能被传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

人、动物和昆虫等都有可能成为间接的传染媒介。通过胎盘传染使仔猪患病,是近些年来发病的特点,已是防治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2)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7天,最长可达21天。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繁殖障碍型猪疡。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达41度左右,可视黏膜和皮肤有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1〜3天,死亡率达100%。此型少见,多发于新疫区或未经免疫的猪群。

急性型:这是常见的病型。病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厌食,伏卧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状。

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体温达41度以上稽留,死前降至常温以下。

初期眼结膜潮红,后期苍白,眼角处初期有多量黏液,后期转为脓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着两眼。病初便秘,排出粪便呈球状、附有带血的黏液或黏膜,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

在耳、腹下、四肢内侧、外***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公猪包皮内常积有尿液,排尿时流出异臭浑浊有沉逢物尿液。

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亚急性型:病程长,可达21~30天。

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死者转为慢性型。慢性型:病程长达1个月以上,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

病猪食欲不佳,精神沉郁,消瘦,贫血,皮肤有明显的出血点,耳、腹下、四肢、会阴等可见陈旧性出血点或坏死痂。病猪一般难康复,不死者长期发育不良,常成为僵猪。

温和型:病情发展慢,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是由低毒力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体温升高达41度,皮肤常有出血点,但腹下多见龄血和坏死。

大猪和成年猪都能耐过,仔猪死亡率较高。繁殖障碍型:母猪具有高水平抗体,不发病,但子宫内胎儿却因来路不明确的猪瘟病毒感染而发病或死亡,致使母猪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或数天就死的弱仔,或出生健康,几天内突然死亡。

附红体病与非瘟如何鉴别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深度,如果不了解养猪业。你有可能没有听说过猪的附红体病,这个也是在一些养殖场当中比较常见的。但是在一些大型的养殖场如果生物安全做的比较好,还是不常见的。非瘟还比较好,附红体病可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这个病是人畜共患病。可以通过猪的感染,从而传染给人。

附红体病与非瘟

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血虫病,可以通过蚊子、苍蝇、蜱虫等进行传播,不仅仅传染给猪,还传染给人。如果我们想要区别他们两者的不同,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区别,一个是本质区别,一个是外在的发病症状。发病症状是外在的表现。

1.两者区别:附红体病是一个血虫病,它是属于寄生虫。而非瘟则是属于DNA病毒,这两个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具有细胞的生物,而另外一个则是没有细胞的生物。

2.症状区别

1.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主要是什么呢?体温升高、病猪的精神沉郁、看上去非常的瘦,这主要是因为营养被争夺了,有些它的病程比较长,这个和非瘟潜伏期差不多。皮肤有紫红色,有各种斑点,有出血症状,皮肤还有丘疹,紫色斑块。而且基本上都会拉稀屎。但是有些病猪机体发病颜色不一样,有黄色的,红色的。另外一个他们都是粪便带血。

2.不同特征:附红体病群体死亡率比较低,有可能只有小片死亡。而非瘟则是大片死亡,非瘟死亡之前不会抽搐,如果是猪瘟有可能会抽搐。全身多处淋巴结处有溃烂,而且结痂比较严重。这个是附红体病所不具备的,而且死亡率高也是非瘟的一个特点之一。附红体病成年猪感染的症状比较轻,一般会有很强的抵抗力。而非瘟不同无论大小全部通吃。另外一个就是非瘟咳嗽比较严重,表现出呼吸道的疾病。

总体来说他们区别还是比较容易的,引猪以后要注意,如果是坚持自繁自育的基本上不会发生这个疾病,很多疾病都是通过车辆运输携带进来的。

猪先发烧,后来发现身上有紫斑,这是什么病啊如何治疗

目前在很多养猪场中,养殖户只要看到猪有高烧不退、身上有些紫斑的猪,就怀疑是得猪瘟了。其实,不仅仅是猪瘟,还有很多种病都会引起类似的症状。猪瘟确实是一种急性、致死率很高的病毒性传染病,但在诊断猪瘟时,要与非洲猪瘟、败血型猪丹毒、急性猪肺疫、弓形体、败血性链球菌等几种相似的疾病相区别,以免误诊,延误了防治时机,造成更大损失。今天,笔者就以十几年的猪病防治经验,给大家分享经典猪瘟的诊断要点以及5种相似病的鉴别方法。点个关注先?

