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粤语的起源

admin

粤语的起源

关于粤语的起源

粤语的起源-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粤语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中原语言与当地语言结合的产物。秦汉以来,大量的中原移民顺潇水——贺水古道路交通线来到岭南,并在西江中游一带定居、繁衍,并保留着他们所来处的中原古汉语。今天的封川话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这种现象在广东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是特有的。封川话的例子:[b]包本婆别[d]多完桃洞[g]歌根葵共,其中包括《切韵》古浊塞音并、定、群母字和古清塞音帮、端、见母字,古并母与帮母字读为[b],古定母字与端母字都读为[d],古群母字与见母字都读为[g],同时,封川话没有[p][k],有[t]但不是来自古端母而来自半精母,例如“左”(to),“最”(tui),“作”(tok)。因此,《切韵》古帮、端、见母都读为浊塞音,与古并、定、群母合流。专家们认定:在《切韵》之前,大约是汉至南朝这一时期,中原汉语就已经传入封川,并逐渐偏离中原汉语发展的轨迹而形成为一种方言,其表现之一,就是它的浊塞音声母没有经历“清化”的过程。因此,从今天的封川话,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粤语的某些面貌,这是粤语起源于封川话的直接证据,所以说封开是粤语的发源地。

参考资料:http://www.ecoolss.com/archiver/?tid-255.html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粤语可说是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也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消失。在这—。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荡然无存,它的大量因素却保存于今天的粤语。

封川话浊塞音:早期粤语的活化石

粤语保存着占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著作,成书于隋朝初年,所记录的是南朝时期读书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粤语。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受游牧民族语言影响,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么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拒绝了“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

在粤语的形成地封开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浊塞音声母,这套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然而,这套浊寒音声母在封开的粤语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开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念为浊塞音“并”、“定”、“群”母的字仍然读为浊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帮”、“端”、“见”母的字也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封开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两汉时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

通行地域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4个,即南宁、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防城、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粤语按照地方的区域,又有不同的种类分区:

粤海方言片(StandardCantonese)

广州方言:广州方言又称“广州话”,为粤语的典型代表,但广府话本身亦不断地变化发展。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也较少。

分为以下几类:

南番顺方言:广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组成,所以广州方言其实可以算是南番顺方言的一个特例。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它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读[lap]而读[nap];“吃饭”不叫“食饭”而叫“吔[yɑ:k]饭”。

罗广方言:分布于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以肇庆话为代表。

虽然所有语音、词汇都在跟广州方言片靠拢,但在语调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语的特色。如阴平调的高降调与高平调有明显差别,阴入调的重读(调值与普通话第四声相近)。几乎无粤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懒音,如所有非【i】元音开头的字,均冠以声母[ng],珂[ngo1],矮[ngai2],亚[ngaa3],爱[ngoi3],恶[ngok3];[n],[l]音分明

(近代)香港方言: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主、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客家人说的客家话受到广府话的音调和词汇的影响和反过来)。当中以锦田话为代表,但这种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国”[gwok]误读成“角”[gok],“过”[gwoh]读成“个”[goh]。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n/l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这亦所谓“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不过,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时”的口音。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异常接近。

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例如“盘管工”“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这些地道的用语可能会使外地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

四邑方言片(Toishanese):

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珠海有一半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一带),而其它地区则使用香山片粤语。四邑方言和广州话发音相差较大。

高阳方言片:

高阳方言主要分布于阳江、雷州半岛一带

桂南方言片(Cancerese):

主要分布桂东南。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线的西北主要说官话。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但也有早期一部分广东话区的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主要包括邕浔粤语,梧州粤语,勾漏粤语以及钦廉粤语。

分类如下:

邕浔粤语(南宁话):与梧州粤语比较接近。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

梧州粤语(梧州话):与广州话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现贺州)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勾漏粤语(玉林话):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有粤语的其它方言中罕见的b、d浊声母。许多字的韵尾失落,如两读为[lar]。以及词汇也很有特点。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困难。

钦廉粤语(钦廉话):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内部差异小。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

吴川话:分布于广东省吴川市、湛江市。

蛋家话:蛋家是水上广东人的自称。蛋家话又名水上话,普遍通行于两广的水上人家。

粤语一共分为九声: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九声各自代表自有:诗史试时市事色锡食

粤语词汇

-----------------------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大佬(哥哥)细佬(弟弟)新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女女(女儿)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老(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事头(老板)塞(孙子的儿女)麦(孙子的儿女的儿女)老襟(两姐妹同一个老公)老顶(上司)

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抓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搏命(拼命)癐gui6(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开OT(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ngei1(求)畀面(给面子)制(肯)得闲(有空)没几何(不常)没相干(没关系)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的)倾(谈)倾偈gei2(聊天)早晨(早上好)早唞(晚安)揾人(找人)拍拖(谈恋爱)挂住(想念)隔篱(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探(拜访)讲笑(开玩笑)羞家(丢脸)抄更(早上正职,晚上兼职)偷鸡(上班工作时间溜走)蛇王(工作偷懒)嗱嗱啉(快点)沙沙滚(随便应付)尼嘿(马虎)拿西(粗枝大叶)督背脊(打小报告)二五仔(出卖兄弟)岩(适合)横掂(反正)侧侧膊(蒙混过去)踢爆(揭发)数围(利润得益)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焗(焖)饮胜(干杯)颈渴(口渴)餸(下饭的菜)腍nem4(软)霄夜(夜宵)饮(渴)台(桌子)梳化(沙发)雪柜(冰箱)家俬(家具)皮箧gib1(皮箱)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花瓶)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地拖(拖把)电心(电池)洋烛(蜡烛)花洒(1莲蓬头,用于沐浴2喷壶,用于浇花)壳(勺子)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褛(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T恤(针织或棉质上衣)裤(裤子)鞋(鞋子)底衫(内衣)底裤(内裤)高争鞋(高跟鞋)领太(领带)荷包(钱包)唇膏(口红)浪衫(晾衣服)眼瞓(困)冲凉(洗澡)一旧水(一百元)一草(十元)一撇(一千元)一鸡(一元)一盆(一万元)豆拎/斗零(少量钱)鸡碎(一点点)装饭(添饭)要唔要饭/添唔添饭(添不添饭)

