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农村田地里面的昆虫“油葫芦”跟蟋蟀有啥区别

admin

蛐蛐蟋蟀油葫芦有什么区别

蛐蛐就是蟋蟀,蛐蛐和蟋蟀是同一种昆虫。

一、定义

1、蟋蟀(蛐蛐):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2、油葫芦:油葫芦又名结缕黄、油壶鲁,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像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农村田地里面的昆虫“油葫芦”跟蟋蟀有啥区别-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二、外形特征

1、蟋蟀(蛐蛐):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2、油葫芦: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

三、生活习性

1、蟋蟀(蛐蛐):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

2、油葫芦:此昆虫喜欢栖息在田野、山坡的沟壑、岩石缝隙中和杂草丛的根部。以各种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对大豆、花生、山芋、马铃薯、栗、棉、麦等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昆虫纲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动物)

蟋蟀和油葫芦的区别是什么

油葫芦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

一、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二、油葫芦

是蟋蟀科昆虫,蟋蟀的一种。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色较浅。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蛐蛐和油葫芦有什么区别

1、外形的不同

油葫芦

体长20~30毫米,宽6~8毫米,触角褐色,长20~30毫米。体色有黑褐色、黄褐色等多种,它浑身油光闪亮。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翅长,会飞。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蛐蛐

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

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蛐蛐)

2、分布范围不同

油葫芦

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南等。此昆虫喜欢栖息在田野、山坡的沟壑、岩石缝隙中和杂草丛的根部。

蛐蛐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油葫芦)

3、生活习性不同

油葫芦

油葫芦以各种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对大豆、花生、山芋、马铃薯、栗、棉、麦等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

它白天隐藏在石块下或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和交配,雄虫筑穴与雌虫同居。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与斗蟋蟀一样,会相互咬斗,有互相残杀的习性。

蛐蛐

蛐蛐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蛐蛐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蛐蛐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蛐蛐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蛐蛐可与多只雌蛐蛐同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油葫芦

百度百科-蟋蟀

农村田地里面的昆虫“油葫芦”跟蟋蟀有啥区别

农村田地里面的这种昆虫其实是一种害虫。和蟋蟀是两种不一样的生物,他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而且这种害虫会导致包菜,土豆红薯等减产。

蟋蟀与油葫芦的差别

一、外观不同

1、蟋蟀: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型多呈圆桶状,有粗壮的后腿,比身体还要长的细丝状触角。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如果是雌虫,还有一根比尾丝还长的产卵管。

2、油葫芦:头部黑色,呈圆球形,颜面黄褐色,从其头部背面看,两条触角呈“八”字形,触角窝四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对称的淡色斑纹,侧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泽,侧面黄色。尾须很长,能超过后足股节,翅长,会飞。雌虫的产卵瓣平直,比后足股节长。

二、分部

1、蟋蟀:黄河以南各省居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

2、油葫芦: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南等。

三、价值

1、蟋蟀:可制作成面粉、能量棒和小零食等食品。也可制作炸蟋蟀供人食用。

2、油葫芦: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蟋蟀(昆虫纲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