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玫瑰鹦鹉下完蛋为什么不孵

admin

玫瑰鹦鹉属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9-1月间,求偶时雄鸟会靠近雌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雄鸟会有喂食雌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筑巢于树洞内,一窝产3-8颗蛋,孵化期约21天,雄鸟一天喂食雌鸟2次,5周后幼鸟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离巢。

笼养鸟需定期作驱虫的工作,新引进饲养的鸟适应环境后十分强壮,能耐低温,成鸟较有侵略性,购买时注意雄鸟是否对雌鸟有攻击性,需成对分开饲养,喜爱啃食树枝。

挖人工繁殖,准备提供深的巢箱和软木,以提供繁殖之用,注意观察雄性是否过于猛烈的追逐雌性,事实证明有的雄鸟比其他雄鸟更富于进攻性,如果雄鸟猛烈进攻雌鸟的话,可以让雄鸟离开巢舍一段时间,或者剪去他的一只翅膀上的飞羽。还要注意观察成鸟是否会啄食雏鸟的羽毛,可以在雏鸟身上撒些芦荟粉来避免这种情况,当幼鸟可以独立取食后,就要把它们移走,否则当成鸟想再次筑巢时,就会攻击幼鸟。

饲养方法:以桉树子,小米,少许向日葵子以及绿色蔬菜饲养。这种健壮的鸟饲养在3.6米长的鸟舍中,鲜艳的羽毛在阳光下十分的美丽。

玫瑰鹦鹉下完蛋为什么不孵-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玫瑰鹦鹉的蛋几天能看出成与不成来

受精卵对呆毛来说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才可以看出来,就是说能明确是受精卵的话,距离生出来已经至少一周左右了,如果后续再有一周不孵化,就有很高的概率变成死胎了,天热如果发现蛋破了,及时清理掉,省的腐败引起其他雏鸟和亲鸟感染。

玫瑰鹦鹉的详细简介

【物种名称】玫瑰鹦鹉

【拉丁学名】Platycercus

【英文名称】rose-colouredParrot

【科属分类】鸟纲、鹦形目、鹦鹉科、玫瑰鹦鹉属。

几种常见的笼养鸟类,特指某些澳大利亚的长尾鹦鹉(parakeet)种类。

玫瑰鹦鹉最明显的特色不是他们的羽色,而是他们羽毛的花纹。其一是他们背羽呈扇形;其二是他们的面颊皆是有颜色的。所有的玫瑰鹦鹉背上都是以黑色为主体,而在每一个羽毛边则有对比色以呈现出扇型的感觉。然后在脸颊上也都会有着一块对比的颜色饰片存在着。依据种类的不同,这些颜色有可能是绿的、红的、黄的、白的、或者是蓝的。但这种特色是每一只玫瑰鹦鹉都可以见到的。东澳洲的玫瑰鹦鹉大致可分为两个族群:一个是有着蓝色面颊的深红鹦鹉CrimsonParrot,另外一种则是白色面颊的东方玫瑰鹦鹉EasternRosella。所有玫瑰鹦鹉的血缘或形态都非常相近,困难之处就是如何判别这些血缘关系有多近。有些研究专家认为玫瑰鹦鹉就只有以上这两个族群,其余的则是衍生出来的变种。

玫瑰鹦鹉盛产於澳洲,虽然种类繁多,但所有玫瑰鹦鹉间亦存在著共同的特色,主要包括扇形的羽毛排列方式以及翅膀和尾巴都有特殊的蓝色边;再则根据其颊部区域的颜色可大致分成两组:第一组是颊部圈圈内为白色的,如:澳西玫瑰鹦鹉、金披风玫瑰鹦鹉、褪草玫瑰鹦鹉等;第二组是颊部区域内为蓝色的,如:深红玫瑰鹦鹉、黄草玫瑰鹦鹉和绿草玫瑰鹦鹉等。该种鹦鹉头部、腹部及胸部为深红色,颊部为蓝色,上背部及翅膀主要为黑色但边缘为红色,(象似片片玫瑰花瓣),翅膀前端及尾巴为带有光泽的蓝色。非常漂亮。有的品种胸部、颈部以及头部为鲜红色,白色的脸颊,背部为黄色,但羽毛有黄绿色的边缘,尾部的上腹羽是黄绿色,下腹羽是红色,棕色的眼,灰白色的喙及黑灰色的脚。母鸟的喙较小,红色较淡,且眼睛的周围有灰棕色的羽毛。

Rosellas这个字基本上就是在形容rose(玫瑰)、rose-coloured(玫瑰色的)、roselike(似玫瑰的),尤其是观看其背羽的花纹,宛如片片玫瑰花瓣。