人体、疾病

头壳(脑袋)头皮(头屑)面珠墩(脸蛋儿)酒凹(酒窝)下爬(下巴)眼(眼睛)眼眉(眉毛)眼核(眼珠)耳仔(耳朵)耳屎(耳垢)大牙(槽牙)鼻哥(鼻子)鼻哥窿(鼻孔)身子(身体)心口(胸口)膊头(肩膀)毛管(毛孔)罗柚(屁股)手板(手掌)手瓜(胳膊)脚(脚、腿)背脊(脊背)尾龙骨(尾骨)肚腩(小肚子)睇医生(看病)驳骨(接骨头)联针(缝针)埋口(合口)执药(抓药)燥火(上火)好翻(好了)唔精神(不舒服)冻亲(着凉)头赤(头痛)打冷震(发抖)打噎(打嗝)呕血(吐血)浊亲(被水呛着)心口翳(胸闷)豆皮(麻脸)血压高(高血压)落晒形(憔悴不堪)病猫(病鬼)生萝卜(长冻疮)热痱(痱子)痕(痒)黐线(神经失常)发羊吊(发羊角疯)盲佬(瞎子)甩皮(脱皮)损(破)香港脚(脚气)撞聋(听觉不灵)作呕(恶心)肚屙(拉肚子)滞(消化不良)身庆(身体发热)咳(咳嗽)焗亲(中暑)晕酡酡(晕乎乎)

动作、行为

岳高头(仰起头)拧头(摇头)及geb6(盯)眯méi1埋眼(闭眼)瞌heb3(闭)啜(嘬,吻)噍(嚼)唞气(呼吸)渺嘴(撇嘴)擘大口(张大口)喐手(动手)笃(戳)笠(套)弗fit1(鞭打)抰yêng2(抖)揞(蒙,捂)搣mit1(掰)摱man1(攀,扳)掹meng1(拔)豆(碰,摸)掟déng3(扔)抠(掺杂)抠乱(搞混了)抄cao3(搜,翻)挤(放)搦(拿)捽(揉)掴(用掌打)省(擦)吉(扎,刺)批(削)濑(洒)枳zed1入去(塞进去)走(跑)走夹唔唞(拼命走)标(冲)坎头埋墙(把头撞在墙上,形容人自讨苦吃)企(站)嗌(叫,喊)嗌交(吵架)撩(逗)单单打打(说风凉话,含沙射影,讽刺攻击)诈假ga1意yi1(假装)诈娇(撒娇)扭拧(扭捏)睇衰(看不起,看扁)索气(吸气)揩油、索油(占便宜)攞嚟衰(自讨苦吃)措措埋埋(攒起来)打交(打架)打横(横着)打掂(竖着)打底(垫底)打赤脚(赤着脚)打大赤肋(赤着上身)折堕(做孽,遭遇悲惨)惊géng1(害怕)发姣hao4(指女性卖弄风骚,淫荡)锡(疼爱)孭(背)得人惊(令人害怕)得个吉(一场空)厄水(骗钱)邓(替)抵(应该,动词。值得,名词)翻黎(回来)打个冷(走/转一回)骑呢nie3(古怪)揾笨(占人便宜)典地(撒赖)碌(滚动)睇水(把风)大洗(花钱过度)

思想、感情

钟意(喜欢)爱锡(疼爱)快活(快乐)得戚(得意洋洋)嬲nao1(生气)发嬲(生气)笑骑骑(笑哈哈)笑口噬噬(张开嘴笑)笑口吟吟(笑容满面)莲子蓉面口(比喻笑容满面)偷笑(暗笑)熠熟狗头(形容人张开嘴笑,像煮熟的狗头一样)火起(发火)火滚(恼火)一把火(一肚子火)嬲爆爆(气冲冲)眼崛崛(瞪大眼睛,表示不满或生气)崛(瞪)吹胀(1气坏,2无可奈何)肉赤(心疼)忧心(担心)心淡(心灰意冷)唔忿气(不服气)闭翳(发愁)喊(哭)喊苦喊忽(哭哭啼啼)苦瓜咁嘅面(像苦瓜那样拉长着脸,比喻愁眉苦脸)谷气(憋气)欢喜(喜欢)乞人憎(令人讨厌)心思思(老惦念着)心挂挂(牵肠挂肚)心水(心意)愿(愿意)情愿(宁愿)心多多(三心两意)心喐喐(指动了心想做某事,但还没有行动)特登(故意)爱(要)激气(心里有气)专登(特意)失魂(慌张,精神恍惚)失魂鱼(形容人惊慌失措如受惊的鱼)心息(死心)想话(打算)谂住(打算,预计)心罨ngeb1(心里悲伤难受)心甘(甘心)乍乍帝(装模作样)拾下拾下(傻乎乎)昂居(呆,傻,笨)凼(哄)蕉积(嚣张,气焰高涨)个心嗱住(心里酸溜溜)

如何讲正宗香港话

首先你要敢说多跟说说粤语的人聊天不懂的可以大胆的问他们多看粤语的片子粤语的电视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跟着他们讲而且要多讲)在广东就有非常多的粤语频道多听粤语歌曲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很快就会学会讲粤语的

以下给你些关于粤语的词汇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指南]粤语词汇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大佬(哥哥)细佬(弟弟)心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女女(女儿)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老(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

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抓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搏命(拼命)癐gui6(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开OT(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ngei1(求)畀面(给面子)制(肯)得闲(有空)冇几何(不常)冇相干(没关系)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的)倾(谈)倾偈gei2(聊天)早晨(早上好)早唞(晚安)揾人(找人)拍拖(谈恋爱)挂住(想念)隔篱(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

探(拜访)讲笑(开玩笑)羞家(丢脸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焗(焖)饮胜(干杯)颈渴(口渴)餸(下饭的菜)腍nem4(软)霄夜(夜宵)饮(渴)台(桌子)梳化(沙发)雪柜(冰箱)家俬(家具)皮箧gib1(皮箱)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花瓶)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地拖(拖把)电心(电池)洋烛(蜡烛)花洒(1莲蓬头,用于沐浴2喷壶,用于浇花)壳(勺子)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褛(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T恤(针织或棉质上衣)裤(裤子)鞋(鞋子)底衫(内衣)底裤(内裤)高争鞋(高跟鞋)领太(领带)荷包(钱包)唇膏(口红)

动物、植物

大笨象(大象)猪仔(小猪)狗公(公狗)狗乸(母狗)门口狗(看门狗)鸡公(公鸡)鸡乸(母鸡)湿水鸡(1落水鸡2形容人被雨淋湿)雀(鸟)雀仔(小鸟)了哥(八哥)飞鼠(蝙蝠)盐蛇(壁虎)饭铲头(眼镜蛇)百足(蜈蚣)蚁(蚂蚁)田鸡(青蛙)蚊(蚊子)曱甴(蟑螂)乌蝇(苍蝇)虾毛(小虾)鲩鱼(草鱼)蚊螆(小蚊子)缩头乌龟(1缩脑袋的乌龟2比喻耷拉着脑袋的人或怕事退缩的人)橙(橙子)竹(竹子)生果(水果)大蕉(芭蕉)马蹄(荸荠)万寿果(木瓜)椰菜(包心菜)蔗(甘蔗)番薯(红薯)番瓜(南瓜)胜瓜(丝瓜)矮瓜(茄子)番茄(西红柿)蒜头(大蒜)禾(稻子)栗米(玉米)杨桃(五棱子)柑(橘子)

