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佳网

宝佳网

坐骨神经痛中西医的治疗

admin

头痛怎么治疗!

请试试下列方法来减轻头痛的症状。

家庭治疗措施

●尽可能多休息

坐骨神经痛中西医的治疗-第1张-宠物相关-宝佳网

可能的话,找一个安静幽暗的房间躺下来睡一觉,但避免睡过多,以免睡醒后,反而出现头痛。小睡片刻或许可以消除头痛,但若你没有头痛时,则最好不要小睡。

●平躺着睡

睡眠姿势怪异或趴着睡(腹朝下),皆会收缩颈部肌肉,进而引发头痛。而平躺的睡姿有益。同样地,当你站立或静坐时,身体勿向前倾斜,也勿使头扭向某个方向。

●冷敷与热敷

有些人喜欢在额头及颈部冷敷,这方法对许多人有效;而另一些人则偏好热敷颈部或洗热水澡。当头痛发作时你可以用热敷或冷敷袋覆盖额头,并按摩太阳穴的血管以减轻头痛。

●作脸部美容操

下面介绍的7种柔软操,是专为脸部及头皮设计的,它们町以帮助你松弛这些部位的肌肉,并使你在初见头痛的征兆时,采取控制行动。

扬眉:同时将两边的眉毛抬起,再放下。

眯眼:快速地眯上双眼,再放松。接着,用力眯右眼,放松。接着,眯左眼,放松。

皱眉:用力地挤眉,放松。

张嘴:慢慢地将嘴巴张到最开,再慢慢闭上。

移动下颚:嘴巴微张,左右地移动下颚。

皱鼻:用力将鼻子向上挤,像闻到恶臭一样。

扮鬼脸:随兴地作鬼脸,像小时候一样。别担心,你的脸不会就此变形。

●深呼吸

深呼吸是缓解紧张的好方法。当你的胃部的起伏比胸腔还明显时,表示你的作法很正确。

●按压穴位

研究发现,穴位及脊柱按摩较常规药物治疗副作用更少,且疗效持续时间更长。有几个主要的止痛穴位,一是在拇指与食指相连的虎口部位的合谷穴和鼻子两侧颧骨底部的巨瞥穴(按压至酸疼为止),它们有助于缓解窦性头痛;另一个是头顶的百合穴,它对血管搏动性的头痛非常有效;对于偏头痛而言,按压悬颅穴(亦即俗称的太阳穴部位)最为有效。

●戴头带

在头上绑一绷带,可减少流向头皮的血液,因而减轻偏头痛。

●适量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一个月发生一、二次的头痛,阿司匹林或其他常见的消炎药可派上用场。但过度使用这类药物,将引起更多疼痛。同时,若你决定使用阿司匹林治头痛,应在头痛一开始时,就立即服用,否则效果不彰。

●加服维生察c

高海拔处会引发头痛。此时,服用阿司匹林时加服维生素c有益。当你要到高海拔处旅行,应在出发前一天及旅途中,每天服用3000-5000毫克维生素C,以及两粒阿司匹林。但服用前应先请教医师。服用任何高剂量的维生素之前,应得到医师许可。

●避免密集性偏头痛的方法

这种头痛影响的90%是男性。不幸地,密集性偏头痛有复发的倾向。密集性偏头痛可能连续数周每天都发作,有时甚至持续数个月。其发生原因未知,但可能和荷尔蒙或遗传有关。目前,有人正研究睾丸酮(男性荷尔蒙)与密集性偏头痛的可能关联。同时,医生们也注意到一个共同现象,即患密集性偏头痛的男性,往往都有烟瘾。因此,最好快戒烟,至少也应减少用量。而且勿小睡。如此一来,或许可以正式告别密集性偏头痛。

●勿擦香水

浓烈的香水会刺激你的神经,可能引发偏头痛。

●勿用力过猛

有一种情形也许是你不曾想到的,信不信由你,当你没有头痛,且气氛颇佳时,性交可能会引发头痛,这是属于用力型的头痛。有偏头痛的人比仅是紧张性头痛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形。

●保护眼睛

刺眼的光线,例如阳光、镁光灯、电视银幕等,会使你眯眼,产生眼睛疲劳,最后引发头痛。当你要外出时,记得戴太阳眼镜。如果你在电脑前工作,记得休息片刻。

●少喝酒

畅饮一回,或许无大碍,但饮酒过度可就不妙了。烈酒里也含有干酪胺。

●培养幽默感

如果你经常把事情看得很严重,你可能常扳脸皱眉,满脑门都是烦恼,这也难怪你常患头痛。应学习放松自己,看淡周围事物。

营养与饮食疗法

●准时用餐

省略或延迟用餐皆可能引起头痛。错过一餐,会引起肌肉紧绷,而当血糖因缺乏食物而降低时,脑部的血管会收缩,,当你再度进食时,会使这些血管扩张进而引发头痛。

●注意咖啡因的用量

假使你每天服用大量的咖啡因,你的血管将扩张,可能促成头痛。因此,最好限制每天最多喝两杯咖啡。

●少吃盐

有些人摄取高量的盐会引发偏头痛。

●拒绝巧克力

吃巧克力不仅易发胖,它也含有干酪胺,这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可疑物。幸好许多年轻人对此化学反应已具有耐受性。

另外,核果及陈年的干酪也含有干酪胺,应避免。

●多吃曾淀粉质的食物

多吃含淀粉质的食物,像米饭、马铃薯、饼干或面包。虽然小麦食品是造成某些人偏头痛的问题食物,但如果你可以忍受这类食物,它们可能反而有帮助。有些人发现当他们有偏头痛的时候,多吃吐司、饼干、面食、马铃薯或其他富含淀粉的食物,反而会减轻头痛或恶心的症状,甚至缩短头痛的时间。多多尝试各式各样的淀粉食品,经验会告诉你这些食物是否有效。