猪瘟诊断要点

1、临床观察。在猪群开始中仅有一两头发病,症状急剧,迅速传播,体温显著升高(一般为41-42℃)。发病猪伴有水泥色的腹泻,还有少部分猪粪便干燥呈球状。在治疗过程中,用了头孢、林可、磺胺等抗菌素和安乃近、氨基比林等退烧药,基本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要重点怀疑为猪瘟。

2、流行病学调查。周围发病情况,是诊断猪瘟的重要依据。猪场有引进新猪、饲喂泔水的病史,或者猪群外围有疫区或有病猪存在。并在猪群或疫区发病猪没有年龄、性别、品种的差异,也无季节性区别。尤其是在刚开始流行的猪群或未免疫猪瘟疫苗的地区,往往流行猛烈,死亡率高。

3、剖检病理变化。猪瘟是一种败血症,所以病猪死后剖检,有脾脏梗死,肠道有钮扣状溃疡,淋巴结、肾脏、膀胱、会厌软骨广泛出血性变化。此外,病猪可视粘膜和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

4、血检和菌检。猪瘟病初检血,白细胞减少,血相左移。如果发生混合感染时,白细胞会升高,但也不能排除猪瘟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猪瘟与非洲猪瘟的鉴别

无论从症状表现,还是从病理变化上都这两个病都非常相似。非洲猪瘟先体温升高,并不呈现明显的症状,只在温度下降期或死前1-2天内,才出现厌食、精神沉郁等症状。而猪瘟病猪体温上升时,症状明显,甚至濒死。非洲猪瘟各组织器官出血变化比猪瘟更严重,如淋巴结出血,状如血瘤;而猪瘟的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

非洲猪瘟耳部发绀区常有肿胀,四肢、腹壁等处的皮肤有出血块,中央黑,四周干枯。猪瘟只是在两耳、下颌、四肢和腹下皮肤呈发绀和出血点,但不肿胀。

密切关注周围疫情暴发情况,周围哪种疫情暴发较多,就要重点怀疑哪种病的感染。

猪瘟与败血性猪丹毒的鉴别

猪丹毒多发发生于炎热的夏季,常见于4个月左右的架子猪。猪丹毒病猪皮肤红斑较猪瘟明显,指压褪色。而猪瘟病猪皮肤出血点大小不一,指压不褪色。典型的猪丹毒皮肤上的红疹块为菱形或类圆形,凸起于皮肤。

猪丹毒脾脏肿大,稍软;而猪瘟脾不肿大,但脾脏边缘常有黑紫色凸起性梗死。猪丹毒的猪群中传播较慢,发病率不高,猪天然孔无炎症变化,粪便正常,淋巴结切面无大理石花纹样变化大肠粘膜也无显著变化。如做猪丹毒病猪肾脏、脾脏触片,经染色镜检,可发现猪丹毒细小杆菌。

猪丹毒对青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敏感,可以治疗,而猪瘟时所有抗生素均无效。

猪瘟与猪肺疫的鉴别

猪肺疫多零星发生,咽喉部急性肿胀,严重肺炎,病猪呼吸高度困难。而猪瘟咽喉部位正常,呼吸轻微变化。猪肺疫除全身粘膜、实质性脏器和淋巴结出血外,肺脏特征性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而猪瘟则无这种变化。如做心血或内脏直接涂片,染色后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猪瘟与猪弓形体、败血型链球菌的鉴别

弓形体多发生于架子猪,流行于夏秋炎热季节。剖检脾脏肿大,肝脏有出血点坏死灶,脑实质性充血、水肿、变性、坏死。急性病猪肺脏、脾脏、淋巴结切面涂片,染色镜检后可发现虫体。

败血性链球菌发病猪群中,常常可发现有关节炎、运动障碍的猪。鼻粘膜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有多量泡沫,脾脏肿胀,脑及脑膜充血、出血。而猪瘟却无上述变化。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弓形体和败血型链球菌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后有效,猪瘟用磺胺类药物也无效。