人体、疾病

头壳(脑袋)头皮(头屑)面珠墩(脸蛋儿)酒凹(酒窝)下爬(下巴)眼(眼睛)眼眉(眉毛)眼核(眼珠)耳仔(耳朵)耳屎(耳垢)大牙(槽牙)鼻哥(鼻子)鼻哥窿(鼻孔)身子(身体)心口(胸口)膊头(肩膀)毛管(毛孔)罗柚(屁股)手板(手掌)手瓜(胳膊)脚(脚、腿)背脊(脊背)尾龙骨(尾骨)肚腩(小肚子)睇医生(看病)驳骨(接骨头)联针(缝针)埋口(合口)执药(抓药)燥火(上火)好翻(好了)唔精神(不舒服)冻亲(着凉)头赤(头痛)打冷震(发抖)打噎(打嗝)呕血(吐血)浊亲(被水呛着)心口翳(胸闷)豆皮(麻脸)血压高(高血压)落晒形(憔悴不堪)病猫(病鬼)生萝卜(长冻疮)热痱(痱子)痕(痒)黐线(神经失常)发羊吊(发羊角疯)盲佬(瞎子)甩皮(脱皮)损(破)香港脚(脚气)撞聋(听觉不灵)作呕(恶心)肚屙(拉肚子)滞(消化不良)身庆(身体发热)咳(咳嗽)焗亲(中暑)晕酡酡(晕乎乎)

动作、行为

岳高头(仰起头)拧头(摇头)及geb6(盯)眯méi1埋眼(闭眼)瞌heb3(闭)啜(嘬,吻)噍(嚼)唞气(呼吸)渺嘴(撇嘴)擘大口(张大口)喐手(动手)笃(戳)笠(套)弗fit1(鞭打)抰yêng2(抖)揞(蒙,捂)搣mit1(掰)摱man1(攀,扳)掹meng1(拔)豆(碰,摸)掟déng3(扔)抠(搀杂)抠乱(搞混了)抄cao3(搜,翻)挤(放)搦(拿)捽(揉)掴(用掌打)省(擦)吉(扎,刺)批(削)濑(洒)枳zed1入去(塞进去)走(跑)走夹唔唞(拼命走)标(冲)坎头埋墙(把头撞在墙上,形容人自讨苦吃)企(站)嗌(叫,喊)嗌交(吵架)撩(逗)单单打打(说风凉话,含沙射影,讽刺攻击)诈假ga1意yi1(假装)诈娇(撒娇)扭拧(扭捏)睇衰(看不起,看扁)索气(吸气)揩油、索油(占便宜)攞嚟衰(自讨苦吃)措措埋埋(攒起来)打交(打架)打横(横着)打掂(竖着)打底(垫底)打赤脚(赤着脚)打大赤肋(赤着上身)折堕(做孽,遭遇悲惨)惊géng1(害怕)发姣hao4(指女性卖弄风骚,淫荡)锡(疼爱)孭(背)得人惊(令人害怕)得个吉(一场空)

思想、感情

中意(喜欢)爱锡(疼爱)快活(快乐)得戚(得意洋洋)嬲nao1(生气)发嬲(生气)笑骑骑(笑哈哈)笑口噬噬(张开嘴笑)笑口吟吟(笑容满面)莲子蓉面口(比喻笑容满面)偷笑(暗笑)熠熟狗头(形容人张开嘴笑,像煮熟的狗头一样)火起(发火)火滚(恼火)一把火(一肚子火)嬲爆爆(气冲冲)眼崛崛(瞪大眼睛,表示不满或生气)崛(瞪)吹胀(1气坏,2无可奈何)肉赤(心疼)忧心(担心)心淡(心灰意冷)唔忿气(不服气)闭翳(发愁)喊(哭)喊苦喊忽(哭哭啼啼)苦瓜咁嘅面(像苦瓜那样拉长着脸,比喻愁眉苦脸)谷气(憋气)欢喜(喜欢)乞人憎(令人讨厌)心思思(老惦念着)心挂挂(牵肠挂肚)心水(心意)愿(愿意)情愿(宁愿)心多多(三心两意)心喐喐(指动了心想做某事,但还没有行动)特登(故意)爱(要)激气(心里有气)专登(特意)失魂(慌张,精神恍惚)失魂鱼(形容人惊慌失措如受惊的鱼)心息(死心)想话(打算)谂住(打算,预计)心罨ngeb1(心里悲伤难受)心甘(甘心)

颜色、性状

花哩花碌(花斑斑)黄禽禽(发黄)白晒sai4晒(苍白)白雪雪(雪白)黑古勒特(黑不溜秋)乌卒卒(乌黑)红当荡(红通通)红粉绯绯(脸色红润)青悲悲(青青的)黑麻ma1麻(黑乎乎)乌灯黑火(一片漆黑)溶(浓)光猛(两堂堂)光鲜(整洁)呤(亮)光灿can4灿光脱tüd1脱(光着身子)软熟(柔软)卜卜脆(松脆)矮细(矮小)肥(胖)奀瘦(瘦小)瘦蜢蜢(干瘦)长拉拉lai4(长长的)阔(宽)阔落(宽阔)齐缉缉(很整齐)静英英(僻静)静鸡鸡(悄悄地)生勾勾(活生生)巢(皱)烂溶溶(破烂)污糟(脏)葾yun1崩烂臭(臭气熏天)屈质(形容地方小又不整齐)的式(小巧,娇小玲珑)四正(整齐,端庄)企理(整齐,利落)幼(细)幼细(纤细)频扑(忙碌)滋油(慢悠悠)他条(从容,闲适)快趣(利索,很快)慌失失(慌里慌张)爽手(爽快)嚤(慢)痴缠(缠绵)架世(排场,气派)交关(厉害)挤拥(拥挤)牙烟(危险)重重沓沓(重重叠叠)零零丁丁(孤孤单单)手多多(多手多脚)凹凹凸凸(坑坑洼洼)匀巡(均匀)咩me2(歪)新净(崭新)

副词、虚词

啱啱(刚刚,刚好)啱先(刚才)正话(刚才)凑啱(恰好)不溜leo1(一向)先至(才)就嚟(就要)经已(已经)卒之(终于)终归(终究)终须(终究)好(很)仲(还)鬼咁(那么)十分之(十分)极之(极)相当之(相当)非常之(非常)稍为(稍微)净(光,只有)净喺(只是,光是)差唔多(差不多)连气(一连)亦(也)又试(又)但凡(凡是)逢喺(凡是)咪mei2(别)咪住(先别)唔使(不用)唔好(不好)唔通(难道)实(一定)奉旨(肯定)查实(其实)是必(必定)梗(肯定)一于(就,表示下定决心去做某事)千祈(千万)专登(专门,故意)特登(特地)好在(幸亏)直头(直接)直情(简直,根本)同埋(和,同)一喺(要么)事关(因为)固然之(固然)固之然(固然)之不过(不过)即管(尽管)唔单只(不但)不特止(不仅仅)定(还是)抑或(或者)于是乎(于是)然之后(然后)同(和)为咗(为了)啫(罢了)之嘛(罢了)啩(吧)

广东话俗语,绝对要懂!