●避免食用会弓I起头痛的食物

近年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精确地辨认哪些食物有问题或具有疗效。首先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让我们先找出那些会造成偏头痛的食物,以便能避开这些食物。

●不会引发疼痛的食物

不会引发疼痛的食物事实上也不会导致头痛或其他令人痛苦的情况。这些食物包括:糙米、煮过的水果或水果干:樱桃、杨梅、梨、梅子(但柑橘类水果、苹果、香蕉、桃子或番茄例外)煮过的绿色、黄色和橙色蔬菜:朝鲜蓟、芦笋、青花菜、甜菜、绿色叶菜类、生菜类、菠菜、豆荚、节瓜、树薯粉以及芋头。

水:自来水、矿泉水或经过碳酸处理的水。而某些饮料,甚至是药草茶,都可能导致偏头痛。调味品:少量的盐、糖浆以及香草精等。

●常见的问日食物

常见的问题食物通常很容易让抵抗力弱的人产生头痛。你可能想都想不到会是哪些食物。就好像一些会令你皮肤起红疹过敏的食物一样,也有一些食物会让偏头痛患者体内的血管或神经起变化。以下是常见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依重要性排列:

乳制品(包括脱脂或全脂牛奶、羊奶、乳酪、优酪乳等等)、巧克力、鸡蛋、柑橘类水果、肉类(包括牛肉、猪肉、鸡肉、火鸡肉、鱼肉等等)、小麦(精制的面包、面食)、核果类和花生、番茄、洋葱、玉米、苹果、香蕉。

某些饮料和添加物也是最糟糕的问题食物之一,包括含酒精的饮料(特别是红葡萄酒)、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茶和可乐)、谷氨酸钠、代糖和亚硝酸盐。

●进行两周的饮食调整实验

治疗偏头痛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检验头痛是否是因某种常见的问题食物引起的。检验的办法就是避吃这些东西,然后同时在你的日常饮食中大量增加安全食物,看看偏头痛还会不会发作。如果还是会发作,请记录发作的频率。

以下是饮食调整的方法。建议时间控制在两星期之内:

1,大量食用安全食物名单上的食物。

2.完全避开常见的问题食物。

3.不在这两种食物名单上的食物,可放心食用。

如果你改变饮食之后偏头痛就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一定要抗拒开一瓶红酒或吃一片匹萨以示庆祝的诱惑,下一步就是确认到底哪些食物是你的问题食物。方法是将前次删除的食物,每隔两天选一样加回你的饮食当中,看看是否有任何症状出现。从问题食物名单的最后一项开始(香蕉),然后一直往前到最麻烦的食物,其中你本来就不喜欢的食物,当然可以跳过不吃。如果行有余力,还可以检验常见问题食物中的饮料和添加物是否也是你的问题食物。

同时,你可以大量食用每一种新加回的食物,这样就会知道这种食物是否会造成头痛。如果不会造成问题,这种食物就能保留在你的饮食中,而任何会造成头痛的食物都应从你的饮食中删除。经过一到二个星期,再试一次可疑的食物,以便再次确认。你的饮食应保持简单,如此每一次加进一种新食物时,才容易察觉它的效果。

●克服经期镐头痛的方法

雌激素的高低变化可能使你容易感到头痛。这就是为什么偏头痛常在青春期之后开始,在停经后消失;发生在女人身上的几率是男人的三倍以上,而且在怀孕期间会突然消失,因为那个时期雌激素的影响力刚好被黄体酮所取代。

食物可以改善雌激素不稳定的现象。如果你能避开动物性脂肪,又能尽量少食用蔬菜油,你的体内就会减少雌激素。高铁食物能更容易帮你消除体内过多的雌激素。

●利用食物对抗经期镐头痛

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好尽量利用天然的食物来治疗偏头痛、均衡荷尔蒙分泌,这样不会产生副作用。以下是一些利用食物治疗偏头痛的原则:

1.尽量食用不会引起疼痛的食物,例如糙米:煮过的蔬菜类,像青花菜、青菜、菠菜和甜菜;煮食非柑橘类的水果干。

2.完全避开一般常见的问题食物。如果你的偏头痛病情减轻或停止了,你可以再回头来试吃问题食物,一次尝试一种,以鉴定它们的影响。

3.如果前面两个步骤仍未能消除你的偏头痛,淘汰式食谱可以帮你找出敏感食物。

4.避免动物性食物、尽量少吃蔬菜油,以降低荷尔蒙的起伏变化;多吃含有天然纤维的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

●服用钙片

钙质不但能治疗也能预防偏头痛。研究报告指出,有一名妇女因为吃下1200到1600毫克的元素钙,因而遏止了才刚发作的偏头痛。不过,还是要避免从牛奶、酪乳或其他动物性食品摄取钙质,否则弊多于利。

●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可以稳定血糖浓度,以免引发偏头痛。饮食中应包含杏仁果、杏仁奶、水田芥、香芹、茴香、蒜头、樱桃、风梨。请见第四章的低血糖症,并参考其饮食指南。

●补充营养察

①镁

研究显示,镁能够对付偏头痛。如果你的饮食中有大量的镁,偏头痛出现的几率一定很低。情绪上的压力会造成偏头痛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它会耗尽你体内的镁。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除了从食物中摄取的镁之外,再加200毫克的镁补充剂,就能帮你预防偏头痛。

镁对妇女经前头痛特别有效,通常配合50至100毫克的维生素B6一起服用。

如果每天服用这项组合,对于治疗经前头痛非常有效,但也可以只在月经快来时前五天吃。我们还可以从食物中获取镁,含有丰富镁素的食物包括全麦类(含天然完整纤维的谷类),稻米、大麦和燕麦;非柑橘类水果干,如无花果;绿色蔬菜,特别是青花菜、菠菜。这些都是不会引起疼痛的安全食物。

