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我的热带鱼为什么无精打采,不吃食,鹦鹉鱼也死掉了!

admin

鹦鹉鱼怎么养吃什么

一、吃食方面

我的热带鱼为什么无精打采,不吃食,鹦鹉鱼也死掉了!-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1、鹦鹉鱼食性杂,食量大,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

2、要养活鹦鹉鱼很容易,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鹦鹉鱼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鹦鹉鱼配制的人工饵料,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二、水质要求

水温21度~35度,以25~30℃最好。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鹦鹉鱼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因此,饲养鹦鹉鱼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

三、温度控制

鹦鹉鱼对温度适应性较强,在20~3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鹦鹉鱼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8~30℃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四、体型特征

1、鹦鹉鱼体呈长圆形,甚侧扁。头短而高,背缘呈锐嵴状,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颌齿1行,锥状,内侧常具1行至数行小齿,前端各上大犬齿1对,口角无犬齿。前鳃盖骨光滑,体被中大圆鳞,颊部一般无鳞或仅在眼后下方有鳞,侧线中断,侧线鳞18~22+4~6。背鳍Ⅱ,Ⅶ~12~13,第1和第2鳍棘延长呈丝状,与后方各鳍棘相距颇远,有很低的鳍膜相连,臀鳍Ⅲ~11~13,尾鳍圆形。体侧具4条横带,背鳍第6~7鳍棘下方1黑斑。

2、能用咽部的板状齿磨碎食物及珊瑚碎块。体长可达1.2公尺(4呎),重可达20公斤(45磅)。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

扩展资料:

由于鹦鹉鱼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所以在饲养鹦鹉鱼时造景的选择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混养鱼类挑选

在混养的鱼种选择上,强烈建议还是选取一些中南美洲的慈鲷来得合适,尤其是一些中大型的慈鲷。鹦鹉鱼也具有轻微领域性,有时侯也会攻击其他比它们体型小的鱼。

二、水族箱的造景

对於这些体色通红且颜色单一的鱼类来说,水中的造景除了颜色的搭配和避免使用植物为造景材料之外,还需要考量鱼体冲撞的力量,因此造景的坚固性也是必备的。

三、强烈对比效果

许多值得一提的造景提供给看官们参考,其一是沉木或是长大的墨丝的沉木,大都摆放在水族箱的正中央,和鹦鹉鱼的鲜红色搭配起来,有更强烈的对比效果。

四、鹦鹉其他问题

就是饲养者的心态问题了!虽然在必备的生长条件置妥之後,并不需要太多的照顾,但是,有耐心的定期换水,检视水族箱中的配备,细心地观察水中鹦鹉鱼的健康状况,都是得花费一些精神和时间的!

热带鱼(鹦鹉鱼)肚子大到不行了怎么办

腹水

症状:

鱼体表现为肚子肿胀,并伴有溃疡,眼睛突出或者凹陷,鳞片竖起。

治疗方法:

(1)用1支庆大霉素溶于50千克水中,对病鱼进行泼洒浸洗,坚持数日可见效。

(2)每天用3%的食盐水浸泡病鱼一次,每次5—10分钟。

同时在缸中加千分之2的食盐做辅助治疗。

血鹦鹉鱼怎么喂食

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鱼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鱼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鱼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鱼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鱼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鱼不退色。

3、饲料:

A、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鱼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鱼吃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鱼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鱼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鱼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鱼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鱼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鱼会不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D、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鱼。

4、注意光线:鹦鹉鱼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鱼颜色变淡。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鱼比以前红了很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此方法我屡试不爽,请各位不妨试试。

5、光色: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一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

6、环境: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另外,鹦鹉鱼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

鹦鹉鱼的另一问题就是老聚在缸的一角,人一过来就乱窜,是由于它们还没适应新环境。鹦鹉鱼天生胆小、爱扎堆,有时还会脱鳞,一是鱼有病了,但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这种鱼胆子比较小,爱乱撞造成的。

所以饲养中应注意5点:

1、可以喂之前先开灯,开灯五分钟后,等所有鱼都适应了,慢慢胆子大了,再喂食。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一开灯鹦鹉鱼就会自己过来。

2、一天喂一次,形成规律,每次喂食前,鱼儿感到饥饿了,他们就不得不出来找食物。

首先,饿一些不会有问题,到是吃得多反而容易生病。你设想一下自然界,鱼一天到晚要寻找食物,而且往往是弱肉强食,中小型鱼吃的少是很自然的。另外,在鱼缸中饲养观赏鱼,目的是观赏,而不是养大了再销售,所以鱼儿常有三分饥,是使其处于健康状态的要素。

3、别惊吓,接近鱼缸时,慢一点,鱼在缸里,看到人影就跑,故靠近鱼缸前别让人影晃到鱼缸。投喂食物时,在缸前呆一会儿,在其状态稳定时,轻轻拍一拍缸,训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4、如果鹦鹉鱼和大型鱼混养,可以准备点颗粒饲料(当然干虾更好),和其他饵料一起放。颗粒饲料比较小,一时半会儿大鱼吃不完,鹦鹉鱼就能抢到了。而且颗粒饲料具有增色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鹦鹉鱼不褪色。

5、混养一些胆子大,不怕人的鱼,如:地图等,在别的鱼的带动下,它们就会跑出来抢食甚至追逐别的鱼。换水的重要性:饲养中我还发现:换新水后鹦鹉鱼很活跃,颜色也比较鲜亮。血鹦鹉的祖先生长在南美洲,所以其所需的水质条件和一般中南美洲慈鲷无二,需要弱酸性和硬度较低的水质。鳃部的脆弱是此鱼先天的缺憾,水质恶劣会首先使鳃部受伤,并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命。因此,血鹦鹉比其他的鱼更需要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氧气。尤其是水质不能太老,所以定期、定量换水也是养好鹦鹉鱼的关键。经验是,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水不要超过缸水的四分之一。换水前先擦缸,过滤几个小时,等水清亮了再换水。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这里说的新水是困好的水。有些饲料会使水发红或发黄。常换水还可以解决饲料所产生的水的颜色问题,同时,要准备高效率的过滤系统,使水充分循环,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引起鳃部疾病。

冷水鱼金鱼鱼食和热带鱼鹦鹉鱼食有什么区别

鹦鹉鱼饲料加有虾红素,增强鱼体发色。金鱼鱼食主要成分为藻类,营养均衡。。。资料由百度贴吧----鹦鹉鱼之巅吧提供

我的热带鱼为什么无精打采,不吃食,鹦鹉鱼也死掉了!

鱼不精神或者死掉了,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建议检查一下水质,水温以及供氧,还有喂的食物,是否及时给清理粪便。等等诸多方面。同时还要看是不是得了什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