开片(打群架,动刀动武。)擦鞋(拍马屁)

一身蚁(一身麻烦)一镬泡(比喻一团糟糕)

一镬熟(比喻全部遭殃)一担担(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舂瘟鸡(比喻乱闯乱撞的人)手瓜硬(比喻权力大)

执死鸡(拣到便宜)跌眼镜(估计错误,走了眼)

大出血(大降价,血本无归)摸门钉(吃闭门羹)

踢晒脚(非常忙碌)食死猫(背黑窝)

抛浪头(吹嘘自己或吓唬人以显示自己威风,出风头)

扯猫尾(演双簧,串通自来)黐孖筋(神经质)

鬼打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贬义)炮仗颈(火爆脾气)

笃背脊(背后说人坏话,告发别人)放飞机(故意失约)

一仆一碌(跌跌撞撞)三口六面(当着别人)

三姑六婆(好馆闲事的女人)七国咁乱(乱成一团糟)

好人好姐(好端端的人)话头醒尾(领悟力强,一说就明白)

有纹有路(有条不紊)生安白造(捏造,无中生有)

死蛇烂鳝(一动不动,比喻懒惰)把心唔定(下不定决心)

定过抬油(镇定得很)游离浪荡(无所事事,到处游荡)

水静河飞(静悄悄,幽静)衰到贴地(倒霉透了,坏透了)

鬼五马六(狡猾古怪)身水身汗(满身是汗)

古灵精怪(稀奇古怪)偷呃拐骗(招摇撞骗)

无端白事(无缘无故)冇尾飞铊(比喻一去不回)

一天都光晒(云开雾散,大快人心)

一部通书睇到老(用老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十问九唔应(屡问屡不答)

人怕危ngei1,迷怕筛(人就怕被人哀求)

小心驶得晚年船(小心可保长久平安)

手指拗出唔拗入(比喻自己人不帮自己人反而帮外人)

数还数,路还路(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

十划都未有一撇(比喻事情离成功还早着)

生人唔生胆(没有胆量,胆小怕事)

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

手板眼见工夫(比喻工作范围小,一眼可见)

有风驶尽利(比喻在得势的时候仗势凌人,不留情面)

有头威冇尾阵(虎头蛇尾)

跌落地都要楋翻揸沙(比喻失败了不认失败,硬撑着)

楋手唔成势(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有碗话碗,有碟话碟(说话直率,有什么说什么)

食咗人只车咩(想要人家的老命吗)

食碗面反碗底(比喻忘恩负义)

好心着雷劈(不领情,好心反被当恶意)

猪仔得食墟墟冚(小人得志而忘形)

崩口人忌崩口碗(有缺陷的人忌讳到类似的事物)

鸡春(蛋)咁密都会哺出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总会败露)

偷鸡唔到蚀揸米(比喻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吃了亏)

光棍佬遇着冇皮柴(想敲诈勒索却遇着穷光蛋)

粤语难检字拼音输入

以下文字输入系以全拼为输入方式:

字拼音第X页选第X个解释备注

吖a14

拗ao21例:拗痕

喺bei46相当于普通话的“在”例:你喺边啊?

俾bi47例:俾钱你

抦bing38例:咁串,欠抦啊?!

啵bo42助词,同“吧”例:系啵

嘈cao16例:好鬼嘈

唓che25例:唓,有冇搞错

啖dan37例:呾啖先

呾dan40例:呾啖先

氹dang39例:氹氹转

掂dian16例:搞掂

嘚de17

哋dei12相当于普通话的“们”例:我哋、你哋、佢哋

啲di40相当于普通话的“些”

啶ding29

掟ding35例:掟你出街喂狗!

蠹du27例:一蠹尿

嘟du29

喥duo42

呃e20例:呃鬼食豆腐

摁en12例:摁口

唔en19例:唔关我事

嘎ga14例:笑到嘎嘎声

咖ga15例:啲咖妹几正喔

呷ga23例:呷醋

甴gad11(zha/7/1)

咁gan34例:咁咖你

戆gang23例:戆居居"戆gang居"唔系"憨han"

嗝ge43

吤ge44例:将啲橙搣开一吤吤

个ge51

哽geng21

喼gib11例:一啖喼落去

嗰go11

啩gua29相当于普通话的“吧”例:今晚唔走啩?

撖han32例:撖头埋墙

嗟jue27

嘅kai20相当于普通话的“的”例:我嘅主页

疴ke42例:疴嘘嘘

叻le17例:认叻

嘞le19相当于普通话的“喽”例:唔落雨,走嘞!

啉len11例:咁鬼浪漫嘅,啉死人啦

喱li86例:咖喱

嚟li111例:咩嚟嘎

靓liang24例:有靓仔啊有靓女

撩liao13例:撩鼻屎

拎lin19

咯lo11(ge/2/1)

囖lo12

摞luo25

啰luo45例:系啰!

罗luo45繁体嘅“啰”

攞luo40例:啊"爷"啲嘢唔攞得嘎

冇mao39例:有冇搞错?!

咪mi27例:咪阻住啊!

咩mie13广州话的“咩”还表示疑问语气,有时带有惊愕或反诘得语气,接近于普通话的“吗”例:咩事

乜mie16例:广州乜都有

搣mie23

乸na23例:鸡乸

嗱na28

嫐nao28(至今仲未知系咩字)

啱ngam11对例:讲的啱

嬲niao16例:唔好发嬲啦!

嗫nie10

淠pei48例:一淠屎

嘁qi69例:嘁起条筋

喰qi107

憇qi120例:送支花憇佢开心

盵qi180例:去冲凉房盵嘢

迉qi251例:个地太滑,因住迉低

佢qu48例:佢唔会来咖

嗮sai18例:咁靓,嗮料啦

嘥sai19

谂shen33例:成日谂埋晒啲衰嘢

氽tun16例:一氽水

揾wen30例:我来系揾人嘅。

喔wo25

系xi78例:系唔系啊?

咥xi80例:下下都咥住晒,我仲有得讲嘅?

噏xi94例:发噏(音:up)疯

潝xi171例:潝住啲汗对身体唔好

悭xian109例:唔好乱洗钱,悭返啲搭车

嘘xu15例:嘘,唔好出声

吆yao37例:吆,好衰嘎

嘢ye43东西

咦yi87例:咦?