②钙和维生素D

钙和维生素D也能用来预防偏头痛。你可以吃补充剂,但最好的钙质来源还是绿色叶菜类和豆荚类。如果服用营养补充剂的话,一天可以吃1000到2000毫克的元素钙。

人体吸收食物中钙质的能力与维生素D有关,而维生素D是皮肤在阳光下曝晒时自然形成。只要每天照射十分钟的阳光,所产生的维生素D已经足够身体所需。如果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适当的剂量是一天200IU(五微克)。研究上预防偏头痛的分量是每一星期50000IU,远超过一般的安全建议量,所以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才可服用这么高的剂量。同时应避开动物性蛋白、咖啡、烟草和多余的钠和糖,以防止钙质流失。经常定期的运动也可以帮忙你保住骨骼内的钙质。

③葡萄糖酸

每次服用1片,含于口中溶解,每天2次。可以改善脑的氧和作用。

④烟碱硫胺加烟16素(B3)

每次各服用800和200毫克,每天3次。它们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

⑤芸香素

每天200毫克。它可以帮助除去可能造成偏头痛的有毒金屑。

⑥黄体酮

黄体酮是一种天然非处方药的荷尔蒙,能协助人体抑制荷尔蒙发生剧烈变化,它能帮助妇女消除偏头痛,至少对那些月经来潮前后常有偏头痛的妇女相当有效。

天然黄体酮来自于野生山药(wildyams),要治疗偏头痛,可使用一种非处方药的外用式黄体酮乳液,如Pro—Gest,在你经期来临之前的十天,每天在皮肤上薄薄抹上一层,大约用掉1-2盎司。

⑦泛酸(B5)或蜂王乳(天然的)

每次100毫克,每天2次。蜂王乳富含泛酸。帮助肾上肾应付紧张的状况。

中草药疗法

●试试下列药用植物

①驱热菊

每天服用2.50毫克或2~3片新鲜叶子。

②小白菊、银杏(白果)萃取素

小白菊能纾解疼痛,银杏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一项小白菊药性的实验显示,24%的使用者减轻偏头痛及呕吐的症状,而且没有副作用。

欧薄荷、迷迭香、艾草均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物质。

其他疗法

●多运动

运动是预防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运动可帮助你排解紧张与压力。如果头痛的情形不太严重,运动可以帮助你消除。但若头痛剧烈,切勿运动,以免情况更糟,尤其是偏头痛患者。

●尝试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是一种利用松弛身心来控制血液流动的技巧,它有助于缓解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进行生物回馈时,指导员会把一个温度计套在你的食指上,如果你放轻松,这个温度计就能显示你的血管已扩张,有助于血液流人你的指尖。信不信由你,你的意志可以影响血液是否流向脑部,连带地就能影响你的头痛。请向你的医生查询生物回馈训练相关资讯。

●针灸治疗

针灸也对很多人有帮助,你可以和你的医生咨询治疗方案。

●用辣椒察治头痛

治疗偏头痛最古老的方法是使用辣椒中一种辛辣的成分—辣椒辣素,它能耗尽负责神经传导的化学物质P(神经细胞利用这种化学物质传递痛苦的讯号)。一项特殊研究将特制的辣椒辣素放进15名头痛患者的鼻孔中,其中7人头痛的症状完全消失,另有3人痛苦减轻了75%。

●多吃羹能减轻头痛

姜能阻挡组织胺,也能抑制摄护腺素(造成发炎的化学物质之一)。一般而盲,很少人会对姜过敏,或因姜而发生偏头痛。500—600毫克(大约1/4茶匙)的新鲜姜粉加一杯水和匀喝下,对于减轻头痛很有帮助。可以每隔几小时喝一杯,大约一天喝到2公克左右。

●常听轻音乐

轻音乐有镇定作用,有助于纾解偏头痛。

药物疗法

●有选择地服用药物

如果你完全依照上述方法实行,却还是觉得有些头痛,你一定在想是否该吃止痛药。在你还没有先对自己的问题食物做一番研究,并试着遵照一份理想的食谱进食之前,不要以药物做为治疗的主轴,否则你等于火上加油。药物不能替代食疗,但必要时可以做为辅助。以下是一些抗偏头痛药物的简介以及它们的主要副作用:

1.阿司匹林。有助于减轻轻微的头痛,但主要的缺点就是引发肠胃不适,出血以及过敏反应。小孩子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遵照医生指示,因为可能引发莱氏症。

2.非类固醇的消炎药。例如伊普,它和阿司匹林很类似,所以这类药品也会引起肠胃方面的副作用。

3.醋氨酚。也能稍微减轻轻微头痛的症状,然而长期使用会造成肝脏和肾脏方面的问题。

4.美托拉麦。常用于口腔止痛上,以改善药物被吸收的能力,减轻恶心症状。

5,麦角胺。它能使膨胀的血管收缩,如果在偏头痛发生初期服用,对大多数的人都蛮有效的。但最大的危险是,如果你每天服用,会变成一种习惯,因而抑制了你体内自然对抗病毒的能力。一旦停药,可能会有严重、长期性的头痛发生,而且麦角胺对紧张性头痛没有帮助。

6.Sumatriptan:能减轻偏头痛和密集式头痛。它的作用是把通向脑部的血管变窄,以保留血管需长期使用的效力。使用过量和滥用都很少见。

7.利卡多因:半数以上用过的人,只要4%的溶剂量就能消除偏头痛。使用方式是先躺在床上或一张大桌上,头沿着边缘垂向下,然后转向头痛的一边。将半公撮的利卡多因溶剂从鼻孔滴进去,大约等30秒。如果两边都有头痛,另一边鼻孔也要滴药。利卡多因显然会对鼻粘膜下方的神经束产生一些作用。如果必要,2分钟之后可以再滴第2次。