总结:当养猪人发现有猪持续高烧、身上发紫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多用药尝试(特别是磺胺类药物往往效果不错)。切记不要直接判定为猪瘟,毕竟目前大部分猪场里猪瘟疫苗都按时免疫,发生的几率不是很高。

猪瘟用什么药治疗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黄色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4病理变化

急性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但一般不常见,仅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慢性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

5诊断

5.1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NPLA)、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原鉴定:采病猪器官组织经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验,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免疫荧光或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病毒。以单克隆抗体确诊鉴定。

血清学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用于鉴定病原应采扁桃体(最合适的样品)、(咽、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远端回肠、活病畜血液(经EDTA抗凝)。上述样品置冷藏条件下(但不能冻结)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血清学试验应采疑似康复畜、母猪生下的疑似先天感染仔猪及被监测猪的血清样品。

5.3鉴别诊断

应与非洲猪瘟(临床不能区分,须采样送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猪丹毒、急性型巴氏杆菌病、其他病毒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香豆素中毒等病区别。

6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猪瘟。在无猪瘟或进行猪瘟根除计划的地区,可以使用猪瘟抗体瘟毒血抗。

肉猪身上发红,发烧,体温在41度,请用什么方法治疗

原创]猪无名高热病的治疗方法专治猪高热病——高热抗体康猪高热病的一些基本情况1.疾病来源该病爆发初期大多发生在外购仔猪育肥、不养母猪的猪场,后漫延到自繁自养猪场。该病2006年初期在小猪场漫延,7月底8月初才开始在江西、湖南、广东、湖北、安微、江苏、浙江等地个别大场爆发。广西从今年3月中旬在一些养殖户中出现以上高热病症状,并逐步蔓延。该病在一个猪场从第一例病例爆发,到最后一个病例发病,间隔时间最长达90天。该病不会在一个猪场几天内所有的猪同时发病,而是不同年龄段的猪分阶段发病(70%始于肥猪、保育猪,30%始于母猪)。2.发病症状育肥猪:病猪高烧、厌食、嗜睡、呕吐、部分拉稀、便秘、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等为主要症状。仔猪:哺乳期间发病不高,可能是初乳为仔猪提供母源抗体有关,也可能是疾病处在潜伏期内。发病猪咳嗽、肺炎、发烧,有很多死亡仔猪因母猪泌乳不足而饿、病死。母猪:体温升高、肺炎、便秘严重,可导致流产(有的场流产率达90%,尤其是重胎期,未流产母猪所产仔猪成活率很低)。病情会蔓延,大群表现为厌食病态。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肺炎、体温升高和厌食,并迅速扩散,之后繁殖系统受到影响。母猪断乳后,发情天数延长,假怀孕的母猪增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50%),难产率和分娩过程时间延长,产木乃伊、死胎数量增多,产后母猪缺乳、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如血液原虫病、链球菌。公猪极少发病,个别发病后康复也快。断奶、生长猪和肉猪急性发病,患猪突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重的肺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3.解剖情况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尤其是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切面湿润外翻。内脏淋巴结包括支气管淋巴和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有的是呈土黄色,有的呈喑红色,扁桃体充血。肺胸膜与肺脏发生粘连心冠脂肪发生胶样萎缩,也有的肺脏萎缩,内有胶冻样物、肺组织均呈肉质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粘液或淡黄色浓性粘液,胃部有明显的胃溃疡病变,肝脏肿大,脾脏肿大颜色变黑。4.治疗情况目前尚无有特效药物能够保证100%治疗,很多专家把此病当作猪瘟、兰耳、附红细胞体、伪狂犬、弓形体病等来治疗均告失败,抗生素对此病无效果。发病后如果采取“保守”疗法(补充电解质或免疫多维、中草药、能量、降低密度、加强通风、降温、消毒)死亡率一般不会超过30%;如果采用抗生素、疫苗处理,死亡率反而超过60%。对发病晚期和急性发病的病猪治疗效果希望不大。可以参考一下猪高热病的一些基本情况地址:&BoardID=40&id=2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