噫yi89

喐yug11动例:唔好乱喐!

曱zad11

啧ze21

啫ze32例:啫啫鸡

嗻zhe27

咗zuo31例:完咗啦

--------------------------------------

爱上你,

只用了我一秒的时间

忘掉你,

却耗了我一生……

我不哭,

因为我想忘记你

我哭,

因为我无法忘记你

广东话吃饭没标准发音

作者:fenkyo回复日期:2005-6-282:26:10

作者:叶曙明(叶曙明)

老广为何要死守着自己的方言?

中原人在岭南定居后,他们带来的文化,便一如水银泻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处于弱势地位的土著语言——古百越语,很快被逐入深山老林、穷崖绝谷之中。客家人有一警句:“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祖宗的语言,是他们在远离故乡,不得不挣扎求存于“瘴疠之地”时,仍然抱着庙宫未改,城社尚存的心态,坚守强势文化优越感的精神支柱,成为维系一个族群世代相传的重要纽带。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位广东人,在广东出生,吃广东米,饮广东水长大,从小到大你填写简历时,籍贯一栏都是填广东。但有一天,冷不防有人问你:“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广东人呢?”你脱口而出的回答是什么?因为我在广东出生?因为我父母是广东人?还是因为我的户口在广东?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中作过一个调查,到底广东人是根据什么认定自己是广东人的?结果,在被访对象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据方言,其次是血缘关系,第三才是地缘关系。也就是说,人们是根据乡音,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同乡的。就算你生活在梅州,但不会说客家话,你也不算客家人;就算你的户籍是潮州,但你不会说潮州话,走到街上也不会有人当你是潮州人。在广东人心目中,方言的位置就是这么高。方言的功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

以前,北方人把广东话一律称之为“禽声鸟语”。大清皇帝召见广东地方官员时,被他们一口一个“我哋、佢哋”搞得头大如斗,一怒之下,诏令闽粤两地都要设立正音蒙馆、正音书院,以驻防旗人为正音教师,全力推广普及官话。可惜驻防旗人本来就懒,又碰上广东这样的方言死硬派,推广了半天,广东人的舌头没有卷起来,正音书院却荒废倒闭了不少。

五岭之外,依然是一片鸟语花香。

今天,“推广普通话,迈向现代化”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似乎方言成了现代化的障碍。其实,欧盟15个国家,统一了货币,统一了经济政策,也没统一语言,不是一样可以现代化吗?香港人在回归前也没有推广普通话,大家都说粤语,并不妨碍她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事实上,广东话与现代化并不矛盾,说到底,普通话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无须提升到道德与素质的高度,甚至与国家前途、民族兴衰挂上钩。

广东人都是很讲实际的,只要生活确实有讲普通话的需要,根本不用政府采取行政手段,他自然会去学、去讲。只要有助于他“揾食”,别说是普通话,就是非洲土话他也肯学。学普通话就等于学英语一样,多掌握一种交流工具,绝对有赚不赔,但不能为了鼓励学习普通话,就去践踏自己的母语。广东人并不拒绝学习普通话,而且他们的“推普”是不遗余力的,“煲冬瓜”的水平,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中青年一辈基本上都能听能说了。只要尊重事实,就不会否认这个巨大的进步。

今天北方人到广州的商店购物,大部分售货员都会主动和他说普通话;公务员也都会讲普通话了;城市的大部分学校都用普通话教学了。据调查,银行、邮局、公园、商店、的士等行业的普通话也都全部过关。这还不够吗?难道非要广东人在家里也说普通话不可?非要粤剧也用普通话来演唱不可吗?

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企”(站)、“食”(吃)、“行”(走)、“颈”(脖子)、“渠”(他、她)、“晏”(晚)、“悭”(节省)、“无”(没有)、“银子”(钱币)、“卒之”(最后)、“姑勿论”(且不说)、“于是乎”(于是)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粤方言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甚至连“嗟”、“噫”这些古汉语中的感叹词,广州的小孩子也常冲口而出——“嗟,怕乜?”(“嗟”白话读作“车”,含否定之意,“怕乜”即“怕什么”。)“噫,好肉酸!”(人们通常误把“噫”写作“咦”,其实在粤语中,两个字是不同的。“肉酸”意即“难看”。)使人不禁拍案惊奇。

广东人里有不少中原世家,古风余韵,虽废犹存。在台山人的家庭里,媳妇把家婆称作“安人”。安人,从宋代开始就是正从六品官诰命夫人的封号。除了台山,据说在花都、从化一带,也有称家婆为安人的。听起来颇有点官宦人家的派头,也许,这就是“祖上也曾风光过”的遗痕吧。

有人认为,粤语形成于晋代,所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西晋时发生“八王之乱”,继而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这是一个北人南迁的高潮。故广东人“至今能晋语”,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清代广东著名学者陈沣认为,广州音最切合隋唐音,最方便阅读古文。他写过一本《广州音说》,专门解释其原因,“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人们所说的“粤语”,主要是指广府话,尤其是指以广州西关(上下九、第十甫一带)口音为本的白话。如果你想验证自己的粤语说得准不准,有一个办法,念念这首歌谣吧:“阿四阿四,攞条锁匙,开个夹万,攞两毫子,买斤荔枝,唔爱黑叶,要爱槐枝。”这首歌谣取衣韵,必须上下齿咬合,舌面向上,才发得出衣音。如果你能咬字清晰准确,就算会说正宗的白话了。

在粤语词汇中,据说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方言。广州人日常口语中,方言出现的频率,竟高达五六成。最令北方人头痛的,也许是广州话中大量的倒装句。北方人说“你先走”,广州人说“你行先”;北方人说“很感谢”,广州人说“多谢晒”;北方人说“太饱了”,广州人说“饱得滞”;北方人说“给你一块钱”,广州人说“畀一文过你”;北方人说“找不到你”,广州人说“揾你唔到”。如此等等,真是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啊。

在粤语文化圈里,常听到人们谈论起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掌故。当年,帝制倾覆,共和初肇,在中华民国国会里,要求奉粤语为中国“国语”的呼声很高,支持的票数,已然过半。但孙中山逐一去说服粤籍议员,劝他们放弃粤语,改投北京话一票。最后,凭着孙中山的人望,粤语仅以3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

揣测孙中山的用意,当时南北双方仍处于对立状态,既然清朝把北京话作为官话已经两百多年了,继续沿用下去,可以避免节外生枝,减少南北统一的障碍。这恰恰表现了南方人胸襟开阔,相让为国的精神。南腔北调,乃地理自然形成,本无所谓优劣,既然我可以奉你的语言为国语,你又何必非把我的语言斥为“鸟语”不可呢。