●可以预防偏头痛的药物

如果你努力改善饮食方式,也按照上述方式服用驱热菊和采取其他,防范骤,可是你的偏头痛就是没有停止,或一个月发病超过3次,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服用预防药物。这类药不会消除所有的偏头痛,但会使发病的频率降低。你应耐心等候一、二个月的时间,看看这些药物的效果,当然事先一定要在医生正确的诊断。不过,通常这类药对紧张性头痛没什么帮助。

1.心得安和美多普诺:约三分之一的偏头痛患者在服药后,偏头痛的症状会大量减轻,另外有三分之一患者会稍微减轻痛苦。它们对大多数人而盲都安全,而且已经有很长的使用历史了。不过如果你有气喘病或糖尿病,就不应该服这类药。此外,由于心得安有防止心跳加快的作用,清务必事先和你的医生讨论你运动的计量。

2.钙通道阻断剂:有时候也被用来预防偏头痛,在欧洲特别盛行。不过,由于有副作用,现在的医生愈来愈不愿意使用这种药。

3.血清素阻断剂:它的作用和心得安类似,但长期服用所产生副作用更大,特别容易在胸口和腹部发生纤维变性。

4.安米普林:是一种抗忧郁症药,也能预防偏头痛。一般来说还算安全,只是会有口干、便秘及昏昏欲睡等常见的副作用。服用时不可超过处方单上的剂量。

5.伟伯益酸:是一种抗痉挛药,也能预防偏头痛。但是,偶尔会产生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掉头发以及颤抖。

6.阿司匹林:也可以帮你预防某些偏头痛。一项医界的研究发现,如果每隔一天服用,可以使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20%,不过在这点好处和前述的副作用之间,仍应彼此衡量一下。

坐骨神经痛中西医的治疗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坐骨神经痛中西医的治疗,欢迎阅读。

1、“坐骨神经痛”疾病概述: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2、“坐骨神经痛”病因病理:

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3、“坐骨神经痛”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一、根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干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4、“坐骨神经痛”诊断和鉴别:

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间盘突出:

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

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

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

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5、“坐骨神经痛”综合治疗:

一、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二、药物治疗:

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三、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二、回答咨询的问题

1、坐骨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坐骨神经痛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通常我们所说的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发生的疼痛。坐骨神经分布区包括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其疼痛多在夜晚明显,可以是阵发性疼痛,也可以是持续性疼痛,疼痛多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站立、咳嗽可使疼痛加剧。屈膝屈髋或侧卧休息疼痛可以减轻。

2、坐骨神经痛有几种?

坐骨神经痛可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坐骨神经的炎症造成,以单侧发病为多见。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挑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坐骨神经通路旁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压迫或粘连引起的。可单侧也可双侧发病。根据受压部位,可以出现全长放射性串痛,也可出现某一阶段的坐骨神经痛。

3、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哪些?

坐骨神经是由腰4-5神经和骶1-2神经的前支组成,由椎间孔发出后,走行于骨盆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沿大腿后侧向下行,在窝上角处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于各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坐骨神经炎、椎间神经炎、骶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椎滑脱、脊椎裂、腰椎结核、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等。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妇科疾病如子宫附件炎、子宫肌瘤、妊娠后期也会引起坐骨神经痛。臀部注射不当可引起坐骨神经损伤。

4、坐骨神经痛怎样按症状分类?

坐骨神经痛根据病情的程度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1)轻度(亦称慢性):病程时间长,可以坚持轻度体力劳动和正常生活,疼痛能忍受,但遇气候变化及寒冷、潮湿或姿势不正确等,即出现疼痛,疼痛不放射。检查时肌肉无萎缩,直腿抬高试验在60似上,神经反射正常。

(2)中度(亦称亚急性):病情不稳定,时重时轻,轻时能参加轻度体力劳动及正常生活:疼痛发作时,要服用止痛药;在气候变化,谓寒冷、潮湿或姿势不正确时,疼痛难忍并向下肢放射。检查时有轻度肌肉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30’~60’,神经反射减弱。轻、中度坐骨神经痛多有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或受潮湿、寒冷因素。中老年人可有骨赘形成,或腰椎骶化所致;

(3)重度(亦称急性)患者病情严重,多为急性腰部损伤或慢性损伤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疼痛体征呈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检查时有明显肌肉松弛、萎缩,直腿拾高试验在30’以内,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90%以上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5、坐骨神经是怎样构成与分布的?

一、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由第4、5—腰神经和第1、2、3骶神经前支组成。从腰、骶椎间孔出椎管后走行于盆腔后侧。在梨状肌下缘出骨盆,走行于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臀大肌探面向下行,依次穿过闭孔内肌、上下肌及股后方,支配这些肌肉,并沿大腿内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之间下降,途中发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经在降到胴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小腿与足的皮肤感觉。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在其分支以上的部位走行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6、坐骨神经病因症状都有那些?如何自疗?

坐骨神经痛是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发生疼痛的一个综合病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其临床特点是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部的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

本病多由受寒、过劳及外伤引起,疼痛可从腰部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跟足背处,呈持续性、烧灼或钻刺样疼痛,夜间尤甚。病人常为了减轻疼痛而身体倾斜,病久后患侧肌肉可出现萎缩。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自疗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

(2)注意保暖与休息,改善居室条件,保持环境通风与干燥。

(3)尽量避免涉水、淋雨,勿汗出吹风,里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

(4)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芬必得,每次服0.3克,每日3次。

(2)追风透骨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

(3)小活络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

(4)大活络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

2.验方自疗法

(1)虎杖、老鹤草、牛膝各15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2)大通筋、南天竹各60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3)当时15克、牛膝15克、白芍30克、威灵仙30克、鸡血藤30克、桂枝10克、制川、草乌各3克、细辛3克、甘草10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马铃薯300克、胡萝卜300克、芹菜200克、苹果300克、蜂蜜30克,前四样榨汁加入蜂蜜饮之。