分布在澳洲东方的海岸区,主要栖息在东南部新南威尔斯与维多利亚的海岸地区及南澳大利亚东南方小面积的沿海地区与袋鼠岛,东北部则分布在昆士兰东北部沿海地区及其东南部地区,澳洲东南部的一些小岛上也有分布。

它们与其它的澳洲鹦鹉一样,常至农作物区觅食,造成严重的农作物损失,经常可在年雨量超过500公厘的森林中发现它们的踪迹,北部地区的族群喜爱栖息在海拔600-1500m的丘陵林地中,但海拔450-1900m皆可发现其族群,南部地区的族群则活动于各种高度的区域,野外的玫瑰鹦鹉并不怕人,有人接近时不会惊慌地逃开,常至公园、花园或住家后院让人喂食,天然食物包括花朵、花蜜、草类与树木的种子等,通常4-6只成群活动,繁殖期多在9-1月间,求偶时公鸟会靠近母鸟翅膀微开且不停地拍动,尾部也会一直摆动,头部不停地晃动、鼓起胸前的羽毛且持续地发出啁啾的鸣叫声,之后公鸟会有喂食母鸟的行为出现,这表示配偶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主要筑巢于树洞内。

繁殖:需要提供较深的巢箱和软木,这种鸟咬断软木来铺垫。虽然他们长至11个月就能繁殖,但最好等到他们18个月大,更成熟的时候再让他们繁殖,没有必要让他们尽早繁殖,因为他们在笼养条件下可以繁殖超过10个年头。这种鸟天性容易紧张不安,不太容易适应居室生活。

深红玫瑰鹦鹉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有什么特点

深红玫瑰鹦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鹦形目、鹦鹉科、玫瑰鹦鹉属。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等地。形态:体长33~36厘米。体羽主要为红色,颊部紫蓝色,颈部、背部和翅膀黑色,飞羽、尾羽蓝色。

虹膜暗褐色,嘴灰白色,腿、脚灰色。生态:栖息于林木茂盛的多种生境中,集群活动,飞行速度慢。以植物果实、种子、花,以及昆虫等为食。繁殖期为8月至翌年2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5~8枚。

饲养:玫瑰鹦鹉嘴尖硬,喜欢啃咬,善攀缘。饲养采用金属笼,笼具大小为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栖杠选用硬木或硬树枝,直径2厘米左右。巢箱可用五合板制成封闭式的,大小为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6厘米,中间最好加一块5厘米高的隔板,巢箱正面开一个口径7厘米的出入孔,内垫锯末。沙盘最好用铁皮托盘。水罐每天或隔天清洗1次,更换清洁饮水。青菜每天或隔天喂1次。沙盘每周清理1~2次,食罐、水罐及用具应每月消毒1次。

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调节室温,预防疾病的发生。

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16℃以上。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应加强通风。主要饲料有谷子、黍子、稗子、稻谷、麻籽、葵花籽、鸡蛋小米、油菜或其他青菜等。幼鸟的性成熟期为8个月左右,1年可繁殖3~4窝,每窝产卵4~6枚,卵呈白色,隔天产1枚卵,孵化主要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21天。

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约50天左右。在种鸟繁殖、孵化期间应注意环境的安定,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以免惊动亲鸟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冬季繁殖期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为宜,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自然资源》

玫瑰鹦鹉下完蛋为什么不孵

1,首先你的给它做个窝,一般大小就像半个鞋盒子,立着放里面空间高,别太宽,最好木质的而且深一点,光线稍暗一点,里面放2---3CM厚的锯末(就是家具厂的那些木头沫,暖和又舒适(它喜欢把窝的软草啃小)窝的口朝向不要对人,或喂食的地方,孵化期怕惊吓

2,一般孵卵期多是雌鸟在里面很少出来,靠雄鸟给喂吃的,所以你放事物的时候种类多点,营养丰富,小米,高粱,瓜子(不要加工的香瓜子,对它来说不香)等等小颗粒的粗粮,以及绿色蔬菜,还有干净的水,

3,不要心急得要看,只要有个老不出来说明在窝里孵卵呢,等一个月以后你就会看到小鹦鹉了,别用手抓,这个时候可以小看一下

不孵蛋我推测是:

1、你给它的窝不舒适(温度低,太大或太小,光线太亮)

2、别让它跑出来就在笼里,就不会吃吊兰了,你给它整点蔬菜(油菜,小白菜,红萝卜块)这样一来,你就等着看小鹦鹉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