广东人始终坚持认为,白话是广府人的母语,福佬话是潮汕人的母语,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方言是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是一种凝聚力。方言蕴含了丰富的地方人文内涵,一种方言的消失,势必会使它所传达的那种地方文化也随之萎缩和贫乏化。正如美国一位语言学家所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普通话固然应该推广,但方言也不应听凭它消亡。

在广东这个移民大省里,各种方言错综复杂,四乡八镇,各有不同,甚至村头村尾亦相迥异。没有哪一种方言,能够把三州六府的乡音统一起来。即使人们力图从语言学上把它们分类,也往往予人绠短汲深的感觉。广东真是一座语言的大宝库。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调查显示,有82.86%的广府人、39.18%的客家人和38.18%的潮汕人认为自己的方言比其他方言好听。同时也有37.06%的客家人和37.27%的潮汕人认为广府白话比其他方言好听,而广府人对潮汕话和客家话的“好听度”,评分却很低。由此可见,在广东地区,白话占了绝对的优势。

广东人的兼容并蓄,同样反映在语言上。近20年,大量华洋杂陈的港式粤语长驱直入,对粤方言所作的深耕改土,是历史上两百年都难以达到的。其结果,粤方言在最古色古香的美名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最多创新词汇的特点。“炒更”、“揾食”、“搞掂”、“无厘头”、“士多”、“T恤”、“的士”、“擦鞋”、“人气”、“案底”、“做骚”、“草根阶层”、“夹心阶层”、“人间蒸发”等等新词,以及“他很阳光的样子”、“她苍白着脸”这些词法乱用的港式粤语,复畅行内地。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东还经历了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949~1952年间,解放大军南下,土改大军南下,大批北方干部浩浩荡荡开入广东。另一次是1980年代以后,广东改革开放,在“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激励下,千百万北方人怀着创业梦想,奔赴广东这片热土,形成风起云从,百川赴海之势。粤语一度成为人们热衷学习的语言,许多地方都竞相开办了粤语速成班,报学者十分踊跃。我们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南下列车上的汹涌人潮,亦不禁瞠目结舌,叹为百年难见的奇景。

移民潮对广东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是互动互补的。尤其是第二次的移民潮,还在持续高涨。不管我们乐意与否,南北文化都在不断洗牌,民风民俗的丕革,已深入到每条街巷、每家店铺、每个公司、每户家庭、每个人的起居、饮食、衣着、娱乐、求职、婚姻等等庸常生活,却是不争的事实。

像深圳这个新兴城市,1982~1990年间,就有164.25万人口,从外地迁入,占了当地人口增长的96.62%,普通话在这里已差不多成为主要的交际媒介。如果还按传统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标准来划分它,未免有牵强之感。

有人认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显示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但我却认为,正因为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才显示了保护粤语的刻不容缓。我在报纸上看到,杭州市一位政协委员在向政协会议递交的《关于保护杭州方言,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提案中大声疾呼:“当你来到四川茶楼里,发现摆龙门阵的人操的不是四川话;当你在对外电视节目上,再也听不到闽南话;当你来到了非洲的某个部落,发现土著人全说一口流利的English(英语),你会不会觉得很失望?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所以,我呼吁要保护杭州方言。”

我不禁为这位委员拍案叫好。什么时候,我们广东也有人能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为保护广东方言而奋臂大呼,我一定为他呐喊助威。

被人排斥,还要担着排外的恶名

广东人排外。

这是北方人对广东人一个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误解。以至许多根本没踏足过广东,甚至连一个广东人都不认识,一句广东话都不会听的人,也如矮子看戏一般跟着嚷嚷:“广东人排外啊!广东人排外啊!”让人在无奈之余,也恍然明白,为什么曾参杀人、三人市虎的故事会在中国流传千年,有时以讹传讹的杀伤力,真是大得惊人啊。

广东人是否排外,我们不妨到广州的南海神庙看看。相传唐代从印度来了一批朝贡使者,在南海神庙这里登岸,其中有一个叫达奚司空的使者,在神庙两侧各种了一棵波罗树。后来这个达奚司空因贪看日出风景,竟误了上船,他的同伴都走光了,他却孤身一人流落异乡,不久郁郁而死。他的遭遇令当地乡人深为感动,于是封他为南海神手下六侯之一的助利侯。从此南海神庙也称“波罗庙”。

达奚司空居然可以成为中国人的神灵,受人间香火供奉,是一件极具象征意味的事情,令我不禁想起广州华林寺中的马可•波罗,不也成了五百罗汉之一吗?还有唐代被贬到广东的韩愈,虽然在潮州只逗留了不及一年时间,但当地人不仅建起韩文公祠纪念他,甚至连潮州山水也改称“韩江”、“韩山”、“韩木”,其崇拜程度,高于孔子,简直超佛越祖;海丰的方饭亭,是纪念文天祥的;虎门也有纪念林则徐的博物馆和纪念碑。他们都不是广东人。

任仲夷这个名字,广东人都很熟悉。他是河北人,1980年代曾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的改革开放,就是在他任内正式启动的。广东人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多年后,任仲夷在谈到广东人是否排外时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能说广东人有排外思想,更不能笼统地说是‘地方主义’。比如,过去隶属广东的海南岛,有个五公祠,五公祠里的‘五公’都不是广东人,但是当地人给这‘五公’修了庙。”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我没有感觉到广东人排挤我。”

这一类的例子,举不胜举,足证广东人并不排外。凡对社会有功德的人,自然可得到人们的崇敬,不管他是来自北方,还是西方。

如果我们不带偏见地看一看历史,受到最多歧视和排斥的,到底是广东人,还是北方人?如果说广东人确有排外行为,那么,是出于他们夜郎自大,目中无人,还是受到压迫后的反弹?广东被称为“南蛮”,历代王朝对她进行了种种妖魔化,史书上有盈千累万的记载。即使到了现代,在革命风暴的荡涤下,许多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或剥落蜕化,或一扫而空,但广东人两千多年来所遭受的误解,却没有多少改观。任仲夷所提到的“地方主义”,就是一个痛苦的例子。

一位革命老人向我追述往事。1949年,解放军渡过长江,长驱南下,快要打到广州了。当时担任两广战役的主力军,绝大部分是东北战士,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一分子。他很坦率地对我说,当时他们的确有一种观念,觉得广东人都是些“有待解放”的小商贩和小土地出租者。南下行军途中,各种有关广东人排外的传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广东麻风病人很多,一旦染上,无法医治,全身霉烂而死”;有人说“广东天气炎热,煎饼不用火烤,放在太阳下一晒就熟”;也有人说“北方人到广东语言不通,工作难做”。飞短流长,谈虎色变,有人干脆要求在赣州掉头回北方。

为了让东北战士更多地了解广东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第三书记方方都在会上作了报告,详细解释广东人的历史和生活习俗。他们当年所说的话,在今天看来,仍是非常中肯与客观的。方方是广东普宁人,他在会上说:

“关于民情民风俗,广东人是著名强悍好斗。流行的一句广东话叫‘唔做衰仔’,就是不要跟别人不上,以落后为可耻。因此,广东人有一股傻劲。在广东常常发生械斗,乡与乡之间,或姓族与姓族之间常因争风水、争水利,械斗数年不止,甚至历代成为世仇。”

“广东人一般是豪爽、热情、喜交朋友,富于冒险精神,敢拼、敢干的。如明末清初许多华侨是坐了木船漂洋出海的,这便是拼与干的精神的表现。因此广东人做事一般是大胆的,勇敢的,参加革命很积极。但广东部分城市居民,受坏影响较久,有骄傲、自大毛病,自以为开化较早,见得事情多,弄小聪明,不只轻视外省人,也轻视山县及乡村人。”

为了消除北方人的误解,方方把广东人的衣着、礼节、饮食习惯,也一一加以解释。“广东人好吃,那也是广东人的一个特点。广东人对于吃的讲究那是很出名的。穿着倒也随便。广州的点心各色各样,蛇、老鼠、狗、猫、禾花雀、禾虫……很多别省人不敢吃或没见过的东西,在这里都有人敢吃,外省人会觉得惊异。”

在风俗方面,“广东因与外洋接触较早,礼节不大讲究。特别是受了年来战争的影响,封建礼节已大受破坏。如潮汕妇女过去喜欢搽粉的,后来在战争中生活艰苦,要外出挑担糊口,就再也不讲究天天搽粉了。”

甚至连他们的洗澡方法,方方也作了详细讲解。“民众一般爱好清洁,天天都要洗澡,这与北方人不同。广东人洗澡只用一个盆或一个桶,因为他们常常洗,只周身一淋便算了。北方人因不常洗,一洗便要一二个钟头,这与广东人不同。”南北的生活习俗、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在许多方面,的确迥然不同。

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绘形绘色地介绍一个地方民众搽粉与洗澡的习惯,在中共历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方方横说竖说,无非是要告诉在座的北方干部:“有人以为广东人有特别排外倾向,我以为那是不确实的。从大革命到目前,广东的领导干部和许多工作同志,都是外来干部……他们都领导得很好,他们的领导都没有碰到什么反对。因此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团结问题,只不过是全国的一般问题而已。”

老家在广东梅州的叶剑英,也以客家人的身份告诉大家,其实广东人和中原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现在定居在广东的人,很多都不是广东原来的本地人,是由中原地区迁移过去的汉人。一般史籍的记载,都说南北朝时期汉人被迫南迁,逐步被压至海岸,再无地方可退了,就在广东定居下来。南迁汉人在和异族与当地土人的双方面斗争中,逐步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和组织,这就是广东人之多数聚族而居,封建姓氏的团结比较坚强的缘故。”

叶剑英和方方的话,句句都说得很实在,但却未能消弭南北之间的隔膜,也无法阻止悲剧的上演。现在,许多70岁以上的广东老人,谈起1950年代那两次大规模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仍然唏嘘不已。

当年叶剑英、方方领导广东土改,由于天下已经大定,他们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结果却被斥为“和平土改”。中央认为其根源在于广东人的“地方主义”、“封建宗族观念”,于是,在1952年和1957年,两次反地方主义运动,便像巨灵之掌打到广东人头上一样。

为了把广东的“地方主义势力”连根拔起,大批北方干部浩浩荡荡调入广东掺沙子,从粤北山区到粤东平原,遍布广东各地。广州市属各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大部分是南下的。本地干部被批的批,斗的斗,撤职的撤职,开除的开除。经过大规模调整,全省县以上主要领导,80%是北方人。多数地委的主要领导都换成南下与大军干部,两个区党委主要领导全是南下与大军干部。原来担任正职的广东干部纷纷降职,给北方人让位。

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7000多名广东干部受到处分。

在第二次反地方主义时,受处分的广东干部仅厅局级至副省级的便有近90人,地县级和普通干部多达1万多人。

叶剑英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亦受到牵连,被调离广东。临行前,他说了一句很沉痛的话:“主帅无能,累及三军。”叶帅为自己无法保护广东干部不受无辜伤害而痛心。不知多少广东人因他这句话而泪流满面。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被戴上“反党联盟”帽子,受到严厉处分的广东省委书记古大存、冯白驹和被戴上“右倾、官僚主义、分散主义”帽子的方方,直到1983年和1994年才分别获得平反。

本来,广东人承受了如此深创巨痛的伤害,有点怨气也在情理之中。但广东人并没有这样做,试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对北方的门户是更加敞开了,还是更加封闭了?

据2004年的统计,广东全省有7000万户籍人口,有2800多万流动人口。也就是说,在总人口中,几乎有三成是外省人。别忘了,在拥有广东户籍的人口中,还有相当数量是外省籍贯的。从1994年至2004年,在广东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每年100多万的速度增长,而2003年更创下新纪录,达到320多万。全国有1/3的流动人口都在广东。就凭这一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广东人排外了。试问,如果你是一个排外的主人,你家里会天天宾客盈门吗?

可惜,事实并不能稍稍触动某些人的良知,也不能使他们的成见有丝毫改变。总之广东人就是排外,你打死我也不会改口的了。广东人把北方人叫做“捞松”,还不是歧视?殊不知,“捞松”一词,并非广东人发明的,而恰恰是北方人自己叫开来的。以前北方人见面,喜欢互称“老兄”,广东人听多了,也把北方人叫做“老兄”,发音不准,变成了“捞松”。这和广东人叫潮州人做“冷”,叫日本人做“架佬”,叫西方人做“鬼佬”一样,虽然含有戏谑成分,但要把它提升到地域歧视的范畴,则未免小题大做了。

四川人口里的下江人,东北人口里的关里人,北方人口里的老广,都不是歧视,惟广东人一叫“捞松”(老兄)就是歧视。这恐怕讲不通吧?现在,甚至已经敏感到连“外地人”、“外来工”这些词,似乎都含有歧视成分了。如果一个广东人说:“你们外地人……”那他很有可能会被指为歧视外省人。

在广州街头还有一种现象,常令外省人怒发冲冠,就是当他们向广州人问路时,对方一听他的外省口音,往往立即闪开,不愿搭理。遇上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当街受辱,谁都会觉得十分难堪与气愤。不过,广州人并非天生冷漠,而是他们遭遇了太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外省人上前问路,问完以后就说:“请别误会,我是北方某某大学的学生,来广州实习,跟老师走散了,钱包又被人偷了,你能借个手机给我打电话和学校联系吗?”如果你真的糊里糊涂把手机借给他,那么十之八九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没回头。

这种街头骗子实在太多,以至广州人一听外省口音问路,便心生戒意。这是上了无数次当,交了无数学费之后,买回来的教训,你能怪他们吗?