(2)粳米60克、羊肉50克、生姜10克,煮粥食之。

4.外治自疗法

毛茛全草60克,捣烂,敷贴于环跳穴(小腿后曲,足跟正对臀部处)风市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正对大腿外侧处)、委中穴(两膝国窝正中处)、昆仑穴(外踝关节尖至跟腱中间凹陷处),每次1-3个穴位交替使用,敷药至局部烧灼感时

即揭下,用药后1-2日,局部会红肿热痛,两天后发生水泡,疼痛加剧,此时应将水泡挑破,外搽龙胆紫。慎勿感染。

5.其他自疗法

按摩疗法:

取坐位,用手掌从腰部到臀部来回按摩1-2分钟,节律应逐渐加快,使之有发热感,也可采用立位,两手掌同时按擦腰臀部。

手握空心拳,拍打腰臀部,用力适度,以舒适为度,拍打要有节奏,持续拍打2-

3分钟,可达到活血散寒和止痛的目的。

避免误诊

治疗本病的药物对胃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严重胃病者宜慎用。

孕妇使用内治法宜慎重,以免引起流产与早产。

激素类药物仅限于急性期,应避免长期服用,切忌滥用。

7、凡坐骨神经痛就有腰椎间盘突出吗?

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问盘突出的主要症状,但不能说凡坐骨神经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坐骨神经痛患者是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但也有部分的坐骨神经痛是由其他因素所致,凡是能压迫刺激坐骨神经的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况且,腰椎间盘突出不一定都会引起坐骨神经痛,因坐骨神经来自腰4、5神经根和骶1—3神经根,因而腰l、2或腰2、3椎间盘突出一般不会影响坐骨神经。当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后,可刺激、压迫神经根,出现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特征。根性痛多系椎管或报管处病变压迫或刺激局部脊神经根所致,除腰椎闻盘髓植突出或脱出压迫、刺激外;根管秩窄、椎管内肿瘤等因素压迫刺激,均可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而干性坐骨神经痛更本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外,常由于坐骨神经干附近病变引起,如髓髂关节炎、梨状肌综合征等。所以,患了坐骨神经痛,应首先鉴别是何种疚病引起的,便于更好的诊治。

8、为什么受凉、受潮后也能引起坐骨神经痛?

有些患者无外伤或过度劳累的病史,只觉得自己曾受过凉、受过潮湿,有些患者曾睡过潮漫的地下室等。结果出现了腰背或下肢疼痛。至于为什么受凉、受潮后出现坐骨神经痛,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比较一致的认为是,这些患者腰、骶及下肢肌肉受到潮湿后,出现局部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影响了局部肌肉、神经的血液循环,使其营养供应不足,局部代谢产物增加,致肌肉痉挛.疼痛加重。因此,避免腰部受风寒、受潮湿是预防坐骨神经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9、坐骨神经痛压痛点多在什么部位?

坐骨神经痛在体表的压痛点因受捐部位不同而不同.根性坐骨神经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有几个压痛点,即坐骨孔点(坐骨孔的上缘)、转子点(坐骨结节和转子上方)、胭窝(帼窝中央)、胖骨点(脖骨小头之下方).踝点(外踝之后)。还有肌肉压痛;以小腿中部肌肉的压痛最为显著。干性坐骨神经痛在病变水平的腰椎棘突或横突常有压痛,压迫时疼痛常由局部向该侧下肢放射;有时于患侧的臀部坐骨大孔区也有压痛,臀以下的坐骨神经痛较轻或不明显。

10、坐骨神经痛患者应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观察患者步态有无跛行、垂步等,脊柱有无畸形,有无侧弯,腰椎笔直、后突或过度前突,两侧腰背肌是否对称,骨盆有无倾斜.脊椎功能有无障碍,沿坐骨神经走向有无压痛点。坐骨神经牵拉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下肢旋转试验、交叉直腿抬高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等是否阳性.感觉、运动、反射方面有无改变,肌肉有无萎缩等。通过上述检查,可初步判断是何种类型舶坐骨神经痛。

其次,可针对病情进行x线摄片检查,先照正侧位片,根据情况可再照斜位片和功能位片。若坐骨神经痛疑有脊柱病变引起者,可进行CT检查,确定椎管病变的部位、性质.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显示和观察到脊柱的解剖结构及脊柱周围和椎管管腔内的各种软组织.但价格昂贵,一般能用x线、cT检查明确诊断的,不必做磁共振成像检查。肌电图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节段、范围、程度,椎管造影检查,又称脊椎腔造影术。随着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造影技术不断改进,脊椎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但由于造影剂能刺激蛛网膜,椎管造影术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11、什么是放射性疼痛?

放射性疼痛是指某一神经根或起始阶段受到病理刺激而引起的沿着神经走行和分布出现的疼痛。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传导受到肿瘤、炎症、骨刺及椎间盒突出等造成的刺激或压迫,使疼痛沿着神经向末梢方向传导,以致在远离病变的受累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疼痛。很多腰部疾病都会出现放射性疼痛。放射性疼痛呈过电样的串麻感,由腰及臀、腿直至足部。病程久了,还会出现皮肤麻木和腱反射减弱等变化.坐骨神经痛属于放射性疼痛.

12、什么是反射性疼痛?

反射性疼痛也称扩散性疼痛,是指神经的一千分支受到刺激或损害时,疼痛除向该分支支配区放射外,还可累及该神经的其他分支支配区而产生疼痛。腰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分为前后两个分支,前支形成股神经和坐骨神经,后支则支配腰背肌肉筋膜和皮肤。当腰背肌肉、筋膜出现病变时,也合影响到腰神经的前支而出现前支支配区腿部的疼痛。此时的腿痛井非是腿部疾病造成的,而是由腰背部病变引起的反射性疼痛。治疗应以腰背部为主,才会收效。所以,病人腿部出现症状时,切勿忘记进行相应的腰部检查,以免耽误诊治.

13、预防坐骨神经痛饮食应注意什么?

预防坐骨神经痛饮食要拄意以下几方面:

(1)适当控制饮食的量,合理搭配杂粮.严禁暴饮暴食,如果对饮食的量和质不能科学控制、搭配,那么肥胖就不可避免。

(2)多食两素,即维生素和纤维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它是神经代谢非常重要的物质.维生素C.摧生章D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些脂溶性维生素易引起缺乏,所以应适当吃些牛奶、粗米、粗面、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适当吃些坚果,如核桃、白果、松子等,它们含丰富的神经代谢营养物质.

(3)少量钦酒.少量饮酒对本病有益,根据各人酒量不同,多者不宜超过50毫升,因为酒量过多,对肝脏损害较重,降低机体兔疫力,对疾病恢复有严重影响。

(4)戒烟。因烟中有害物质尼古丁等)可使小血管收缩痉挛,减少血液供应。还有一种有害物质一氧化碳,能置换血液红细胸内的氧,使坐骨神经干本来不充足的营养成分更加减少,可能使病变加重。嗜烟可以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致经常咳嗽、咳痰等。根性

坐骨神经痛患者腰腿痛明显,再因吸烟咳嗽,则更增加痛苦。临床观察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吸烟的比例较高,其症状也往往较重。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相同方法治疗,吸烟者恢复情况不如不吸烟者。另外,吸烟还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所以预防坐骨神经痛,切不可忽视的就是要戒烟.

14、坐骨神经痛中医如何辨治施治?

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现据多年临床体会,归纳辨治4法于下,供同道参考。

1虚寒型

本型多因年高体弱,阳气不足,外受寒湿侵袭,痹阻经络引起。症见腰、臀、腿放射性疼痛,伸展不利,局部喜温,平素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以温肾培元驱寒通痹治之。

例1患者,男,78岁。1995年11月25日初诊。2年前曾患左侧坐骨神经痛,近因疲劳过度,受凉发病10天。证见左侧臀部NFDD2痛放射至下肢,活动受阻,卧床不起,患肢冷,窝、腓肠肌有明显压痛点,舌淡白,脉弦细。此乃年事已高,下焦阳虚,元气亦微,不能输布阳气以达四肢,故易受寒邪所侵袭。治当温肾培元,驱寒通痹。方药:熟附子、桂枝、木瓜各10g,川牛膝、白芍各15g,生黄芪、鸡血藤各30g,淡干姜、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痛减大半,冷感缓解。原方加淫羊藿15g.药服7剂,痛除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2气血留滞型

此型表现为坐骨神经痛伴见懒言倦怠乏力,舌淡红,苔白,脉细,多因气虚血滞,经络阻滞不通引起。宜补其气血,畅通血脉,方药可选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健运汤加减。

例2患者,男,55岁。1986年5月10日初诊。病起1月,右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疼痛加剧1周,入夜难眠。检查:痛苦病容,懒言气弱,形体消瘦,神疲乏力,伸展不利,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大粗隆、腓肠肌有明显压痛点,手足欠温,舌苔薄白,脉细弱。此乃气血虚弱,留滞不通所致。治以益气血通血脉。方药:党参、黄芪、鸡血藤各30g,当归12g,乳香、没药各9g,三棱、莪术、伸筋草各10g,全蝎、祁蛇各3g,川牛膝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已能睡眠。照方再服5剂,疼痛大减,能下地活动。因胃纳欠佳,守前方加砂仁、山楂、神曲,再服7剂,病愈。随访5年无复发。

3肾虚型

症见一侧臀部放射性疼痛,腰膝NFDD2软,不能久立或步履,腰及下肢常有冷感,精神不振,气短乏力,面色NFDD6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此乃肾阳虚弱,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治宜温补肾阳,通络止痛。方选右归饮加减。此型与虚寒型内因相似,但虚寒型多由受凉引发,治疗上注意驱寒,本型重视补肾。

例3患者,女,58岁。1997年3月15日初诊。主诉:右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呈放射性疼痛1月余。曾服芬必得等治疗不效。X线检查:L2~4椎体肥大(横突前缘唇样骨质增生)。刻诊:右足伸屈受阻,腰NFDD2足软,步履艰难,患肢常觉冷感,精神不振,腓肠肌压痛明显,舌淡苔白,脉细。四诊合参,辨为肾虚型。治以温补肾阳,活血通络。方药:制附子、桂枝各10g,熟地黄、山茱萸、川牛膝、巴戟天、续断、肉苁蓉、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各15g,土鳖虫10g,鸡血藤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疼痛冷感明显缓解。原方继服5剂,疼痛大减,活动正常。守方5剂,痛除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湿热型

症见疼痛较剧烈,沿下肢后外侧放射,重着灼热,步履困难,伴有口干苦,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此乃湿热灼筋,气血阻滞不通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选加味四妙汤。

例4患者,男,62岁,1997年1月20日初诊。左腿NFDD2痛连及臀部已延2月余,近10天来疼痛加剧,患肢有灼热感。无明显外伤史,因工作关系常受水湿浸淫。自觉口干而苦,小便色黄,舌苔白腻而黄,脉濡带滑。证属湿热型。治以清化湿热,活血通络。方药:炒苍术、黄柏各12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防己、木瓜、萆、独活、土鳖虫各10g,丹参、鸡血藤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臀腿灼痛明显缓解。原方继服5剂,苔黄口干苦消失。为巩固疗效,守方去防己加白术、茯苓,连服5剂,病愈。随访2年未复发。

15、治疗“坐骨神经痛”有经验良方吗?