一位到上海出差的朋友告诉我,在上海还见过有报摊竖一牌子写着“问路先买报”呢;在河南、安徽农村,有的村民放几块石头在公路上,就敢做收养路费的营生,说起理由他们也很振振有词,因为公路从他们村的地面上经过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可以肯定,绝对只是少数,如果据此便引出“上海人如何……河南人如何……安徽人如何”一类耸人听闻的结论,那才真是侮辱天下人的智慧呢。

今天,到广州天河北路、环市东路等高级写字楼区转一转,便会发现,出入于摩天大楼的粉领、白领、灰领、金领,北方人成群结队,本地人反而相形失色;从事保险业、饮食业、服务业、广告业、传媒业的北方人多如过江之鲫。从祈福新村、碧桂园、雅居乐等高尚住宅区的新业主,到石牌村、冼村、杨箕村、三元里村的出租屋租客,北方人占了半壁江山。不会广州话,不熟悉广州道路,居然也堂而皇之地在广州开的士。试问,中国还有第二个城市能够如此吗?如果这样还叫排外,真不知如何才叫不排外了。

我在海丰县遇见几位年轻的湖南籍教师。海丰并不是什么繁华闹市,这里位于屏风九迭的莲花山脉,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相对简陋。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到汕头或广州找工作?他们微笑着回答,这里的人待他们很好,他们对海丰已经产生感情了,不想离开了。

我这么说,肯定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难道广东人就这么高尚?就一点都没有歧视外省人?一点排外思想都没有?当然也不是。亲不亲,故乡人。这是中国人的通性。有人举出外省籍劳工在广东受到剥削的例子,举出孙志刚事件的例子。这些都是实情,但决不能以偏概全。我认为,劳工受到不公平待遇,还有孙志刚事件,这些都是中国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是体现国家能力的问题,是法制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排外的问题。说它是排外问题,实在是降低了它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广东人本身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容纳百川是她的文化特点之一。虽然,清代在江南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相当激烈的“土客械斗”,广东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语言不同,习俗相异,另一方面也在于互争土地,引发冲突。双方付出的代价,固极惨重,但如果拉开历史的距离来看,这种冲突,未尝不是土客文化互相磨合的一个过程。不同文化体系的迎头碰撞,要达至融合相存,恒须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从秦皇开边,到鸦片战争,莫不如是。

然这一切,随着农耕时代的逝去,早已成了历史的追忆。今天,在广府地区讲白话,在潮汕地区讲潮汕话,在客家地区讲客家话,大家和睦相处,谁也不排斥谁,谁也不歧视谁的方言。广东人与文明同步成长,所以我们极少从广东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对外省人的丑化,倒是经常看到一些对广东人毫不了解的作品,热衷于把广东人描写为“个子瘦小,满身金饰,见利忘义,庸俗低级,色迷迷和一口珠江牌普通话”的形象。我们也从未听过哪个广东人说北方是文化沙漠,但说广东是文化沙漠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让人心生疑惑,到底是谁在排斥谁呢?

——节选自《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该书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广东话的日常用语怎么说

广东话的日常用语有:饮胜、返外家、边个、冇嘢、食嘢

1、饮胜

发音:jamsing

释义:“饮胜”是干杯的意思,在粤语中,“饮胜”意为干杯。由于广东人喜欢“以水为财”,认为“干”字有干枯、枯竭的意思,寓意不好,因此广东人习惯用“饮胜”替代“干杯”。

造句:今日咁高兴,我地饮胜啦。

翻译:今天这么高兴,我们干杯吧。

2、返外家

发音:faanngoigaa

释义:“返外家”是“回娘家”的意思,在粤语中,“外家”是“娘家”的意思。此外,粤语中的“返屋企”是“回家”的意思。

造句:年初二好多人都会返外家。

翻译:年初二很多人都会回娘家。

3、边个

发音:bingo

释义:“边个”是谁、哪个的意思,“边个”主要用于粤语中的口语,意为谁、哪个。在粤语中,“边”可以组成不同的粤语词语,例如:边度(哪里)、边位(哪位)、去边(去哪里)。

造句:喂,你系边个啊?

翻译:喂,你是谁呀?

4、冇嘢

发音:mouje

释义:“冇嘢”是没事、没什么的意思,在粤语中,“冇”的使用频率很高,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词语,例如:冇事(没事)、有冇(有没有)。

造句:要讲嘅我都讲完啦,而家冇嘢想同你讲。

翻译:要说的我都说完了,现在没什么想跟你说。

5、食嘢

发音:sikje

释义:“食嘢”是吃东西的意思,在粤语中,“食嘢”意为吃东西。此外,粤语中的“食饭”是吃饭的意思,“食晒”是“吃完”的意思。

造句:佢好钟意食嘢。

翻译:他很喜欢吃东西。

谁能教我“地道”粤语

我教你个方法,不要看TVB,也不要用什么广东话教本,这些都很废。最好的方法,第一是天天听收音机(电台广播),例如商业电台、香港电台;第二就是天天看八卦杂志,是有广东俗语的那种,不是正儿八经的报纸或周刊,例如明报。

这两样的好处:

收音机:你可以学到很正宗的香港话(不是广州话),因为香港话很多懒音,你听大陆的(比如深圳、广州一带的广播)是学不到纯正的香港口音的,唯有听香港的广播。为什么看TVB或电视学不好?因为电视是以视觉为主,不是以听觉为主,你的注意力会去了图像上面,不会注意发音和深思其字面的意思,但广播就不同,因为没有视象,为了要听懂广播里的内容(大部分节目内容都很有趣搞笑,即使广告也很有趣,比大陆的节目要丰富很多),所以你会凭想像力及判断力去推敲每字每句,从而明白香港话的意思及用法。广播节目很多元化,和电视节目差不多,有明星访问、热门话题、论坛、生活百态、广播剧、问答游戏、点唱、新闻及天气报告、心理热线(解决都城人的心理问题)等…节目大多都是24小时播放的,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你都能听。

八卦杂志:目的不是让你变成很“八”的人,而是要让你多认识香港人的表达方式及俗语,字的写法就不用学了,因为都是很粗俗的文字。看这个也可以增加你对香港的认识,比如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茶余话饭后的话题?也可以认识一些新的香港流行词语。一开始可能看不太懂,因为都是英文、俗语一起来的,你可以问问香港人是什么意思,了解了一些常用词,讲香港话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也建议你多与香港人交际,因为听懂了还要多实践,你可以和朋友同事一起去吃饭、打球、卡拉OK、BBQ、shopping、做义工...增加沟通的机会,这样平时说话就不会结结巴巴了。香港人大多很友善,也乐于助人,只要你诚心学习,不怕出丑,人家肯定会教你讲广东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