1,主治功能: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均有良效。

2,处方:小白花蛇2条蜈蚣6条全蝎12克土鳖虫12克姜虫10克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开水先煎30分钟)。

3,服法:水煎服,早、中、晚分三次服完,连服5剂,疼痛缓解后改为散剂,每次服5克。

4,注意:本方中川乌、草乌有剧毒,绝对不能用生川乌、草乌;制川乌、制草乌必须先用开水蜜煎30分钟以上,再下其他药。

治疗腰间盘突出最好的药

一般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都是采用外贴用药,可以直接贴到疼痛处,效果来的快。比如效果较好的派络通骨痛贴,中韩法联合研制的派络通骨痛贴在国内上市后,已全面取代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以彻底治愈,并且不易复发,基本上没有副作用。派络通骨痛贴能增强骨细胞活力、清除骨痹,并迅速把骨痹等骨垃圾排出体外,患者能感觉到颈,肩膀,背,四肢,腰腿处血液流畅,疼痛大大缓解或是基本消失,僵硬的颈,腰等各关节活动自如,握物有力,腿脚轻松,锦唐誉制膏是当前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良品,有它,再在饮食上面多加注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以根除的。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期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二: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三: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四: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严重时可能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

什么是筋膜炎筋膜炎上身时,哪些地方会感觉到疼痛

疾病来临后,身体会引起一些异常的主要表现,作为提示。有些部位的疼痛可以理解哪种疾病,但也有一种疼痛,虽然很痛苦,但人们找不到原因,那就是筋膜炎。这种疾病的形成是不可预测的。今天,我将仔细解释筋膜炎。

什么是筋膜炎?

筋膜炎的本质是一种炎症,它会发生在身体的筋膜部位。全身肌肉筋膜粘附在人体骨骼部位,引起神经根炎,引起不适。这些疾病大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特别是在潮湿、寒冷、寒冷的自然环境中或长期缺乏肌肉训练的人身上。

筋膜炎的发生也与生活中的一些全身肌肉劳损和其他疾病有关。如果你长时间做太多的健身运动,或者长时间涉及全身肌肉,很可能导致积累性劳损和筋膜炎。筋膜部位侵蚀,受到冲击。创伤、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和毛细血管炎症都可能导致筋膜炎。

筋膜炎引起后,哪里会感到疼痛?

疾病引起后,并不总是引起不适,而是在身体遭受严寒侵蚀、过度劳损、创伤或姿势不合理等外部因素刺激后,表现出亚急性疾病,导致筋膜炎加重,人体引起疼痛。

1.肩关节脱位和头颈

肩关节脱位和头颈部有一定的筋膜,也是非常敏感的部位。这个地方很容易因为不合理的努力或过度的努力而造成损害,从而导致患者明显的疼痛。这种肩关节脱位和头颈筋膜炎通常与枕头有关。摇动肩膀或头颈时,你会感到肌肉僵硬。当你摇动骨关节时,你会继续引起肌肉痉挛。

2.背部

腰部和背部必须长时间承受过度的工作压力,这也容易造成过度劳损,进而引起筋膜炎。与肩关节脱位和头颈相比,这里的筋膜不够灵活,但长期劳损也会危及筋膜炎。当发生时,患者会感到弥漫性隐痛和强烈的挤压疼痛,尤其是早上醒来后。

腰部和背部有持续明显的压痛,以及肌肉强直的症状,我们应该注意筋膜炎。如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感觉腰部和背部疼痛加重,也可能触摸某些皮下组织筋膜引起的结状物质,应尽快治疗。

3.脚底

每个人的脚底也有一些筋膜,可以缓解骨关节的压力和地板的冲击。但长期行走。慢跑或鞋子不能合上脚,很可能会对脚底的筋膜造成持续的刺激,导致筋膜轻微撕裂,最终损害脚底的筋膜炎。

这种情况在高弓或平脚的人中更为常见,疼痛的表现也会越来越明显。起床后会引起脚跟剧烈疼痛,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也会加重疼痛。

筋膜炎的发生与健身运动密切相关。过度劳损与一些外部刺激密切相关。筋膜炎发生后,身体的肩周围的背部和脚底可能会形成明显的疼痛,差异很大。一旦发生,最好立即接受痛性结蹄穿刺活检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诊断筋膜炎。

你现在掌握筋膜炎了吗?筋膜炎上半身,人体三个区域都会感到疼痛,仔细辨别,尽快就医。

腰椎管狭窄 肥大性脊椎炎 白血球高 治疗方法

白细胞增高不一定是感染

医生常常要根据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一般来讲感染会引起白细胞增高。但某些白细胞增高不一定就是存在感染。

许多生理因素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之后;饱餐、淋浴后也常有白细胞轻微增高。生理性白细胞增高还见于情绪紧张,饥饿时低血糖等。但生理性白细胞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则很快恢复。产生机制可能是与各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赛曲等;还有儿茶酚胺类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抗精神病药碳酸锂也可以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

总之,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不一定是感染,很可能是由于上述生理因素或药物所致。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

腰椎管狭窄分为哪几类?�

按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几类:

(1)脊椎退变所致的狭窄: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2)复合因素所致的狭窄:先天后天畸形同时存在之狭窄,椎间盘突出使椎管容积变小,或椎间盘突出与椎管之轻度狭窄的复合原因之狭窄。

(3)脊椎滑脱症(退化性)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

(4)医源性狭窄:有术后的骨质增生与髓核溶解素注射所造成的瘢痕增生粘连等。

(5)损伤性狭窄:如压缩骨折与骨折脱位。

(6)其他:畸形性骨炎(Pagets病)有脊椎变形,椎管可缩小;氟中毒也可使增生畸形,造成狭窄。

引起腰椎管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包括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椎管内或管壁上的新生物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若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发病的外在因素。其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肌最明显,肢体痛觉减退,膝或跟腱反射迟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也有部分患者主诉多,没有任何阳性体征。

拍摄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常在腰4~5,腰5骶1之间可见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体滑脱、腰骶角增大、小关节突肥大等改变。椎管内造影、CT、MRI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腰椎管已有狭窄的病理基础上,因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后,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形成了间歇性跛行。它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如何鉴别间歇性跛行?�

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同,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下肢可有节段性感觉障碍,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为袜套式感觉障碍。

(3)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步行距离随病程延长而逐渐缩短,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则不明显。

(4)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检查,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动脉良好,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可显示动脉腔狭窄区。

如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慢性腰腿痛的病症之一,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常用的保守治疗有: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的目的是活血舒筋,疏散瘀血,松解粘连,使症状得到缓解。常用手法为按揉法、扌衮法、拿法、搓法、擦法以及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

(2)针灸治疗:可取腰阳关、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命门、环跳、风市、委中、昆仑等穴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药物治疗:对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可采用镇痛消炎药物如扶他林、芬必得等。中药治宜温通经络、强壮筋骨,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常用药如熟地、炮姜、杜仲、牛膝、制狗脊、续断等。气虚血亏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白芍。腰腿冷痛者加鸡血藤、独活、桂枝、淫羊藿等。

(4)封闭治疗:可用硬膜外封闭,能消除肿胀,松解粘连,缓解症状,常用醋酸强的松龙12.5mg加1%普鲁卡因10ml,每周一次。

(5)医疗体育:可加强背伸肌、腹肌的肌力锻炼,使腰椎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推迟腰椎关节退变演变的速度。打太极拳对本病有较好的作用。

(6)手术治疗: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是什么?�

手术指征是:

(1)活动后腰及腿痛,影响生活工作,经保守治疗不愈者。

(2)进行性跛行加重,或站立时间渐缩短者。

(3)神经机能出现明显缺损者。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

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是怎么回事?�

临床中有些病例,手术前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无突出的椎间盘,或只有小的突起,主要病变为椎管侧方狭窄压迫神经根,特称为侧隐窝狭窄症,以区别于主椎管狭窄。

侧隐窝指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主要发生在三叶形椎管,以下位两个腰椎处最为典型。一般认为侧隐窝前后径小于3mm以下者为狭窄,5mm以上者为正常,在此之间者为相对狭窄。

那么,侧隐窝为什么会狭窄呢?先天因素可造成侧隐窝狭窄,三叶形椎管侧隐窝深,前后径小,从发育上就存在着狭窄症的因素。另一个促成狭窄的重要因素是退变。椎间盘退变纤维环膨出钙化,椎体后上缘增生,从前方向后突入侧隐窝;椎间盘狭窄后,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上移;峡部增生,黄韧带肥厚钙化,自后方突入侧隐窝;退变的椎体前或后滑脱,均可促成侧隐窝狭窄。

腰椎侧隐窝狭窄的表现是什么,如何治疗?

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这可能是男性负重大,下腰椎管呈三叶草形较多,神经根周围保留间隙小,易出现压迫症状的缘故。

患者一般有较长的腰痛及腰腿痛病史,腿痛常比椎间盘突出者重,劳累或外伤可诱发疼痛,或使症状明显加重。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为进行性,跛行距离自数百步减至数十步,蹲位或坐下休息后缓解。下肢疼痛沿腰或骶神经支配区放射。

侧隐窝狭窄症是神经根受到相邻结构的机械性压迫,不适于保守治疗。牵引只适于压迫不重者。对已确诊者应选择手术疗法,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对手术技术要精益求精,避免不必要的扩大减压,以免影响脊柱节段间的稳定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是一回事吗?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椎管的骨性组织或软组织,由于先天性发育的原因或后天性退变的各种因素,造成的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任何形式的狭窄,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为:

(1)间歇性跛行: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的感觉,以致于不得不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继续站立或行走,症状再次出现而被迫再次休息。因反复行走与休息,其行走的距离则逐渐缩短。在爬山、骑自行车时,可不出现间歇性跛行。

(2)下腰痛: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都有下腰痛的病史或伴有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较轻微,卧床休息则减轻或消失,腰前屈不受限制,后伸活动往往受限。

(3)神经根压迫症状与体征: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刺激症状及体征。有些病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现为持续性放射性神经根症状,多为酸痛、麻痛、胀痛、窜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经根症状的部位与受压神经根有关,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性分布区针刺觉减弱、痛觉异常、肌肉力量减弱及腱反射异常。

(4)马尾神经压迫症:腰椎管狭窄症可导致马尾神经受压迫,出现马鞍区的症状与体征以及括约肌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及性生活障碍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方法,如各种投照方法的X线平片、脊髓造影、CT扫描、CT脊髓造影、核磁共振等,以做出精确的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大区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不具备间歇性跛行,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符、腰部后伸受限三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屈颈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而腰椎管狭窄则为阴性。此外,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学上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明显的区别,即腰椎管狭窄症在CT、核磁共振、脊髓造影等检查时均显示椎管矢状征小于正常,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无。二者是单独的两种疾病,但同时还有一定联系,可以相伴发生,而且伴发比例相当高,这也是人们易将二者混淆的原因。因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期,由于相应的小关节发生滑膜炎性渗出反应、关节软骨磨损及碎裂,导致在椎体侧后缘及关节突处出现增生的骨赘,继发腰椎管狭窄症。在两病同时发生时,患者可同时表现两者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多无困难。

腰椎椎管狭窄

症状:

能明显的腰腿痛症状和间歇性跛行。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米时产生腰腿痛,弯腰休息一会或下蹲后症状会立即减轻或消失,若继续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现。脊柱后伸时症状加重,前屈时症状减轻。少数病例因压迫马尾及神经根而影响大、小便,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椎管狭窄病人往往主诉多而体征少。检查脊椎偏斜不明显,腰椎正常,只是后伸痛。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或只有中度牵拉痛。少数病人下肢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有时减弱或消失。

http://www.zgxl.net/sljk/ybjb/yundong/yzgxzz.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837870.html?si=1